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说课稿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教案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c9c94bbcd126fff7050baa.png)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电解质的概念,感受电解质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应用。
2.通过方案解读和实验探究,在提升实验技能的同时,认识到强弱电解质的差异在于他们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不同,从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军训是高中生活难忘的时光,还记得我们军训大汗淋漓之后,教官们建议我们喝什么?是淡盐水?还是糖水?生:淡盐水师:为什么是淡盐水更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呢?生:大量流汗后,汗液中含有的电解质氯化钠随之流失,因此要补充淡盐水,维持人体平衡。
师:糖水中的蔗糖是不是电解质?什么样的物质我们可以称之为电解质?生:蔗糖不能在水中电离,所以不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而在两种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师:来看这样一道习题下列物质中①NaCl溶液② NaOH ③ H2SO4④ Cu ⑤ CH3COOH⑥ NH3·H2O ⑦ CO2⑧乙醇⑨ H2O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师:电解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①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安全警示标志。
不能用潮湿的手触碰正在工作的电器,否则容易发生触电。
②在电解水制备H2、O2时,常常向水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或H2SO4溶液,可以更快的得到氢气和氧气。
师:为什么呢?生:人体是个大导体,用湿手接触工作的电器,会与大地形成回路,发生触电事件。
生:加入氢氧化钠或者硫酸溶液会增强导电性,而且不会改变电解产物。
师:那为什么不用氨水或者醋酸呢?生:硫酸和氢氧化钠是强酸强碱,而醋酸和氨水是弱酸弱碱。
实验促学师:怎么区分酸和碱的强弱呢?以盐酸和醋酸为例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思考中……师:比较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导电性哪个强可以吗?教师演示实验1:在两只相同的小烧杯中分别加入100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和醋酸,连接电路,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一节的教学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一节的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0f3b1a4f2b160b4e767fcf62.png)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一节的教学作者:康凌宇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是电解质溶液一章的基本概念,教这一节应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突破。
在分析了本节的难点和重点之后,我对这节课的结构和教学组织过程是这样安排的。
一、课的结构课前预习—复习检查—实验导入—讨论比较—归纳总结—教学反馈。
二、教学组织过程[课前预习]教师拟出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概念及实验:什么叫化学平衡?什么叫电解质?什么叫非电解质?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复习检查]组织教学完后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并回答预习题目,重点演示电解质导电的实验。
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的思维方式。
引出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获得这一知识的学习途径。
这时老师话题一转:我们再做下列五种物质的导电性实验。
[实验导入]教师依次演示HCl,HAc,NaOH,NH3·H2O,NaCl[0.5mol/L500mL]五种溶液的导电能力并启发学生分析推论,从而得出HCl,NaOH,NaCl导电能力强,HAc,NH3·H2O导电能力弱的结论。
教师及时把这五种物质分类:导电能力强的HCl,NaOH,NaCl叫强电解质。
导电能力弱的HAc,NH3·H2O叫弱电解质。
[板书]第一节: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讨论比较]教师提出设问:为什么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同?请从电解质溶液能导电的原因逐步分析。
电解质溶液能导电是由于溶液里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
紧接着板书:[板书]一、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继续讨论比较:为什么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呢?引出下一个问题。
[板书]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到底弱电解质中哪一部分分子能电离呢? 教师继续讲解:其实每个弱电解质分子的性质相同,在溶液中都有电离的可能,只是电离产生的离子在运动过程中相互碰撞又结合成了分子,其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同可逆反应一样,开始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很低,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快(其速率用v正表示),随着弱电解质的电离,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增大,弱电解质分子的浓度减小,从而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减小,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增大(其速率用v逆表示),经过一段时间必然达到v正=v逆由此可以看出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同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化学平衡一样,弱电解质的电离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达到平衡状态,引出第三个问题。
化学《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
![化学《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46438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d.png)
化学《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教学内容:化学《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学目标:1.了解电解质概念2.掌握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与分类3.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性质与应用教学重点: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分类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性质与应用教学难点:1.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分类2.弱电解质的性质与应用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分类、性质与应用2.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并引入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二、讲授内容1.电解质的概念和分类a.介绍电解质的概念:指能在溶液中导电的化合物或物质b.介绍电解质的分类: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2.强电解质a.强电解质的概念:指在水中能完全离解产生大量离子的化合物或物质,如NaCl、KOH等b.强电解质的性质:溶液中离子浓度高,导电能力强,溶液中离子对光线有折射现象c.强电解质的应用:如制取碱性离子水、提高涂料的粘附性和耐久性等3.弱电解质a.弱电解质的概念:指在水中只能部分离解产生少量离子的化合物或物质,如CH3COOH、NH4OH等b.弱电解质的性质:溶液中离子浓度低,导电能力弱,溶液中离子对光线无折射现象c.弱电解质的应用:如控制橡胶硫化反应速度、生产肥料和合成纤维等三、实验部分通过实验演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控制,让学生深刻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
四、总结教师再次强调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和特点,并让学生在课后巩固和练习。
五、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以加深对此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资源:1.实验器材:NaCl、CH3COOH、NH4OH、盐酸、电导仪等2.实验操作方法3.练习册等教学资料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述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相关知识点,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让学生在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分类、性质与应用方面受益匪浅。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38c32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d.png)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解质的概念,能够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 让学生掌握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导电性质,以及它们在溶液中的电离情况。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分类2.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导电性质3.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情况4.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导电性质,以及它们在溶液中的电离情况。
2.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判断,以及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电解质的概念及分类。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导电性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酸碱盐的溶解和电导现象,引发学生对电解质的兴趣。
2. 讲解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分类,引导学生理解电解质的定义和特点。
3. 演示实验:观察强电解质(如NaCl)和弱电解质(如醋酸)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导电性质。
4. 分析实验结果,讲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导电性质及电离情况。
5. 案例分析:讨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电池、腐蚀品等。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电解质的概念和分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电解质概念的理解以及能否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的准确性以及实验后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以及运用电解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学生是否充分理解了电解质的概念和分类?2. 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质?3. 学生是否能够将电解质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4.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八、拓展与延伸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介绍非电解质的概念,分析非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行为。
高一化学下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下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c7794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6.png)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知识梳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区别、判断方法等。
2.重点强调:强调电解质电离平衡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方法总结:总结解决强弱电解质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定义及其区别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一概念,以便能够准确判断不同物质的电解质性质。
-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如HCl与CH3COOH的对比,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并利用图表、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加深理解。
4.情感升华:强调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题与填空题: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中与强弱电解质相关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以加深对电解质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目的:通过选择题和填空题,让学生熟悉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4.成果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
1.判断题:设计一些关于强弱电解质判断的题目,让学生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2.计算题:设计一些涉及电解质电离程度的计算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分析题:提供一些实际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化学世界的热情。
(完整word版)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
![(完整word版)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3324f6e87101f69f31956d.png)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一节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2.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原因;3.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学习,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常用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常见的强弱电解质。
本节教学难点:强、弱电解质的判断。
教学过程:[课堂活动]你能解释下列事实吗?1.潮湿的手触摸正在工作的电器时,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
2.电解水制H2、O2时,要向水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或H2SO4。
回忆有关电解质的概念及其特点。
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如NaCl 、HCl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酒精、蔗糖等。
总结电解质特点:练习: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 。
①铜②氨水③CuSO4·5H2O晶体④盐酸溶液⑤石墨⑥酒精⑦碳酸钠⑧蔗糖为什么我们电解水制H2、O2时向水中加入的是少量的NaOH溶液或H2SO4,而不是氨水或醋酸呢?分析可能原因,设计实验、讨论方案。
[活动与探究]1.我们将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来举例,根据经验,你认为它们的电离程度有无差异?2.若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请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①测量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的盐酸和醋酸的pH;②在两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的盐酸和醋酸,在两个气球中分别加入经砂纸打磨过的长度相同的镁条,然后将气球套在锥形瓶口,同时将气球中的镁条送入锥形瓶中,观察、比较气球鼓起的快慢等现象。
盐酸和醋酸的性质比较醋酸盐酸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溶液的pH与镁条的反应[重点剖析]1.金属与盐酸等酸溶液反应的本质是金属与H+反应;2.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金属镁反应,与镁的反应速率明显较快;[学生归纳]当两种不同强度的酸浓度相同时,电离程度是不同的。
优秀课例: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教案
![优秀课例: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2a3760172ded630a1cb67c.png)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电解质的概念,感受电解质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应用。
2.通过方案解读和实验探究,在提升实验技能的同时,认识到强弱电解质的差异在于他们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不同,从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军训是高中生活难忘的时光,还记得我们军训大汗淋漓之后,教官们建议我们喝什么?是淡盐水?还是糖水?生:淡盐水师:为什么是淡盐水更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呢?生:大量流汗后,汗液中含有的电解质氯化钠随之流失,因此要补充淡盐水,维持人体平衡。
师:糖水中的蔗糖是不是电解质?什么样的物质我们可以称之为电解质?生:蔗糖不能在水中电离,所以不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而在两种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师:来看这样一道习题下列物质中①NaCl溶液② NaOH ③ H2SO4④ Cu ⑤ CH3COOH ⑥ NH3·H2O ⑦ CO2⑧乙醇⑨ H2O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师:电解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①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安全警示标志。
不能用潮湿的手触碰正在工作的电器,否则容易发生触电。
②在电解水制备H2、O2时,常常向水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或H2SO4溶液,可以更快的得到氢气和氧气。
师:为什么呢?生:人体是个大导体,用湿手接触工作的电器,会与大地形成回路,发生触电事件。
生:加入氢氧化钠或者硫酸溶液会增强导电性,而且不会改变电解产物。
师:那为什么不用氨水或者醋酸呢?生:硫酸和氢氧化钠是强酸强碱,而醋酸和氨水是弱酸弱碱。
实验促学师:怎么区分酸和碱的强弱呢?以盐酸和醋酸为例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思考中……师:比较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导电性哪个强可以吗?教师演示实验1:在两只相同的小烧杯中分别加入100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和醋酸,连接电路,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d2f89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13.png)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并能进行区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练习,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并学会迁移运用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难点】辨别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我们常说强酸弱酸、强碱弱碱,这是根据什么分类的呢?【学生回答】由溶液的pH值决定,在一定量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氢氧根离子的浓度越大碱性越强。
【教师引导】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哪些因素对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进行判断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下。
环节二:新课讲授实验1:对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并提出问题】现在我用两个测试溶液导电性的装置进行实验操作,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组成的导电装置中灯泡的亮度有什么样的差异?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实验结果?【学生回答】浓度大的溶液上方的小灯泡更亮些。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决定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因素是溶液中的离子的浓度大小。
实验2:用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进行导电性比较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并提出问题】0.1mol的醋酸与0.1mol的盐酸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对比实验。
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结论。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总结结论】相同浓度的不同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同。
【多媒体动画展示】醋酸、盐酸在水溶液中电离的过程。
【教师讲解】根据电解质电离程度的不同,把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环节三:巩固提高学生讨论思考,从多个角度比较强、弱电解质并进行填表总结。
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66eb1f59eef8c75fbfb30c.png)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能力培养:通过比较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建立,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方法和运用计算机软件,将微观与宏观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比较的方法形成概念。
重点、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过程设计
COOH
H
附1:随堂检测答案
1.HCl溶液中[H+]大2.Ba(OH)2溶液中[OH-]大3.CH3CO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
当遇到酸时,大量的H+将与碱式电离出的OH-反应生成水,从而减小[OH-],使平衡向右移动。
当遇到碱时,大量的OH-将与酸式电离出的H+反应生成水,从而减小[H+],使平衡向左移动。
附2:
“
来自: 中基网>>备课素材。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教案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4a98e5195f312b3169a58f.png)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教案
7.1电解质的电离第2课时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书写;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电解质导电性比较的实验,相同浓度盐酸、醋酸溶液的pH测定和镁带反应,学习比较、测定、分析问题的科学思想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强、弱电解质,理解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进一步养成学会质疑、积极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概念,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演示实验
设计思路:首先课的引入从结合生活常识创设问题入手,目的在于巩固原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新课的切入点是从盐酸和醋酸电离程度探究入手,通过实验:同浓度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测定及与镁反应速率分析,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课的深入拓展:探究碱溶液和盐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让学生掌握如何判断强弱电解质。
最后通过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加深理解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并为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作铺垫。
教学用品:药品:盐酸(0.1mol/L和1mol/L)、醋酸溶液(0.1mol/L和
1mol/L)、氨水(0.1mol/L)、氯化钠(0.1mol/L)、氢氧化钠(0.1mol/L)0.50g镁带。
仪器:pH试纸、100mL锥形瓶、气球、导电性试验装置等。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ca17858daef5ef7bb0d3c18.png)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陶晶(宁波中学浙江宁波315100)一、教学背景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三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它的内容涉及物质的分类,常见酸、碱、盐的概念及电离,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存在差异及原因,同时这节课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见的弱电解质》的学习基础,对学习弱电解质在离子反应中的表现、离子共存、水的离子积、盐类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知识起着关键的作用。
笔者这堂课的教学对象为新疆班学生,他们基础非常薄弱,领悟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弱。
虽然学生在化学《必修一》中已经学习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相关概念,但知识体系较为零散,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并不强。
基于这种情况,本节课以基础概念为主,不做过多课外拓展,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初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强、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几种典型的代表物。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强、弱电解质概念学习,初步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常用方法。
(2)通过设计实验方案验证“HCl、CH3COOH电离程度不同”,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教学,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三、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1.设计思路 通常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 ,给出科学事例→抽象出定义→解读概念→练习巩固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常常这样教学学生会感到枯燥,且对化学概念的理解较机械死板。
为此笔者在常规教学基础上,采用了一种以实验探究为载体,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建构化学概念,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理解的方式展开教学。
电解质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强酸:HCl H 2SO 4 HNO 3 HClO 4 强碱:NaOH KOH Ba(OH)2 Ca(OH)2 绝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部分电离 弱酸:CH 3COOH HF H 2CO 3 弱碱:NH 3·H 2O H 2O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这一节内容的编排思路严谨,笔者遵循书本的思路,从“什么是电解质”→“电解质有强弱”→“怎么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得出实验结论”出发,充分利用了书本上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去定性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并学会合理控制变量进行探究活动的能力。
强弱电解质教案,
![强弱电解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6b8b1fcc7931b765ce1525.png)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复习巩固常见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②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分类依据以及常见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强、弱电解质,能够从多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强、弱电解质的分类依据,以及能够区分出常见的强、弱电解质。
【教学难点】能够清楚的区分常见的强、弱电解质。
【课型】新授课【课时】三课时【教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分类,大家掌握了常见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那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黑板上老师列举的这些物质分别属于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 NH3 H2O SO2 Fe NaCl溶液 CuO }【新课讲授】一、定义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区别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完全电离部分电离表示方法===存在形式阴阳离子,不存在分子既有阴阳离子,又有分子实例六大强酸:HCl、H2SO4、HNO3、HBr、HI、HClO4四大强碱:NaOH、KOH、Ca(OH)2、Ba(OH)2大多数盐:除Pb(CH3COO)2弱酸弱碱极少数盐:Pb(CH3COO)2水少数有机物注意:强弱电解质的区分前提:只能在水溶液中【小结】强弱电解质的分类依据以及常见的强弱电解质【习题】【作业】【板书设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一、定义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二、电离程度:完全电离部分电离表示方法:===存在形式:离子离子和分子实例:六大强酸:HCl、H2SO4、HNO3、弱酸HBr、HI、HClO4 弱碱四大强碱:NaOH、KOH、极少数盐: Ca(OH)2、Ba(OH)2 Pb(CH3COO)2大多数盐:除Pb(CH3COO)2水少量有机物。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说课稿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d40764a1711cc7931b7168c.png)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说课稿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说课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本章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之一。
在高考中,其重现率达100%。
教材涉及:①初中化学第八章第一节有关酸、碱、盐的概念及电离知识。
②高一化学第五章第五、六节有关物质结构知识。
③高三化学第一章化学平衡原理知识。
④高二化学第二章第三节Al(OH)3的两性知识。
同时它又是学习电离度知识、弱电解质在离子反应中的表现、离子共存、水的离子积、盐类水解、电解等知识的关键。
因此,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教材主要包括四部分:①通过对初中已有的酸、碱、盐电离知识,导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②实验感性认识: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同浓度、同体积的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同,并据此导出不同的电解质在溶液里电离程度不相同、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③利用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结构知识,分析电解质的电离情况,加深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的理解,得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
④据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说明这是一个动态平衡;化学平衡原理适用于该平衡体系,并依据该原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目标
1.认知目标....。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册教案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81c5f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10.png)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解质的定义,并能够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2.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和解离度的差异;3.掌握计算电离度和解离度的方法;4.掌握在酸碱中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言行的差异。
二、教学重点1.电解质的区分;2.电离程度和解离度的计算;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在酸碱中的言行。
三、教学难点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和应用;2.电离程度和解离度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导入提问:电解质是什么?让学生思考,他们可能会说:“能导电的物质”。
这是对的,我们一般把能导电的物质称为电解质。
2.概念解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称为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解离成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只能部分解离成离子,大部分仍为分子形式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
3.实验演示将一定量的NaCl和苯酚分别加入同样的二甲基亚砜中,滴适量的酚酞指示剂,同时滴入0.1mol/L的NaOH溶液:NaCl分子式为NaCl。
在水中,NaCl是强电解质,完全离解成Na+和Cl-。
而在二甲基亚砜中,NaCl却是弱电解质,仅有一小部分会离解成Na+和Cl-。
苯酚分子式为C6H5OH。
这是一个弱电解质,在水中有一定的电离,而在二甲基亚砜中,苯酚几乎不具有电离性。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是不同的。
在不同介质中,同一个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也不尽相同。
4.电离度和解离度的计算•电离度:电离质量与总质量的比值,即α=电离质量/总质量。
•解离度:溶液中溶解的弱电解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子中的离解成分离子的比例;溶解的强电解质,在完全电离时,其解离度为1。
•计算方法:强电解质的电离度等于1,弱电解质的电离度通过酸碱度常数Ka计算:α=sqrt(Ka*c)式中:Ka为电解质的酸离常数(或碱解常数),c为电解质的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选自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用书《医用化学基础》第四章《电解质溶液》的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本节分为二课时:第一课时: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第二课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下面将从教学背景、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评价六个方面谈谈关于《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教学设计:一、说教学背景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本章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之一。
教材涉及:①初中化学有关酸、碱、盐的概念及电离知识。
②有关物质结构知识。
同时它又是学习电离度知识、离子共存、水的离子积、盐类水解、电解等知识的关键。
因此,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①从分析日常生活实例入手,分析得出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②通过实验感性认识:演示实验说明同浓度、同体积的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同,并据此导出不同的电解质在溶液里电离程度不相同,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③电离方程式的书写2.学情分析中职生的共性是一般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安排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还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由学生自主选择,另一方面,有可能因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3、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①认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②认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③认识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掌握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电解质,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对日常生活的指导意义,对学生适时地进行科普知识教育。
4、教学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是对强、弱电解质的理解。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不是物质本质上的分类。
决定电解质强弱的因素复杂,教材仅仅是从电离程度不同加以区分。
因此,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掌握是本节的难点。
5.教材处理及重点难点突破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同时针对化学课的特点首先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分组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中,掌握运用知识点逐步突破重难点,最终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为突出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有:①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效果,强化对学习重点的感性认识,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在不断辨别中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③通过列表类比和设计重、难点习题等,达到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本节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以掌握各个基本概念为主要目的,故采用实验、分析、讨论、演绎和归纳的综合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整节教学内容的基本程序为:从分析日常生活实例入手,分析得出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及分类规律;由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学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了解我们身边出现的电解质。
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开阔视野、逐步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说学法作为职中学生,化学知识的自主构建能力水平较低,而充分的准备与合作交流可弥补其不足。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演示实验,讲解、分析、引导、总结,学生进行思维、判断、讨论、小结;同时“教”与“学”互动,师生共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接下来重点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其中,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导入新课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通过一副漫画图片来引出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这个结论,并通过做习题复习初中学过的有关电解质的知识,学生先自主完成练习题,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以确保知识的准确性。
然后再展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电解质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认识到电解质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
并提出探究问题:电解质的导电能力是否相等呢?接下来让学生自由讨论,从而引出新授环节,这个过程大概需要5分钟。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练一练: 下列物质中①NaCl溶液②NaOH ③H2SO4 ④Cu ⑤CH3COOH ⑥NH3·H2O⑦CO2⑧乙醇⑨H2O属于电解质的有: ②③⑤⑥⑨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⑦⑧2、新课教学(1)在新授环节,首先教师演示实验4-1,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小组内进行讨论,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浓度相同的不同电解质在溶液里电离的程度是不同的。
进而引出强弱电解质的定义。
在讲授强弱电解质的定义时,通过举例讲授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重点讲授常见的强弱电解质都有哪些。
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0分钟的时间。
(2)合作探究环节,将学生分为两大组,设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比较的表格,将任务分别布置给各组,并要求大家利用八分钟的时间完成。
在学生完成以后,我会请各小组同学推荐较好的作品,利用视频展示,同时请其他学生补充点评。
在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归纳比较能力,又加强了合作交流能力,也实现了重难点的突破,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0分钟的时间。
(3)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电解质图片,了解电解质对人体的作用:电解质的主要作用是维持人体的稳态,其次就是维持人体的自身体液的平衡。
结合生活实际,开拓学生的视野,这样便完成了新课的教学环节。
【演示实验4-1】在5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等体积的0.5mol/L的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醋酸、氨水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观察灯泡发光的明亮程度。
实验结果:灯泡明暗程度不一样。
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溶液导电时灯泡较为明亮,醋酸、氨水溶液导电时灯泡较暗。
实验结论:浓度相同的不同电解质在溶液里电离的程度是不同的。
(一)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全部电离成阴、阳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
例如:NaOH = Na+ + OH-或NaOH →Na+ + OH-HCl = H+ + Cl- 或HCl →H+ + Cl-常见的强电解质:(1)强酸: 如HCl、H2SO4、HNO3、HClO4、HBr、HI等(2)强碱: 如NaOH、KOH、Ba(OH)2等(3)大部分盐: 如NaCl等,包括部分难溶性的盐CaCO3、BaSO4、AgCl等(二)弱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成阴、阳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
常见的弱电解质:(1)弱酸:如CH3COOH、H2CO3、H2SiO3、HNO2、H2S、H2SO3、HF、HClO等(2)弱碱: NH3·H2O(3)两性氢氧化物:Al(OH)3(4)水、极少数盐(醋酸铅)等【学生合作讨论完成表格】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比较:电解质饮料又称矿物质饮料,3、在课堂小结的时候,我会使学生发表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使整节课的知识得以梳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4、 为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我设置了2道课堂练习题作为随堂训练,及时对本节课堂效果进行检测,并布置了适当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以上是我全部的教学过程。
归纳总结:课堂练习:大部分有机物:除有机酸、碱、盐之外 非金属的氧化物:C O 、C O 2、S O 2、S O 3、N O 、N O 2……电解质 化合物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强酸:H C l 、H 2S O 4、H N O 3、H C l O 4、H B r 、H I 、H M n O 4 强碱:N a O H 、C a (O H )2、B a (O H )2、K O H 、R b O H … 大部分盐: 弱酸:H F 、H C l O 、H 2C O 3、H 2S O 3、H 3P O 4、C H 3C O O H弱碱:N H 3·H 2O 、F e (O H )2、F e (O H )3、…… 水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强酸、强碱都是强电解质;B、可溶性碱都是强电解质;C、不溶于水的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或非电解质;D、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2.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NH3·H2O ═NH4++OH-B、NaHCO3═Na++HCO3-C、H2S 2H++ S2-D、KClO3═K+ + Cl-+ 3O2-作业布置: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1) H2SO4(2) KOH(3) CH3COOH (4) NH3.H2O(5) H2CO3(6) Na2CO3(7) NaHSO4 (8) NaHCO3五、说板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清晰明了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这是我的板书设计,我主要采用的是提纲式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设计意图: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生方便记忆。
遵循的原则:简洁,清晰,突出重点第四章电解质溶液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一)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全部电离成阴、阳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
例如:NaOH = Na+ + OH-或NaOH→Na+ + OH-HCl = H++Cl-或HCl →H++Cl-常见的强电解质(1)强酸: 如HCl、H2SO4、HNO3、HClO4、HBr、HI等(2)强碱: 如NaOH、KOH、Ba(OH)2等(3)大部分盐: 如NaCl等,包括部分难溶性的盐CaCO3、BaSO4、AgCl等(二)弱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成阴、阳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
常见的弱电解质(1)弱酸:如CH3COOH、H2CO3、H2SiO3、HNO2、H2S、H2SO3、HF、HClO等(2)弱碱: NH3·H2O(3)两性氢氧化物:Al(OH)3(4)水、极少数盐(醋酸铅)等六、说教学效果评价本节通过图片展示、演示实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以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方式来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生活,促进了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培养了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本课很好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使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及课堂活动中去。
由于缺少经验,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