第十章炙法2

合集下载

中药炮制学 第十章 炙法

中药炮制学 第十章 炙法



[处方用名] 大黄、生大黄、川军、酒军、酒大黄、
醋大黄、熟军、熟大黄、大黄炭
[来
源]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 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历史沿革] 现代主要有酒炙、酒蒸、醋炙、炒炭、
清蒸等药材,净制,浸润,切厚片,干燥 酒大黄-生药材+黄酒——拌匀——颜色加深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
活血散瘀: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 疏肝止痛: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
2.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的作用
峻下逐水药,如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
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四、操作方法
1.先拌醋后炒药
药物——加米醋拌匀——闷润——用文火 炒——出锅——放凉——筛去碎屑。


[处方用名] 柴胡、炙柴胡、醋柴胡、鳖血柴胡。 [ 来
源 ]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 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 柴胡”。
[历史沿革] 炙制、蜜制、鳖血制、并有“柴胡泻
肝火,须用黄连佐之。欲上升则用根酒浸。欲中 及下降,则生用梢” 。现行,有醋炒、鳖血黄酒 炒、鳖血炒等炮制方法。
一、含义 醋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 量醋拌炒的方法。 二、醋 古时称酢、醯、苦酒,习称米醋。炮制用 醋食用醋,指米醋或其他发酵醋,而化学合 成品(醋精)不能用。
1.成分
以米、麦、高梁以及酒精等酿制而成。
成分为:主要为醋酸,约4-6%,另有维生 素、灰分、琥珀酸、草酸、山梨糖等
当归
酒当归
[炮制作用]
当归传统习惯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
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掌握炙法的操作方法

掌握炙法的操作方法
2.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 拌匀时,可先将酒加适量水稀释 后,再与药物拌润。
3.药物在加热炒制时,火力不宜 过大,一般用文火,勤加翻动, 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取 出,晾凉。
六、举例:大黄 当归
大黄
【来源】 本品为
蓼 科 植 物 掌 叶 大 黄 Rheum palmatum L.、
加辅料炒法使用固体辅料,掩埋翻炒使药物受热均匀或粘 附表面共同入药;加辅料炒的温度较高,一般用中火或 武火,在锅内翻炒时间较短,药物表面颜色变黄或加深; 炮制目的以增效为主;
炙法使用液体辅料,拌匀闷润使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发挥作 用。炙法所用温度较低,一般用文火,在锅内翻炒时间 稍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三、分类
第十章 炙 法
目的要求: 1、掌握炙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质
量及炮制作用。 2、熟悉炙法的现代研究概况。 3、了解炙法及各种辅料炙法的含义
概述
一、含义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 使辅料逐渐深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称为炙法。
二、炙法与加辅料炒法在操作方法上 的区别
醋大黄泻下作用稍微,以消积化瘀为主,用于食积痞满,产 后瘀停,癥瘕癖积。
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 用于饮食停滞,口燥舌干,大便秘结之年老、体弱、久病 患者,可单用。
【炮制研究】
(1)对蒽醌类成分的影响
大黄经酒炒后,结合型蒽醌有所减少。熟大黄,经蒸、炖 后其结合型与游离型蒽醌衍生物均减少,其中结合型大 黄酸显著减少,番泻苷仅余微量。大黄炒炭后,其结合 型大黄酸大量破坏,但仍保留少量的各型蒽醌类衍生物, 番泻苷已不存在。
唐代有炒制、制炭(《千金》)、醋煎制(《食 疗》)、湿纸裹煨(《颅囟》)等法。

最新中药炮制学 第十章 炙法[PPT课件]PPT课件

最新中药炮制学 第十章 炙法[PPT课件]PPT课件
2.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的作用 峻下逐水药,如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 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四、操作方法
1.先拌醋后炒药 药物——加米醋拌匀——闷润——用文火
炒——出锅——放凉——筛去碎屑。
2.先炒药后加醋 先炒药物(熔化发亮或表面颜色改变,有腥
气溢出)——加米醋——炒至微干——出锅— —晾干。
大黄
酒大黄
[炮制作用]
生品-泻下峻烈,攻积导滞,泻火解毒 热毒壅盛,热结便秘-大承气汤
酒大黄-清上焦实热,可清血分热毒。 特点:(1)泻下缓和(2)引药上行. 目赤肿痛—当归龙荟丸 口舌生疮,耳鸣-上清丸
熟大黄-泻下减弱,活血祛瘀作用 体虚肠燥便秘的-大黄丸 润肠通便-润肠丸(老年、小儿) 瘀血内停,腹部肿块-大黄蛰虫丸
药理:对子宫的双向调节作用,高沸点挥发油抑 制,水溶性和醇溶性成分对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
白芍
[处方用名] 白芍、炒白芍、酒 白芍、醋白芍、土炒白芍。
[来 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 芍药的干燥根。除头尾及细 根,置沸水中煮后去外皮或 去皮后再煮,晒干。
[历史沿革] 现行,有酒炒、醋 炒、炒黄、土炒等炮制方法。
4.当归炭 ——取当归片,置炒制容器片,用中 火加热,炒至外表微黑色,取出晾凉。
当归
酒当归
[炮制作用] 当归传统习惯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
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生品——质润,长于补血,调经,润肠通便。如治血虚便
秘的润肠丸;治血虚体亏的当归补血汤。 酒炙——增强活血调经,祛瘀止痛的作用。如用治血虚血
[炮制方法]
1.当归(全当归)—— 药材,除去杂质,洗净, 稍润,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筛去碎屑。
2.酒当归 ——先加辅料,再用文火加热,炒至 深黄色,取出晾凉。 药:黄酒=100:10

第10章炙法

第10章炙法

掌 叶 大 黄
药用大黄
唐 古 特 大 黄
[炮制方法] : 生大黄-原药材,净制,浸润,切厚片,干燥 酒大黄-生药材+黄酒——拌匀——颜色加深 (棕褐色或深棕色) 药:黄酒=100:10 熟大黄-(1)酒 生药块+黄酒—拌匀闷润吸 尽—至密闭容器内—至内外黑褐色—取出—干 燥 药:黄酒=100:30 (2)隔水蒸至内外均呈黑色
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四、操作方法
1.先拌醋后炒药 药物——加米醋拌匀——闷润——用文火炒——出锅—— 放凉——筛去碎屑。
2.先炒药后加醋 先炒药物(熔化发亮或表面颜色改变,有腥气溢出)— —加米醋——炒至微干——出锅——晾干。 此法多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药物。

药物每100kg,用米醋20~30kg,最多不超过50kg。



吴萸制黄连——抑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 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如用于治湿热郁滞肝胆,嘈杂吞酸; 治积滞内阻,生湿蕴热,胸脘痞满,泄泻或下痢.
[炮制研究]
成分:
1.切制——温度较低,抢水洗 2.炮制——温度升高,对小檗碱含量有 一定降低,但可提高其在水中的溶出率;另 有结论与之相反。 加热过程中生成红色的小檗红碱,其 随加热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用量
三、适用药物
1.活血散瘀药物 2.祛风通络药物 3.动物类药物 4.性味苦寒药

如川芎、丹参等 如威灵仙、桑枝等 如乌梢蛇、地龙等 如黄连
四、目的

1. 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1)缓和苦寒之性 如大黄、黄连、黄柏 (2)引药上行 如大黄、黄连、黄柏等。

2. 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1)与药物协同发挥作用,常用于活血祛瘀、通络药, 如当归、桑枝等。 (2)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而增强疗效。

第十章 中药炮制学 醋炙法

第十章 中药炮制学 醋炙法
不化。 • 醋青皮能引药入肝,增强疏肝止痛、消积
化滞的作用,用于胸胁胀痛,疝气疼痛。
甘遂
• 【处方用名】甘遂 炙 甘遂 醋甘遂
• 【来源】为大戟科植 物甘遂 Euphorbia kansui T.N. Liou ex T.P. Wang 的块根。春季开 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 采挖,撞去外皮,晒干。
【炮制研究】
• 香附中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为α-香附酮、β-藿香酮及少量单萜化 合物。
•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 实验表明醋香附片浸出率最高,挥发油含量也较高,故醋炙是香附
最佳炮制品规格。 • 2.对药理作用的研究 • 醋制香附的解痉、镇痛作用明显优于生品。生香附、制香附均有降
低大鼠离体子宫张力,缓解子宫痉挛,以及提高小鼠痛阈的作用,但 以醋制香附作用较强,且醋蒸法优于醋炙法。 • 3.对炮制工艺的研究 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实验,以α-香附酮的含 量为考察指标,筛选醋炙香附的最佳条件。结果醋炙香附的最佳条件 是:醋的用量60%,闷1h ,加入饮片时的温度为150℃,炒10min。
• 4.一般用文火炒制,勤加翻动,要亮锅底,使 之受热均匀。
柴胡
【处方用名】柴胡 炙柴胡 醋柴胡 鳖血柴胡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或狭叶 柴胡B.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 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 称“北柴胡”及“南柴胡”。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 沙,干燥。
【炮制作用】
• 性温,味辛、苦。归肝、脾经。 • 生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瘀血经
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 • 醋莪术主入肝经血分,散瘀止痛作用增强。
用于心腹疼痛。
【炮制研究】
•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国药典》收载的3种不同来源的莪术及其炮制 品中挥发油量大小为:生品>炒制品>醋制品> 酒制品。且在3种莪术中,以蓬莪术挥发油含量最 高,为筛选莪术合理的炮制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另有实验证明,莪术在醋制过程中部分组分消失, 同时产生两个新的组分。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 炙法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 炙法

第十章炙法一、含义炙法法——将净制或切制过的中药加入定量的液体辅料润炒的操作过程。

二、炮制与炮炙的区别1. 炮、炙都代表与火有关的处理加工技术,制则代表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

2. 酒制与酒炙:酒制包括酒浸制、酒蒸制、酒煮制、酒炙制等,酒炙属于酒制的范围。

三、炙法与加固体辅料炒的区别四、分类——按照所用辅料分类1. 酒炙——大黄、黄连;2. 醋炙——甘遂、元胡;3. 盐炙——黄柏、知母;4. 蜜炙——紫菀、甘草;5. 姜炙——竹茹(姜汁炒)、厚朴(姜汤煮);6. 油炙——淫羊藿(油炒)、蛤蚧(油脂涂酥烘烤)、三七(油炸)。

第一节酒炙一、含义(1)酒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炮制方法。

(2)酒炙药物以黄酒为佳。

用量:黄酒10%~20%。

如蟾酥用白酒。

二、适应药物(1)苦寒类药物(大黄、黄连、黄柏);(2)活血化瘀类药物(当归、川芎、红花、白芍);(3)祛风通络及动物类药物(威灵仙、桑枝、续断、乌梢蛇、白花蛇等)。

三、操作方法(1)先拌酒后炒药【酒易渗透到药材组织内部】工序:黄酒——拌匀——闷润(加盖)——酒吸尽,文火炒干——放凉。

适用:大多数药物(质地坚实的根和根茎类药物)。

(2)先炒药后拌酒工序:净药材先炒至一定的程度后,均匀喷洒一定量酒,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适用:少数质地疏松的药材,如五灵脂等。

四、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如大黄、黄连。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当归、川芎。

(3)提高成品溶出率。

如黄芩。

(4)矫臭去腥。

如乌梢蛇、蕲蛇。

(5)降低毒副作用,便于粉碎。

如常山、蟾酥。

五、注意事项(1)闷润时加盖,避免酒挥发。

(2)若酒量少不易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再拌润。

(3)加热时用文火,炒至近干、色加深时取出晾凉。

白芍【炮制方法】酒白芍——取净白芍片,加黄酒拌匀,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药:白芍=100:10)当归【炮制方法】酒当归——取净当归片,加黄酒拌匀,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第十章-中药炮制学-醋炙法

第十章-中药炮制学-醋炙法
1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炮制方法】
• 1.香附 取原药材,除去毛须及杂质,碾碎或润透,切薄 片,干燥。筛去碎屑。
• 2.醋香附 • (1)取净香附颗粒或片,加定量的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
吸尽后,置炒制容器中,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 去碎屑。 • 每100kg香附,用米醋20kg。 • (2)取净香附,加入定量的米醋,再加与米醋等量的水, 共煮至醋液基本吸尽,再蒸5小时,闷片刻,取出微晾, 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取出干燥后,碾成绿豆大颗粒。 • 每100kg香附颗粒或片,用米醋20kg。
2
• (二)操作方法 • 1.先拌醋后炒药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的米
醋拌匀,闷润,待醋被吸尽后,置于炒制容器内,用文火 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即得。此法适用于大多数植物 类药材,如柴胡、香附等。 • 2.先炒药后喷醋 将净选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炒 至表面熔化发亮(树脂类)或炒至表面颜色改变,有腥气逸 出(动物粪便类)时,喷洒定量米醋,炒至微干,晾凉。此 法适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材,如乳香、没药、五灵 脂等。 • 醋炙时用醋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米醋20~30kg。
• 1.柴胡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洗 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 2.醋柴胡 取净柴胡片,加入定量的米醋 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置炒制容器内, 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 每100kg柴胡,用米醋20kg。
6
7
【炮制作用】
• 性微寒,味苦。归肝、胆经。具有和解表 里、疏肝、升阳的功能。
17
18
【炮制作用】
• 性平,味辛、微苦、微甘。归肝、脾、三焦经。 • 香附生品理气解郁,用于胸膈痞闷,胁肋疼痛

(完整)10第十章 炙法(3盐、姜炙)

(完整)10第十章 炙法(3盐、姜炙)

研究:
(1)对成分的影响

生品
有效成分煎出率 10.37%
(2)对药理作用影响
降压:


生品
0.5ml/kg(-)
盐炙品
0.5ml/kg(++)


1ml/kg(+) 0.5ml/kg(-)
0.5ml/kg(++)

1ml/kg(+)
盐炙品 18.44%
第四节 姜炙法
将药加入定量姜汁拌炒的方法, 称为姜炙法。
三.适应药物
补肾、利尿、泻相火药物
四、注意事项
1.加水溶解食盐时,一定要控制水量。水的用 量应视药物的吸水情况而定,一般以食盐的4~5 倍量为宜。若加水过多,则盐水不能被药吸尽,或 者过湿不易炒干; 水量过少,又不易与药物拌匀。
2.含黏液质多的车前子.知母等, 不宜先用盐水 拌匀。 因这类药物遇水容易发黏,盐水不易渗入, 炒时又易粘锅,所以需先将药加热炒去部分水分,并 使药质地变疏松,再喷盐水, 以利于盐水渗入。
三.适应药物
止咳祛痰、降逆止呕类药物
四、注意事项
1.制备姜汁时,水的用量不宜过多,一般 以最后所得姜汁与生姜的比例为1︰1较适宜。
2.药物与姜汁拌匀后,需充分闷润,待姜 汁完全被吸尽后,再用文火炒干,否则,达不 到姜炙的目的。


厚朴
历史:汉《伤寒》始载, 至唐代《经效产宝》出现 姜汁炙。之后一直沿用至 今。
生药-原药材去粗皮(木栓层),洗、润, 切块或丝,干燥。
盐杜仲-生药块 盐炙一法 炒至表面焦褐或焦 黑色,丝易断
注意
(1)药:盐=100:2 (2)中火炒

完整10第十章炙法2醋炙课件

完整10第十章炙法2醋炙课件

• 方法:
• 生药-洗、润,切薄片
• 炙-生药+醋(醋炙一法)-炒干

药:醋=100:20
• 醋煮-净药+醋+水(平药面)-醋液
被吸尽,元胡透心

药:醋=100:20
• 醋蒸-净药+醋—拌匀,闷润 蒸至透
心 干燥后粉碎(或切片)

药:醋=100:20
• 酒炙-生药+黄酒(酒炙一法)-炒干

药:黄酒=100:15
• 作用: • 生品-不多用,功效因成分的关系难以
发挥制(多用于冠心病—降压、扩冠)
• 醋制品-行气,止痛作用增强。 • 平安丸;乌金丸;元胡止痛片 • 酒制品-活血祛瘀,止痛作用增强。 • 瓜蒌薤白汤;筋骨痛不止方。
• 研究:止痛成分-生物碱(延胡索乙素)。醋
制后总生物碱 ,叔胺碱 ,止痛作用 • (1)止痛作用增强

芫花

芫花

芫花
• 历史:汉《金匮玉函经》始载熬(炒)制。 至宋代《太平圣惠方》出现醋炒制,现行
《药典》收载的方法为生芫花和醋芫花两 种。
• 方法: • 生药:去杂质 • 制品—醋芫花
• 醋炙法:芫花+醋(100:30)(醋炙一
法)-至微干
• 醋煮法:生药+醋+水(100:30-40:30) -煮- 醋洗尽,微炒干
• 作用: • 生品-有毒,峻泻逐水力猛,多外用 • 牙痛-芫花散 • 制品-毒性下降,峻泻作用缓和,可内服,于
舟车丸、十枣汤
• 其作用可概括为 • (1)降低毒性; • (2)缓和泻下和腹痛
• 研究: • 脂肪油(类巴豆,斑蝥素)—呕吐,剧烈
腹泻 • 醋炒后,毒性降低,副作用减少,疗效增
强。

十炙法PPT课件

十炙法PPT课件
[来 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 唐 古 特 大 黄 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 或 药 用 大 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的干
燥根及根茎。
[历史沿革] 现代主要有酒炙、 酒蒸、醋炙、炒炭、清蒸等炮 制方法。
【炮制方法】
C.Y. Cheng et Hsiao或云
连Coptis teeta Wall.的
干燥根茎。
[历史沿革]现行有姜炙、吴 茱萸炙、酒炙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黄连——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润透, 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用时捣碎。
2.酒黄连 ——先拌黄酒,再用文火炒干,取出晾 凉,筛去碎屑。 黄连:黄酒=100:12.5
吴茱萸制黄连——抑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 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如用于治湿热郁 滞肝胆,嘈杂吞酸;治积滞内阻,生湿蕴热,胸脘 痞满,泄泻或下痢.
【炮制研究】
成分:
1.切制——温度较低进行,减少在水中浸润时间。
2.炮制——温度升高,小檗碱含量有一定降低, 但可提高其在水中的溶出率。加酒和加热温度 对黄连生物碱含量及溶出度均有影响。
醋大黄—生大黄+醋-拌匀闷润吸尽-文火炒干
大黄:醋=100:15
清宁片—生大黄加水,武火煮烂,加黄酒(100: 30),煮成泥状,晒干,粉碎过筛,与黄酒、 炼蜜混合,蒸透,搓成圆条,低温干燥,烘至 7成干,闷约10天,切厚片。
大黄:黄酒:炼蜜=100:75:40
大黄 酒大黄
【炮制作用】
生大黄-泻下峻烈,伤胃气,攻积导滞,泻火解毒。 酒大黄-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可清血分热毒。 熟大黄-泻下作用减弱,增强活血祛瘀作用。 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弱,凉血化瘀止血。 醋大黄-泻下作用减弱,活血解毒、消积化瘀为主 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逐瘀不败正,适用于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炙法杜仲(193)[来源]杜仲科落叶乔木植物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的树皮。

1、杜仲:呈小方块或丝状,外表淡棕色或灰褐色,粗糙,内表面暗紫色,光滑,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有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略苦。

2、盐杜仲:表面焦黑色,折断时橡胶丝弹性较差,味微咸。

[炮制作用与应用]杜仲:甘温,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1、生杜仲——较少用。

多用于泡酒。

卒腰痛——杜仲酒。

2、盐杜仲——盐炙法引药入肾,温而不燥,增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作用。

——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胎动不安和高血压症。

胎动不安——杜仲丸。

[炮制研究]1、化学研究杜仲含杜仲胶。

杜仲胶对有效成分的溶出有影响。

炮制增效机理:盐炙后杜仲胶被破坏,有效成分易溶出。

2、药理研究盐炙后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增加,锌、锰、铁、钙含量升高,铅含量下降。

杜仲所含的右旋松脂醇双葡萄糖苷是降压的主要成分。

生杜仲、盐杜仲、砂烫盐杜仲均能使兔狗血压下降,但炮制品作用强于生品。

4、巴戟天(195)[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How的根巴戟肉盐巴戟制巴戟[炮制品种及方法]1、巴戟天:除杂洗净。

2、巴戟肉——蒸、水润原药材蒸透后除去木心。

或水润透后除去木心→切段。

3、盐巴戟——盐水润后炒或蒸炒:净巴戟段(肉)加盐水拌匀→待盐水被吸其尽→文火炒干。

蒸:净巴戟(药材)加盐水拌匀→蒸软→去木心→切段,干燥。

4、制巴戟——甘草汤煮甘草汤+净巴戟(药材)→文火煮透(汤汁基本煮干)→趁热抽去木心→切段,干燥。

(甘草6%)甘草汤:甘草加水(1:5)煎煮两次,煎汤约50kg。

[炮制作用与应用]巴戟天:甘辛微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1、生巴戟长于祛风除湿。

——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风湿痹痛,筋骨痿软等肾虚兼风湿之证。

风冷腰痛,行步困难——巴戟天丸。

2、盐巴戟——盐水润后炒或蒸引药入肾,温而不燥,补肾助阳作用缓和,多服久服无伤阴之弊。

——用于阳痿早泄,尿频或失禁,月经不调。

肾气不足——温肾丸。

3、制巴戟——甘草汤煮增加甘温补益作用,偏于补肾助阳,强筋骨。

——用于肾气虚损,腰脚疼痛,筋骨无力。

脾肾亏损——无比山药丸。

[炮制研究]为何要去心?巴戟天根皮和木心所含化学成分差异很大。

根皮中铅(有毒元素)含量比木心低。

根皮中与中医“肾”、心血管和造血机能密切的铁、锌、锰等微量元素比木心高。

去心是合理的。

第四节姜炙法(P203)一、含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姜汁拌炒。

第十章炙法第四节姜炙法(含义)姜汁来源:生姜煮汁;生姜榨汁;干姜煮汁生姜:辛温,散寒发表,温中止呕,解毒。

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二、姜炙目的2、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厚朴姜炙后对咽喉的刺激性缓和增强宽中和胃作用三、操作方法1、姜汁炒;2、姜汤煮(姜汤要浸过药面)1.姜汁炒2、姜汤煮(姜汤要浸过药面)四、姜汁的制备方法与姜的用量L1、榨汁:生姜洗净、切碎,捣烂,加适量水(约为药量的1/3),压榨取汁,反复2~3次,合并姜汁。

2、煮汁:生姜片或干姜片,加适量水,煎煮二次(30分钟/次),合并煎液,按1∶1(生姜∶姜汁)比例浓缩。

3、姜汤:生姜片加水煎煮(不需浓缩)。

4、姜的用量:100kg药物,用生姜10kg(干姜则用生姜的1/3)。

六、注意事项1、姜汁的浓度:姜汁∶生姜=1∶1。

2、充分闷润、吸尽、文火炒干。

3、姜汁应“当天制备,当天用完”。

1.厚朴(P204)——生品少用,对咽喉有刺激性,多用姜炙品[来源]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皮、根皮及枝皮。

[处方用名]厚朴、川厚朴、姜厚朴。

[炮制品种及方法]1、厚朴:去粗皮→润透→切丝→干燥。

2、姜厚朴(1)姜汁炒厚朴丝→加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被吸尽→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2、姜厚朴L:(2)姜汤煮(生姜10%)厚朴(药材)+生姜片+水煎煮(姜汤浸过药面)→反复浇淋→至姜汁被吸尽→取出切丝→干燥。

[质量要求]2.姜厚朴:紫褐色,略具姜的辛辣气味。

[炮制作用与应用]厚朴:辛苦温,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1、生厚朴:辛辣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一般不内服。

2、姜厚朴——姜汁炒或姜汤煮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作用。

——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湿滞脾胃——平胃散。

积滞便秘——厚朴三物汤。

[炮制研究]含厚朴酚、和厚朴酚、挥发油类、生物碱等。

厚朴酚、和厚朴酚——可抑制胃液分泌,抗溃疡。

厚朴粗皮中基本不含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应当除去(种植15年左右的可不去皮,去皮使其含量减少)。

厚朴采收后进行发汗处理可大幅增加厚朴浸出物、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

加热和加姜炮制对厚朴酚溶出均有影响。

厚朴酚含量:清炒——最高。

姜炙——厚朴酚、挥发油、水浸出物含量。

挥发油:姜汁炒>姜汁煮>生品。

水浸出物:姜汁煮>姜汁炒>生品。

传统姜炙法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温度不宜控制,样品损耗大,饮片质量不佳。

烘烤法炮制厚朴:厚朴丝加姜汁闷润至姜汁被吸尽,放入65~70℃烘箱内烘干。

特点:温度易控制,损耗小,成品卫生、完整。

2、竹茹(P205)[来源]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P、F、Li或淡竹的茎杆的干燥中间层。

[处方用名]竹茹、淡竹茹、姜竹茹。

[炮制品种及方法]1.竹茹——除杂和硬皮,切段或揉成小团。

2.姜竹茹——姜汁炒竹茹段或团,加姜汁拌润→文火烙至两面微黄色。

(生姜10%)1、竹茹:成团的不规则丝条或呈长条形薄片,呈浅绿色或黄绿色。

2、姜竹茹:黄色,有少许焦斑,微有姜的气味。

[炮制作用及应用]竹茹:甘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用于痰热咳嗽,惊悸失眠,或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

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温胆汤。

2、姜竹茹——姜汁炒增强降逆止呕作用。

——用于呕哕、呃逆等。

胃虚有热,呃逆——橘皮竹茹汤。

第五节蜜炙法(P206)蜜炙法含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炼蜜拌炒的方法。

古代的蜜炙法是将药物涂蜜后,用微火炙(烤)干。

现行的蜜炙法近于古代的蜜水拌炒法。

炮制用蜜:炼蜜。

蜂蜜:甘平,甘缓益脾、润肺止咳、矫味。

蜂蜜虽言性平,实则生用性偏凉,能清热解毒;熟则性偏温,以补脾气、润肺燥之力胜。

二、蜜炙目的1、增强润肺止咳作用:百部、冬花、紫菀等。

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甘草、黄芪、党参等。

3、缓和药性E蜜炙麻黄——发汗作用缓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

E蜜炙百部、白前、升麻——缓和对胃的刺激性。

三、操作方法炼蜜方法L加热至沸(然后文火保持微沸)——除杂——再加热——至起鱼眼泡,手捻之有黏性,迅速出锅(含水量10%~13%)。

炼制目的:(1)除去杂质与杀死微生物(2)除去水分,增加黏性(3)改变蜂蜜的性能。

炼蜜方法L将蜂蜜放入锅内——文火加热——沸腾后改为弱火,并用勺子不断上下搅动,以防蜂蜜沸溢,同时除去浮沫及杂质。

当蜂蜜颜色转为老黄,泡沫由大泡局部转为鱼眼泡,略有蜜糖香气,粘性比蜂蜜增强——嫩蜜。

继续炼制,当颜色由老黄转为棕黄,鱼眼泡局部减少,有较强的炼蜜气味——中蜜。

粘性强,两手指捻之出现白丝,滴入冷水中成边缘清楚的团状。

-------老蜜操作方法先拌蜜后炒药:大多数药物。

先炒药后加蜜:质地坚实,黏性较强的药物(百合、槐角)。

适用:大多数药物。

适用:质地坚实,黏性较强的药物(百合、槐角)四、炼蜜用量100kg药物,用炼蜜25kg。

质地疏松、纤维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大。

质地坚实、黏性较强、油分较多的用量宜小。

六、注意事项1、火力:文火。

2、蜜炙时间:可稍长,尽量将水分除去。

3、稀释炼蜜用水量:约为炼蜜的1/3~1/2。

4、贮存:凉后密闭贮存,避免吸潮发粘或发酵变质。

1.甘草(P207)[来源]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的干燥根及根茎。

[处方用名]甘草、炙甘草。

[炮制品种及方法]1、甘草:除杂→润透→切厚片。

2、蜜甘草:净甘草片→拌匀、闷润→文火炒至老黄色、不粘手→取出→晾凉。

(蜜25%)甘草-质量要求)1、生甘草: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表面黄白色,中间有明显的棕色形成层环纹及射线(菊花心),气微,味甜微苦。

2、蜜炙甘草:表面老黄色,微有黏性,略有光泽,气焦香,味甜。

[炮制作用与应用]甘草:甘平,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1、生甘草:甘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

——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痈疮,食物中毒及药物中毒。

E咽喉肿痛——桔梗汤。

2、蜜甘草:甘温,长于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用于脾胃虚弱,心气不足,脘腹疼痛,筋脉挛急,脉结代。

E脾胃虚弱——四君子汤。

E气血虚弱的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

[炮制研究]甘草主要含甘草酸、甘草苷。

1、甘草酸以钾盐、钙盐形式存在,易溶于水,水处理时应抢水洗和少泡多润。

2.抗心律失常作用3.免疫作用蜜甘草>生甘草4.止痛作用蜜甘草(烘法与炒法炮制的)有促肾上皮质激素样作用。

烘法炮制蜜甘草:将蜂蜜与甘草片拌炒3~5min出锅,置烤房或烘箱60℃烘烤至不粘手,该法所得蜜炙甘草不易焦糊,质佳。

酒蜜同制法炮制甘草:?蜜炙甘草时加入12、5%的米酒同制。

所得成品颜色金黄,不粘手,有光泽,药材内部也呈黄色,具浓郁蜜香味。

密封条件下存放3个月也不变质发霉。

2.黄芪(P209)[来源]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炮制品种及方法]1、黄芪:除杂→润透→切厚片。

2、蜜黄芪L:黄芪片+炼蜜→拌匀→闷润→文火炒至深黄色、不粘手→取出→晾凉。

(蜜25%)1、黄芪: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表面黄白色,外层有曲折裂隙,内层有棕色环纹及放射性纹理,中心深黄色,纤维性强,有粉性,周边黄色或浅棕色,气微,味微甜,有豆腥味。

2、蜜炙黄芪:表面深黄色,质较脆,略带黏性,有蜜香气,味甜。

[炮制作用与应用]黄芪:甘温,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1、生黄芪:长于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尿消肿。

——用于表卫不固的自汗,体虚易感,气虚水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

卫气不固——玉屏风散。

汗出恶风——防己黄芪汤。

2、蜜黄芪:甘温偏润,长于益气补中。

——用于脾肺气虚,气短乏力,食少便溏,或兼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子宫下垂;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崩漏;气虚便秘。

中气下陷——补中益气汤。

1、药理研究——蜜炙后免疫、补气作用增强。

2、工艺研究可用烘烤法代替传统炒蜜炙法:拌蜜(蜜量30%)后于100℃烘箱中烘30分钟。

其药理作用与传统炒蜜炙黄芪无显著差别。

3.麻黄(P216)[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ge、的干燥草质茎。

[炮制品种及方法]1、麻黄:除杂→润透→切段→干燥。

2、蜜麻黄L——蜜炙法麻黄段+炼蜜→拌匀→闷润→文火炒至不粘手→取出→晾凉。

(蜜20%)3、麻黄绒——碾绒麻黄段→碾绒→筛去粉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