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自助式认知行为治疗元分析_疗效_影响因素及证据评价_任志洪
认知行为治疗失眠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认知行为治疗失眠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带来了许多困扰。
许多人在面对失眠问题时往往感到无助和沮丧,而且常常无法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然而,认知行为治疗(CBT)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失眠治疗方法,它以改变个体的不良思维和行为模式为核心,帮助患者恢复良好的睡眠质量。
CBT是一种以心理治疗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它认为个体的思维、情绪和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识别和纠正不良的认知和行为,CBT 可以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失眠治疗中,CBT的核心理念是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和正常的睡眠观念。
通过与患者的互动和个别化的治疗计划,CBT可以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睡前行为,如在床上过度思考、使用电子设备等,以及不良的睡眠观念,如对失眠的过度担忧和焦虑。
CBT还通过认知重构的方法帮助患者改变对失眠的错误认知。
许多患者对失眠持有一些不准确的观念,如过度关注睡眠时间和数量、过度关注失眠对健康的影响等。
CBT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这些观念的不准确性,并逐步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以减少焦虑和担忧的程度,从而改善他们的睡眠。
总之,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失眠治疗方法,它通过改变个体的不良思维和行为模式,帮助患者恢复良好的睡眠。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CBT在失眠治疗中的优势和潜力,并寻找更加个体化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以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在失眠症状缓解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将对认知行为治疗的概念和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解释认知行为治疗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在改变个体思维和行为方面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并提供实际案例作为例子。
我们将讨论认知行为治疗在失眠患者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改变认知和行为习惯来缓解失眠症状。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的有效性,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进展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进展作者:王真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22期【摘要】失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常见病。
近年来,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呈现出了较好的疗效。
本文主要从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概述、具体疗法及其在失眠症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几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对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关键词】失眠;CBT-I;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2..01失眠症是指个体持续相当长时间对睡眠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主要变现为入睡困难、入睡后易惊醒、多梦,早醒,白天精神不佳等症状。
在临床上,失眠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但是在过去对药物治疗效果的研究中发现,药物治疗存在许多副作用,并且患者会在使用过程中对药物产生依赖性。
当药物治疗的弊端显现出来时候,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开始被人们重视,虽然CBT-I相比于药物见效慢,但CBT-I治疗之后无副作用,效果持续时间长,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因此CBT-I已然成为了如今失眠症治疗中当之无愧的一线疗法。
1 CBT-I的基本概述CBT-I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促进丘脑水平快速有效的神经传导以发动睡眠,降低患者的整个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减弱认知心理“唤醒”,从而辅助诱导睡眠。
因此,CBT-I主要是针对失眠症的病因,重塑失眠症患者的合理认知模式,缓解各种负性情绪,减弱“唤醒”状态,打破中介机制,最终建立条件化、程序化的睡眠行为。
CBT-I由专业治疗师进行治疗,一般一周1次会谈,一次会谈大约40~60 min,治疗进行6~8次。
经研究表明,若是患者配合治疗,按时治疗,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疗效一般能持续6~12个月。
2 CBT-I的具体疗法2.1 认知疗法认知疗法通常运用一些认知技术帮助患者矫正自己对于睡眠的非理性认知,重新形成患者更具适应性的认知与行为,从根本上树立起合理的思维模式,不再受情绪的困扰,从而达到改善失眠的目的。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结合中药辨证施治对失眠障碍疗效分析
2023年9月第10卷第9期September.2023,Vol.10,No.9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2053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结合中药辨证施治对失眠障碍疗效分析谢玉艳 孙菊光(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徐州,221000)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 I)结合中药辨证施治对失眠障碍的治疗效果及对失眠相关躯体、精神症状及日间功能损害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徐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及心理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CBT I,同时配合中药辨证施治,总疗程8周。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治疗后1个月(12周)各评定1次,以此评估睡眠质量;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评估患者的日间嗜睡程度以及躯体精神症状,上述2个量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12周)各评定1次。
结果:经治疗8周后,患者PSQI总分及除使用睡眠药物以外的6个因子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治疗后1个月(12周)复诊,PSQI总分及除睡眠紊乱和使用睡眠药物以外的5项因子分仍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ES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SCL 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饮食睡眠等因子分较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CBT I结合中药辨证施治能够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日间功能状态及失眠相关躯体及精神症状,且短期及长期持续效果均较好。
关键词 失眠;失眠认知行为疗法;中药;辨证施治;长期疗效AnalysisoftheEffectof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forInsomniaCombinedwithTCMTreatmentBasedonSyndromeDifferentiationXIEYuyan,SUNJuguang(DepartmentofNeurology,Xuzhou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ffiliatedtoNanj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Xuzhou221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exploreandanalyzetheeffectof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forinsomnia(CBT I)combinedwithtreatmentbasedonsyndromedifferenti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oninsomniaandinsomnia relatedsomaticsymptom,mentalsymptomsanddaytimedisfunction Methods:Atotalof30patientswithinsomniaintheDepartmentofNeurologyandPsy chologicalClinicofXuzhou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romOctober2022toJuly2023weretreatedwithCBT IcombinedwithTCMtreatmentbasedonsyndromedifferentiationfor8weeks The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wasusedtoevaluatethesleepqualityofpatientsbeforetreatment,aftertreatment(8weeks)and1monthaftertreatment(12weeks) Thepsychologicalsymptomchecklist 90(SCL 90)wasusedtoevaluatethesomaticandmentalsymptomsandtheEpworthsleepinessscale(ESS)wasusedtoevaluatethedaytimedrowsinessofpatientsbeforetreatmentand1monthaftertreatment(12weeks).Re sults:ThetotalscoreofPSQIandthescoresofsubjectivesleepquality,sleeplatency,sleeppersistence,sleepefficiency,sleepdisorderanddaytimedysfunctionweresignificantlydecreasedafter8weekstreatment,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 05) Onemonthaftertreatment(12weeks),thetotalscoreofPSQIandthefactorscoresofsubjectivesleepquality,sleeplatency,sleeppersistence,sleepefficiencyanddaytimedysfunctionwerestill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beforetreatment,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 05) ESSscore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beforetreatment,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 05) ThetotalscoreofSCL 90andthefactorscoresofsomatization,obsessive compulsive,in terpersonalsensitivity,depression,anxiety,paranoidideation,psychoticism,dietandsleepdecreasedsignificantlycomparedwiththosebeforetreatment,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 05) Conclusion:CBT IcombinedwithTCMtreatmentbasedonsyndromedifferentiationcaneffectivelyimprovethesleepquality,daytimefunction,insomnia relatedphysicalandmentalsymptomsandtheeffectsofshort termandlong termarebothgood.Keywords Insomnia;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forinsomnia;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reatmentbasedonsyndromedifferentiation;Longtermcurativeeffect中图分类号:R24;R338 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3.09.019 失眠障碍在睡眠障碍里最为常见,它是指个体出现频繁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等情况,导致2054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2023年9月第10卷第9期September.2023,Vol.10,No.9睡眠时长及满意度不足,主观及客观上难以满足个体睡眠生理需求,进而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和日间功能的一类疾病[1]。
认知行为治疗在失眠症中的应用
眠效 率 自我评价 满 意 。② 显 效 。指 睡 眠质 量 和 睡眠
催 剂 有关 。 国内 报 道 成 年 人 失 眠 的患 病 率 约2 % , 中 效率 明显提 高 , 眠 药物 使 用 明显 减少 ( 量 不 超过 0 其 7 % 一 0 为半年 以上 的慢 性失 眠 ,9 0 8% 3 %的失 眠患者 既 往的13 。③ 好转 。指睡 眠 质量 和 睡眠 效 率有 所 /) 有 日问功 能损 害及 心 境恶 劣 等症 状 。采 用 药 物 治疗 提 高 , 催眠 药物使 用量减 少 ( 剂量 不超过既往 的12 。 / ) 的失眠症患 者 目前 仍 占多 数 , 随着 用 药 时 间延 长 , ④无效。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但 催眠药
药 物依赖性 也显著 增加 , 此类患 者 的减 药 和 治疗 至 物使 用量 不变甚至 增加 。 对
今 尚无很好 的 办法 。针 对 长期 服 用苯 二 氮 卓类 药 物 14 统 计 学 方 法 所 有 数据 均 用统 计 软 件进 行 分 . 的失眠症患 者 , 者研究 了认 知行 为 治疗 ( B ) 作 C T 对提 析并作 t 检验 。
33 而 0O 两 前 后各 测 1次 , 物 组 和 结 合 组均 接 受 B D递 减 治 占7 .% , 药物 组 仅 为3 .% , 组 差 异 有 统计 学 药 Z
P< . 5 。 疗 , 合组 另 加 C T治 疗 , 结 B 包括 心 理 支 持 、 眠卫 生 意 义 ( 0 0 ) 睡
失 眠症 患者 6 0例 , 随机 分为药物 组和结 合组 ( 药物治疗 +认知行 为 治疗 ) 治疗前后 均进行 P Q , SI
评分 并 比较 两组 的疗效 。结 果 : 治疗结束后 结合 组 P Q 各 因子分 显 著 降低 , 临床 有效 率 明显 SI 且 优 于药物组 , 结合组催 眠 药物 用量明显 小于 药物 组。结论 : 知行 为 治疗 ( B ) 以提 高患者 的 认 CT 可 心理健 康 水平和 改善 其睡 眠质量 , 显效 率明显优 于药物 组 ; 以帮助 患者减 少催 眠药物的使 用。 可 【 关键 词 】 失眠症 认 知行 为 治疗 效 果
认知行为疗法如何处理失眠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如何处理失眠问题失眠是指无法正常入睡或保持睡眠,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功能的一种睡眠障碍。
失眠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许多人都在为此付出了不少的努力。
而针对失眠问题,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如何处理失眠问题。
一、认知行为疗法概述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调整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心理疗法。
该疗法基于以下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个体的认知对情绪和行为具有决定性影响;二是改变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
认知行为疗法包括多个技术和策略,其中包括认知重构、行为调节、暴露治疗等。
二、认知行为疗法处理失眠问题的策略1. 睡眠日志:通过记录睡眠时间、入睡质量、醒来次数等信息,了解自己的失眠情况,并找出可能的导致因素。
2. 睡眠保持:保持固定的起床时间和就寝始终,避免长时间在床上躺着无法入睡,以建立正常的睡眠习惯。
3. 睡眠限定: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限制在床上的时间,确保床上的时间与睡眠时间基本一致。
4. 睡前放松:通过各种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温热水浴等,减轻身体和心理的紧张感,帮助入睡。
5. 认知重构:通过认知重构,改变个体对失眠的看法和预期,减少对失眠的焦虑和担忧,从而减轻失眠的症状。
6. 建立有利于睡眠的环境:如保持安静、暗度或调暗灯光、保持舒适的温度等,为睡眠创造良好的环境。
7. 避免不良习惯:如避免午睡、避免在床上阅读或看电视、避免在床上使用手机等,以保持床的意义与睡眠相关联。
8. 慢性疼痛处理:对于存在慢性疼痛的个体,适当的疼痛管理措施也是重要的一环。
以上是认知行为疗法处理失眠问题的一些策略,它们相互配合,可以帮助个体恢复健康的睡眠。
三、认知行为疗法的优势1. 长期有效性: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个体解决失眠问题,其效果经常能够延续到治疗结束后的长期。
认知行为与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
认知行为与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8-10-11T14:04:11.61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作者:王荣马成文殊李艳玲刘倩云[导读] 认知行为联合药物治疗失眠症提高失眠症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具备推广价值。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药剂科宁夏银川 750000)【摘要】目的:对失眠症患者给予认知行为与药物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失眠症患者146例,随机分为给予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与给予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观察组各73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睡眠质量。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3%)高于对照组(82.2%),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P<0.05。
结论:认知行为联合药物治疗失眠症提高失眠症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具备推广价值。
【关键词】失眠症;认知行为;药物治疗【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057-02 失眠症是常见疾病之一,失眠症患者多表现入睡难、睡眠浅、多梦、醒后难入睡、睡眠质量较低、睡眠时间较短,失眠症对生理及心理功能造成严重影响[1]。
临床多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显效快但停药后易反复。
本次研究探究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失眠症患者146例,经乱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3例。
观察组男35例,女38例;年龄20~68岁,平均(45.1±2.4)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2.3±1.1)年。
对照组男36例,女37例;年龄20~67岁,平均(45.2±2.3)岁;病程4个月~4.1年,平均(2.3±1.3)年。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7d内失眠出现3次及以上,失眠持续1月及以上;入睡时间30min及以上、多梦、早醒;非心理因素影响导致失眠。
睡眠调节知识:如何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来减轻失眠
睡眠调节知识:如何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来减轻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失眠的心理治疗方法。
它的基本理念是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来改善睡眠质量。
在认知行为疗法中,常用的技术包括认知重建、行为调节和生活方式改变等。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来减轻失眠,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建议。
一、认知重建认知重建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不健康的睡眠观念和想法,从而减少睡眠焦虑和过度激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认知重建技术:1.认知疏导:指导患者逐步清晰地提炼出他们失眠时的焦虑、担忧和想法。
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些想法可能是主观的、片面的或夸大的,并引导他们批判性地审视这些想法。
2.客观评价:引导患者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睡眠情况,包括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和白天的表现等。
通过记录睡眠数据和制作睡眠日记,患者可以更客观地了解自己的睡眠情况,以减少过度焦虑和担忧。
3.反思:帮助患者学会反思和质疑不良的睡眠观念和想法。
例如,当患者产生“我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入睡”之类的想法时,教导患者停下来思考,这种想法是否合理,有没有其他更合适的想法。
通过认知重建技术,患者可以逐渐改变对失眠的负面认知,从而减少焦虑和紧张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二、行为调节行为调节是认知行为疗法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它主要包括一些改变不健康睡眠行为和建立健康睡眠习惯的技术。
以下是一些行为调节技术:1.睡前放松:教导患者学会一些放松和缓解压力的技巧,如温水浴、瑜伽、冥想、呼吸练习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少焦虑和紧张,提高入睡质量。
2.规律作息: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对于维持良好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
教导患者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包括固定的起床时间和就寝时间,避免在床上打瞌睡或长时间睡眠不足。
3.床上行为:避免在床上进行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看电视、玩手机等。
教导患者养成在床上只进行睡眠和性活动的习惯,建立与床的良好睡眠联系。
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在改善失眠方面的应用效果分析
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在改善失眠方面的应用效果分析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在改善失眠方面的应用效果分析失眠是指在入睡、维持睡眠或早醒等方面有困难的一种睡眠障碍问题。
失眠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甚至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尽管有许多药物可以帮助改善失眠,但长期依赖药物治疗可能会形成依赖和副作用。
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一种针对个体的心理干预方法,在改善失眠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是建立在认知行为理论基础上的心理学方法,它强调个体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变负性思维和行为模式来达到治疗目的。
对于失眠患者,认知行为疗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其改善失眠问题。
首先,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理解失眠的原因和机制,并纠正其错误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失眠患者往往有一些不科学和错误的认知,比如过于担心失眠的后果、对失眠的恐惧等。
这些认知会加重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进一步造成失眠的恶性循环。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教育患者关于睡眠的认知和知识,帮助患者了解失眠的原因和机制,从而减少其对失眠的过度关注和担忧,并纠正其错误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其次,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患者的不良睡眠习惯和行为模式,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
失眠患者往往具有不良的睡眠习惯,比如久坐不动、午睡过多、饮食不规律等等。
这些习惯和行为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入睡能力。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与患者合作制定合理的睡眠计划,引导患者建立正常的睡眠习惯和行为模式,包括睡眠时间、睡觉环境、睡前活动等等。
通过逐步调整这些习惯和行为,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和入睡能力。
此外,认知行为疗法还通过应用一些放松和调节技巧,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压力,增强睡眠的自我调节能力。
失眠患者往往具有高度的焦虑和紧张情绪,这些情绪会使失眠问题更加严重。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教授患者一些放松和调节技巧,如渐进式肌肉松弛、呼吸训练、冥想等,帮助患者放松身心,缓解焦虑和压力。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病例总结并文献综述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9), 2053-2060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0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0.109308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病例总结并文献综述程涵蓉*,魏永莉,杨汉芸,林少芳,温申萍,郑水霞,唐玉鸣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睡眠医学中心,广东深圳收稿日期:2020年8月31日;录用日期:2020年9月15日;发布日期:2020年9月22日摘要目的:美国医师学会(ACP)将认知行为疗法(CBT-I)确定为治疗失眠的一线疗法。
探讨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应用现状。
方法:对深圳市人民医院呼研所睡眠医学中心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60例失眠患者行CBTI,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综述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获取途径和利用率。
结果:60例患者中55名失眠患者睡眠效率提高,总睡眠时间延长,ISI评分显著下降,其中5例患者中途退出CBTI治疗。
结论:尽管CBT-I改善了睡眠质量并降低了安眠药依赖的风险,但目前患者很少接受这种治疗。
在常规医疗环境中提供CBTI 的三种不同类别的障碍。
首先,系统障碍导致接触CBT-I和行为睡眠医学(BSM)提供者的机会有限。
其次,由于缺乏知识、治疗信念以及缺乏评估和治疗失眠的动机,普通医护人员没有充分筛查睡眠问题并适当转诊。
最后,患者的问题:由于缺乏知识、治疗信念以及获取CBTI的途径有限,患者参与CBT-I受限。
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增加失眠患者应用CBT-I需要一个成熟的、系统的研究计划,在多个层次上开发和尝试实施干预措施。
关键词失眠,实施,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Summary of Insomnia CBTI Casesand Literature ReviewHanrong Cheng, Yongli Wei, Hanyun Yang, Shaofang Lin, Shenping Wen, Shuixia Zheng,Yuming TangSleep Medicine Center, Institute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Shenzhen People’s Hospital, The First AffiliatedHospital of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ine College of JinanUniversity, Shenzhen GuangdongReceived: Aug. 31st, 2020; accepted: Sep. 15th, 2020; published: Sep. 22nd, 2020*通讯作者。
失眠症患者对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的体验
(1Fuji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uzhou350108,China; 2XiamenXianyueHospital,Xiamen361012,China)
失眠是 指 患 者 对 睡 眠 时 间 和 (或 )质 量 不 满 足 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其可影响 人们的身心健康,增加不良事件的风险[2]。失眠认 知行为疗法(CBTI)是 WHO推荐的治疗失眠症的 一线方法,但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率却不足 1%[3], 一方面由 于 专 业 人 员 的 短 缺、治 疗 周 期 长、成 本 高 等,另一 方 面 也 由 于 患 者 和 医 护 人 员 对 其 认 识 不 足[4]。本研究旨在通过对 CBTI干预后的失眠患者 进行深度访谈,探索患者干预后的体验,以期为专业 人员完善今后的干预方案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目的取样,选取 2018年 8月 至 2019年 2月在某睡眠医学中心进行 CBTI治疗 的 21例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样本量的确立以 受访者资料达到饱和,不再出现新的信息且分析时 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为准,最终纳入研究 21人,其 中男 9例,女 12例,平均年龄(4048±1228)岁,平 均病程(488±683)年。
Abstract Objective:Exploringandanalyzingtheexperienceofinsomniapatientsafterinterventionin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 forinsomniaMethods:Byobjectivesampling,21insomniapatientswhounderwentCBTIatasleepmedicalcenterfrom August 2018toFebruary2019wereselectedassubjectsPatientswereinterviewedandrecordedbysemistructuredinterviewColaizzie sevenstepsanalysiswasusedtoanalyzethedataResults:Seventhemeswereemerged:improvesleep,enhancetheacceptanceof insomniaandantiinterferenceability;reducehypnoticdependence;improvethequalityoflife;improveselfefficacy;enhanceself regulation;team sharingandsupporttopromotebehavioralchange;challengesConclusion:Understandingtherealexperienceof patientsafterCBTIishelpfulincreasetheawarenessofmedicalstaff,andconstantlyimprovethefuturetreatmentstrategytopro moteitsprofessionaldevelopment. Keywords Insomnia;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forinsomnia;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R338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0.01.050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对于焦虑症失眠症状的效果观察
the control group were educated with knowledge related to insomnia.The clinical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Sixteen patients in the therapy group and seventeen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completed the study.After the CBT-I treatment,the Insomnia Severity Index scores and the Hamilton Anxiety Scale scores of the therapy group were both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 icant
【Abstract】0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on gener ̄ized anxiety
disorder with insomnia.M ethods Thirty six patients with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and insomnia were recruited by advertisements posted at the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6.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rap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1 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 received
19792293_儒道身心观对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借鉴启发
2019年9月第6卷第9期September.2019,Vol.6,No.9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1243 作者简介:杨青春(1984—),女,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抑郁症,焦虑,失眠非药物治疗等睡眠心理学SleepPsychology儒道身心观对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借鉴启发杨青春1 张继敏2(1山西省大同市中医医院睡眠心理科,大同,037000;2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大同,037000)摘要 失眠主要表现为睡眠质量低、早醒、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第2天醒后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
近年来,失眠的非药物治疗越来越得到医学界及社会其他健康产业的关注,其中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为首选的治疗方法,该方法通过行为的控制调整,目的是重新建立新的睡眠模式。
在整个认知行为治疗中,认知和行为的调整改变一直贯穿其中。
失眠患者往往有不合理的信念和认知,过度担忧焦虑,甚至恐惧失望抑郁,因此认知的改变是整个治疗的关键。
我国传统儒家道家在身心哲学上有独特的见解,儒家关注人的社会属性,主张养气正心,修身养性;道家注重人的自然属性,追求心气合一,顺势随性。
儒道互补的身心观对于失眠患者科学认识自我,合理改善睡眠有极大的借鉴启发意义。
关键词 儒家身心观;道家身心观;失眠;认知行为EnlightenmentofConfucianismandTaoismonCognitiveBehaviorTherapyforInsomniaYangQingchun1,ZhangJiming2(1SleepandPsychologicalDepartmentDatong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xiProvince,Datong037000,China;2EndocrinologicalDepartmenttheFifthPeople,sHospitalofDatongCityShanxiProvince,Datong037000,China)Abstract Themainmanifestationofinsomniaislowsleepquality,weaknessafterawakening,earlyawakening、difficultyinfallingasleep、difficultyinmaintainingsleep,lowspiritsinthenextdayandsoon Inrecentyears,Non drugtreatmentofinsomniahasat tractedmoreandmoreattentionfrommedicalprofessionandothersocialhealthindustries Amongthem,cognitivebehavioralthera pyforinsomniaisthepreferredtreatment,Thismethodisadjustedbybehaviorcontrol,Thegoalistore establishnewsleeppat terns Thewhole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ognitiveandbehavioraladjustmentchangeshavebeenthroughouttheprocess,In somniapatientsoftenhaveunreasonablebeliefsandperceptions Excessiveworryandanxiety,Evenfear,disappointmentandde pression,Therefore,cognitivechangeisthekeytothewholetreatment TraditionalConfucianismandTaoisminChinahaveuniqueviewonthephilosophyofbodyandmind Confucianismpaysattentiontothesocialattributesofhumanbeings Advocatingtheculti vationofbreathandmindandcultivationofself cultivation;Taoismpaysattentiontothenaturalattributesofhumanbeings Topursuetheunityofmindandspiritandtofollownature ConfucianismandTaoismcomplementaryphysicalandmentalviewhasgreatreferenceandenlightenmentsignificanceforinsomniacstounderstandthemselvesscientificallyandimprovesleepquality.KeyWords Confucianviewofbodyandmind;Taoistviewofbodyandmind;Insomnia;Cognitivebehavior中图分类号:R338 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19.09.029 最新数据显示,超过1/3的成年人有失眠的症状。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㊃荟萃分析㊃基金项目: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慢性失眠中医药诊疗方案优化和评价研究(2018J D 2X 111)通信作者:赵敏,E m a i l :h n z y s x y2011@126.c o m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 e t a 分析邵祥芸,赵 敏,安瑞丽,郭 娇,屈 楠,李 丹(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河南郑州450000) 摘 要:目的 系统评价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㊂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文文献来源:中国知网数据库㊁重庆维普中文数据库㊁万方数据库㊁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㊁外文文献检索的数据库包括:P u b M e d ㊁T h e C o c h r a n eL i b r a r y㊂查找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R C T ),自建库至2018年11月8日时限内文献均纳入检索范围㊂并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㊂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R C T 的筛选㊁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 e v M a n 5.3软件进行M e t a 分析㊂结果 共纳入17项研究,涉及1131例慢性失眠患者,试验的方法学质量部分偏低㊂M e t a 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睡眠潜伏期M D =-8.01,95%C I 为(-10.96,-5.06);觉醒次数M D =-0.43,95%C I 为(-0.70,-0.16);睡眠总时间M D =39.51,95%C I 为(27.09,51.93),睡眠效率M D =7.85,95%C I 为(1.90,13.8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M D =-2.44,95%C I 为(-3.32,-1.56);治疗有效率O R =3.18,95%C I 为(1.81,5.61);失眠严重程度指数M D =-1.30,95%C I 为(-2.06,-0.54)㊂结论 目前临床证据表明,认知行为治疗慢性失眠临床疗效可靠㊂关键词:认知疗法;睡眠障碍;M e t a 分析中图分类号:R 4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9)05-0447-08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9.05.014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a n dm e t a -a n a l y s i s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 c o g n i t i v e b e h a v i o r a l t h e r a p y on c h r o n i c i n s o m n i a S h a oX i a n g yu n ,Z h a o M i n ,A nR u i l i ,G u o J i a o ,Q uN a n ,L i D a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t h eF i r s t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H e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Z h e n gz h o u 450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Z h a oM i n ,E m a i l :b yt s 1969@126.c o m A B S T R A C T :O b je c t i v e T o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e v a l u a t et h ec l i n i c a l ef f e c to f c og n i t i v eb eh a vi o r a l t h e r a p y o nc h r o n i c i n s o m n i a .M e t h o d s C h i n e s e l i t e r a t u r e s o u r c e sw e r e e x p l o r e d f o r c o m p u t e r r e t r i e v a l :C N K I ,C h o n g q i n g W e i p uC h i n e s e D a t a b a s e ,W a n f a n g D a t a b a s e ,C h i n e s e B i o m e d i c a l L i t e r a t u r e D a t a b a s e ,a n df o r e i g nl i t e r a t u r er e t r i e v a ld a t a b a s e s i n c l u d eP u b M e da n dT h eC o c h r a n eL i b r a r y .T h e 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t r i a l s (R C T s )o f c o g n i t i v eb e h a v i o r a l t h e r a p yf o r c h r o n i c i n s o m n i aw e r e s e a r c h e d ,a n d a l l l i t e r a t u r e sw e r e i n c l u d e d i n t h e r e t r i e v a l s c o p ew i t h i n t h e s e l f -b u i l t d a t a b a s e u n t i l t h e t i m e l i m i t o fN o v e m b e r 8,2018.R e f e r e n c e s i n c l u d e d i n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w e r e s e a r c h e dm a n u a l l y .M e t a -a n a l y s i s w a s c o n d u c t e db y R e v M a n5.3s o f t w a r e a f t e rR C Ts c r e e n i ng ,d a t ae x t r a c t i o na n d q u a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p e n d e n t l y b yt w o i n d i v i d u a l s a c c o r d i n g t o i n c l u s i o na n de x c l u s i o nc r i t e r i a .R e s u l t s At o t a l o f 17s t u d i e sw e r e i n c l u d e d ,i n v o l v i n g 1131p a t i e n t sw i t hc h r o n i c i n s o m n i a ,a n d t h em e t h o d o l o g i c a l q u a l i t y o f t h e t r i a lw a s p a r t i a l l y l o w.C o m p a r e dw i t h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t h e s l e e p l a t e n c y M D =-8.01,95%C I w a s (-10.96,-5.06);t h en u m b e ro f a w a k e n i n g s M D =-0.43,a n d t h e 95%C I w a s (-0.70,-0.16);t h e t o t a l s l e e p t i m e M D =39.51,95%C I (27.09,51.93);t h e s l e e pe f f i c i e n c y M D =7.85,95%C I (1.90,13.80);a n dP i t t s b u r g hs l e e pq u a l i t y i n d e x M D =-2.44,95%C I (-3.32,-1.56);t h e t r e a t m e n t e f f i c i e n c y O R =3.18,95%C I (1.81,5.61;a n d t h e i n s o m n i a s e v e r i t y in d e x M D =-1.30,95%C I (-2.06,-0.54).C o n c l u s i o n A c c o r d i n g t oc u r r e n tc l i n i c a le v i d e n c e ,c o g n i t i v eb e h a v i o r a lt h e r a p y fo r c h r o n i c i n s o m n i a i s c l i n i c a l l y re l i a b l e .K E Y W O R D S :c o g n i t i v e t h e r a p y ;m a i n t e n a n c e d i s o r d e r s ;m e t a -a n a l y s i s 认知行为治疗(c o g n i t i v eb e h a v i o r a l t h e r a p y,C B T )是一组有结构㊁短程㊁认知取向的综合心理行为治疗方法,M o r i n 等[1]于1993年将认知疗法㊁刺激控制以及睡眠限制疗法进行整合,并指出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 B T -I )是一种短暂的㊁以睡眠为中心的多模式干预方法,包括心理和行为程序,如睡眠限制,刺激控制,放松,认知睡眠卫生的策略与教育㊂失眠是临床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症状,是最常见的睡㊃744㊃‘临床荟萃“2019年5月20日第34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M a y 20,2019,V o l 34,N o .5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眠紊乱,但失眠也常常是未被认识和治疗的,可以独立或与其他疾病并存㊂根据流行病学研究,一般人群失眠的发生率是30%~35%㊂据估计,9%~11%的人口患有慢性失眠症[2]㊂慢性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与压力和各种普遍存在的压力有关㊂它给患者和医疗保健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给个人生活质量和心理㊁职业和经济领域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3]㊂C B T作为治疗慢性失眠症的非药物疗法,相较于药物治疗,它能够有效改善睡眠,没有不良反应和成瘾性,远期疗效显著,越来越受到重视[4]㊂目前尚无研究对C B T治疗慢性失眠进行系统评价,本研究通过对已公开发表的C B T治疗慢性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R C T)的文章进行荟萃分析,以进一步评价其临床疗效㊂1资料与方法1.1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1.1.1纳入标准纳入在文献中明确说明采用R C T,无论是否采用盲法,并且不受发表类型的限制;不受年龄㊁性别及种族的限制;纳入文献明确提出使用C B T治疗慢性失眠患者,并且明确提出研究对象符合国内或国际慢性失眠的诊断标准[5];试验组使用C B T或联合一般治疗(包括药物及睡眠健康卫生教育),对照组使用一般治疗(包括药物㊁基础治疗);试验组与对照组疗程基本相同㊂1.1.2排除标准①重复发表的文献;②非中㊁英文文献;③原始文献无法提取相关数据,且联系作者也无法获取者;④纳入患者包括了重度焦虑抑郁患者;⑤对照组以C B T疗法为基础治疗㊂1.1.3干预措施试验组采用C B T干预至少包括其中的2种,且>3次或C B T联合一般治疗(包括药物及睡眠健康卫生教育),对照组使用一般治疗(包括药物㊁基础治疗)㊂1.1.4结局指标结局判断标准明确,至少包括以下结局指标之一:入睡潜伏期(s l e e p o n s e t l a t e n c y, S O L)㊁入睡后觉醒次数(w a k ea f t e rs l e e p o n s e t, WA S O)㊁总睡眠时间(t o t a l s l e e p t i m e,T S T)㊁睡眠效率(s l e e p e f f i c i e n c y,S E);治疗有效率(t h e r a p y e f f i c i e n c y,T E);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 i t t s b u r g h s l e e pq u a l i t y i n d e x,P S Q 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 n s o m n i aS e v e r i t y I n d e x,I S I)㊂1.2文献来源及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中文文献来源:中国知网数据库㊁重庆维普中文数据库㊁万方数据库㊁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㊂外文文献检索的数据库包括:P u b M e d㊁T h eC o c h r a n eL i b r a r y,搜集C B T治疗慢性失眠的R C T㊂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11月8日㊂检索语种为中英文㊂英文检索词包括C o g n i t i v e b e h a v i o r a l t h e r a p y*㊁B e h a v i o r a l t h e r a p y*㊁C o g n i t i v e t h e r a p y*㊁i n s o m n i a *㊁c h r o n i c i n s o m n i a*㊁s l e e p d i s o r d e r*㊁s l e e p p r o b i e m*㊁R C T㊂中文检索词包括C B T㊁认知疗法㊁行为疗法㊁失眠症㊁慢性失眠㊁睡眠问题㊁长期失眠㊂1.3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讨论解决或交由第三位研究者裁决,缺乏的资料尽快与原作者联系予以补充㊂文献筛选时首先阅读文题和摘要,在排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后,进一步阅读全文,以确定最终是否纳入㊂资料提取内容主要包括:①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包括第一作者㊁国家㊁发表时间;②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包括样本量;③各组干预措施的具体细节;④偏倚风险评价的关键要素;⑤结局指标和结果测量数据㊂1.4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由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C o c h r a n e手册针对R C T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㊂如遇分歧,则讨论解决或交由第三位研究者裁决㊂1.5资料分析采用R e v M a n5.3软件进行M e t a 分析㊂计数资料用相对危险度(R R)为效应指标,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 D)为效应指标,各效应均给出其点估计值和95%C I㊂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分析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设为α=0.1),并结合χ2定量判断异质性的大小㊂若各研究结果间无统计学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 e t a分析;若各研究结果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在排除明显临床异质性的影响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 e t a分析㊂对有明显的临床异质性的研究进行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或只行描述性分析,M e t a分析的检验水准为α=0.05㊂若M e t a分析的研究个数在10个及以上时,采用倒漏斗图分析是否存在发表偏倚㊂2结果2.1文献检索结果初步检索相关文献4021篇,将其导入文献管理软件N o t e E x p r e s s,自动查重后剩余2360篇,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排除1033篇,仔细阅读全文后排除975篇,剩余58篇㊂再阅读试验分组方法,12篇试验组与对照组均使用C B T疗法,23篇数据信息不全,6篇存在数据重复发表,最终纳入17篇R C T s㊂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㊂2.2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13项研究[6-18]在中国实施,4项研究[19-22]分别在挪威㊁美国㊁英国㊁日本㊂试验组样本量最大为61例,最少为17例;对照组样本量最大为62例,最少为12例㊂17个研究治疗疗㊃844㊃‘临床荟萃“2019年5月20日第34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M a y20,2019,V o l34,N o.5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程均在4~12周㊂见表1㊂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纳入的17个研究基线具有可比性,随机方法:纳入的17个研究中,4个研究详细描述了随机分配方法,评为低风险偏倚,13个研究仅提及随机字样,未明确说明具体方法,评为不明风险偏倚;分配隐藏:均没有描述分配隐藏方案,评为不明风险偏倚;盲法:其中4个研究提及盲法,评为低风险偏倚,13个未提及盲法,评定为不明风险偏倚;结局数据完整性:所有研究均报道了完整结果,评为低风险偏倚;选择性结局报告:17个研究均无选择性报告,评为低风险偏倚;其他偏倚来源:17个研究无法判断有无其他偏倚来源,均评为不明风险偏倚㊂见图2~3㊂图1文献检索流程图2 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纳入研究设计类型例数试验组对照组干预措施试验组对照组结局指标杨晓夏[6]2015随机对照3838C B T+睡眠教育睡眠教育①②③④⑤赵萍[7]2010随机对照2627C B T 艾司唑仑①③④⑤李冲[8]2005随机对照3638C B T+苯二氮卓类苯二氮卓类①③郑丽卿[9]2017随机对照3030C B T左吡坦⑥程宇[10]2018随机对照5050C B T+艾司唑仑艾司唑仑①③④⑤林岭[11]2015随机对照6162C B T+喹硫平喹硫平①③④⑤⑧计峰[12]2010随机对照4746C B T+苯二氮卓类苯二氮卓类①②③④顾杰[13]2012随机对照1714C B T左吡坦①③④钱建军[14]2006随机对照4746C B T+氯硝西泮氯硝西泮⑤王小娜[15]2014随机对照3938C B T+右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⑥王彦婷[16]2018随机对照3030C B T 正念治疗⑤⑧李雁鹏[17]2010随机对照2222C B T+左吡坦左吡坦①④⑦吴任钢[18]2002随机对照1312C B T 舒乐安定① ③④S i v e r t s e n [19]2015随机对照双盲1816C B T 佐匹克隆① ④⑦A r n e d t[20]2018随机对照平行1515C B T I P C 治疗① ③④⑤⑦⑧E s pi e [21]2018随机对照5554C B T T A U 治疗① ④⑦A ya b e [22]2018多中心随机对照2326C B TT A U 治疗⑤结局指标:①睡眠潜伏期(S O L );②觉醒次数(WA S O );③睡眠总时间(T S T );④睡眠效率(S E ,%);⑤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 S Q I );⑥治疗有效率(T E );⑦入睡后总觉醒时间(TWT );⑧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 S I );信息手册控制(I P C );常规治疗(T A U )㊃944㊃‘临床荟萃“2019年5月20日第34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M a y 20,2019,V o l 34,N o .5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3 对所有纳入研究中每个偏倚风险项目所占百分比的判断2.4 M e t a 分析结果2.4.1 睡眠潜伏期 有睡眠潜伏期的研究10项,共649例,试验组324例,对照组325例㊂对纳入研究资料进行异质性检验(P =0.07,I 2=44%),表明研究资料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 D =-8.01,95%C I(-10.96,-5.06),P =0.07],提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图4㊂图4 两组睡眠潜伏期的M e t a 分析结果2.4.2 觉醒次数 有觉醒次数的计量资料研究2项,共169例,其中试验组85例,对照组84例,研究资料无异质性(P =0.73,I 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 =-0.43,95%C I (-0.70,-0.16),Z =3.13,P =0.002],提示在减少觉醒次数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图5㊂图5 两组觉醒次数的M e t a 分析2.4.3 睡眠总时间 有睡眠总时间研究11项,共760例,其中试验组381例,对照组379例,研究资料存在较大异质性(P <0.01,I 2=76%),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 e t a 分析结果显示,M D (95%C I )为39.51[27.09,51.93],P <0.01,提示试验组睡眠总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㊂见图6㊂按干预措施中试验组使用方式的不同对纳入的11项研究进行亚组分析㊂C B T 对比常规治疗组的研究2项,共143例,其中试验组73例,对照组70例,研究资料存在较大异质性(P =0.12,I 2=58%),M D(95%C I )为42.53[15.20,69.85],P =0.002,提示C B T 组睡眠总时间较对照组有改善趋势(P <0.05)㊂C B T 对比一般治疗组的研究3项,共110例,其中㊃054㊃‘临床荟萃“ 2019年5月20日第34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M a y 20,2019,V o l 34,N o .5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治疗组56例,对照组54例,研究资料无异质性(P= 0.48,I2=0%),M D(95%C I)为39.41[14.14, 64.68],P=0.002,提示C B T组睡眠总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㊂C B T联合一般治疗对比一般治疗组的研究6项,共507例,其中治疗组252例,对照组255例,研究资料存在较大异质性(P<0.01,I2=86%),MD (95%C I)为39.51[27.09,51.93],P<0.01,提示C B T组睡眠总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㊂见图6㊂图6两组睡眠总时间的M e t a分析结果2.4.4睡眠效率有睡眠总时间研究11项,共715例,其中试验组360例,对照组355例,研究资料存在较大异质性(P<0.01,I2=96%),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 e t a分析结果显示,M D(95%C I)为7.85[1.90,13.80],P=0.01,提示试验组睡眠总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图7㊂按干预措施中试验组使用方式的不同对纳入的11项研究进行亚组分析㊂C B T对比一般治疗组的研究4项,共例143例,其中试验组74例,对照组69例,研究资料无异质性(P=0.62,I2=0%),M D (95%C I)为10.67[5.78,15.57],P<0.01,提示C B T组睡眠效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图7两组睡眠效率的M e t a分析㊃154㊃‘临床荟萃“2019年5月20日第34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M a y20,2019,V o l34,N o.5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C B T联合一般治疗对比一般治疗组的研究5项,共433例,其中治疗组216例,对照组217例,研究资料存在较大异质性(P<0.01,I2=90%),MD (95%C I)为4.38[-1.45,10.22],P=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C B T对比T A U/I P C组的研究2项,共139例,其中治疗组70例,对照组69例,研究资料存在较大异质性(P<0.01,I2=97%),M D(95%C I)为7.85[1.90,13.80],P=0.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图7㊂2.4.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研究8项,共584例,其中试验组290例,对照组294例,研究资料存在较大异质性(P=0.001,I2= 71%),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 e t a分析结果显示, M D(95%C I)为-2.44[-3.32,-1.56],P<0.01,提示试验组睡眠总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㊂见图8㊂按干预措施中试验组使用方式的不同对纳入的8项研究进行亚组分析㊂C B T对比一般治疗组的研究4项,共例192例,其中试验组94例,对照组98例,研究资料存在较大异质性(P=0.0006,I2= 83%),M D(95%C I)为-1.96[-3.77,-0.15], P=0.03,提示C B T组P S Q I总分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C B T联合一般治疗对比一般治疗组的研究4项,共392例,其中治疗组196例,对照组196例,研究资料同质性较好(P=0.22,I2=33%),MD (95%C I)为-2.80[-3.55,-2.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图8㊂图8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M e t a分析2.4.6治疗有效率4项研究报道了C B T慢性失眠的有效率,将有效率作为计数资料进行合并分析,共301例,其中试验组150例,对照组151例,研究资料无异质性(P=0.001,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 R=3.18,95%C I(1.81,5.61),Z=4.01(P< 0.01)],提示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图9㊂图9两组治疗有效率的M e t a分析2.4.7失眠严重程度指数4项研究报道了C B T 对失眠严重程度指数的影响,共262例,其中试验组129例,对照组133例,研究资料同质性较好(P= 0.23,I2=30%),应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 e t a分析结果显示,M D(95%C I)为-1.30[-2.06, -0.54],P=0.0009,提示试验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㊂见图10㊂㊃254㊃‘临床荟萃“2019年5月20日第34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M a y20,2019,V o l34,N o.5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10 两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的M e t a 分析2.5 敏感性分析 对于统计学异质性较小者,如睡眠潜伏期㊁觉醒次数㊁治疗有效率㊁失眠严重指数改变效应量后结果无明显差异,表明统计结果稳定性好;对于异质性较大者,如睡眠总时间㊁睡眠效率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改变效应量后,合并结果无明显变化,仍具有高度异质性,逐一剔除一个研究,对剩余研究重新做M e t a 分析,将新的合并效应值与未剔除前的结果进行比较㊂结果显示合并结果变化明显,可能为存在异质性的原因,考虑可能与原文章中的异质性相关,结局指标的观察日期不同,可能是导致文章异质性的主要来源㊂2.6 发表偏倚 对于超过10项研究的结局指标进行漏斗图分析,漏斗图有一定程度的不对称,且本系统评价纳入的试验均为已发表的文献,缺乏阴性结果,故存在一定程度的发表偏倚㊂这可能与纳入的R C T 观察结局指标的时间段不同和试验组与对照组分组方法不一致有关,小部分文献试验组使用C B T +药物治疗,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㊂见图11~13㊂图11 睡眠潜伏期漏斗图 图12 睡眠效率漏斗图 图13 睡眠总时间漏斗图3 讨 论慢性失眠的过程可考虑通过3种类型的影响因素来理解㊂易感因素增加失眠的易感性,如年龄㊁性别㊁高觉醒性㊁易焦虑的个性㊁失眠的家族或个人病史,以及遗传因素,如5-羟色胺转运体等位基因的存在[23]㊂当暴露于有压力的生活事件(如疾病㊁分居)或较不严重但较慢性的日常挣扎(如职业压力)时,这些个体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㊂尽管大多数人在触发事件消失后恢复了正常的睡眠模式,但有些人继续经历持续的睡眠困难,诸如不规则的睡眠时间和不睡觉的恐惧等因素导致失眠,并使失眠持续下去㊂由于心理和行为因素与失眠的延续有关,因此失眠也需要进行靶点治疗[24]㊂苯二氮艹卓类及抗焦虑㊁抑郁类药物在失眠的短期治疗中有效,但长期有效的证据很少且大多数催眠药物都与潜在的不良反应有关㊂而C B T 为非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于寻求改变失眠症患者的非适应性睡眠习惯,其作用持久,疗效安全,临床证据表明,C B T 是治疗慢性失眠的有效选择[21]㊂睡眠改善是持续的,虽然C B T 被多数患者接受,其缺点是不容易在大多数临床环境中广泛使用,但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㊂计峰等[12]提出采用C B T 疗法,解除焦虑自然而睡,目的是改变患者对失眠症的认识,防止出现期待性焦虑对睡眠的影响,可改变患者对失眠的主观认知,可达远期疗效㊂顾杰等[13]认为C B T 治疗从根本上改变了患者的不良睡眠习惯,远期疗效得到证实㊂吴任刚等[18]认为C B T治疗慢性失眠远期效果好,但药物与C B T 治疗联合治疗后的远期效果并不好,患者容易把睡眠改善归于药物的作用,同时阻碍了认知行为技能的发展㊂研究显示[23],大约70%~80%的患者用C B T -I 治疗慢性失眠,其中约40%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㊂本研究共纳入17项研究,根据现有证据,C B T治疗慢性失眠较一般药物治疗在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睡眠总时间,提高睡眠效率㊁治疗有效率以及降低觉醒次数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等方面有明显优势㊂但由于同时纳入5个不同国家的临床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异质性,多数研究㊃354㊃‘临床荟萃“2019年5月20日第34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M a y 20,2019,V o l 34,N o .5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试验方案设计不够完善㊁严谨,存在随机方法㊁分组隐藏㊁盲法等方法学问题㊂纳入的研究试验组干预方式不同,也可能是其异质性的主要来源㊂综上所述,现有研究结果表明C B T对慢性失眠症有较好疗效,且远期效果具有可持续性(从纳入的R C T文章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治疗时间较长的患者,其睡眠质量指数改善情况越明显)㊂受纳入研究地域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R C T予以验证㊂参考文献:[1] M o r i nC M,B e n c aR.C h r o n i c i n s o m n i a[J].L a n c e t,2012,379(9821):1129-1141.[2] T s o l iS,V a s d e k i s S,T i g a n i X,e ta l.A n o v e lc o g n i t i v eb e h a v i o r a lt r e a t m e n tf o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c h r o n i ci n s o m n i a:Ap i l o t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t u d y[J].C o m p l e m e n tT h e r M e d,2018, 37:61-63.[3] E s p i e C A,I n g l i s S J,H a r v e y L.P r e d i c t i n g c l i n i c a l l ys i g n i f i c a n t r e s p o n s et oc o g n i t i v eb e h a v i o rt h e r a p y f o rc h r o n i ci n s o m n i a i n g e n e r a lm e d i c a l p r a c t i c e:a n a l y s e so f o u t c o m ed a t aa t t h e12m o n t h s p o s t t r e a t m e n t[J].JC o n s u l tC l i nP s y c h o l,2001,69(1):58-66.[4]丁庆华,梁学军,甘景梨.失眠症患者认知行为疗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11):1146-1148. [5]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17,24(97):1844-1856.[6]杨晓夏,龚兴盛,钟代曲.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失眠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5,10(1):141. [7]赵萍,王俊平.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0,32(6):680-682.[8]李冲,陈佐明,杜好瑞,等.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症对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6):492-493. [9]郑丽卿.药物疗法㊁认知-行为疗法及两者联合对慢性失眠的短期和长期治疗效果探析[J].中外医疗,2017,36(28):100-102.[10]程宇,姚传斌,沈秀梅,等.四种治疗原发性慢性失眠症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0):1-3,49. [11]林玲,蒋晓江.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结合小剂量喹硫平对慢性失眠症的疗效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军医大学,2015:113-113.[12]计峰,李长安,骆加文.认知行为疗法在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481-1482. [13]顾杰,江孙芳,李文昌,等.药物和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社区老年人慢性失眠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12,19(1):27-30.[14]钱建军,严伟亮,秦国兴,等.失眠症患者认知心理特点和认知治疗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8):719-720.[15]王小娜,金韬.右佐匹克隆配合认知疗法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2):174-176. [16]王彦婷,江灿,刘凤,等.正念治疗与失眠症的认知行为治疗对门诊慢性失眠症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的临床观察[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32(8):142-146. [17]李雁鹏,张鹏,储静,等.药物㊁认知-行为疗法及其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失眠的对照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35(1): 83-87.[18]吴任钢,张春改,邓军,等.认知行为与安眠药物治疗慢性失眠症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0):677-680.[19]S i v e r t s e nB,O m v i kS,P a l l e s e nS,e t a l.C o g n i t i v e b e h a v i o r a lt h e r a p y v s z o p i c l o n e f o r t r e a t m e n t o f c h r o n i c p r i m a r y i n s o m n i ai no l d e r a d u l t s[J].J AMA,2006,295(24)2851-2858.[20] A r n e d tJ T,C u d d i h y L,S w a n s o n L M,e ta l.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d t r i a l o f te l e p h o n e-d e l i v e r e d c o g n i t i v e b e h a v i o r a lt h e r a p y f o r c h r o n i ci n s o m n i a[J].S l e e p,2013,36(3),353-362.[21] E s p i e C A,K y l e S D,W i l l i a m s C,e t a l.A r a n d o m i z e d,p l a c e b o-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o fo n l i n ec o g n i t i v eb e h a v i o r a l t h e r a p yf o r c h r o n i c i n s o m n i a d i s o r d e r d e l i v e r e d v i a a n a u t o m a t e dm e d i a-r i c hw e ba p p l i c a t i o n[J].S l e e p,2012,35(6),769-781.[22] A y a b eN,O k a j i m aI,N a k a j i m a S,e ta l.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c o g n i t i v e b e h a v i o r a l t h e r a p y f o r p h a r m a c o t h e r a p y-r e s i s t a n tc h r o n i c i n s o m n i a:am u l t i-c e n t e r r a nd o m i ze d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 i nJ a p a n[J].S l e e p M e d,2018,50:105-112.[23] D e u s c h l e M,S c h r e d l M,S c h i l l i n g C,e t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b e t w e e n a s e r o t o n i n t r a n s p o r t e rl e n g t h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a n dp r i m a r y i n s o m n i a[J].S l e e p,2010,33(3):343-347.[24] M o r i nC M.C h r o n i c i n s o m n i a:r e c e n t a d v a n c e s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si n t r e a t m e n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a n d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J].C a nP s y c h o l/P s y c h o l C a n,2010,51(1):31.收稿日期:2019-03-20编辑:张卫国㊃454㊃‘临床荟萃“2019年5月20日第34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M a y20,2019,V o l34,N o.5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认知行为疗法在失眠治疗中的可行性研究
FAN En-shuo1, LIU Peng2*
(1.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Jilin 130117; 2.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Jilin 130000)
ABSTRACT: Insomnia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mental diseases, patients often show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fall asleep, the time required for falling asleep is relatively prolonged, the quality of sleep is decreased,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easy to wake up in the process of sleep, and the total length of sleep is shorten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as a non drug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many kinds of clinical psychiatric diseases such as insomnia and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has structural, long-term and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ropism is a kind of psychological behavior comprehensive behavior therapy,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In this paper,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insomnia, advantages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the feedback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insomnia are briefly explained. At the same time, the shortcomings of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and further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pointed out. KEY WORDS: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nsomnia; fea期存在且发病率较高的公共健康问题之 一。除睡眠出现障碍外,失眠患者还会表现出相应的日间认 知障碍 ( 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植物神经功能紊 乱 ( 如胸闷、心慌、焦虑、烦躁等 ),严重者还会出现短期体重 下降、机体免疫力低下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的表现 [1]。药物口 服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是慢性失眠的主要治疗手段。而长期 的药物治疗存在滥用、依赖等不良现象,还可能患者认知能力 障碍。而认知行为疗法因副作用小,且长远疗效好,不断被研 究人员探索和验证 [2],所以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发现认知行为 疗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相关的种类越来越丰富。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的效果研究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的效果研究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障碍及睡眠质量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DR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SDRS评分、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DRS评分、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减轻失眠症患者的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s Ninety patients with insomn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Sept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rug therapy,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sleep disorders and quality of sleep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SDRS score and PSQI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and the SDRS score and PSQI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DRS scores and PSQI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Conclusion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based on drug therapy can reduce sleep disorders and improve sleep quality in insomniac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Insomnia;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Sleep disorders;Quality of sleep失眠症(insomnia)属于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维持困难等。
自助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自助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杨文娟;孔令钰;徐亚辉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工程》
【年(卷),期】2022(29)11
【摘要】目的探讨自助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采用自助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的睡眠状态及睡眠质量。
结果干预后,两组睡眠潜伏期缩短,总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升高,观察组的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干预后,两组的PSQI、ES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的PSQI、ES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自助认知行为干预可缩短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潜伏期,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总页数】2页(P1579-1580)
【作者】杨文娟;孔令钰;徐亚辉
【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院第二附属医院睡眠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针灸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睡眠信念、态度的影响
2.认知行为干预对强迫症伴失眠患者的强迫症状改善作用以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3.
自助式认知行为干预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影响评价4.人文护理干预对慢性失眠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5.网络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认知-行为疗法辅以药物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分析
认知-行为疗法辅以药物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分析
邓施平;高雪萍;李年秀;陈岚;罗启明
【期刊名称】《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9(030)006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辅以药物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辅以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70%,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辅以药物治疗对失眠症不仅降低患者对镇静催眠药的依赖性,也减轻对失眠治疗的心理负担,是失眠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总页数】3页(P77-79)
【作者】邓施平;高雪萍;李年秀;陈岚;罗启明
【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医学院,江西,吉安,343000;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江西,吉安,343000;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江西,吉安,343000;井冈山大学医学院,江西,吉安,343000;泰和县中医院,江西,泰和,343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5.1
【相关文献】
1.认知—行为疗法辅以药物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分析 [J], 邓施平;高雪萍;李年秀;陈岚;罗启明;
2.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疗效评价 [J], 刘娟;蒋晓江;姚国恩
3.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失眠症的疗效分析 [J], 黄庆玲;乐发国;蒋成刚;张婷;雷莉;王延江;高东
4.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J], 孙宝民
5.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J], 王元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认知行为与药物对失眠症作用的比较
认知行为与药物对失眠症作用的比较
孙荣跃;丁瑛;陈伟青;王晓青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13(025)006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与安眠药物及安慰剂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8名失眠症状患者分别采用认知行为、药物、安慰剂治疗8周.疗效评定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分析.统计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方差分析,t检验.结果认知行为疗法起效时间虽慢,但远期效果好,安眠药物对睡眠改善起效快,短期效果好,但长期疗效欠佳.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失眠症患者有很好的远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2页(P210-211)
【作者】孙荣跃;丁瑛;陈伟青;王晓青
【作者单位】浙江省仙居县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仙居317300;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杭州310003;浙江省仙居县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仙居317300;浙江省仙居县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仙居317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4
【相关文献】
1.正念治疗与失眠症的认知行为治疗对门诊慢性失眠症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的临床观察 [J], 王彦婷;江灿;刘凤;张婷
2.正念治疗与失眠症的认知行为治疗对门诊慢性失眠症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的临床观察 [J], 王彦婷;江灿;刘凤;张婷;
3.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J], 王元慧
4.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李盼洁; 刘欣欣
5.认知行为与安眠药物治疗慢性失眠症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J], 倪智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认知行为治疗慢性失眠症112例报告
认知行为治疗慢性失眠症112例报告
毛洪祥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
【年(卷),期】2004(016)001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失眠症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对112例患者,采用认知疗法、放松治疗和程序刺激控制,治疗前后采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Index量表测评.结果:失眠症患者普遍存在非理性信念、不良心理及非适应性行为,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患者的睡眠数量和质量均有改善,总有效率为80.0%.结论:慢性失眠既有生理的
紊乱,又有心理的紊乱,药物与认识行为治疗相结合较单一治疗更为有效.
【总页数】3页(P20-22)
【作者】毛洪祥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江苏,无锡,2141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055;R749.7+1
【相关文献】
1.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112例临床报告 [J], 聂晓莉;马昌立
2.愈肠胶囊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12例报告 [J], 张利民
3.皮温、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慢性失眠症76例临床观察报告 [J], 何正仓
4.经耻骨上前列腺穿刺注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12例报告 [J], 肖远红;周羽;刘平辉;邓旭;李启谓
5.虎杖片治疗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早期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附:112例病例报告[J], 陈晓莉;陈建宗;周光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调控技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神经调控技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程方;席春华【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22(25)5【摘要】失眠是由生理、心理、环境因素、精神疾病、躯体疾病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被推荐为失眠的一线治疗,如果CBT-I的治疗不够有效或无法获得时,可以提供药物干预。
苯二氮卓类药物、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及部分抗抑郁药物等对失眠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CBT-I受到失眠患者依从性问题和成本增加的限制,操作起来十分复杂。
许多慢性失眠患者要长时间服用镇静催眠药物来维持睡眠,长期使用药物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
传统方法的弊端使治疗失眠新方法的出现成了必然。
神经调控技术是指利用植入性或非植入性技术,采用电刺激或者药物手段来改善患者症状的技术。
近年来被认为具有调节神经功能,广泛应用于抑郁症,帕金森病,AD等临床治疗。
而近年来部分研究证实,神经调控技术同时具有调控睡眠结构,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
神经调控技术主要包括经颅磁刺激(TMS)、经颅电刺激(TES)、针灸等,这些技术有效克服传统治疗方法的弊端,并且在近年来的研究中显示出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主要探讨神经调控技术在治疗失眠问题上的研究进展。
【总页数】4页(P643-646)【作者】程方;席春华【作者单位】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相关文献】1.神经调控技术治疗肥胖研究进展2.神经调控技术治疗丛集性头痛的研究进展3.无创神经调控技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研究进展及技术规范4.神经调控技术在癫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5.中医药调控五羟色胺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Vol. 24, No. 2, 173–195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DOI: 10.3724/SP.J.1042.2016.00173173・元分析(Meta-Analysis)・失眠的自助式认知行为治疗元分析:疗效、影响因素及证据评价*任志洪1,2,3 谢 菲1,5 余香莲4 苏文亮1 陈丽君1 赵陵波1(1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福州 350108) (2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9) (3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4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福州 350108)(5 Department of Psychosis Studies; Institute of Psychiatry, Psychology & Neuroscience (IoPPN) ; King's College London, UK) 摘 要 通过元分析评估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 考察疗效影响因素, 并评价证据质量。
元分析共纳入35篇文献, 研究发现:(1)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治疗结束时对睡眠效率、入睡潜伏期、入睡后醒来时长、睡眠总时间、睡眠质量、抑郁和焦虑的效果量分别为0.66、−0.52、−0.47、0.20、0.34、−0.32和−0.33。
(2)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与面对面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疗效同等; 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疗效显著优于最小化治疗和药物治疗。
(3)共病情况与支持形式对疗效有显著影响。
证据质量评价表明睡眠效率、入睡后醒来时长、睡眠总时间、抑郁和焦虑5项指标的证据质量为中等, 真实值可能接近于估计值; 入睡潜伏期与睡眠质量为低, 真实值与估计值可能存在着差异。
关键词 失眠; 认知行为疗法; 元分析; 自助治疗 分类号R3951 研究背景失眠可定义为对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满意且影响了白天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Savard, Savard, Simard, & Ivers, 2005), 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失眠维持困难或睡眠质量不佳(Morin, 2003)。
据相关报道, 失眠的流行率大约在6%~33%之间(Ohayon, 2002)。
长期失眠给失眠者带来明显的痛苦, 也影响着失眠者的身心健康(Walsh, 2004)。
心理治疗是失眠患者除了传统药物治疗之外的另一个可取选择。
一直以来, 失眠的治疗以药收稿日期:2015-07-2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2YJCZH170),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EA130237),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积极教育研究基金(清华大学)和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基金的资助。
通讯作者:赵陵波, E-mail: zlb@物为主, 药物治疗能快速起效, 但是长期效果并不理想, 且药物耐受性、依赖性以及副作用也不容忽视(Mitchell, Gehrman, Perlis, & Umscheid, 2012)。
目前也有一些非药物的失眠治疗方式, 比如包括刺激控制、睡眠限制、睡眠卫生教育、认知调节、放松等治疗技术的综合性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CBTI) (van Straten & Cuijpers, 2009)。
CBTI 着眼于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以及不良睡眠相关认知的调整(Montgomery & Dennis, 2004), 短期效果能够达到与药物同等的疗效(Mitchell et al., 2012), 长期疗效则优于药物(Riemann & Perlis, 2009)。
近年来几项元分析也支持了CBTI 对于不同类型失眠, 包括原发性失眠(Okajima, Komada, & Inoue, 2011)与共病性失眠(Geiger-Brown et al., 2014); 不同年龄段失眠者, 包括中年与老年(Irwin, Cole, & Nicassio, 2006)、儿童与青少年(Meltzer & Mindell, 2014)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由此来看, CBTI 不失为药物治疗之外的另一种可选疗法。
然174 心理科学进展第24卷而, 也应该注意到, CBTI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困境, 比如其治疗昂贵、治疗师缺乏等问题, 使得这项疗法一直难以大范围推广(van Straten & Cuijpers, 2009)。
近些年, 有人尝试借助书籍(Jernelöv et al., 2012)、计算机(van Straten et al., 2013)和迷你掌上设备(Riley, Mihm, Behar, & Morin, 2010)等载体来传递CBTI, 帮助失眠患者自助治疗,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较早的自助式CBTI疗效元分析(van Straten & Cuijpers, 2009)发现, 这一疗法对失眠有小到中等的疗效, 然而作者也承认由于样本量较小以及发表偏倚等问题, 效果可能被高估了。
最近, 有研究者(Ho et al., 2015)纳入更新的研究, 发现自助式CBTI对失眠有小到大的疗效, 且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
前人的研究对自助式CBTI 的疗效进行了评估, 为这一疗法的疗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一些问题仍亟待进一步探究。
1.1自助式CBTI的疗效CBTI疗效的评价我们着重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是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 其效果是否不同?其二是疗效持续时长?其三是疗效的参照对比是什么?其四是除了失眠本身疗效外, 对失眠相关联的其他心理症状是否有改善?(1)疗效评估采用单一指标、合并指标或多指标?目前, 绝大多数研究都通过各项睡眠参数对睡眠进行评估, 睡眠参数可以反映出睡眠过程中不同方面的特点。
睡眠参数(Morin, 2003)通常包括有:入睡潜伏期(sleep onset latency, SOL, 指从上床到入睡的时间)、入睡后醒来时长(wake after sleep onset, WASO)、睡眠总时间(total sleep time, TST)、在床总时间(time in bed, TIB)、自我评分的睡眠质量(sleep quality, SQ)以及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 SE)等。
其中, SOL过长可以作为入睡困难型失眠的指标, WASO过长可以反映存在睡眠维持困难, SQ反映出失眠者对睡眠的主观满意程度。
TST = TIB−SOL−WASO, SE = [1−(SOL+WASO/TIB)]× 100%。
一些学者认为SE是主要的睡眠参数, 因为它能反映出不同类型的失眠问题(Espie et al., 2012; Morin, 2003), SE与SOL、WASO、TST、SQ 都是最常得到记录的参数。
睡眠参数的记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一种借助主观的睡眠日志对前一晚的睡眠进行回忆, 另一种借助客观的睡眠记录仪来记录。
虽然有学者认为主观的睡眠日志可能由于回忆偏差以及失眠者对失眠问题的夸大而存在一定偏差(Buysse, Ancoli-Israel, Edinger, Lichstein, & Morin, 2006), 但是也有研究表明睡眠日志获取的数据与睡眠记录仪获得的数据还是比较一致的(Morin, Kowatch, Barry, & Walton, 1993)。
此外, 使用睡眠日志所需的成本远低于使用记录仪的成本, 因而睡眠日志在睡眠研究中是应用最广的、可靠的睡眠参数记录方法。
当然, 许多研究(Morin, 2003)也借助标准化问卷对睡眠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 例如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 ISI)和睡眠损害指数量表(Sleep Impairment Index, SII)等。
采用不同的效果评估指标将导致其最终效果量存在着差异。
van Straten, Cuijpers, Smit, Spermon 和Verbeek (2009)采用合并指标, 这种效果评估方法不利于厘清自助式CBTI具体对睡眠参数的哪一指标有效。
而最近的一项研究, Ho等人(2015)采用了具体的睡眠参数, 但仅针对睡眠效率一项指标。
因此, 有必要采用多指标睡眠参数, 考察CBTI的疗效到底是对哪些睡眠参数起作用, 效果量如何?(2)自助式CBTI疗效能否长期维持?心理治疗不仅关注短期效果, 更应该关注其长期疗效。
一些研究发现面对面CBTI的疗效能够维持到治疗结束后6个月或6个月以上(Mitchell et al., 2012; Riemann & Perlis, 2009), 疗效可长期维持是这项疗法相较于药物的一大优势。
那么自助式的CBTI长期疗效又如何?van Straten等人(2009)的研究虽然报告了长期疗效, 但使用的是治疗组前测与后测数据的对比。
Ho等人(2015)虽然采用的是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对比, 但并未报告3个月以上的疗效维持情况。
因此有必要通过组间的对比, 对这一疗法的短期及中长期疗效进行系统评估。
(3)自助式CBTI与其他失眠治疗的疗效有何差异?虽然有一部分RCT将自助CBTI与其他失眠治疗进行对照(Currie, Clark, Hodgins, & El-Guebaly,第2期任志洪等: 失眠的自助式认知行为治疗元分析:疗效、影响因素及证据评价 1752004; de Bruin, Oort, Bögels, & Meijer, 2014; Rybarczyk, Lopez, Benson, Alsten, & Stepanski, 2002), 但目前只有1篇元分析(van Straten & Cuijpers, 2009)将自助CBTI对照面对面CBTI的结果进行了整合考察。
那么自助CBTI与药物治疗(王继辉, 温盛霖, 甘照宇, 吴小立, 2013)、远程治疗(Holmqvist, Vincent, & Walsh, 2014)等其他疗法又有何差异?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将来失眠治疗中对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