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对比赏析
(完整版)中西方美术作品对比赏析
---------------------------------------------------------------最新资料推荐------------------------------------------------------中西方美术作品对比赏析中西方美术作品对比赏析美术史的发展不是某个或几个所谓优秀民族的事,也不是能说是某几个民族优秀文化影响的现象。
在通往美术文化的进程中,各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贡献。
中西绘画的审美特征区别是十分明显的,中国传统绘画重言志抒情, 西方传统绘画则重模仿自然,中国绘画讲究意境美,西方传统绘画则重视人体美; 中国传统绘画呈现出哲学化的审美倾向, 西方传统绘画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
董源《潇湘图》:画家以江南常见的远山近水为题材,山峦在远处,平缓连绵。
山下是荡荡江水,浩渺无际。
画面上的风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是水汀沙洲、荒疏芦苇,一条小船正迎面徐徐而来,小船上,端坐一红衣主宾,前有侍者下跪,后有侍者执伞,船头船尾,两个船工合力将小舟缓缓地荡向滩头,岸上,迎候的人们纷纷上前,挥手致意,浑然一幅充满诗意的潇湘游乐图。
画面的后半部分,山峦平缓地起伏着,山林清朗得绝无尘埃,林子的深处,隐约几家茅舍,在沙汀、苇渚之间又荡着几只小舟,江边,有人正拉网捕鱼这又是一幅令人陶醉的江南渔乐图。
多么令人神往的场景!山林淡远,河洲清旷,人们或访友迎宾,或荡舟渔乐,仿佛心神都和山山水水融为一体了。
1/ 5画面上的两组人物,看似互不相关,却在山水的映衬中和谐一致。
这是江南乡野间的生活场景,是画家眼里的真山水,这里没有苍山夹乱流的险峻,而是草木葳蕤的绵延。
这里没有仙风道骨今谁有的禅问,而是平平常常的大自然、真生活。
在这幅画中,董源用细细密密的点子皴,由远及近、由疏及密,由淡及浓,呈现出云霭雾气,烟水微茫的一片江南。
这是何等的诗情画意?足以让人忘却宠辱,寄情其间。
想来,董源的受宠,还是得益于画面上呈现的一派澄静气象的, 1000 多年前,偏安江南的南唐王室,只有这片青山绿水是聊以慰藉的。
中西方美术作品的鉴赏的比较有什么
中西方美术作品的比较中西方人的宇宙观、世界观、哲学背景和对世界的审美方式不同,导致了传统中西绘画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
中国绘画历来是含道应物、澄怀味像,讲究精神对过程的体味,对生活真谛的追求、对心境意絮的表现。
西方绘画则讲究焦点透视、光影、明暗、色调等,对真、善、美的追求。
这两大传统绘画体系不仅成了世界美术的两大支柱,也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从中西绘画中对空间、时间、表现手法等方面加以比较分析,进一步阐释中西艺术家在对待客观世界的不同认识和哲学思想。
通过比较可使学生加深理解中外绘画作品的艺术特征。
1.时间的比较。
我们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而从古至今,中西艺术家们也一直在探索着绘画中的时间表现,同时也形成了各自的时间表达方式。
法国立体派画家杜尚在1912年画的《正在下楼梯的裸体女子》,很像一张重叠曝光的照片,画面充满了动作,而没有静止状态中的形象。
画家的目的是通过这种特殊的手段,表现在一段时间内一个裸体女子下楼梯的连贯动作,克服时间对绘画的局限。
中国山水画中,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采用的手卷式构图,在克服时间对绘画的局限上,是非常成功的。
《清明上河图》在结构上有序曲、高潮(虹桥部分)、尾声,形成鲜明的情感节奏,突破时空的局限,在同一时间里展现不同环境。
通过这样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在克服时间的局限上,西方艺术家往往强调瞬间的因素,在表现上选择富有暗示性的动作的一瞬间,需要观者的想象;中国艺术家则往往采取横幅手卷形式,表现连续性的故事情节或场面,引发观者的回忆。
2.线条的比较。
对中西绘画中的线条,可以将中国画中的线条提炼出来,与西方绘画素描、速写中的线条加以比较。
总的来说:中国画基本上用线条、墨块组成,中国历代画家们十分重视用笔、用线,因此,中国画也可以是线的艺术。
西方绘画中的线条是依附于形体的,没有上升为一个具有独立价值的审美范畴,就如《罗丹艺术论》中提到:“由于线条的显然的来龙去脉,你们才能够深入空间而获得物体的深度。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在形式上各有特色,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以造型、笔法、色彩为主要表现手段,其中“禅意”是它的核心内涵,注重内心表达和意境再现,形式上有对对称、组合等的发挥。
西方绘画艺术则以光线、色彩、空间、透视等为主要表现手段,注重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涵和审美情趣的体现,形式上有对立性、动态性、抽象性等的表达。
二者在风格上有很大差异,但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具有浓厚的神秘氛围,而西方绘画艺术则强调真实再现。
总之,在欣赏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时,应该从各自的形式特点出发,对其作品进行对比赏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墨梅图与向日葵英语本科1104班朱文君指导老师李雅娟【内容摘要】中国画与油画,绘画作品呈现风格丰富多彩,不过从世界绘画两大体系来看,东方绘画以中国画为代表,西文绘画以油画为代表,这两大体系绘画由于受政治、宗教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色。
中国画与油画作品的区别首先体现在工具材料上,中国画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
由于采用毛笔作画,使得“笔墨”成为中国国画技法和理论中的重要术语,甚至有时面为中国画技法的总称。
所谓“笔”,是指钩、勒、点、皴等运用毛笔的不同技巧和方法,使中国画表现出无穷变化的线条情趣;所谓“墨”,则是指中国画以墨代色,使墨色产生丰富而细微的色度变化,也就是常讲的“墨分五彩”。
油画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其特点是油画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覆盖力强,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使描绘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其次,在审美倾向上,西方油画更加重视客观物象形貌逼真的再现,中国画则更加重视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
概括的讲,如果中国绘画尚意,那么西方绘画尚形;中国绘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绘画重再现、重理性;中国绘画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西方绘画主要是由光和色来表现对象;中国绘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西方绘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线。
梵高的《向日葵》与王冕的《墨梅图》是东西方绘画著名作品之一。
梵高与王冕的画风对于当今的画家有愈来愈大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绘画;后印象派;梵高;王冕;向日葵;墨梅图;山水画【正文】(1)梵高—《向日葵》梵·高最有名的作品无疑是这幅《向日葵》。
他曾多次描绘以向日葵为主题的静物,他爱用向日葵来布置他在阿尔的房间。
他曾说过:“我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我要给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富春山居图》与《星空》【内容摘要】每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都具有独立的价值。
有人曾说,艺术就是艺术,犹如水就是水一样,它的美学价值无需依赖其他事物而存在。
不过,如果我们想更好地欣赏个别艺术作品,还是要首先了解人类艺术的全貌,唯有在这个历史全景中,才能凸显具体作品的创造性特性。
而且,艺术是人类精神王国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它是精神和物质相互结合的审美产品。
因此,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观念和表现上有着差异和趋同性,通过中西方绘画作品内容、形式的对比,以及中西方艺术观念差别的简单描述,最终认识到中西方在差异和区别之上的共同目标。
中国非常强调人与自然的调和,认为自然先于人类而存在,人是自然中后生的一部分;而西方则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自然为人类而存在。
这种观念的差异,表现在艺术中,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主张,在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传统和风格。
中西方世界观、艺术观等方面虽然有着差异,但毕竟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人类,必然存在着相似或共同点。
一件艺术品,内容方面的因素有主题、题材等,不同的内容决定了作者采用不同的形式,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不同的内容也会有相类似的表达方式。
美术史上的大量事实,展示了中西方艺术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复杂关系。
美术史上的大量事实,展示了中西方艺术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复杂。
【关键词】:中西;绘画;艺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凡高;星空【正文】1.《富春山居图》元代着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
黄公望把“毕生的积蓄”都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呕心沥血,历时数载,终于在年过八旬时,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
明代的着名文人周知麟对此赞叹说:“黄志久,画之圣者也,书中之右军;至若《富春山居图》,笔端变化鼓舞,又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
中、西方绘画的历时性对比分析
录. 中、 西方 文 明 发展 在 每 个 时期 都 显 现 出彼 此 之 间
的 差异 与相 似 之 处 , 这 些 差异 与 相 似 之 处 亦可 以通 过 对 比 同 时 期 的 中 、 西 方 绘 画 艺术 淋 漓 尽 致 地 反 映 出
来 。本 文将 以时 间年 表 为 主 线 , 从 宏 观 的 历 史 刻 度 上 对 比分 析 同 时期 中、 西 方 绘 画 艺 术 的 线条 、材 料 、 风 格、 代 表 人 物及 作 品 、 主题思想等 方面 , 探析 中、 西 方
动 的 描 述 和 对母 性 的崇 拜 以及 简 单 的宗 教 信 仰 。 不 同
之处在于 . 西 方 原 始 绘 画 是伴 随着 石器 时代 的发 展 而 发展 . 粗犷奔放 , 以描 绘 动 物 为 主 , 形式单纯 、 天 真 且
神话 的崇 拜 。 秦 都 咸 阳 1号及 3 号 宫 殿 遗 址 出 土 的 壁
绘 画 发展 到这 个 时 期 . 无 论 是 中华 绘 画 还 是 西 方 绘画 , 都 是 一 派 蓬勃 和欣 欣 向荣 。秦 汉 与 同 时 期 的 拜 占庭 美术 都 是 以壁 画 居 多 , 代 表 作 也 都 堪 称 宏 伟 和 壮 丽, 不 同之处在于 , 秦 汉 时 期 的壁 画 多 反 映 出 战争 后 大一 统 的文 化 中军 事 和 军 队 的崇 拜 . 以 及 对 中 国传 统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1. 引言1.1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中国画和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上有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影响。
中国画色彩鲜明而含蓄,常以水墨为主,注重于意境的表达。
西方绘画色彩丰富而直接,注重于现实感的表现。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艺术家们选择的调色板和画面构图上,也体现在观众对于色彩所产生的情感和联想上。
中国画色彩的含蓄和水墨的表现力,常常让人感到一种深沉的内在情感,而西方绘画的鲜艳和直接性,则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和情感共鸣。
尽管中国画和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上有着各自的特点,但它们都在色彩的表达上追求艺术的卓越性,为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和审美体验。
在今天的国际文化交流中,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色彩技巧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融合和碰撞,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丰富的艺术景观。
2. 正文2.1 中国画色彩鲜明而含蓄中国画的色彩鲜明而含蓄,这一特点体现在中国画作品中的色彩运用上。
中国画注重色彩的“含蓄而不张扬”,追求简约、朴素的美感。
在中国画作品中,往往能看到色彩丰富而和谐统一的画面。
传统中国画作品中的色彩主要以墨、淡彩为主,通过对比冷暖色调和深浅层次的运用,呈现出含蓄的韵味和深邃的意境。
不同颜色的相互融合、重叠,通过虚实、明暗的对比,体现出中国画独特的魅力。
在中国画中,色彩的表现方式更多地体现为意境的渲染和情感的抒发。
色彩在中国画中并非单纯的视觉刺激,更多的是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达画家的情感、思想和意境。
中国画家注重于在细腻的笔墨之间凝结出丰富而含蓄的情感,通过色彩的灵动处理,使得画面更富有生命力和情感共鸣。
中国画色彩鲜明而含蓄的特点便是其独特之处,与西方绘画色彩运用上的丰富而直接有着明显的区别。
通过对中国画色彩的深入了解与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画独具的魅力与韵味。
2.2 西方绘画色彩丰富而直接西方绘画色彩丰富而直接,是指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上较为跳跃和明快,色彩对比强烈,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
中西美术绘画对比
法国浪漫主义的绘画大师德拉克罗瓦的《希阿岛的屠杀》也是 充分运用了矛盾对比艺术手法,使作品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画 家以极大的同情描写了希腊人民的受难和痛苦:远处平静的海 面与前景受难的希腊人的静止状态,衬托后面土耳其士兵的激 烈的动势,有力地表现了希腊人民的苦难和土耳其侵略者的残 暴。暗褐色的土耳其士兵充满恐怖的冷调子,更加强了整幅画 面的悲惨、忧伤的艺术气氛;各种形体的对比,形成了画面整 体运动的韵律和节奏。马的嘶叫与跳跃,土耳其士兵残忍、粗 野、激烈向外放射的动势形体,希腊人痛苦无力呻吟的松散内 收的形体… …都通过画家高超的艺术手法、色彩、形象、明暗、 笔触、形体、气氛等一系列的复杂对比关系充分地表现出来, 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幅作品不仅具有巨大的思想容量和感 情容量,深刻地表现出画家对土耳其侵略者的强烈愤怒和谴责, 以及对希腊人民的深深的同情,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而且还 具有着巨大的美学容量。画家的热情奔放、豪迈雄劲的笔触、 鲜明有力的构图、高超的对比手法的运用,构成了一种独特的 “力”之美。
中西美术比较
席里柯《梅杜萨之筏》
法国画家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画家选择的是这样的典 型瞬间性:当在海上飘泊的人们处于绝望的时刻,远方出 现的船影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和生命。那些受尽痛苦并与死 亡作着殊死搏斗的人们,都急于挣扎着爬起来看看给他们 带来希望的船影……受难者的强烈求生欲望和绝望所构成 浓烈的悲剧气氛以及各种受难者的复杂表情,使整幅画面 产生了强烈的紧张性、迫切感,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丰富 的、可读的微妙的瞬间。特别是构图、光线、色彩,以及 人的动态表情,都显示了画家丰富的想象力。正是这一可 读性的文学性瞬间画面,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广阔而又丰富 的联想空间。画家选取的人们发现船影后求救的瞬间的矛 盾转折点,这样既可以显示出他们过去十几天中所受的苦 难,也可以表达他们可能获救的未来。
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赏析——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内容摘要:中西方艺术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演变的同时,既继承先辈留下来的风格,也加入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
这篇文章中将中西方艺术中两大体系的主要代表绘画作品进行各个角度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共性和各自特色为今后的艺术学习研究创作夯实基础。
中西方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既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既强调理性。
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
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野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
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示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
关键词: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中国画;壁画;水彩、水粉画;版画;素描;新画种。
绘画的两大体系:欧洲油画和中国水墨画。
油画艺术可以说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
油画是以油为调和剂调和颜料在经过制作的不吸油的平面上描绘而成的绘画。
其特点是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量感,能够传达物象所处空间的光线、色调和气氛,使描绘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统称。
从广义上说,中国画包括中国传统绘画的各种类别,但我们所说的中国画通常是指以水为调和剂,以墨为主要颜料的一类,又称“水墨画”、“彩墨画”。
中国画表现出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以墨代色则表现了中国画独具特色的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油画逐渐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现在存世的西方绘画作品主要是油画作品。
随着时间的发展油画逐渐生活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蒙娜丽莎》表现的一个普通妇女并广为流传。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
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画和西方绘画是两种源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形式,它们在色彩运用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之一,注重表现笔墨意境与氛围,追求色彩的含蓄和韵味,注重情感的表达与审美的感受。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色彩的真实性与立体感,追求光影的表现与对现实的再现。
这种不同的色彩表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之间的色彩表现也开始相互渗透和影响。
对于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两种绘画形式的色彩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不仅可以深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色彩观念和审美观念,还可以启发艺术家们在创作中跨文化的色彩表现方式,从而推动艺术的跨文化交流与创新。
【字数:209】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的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在色彩运用技巧、文化背景及色彩表现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
通过对比中西方绘画的色彩特点,探讨不同文化背景对色彩表现的影响,揭示中西方文化中对于色彩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通过对中西方绘画色彩的研究,可以启发我们对色彩的思维方式,促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色彩,在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上取得更高的成就。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继续探索中西方绘画色彩的异同,深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对色彩表现的影响,为艺术创作和文化交流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中西方绘画色彩的比较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为跨文化艺术交流和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1.3 研究意义研究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色彩运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对于色彩的认知和表达方式,有助于拓宽我们的艺术视野,增强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通过研究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的异同,可以深入探讨不同绘画传统中的色彩特点和运用技巧,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绘画启示和学习资源,有助于丰富我们的绘画技能和表现手法。
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及代表作赏析
contents
目录
• 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 • 中国绘画艺术风格代表作赏析 • 西方绘画艺术风格代表作赏析 • 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融合与创新 • 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鉴赏与评价
01
CATALOGUE
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
绘画材料与工具的比较
绘画材料
代表作品
《抢夺留西波斯的女儿们》、《阿波罗与达芙妮》
印象派绘画
总结词
注重光影变化和色彩运用,追求自然、清新、轻快的艺术风格。
详细描述
印象派绘画作品以日常生活、风景等题材为主,如莫奈的《睡莲》和塞尚的《苹果与橘子》,通过细腻的光影变化和 色彩运用,展现出自然之美和日常生活之趣。
代表作品
《睡莲》、《苹果与橘子》
表现形式
中国绘画注重画面的整体和谐与意境的营造,强调“留白”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画面的完整性和细节的表现,追求真 实再现。
02
CATALOGUE
中国绘画艺术风格代表作赏析
文人画
总结词
文人画以其独特的笔墨技巧和内敛的意境,展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 底蕴。
详细描述
文人画强调笔墨的运用,注重意境的营造,多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题材,表 现出文人士大夫的闲适与雅致。其代表作有元代倪瓒的《六君子图》、明代文徵 明的《山水图》等。
具有跨文化特色的新作品。
探索新的媒介材料
尝试使用新的媒介材料进行创作 ,如综合材料、数字绘画等,可 以突破传统绘画的限制,为中西 方绘画艺术风格的融合提供更多
可能性。
中西绘画艺术风格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艺术交流的增多,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艺术家们将更加注重个性表达和创作自由。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论文5000字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对清明上河图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进行鉴赏【内容摘要】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两个不同的话语系统,其审美意识、表现手法都有较大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的差异。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是我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
它的杰出不仅在于画面人物的众多、景象的恢宏以及表现技巧的生动完美等所构成的独特艺术效果,还在于画面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北宋末年京都汴梁(开封)城市社会各个阶层不同的生活。
这幅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画,至今仍是举世瞩目的“国宝”。
而在19世纪80年代初最出色的一幅批判现实主义油画杰作,就是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评论家斯塔索夫评价:“列宾是同果戈理一样的现实主义者,而且也同他一样具有深刻的民族性。
他以勇敢,以我们无可比拟的勇敢一头扎进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利益、人民的伤心的现实的最深处……就画的布局和表现而论,列宾是出色的、强有力的艺术家和思想家。
”这也是他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最初艺术体现。
本文以中西方绘画作为比较研究,包括这两幅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献价值,以及图中的情节画面艺术进行赏析。
通过对二者各方面的分析,探讨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并分析展望中西绘画的发展趋势。
寻找异同的规律性,这样有助于认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特点,建立我们自己的审美标准,坚持“和而不同”的正确观点,并努力使其理论落实到艺术实践中。
【关键词】绘画;清明上河图;国宝;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纤夫;农奴制;审美;和而不同一.《清明上河图》的介绍及赏析材料⑴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
此画画卷以全景式构图、严谨而精细的笔法,展现出汴梁汴河沿岸及东南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社会生活风貌。
画面的内容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段落:画卷右端起,始为城郊的农村风光,寂静的原野,略显寒意,渐而有村落田畴,嫩柳初绿;有上坟回城的轿马人群,行走于稀疏的树石、潺潺的溪流之间,点出了清明时节的景象。
渐而人物增多,房舍逐渐稠密,河道也渐显宽广,画面的气氛随之热烈。
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比较
05
中国传统绘画与西 方绘画的融合
THEME TEMPLATE
中西绘画交流历程
唐代:中国绘画传入日本,对日本绘画 产生影响
15世纪:欧洲传教士将中国绘画带到 欧洲,引起欧洲画家对中国绘画的兴趣
17世纪:欧洲画家开始尝试将中国绘 画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19世纪:中国画家开始学习西方绘画 技法,如素描、油画等
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形成独特的艺术风 格和表现形式
未来发展: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在未来发展中将继续传承与创新,相互借鉴,共 同发展。
中西绘画在当代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全球化背景下,中西绘画面临文化融合与传承的挑战 机遇:科技发展为中西绘画提供了新的创作手段和传播方式 挑战:中西绘画在当代需要适应市场需求,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 机遇:中西绘画在当代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推动艺术创新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线条和 墨色的运用
西方绘画:以油画、水彩、 丙烯等为主要材料
中国传统绘画:以宣纸、毛 笔、墨汁等为主要材料
西方绘画:注重色彩和光影 的运用
中国传统绘画:强调意境和 神韵
西方绘画:强调写实和细节
绘画技法比较
中国传统绘画:以水墨画为 主,注重笔墨韵味
西方绘画:注重光影、色彩、 透视,强调写实和立体感
04
中国传统绘画与西 方绘画的比较
THEME TEMPLATE
绘画目的比较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表达情感、意境和思想,追求艺术境界 西方绘画:注重描绘客观事物,追求真实、精确和细节 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笔墨、线条和色彩的运用,注重艺术表现力 西方绘画:强调光影、透视和立体感的表现,注重科学性和写实性
绘画材料比较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对比赏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对比赏析》——泼墨仙人和吹笛少年会计专科1105班万毅指导老师李雅娟【内容摘要】美术即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西方的绘画艺术也在逐步完善,各自都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代表作品。
由于中西方的地域环境、文化、历史等等人文环境的不同,因此,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观念和表现上有着差异和趋同性,通过中西方绘画作品内容、形式的对比,以及中西方艺术观念差别的简单描述,最终认识到中西方在差异和区别之上的共同目标。
中国非常强调人与自然的调和,认为自然先于人类而存在,人是自然中后生的一部分;而西方则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自然为人类而存在。
这种观念的差异,表现在艺术中,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主张,也使的艺术形式和表现的多样化。
在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传统和风格。
中西方世界观、艺术观等方面虽然有着差异,但毕竟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人类,必然存在着相似或共同点。
本篇论文就是通过分别介绍一幅中西方的代表作品,来认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通过分析和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做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更好的去发展和弘扬中方文化艺术。
对比作品为梁楷的《泼墨仙人》和马奈的《吹笛少年》【关键词】梁楷;泼墨仙人;马奈;印象派【正文】(1)梁楷——《泼墨仙人》梁楷是南宋画坛上独树一帜的大画家,擅长画人物、鬼神和道教佛教中的神佛,同时亦画山水、花鸟,水平也很高,晚年曾被任命为南宋画院的待诏,并赐佩金带,由于厌恶画院中的种种清规戒律,毅然将金带挂在院中,悄然离职而去。
他这种豪放不羁的性格也生动地体现在作品中。
《泼墨仙人》是梁楷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人物画泼墨人物代表性作品。
《泼墨仙人》中的仙人形象,并不象古代壁画中的神佛,头上画着光环,神情庄重玄妙,不可一世,竭力表现出某种崇高感、神秘感。
这个形象似乎来之于生活,正如后人题款上写道:“大似高阳一酒徒”,象喝醉的和尚,长襟宽袖上洒满了酒渍,醉意朦胧,漫步街头,自得其乐,有着人间的真实和亲切感。
举例论述中西方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2010级电视节目制作一班胡宾201019016060举例论述中西方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中国的绘画作品与西方的绘画作品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
说道中西方的绘画作品的不同之处呢,我们应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个是画家的角度,另一个是欣赏者的角度。
我们都知道西方绘画包括油画水粉画、棚(壁)画,而早期的中国绘画只是水墨画,随着明末清初,早期的一批留洋学者从海外归来,中国人也开始了油画和水粉画。
而中国人的油画和西方的油画又有所不同,这个主要原因是地域文化不同。
那么西方的绘画和中国的绘画在画家的眼里有什么不同呢,对此我专门来到了宋庄画家村拜访昔日的老友亓文章,针对这个问题呢,亓先生做出了如下解答。
“人们所生活的环境不同,地域文化也大不相同,那么同样会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所以中国的画家和西方的画家的思维模式不同,所以呢作画的方式也就完全不同,这取决与画家本身。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另一个方面呢就是中国画是比较含蓄婉约的,而西方的绘画作品则反之,这一点呢便取决与画家所生活的环境以及其生活的方式了。
”亓先生作画二十多年了,他是我国最知名最牛的青年画家之一。
他从事的是油画创作,以画家的角度来讲,他更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模式以及他们的作画方式。
当然了,我不是画家,我只能以一个欣赏者的身份来分析一下中西方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说到赏画呢,我们都知道,中西方针对水墨画和油画的欣赏方式截然不同。
我们都知道,王维是著名的诗人,同时,他也是一名著名的画家;王羲之,在当代是一位文豪,同时也是书画家,我为什么要说这个呢,主要原因是为了引出在那时中国人的欣赏方式是以画赏诗、以诗评画,在古人的眼里,诗歌离不开书画,诗歌与书画是共存的,这一点一直流传至今。
而西方却截然不同,他们始终认为,诗歌就是诗歌,而书画就是书画,二者没有什么共同和共通的关系,所以也就造成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也就从而导致了现代人对于水墨画和油画的欣赏方式不同。
我们都知道,每一幅水墨画都有相应的一首或者几首诗歌对其进行意境或者主题的描述,当我们欣赏一幅水墨画我们都要看看有什么诗歌是描绘这幅图画的,这时,我们便会一边阅读诗歌一边欣赏这幅水墨画。
浅析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差异
浅析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差异
中西方古代人物画作品中,艺术表现上的差异主要集中于画家的审美观、表现手法和文化背景等方面。
首先,在审美观方面,中西方人物画画家的审美观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中式人物画以人物姿态、神态和情感表达为重点,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强调画面气势恢宏、意境深邃,如《清明上河图》等作品。
而西方人物画着重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表现,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等手法来表达人物性格、外貌和心理特征,注重描绘个体的细节和特点,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等。
其次,在表现手法上,中西方人物画也存在着诸多的差异。
中式人物画以笔墨、水墨的灰黑色调、捷足轻身的笔触以及传统的中国绘画技法为特征,多采用线条勾勒、设色淡雅、留白善用等表现手法,给人以淡淡的意境和空灵的感觉。
而西方人物画则以油画、水彩画为主要表现技法,既注重色彩的对比、而且也讲究线条的细腻,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如明暗变化、斑驳效果和厚重笔触来表达人物内在心理,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此外,中西方人物画还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
中式人物画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艺术创作离不开诸如儒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文化哲学的基础,强调诗意、哲学性和文人趣味。
而西方人物画则受到文艺复兴、巴洛克、浪漫主义等不同时期的文化、艺术运动的影响,其中还有古希腊神话、基督教艺术等宗教文化的熏陶,艺术创作具有较浓的艺术史意义和风格特点。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比较_王白石
/戏剧/之家/HOME DRAMA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我觉得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重要的是就是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差异,对于中方而言,在古时代我们所受得到的是一种乱世下的文化背景,是一种封建下的文化大一统时期,在这一时期中,艺术的本质是在一种高度集中统治下所形成的,其形成的艺术性是畸形的,是一种不完整的艺术意识形态,而我们静观西方绘画艺术文化,是一种在非常自由的时代的大背景下所形成的,在绘画时不同民族的艺术形态和审美观念都是不一样的,就从艺术形式的本源来说,中西方对于世界的本源说法不一,中方认为世界事物的本源是一种“气”,因为在中国古代的道家就是这么认为的,在道家中“气”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人类从生下来就需要空气,而我们身体之中都存在元气,所以中方在绘画时会将山水田园之间的气宇轩昂描绘的栩栩如生,在绘画中,会将自身的气汇聚在其中。
我们要想领悟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就必须保持一个清晰的大脑,将中国古典艺术精神融汇到其中,使二者在绘画艺术中找到彼此的平衡点,也就是保持了一种统一的和谐的特点。
二、中西绘画艺术特质的差异无论你的艺术造诣有多高,你就无法很清楚的看到中西方在绘画时的特质,因为我们知道,要想看清这一点首先要知道他们二者的特质是什么,当你看过中方的画展之后,你会被里面的山水画的美丽风景所迷住,好像畅游在其中不能自拔,而这时如果让你突然去看西方油画时你就会发现,这二者完全是处在不同的一个世界中,因为这二者的绘画艺术的特质不同。
无论是从色彩、形状。
还是画面的层次感来看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二者的特质不一样的缘故。
也许从绘画艺术的角度上来说其本质是一样的,但是我们要知道他们都是有着自身的特质,这种特质就是在特定环境下所造就的艺术形式的不同。
在中国由于封建和古老的神学影响下,使得画面不能出现任何反抗的情绪体现,更加注重对美学形体的概念的描绘。
情调黯然,强调用真实的环境描写来体现自身情感,大多都是封建神学的描写,所以缺乏真实性和科学性。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富春山居图与星空【内容摘要】中西方的绘画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中国画家重水墨画主张神似而非形似,像山水画中,画家多用留白的形式表达水的存在,仅以一个墨点则表示一个人,以一片水墨表示群山,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说过: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非似之似则为真似,初听不觉其所以然,但实在是值得推敲的。
而西方的绘画多是油画,色彩瑰丽,让人赏心悦目,尤其是文艺复兴期间的圣母像,特别有一种母性的光辉,像西方画家朗士宁,他曾作为中国的宫廷画家却在为帝王画肖像画时不被看好,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观念和表现上有着差异和趋同性,通过中西方绘画作品内容、形式的对比,以及中西方艺术观念差别的简单描述,最终认识到中西方在差异和区别之上的共同目标。
中国非常强调人与自然的调和,认为自然先于人类而存在,人是自然中后生的一部分;而西方则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自然为人类而存在。
这种观念的差异,表现在艺术中,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主张,在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传统和风格。
中西方世界观、艺术观等方面虽然有着差异,但毕竟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人类,必然存在着相似或共同点。
一件艺术品,内容方面的因素有主题、题材等,不同的内容决定了作者采用不同的形式,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不同的内容也会有相类似的表达方式。
美术史上的大量事实,展示了中西方艺术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复杂关系。
美术史上的大量事实,展示了中西方艺术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复杂关系。
【关键词】中西方;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梵高;星空【正文】第一部分《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
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
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黄公望晚年的力作。
每一位画家都会寄情于画中或是郁郁不得志,忧国忧民或是陶醉于祖国的大好河山。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对比赏析》
——泼墨仙人和吹笛少年
会计专科1105班万毅指导老师李雅娟
【内容摘要】美术即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西方的绘画艺术也在逐步完善,各自都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代表作品。
由于中西方的地域环境、文化、历史等等人文环境的不同,因此,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观念和表现上有着差异和趋同性,通过中西方绘画作品内容、形式的对比,以及中西方艺术观念差别的简单描述,最终认识到中西方在差异和区别之上的共同目标。
中国非常强调人与自然的调和,认为自然先于人类而存在,人是自然中后生的一部分;而西方则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自然为人类而存在。
这种观念的差异,表现在艺术中,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主张,也使的艺术形式和表现的多样化。
在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传统和风格。
中西方世界观、艺术观等方面虽然有着差异,但毕竟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人类,必然存在着相似或共同点。
本篇论文就是通过分别介绍一幅中西方的代表作品,来认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通过分析和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做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更好的去发展和弘扬中方文化艺术。
对比作品为梁楷的《泼墨仙人》和马奈的《吹笛少年》
【关键词】梁楷;泼墨仙人;马奈;印象派
【正文】
(1)梁楷——《泼墨仙人》
梁楷是南宋画坛上独树一帜的大画家,擅长画人物、鬼神和道教佛教中的神佛,同时亦画山水、花鸟,水平也很高,晚年曾被任命为南宋画院的待诏,并赐佩金带,由于厌恶画院中的种种清规戒律,毅然将金带挂在院中,悄然离职而去。
他这种豪放不羁的性格也生动地体现在作品中。
《泼墨仙人》是梁楷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人物画泼墨人物代表性作品。
《泼墨仙人》中的仙人形象,并不象古代壁画中的神佛,头上画着光环,神情庄重玄妙,不可一世,竭力表现出某种崇高感、神秘感。
这个形象似乎来之于生活,正如后人题款上写道:“大似高阳一酒徒”,象喝醉的和尚,长襟宽袖上洒满了酒渍,醉意朦胧,漫步街头,自得其乐,有着人间的真实和亲切感。
然而,他又绝对不是人间可以寻找到的形象,前额和秃头是那样出奇地高耸宽大;眉眼口鼻又是那样出奇地挤在一堆,似醒未醒,似笑非笑,一脸怪相,似乎有着无限的智慧,看透了宇宙的一切,他袒露胸腹,无拘无束,精神在自由自在的天地中飞翔。
这种极度夸张了的形象,是人,也是神,或者说是人化的神。
在这幅画中,画家梁楷对画中人物以简化和夸张、变形等处理使之“传神”。
相比于西方人物画,中国人物画除了在手法上不最求科学真实外,中国作品留下的印象却一时难以找到恰当的现代词汇来概括,这时还是觉得“气韵”二字比较符
合中国人物画的实际。
而西方绘画总会那么让观赏者直觉的感受到画中人物的实在。
画中的泼墨仙人与西方的人物画先相比,毫无疑问泼墨仙人更侧重的是整体的风度神韵,而不仅仅是心理和个性。
《泼墨仙人》是典型的大
写意。
在色彩的运用上,中
国人物画史上虽然有不少用
色彩写生的例子,但从未发
现一幅画是注重科学真实的
色彩变化的。
传统人物画的
设色多风格朴素、静雅,讲
究墨鱼色的结合要有韵味、
有意境,要求和谐温和,单
纯却不单一。
《泼墨仙人》图
就是一幅典型的中国传统人
物画。
中国画的人物画,由
于形象要求严格,在表现上
远不如花鸟、山水自由,因
而在笔墨上也难以允许有更
多的随意性和偶然效果,如
用泼墨,便很容易失去形似,
浸渍为一片墨污。
所以古代
画家很少用泼墨画人物。
但
梁楷为了充分表现画中仙人
的自由狂放和自己豪放的胸
襟,熟练地运用大泼墨进行
表现。
画家用极凝炼、流畅
的线条勾勒出额头和胸部等
关键处,其它部位,充分利
用古人宽袍大袖的衣着条件,运用大笔浓墨任情挥洒。
从仙人的肩部至下,笔意先如瀑布一泻而下,至肘部尤如急流曲折回环,奔腾不止。
再往下,至腿部则化为一片飞动的波涛似的浓墨;腹部左右衣襟,都是一笔而下,尤如瀑布的支流,以同样的气势飞流而下,终于在下方与主流汇聚在一起。
全画的笔墨节奏有力,气势磅礴。
梁楷不愧是泼墨人物画的鼻祖,他以湿笔饱蘸浓墨,自上而下大刀阔斧地率性挥写,不过几笔,仙人宽衣慵体、谐趣可爱的神态已经恍如眼前。
他夸张地加高了仙人的前额,最大限度地将其五官挤成窄小的一团,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
他用润墨写出“仙人”的腰带,仅仅四笔,但是肚子的形状和行走时衣带飘动的意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你能静下心来,似乎能听到仙人步履蹒跚行走的声音,也似乎能听到似是而非的笑声。
在用笔上,画家在传统的中锋用笔的基础上,发展了侧锋用笔,并把线扩展为墨团,但墨中见笔,墨中见骨力,毫无肿胀、浮飘、烂湿的感觉,所以全画水墨淋漓,但仍有深厚的内在力度;画面神采飞扬、飘洒豪放,却无轻飘浅浮的毛病。
这种笔墨效果与画中仙人的精神气质一脉相通的,都是画家的审美理想的表现。
其次造成中国人物画与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人物画不同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
一个就是很大一部分的中国画将诗、书、画、印统一到一起,使之在画面上交相辉映(这一点广泛表现在所有体裁的中国画上,而不仅仅是人物画)。
这在西方任何国家的人物画(乃至所有画种)中都是没有的作品。
诗歌与绘画本来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表现语言,但他们在体现意境上又是一致的。
在《泼墨仙人》画作的上部分就明显的有画家的印章与提的诗。
而诗之所以能融入画中,又同书与画的结合是分不开的;一是由于书画同源,所以画家本人以书法用笔入画;另一种方式是以书提款、题诗、题字在画面上,使得画作章法更完美、和谐。
印章,这一点朱红使典雅素洁的《泼墨仙人》画作一下子气氛活跃起来,而且平衡了画面,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
中国画之所以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就是因为拥有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性和这些中国文化元素。
(2)马奈——《吹笛少年》
马奈(1832-1883)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中的著名画家,他对欧洲绘画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尽管他从来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画家的联合展览,仍被认为是印象主义画派的奠基人.马奈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画方面,第一个把印象主义的光和色彩带进了人物画,开创了印象主义画风.马奈早年受过学院派的六年教育,后又研究许多历代大师的作品,他的画既有传统绘画坚实的造型,又有印象主义画派明亮、鲜艳、充满光感的色彩,可以说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尤其是肖像画)很自然地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吹笛少年》用几乎没有影子的平面人物画法,表现人物的实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马奈的才气和自负感。
此画明显带有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
在这幅带有日本绘画风格
的画作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委
拉斯贵支以及戈雅不用任何
背景和装饰的画风。
画中的吹
笛少年以右脚为重心站立,左
腿向外伸展,上身自然向左倾
斜,手指在乐器的孔洞上按
压,悠扬的音符流泻而出,脸
上神情专注,谨慎的演出。
这
幅画中运用三种基本色调--
红色裤子、黑色上衣以及赭石
色的背景。
红色裤子两边的黑
色边线,与黑色上衣连成一
气,红、黑两色间的关系,被
马奈以金黄色的衣扣和吹笛
少年肩上的白色披带突显出
来。
赭石色的背景,是既无横
面又无竖面的抽象背景,赭石
色的底色,以人物为中心,渐
次向外加深,使吹笛少年处于
明亮的空间中。
画家在探索形与色的统一
时,注意到人物个性特征的刻画。
在色彩上追求一种稳定的、几乎没有变化的亮面,然后突然转入暗部,将人物置于浅灰色、近乎平涂的明亮背景中进行描绘,用比较概括的色块将形体显示出来。
在西方人物画中其科学性因素是不能副略的。
集自然科学家、工程师等诸多身份于一身的意大利美术大师达芬奇说过:“美术是一门科学”。
他的绘画把解剖、透视、明暗等零碎的科学知识有机地组合起来。
而马奈的这幅《牧笛少年》也是对人物各方面的比例分配的很好。
在这幅画中没有阴影,没有视平线,没有轮廓线,以最小限度的主体层次来作画,否定了三度空间的深远感。
这幅画的朴实无华证实了艺术家的现代性,他是一切陈规之敌,他通过其作品表达一种新的世界观。
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气氛的创作方法,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吹笛少年》中,马奈的绘画重点集中在这身由红、黑、白、金色装饰的完美军服和短笛的金色金属套上。
用白色布带束住的乐管在男式紧身短上衣的深色呢绒上和裤子的茜红色呢上闪闪发亮,短上衣上饰有铜纽扣。
紧束孩子的上半身的布带形成一道亮光,与白色的鞋罩相映衬。
只有孩子的脸和手有生气,与有点僵硬、看不出细节的侧影形成明显的对照。
突出印象派的绘画特点。
《吹笛少年》是马奈对印象画派的伟大创新和发展,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作为一种美术思潮,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重大的影响。
是一种属于现实主义范畴的,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具有革新和进步意义的的艺术。
标志着与传统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方法和艺术效果的决裂,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