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_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_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0fd1c718a76e58fafab0032a.png)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作者苍凉悲愤之情?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作者苍凉悲愤之情? 参考答案: 心在天山” 当年”句相应; 身老沧州” 参考答案:“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州”与 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 “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苍凉悲 愤的心情。 愤的心情。
衬托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 两种 正衬是同类性质的事物的正向衬托 如黑衬黑、 是同类性质的事物的正向衬托, 正衬是同类性质的事物的正向衬托,如黑衬黑、白 衬白、美衬美、丑衬丑以高衬高,以喜衬喜, 衬白、美衬美、丑衬丑以高衬高,以喜衬喜,以悲 衬悲李白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李白“ 衬悲李白“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 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反衬是用相反或相对的事物反向映衬,如以动衬静, 反衬是用相反或相对的事物反向映衬,如以动衬静, 是用相反或相对的事物反向映衬 以乐景写哀情等。如王建《雨过山村》 以乐景写哀情等。如王建《雨过山村》:“雨里鸡 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 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 着中庭栀子花。 着中庭栀子花。”这首诗是表现倍忙时节的农家气 氛的,冒雨浴蚕,已见其忙,作者偏又从侧面落笔, 氛的,冒雨浴蚕,已见其忙,作者偏又从侧面落笔, 用拟人化的手法,着一闲字来表现春深农忙少女少 用拟人化的手法, 妇们无暇去采栀子花,捕捉这一新鲜生动的意象, 妇们无暇去采栀子花,捕捉这一新鲜生动的意象, 反衬农忙, 反衬农忙,传达出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古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24bfc91dfad6195f312ba64e.png)
古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1、用典(1)用事:借古抒怀,借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态度等。
(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意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又如: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啼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连用了蜀帝化鸟,庄周化蝶,鲛人珠泪,蓝田烟玉四个典故,以隐喻手法从不同侧面写一生不幸。
理想追求如同幻影,人生旅途遗恨重重,像杜鹃一样总在悲鸣,像明珠一样时时流泪。
四个典故,构成了一个绵邈微婉的意境,寄寓了诗人浓重的悲慨,抒民了诗人的郁愤。
常见的用典意思投笔:弃文从武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长城:守边的将士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楼兰:边境之敌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折腰:屈身事人杜康:酒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桑榆: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尺素:书信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双鲤,鲤鱼,鲤素:书信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五柳:隐者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鸿鹄:人有远大志向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牧童:淡泊,田园生活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明月:乡愁青云:高的地位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青紫:高官显爵丁香:愁心或情结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蝉鸣:悲秋青天:清官落花:伤春落叶:秋天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梅雨:悠悠愁绪)2、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4af6664d7f1922791788e884.png)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三个方面: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抒情、议论、铺陈等。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化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二)“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就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就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就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就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就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就是见“景”不见“情”,但就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就是视觉角度;“声”就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与静态;“味”就是触觉角度。
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常用的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技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熟悉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艺术的手法,表现手法
![艺术的手法,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0e3e6d2e9b6648d7c0c7463d.png)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三个方面: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抒情、议论、铺陈等。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化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二)“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注意以下几点:(一)把握常用的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技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熟悉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cafc0112b4daa58da1114a19.png)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三个方面: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抒情、议论、铺陈等。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化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二)“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例如,xxxx“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xx《xx》“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xx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注意以下几点:(一)把握常用的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技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熟悉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xx渡,铁马xx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xx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6ee20c8d5bbfd0a79567331.png)
以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六种表现手法:
1、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 寂衬、以乐景衬哀情等。 2、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是更加形象生动,比拟是 把事物人格化,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 为了增强诗的音乐美。 3、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 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 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4、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 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以突出中心。 5、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 感,也可以反衬感伤之情。 6、观察角度的变化。俯视,仰视,远眺,近看, 由远到近或由上而下。
真题探究:
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 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 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
——雷抒雁《麦天》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 分) 参考答案: 语段选取了收割机、麦茬、草香等麦天代表性事 物。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从视觉、听觉、嗅 觉多角度描写麦收情景,写出了麦收时节热烈而欢快 的场面。画面色彩鲜明,语言上拟声词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词的使用 使表达生动而富有韵味。
——雷抒雁《麦天》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 分) 参考答案: 语段选取了收割机、麦茬、草香等麦天代表性事 物。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从视觉、听觉、嗅 觉多角度描写麦收情景,写出了麦收时节热烈而欢快 的场面。画面色彩鲜明,语言上拟声词和叠词的使用 使表达生动而富有韵味。
夸张 借代 设问 用典 顶真等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类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表现手法主要有: 1、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 情感。 2、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写事物 鲜明突出。 3、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 相结合。 4、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强作品的表现 力和感染力。 5、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讳地表情达意,含蓄蕴藉。 8、细节:真实、准确、传神。 9、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93cd936d31b765ce050814f5.png)
托物言志 :托,寄托,借助;物,客观事物; 言,表达;志,志向,志愿,思想,情感, 哲理,等等。简单地说,托物言志,是借助 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
瀑布联句 李 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此诗借写瀑布, 表达对社会人生的 思考:应志存高远,
不畏艰辛,努力实
和
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
以乐景写乐情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赏析:诗的后两句活灵活 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 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 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 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 在于情景交融,意到笔到, 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 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 描绘得生动鲜明。
曲折中增添隽永的意味。
抑扬手法可分为两种:欲扬先抑 和欲抑先扬
欲扬先抑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赏析:前两句写诗人兴 致高昂、慕名游园,然 而一扇冰冷的柴门把满 腔的热情挡在了胜景之 外。后两句却兀地一转, 以一枝出墙的红杏写出 满园的春光,游园不值, 却又另有所得,情绪在 先抑后扬的落差中跌宕。
1、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融 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和托 物言志等。
2、描写: 1、直接描写:白描、细节描写、渲染 2、侧面烘托:以景衬情、以景衬人
白描 —— 绘画中指以 简练的墨色 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 烘托,不施色彩。诗歌创作中指不 用形容词、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 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 ,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 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 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 的形状、光暗(声响)等 。
表达技巧_艺术技巧(精品)
![表达技巧_艺术技巧(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043c99ee524de518964b7df6.png)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的区别
• 借景抒情:侧重于借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
例: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气蒸云梦泽, 欲济无舟楫, 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
涵虚混太清。 波撼岳阳城。 端居耻圣明。 徒有羡鱼情。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 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 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 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 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
3、通感(移觉)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 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 感觉写感觉”。 例:李贺《李凭箜篌引》:“昆山玉 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4、互文 互文:又叫互辞,互参。在古代汉语 中,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 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 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 否则就会理解出错。
练习2: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抒情上用了什么手法? 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情景交融的 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 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 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 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 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例:
• 白居易《轻肥》:食饱心自若,酒酣 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诗歌艺术手法分类
![诗歌艺术手法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43d16f36294dd88d1d26b03.png)
诗歌艺术手法(表达技巧)类别
总的来说,诗歌的艺术手法分为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结构技巧四大类一、表达方式
记叙;
议论;
说明:
抒情: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事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借古鉴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
描写:白描/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
二、表现手法
比兴/用典/对比;
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
虚实结合/ 联想和想象/侧面虚写/ 曲写(对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渲染/烘托;
白描/细节描写;
象征/托物言志;
情与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直抒胸臆;
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写实和夸张;
三、修辞方法
比兴:渲染或导引
比喻:突出、化虚为实
比拟:形象生动
对偶:整齐含蓄
对比:鲜明突出
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双关:含蓄委婉、趣味
夸张:浪漫、突出醒目
借代:简练含蓄
互文:言简意赅
反问、设问:承启深化、强调
反复:强调突出
四、结构技巧
首尾照应,过渡,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深入,伏笔,先总后分,照应,先景后情,卒章显志。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593fd92c168884868762d679.png)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三个方面: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抒情、议论、铺陈等。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化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二)“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注意以下几点:(一)把握常用的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技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熟悉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
![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3b4ee83a83c4bb4cf7ecd1ef.png)
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在做题的时候,分析写作手法,需要回归原文反复理解与阅读,达到与作者的共鸣,同时还要注意文章的写作背景。
有些手法运用的很模糊,很朦胧,这时则需要联系上下文做理性分析。
在自己写文章运用写作手法时,一定要注意运用的正确性,反复琢磨,用怎样手法才能最有效,最能表达出你自己意愿。
一句话或一段在文中的作用通常是起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引出中心,事例或者正题,表达作者意愿情感,对文章的某一部分或整体总结,以上都是一句话或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一句话、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第一点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方法),描写角度、写作技巧,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等。
第二点其实就是这个句子指向的主语的特点。
第三就是要紧扣题(文)意,体现人物感情或中心主旨。
注意:(1)使用时也并非完全套用,而是灵活运用。
(2)如果既有结构上的作用,又有内容上的作用,要分点、分行写出。
三、举例说明:1.《藤野先生》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答:①为下文作者见到藤野先生的情节埋下伏笔(结构上);②写出了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丑行,表达出了作者极其他们的爱国感情(内容上)。
2.《藤野先生》第一段“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这句话有何作用?答:这句话对清国留学生进行外貌和动作描写,使用了比喻和反语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出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极其厌恶的爱国感情。
3.《藤野先生》第三段“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有什么作用?答:过渡(结构上)。
4.《我的母亲》中“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儿做人的训练。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教案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d08b5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2.png)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艺术手法。
2.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2.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概述3. 意象、意境与情感4. 修辞手法及其在古诗词中的应用5. 诗歌的结构与节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艺术手法及其在具体诗词中的应用。
2. 难点: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艺术手法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诗词,展示艺术手法的运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探讨,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魅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介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特点、艺术手法,如意象、意境、修辞手法等。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古诗词,展示艺术手法的具体运用。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古诗词的魅力所在,交流自己的欣赏心得。
5. 实践: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古诗词创作的尝试,检查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5.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古诗词鉴赏的题目,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古诗词文本:选取各个朝代的经典古诗词作为教学案例。
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古诗词鉴赏书籍,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学习。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提供更多的古诗词鉴赏资料,包括学术论文、诗歌朗诵视频等。
4.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白板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四大方面
![表达技巧四大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410e6c10c5da50e2524d7f63.png)
表达技巧四大方面:一、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二、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 白描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比喻(比兴) 夸张借代四、行文结构:过渡铺垫(伏笔)照应一、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悲怆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托物言志: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绝句借古讽今: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
高考 诗歌鉴赏 艺术手法 答题技巧
![高考 诗歌鉴赏 艺术手法 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d5be6954693daef5ff73d52.png)
一、表达方式
记叙 议论 描写 抒情
高考 诗歌鉴赏 艺术手法 答题技巧
(一)记 叙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 发展、变化的过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② 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 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 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 形象,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 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 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高考 诗歌鉴赏 艺术手法 答题技巧
所闻(听觉) 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c、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合 3、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 5、白描、工笔
高考 诗歌鉴赏 艺术手法 答题技巧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元稹《菊花》)
高考 诗歌鉴赏 艺术手法 答题技巧
(三)描 写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 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 《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 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 如含朱丹。”
高考 诗歌鉴赏 艺术手法 答题技巧
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
高考 诗歌鉴赏 艺术手法 答题技巧
提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 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清醒,不要被迷惑。
古诗常见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及示例
![古诗常见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及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cc4073fc281e53a5802ffbd.png)
古诗常见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及示例1、【直抒胸臆】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2、【融情于景】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3、【托物言志】如:“千岩万壑处深山,远看方知出高处。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瀑布联句》•李忱)再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虞世南)4、【托物起兴】如“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子规》余靖)再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5、【巧用衬托】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韦庄);侧面烘托如:“红籍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一剪梅》李清照)再如:“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春雨》周邦彦)6、【联想巧妙】如“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晚次鄂州》卢纶)7、【细节逼真】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赵师秀)8、【欲扬先抑】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韩愈)9、【欲抑先扬】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10、【以动写静】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王维)再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王维)11、【以静写动】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王维)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
花落、月出、鸟鸣虽是动景,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山间的幽静。
12、【以虚写实】如:“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13、【以实写虚】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词中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
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的联系和区别
![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的联系和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1aae1c0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6.png)
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的联系和区别这篇文章,我们追根溯源,彻底的给大家讲一下什么叫做表达技巧什么叫做艺术手法。
其实,表达技巧也就是艺术手法,我们在设问中看到二者是可以等同的。
在诗歌中,表达技巧或者艺术手法是指作者为了强化某种效果,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情达意时所采用的各种积极手段。
包括各种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四者间尤其是前三者的分界并不鲜明,部分技巧或手法有着归属上的交叉。
在小说中包括:叙述角度、叙述类型、人称、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法和修辞手法等等。
在散文中又包括:叙述、描写、抒情和结构技巧,以及修辞和表现手法等等。
虽然表达技巧在诗歌、小说和散文中有重合的地方,但是用法却不尽相同,大家现在是不是也懵懵的样子呢?不用担心这篇文章给大家按照诗歌、小说散文的顺序整理了他们各自的表达技巧和常见用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01 诗歌一、修辞方法鉴赏修辞方法,包括两个要点:一是辨认出修辞方法,二是说出表达效果。
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双关、互文等。
二、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之间有交集。
常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对比、衬托、联想想象、用典等。
不太常见的有借古讽今、比兴、对写法(落笔对方、一笔两面)三、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主要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其中最主要的是描写和抒情。
这两种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四、结构技巧古诗,除注意写景抒情、炼字炼句外,也讲究结构之妙。
通常也会使用线索、门见山、伏笔照应、先总后分、卒章显志等结构技巧。
但要注意三个特殊之处:1.情与景的结构关系:无论是诗还是词,一般都是先写景叙事,再抒情议论。
也有先情后景,先理后叙,或者边景边情的布局特点。
2.近体诗特别讲究结构上的起承转合。
开头起句作用有:总领全文,统摄全篇,引出下文,铺垫,奠定感情基调,点题,点明季节、时间、地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有四方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设问、反问、对偶、排比、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描写、记叙、议论、抒情、说明。
⑶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总、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4)表现手法:
一、景和情
分两类:1、借景抒情。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二、象征(托物言志)
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思想或感情。
是比喻的深化。
如⑴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⑵再如(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
⑶此外还有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⑷高尔基《海燕》
三、衬托、烘托
通过侧面描写,来突出主要物象。
用近似的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
正衬也叫烘托,烘云托月,①如黑妞衬托白妞,②又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从侧面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③再如《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利用对立的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①如《大铁棰传》中的高将军反衬大铁椎,②又如《孔雀东南飞》阿兄反衬刘兰芝忠贞,焦母反衬焦仲卿忠贞。
再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热闹反衬寂静。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007年全国高考安徽卷第12题)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这首词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答: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四、渲染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描写。
①如《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②《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
③《孔雀东南飞》中,在刘兰芝被遣离开焦家时精心打扮:“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璫。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
④张可久《清江引•秋怀》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五、对比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②“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比的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地位是并列的,平行的。
这是它和衬托、烘托的区别。
六、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七、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八、虚实结合
①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九、联想和想象
①如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②再如唐代杜荀鹤的《再经胡城县》: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十、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十一、用典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首词涉及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用典达5个之多。
十二、赋比兴
赋是铺叙,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氓》,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主要以记叙为主,是叙事诗。
比,即打比方,“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兴,指的是开头绕道,不直接入题。
如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创造出缠绵悱恻的情调,又能引起下文的故事,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周南•关雎》一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
诗歌欲写所思之“女”,先以雎鸠起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既是兴,又是比。
十三、借古讽今
杜牧的《阿房宫赋》贾谊的《过秦论》苏洵《六国论》。
十四、白描
中国画画法名。
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色彩的画法。
也泛指文学创作上,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例1: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问题:“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它的语言结构有什么特点?
答:语言结构特点: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
即所谓白描手法。
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
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例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例3:鲁迅的小说《故乡》:“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短短几句,一个月夜海边瓜地上,手持刚叉的小英雄形象呼之欲出,犹如一曲简洁明丽的金秋小夜曲,自然清新。
再看二十年后的润土:“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象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象是松树皮了。
”长大成人后,他早已被砸骨吸髓,成为了一个干瘪、麻木的木雕石像般的人物。
例4:再如鲁迅的《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写:“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