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饥饿生理与补偿生长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不同饥饿方式对鱼类补偿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不同饥饿方式对鱼类补偿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不同饥饿方式对鱼类补偿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盘文静【摘要】鱼类在自然生长或人工养殖过程中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饥饿或营养不良,在恢复正常的摄食或投喂后能出现补偿生长现象.综述了多种鱼类在不同饥饿处理后产生的补偿生长效果,可为实际生产中制定节约有效的投喂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29【总页数】3页(P10162-10164)【关键词】鱼类;饥饿方式;补偿生长【作者】盘文静【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江苏无锡214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补偿生长(Compensatory growth)是指动物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抑制后,当恢复有利的生长条件时出现生长加速的现象[1]。

对于恢复投喂后出现补偿生长现象的原因,目前存在以下几种观点:通常认为是食欲的增加(贪食)造成恢复投喂后体重的增加;补偿生长的出现简单而言只是因为贪食,而不是更高的饲料利用率;在恢复投喂期有大量蛋白质合成;恢复投喂对储备能源的补给[2]。

在实际的鱼类养殖生产中,减少饲料的投喂量作为一种投喂的策略,不仅可以节约饲料,降低生产成本,减少饲料投喂量估计的错误,而且能降低因投饲过多而引起的水环境污染。

相关的鱼类补偿生长试验研究发现,恢复投喂后饥饿组鱼体重能够增加到甚至超过正常连续投喂的鱼体重。

因此,如果能够利用饥饿再恢复喂食来补偿损失掉的体重,那么根据补偿生长采取不同的投喂策略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劳动力,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1 补偿生长机制及其分类在饥饿的过程中,一方面,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的产生和分泌增加,但GH受体减少,生长激素结合蛋白的改变促使GH作用受阻,这个过程随着类胰岛素作用生长因子1(IGF-1)的分泌减少产生;另一方面,高水平的GH加强了脂肪酸的动员,用于供能。

因此,当饥饿水平适当时,机体中主要是进行蛋白质的积累,而脂肪几乎不堆积。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主要生长指标影响的研究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主要生长指标影响的研究
江西水 产科 技
文 章 编 号 :06— 18 2 1 )2— 0 7— 7 10 3 8 (0 1 0 0 1 0
21 0 1年第 2期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主要生长指标影响的研究
王睛睛 , 吉方, 李 温海深 , 龙 , 忠 亮 , 姜 廖 齐明君
( 中国海洋 大学水 产 学 院 , 山东青 岛 260 ) 60 3
摘 要 : 在( 10.10 ℃水温范围下 , 2. - .) I - 对金鱼 采取 了不 同饥饿时 间处理及再投 喂实验 , 定其 主要 生长指标 , 测 探讨
其补偿生长情况和机制 。实 验结果表 明, 金鱼 的补偿 生 长的类 型 属于完 全补 偿生 长。从摄 食率 和食物 转化 率 的测 定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者 简介 : 王睛睛( 95一) 女 , 18 , 硕士研 究生。E—m i qn e 5 0 5 6 .o a :igr 10 @13 cr l 8 n 通讯 作者 : 李吉方, ma :j t .d .n E— i lf l eu c l i@OC

1 ・ 7
总第 16 2 期
王晴晴, 李吉方 , 温海深等 ,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主要生长指标影响的研究
道 [ ]但 饥 饿 胁 迫 对 金 鱼 的补 偿 生 长 的 系 统 研 6 , 究 尚未见 报道 。
收稿 日期 :0 1 0 2 1 — 5—1 2
食” 时间为一定值。每组设 3 个平行 , 每个平行放
资助 项 目 : 中国 海 洋 大 学 本 科 生 研 究训 练计 划 ( U O C—S T ) 0 2 0 00 ) R P ( 8 1 16 3
看, 饥饿恢复投 喂后金 鱼既增加 了摄食量又提 高了食 物转化率 。短 时间 ( d 的饥 饿后恢 复投 喂 , 鱼主要 以增加摄 食量 5) 金 为主; 长时间 (0~1d 的饥饿后恢 复投喂 , 1 5) 金鱼 主要 以提高食物转化率为 主。

哲罗鱼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及其机制

哲罗鱼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及其机制
中 图 分 类 号 :s6 .9 9 5 19 文 献 标 识 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 文 章 编 号 :10 -97 (0 0 0 - 3 -6 0 06 0 一2 1 )40 30 0
Th o pe s t r r wt a d is m e h n s ec m n a o y g o h n t c a im
r u ,C)ad4o e gop hc ees re r ( 1 ,2 S ) ( 3 ,a d ek (4 ,rset ey hnr— gop n t r ru s i w r a df S ) ( 2 ,3 S ) n w es S ) ep cvl,te h w h tv o 1 4 i e
s ra o ,tebd e h o ,s ds e gicnl l e ta ot l r p P< . 5 ,a t n e e t vt n h oyw i t f 2 3a 4w r s n at w rh cnr o ( 0 0 ) th edo t — a i g s n ei f i yo n og u e fh r f d g h r w r n i ic t ie ne nbd e h e entes re rus S ,s d s ) adcnr e i ,T e e os f a fr csi o yw i t t e t vdgop ( 1 2a 3 n ot l en e e n g in d e g bw h a n o
(ntueo i ee Rsac ,H ri A a e yo A r ut a c ne,H ri 10 7 ) I i t fFs r s eer st h i h ab cdm gi l rl i cs ab 50 8 n f c u Se n

饥饿对鱼类影响的研究

饥饿对鱼类影响的研究

适应性调节使得含量有所回升。张桂蓉等(2003)在对 异育银鲫的研究中也有类似的发现。不过红细胞沉降 率随饥饿时间延长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与沈文英结 果有所不同,其原因可能是饥饿引起血浆蛋白浓度和 血液粘度相继下降而造成的。 王沛宾等(2004)发现。饥饿过程中红鳍笛鲷血液 生化指标的变化非常明显,表现为血糖和甘油三酯的 含量显著下降.而血液总蛋白的含量在饥饿期间无显 著变化。这与陈晓耘(2000)研究南方鲇时的测定结果 有一定差异。陈晓耘(2000)测定了饥饿的南方鲇幼鱼 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饥饿使血液中血糖、总蛋 白、白蛋白、球蛋白、胆同醇、甘油i酯及Na+、K+、Cl-等 离子的浓度低于正常鱼: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 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的活力也显著高于正常鱼。 3饥饿对鱼体免疫的影响 鱼类的免疫主要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细胞 免疫中.血液中的白细胞起着重要作用。自细胞中的 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都与机体的免疫有着密 切联系。其中单核细胞渗出血管后进人组织中,可进 ~步分化发育成巨噬细胞,它们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 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可以反映出机 体的免疫状态,血液中自细胞的数量作为常规血液学 参数.已被推荐应用于免疫学的评价程序。李霞等 (2006)发现。当饥饿时间少于20 d时。红鳍东方纯外 周血中自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 长。白细胞的数量呈下降趋势;脾脏中淋巴细胞的转 化率明显升高.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也增加,巨噬细 胞的吞噬活性增加.吞噬力增强.但长时间饥饿后鱼 淋巴增殖能力和吞噬力会降低。 一般认为.动物营养不良时。会影响到机体的免 疫机能,导致细胞免疫机能下降、体液免疫反应改变 等一系列免疫机能的改变。溶菌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 非特异性免疫因子之一。溶菌酶活力增加相应免疫能 力也提高。孙红梅等(2006)报道。饥饿可造成黄颡鱼抗

饥饿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饥饿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饥饿对鱼类生长的影响郑宗林黄朝芳(湖南晶天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彭银宏(西南农业大学水产科学系)摘要不同种类的鱼对饥饿的耐受力和适应性特征不同。

有关饥饿对鱼类影响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鱼类适应饥饿的生态对策,对鱼类自然资源的保护、苗种培育、水产养殖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综述了饥饿对鱼类生长、存活、行态、行为以及补偿生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鱼类饥饿生长补偿生长进展1.饥饿对仔鱼生长、存活的影响1.1对生长的影响仔鱼的生长率受到一系列外界因素的影响,但是热能摄入(摄食)和温度可能是最重要的。

而且在早期生活史领域,营养相关被认为是影响早期生命力的一个主要相关因素。

因此鱼类早期的摄食与生长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如果仔鱼不能正常摄食而处于饥饿状态,则生长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仔鱼生长率的估算通常用体重和长度来衡量。

通常状况下,随着饥饿的进行,体重会急剧下降,表现出/负增长0,而体长往往无变化,甚至会有所增加。

这些变化特征不仅表现在仔鱼期,在幼鱼等时期也会表现出类似的情况。

根据宋昭彬等(1998)报道,南方鲇仔鱼在饥饿期间,身体长度无显著变化。

饥饿仔鱼的长度也可能出现/负增长0,如饥饿大西洋鲱,条纹石鱼旨仔鱼长度有少量变短,Kin和Blax-ter认为,这是骨骼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的仔鱼为保障活动耗能,提高摄食和存活的一种适应。

饥饿使仔鱼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饥饿仔鱼的生长发育受阻是一种普遍现象,通过研究仔鱼的生长,可以评价鱼类的营养状况。

1.2对存活的影响早期生活史是鱼类最脆弱、最关键的阶段。

当仔鱼前期的卵黄被耗尽时,需要在短期内转向外界摄食。

如果不能建立外界摄食,便进入饥饿期(Blaxter和Hempel,1963年)。

H jort最早指出,鱼类种群密度的变动多半取决于当年仔鱼群的存活率。

大批仔鱼在初次摄食期间饥饿引起的死亡是当年仔鱼群剧烈变动的潜在原因之一。

现在已普遍接受的观点是:/饥饿和敌害,捕食是海洋鱼类仔鱼死亡的主要因素0。

美国金鳟饥饿后的补偿生长试验及其补偿机制探讨

美国金鳟饥饿后的补偿生长试验及其补偿机制探讨
中 图分 类 号 : 9 Q6 文 献标 识码 : A
鱼类补 偿生 长现 象 ¨ 是 鱼类 由于 自然 季节 的更 替 、 域 及 食 物分 布 的不 同 等原 因 , 流 经 常 遇到摄 食量不 足 或饥饿情 况 , 复摄食 后生 长率 高于 正常摄 食 状态 , 重增 加最 终达 恢 体 到或超 过正 常投 喂鱼 的现象 。鱼 类补偿 生 长是 鱼 类 营养 生 理 学研 究 的一 个 新 领域 , 通过 对 这 一领域 的研究 可 以 了解 鱼类 补偿 生长规 律 的全过 程 。R ba等 认 为 在加速 养 殖鱼 oe 类 生长 的众 多方法 中, 补偿生 长是 一种 比较 有潜 力 的方法 , 利用 鱼类 补偿 生长 能力可 以提 高其生 长率 和食物 转化 率 。有些 学者还 认 为 , 补偿 生 长 对 于降 低 饲料 和 劳 动成 本 具 有重 要 的应用 价值 _ 。因此 , 3 J 鱼类 补 偿 生 长 的进 一 步 研 究 有 助 于 降低 饲 养 成 本 , 在提 高 鱼 类 养 殖 的经济 效益上 具有 一定 的应 用前景 。 美 国金鳟 ( nobnhsm ks 为鲑 科冷 水 性 鱼类 , 虹鳟 的变 异 品 种 , 型 和各 种 O er cu y ̄) y 是 体
1 13 试 验 用 水 ..
试 验鱼 为哈 尔滨市农 科 院水 产分 院 自繁 自育 一龄 鱼 种 , 体重 在 10 0g 本试验 在水 产分 院冷水 鱼试验 室进 行 。用面积 为 22 m , 度为 0 、7 深 .
试验 用 水 为经 曝气 的地 下井 水 , 温 9~1 o P 为 8 5, 度 为 水 0C, H 、 硬
左右。试验前鱼种在水泥池 中暂养, 培育水温为 9 0 每 日投喂一次。 .c c,

黄姑鱼幼鱼继饥饿后补偿生长的研究

黄姑鱼幼鱼继饥饿后补偿生长的研究

文章 编号 :0 8 80 2 1)5 0 1— 5 10— 3X(0 0 —4 0 0 1
黄姑鱼幼鱼继饥饿后补偿 生长的研究
史会来 t 耿 智 2楼 宝 毛 国民 1 薛宝贵 1詹 炜 1徐冬冬 I , , , , ,
(. 1浙江海洋学院海洋 与渔业研究所 ,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浙江省海水增 养殖重点实验室 , 浙江舟山
S otdMageNie lioa p t ir( baab r ) e l f
S i a HIHu —l i ,GENG i OU o,e l Zh ,L Ba ta
(. r eadFseyR sac stt f hj n ca nvrt, r eFse stt o hj n 1Mai n i r eerhI tueo eagO enU i sy Mai i r I tue f eag n h ni Z i ei n hy n i Z i
st rwho ie lioa (.8 0 9g. i eigrgm s eeetbi e. n opo s e ao go t f baab r 71+ . )Fv f dn eie r s lhd O eg u f hfda y r N l f 4 ee w a s r i f
Poic , hj n rv c e a f r u uea dE h ne n, h uh n 3 6 0 ; r n e Z e a gPo i eK yL bo i h r n n a cmetZ o sa 1 10 v i n Ma c 2 Z e a gO e nU i r t, h u hn 3 0 , hn ) . hj n ca nv s y Z o sa 0 4 C ia i ei 1 6
Ab t a t 0 d y e p rme tw s c ri d o ti n o rf h o lt x mi e t e c p ct o o e — sr c :A 4 一 a x e i n a a r u n i d o s b w o e a n h a a i f rc mp n e i y

饥饿对鱼类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进展

饥饿对鱼类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进展

饥饿对鱼类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进展前言:由于自然界中季节更替,环境剧变或生物分布不均等原因,野生鱼类普遍存在周期性缺食或营养匮乏的现象。

作为生理学上的一种适应,野生鱼类能够通过降低基本代谢水平及消耗自身组织贮存的营养物质,从生理、生化和行为等方面发展了对食物不足甚至饥饿胁迫的忍受能力。

从50年代以来,为了评价鱼类营养状况,探讨摄食水平,区分正常摄食鱼和饥饿鱼,不同学者已从形态学、生态学、组织学、组织化学、细胞学、生物化学、酶学、代谢生理学等不同方面作了许多研究。

研究表明:在饥饿状态下,鱼类行为异常,组织结构发生改变,通过改变酶活性、激素水平来降低代谢水平,并通过利用鱼体自身的贮能物质(如糖原、脂肪、蛋白质等)提供能量,从而能忍耐一段时间的饥饿。

另外,不同种类的鱼对饥饿的耐受力和适应性不同。

有关饥饿对鱼类生理学状况影响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鱼类适应饥饿胁迫的生态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该方面的资料对渔业资源管理及水产养殖等方面的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饥饿对鱼类代谢水平的影响鱼类可调节自身的能量分配以适应食物的缺乏,饥饿状态下鱼类代谢水平将明显下降。

Mehner & Wieser发现河鲈幼鱼在20℃下饥饿15d后代谢率下降了约45%;Du Preeze报道了斑点石鲈饥饿5d后耗氧率下降了34%;张波等发现南方鲇幼鱼在27.5℃下饥饿20d代谢率下降了约47%;崔奕波等测得草鱼在30℃下饥饿35d后的代谢率明显低于Wiley等在正常状态下的测定值。

由于饥饿对代谢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标准代谢的测定方法中应考虑饥饿因素。

标准代谢是指鱼类在禁食、静止状态下的代谢率。

它代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鱼类维持生命的最低代谢水平,即标准代谢是定义在一定饥饿状态下的。

而饥饿状态下鱼的代谢率将逐渐下降,饥饿处理的时间不同测得的代谢率将会不同。

因此我们认为在测定标准代谢时有必要将对鱼处理的时间进行规范化,使标准代谢的测定值更具有可比性。

浅谈鱼类的补偿生长(Compensatory growth)

浅谈鱼类的补偿生长(Compensatory growth)

( 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 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 中心 ( 山 ) 舟
浙江省舟 山市 邮编 :3 6 O 1 10
【 提要 】 综述 了鱼类补偿生长的研究进展,对鱼类补偿生长的定 义、类型 、特点 、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应用 、
生 理机 制及 补偿生 长 中的生理 生化 变化进 行 了分析 。初 步探 讨 了补偿 生长研 究存 在 的问题 与发 展趋 势 。
食太严重 ,已经对鱼 的生理状况造成一定 的伤害 ,以致无法
2 鱼类补偿生长现象的类型与特点
文稿收到 日 20— 0 期:05 1_ l l
恢复到正常水平。南方鲇在饥饿处理 6 d 0 后恢复生长时其生
长率 明显低于 正常喂食 组 ,表 明南方鲇 不能补偿 生长【 8 ] 。
2 鱼类补偿生长现象的特 点 . 2
续投喂鱼的体 重净增量 。真鲷在饥饿 9 2 5d 、1 、1 后具有超
补偿生长能力【 4 j ,美国红鱼饥饿 5d 出现超补偿生长现象[ 5 J 。
1 鱼类补偿生长的定义
由于自 然界中季节变替、 环境剧变或食物分布不均匀等 原因, 鱼类普遍存在周期性缺食或营养匮乏的现象,作为生
理生态学上的一种适 应,鱼类能够通过降低 基本代谢水平及
( o estr rw h)或获得性生长 ( ac -pgo h c mpn a y go t o cthu rwt
2 1

生物的补偿生长现象最初是在一些高等动植物中发现的,
它是许 多生物所拥有的一种生理生态学适应性特性 ,也是生
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不断适应外界环境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维普资讯
l 2
现 代 渔 业 信 息
第2 卷 第3 1 期

鱼类营养研究进展

鱼类营养研究进展

三、水产动物营养的研究方向
(一) 对已研究的水产动物逐步完善尚未研究的营养物质; (二)对尚未研究的水产动物营养将逐步开始研究; (三)研究各种营养物质的关系,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四)进一步从分子营养学上研究; 1、从宏观到微观 2、从分子水平探索其机理
(五)研究营养与免疫的关系; (六)研究营养物质对水产动物肉质的影响。
鲤鱼
1040±700 -
64.4±39.0
8.10±5.55 504±46
12.5±4.2 2.44±1.19 16.4±7.7 4.29±2.00 1.87±0.17
271±64 0.93±0.12
二. 晚秋到初冬,鱼摄食减少,体脂却有所增加?
秋季水温开始降低,葡萄糖的代谢发生变化,从高 温时以糖分解为主转向低温时以脂肪酸的合成为主。 机制: 1. 幼 鰤 鱼 和 鲤 鱼 的 戊 糖 磷 酸 循 环 的 脱 氢 酶 ( G6PDH 和 PGDH)活性增高; 2. 肝脂肪含量增大,体脂肪含量也渐增大。 ***两种酶活性的增加是初冬季节鱼体脂肪蓄积主要原因。
(五)生产工艺的改进和管理 现代化
1、活性物质保证的最大化 2、提高营养物质消化最大化 3、对消化道有害作用最小化
第一节 鱼类的营养代谢及调节机制
一、含糖40%的饲料适合鲤鱼的生长需要,却不适合鰤鱼? 二、从晚秋到初冬,鱼摄食甚少,体脂肪却有所增加? 三、鱼类在冬季的代谢特征 四、鱼类在低温下的代谢补偿现象 五、停饲期间鱼的营养代谢 六、为什么与野生鱼相比,养殖鱼的体脂肪量偏高? 七、限制给饵量对鱼类代谢的影响 八、每天给饵1次的鲤鱼,其生长速度、脂肪含量、蛋白质
3、矿物质和维生素
(1)确定了斑点叉尾鮰、虹鳟、鲑鱼、鲤鱼、罗非鱼 磷的需要量;

水产动物继营养胁迫后补偿生长的研究进展

水产动物继营养胁迫后补偿生长的研究进展

水产动物继营养胁迫后补偿生长的研究进展作者:郭霄峰,向建国来源:《湖南饲料》 2016年第2期郭霄峰向建国(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摘要:本文主要从补偿生长的概念、类型、水产动物应对饥饿胁迫的策略及补偿生长机制、意义等方面综述了水产动物继营养胁迫后补偿生长的研究进展情况。

关键词:水产动物;饥饿;补偿生长;研究进展一、补偿生长的概念在自然环境中,动物由于受到生态分布、环境因素(气候、光照、水温等)及所处生态位中层级,饵料丰欠等营养因素的影响,难免会经历一段饥饿或外源营养供应不足的时期。

在一定的承受范围内,动物可以停止摄食,经历饥饿后恢复摄食的动物在生长速度上可以达到或接近正常摄食动物的水平,这样的一种生长机制在生态学中被称作补偿生长。

补偿生长现象最早发现在1908年,研究人员发现营养限制后的奶牛经高营养投喂后,其身高、体重等生长性状能达到同期其他正常饲喂水平的牛,此后,饥饿后的补偿生长效应在一些包括人在内的高等动物中被发现同样存在。

目前国内外在畜禽动物补偿生长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水产动物的相关研究开展较晚。

国内外学者们陆续开展的试验研究证明,不少的水产动物也具有有此类效应。

不同种类,不同生长阶段的水产动物在应对饥饿的耐受时间和程度,应对策略及补偿生长机制方面也有所区别。

二、补偿生长的类型补偿生长的影响因素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环境胁迫型:另一种是营养胁迫型(饥饿或营养限制),本文主要针对营养胁迫型补偿生长进行探讨。

目前,大多数的研究人员依据动物继饥饿、恢复摄食后的生长情况,主要将补偿生长的类型分为四种:超长补偿生长、完全补偿生长、部分补偿生长以及不能补偿生长。

超长补偿生长是指经饥饿处理后恢复投喂的水产动物体重增加超过同等时间内连续投喂动物的增长量。

张波等(2000)在试验研究中发现,分别饥饿处理9d、12d、15d后恢复投喂生长21天的真鲷幼鱼具有超长补偿生长效应;杨成辉等(2007)对美国金鳟的研究中发现饥饿7d后恢复投喂35d具有超长补偿生长能力:完全补偿生长是指经饥饿处理后恢复投喂的动物体增重达到或接近同等时间内连续投喂的动物。

饥饿及再投喂对鱼类消化器官组织学的影响【文献综述】

饥饿及再投喂对鱼类消化器官组织学的影响【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水产养殖饥饿及再投喂对鱼类消化器官组织学的影响摘要:我国对补偿生长的研究报道始于80年代,期间对超补偿生长,完全补偿生长等不同的4类补偿生长类型研究甚多。

由于补偿生长在动物饲养中的重要作用,它已成为当今动物养殖业研究的重要部分。

针对水产动物补偿生长的研究较为广泛,涉及鱼类、贝类、甲壳类中的30 多个种。

在一些兽类中,补偿生长规律已被利用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通过比较饥饿和恢复投喂后消化器官结构的变化和鱼体生长情况,可以看出结构的恢复与补偿生长是一致的,结构达到或超过对照组,补偿生长才可发生。

本文主要介绍和归纳了80年代至今的一些有关文献和研究进展及其研究的种类。

关键词:饥饿;再投喂;消化道;组织学;切片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饥饿条件下鱼类生理生态学变化和能量代谢及其恢复进食后的生长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关补偿生长的类型及其机理的研究也颇多,补偿生长是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暂时性食物短缺导致的体重发育补偿,利用补偿生长理论投喂鱼类是一种科学的投喂方式。

它能够提高饵料转化率、生态转化效率,降低饵料系数;可以防止鱼体肥胖,降低体脂,提升商品鱼的品质,还可以控制“性早熟”的发生。

鱼类消化道组织学的变化与补偿生长是一致的,本文的写作是为了日后作关于黑魢消化道组织且片提供理论依据。

1、饥饿再投喂及补偿生长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在80年代国内首次报道了有关超补偿生长的研究,在1998年谢小军从量的角度将补偿生长分为4 类:(1)超补偿生长经过一段时间饥饿后再复食一段时间,鱼的体重增加超过相同时间连续喂食组鱼的体重增加量。

如红鳟饥饿了3 周后饱食3 周,具有超补偿生长能力。

(2)完全补偿生长指饥饿后恢复生长的个体,其体重的增加量能达到或接近在相同时间内持续喂食组个体的增重量。

南方鲇饥饿1 6 d 后饱食3 周,具有完全补偿生长能力。

(3)部分(有限)补偿生长指在饥饿后复食能正常生长,甚至生长速度在短期内有所加快,但体重增加不能赶上相同时间内持续喂食组。

鱼类补偿生长研究进展概要

鱼类补偿生长研究进展概要

鱼类补偿生长的研究进展王进摘要:综述了鱼类补偿生长的研究进展,包括鱼类补偿生长的定义、类型、特点、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生理机制及补偿生长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初步探讨了补偿生长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鱼类;补偿生长;饥饿Advance in Studies on Compensatory Growth of FishJin Wang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ed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n compensatory growth of fish, including the definition, type, influence factors, experiment method,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changes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primarily probed the current problem in the compensatory growth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Key words: fish; compensatory growth; starvation1鱼类补偿生长的定义由于自然界中季节变替、环境剧变或食物分布不均匀等原因,鱼类普遍存在周期性缺食或营养匮乏的现象,作为生理生态学上的一种适应,鱼类能够通过降低基本代谢水平及消耗自身组织储存的营养物质,从生理、生化和行为等方面发展了对食物不足甚至饥饿胁迫的忍受能力,此后若充分摄食,则正常生理机能可能恢复,生长也可能出现补偿性现象。

这种因缺食或营养匮乏的鱼类在食物恢复正常后表现出来的一定的快速生长,被称为鱼类的补偿生长(compensatory growth)或获得性生长(catch-up growth)[1~3]。

《短期饥饿处理对宝石鲈肉质改良的作用机制研究》

《短期饥饿处理对宝石鲈肉质改良的作用机制研究》

《短期饥饿处理对宝石鲈肉质改良的作用机制研究》一、引言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要求的提高,对水产品特别是宝石鲈的肉质要求也日益严格。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宝石鲈的肉质品质,本文针对短期饥饿处理对宝石鲈肉质改良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短期饥饿处理对宝石鲈生长、生理生化变化以及肉质改良的影响,以期为宝石鲈养殖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短期饥饿处理对宝石鲈肉质的影响,探索出一种提高宝石鲈肉质的有效方法。

此项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宝石鲈的肉质品质,还能为宝石鲈的养殖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短期饥饿处理法。

实验过程中,将宝石鲈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为正常饲养的宝石鲈,实验组则进行为期X天的短期饥饿处理。

在实验过程中,对两组宝石鲈的生长情况、生理生化变化以及肉质进行监测和比较。

四、短期饥饿处理对宝石鲈生长的影响短期饥饿处理对宝石鲈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在饥饿处理期间,实验组宝石鲈的摄食量减少,体重增长速度相对减缓。

然而,当重新恢复喂食后,实验组宝石鲈的体重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短期饥饿处理有助于提高宝石鲈的生长潜力。

五、短期饥饿处理对宝石鲈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短期饥饿处理会导致宝石鲈体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

在饥饿状态下,宝石鲈会通过调节代谢途径,使能量消耗降低,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此外,短期饥饿处理还能促进宝石鲈体内酶的活性变化,有利于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与分解。

这些变化有助于提高宝石鲈的肉质品质。

六、短期饥饿处理对宝石鲈肉质改良的作用机制短期饥饿处理能够显著改善宝石鲈的肉质。

首先,饥饿处理能促进肌肉中蛋白质的合成和脂肪的分解,使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降低,从而提高肉质的营养价值。

其次,通过调节肌肉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分布,使肌肉中的脂肪酸更符合人体健康需求。

此外,短期饥饿处理还能促进肌肉纤维的发育和排列,使肌肉更加紧实,口感更好。

淡水养殖太平洋鲑循环饥饿后补偿性生长效果研究

淡水养殖太平洋鲑循环饥饿后补偿性生长效果研究

收稿日期22;修订日期6232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资助作者简介冯健(58—),四川成都,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V MD ),教授。

f j 8@63淡水养殖太平洋鲑循环饥饿后补偿性生长效果研究冯 健 覃志彪(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广西南宁 530005)摘要:用1611%脂肪,3811%蛋白质含量日粮饲养108尾初始重约为240g 的太平洋鲑(On corhy nchus s pp 1)于0125m 3的水族箱中64d ,水温为1515±317℃。

实验分6组,分别为对照组(每天投喂),实验1组(隔天投喂),实验2组(隔2天投喂2天),实验3组(隔4天投喂4天),实验4组(隔8天投喂8天),实验5组(隔16天投喂16天)。

每组设3个平行水族箱,每箱6尾鱼。

研究淡水养殖太平洋鲑多重周期饥饿后补偿性生长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太平洋鲑成活率均为100%。

实验1、2、3组太平洋鲑鱼体增重接近对照组,其恢复摄食期间特定生长率、摄食率、食物转化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105或0101)。

而实验4、5组鱼恢复摄食期间虽摄食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101),但其鱼体增重、特定生长率、食物转化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 <0101);(2)实验各组鱼肥满度、肝体比、肝脏脂肪和糖原含量、肌肉中脂肪含量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肝脏脂肪中总饱和脂肪酸比例上升,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下降;(3)实验1、2、3组血浆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葡萄糖、血清中甲状腺激素T 4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105)。

实验结果表明,初重约240g 太平洋鲑饥饿1—4d ,再循环投喂相同时间64d 后,获得了接近完全补偿生长效果,表现为其恢复摄食期间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明显上升,生长速率明显加快,饲料报酬明显提高,鱼体增重接近持续喂食的对照组,养殖效益明显提高。

淡水养殖太平洋鲑饥饿后补偿性生长效果的研究

淡水养殖太平洋鲑饥饿后补偿性生长效果的研究

淡水养殖太平洋鲑饥饿后补偿性生长效果的研究作者:***来源:《黑龙江水产》2022年第05期摘要:为了探讨淡水养殖太平洋鲑(Oncorhynchus spp.)饥饿后补偿性生长效果,该研究选用54尾安徽桐城太平洋鲑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6组。

对照组、处理1组、处理2组、处理3组、处理4组和处理5组,每组9尾。

分3个水平,每个水平3尾,对照组每日饲喂基础日粮。

处理1组饲喂1d停喂1d;处理2组饲喂3d停喂3d;处理3组饲喂6d停喂6d;处理4组饲喂12d停喂12d;处理5组饲喂24d停喂24d;整个饲养试验为期72d。

试验过程记录鲑鱼的始末体重及每日的饲料消耗量。

结果发现:处理1组、处理2组和处理3组的鲑鱼体质量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可以完全补偿因饥饿对生长产生的影响;处理4组、处理5组的末期鱼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极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 0.01);处理1、处理2、处理3组的摄食率、食物转化率、蛋白效率高于对照组;处理4组和处理5组的摄食率、食物转化率、蛋白效率极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 0.01),说明停喂1d~6d鲑鱼可以完全补偿因饥饿对生长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淡水养殖;太平洋鲑(Oncorhynchus spp.);饥饿;补偿性生长中图分类号:S962.3文献标志码:A在自然界中动物常因季节变化、食物种类、不同的空间分布和环境剧变等因素时常会遭受饥饿的胁迫[1]。

有些动物在遭受饥饿胁迫后的一段时间再恢复原先的摄食时,其生长的速度将会超过之前正常摄食的个体,这种现象就称为补偿生长[2]。

太平洋鲑(Oncorhynchus spp.)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含较高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是目前主要养殖的冷水性鱼类中的一种[3]。

太平洋鲑喜欢生活在清凉、流动的无污染、含氧丰富的水域中,可以在淡水中养殖,也可以在海水中养殖[4],其最适宜的生长水温为8℃~18℃[5]。

中国沿海海水因温度高于鲑鱼的适宜生长温度,不适合规模化的饲养该鱼[6]。

锦鲤幼鱼循环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和体成分变化

锦鲤幼鱼循环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和体成分变化

渔业研究 2017,39(6):463 -468 ,tp^^/-w w Journal of Fislieries Research D O I:10. 14012/ki.fjsc.2017. 06. 006杨志强,李潇轩,许郑超•锦鲤幼鱼循环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和体成分变化[J] •渔业研究,2〇17,39(6):463 -468.锦鲤幼鱼循环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和体成分变化杨志强,李潇轩,许郑超(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7)摘要:为研究体长(10.63 ±0.20) c m、体重(17.63 ±0.72) g 錦查里(5#'肌s car'〇8)幼鱼循环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和体成分变化,试验设5个组,分别为正常投喂和4个循环饥饿 投喂组,其中循环饥饿投喂组投喂方式分别为:饥饿1d后投喂3 d、饥饿1d后投喂5 d、饥饿2d后投喂3d、饥饿2d后投喂5 d,试验水温为(27.0 ±1.0) °C,试验周期为40 d。

试验结果表明:循环饥饿1d后投喂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投喂的(@<0.05),但末均长、末均重、总摄食量、相对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的差异均不显著(@>0.05),表现为完全补偿生长,推测其补偿生长应是通过提高摄食率来实现的;循环饥饿2d后投喂的末均长、末均重、总摄食量、特定生长率、相对增重率均显著低于正常投喂的 (@<0.05),而摄食率、饲料利用率的差异均不显著(@>0.05),表现为不能补偿生长,但是否对其生理机能造成伤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确定;4个循环饥饿投喂组的鱼体粗蛋白和 粗脂肪含量较正常投喂组有所降低,而水分和灰分含量有所升高。

因此,循环饥饿1d后投 喂3d的实际投喂时间较短,且为完全补偿生长,是最佳的循环饥饿投喂模式。

关键词:錦鲤幼鱼;循环饥饿;补偿生长;体成分中图分类号:S9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 -5601(2017)06 -0463 -06野生自然环境中的环境气候变化、饵料生物 分布不均及季节更替等自然因素,以及人工养殖 过程中投喂不足或不均、养殖密度过大等人为因 素,均会导致鱼类遭受饥饿胁迫。

饥饿和恢复投喂对亚东鲑幼鱼的补偿生长

饥饿和恢复投喂对亚东鲑幼鱼的补偿生长
亚东 鲑 (Salmo trutta),又 称 褐 鳟 ,属 于 鲑 形 目、鲑科 、鲑 属 ,由英 国人 引 进 到 亚 东 县 ,距 今 已 有 150年历史 ,已成 为一个 地方性 养 殖种 ,因其 肉质 细 嫩 ,营养 丰 富 而 深 受 消 费 者 喜 爱 ]。 目前 ,亚 东 鲑 的养 殖规模 不 断扩 大 ,在亚 东 县 已形 成 一定 养 殖规 模 _8]。有关 饥 饿 和 恢 复 投 喂 对 亚 东 鲑 补 偿 生 长 相 关 的研究 还未见 报 道 ,本文 旨在 为开 展 亚东 鲑 规模 化养 殖提 供基 础材 料 。
摘 要 :为研究亚东鲑幼鱼的补偿 生长 ,采用循环水 系统设备 ,将平均 体质量 (5.48 ̄0.46)g的幼 鱼
放在长方形平 列槽 中 ,保持溶解氧 6.5~8.5 mg/L,水温 14 ̄16℃ ,通过饥饿 O(对 照组 )、7、14、21 d和
28 d处理 ,随后分别恢 复投 喂 49、42、35、28 d和 21 d,每个处理组 100尾幼鱼 ,并设置 3个平 行 。试验
结果表明 ,饥饿 7、14、21 d组的平均体质量生长率 和体 长增长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O.05),饥饿 28
d组 出现负增长 ;肝体指数 随着饥饿 时 间加 长依 次增大 ,但饥饿 7、14 d组与对 照组 差异不 显著 (P>
0.05);肥满度依次减小 ,饥饿 7、14、21 d组与对 照组差异不显著 (P>O.05);饥饿 7、14 d组 的特定生长
第1期
王 万 良等 :饥 饿 和恢 复投喂 对 亚 东鲑 幼鱼 的补偿 生 长
次 。投 喂冷水 鱼膨 化 颗 粒配 合 饲 料 ,粗 蛋 白含 量 ≥ 42 ,14:3O投喂 1次 ,饱食后用塑料小抄 网收集残 饵 烘干 ,初 始投 喂减 去残饵 得 实 际投 喂量 。 1.4 数 据 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的饥饿生理和补偿生长研究进展王晓娟艾春香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3610051.1饥饿对鱼类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的影响及其机制1.1.1饥饿对鱼类生长发育的影响鱼类生长是指鱼类体质量、体长、体成分以及能量等的数量变化过程,是摄入含能物质、同化自身和异化环境的动态平衡过程(Brett,1979),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饥饿胁迫对鱼类生长,尤其是对其早期阶段的生长影响显著(Dou et al,2002;Gisbert et al,2004;Peña et al,2005;Dou et al,2005;Shan et al,2008a;Shan et al,2008b;Shan et al,2009)。

研究表明,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体质量、内脏质量、内脏比、肥满度等指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说明饥饿影响吉富罗非鱼的生长(刘波等,2009)。

在自然界中,由于摄食者和被摄食者存在时空分布格局的差异,以及季节的演替、疾病的危害、环境的突变和种间种内的竞争等原因,多数动物经常面临食物资源的匮乏,造成生长停滞,甚至出现负生长现象,这种因食物短缺或营养匮乏的鱼类在食物供给恢复正常后经常表现出一种快速生长,称为鱼类的补偿性生长(compensatory growth)或获得性生长(catch–up growth) (Miglavs & Jobling,1989;Jobling et al,1994;Zamal & Ollevier,1995),也有人认为这种因食物限制抑制动物生长,而后恢复投喂时发生的动物体快速生长现象被称作补偿生长(compensatory growth)更合适(Jobling,2010)。

研究发现,许多鱼类存在补偿生长现象。

杂交太阳鱼(Lepomis cyanellus × L.macrochirus)“饥饿-饱食”实验发现,循环投饵组的鱼绝对生长率是对照组鱼的2倍(Hayward et al,1997)。

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饥饿后恢复投喂,其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同时提高,表现出补偿性生长现象(王沛宾等,2005)。

大西洋庸鲽(Hippoglossus hippoglossus L.)短期饥饿(2 w-5 w)再投喂后摄食水平和食物转化率均提高,出现了部分补偿生长现象(Heide et al,2006)。

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饥饿再投喂后摄食率也大大增加,出现了部分补偿生长现象(吴蒙蒙,2008)。

饥饿5 d和10 d 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在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完全补偿生长效应,而饥饿15 d 的仅产生了部分补偿生长效应(楼宝,2008a)。

红鲫(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iety)幼鱼存在完全补偿生长能力,是通过提高食物转化率来实现的(吴蒙蒙等,2009)。

点带石斑鱼(Epinphelus malabaricus)幼鱼饥饿2 d后恢复投喂表现出完全补偿生长能力,而饥饿超过2 d的幼鱼仅呈现出部分补偿生长能力,这种补偿生长主要是通过提高摄食水平来实现(彭志兰等,2008)。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Bleeker)幼鱼饥饿4 d、8 d后恢复投喂时存在完全补偿生长能力;饥饿12 d、16 d的仅有部分补偿生长能力(程鹏等,2009)。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饥饿1 d,饱食投喂3 d组出现超补偿生长;饥饿2 d,饱食投喂4 d的出现完全补偿生长;饥饿4 d,饱食投喂6 d以及饥饿7 d,饱食投喂8 d的未出现补偿生长(鲁雪报等,2009)。

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 0.aureus)幼鱼在恢复投喂过程中,饥饿3 d组的幼鱼表现出了超补偿能力,饥饿6 d组的幼鱼表现出完全补偿能力,而饥饿9 d和12 d组的幼鱼则仅具有部分补偿能力,这种补偿生长效应主要通过增加食欲、提高摄食率来实现的(王辉等,2010)。

乌颊鱼(Sparus aurata)饥饿后饱食投喂表现出完全补偿生长能力(Bavčević et al,2010)。

1.1.2饥饿对鱼类生理生化的影响鱼类的生理生化状况受到其自身生长阶段、环境条件的共同影响。

饥饿状态下的鱼类生理生化响应已经有大量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饥饿对鱼类生理生化成分、免疫机能、消化酶以及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等内分泌调节方面。

1.1.2.1饿过程中鱼类血液生理生化的变化血液主要具有运输、交换和防御三大生理功能,其成分的相对恒定是鱼类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鱼类血液的生理指标主要包括红细胞的脆性、沉降率和比容等,其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EC 2.6.1.2)、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EC 2.6.1.1),血糖、血红蛋白、血细胞、白蛋白、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及K+、Na+和Cl-的量等。

鱼类血液生理指标变化与其机体的新陈代谢、生理状况显著相关,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评价鱼体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良好的生理学和病理学指标。

研究表明:饥饿对鱼类血液生理指标影响较大。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幼鳗饥饿20 d后,其红细胞数比未饥饿幼鳗降低了39%,白细胞数则有所上升(陈惠群等,2001)。

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a Richardson)饥饿时,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随其饥饿时间延长显著减少(孙红梅,2004)。

胡子鲇(Clarias fuscus)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其红细胞数目减少(陈剑杰等,2009)。

红细胞及其血红蛋白在血液中执行着运输氧的功能,饥饿时其量值降低,表明鱼体血液的氧合能力显著下降(P<0.05),说明饥饿时鱼体内供氧不足,进而代谢水平降低(孙红梅,2004)。

饥饿使黄颡鱼的红细胞渗透脆性显著增大,即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降低,说明红细胞生理状态和功能受到了显著影响。

新生红细胞脆性小,衰老红细胞脆性大,饥饿黄颡鱼红细胞脆性显著增大,可能与鱼类在饥饿状态下新生红细胞比例下降有关,再结合红细胞数量下降的结果,推断饥饿可能会抑制鱼类的造血功能(孙红梅,2004)。

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 L)饥饿状态下的血液学研究表明,在164 d的饥饿期内,其白细胞数目下降,红细胞数目持续增加,但体积却下降(Dave et al,1975)。

白细胞有细胞核、细胞器和一定的包含物,有时含有丰富的酶和脂肪,活跃地参加新陈代谢与多种免疫反应,还有营养的功能。

白细胞数目的减少说明免疫能力的降低。

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饥饿时,其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血沉均有所下降,而白细胞数量有所上升,红细胞脆性增大(李懋等,1997)。

胡子鲇饥饿时红细胞脆性和白细胞数目均增加(陈剑杰等,2009)。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饥饿4 w后其吞噬细胞对爱德华氏菌的吞噬能力显著降低,并且一旦爆发败血症,可以通过采取停止投喂的办法,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Lim & Klesius,2003)。

糖、脂肪和蛋白质是鱼类能量的根本来源,其中葡萄糖是许多组织必需的燃料,其浓度的稳定对动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十分重要。

在动物体内,有一套灵活的自我调节机制,以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饥饿时,鱼类的血糖浓度会发生改变,但随着饥饿时间延长,鱼体能通过自我调节使血糖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欧洲鳗鲡在饥饿前期通过异生作用将血糖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约3个月以后血糖含量明显下降(Dave et al,1975;Larsson & Lewander,1973)。

饥饿显著影响黄颡鱼的血糖浓度,饥饿6 d时,黄颡鱼的血糖浓度显著低于0 d组,继续延长饥饿时间其血糖浓度虽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这是发生了糖元的分解和糖异生作用的结果,恢复投喂18 d后,各组黄颡鱼的血糖浓度均有上升,很快回升到对照组水平(孙红梅,2004)。

日本鳗鲡饥饿4 d-20 d期间,其血糖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之后维持在一定水平,但仍低于对照组(杨文鸽和陈慧群,2001)。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鱼种血糖浓度饥饿7 d时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饥饿15 d后才显著降低,而饥饿30 d后趋于稳定,因此草鱼鱼种在饥饿状态下能调整其糖代谢,维持必要的血糖浓度(沈文英等,1999)。

以上研究表明,鱼类面临饥饿胁迫时多以糖异生作用来维持血糖的浓度,但能够维持时间的长短以及血糖对饥饿胁迫的敏感程度因鱼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血脂含量在饥饿期间往往也有显著变化。

红鳍笛鲷的血糖和血脂含量对于饥饿和恢复投喂非常敏感,可以作为判断鱼体营养状况的良好指标(王沛宾,2005)。

饥饿18 d时,黄颡鱼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明显下降,饥饿24 d时,总胆固醇(TC)下降幅度较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恢复投喂18 d后,血液中TG和TC含量均有所上升,短时间饥饿(<18 d)组能够恢复到同期对照组水平,而饥饿24 d、30 d组含量虽有明显上升,但是仍然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孙红梅,2004)。

鲫鱼(Carassius auratus)血清中TG和TC浓度在饥饿21 d内明显下降(程超和施光美,2008)。

鲇(Silurus asotusLinnaeus)血液TG和TC分别在饥饿7 d和21 d后显著下降(乔志刚等,2008)。

鲻鱼(Mugil caphalus Linnaeus)饥饿时,血脂含量显著下降(殷帅文等,2007)。

饥饿时胡子鲇的血脂浓度低于对照组(陈剑杰等,2009)。

吉富罗非鱼饥饿0 d-21 d过程中血清TG呈下降的趋势(刘波等,2009)。

哲罗鱼(Hucho taimen)幼鱼血液TG和TC含量分别在饥饿7 d和14 d后显著下降(杨成辉等,2009)。

大鳞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tshawytscha)血浆TG浓度饥饿1 d-3 d后上升(Pedro et al,2006)。

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血浆TG浓度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上升(Shi et al,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