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合集下载

西方马克思主义之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之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之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摘要:在西方社会科学界,法兰克福学派被视为“新马克思主义”的典型,并从理论上和方法论上以反实证主义而著称。

它继承了青年黑格尔派M.施蒂纳等人的传统,受A.叔本华、F.W.尼采和W.狄尔泰的非理性思想影响,并受新康德主义、M.韦伯的“文化批判”和社会学的启迪,借用K.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异化概念和G.卢卡奇的“物化”思想,提出和建构了一套独特的批判理论,旨在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彻底批判”。

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看来,批判理论超越一切哲学之上,并与每一种哲学对立;这种批判否定一切事物,同时又把关于一切事物的真理包含在自身之中。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

目录一、法兰克福学派简介二、法兰克福学派主要思想(一)工具理性批判使理性恢复自我批判能力(二)“精神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三)实证主义是异化了的科学的哲学表现(四)工业社会批判矛头直指资本主义制度三、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一)关于批判理论(二)关于“异化”与“物化”的理论(三)大众文化批判1.产生背景2.具体内容四、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评价(一)批判理论的现实意义1.深刻的人文情怀更易让人接受2.对当代社会的预判(二)批判理论的局限性1.坚持精英文化而导致了另一种形式的文化霸权主义。

2.片面否定了资本主义大众文化的存在价值。

3.过度强调受众的被动性,忽视了受众的主观能动性。

一、法兰克福学派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历史最悠久、也最为著名的理论流派之一法兰克福学派,是批判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支,它的理论一般被简称为批判理论。

这一派的理论主张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

在过去50年间,它已经逐渐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泉,侧重点也向传播学靠近了许多。

法兰克福学派是由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的知识分子构成的。

该研究所成立于1923年,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它迁往纽约,附属于哥伦比亚大学,1949年又迁回德国。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1964年,马克斯·霍克海默和西奥多·阿多诺。

杰里米·夏皮罗法兰克福学派是一群以发展批判理论和通过质疑社会矛盾来普及辩证学习方法而闻名的学者。

它与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Erich Fromm 和Herbert Marcuse的工作密切相关。

它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学派,而是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学者有关的思想流派。

1923年,马克思主义学者卡尔·格林伯格(Carl Grünberg)创立了该研究所,最初由另一位学者费利克斯·韦尔(Felix Weil)资助。

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以其以文化为中心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而闻名- 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重新思考更新到他们的社会历史时期。

这在社会学、文化研究和媒体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

马克斯-霍克海默接受前校长拉杰夫斯基教授的职务链。

霍克海默博士在第三帝国初期离开了德国,当时他的社会研究所陷入了纳粹的禁令。

➢法兰克福学派的起源1930年,马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成为该研究所的主任,并招募了许多后来被统称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

在马克思对革命的预言失败之后,这些人对正统政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独裁形式的兴起感到沮丧。

他们把注意力转向通过意识形态进行统治的问题,或者在文化领域进行的统治。

他们认为,通信方面的技术进步和思想的复制使这种形式的统治成为可能。

他们的想法与意大利学者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重叠。

法兰克福学派的其他早期成员包括弗里德里希·波洛克、奥托·基希海默、利奥·洛文塔尔和弗朗茨·利奥波德·诺依曼。

沃尔特·本杰明(Walter Benjamin)在20世纪中叶的鼎盛时期也与它有关。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引言: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上半叶德国的一群思想家所组成的学派,他们包括阿多诺、马克斯·霍克海默、赫伯特·马库塞等人。

这个学派以研究和批判现代工业社会为主题,其学术研究也囊括了大众文化的分析与批判。

本文将探讨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大众文化批判的理论观点,包括大众文化的特征、影响以及对社会的潜在危害。

一、大众文化的界定和特征大众文化是指为大众消费而生产的文化产品,如电视节目、电影、流行音乐、时尚等等。

这些文化产品一方面可以满足大众的审美和娱乐需求,另一方面也成为相当程度上改变社会生活的力量。

然而,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持有批判的态度,并认为它有一定的危害性。

首先,大众文化倾向于重视娱乐的功能,而忽视审美和知识的价值。

在大众文化的审美标准下,艺术和文化的内涵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表面化的娱乐性内容。

这使得大众在接受文化产品时,更多地关注刺激感官和情绪的快感,而忽视了思考和体验的深度。

其次,大众文化强调消费和市场的推动力。

文化工业化使得大众文化制造成为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商业的目的在于获取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大众文化将经济效益置于文化艺术的创新和高质量的产出之上,导致文化产品质量的下降和同质化的问题。

再次,大众文化对个体的影响也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焦点之一。

大众文化倾向于通过集体化的手段对个体进行塑造和控制,导致个体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审美观念变得趋同和单一化。

这种趋同导致个体的自由和独立性受到侵害,社会的多样性和个体的创造力受到压制。

二、大众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关注大众文化对社会的潜在危害并提出批判,认为大众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社会中权力与压迫的存在。

首先,大众文化通过娱乐和消遣的方式转移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大众文化给人们带来了暂时的快乐和满足感,使人们远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境。

这导致社会中潜在的不平等和不公正被忽视和掩盖,而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的被动习惯。

简述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观点

简述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观点

简述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观点
法兰克福学派提出和建构了一套独特的批判理论,旨在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彻底批判”。

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看来,批判理论超越一切哲学之上,并与每一种哲学对立;这种批判否定一切事物,同时又把关于一切事物的真理包含在自身之中。

30年代,由于西方世界的工人运动处于低潮和法西斯主义在欧洲大陆的崛起,批判理论家们抛弃了无产阶级具有强大革命潜能的信念,转而强调工人阶级意识的否定作用。

在《启蒙的辩证法》(1947)一书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自启蒙运动以来整个理性进步过程已堕入实证主义思维模式的深渊,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理性已经变成为奴役而不是为自由服务。

据此,他们判定无论“高级”文化还是通俗文化都在执行着同样的意识形态功能。

这样,在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时,法兰克福学派进一步走上了对整个“意识形态的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再语境化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再语境化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再语境化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以批判性理论闻名于世。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理论之一,它对当代大众文化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批判,揭示了大众文化中的商业化、娱乐化和意识形态化等问题。

本文将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内容出发,探讨其在中国的再语境化过程,以及在中国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德国,由马克思主义者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库塞等人创立。

他们对当时的大众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分析,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文化工业和商品化: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家认为,大众文化是受到文化工业和商品化逻辑的影响,成为了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一种特殊产品。

大众文化的生产和传播已经不再像传统文化那样由个别的创作和传播者来决定,而是变成了由文化工业来主导和控制的产业化生产。

这种商品逻辑对文化的影响,不仅改变了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也影响了人们的文化需求和审美趣味,进而使得人们的精神生活趋向表面化和一致化。

2. 文化产品的娱乐化和消费化: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家呼吁关注大众文化产品的娱乐化和消费化特征。

他们认为,大众文化产品为了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和消费欲望,往往强调形式的新奇性和感官的刺激性,而忽视了内容的深刻性和观念的批判性。

这种文化产品的娱乐化和消费化特征,使得大众文化成为一种消遣和消费的工具,进一步弱化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意识。

3. 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化: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家指出,大众文化产品不仅具有娱乐性和消费性,还具有意识形态化的特征。

他们认为,大众文化产品通过传播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对大众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软控制”,进而影响了大众对社会和政治现实的认知和态度。

这种意识形态化的文化产品,既隐藏了社会现实的矛盾和问题,又强化了统治者的权力和合法性,从而对社会的民主化和进步化产生了消极影响。

《2024年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范文

《2024年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范文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篇一一、引言法兰克福学派,又称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是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及现代大众文化理论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流派。

这一学派将注意力转向大众文化的分析,为研究当代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将探讨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内容、理论特点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内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在于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性分析。

该学派认为,大众文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社会矛盾的反映,也是社会问题的根源。

因此,法兰克福学派从多个角度对大众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首先,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大众文化被商业化和娱乐化,成为了一种商品。

这种商品化的大众文化,不仅削弱了人们的批判意识,还使得人们丧失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其次,法兰克福学派指出,大众文化的普及导致了文化同质化现象。

在大众文化的冲击下,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被淹没在一种标准的、单一的文化形态中。

这导致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日益趋同,进而使得社会的多元性和多样性逐渐消失。

此外,法兰克福学派还关注到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操纵。

他们认为,通过制造和传播具有迷惑性的信息和影像,大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这使得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一种虚假的、扭曲的意识形态。

三、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特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批判性:该学派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大众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

2. 政治性:该学派的批判理论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关注社会现实和政治问题,试图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3. 跨学科性:该学派的批判理论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跨学科的特点。

4. 实证性:该学派的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大众文化进行了实证性的分析和研究。

《2024年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范文

《2024年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范文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篇一一、引言法兰克福学派,也被称为法兰克福学派或文化研究学派,是20世纪初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兴起的一种社会批判理论。

该学派在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为后世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

本文旨在探讨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观点、研究方法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二、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观点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商品化的文化形式,其生产、传播和消费过程都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大众文化作为一种商品,其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这种商品化的文化形式往往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和价值观的多样性,导致文化的同质化和标准化。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的批判性在于揭示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大众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往往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和资源,他们通过控制信息的传播和解读,将特定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灌输给消费者。

因此,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不仅要关注其商品化的一面,还要揭示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三、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方法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社会批判理论。

该理论强调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揭示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在大众文化研究方面,法兰克福学派运用社会批判理论,分析了大众文化的商品化、意识形态化以及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等方面。

此外,法兰克福学派还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历史分析法、文化分析法等,对大众文化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四、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应用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它揭示了大众文化的商品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醒人们关注文化产品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

其次,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权力和资源的分配不均,呼吁人们关注弱势群体的文化和精神需求。

最后,它为文化研究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指导。

《2024年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范文

《2024年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范文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篇一一、引言法兰克福学派,也被称为法兰克福学派或文化研究学派,是20世纪初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批判理论。

该学派以批判大众文化为核心,对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

本文将主要介绍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思想、特点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二、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思想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丧失了其本真价值,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商品和消费工具。

这一过程中,人的精神需求和个体意识被扭曲,文化传播手段也日益商业化和娱乐化。

因此,法兰克福学派认为需要对大众文化进行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具体而言,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的商品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已经沦为商品,失去了其独立的价值和意义。

大众文化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了一种经济行为,文化创新和多样性被压制,人的精神需求被物质需求所替代。

2. 文化的娱乐化:大众文化的传播手段和内容越来越倾向于娱乐化,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这种娱乐化导致了人们对现实的认知和思考能力逐渐降低,个体意识被削弱。

3. 文化的同质化:随着大众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逐渐消失,文化的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

这导致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被削弱,人们的文化认同感逐渐减弱。

三、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特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具有以下特点:1. 强烈的批判性: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一种深刻的批判理论,它不仅对大众文化的商业化和娱乐化进行了批判,还对现代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进行了全面的反思。

2. 注重社会背景: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因此,它注重从社会背景的角度来分析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3. 重视人的主体性:虽然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负面效应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但它也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2024年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范文

《2024年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范文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篇一一、引言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初欧洲哲学、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派之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对大众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观点、方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观点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以商业化和工业化的方式生产、传播和消费文化产品。

然而,这种大众文化往往缺乏深度和内涵,成为了一种表面化的、肤浅的文化形式。

因此,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对人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对其进行批判和反思。

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大众文化的商业化、工业化和标准化特点使得文化产品失去了原本的独特性和个性。

这些产品往往通过广告、媒体等手段被推向市场,成为了一种消费商品。

而消费者的需求往往被商业利益所左右,导致他们追求的是短暂的快乐和满足感,而非真正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此外,法兰克福学派还指出,大众文化的标准化和同质化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变得单一和僵化。

这种文化现象往往通过媒体等渠道传播,使人们无法自主地思考和判断,从而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方法法兰克福学派在批判大众文化时,采用了多种方法。

首先,他们通过对文化产品的分析,揭示了其背后的商业利益和意识形态。

其次,他们通过对媒体的研究,揭示了媒体对人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

此外,他们还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实证研究,揭示了大众文化的社会背景和影响。

在分析大众文化时,法兰克福学派注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宏观层面主要关注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对大众文化的影响,而微观层面则关注个体在消费文化产品时的心理和行为。

通过这种综合的分析方法,法兰克福学派能够更全面地揭示大众文化的本质和影响。

四、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4年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范文

《2024年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范文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篇一一、引言法兰克福学派,又称为法兰克福学派或文化研究学派,是一种社会批判理论,起源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

其理论以批判理论为主线,尤其是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理论更是该学派的核心。

该理论试图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对大众文化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背后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复杂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主要观点、方法和影响。

二、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主要观点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被商业化和工业化的文化形式,其生产、传播和消费过程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

这种文化形式往往缺乏深度和内涵,往往追求表面的娱乐效果,从而削弱了人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该学派认为,大众文化的产生和流行与现代社会的商业化、工业化和技术化密切相关。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业利益往往成为文化生产的驱动力,而大众文化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往往被商业利益所左右,失去了独立思考和批判的能力。

此外,大众文化的传播和消费过程也受到技术的影响,如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普及使得大众文化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三、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批判方法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方法主要是社会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

社会批判主要从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等方面入手,分析大众文化的产生和流行背后的社会因素。

意识形态批判则主要从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方面入手,揭示大众文化的虚假性和欺骗性。

此外,法兰克福学派还采用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大众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他们通过对媒体内容、广告、流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大众文化的商业化和工业化的本质,以及其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四、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当代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揭示了大众文化的商业化和工业化的本质,还指出了大众文化对人们思想和文化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这一理论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大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其在社会和文化中的作用。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探析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探析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探析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初德国的一个哲学文化学派,其成员包括哈贝马斯、阿多诺、马克斯·霍克海默等知名学者。

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领域以批判现代社会和文化为主,形成了独特的批判理论。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大众文化的产生、传播和影响。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强调了大众文化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指出大众文化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存在着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大众文化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大众文化化现象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趋势。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揭示了大众文化的商业化特征。

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们指出,大众文化是商业化的产物,其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这导致了大众文化产品的标准化和同质化。

电影、音乐、电视节目等大众文化产品往往迎合大众的口味和需求,以追求商业成功,而不注重文化产品的艺术性和内涵。

这种商业化的大众文化不仅削弱了文化产品的独特性,也导致了审美情趣的低俗化和平庸化。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揭示了大众文化对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行为的影响。

大众文化产品通过广告、媒体等手段不断地向社会传递特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这种大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隐性、潜移默化的,人们很难察觉到自己被大众文化所影响,却不自觉地接受了大众文化的观念和价值取向。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强调了大众文化对个体的异化和解体的影响。

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们认为,大众文化的普及使得个体面临着信息过剩和心理焦虑的困境,而大众文化产品中的庸俗化和低俗化现象也导致了个体的审美情趣和品味的丧失。

这种异化和解体的现象,使得个体在大众文化的泛滥中失去了自我认同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了大众文化的被动接受者。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揭示了大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大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传播途径日益多样化和便捷化,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也呈现出多样性和跨文化性。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观点评价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观点评价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观点评价
对于法兰克福学派的评价: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中最为激进与严厉的一种.他们从文化艺术活动的本质规定性出发,对文化艺术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严重异化现象进行了猛烈抨击,痛斥大众文化的平庸化,商品化。

齐一化和意识形态功能.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我们需要做辩证分析,既要认识其合理性,又要看到其缺陷,从而为我国在工业化,市场化进程中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法兰克福学派的简介:
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

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

作为西方社会哲学的研究重阵,该学派正式创立于1923年。

随着A.希特勒的上台和二战的爆发,法兰克福学派经历了从最初的不断发展壮大到战时迁移、战后重建以及后期逐渐解体消亡的曲折历程,其社会政治观点集中反映在M.霍克海默、T.W.阿多诺、H.马尔库塞、J.哈贝马斯等人的著作中。

该学派的理论来源主要是:马克思关于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更直接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卢卡奇等人的理论继承者;同时,还受到了黑格尔、康德、弗洛伊德和浪漫主义等众多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

《2024年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范文

《2024年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范文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篇一一、引言法兰克福学派,又称法兰克福学派或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之一。

该学派在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对现代社会中大众文化的形成、影响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文旨在探讨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观点、方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二、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观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认为,大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这一文化现象以工业化和商业化为特征,具有大规模传播的特点,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大众文化往往追求流行性和功利性,导致了其价值的失真和异化。

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大众文化的普及导致了人们思维方式的简单化、感性化和惰性化。

人们越来越依赖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和娱乐,而忽视了思考和判断的重要性。

此外,大众文化往往掩盖了社会矛盾和问题,使人们陷入一种虚假的满足感之中。

因此,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批判是揭示现代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

三、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方法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采用了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

首先,该学派关注大众文化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其次,该学派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内容、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此外,该学派还关注大众文化的受众群体,分析了不同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大众文化的不同需求和反应。

四、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它提醒我们关注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如导致人们思维方式的简单化和惰性化等。

其次,该理论促使我们重新审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体系,探索更为健康和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此外,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现代社会问题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背后的原因。

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认识-2019年文档资料

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认识-2019年文档资料

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认识一、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具有继承性(一)“批判理论”继承性的体现“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大众文化批判”还是“意识形态批判”都是一种继承性的批判。

它是经由马克思、再到卢卡奇以及葛兰西等人的思想产生之后,才发展到法兰克福学派的。

因为马克思的哲学体现的是一种批判精神,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正是由于这种“批判精神”是一切哲学的功能和价值所在,所以才能够推进社会的发展。

而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现代的社会需要革命,但又认为马克思的许多基本原理已经过时,他们承袭了卢卡奇的观点以后,又对马克思主义在各个方面进行了批判性的探索。

最后,由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社会提出了各项领域的批判。

它的理论结构与马克思有着必然的联系,例如:法兰克福学派接受了马克思否定资本主义的理论,以及关于人道主义、异化劳动、人是实践的存在物、人的劳动本质等思想。

但是,更直接的还是源于卢卡奇等人创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因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意识形态理论无疑给予了法兰克福学派重大启示。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得出了革命中与资产阶级争夺意识形态上领导权、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重要性,这一想法启发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关注到了无产阶级意识领域。

”从而可以说,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是一种继承性的批判理论,它继承的不只是字面上的意义,更多的是继承了这种“批判”的精神,因此,该学派的批判理论在新的时代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思想。

(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与马克思、卢卡奇的理论有着密切联系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中有一条是说“人与人相异化”,也就是说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相异化。

而当时,大众文化所批判的是大众文化对人的操控,使人们丧失了主体性与创造力。

人们所从事的一切,都是资产阶级迫使劳动者所创造的,自己在劳动过程中也无奈的接受了被迫的现实。

评析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

评析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

化 思想 合在一起 , 出人 的本质是“ 提 爱欲” 的思想 , 并从分析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的各种矛盾和关系 ,强调高度发达 的科 学 和物质文明对人性 严重的压抑乃是 当代西方资本 主义社 会的问题所在 , 这主要体现在两 个方面 : 一是西方社会 的 第 现代化 、 工业化与个人 自由之间的矛盾 ; 第二是现代科技 文 明与环境人化 的矛盾 。法兰克福学 派以现代资本 主义社会 为批判对象 , 目的是暴露该社会对人性 的全面压抑。 其 他们 通过对该社会 的人性异化所作 的全方位扫描 ,激烈地抨击 了当代 西方 社会 的机器操纵人 , 机构 驾驭人 、 欲奴役人 的 物 非人道 的现象 ; 实地揭示 出人处 于物 质丰 富 、 神痛苦 , 如 精 生活优裕 、 心理失 常的异化状态 ; 深刻 地批判 了当代资本 主
握 当代 西 方 社 , 新 的 形 势 下 坚 持 和 发 展 马 克 思 主义 , 两 在 对 者 间 的批 判 理 论 进 辨析 比较 , 有 必 要 性 。 具


法 兰克福 学派社 会批 判理论 的非科 学性
对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进 行 批 判 ,这 是 马克 思 主义 中 的 一 个
克 思 主 义 学 派的 争议 , 文认 为法 兰克福 学派 的 社会 批 判 理 论 是 形 而 上 学 的 、 象 的 、 科 学 性 的 , 要 论 述 其 不足 本 抽 非 主
关键词: 法兰克福 学派 ; 社会批 判理论 ; 形而上 学
中 图分 类 号 :8 A1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 74 (0 9 0 —0 7— 0 l7 — 7 0 2 o )7 0 6 3
从 经 济 、 治 、 律 、 学 艺 术 、 会 心 理 等 各 个 方 面 去研 究 政 法 文 社 和批 判 资 本 主 义 , 而 形 成 了法 兰 克 福 学 派 特 有 的 “ 会 批 从 社 判理 论 ” 从理 论 渊 源 上 看 , 一 批判 理 论 直 接继 承 了马 克 思 。 这

简答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

简答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

法兰克福学派是 20 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其主要观点包括:
1. 社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强调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各种矛盾和问题,如异化、物化、工具理性等,这些问题导致了人的自由和幸福的丧失。

2. 文化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是一种商业化、大众化、标准化的文化,这种文化缺乏批判性和创造性,使人失去了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技术理性批判: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理性是一种工具理性,它只关注技术的效率和功能,而忽视了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4. 社会变革理论:法兰克福学派主张通过社会变革来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实现人的自由和幸福。

他们认为,社会变革需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通过政治斗争和社会运动来实现。

总之,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强调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变革,主张通过社会变革来实现人的自由和幸福。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与后现代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与后现代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与后现代主义孙莉*【内容提要】众所周知,后现代是以反总体性、反体系、反同一性为理论特征。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受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理论的影响,最初是与后现代主义相对立的。

早期的批判理论作为“理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就是理性主义,但后来批判理论对理性的态度发生了转变,逐步表现出以批判工具理性、反对同一性为特征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从以卢卡奇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理论,到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完成了从理性主义到批判理性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的逻辑演变。

【关键词】批判理论总体性理性主义非同一性后现代主义一早期理论的反后现代性特征后现代的理论特征主要有三,即反对总体性、主张消解主体、批判理性主义。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源头上考察法兰克福学派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可见,早期理论的反后现代性特征也体现在三个方面。

*孙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厂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7Vv---------------------------------------------------------2019年第1轉总第30辑(-)崇尚总体性的理论特征后现代理论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反对总体性、反体系、反同一性。

早期人物思想与后现代主义存在的根本性分歧首先在于对待总体性的态度。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就是崇尚总体性,与后现代主义反对总体性、反对同一性的思维方式不同。

卢卡奇和科尔施提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主要内容就是总体性。

20世纪初,西方马克思主义伴随着对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经验教训的总结而产生,他们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关键原因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丧失。

而无产阶级之所以会丧失自己的阶级意识,主要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统治方式的变化,以及第二国际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和宣传。

所谓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丧失,就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统治下,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发生了异化,无产阶级丧失了总体的、全面的理解问题的能力,卢卡奇称之为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原子化”“割裂化”。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启示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启示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启示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上半叶最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哲学流派之一,它提出了批判理论,对大众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这种批判理论的启示在当今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下
仍然有着重要价值。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认为,大众文化通过娱乐和消费来迎合群众,掩盖了社会的
矛盾和问题,导致了大众的意识形态化和文化退化。

这种文化形式强调个体的满足和乐趣,而忽略了社会的复杂性和问题。

这种文化形式也强调了消费和物质财富的价值,而忽略了
道德和精神上的需要。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这种批判理论的启示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
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众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然而,这种文化形式
仍然存在着强调个体快乐和物质财富的问题。

与此同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和矛盾也在继
续存在。

因此,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和反思仍然是必要的。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大众文化不是
中性的,它包含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我们应该审视大众文化的内容是否合理和符合社
会的发展方向。

其次,我们应该抵制那些追求快乐和消费的价值观,而要关注道德和精神
上的需求。

最后,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和矛盾,呼吁社会更加公平和正义。

在发展大众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提升个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发展。

总之,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为我们审视大众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在当今的社
会环境下,我们应该发扬批判精神,对大众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以推进社会的发展和个
体的进步。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间在德国法兰克福创立的一派思想潮流,这一学派的批判理论对于现代大众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们将他们的研究方向集中在了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等领域,致力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大众文化是什么。

大众文化是指那些大规模、普遍传播给大众的、以商业利益为导向的文化产品和媒体。

这些文化产品和媒体形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主要文化娱乐和信息来源,如电影、电视、音乐、广告等。

大众文化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最核心的观点之一是对于大众文化作为消费品的物化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大众文化与商品经济密切衔接,成为了商业盈利的工具。

这种商业化的特性意味着,大众文化产品常常受到商业利益的影响,以迎合市场需求为导向,而忽略了文化的价值和艺术的追求。

通过商业利益的驱动,大众文化变得越来越功利化和商业化,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的商业化也导致了对于消费者的操控。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大众消费者往往被商业机构所操纵,这些机构通过广告、宣传和各种营销手段来操纵和塑造消费者的需求和价值观。

这种操控使得大众消费者在选择大众文化产品时,更多地受到商业利益和市场需求的影响,而忽略了自身独立思考和审美品味。

另外,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大众文化的批判也强调了大众媒体对于信息的控制。

大众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社会传播和信息流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塑造大众意识和价值观的力量。

然而,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媒体受到官方和集团利益的控制,他们往往服从于特定的政治和经济议程,忽视了多样性和平衡。

这种信息控制导致了大众媒体不再能够提供公正客观的信息,而成为了操控大众意识和思维方式的工具。

总结来说,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对现代大众文化的商业化、消费者操控和媒体信息控制进行的深刻剖析和批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历史最悠久、也是最为著名的理论流派之一是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批判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支,通常它被简称为批判理论。

这一派的理论主张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

在过去50年间,它已经逐渐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泉,传播占据了这一理论流派的中心位置,因此,它对大众传播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法兰克福学派是指与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有关的一群德国知识分子。

该研究所成立于1923年,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它迁往纽约,附属于哥伦比亚大学,1949年又迁回德国。

其主要成员包括麦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Adorno)、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等。

虽然这些人从未加入过任何政党,但他们的理论最初是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指导下提出的。

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学术性的,这些学者前后移民美国。

他们的研究兴趣也逐渐转向大众传播,把媒体视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一种压制性结构。

一“文化工业”理论“文化工业”或者今天我们所说的“文化产业”,这一名词是由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启蒙辨证法》(1947年出版)中首次提出的,是用来取代“大众文化”的专门概念。

其实,就“文化工业”的根本特征而言,最早出现在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和异化理论,这一理论开了文化工业批判的先河。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把政治、艺术和文学理解为“工业本身的一个特殊部门”,并明确指出,在异化范围内,“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也就是工业,就是自身异化的活动。

“这就第一次把人的“文化”同“工业”活动联系起来,第一次把精神生产同物质生产统一起来。

马克思通过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界说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某些特征:非生产劳动是艺术家“天性的能动表现”,生产劳动则是被资本家雇佣,为增加资本的价值才完成。

商品生产的逻辑日益渗透并控制了艺术生产,艺术家蜕变成为利润或剩余价值的雇佣生产者,艺术品也就变成了无个性标准化的商品。

以上种种思想后来在法兰克福学派得到了发展,成为其批判理论的重要范畴——“文化工业”概念的萌芽。

在阿多诺和霍克海默提出“文化工业”概念后,法兰克福学派其他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本杰明、哈贝马斯等人也对这个主题加以阐述,形成了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他们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阿多诺的《论流行音乐》和《文化工业的再思考》、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辨证法》、霍克海默的《艺术和大众文化》和《作为文化批判的哲学》、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马尔库塞的《艺术的肯定性质》、哈尔马斯的《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等。

其中尤以《启蒙辨证法》最为经典,它从艺术和哲学价值评判的双重角度对文化工业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全面的否定。

围绕着文化工业的本质特征,法兰克福学派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文化工业进行了批判性分析:第一、文化服务与资本的权利。

第二、艺术作品的商品化、消费化使艺术从精神领域蜕化成为一种物化的文化,从而剥夺艺术本应具有的反抗和批判功能。

第三、先进的工业技术使各种文化形式能更好的操纵、控制群众的心理结构,所以文化产业是一种“更为意识形态”的大工业产品。

法兰克福学派在对当代工业社会的批判中,更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集权主义归结为资本主义的文化工业对大众意识形态的操纵。

哈贝马斯继承了从马克思到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的工具理性批判传统,根据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这个理想型,从规范的角度,对大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一方面充分肯定,大众文化在形成之初是有着历史贡献的,主要表现在对公共性和公众批判意识的培养上面。

在这一点上,哈贝马斯显然是接受了洛文塔尔和本雅明的观点。

但同时,他也指出,本雅明把大众文化的解放功能宗教化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大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应当还是在于启蒙和教化。

随着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结束,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同样,作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组成因素的大众文化也走上了一条肯定现状的路途。

在哈贝马斯看来,这样一种大众文化已经彻底丧失了其社会批判和政治批判的功能,变成了一种统治的工具。

它给我们带来的只有两样东西,一个就是消费主义,再一个则是"人为的公共领域"。

如果说消费主义是主宰社会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的话,那么,"人为的公共性"则是政治概念当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意识形态。

而无论是消费主义,还是"人为的公共性",其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追求一种文化的剩余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也是对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观念批判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此外,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也可以更好地揭示现代性危机的根源,为重建文化现代性提供了可能。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对后来的文化产业理论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随着世界范围内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越来越显出其极限性。

1980年以后,从文化产业化的观点出发,人们对文化产业的关心更全面,也更具体化了。

继法兰克福学派之后,西方关于文化产业的理论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基本上是沿着“基础理论”跟“应用理论”这两个方面展开的。

二普遍语用学和社会转型理论早期的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思想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做出了强烈的回应。

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自由民主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但是,早期的法兰克福学派缺乏一个公认的、统一的理论模式,因而无法概括其各个成员所共用的特征。

当代最著名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是于尔根·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

他的普遍语用学和社会转型理论在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美国其影响也在日益增加。

毋需置疑,他是当今法兰克福学派最重要的代言人。

他对各种理论流派进行了广泛的借鉴,对传播和社会提出了有条有理的批判性主张。

下面我们来看看仔细讨论一下他的贡献。

哈贝马斯指出,对社会的理解必须结合三种主要的利益:工作、互动和权力。

这三种利益都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种利益是工作——它包括了创造各种物质资源的努力。

它具有鲜明的工具性本质——即完成有形的任务和达到具体的目标。

因此从根本上说,工作是一种“技术性利益”。

它包含的是工具理性,因此要用实证—分析的科学加以体现。

换言之,技术是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可以当作一种工具来使用,从而获得实践性的结果。

通过工作可以设计电脑、建造桥梁、把卫星送入轨道、管理各种组织和进行各种令人惊奇的医学诊疗。

第二种利益是互动——即使用语言或者其他种类的传播符号系统。

由于社会合作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十分必要,所以哈贝马斯把它称为“实践性利益”。

它包含的是实践性的推理,因此要用历史学和阐释学来加以体现。

互动利益主要表现在演讲、集会、心理治疗、家庭关系和其他合作性的行动。

第三种利益是权力。

社会秩序自然而然地导致了权力的分配,但是人民仍然期望能把自己从宰制中解放出来。

权力导致的是被扭曲的传播,但是,如果社群成员意识到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宰制作用,那么他们自己就会努力去改造社会。

结果,权力就成为一种“解放性利益”。

权力的理性在于自我反思,批判理论探讨的恰恰是这个主题。

在哈贝马斯看来,批判理论是具有解放性的,这是因为它们给那些弱势群体赋予了权力。

哈贝马斯特别关心的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技术利益的宰制。

他认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公共领域和私人空间相互纠缠在一起,以至于公共领域无法防止私人的技术性的压制。

在理想状态下,公共领域和私人空间应当取得一种平衡。

强有力的公共领域可以为自由发表意见和进行争论创造一种“大气候”。

但在当今社会中,这种“大气候”被扼杀了。

哈贝马斯把传播和交流奉为实现解放的关键性因素。

这是因为语言是实现“解放性利益”的主要手段。

因此,传播和交流能力是有效参与决策的必要条件。

如果你具备了这种能力,就应当知道如何得体地运用语言来实现自己的目标——通常需要运用雄辩的技巧。

哈贝马斯的传播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的。

当今的言语—行为理论总是跟约翰·席尔勒(John Searle)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按照这一理论,言语—行为是用来表达一定的意义和意图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

通常情况下,言语—行为是一个句子。

但是,只要遵循那些能够实现意图的规则,或者说能够进行语言游戏,一个词语或者短语也可以成为言语—行为。

当人们说话的时候,他们实际上也在实施一种行为。

这种行为可以是陈述、质疑、命令、许诺或者其他各种可能。

因此,言语实际上不止在指涉特定的事物,而且也做了特定的事情。

这就是说,言语也可以被视作一种行为。

因此,言语—行为理论所强调的并非是符码分别所指涉的单个事物,而是行为作为一个整体所体现的意图。

哈贝马斯把自己的言语—行为理论称作普遍语用学(universal pragmatics)——它所研究的是语言的普遍性规则。

他概括了三种类型的言语行为。

第一种是断言(constatives)或者是坚持某种意见,运用它可以让别人相信自己的观点是真理。

比方说,你卷入了一场老姊纠纷中。

为了维护工人的利益,你可以指控资方给了他们不公正的待遇。

第二种是规范语(regulative)意在对个人或者群体之间的关系施加影响——例如命令、许诺等。

在以上的劳资纠纷的例子中,你有关不公正待遇的陈述旨在把资方带到谈判桌上来,一场,这一陈述就是规范性的。

在此,你想要用某种方式来影响对方,从而达到规范其行为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引发谈判。

最后一种是宣称语(avowal)。

它能够来表达说话人的内在情绪,从而强化说话人的自我表达。

例如,在劳资谈判的过程中,参与者通常会表达对对方行为的愤怒情绪。

更进一步说,言语行为的种类决定了你的陈述应该达到的合理性的程度。

说话人使用断言了阐明其观点的真实性;使用规范语来达到言语得体的标准;而使用宣称语时必须做到发自内心和真实坦诚。

哈贝马斯使用了“话语”这一术语来描述说话人在遇到挑战时所必须采取的特殊传播形式。

与一般传播形式不同,“话语”指的是系统化的辩论过程,其中说话人可以做出特殊形式的申诉来阐明其主张的合理性。

按照话语所辩护的言语—行为的类型,哈贝马斯把话语分为三类:1 性话语是用来为真理假说做辩护的,它所强调的是证据。

2 得体性的争论所运用的是实践性话语,它所强调的是模式。

如果你试图与资方进行讨价还价,遭到他们的拒绝,那么你就要创造出实践性话语来阐明,进行谈判是十分得体的解决办法。

如果你的真诚受到怀疑,你就要采取特殊的行为来表明你的真心。

但是这与其说是一种话语,比如说是直接的行动。

3 有时候,就要入更高一级的话语层面——哈贝马斯称之为“元理论话语”(metatheoretical discour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