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生产工艺规程
黄芩片(蒸)炮制工艺规程
目录1产品概述 (2)2标准依据 (2)3投料量 (2)4所用物料清单 (3)5所用主要设备和生产场所 (4)6工艺流程图 (5)7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7)7.1生产操作前准备 (7)7.2生产操作过程 (7)7.3包装过程 (8)7.4清场 (9)8中间质量控制方法、评判标准及频次 (10)9物料平衡/收率 (11)10变更记载及原因 (12)11附页 (13)1产品概述【名称】黄芩片【规格】片【包装规格】(1)1kg/袋(2)10kg/袋(3)其他:根据实际需求情况【产品代码】YP1004【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
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纹。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
气微,味苦。
栽培品较细长,多有分枝。
表面浅黄棕色,外皮紧贴,纵皱纹较细腻。
断面黄色或浅黄色,略呈角质样。
味微苦。
【炮制】黄芩片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暴晒)。
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
外表皮黄棕色或棕褐色。
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具放射状纹理。
【性味与归经】苦,寒。
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法与用量】3~1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贮存期】24个月质量标准文件编码:ZL-TEC-YP-0082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第301页。
3投料量黄芩:30-300kg。
每锅蒸制量:30-75kg加热时间:蒸30分钟设定频率:10-25Hz 干燥时间:30-75分钟干燥放置厚度:2cm 以下包装材料包装成品检验入库合格证内容:按照批包装指令内容打印、核对设定干燥温度:73-83℃控制干燥温度:70-80℃黄芩称量蒸制干燥(五层带式烘干机)净选除去非药用部位、泥土、石块、杂草等杂质,必要时大小分等。
黄芩苷生产工艺
黄芩苷生产工艺黄芩苷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
其生产工艺对于提高黄芩苷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黄芩苷的生产工艺及其主要步骤。
一、原料采集和处理黄芩苷的原料为黄芩根,应选择生长3-4年的黄芩,采集后进行清洗、除杂和切片处理。
切片后的黄芩应进行晾干处理,以便后续的加工操作。
二、提取黄芩苷黄芩苷的提取一般采用水提法或乙醇提法。
水提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乙醇提法适合小规模生产或研究用途。
水提法的主要步骤包括:将切片好的黄芩放入提取罐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进行浸泡提取;提取时间一般为1-2小时,提取温度控制在80-90摄氏度;提取液经过过滤、浓缩、蒸馏等步骤后得到黄芩苷提取物。
三、纯化黄芩苷黄芩苷提取物中含有其他杂质物质,需要进行纯化处理。
纯化黄芩苷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是凝胶柱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以凝胶柱层析法为例,主要步骤包括:将黄芩苷提取物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然后将溶液加入凝胶柱中;通过改变溶剂的组成和流速,控制黄芩苷在凝胶柱中的分离和纯化;最后得到纯净的黄芩苷。
四、干燥和质量检测纯化后的黄芩苷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便保存和使用。
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喷雾干燥法、真空干燥法等。
干燥后的黄芩苷应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含量测定、溶解度测定、纯度测定等。
只有通过质量检测合格的黄芩苷才能进入下一步的包装和销售环节。
黄芩苷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采集和处理、提取黄芩苷、纯化黄芩苷、干燥和质量检测等步骤。
通过科学合理地控制每个步骤的条件和参数,可以提高黄芩苷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黄芩苷的生产工艺不仅对于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推动中药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
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一、引言黄芩是中草药中常见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湿热泻火等药理作用。
在中医药临床应用中,常常将黄芩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疮疖溃烂等疾病。
然而,黄芩的药效与炮制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指标紧密相关。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对黄芩药效的影响。
二、黄芩炮制工艺黄芩的炮制工艺主要包括清、洗、炒、晒等步骤。
首先,将采集的黄芩进行清洗,剔除杂质。
然后,将清洗后的黄芩放入锅中,经过炒制处理。
炒制的目的主要是增加药材的热性,以增强其清热解毒的药效。
最后,将炒制后的黄芩晾晒至干燥,以便于储存和使用。
三、质量控制指标1. 含量测定黄芩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黄芩苷、黄芩素等。
应根据药效要求,测定黄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一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2. 总灰分测定总灰分是黄芩的无机盐和其他不可燃残留物的总量。
合格的黄芩总灰分不应超过5%。
3. 水分测定黄芩的水分含量是黄芩药材的一个重要指标。
应采用干燥法进行测定。
黄芩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8%以下。
4. 微生物限度黄芩的微生物限度是衡量黄芩药材质量的重要指标。
应检测大肠菌群、霉菌和化学合成抗生素等微生物指标,确保药材质量安全。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室试验的方法,对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采集新鲜黄芩药材。
2. 按照不同的炮制工艺处理黄芩药材,包括不同温度、时间和方法等。
3. 对黄芩药材进行含量测定、总灰分测定、水分测定和微生物限度等分析。
4. 分析研究结果,得出结论。
五、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黄芩的炮制工艺对其药效有一定影响。
在不同的炮制工艺条件下,黄芩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存在差异。
同时,黄芩的总灰分、水分以及微生物限度等指标也受到炮制工艺的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黄芩的炮制工艺对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有一定影响。
适当的炒制可以增加黄芩的有效成分含量。
黄芩生产工艺规程
ABC有限公司ZB 07—001--0黄芩生产工艺规程黄芩Huangqin一、产品概述【产品名称】黄芩【注册商标】金木【产品特点】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
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枯朽状或中空,呈暗棕色或棕黑色。
气微,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3~9g。
规格:薄片1.5~2mm。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贮藏期:3年【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历史沿革】该品种收载于历届药典版本中、河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中1979版,现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
二、生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
三、工艺流程图四、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挑选工序】取原药材,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杂质、虫蛀霉变及非用药部位,并将药材大小分开,装入周转桶。
注明品名、批号、重量移至下工序。
对生产现场进行清场和清洁。
【煮炙工序】将黄芩放入沸水中煮10分钟/25kg,煮至无绿色枝条,手微能弯动即可,取出装入周转桶.。
【蒸润工序】将黄芩平铺在蒸药盘上置润药罐中进行闷润,闷润温度控制在30~40℃,闷润时间为2小时,闷润至透,软硬适宜,时取出放入周转桶中,注明品名、批号、重量移至切制工序,对生产现场进行清场和清洁。
【切制工序】取闷润后的黄芩用直切机切薄片(1.5—2mm),薄厚均匀,切面平整完美,将切制后的薄片装入周转桶,注明品名、批号、重量移至下道工序。
对生产现场进行清场和清洁。
【干燥工序】将切制好的黄芩置烘干机干燥,烘干温度75±5℃,干燥时间为0.5小时,取出散热,装入周转桶,注明品名、批号、重量移至下道工序。
对生产现场进行清场和清洁。
黄芩工艺规程
目录2、生产工艺流程4、质量监控:见“SCGL544001 黄芩生产关键工序质量监控要点”。
5、原辅料、半成品、成品质量标准5.1 黄芩原料质量标准:见“ZLJS100101 原药材质量标准”。
5.2 黄芩中间产品质量标准:见“ZLJS400101 饮片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5.3 黄芩成品质量标准:见“ZLJS500101 饮片成品质量标准”。
6、包材质量标准和文字说明6.1 包材质量标准:见“ZLJS300101~ZLJS300601包装材料质量标准”6.2 包装说明文字:品名:黄芩规格:产地:重量:产品批号:生产日期:贮藏:置干燥处生产企业:7、生产区的工艺卫生要求7.1 生产区卫生要求:执行“CSGL001401一般生产区环境卫生管理规程”, 7.2 生产区清洁工作要求:执行“CSSOP000301一般生产区厂房清洁规程”, 7.3 生产区人员卫生要求:执行“SCGL000101一般生产区个人卫生规程”, 7.4 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要求:执行“SCGL005701一般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规程”9、技术经济指标核算9.2包装材料物料平衡使用量+残损量+剩余量塑料袋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量使用数+残损数+剩余数标签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数10、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10.1 员工转岗或新工上岗前均要进行安全操作培训,熟悉本岗位的操作要点、质控要点及注意事项。
10.2 严格按工艺规程和岗位标准操作程序操作,切忌擅改工艺和岗位操作方法,工作应严肃认真。
10.3 电机设备严禁用水直接冲洗,清洁时亦不可用湿布擦拭。
在确保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方可开机,以防轧手等事故发生。
10.4 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按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操作使用。
10.5 拣选、切药、干燥、筛分等产尘、产湿岗位应有除尘排湿装置。
11、劳动组织和岗位定员11.1 劳动组织11.1.1 由生产制造部下达生产指令,车间依此组织生产。
黄芩提取物工艺规程
1. 产品简介:【中文名】黄芩提取物【汉语拼音名】Huangqin Tiquwu【英文名】SCUTELLARIA EXTRACT【类别】黄芩提取物【规格】每桶25kg【性状】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经加工制成的提取物。
【批准文号】【有效期】二年【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2.处方和依据:3.2.1 处方:2.2 依据:《中国兽药典》2010年版二部550页3.4.制备方法取黄芩,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8倍量水,浸渍90分钟后升温至100℃,煎煮1.5小时;第二次6倍量水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适量,浓缩液用2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1.0~2.0,8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沉淀物加适量水搅匀,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7.0,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用盐酸调节pH值至1.0~2.0,60℃保温静置30分钟;沉淀依次用适量水及不同浓度的乙醇洗至pH值至7.0,挥尽乙醇,减压干燥,即得。
5. 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技术条件5.1 提取过程5.1.1 领料方法与条件:按“生产指令”到中药原料库领料,领料员和仓库保管员在QA监督下根据配料单的数量依次准确称量、复核,外面标明品名、批号、称量日期、使用人签名等,并作好详细记录。
每次提取量:黄芩净药材200kg5.1.2 煎煮黄芩采用水煎煮方法,将净药材倒进提取罐内(注意投料要松紧均匀,便于煎煮),然后加入8倍量水,浸渍90分钟后煎煮,按照“提取罐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通蒸汽,升温,自提取罐内液体开始沸腾时记录煎煮时间,保持微沸90分钟,煎煮液经滤过放入贮液罐内。
剩下的滤渣再加入6倍量饮用水,再次煎煮,自溶液沸腾起开始记录时间,保持微沸90分钟后,煎煮液经滤过放入贮液罐。
要点:(1)投料核对。
提取车间人员应具有识别中药材的能力。
领料及投料必须有人复核,称量器具必须校验复核。
无公害中药材 黄芩生产技术规程
无公害中药材黄芩生产技术规程一、范围和目的本技术规程适用于黄芩的种植、生产和加工,旨在规范黄芩的种植、采收、干燥等环节,确保黄芩的品质安全,生产出无公害中药材。
二、原材料2.2 种植区域:黄芩适生于温带、亚热带气候,海拔在2000米以下的地区,土壤以沙壤土或壤土为宜。
2.3 种植方法:宜采取挖格种植法,亩栽植6000-8000株,行距50厘米,株距20-25厘米,并在一侧留有行车道方便管理。
2.4 施肥方法:在种植前将土地深翻,施足基肥,基肥用腐熟堆肥或有机肥料,每亩2000-3000公斤,追肥以尿素为主,追肥每亩25-30公斤,分别在成长期和花期进行。
三、采收与加工3.1 采收方法:黄芩的地上部分在8月底至9月中旬采收,地下部分在10月左右采收,采收前一天停水,采收后清洗去杂质后,分晾放和加工鲜草两种方式。
3.2 鲜草加工:将鲜草清洗干净后,摆放在通风干燥处,每隔1小时反一次,待鲜草含水量降至30%以下时即可用于加工。
3.3 干草加工:晾放干草至含水量降至12%以下后,除去枝叶杂质,破碎过筛,即为黄芩子。
四、质量标准4.1 外观要求:黄芩地上部分应为茎条粗壮、耐弯折,花冠色泽清艳、不易脱落,黄芩地下部分应为根茎长大粗壮、无明显虫蛀、有根须。
4.2 长度要求:黄芩的根茎应长10-20厘米以上。
4.3 含量测定:黄芩根茎中的黄芩苷含量应大于15%。
五、包装与储存5.1 包装:黄芩宜采用无毒、无异味的环保袋或用干燥器干燥后装铝箔袋包装。
5.2 储存:黄芩宜存放在通风、干燥、阴凉的地方,不宜受潮、下蛀。
六、安全措施6.1 在使用化肥时,应按包装说明中的剂量使用,并且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口腔等部位,避免误食。
6.2 在采收和加工过程中应注意劳逸结合,防止意外伤害。
6.3 在储存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触碰到有毒或易燃材料,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等事故。
七、总则7.1 本技术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7.2 对技术规程中未规定的事项,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黄芩提取工艺流程图
黄芩苷提取工艺流程图
黄芩药材10kg
粉碎成粗粉
加水浸泡1h,提取三次,2h/次,每次加水10倍量。
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当于药材3倍量水。
药渣备用。
50℃调酸,70℃保温1h
静置至室温
虹吸上清液备用
取沉淀
加4倍量水,离心
黄芩苷(含量80%以上)1.2kg
取药渣
沥水至近干
加入8倍量80%乙醇,温浸2h
取滤液,药渣再加入4倍量水煎煮1h 合并滤液
60℃调酸,70℃保温1h静置至室温虹吸上清液备用
取沉淀
加4倍量水,离心
105℃,减压干燥
黄芩苷o.25kg
合并以上两种酸液
浓缩至相当于药材重量
静置析晶
虹吸上清液,沉淀加4倍量水。
离心
105℃,减压干燥
黄芩苷o.25kg。
01.黄芩生产工艺规程
赤峰市新州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ZB 07—001--0黄芩生产工艺规程黄芩Huangqin一、产品概述【产品名称】黄芩【注册商标】【产品特点】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
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枯朽状或中空,呈暗棕色或棕黑色。
气微,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3~9g。
规格:薄片1.5~2mm。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贮藏期:3年【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历史沿革】该品种收载于历届药典版本中、内蒙古中药材炮制规范中1977版,现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二、生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三、工艺流程图四、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挑选工序】取原药材,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杂质、虫蛀霉变及非用药部位,并将药材大小分开,装入周转桶。
注明品名、批号、重量移至下工序。
对生产现场进行清场和清洁。
【煮炙工序】将黄芩放入沸水中煮10分钟/25kg,煮至无绿色枝条,手微能弯动即可,取出装入周转桶.。
【蒸润工序】将黄芩平铺在蒸药盘上置润药罐中进行闷润,闷润温度控制在30~40℃,闷润时间为2小时,闷润至透,软硬适宜,时取出放入周转桶中,注明品名、批号、重量移至切制工序,对生产现场进行清场和清洁。
【切制工序】取闷润后的黄芩用直切机切薄片(1.5—2mm),薄厚均匀,切面平整完美,将切制后的薄片装入周转桶,注明品名、批号、重量移至下道工序。
对生产现场进行清场和清洁。
【干燥工序】将切制好的黄芩置烘干机干燥,烘干温度75±5℃,干燥时间为0.5小时,取出散热,装入周转桶,注明品名、批号、重量移至下道工序。
年产110吨黄芩苷提取物工艺流程
年产110吨黄芩苷提取物工艺流程黄芩苷是一种药用成分,其提取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准备:
采购高质量的黄芩材料,确保其品质和纯度。
对黄芩材料进行清洗和筛选,去除杂质和不良部分。
粉碎:
将清洗后的黄芩材料进行粉碎,以增加提取效率。
固液提取:
将粉碎后的黄芩材料与适量的溶剂(如乙醇)混合,建立固液提取体系。
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浸提,使黄芩苷溶解到溶剂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提,将提取液与渣滓分离,得到含有黄芩苷的提取液。
过滤:
对提取液进行过滤,去除悬浮物和固体残渣,得到澄清的提取液。
浓缩:
将澄清的提取液进行浓缩,以去除大部分的溶剂,并增加黄芩苷的浓度。
可以使用真空浓缩、蒸发等方法进行浓缩,直到得到浓缩液体。
结晶:
将浓缩液体进行冷却和结晶处理,以促使黄芩苷结晶出来。
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结晶时间来控制结晶的质量和纯度。
分离和干燥:
将黄芩苷的结晶与溶剂分离,可以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进行分离。
分离得到的黄芩苷固体进行干燥,以去除余留的溶剂并提高稳定性。
成品包装:
将干燥后的黄芩苷提取物进行包装,确保密封和卫生。
黄芩提取物工艺规程_黄芩提取物
黄芩提取物工艺规程_黄芩提取物1. 产品简介:【中文名】黄芩提取物【汉语拼音名】 Huangqin Tiquwu 【英文名】SCUTELLARIA EXTRACT 【类别】黄芩提取物【规格】每桶25kg【性状】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经加工制成的提取物。
【批准文号】【有效期】二年【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2. 处方和依据: 3. 2.1 处方: 2.2 依据:《中国兽药典》2010年版二部550页 3. 4. 制备方法取黄芩,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8倍量水,浸渍90分钟后升温至100℃,煎煮1.5小时;第二次6倍量水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适量,浓缩液用2mol/L盐酸溶液调节pH 值至1.0~2.0,8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沉淀物加适量水搅匀,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pH 至7.0,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用盐酸调节pH 值至1.0~2.0,60℃保温静置30分钟;沉淀依次用适量水及不同浓度的乙醇洗至pH 值至7.0,挥尽乙醇,减压干燥,即得。
5. 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技术条件 5.1 提取过程 5.1.1 领料方法与条件:按“生产指令”到中药原料库领料,领料员和仓库保管员在QA 监督下根据配料单的数量依次准确称量、复核,外面标明品名、批号、称量日期、使用人签名等,并作好详细记录。
每次提取量:黄芩净药材200kg 5.1.2 煎煮黄芩采用水煎煮方法,将净药材倒进提取罐内(注意投料要松紧均匀,便于煎煮),然后加入8倍量水,浸渍90分钟后煎煮,按照“提取罐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通蒸汽,升温,自提取罐内液体开始沸腾时记录煎煮时间,保持微沸90分钟,煎煮液经滤过放入贮液罐内。
剩下的滤渣再加入6倍量饮用水,再次煎煮,自溶液沸腾起开始记录时间,保持微沸90分钟后,煎煮液经滤过放入贮液罐。
要点:(1)投料核对。
提取车间人员应具有识别中药材的能力。
GJYPTSSC02700黄芩生产工艺规程
东莞市广济中药饮片有限公司GMP管理文件1.产品概述1.1.品名:黄芩。
1.2.规格:1㎏/包、5g*100小袋/包、10g*50小袋/包、。
2.生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年版一部)。
3.工艺流程黄芩原药材→挑选→蒸制→切片→干燥→过筛→分装→入库4.炮制工艺操作要求4.1.取原药材:按照批生产指令领取原药材,核对药材的名称、编码、批号、产地、数量,确认其与生产指令一致。
4.2.净制4.2.1挑选:取黄芩原药材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
4.3.蒸制:将净制后的黄芩置ZYG-700可倾式蒸煮锅内,盖上锅盖。
待夹层内残留的冷凝水排放干净后,开启蒸煮锅的中心进气阀和夹层进气阀,通入蒸汽蒸半小时取出。
作业参数——夹层压力:<0.05MPa;——蒸制时间:0.5~1.5h。
4.4.切片:使用QXL-150型旋料式切药机进行切片。
试切药材符合要求后,将黄芩制品切成1~2mm的薄片。
4.5.干燥:使用CT-C-I、CT-C-O型热风循环干燥烘箱进行干燥,取样检测水分,合格后,取出。
作业参数——烘盘内装料厚度:≤2cm;——干燥温度:65℃±5℃;——干燥时间:0.5~1.0h;——水分控制:≤13.0%。
4.6. 过筛:使用SXZ-2型振动式筛药机进行筛选。
作业参数—— 过净用筛目孔径:≤355μm(三号筛)。
4.7. 分装:将制黄芩制品按分装指令中载明的分装规格进行分装。
4.8. 入库:在分装过程中进行成品取样,置待验区待验。
检验合格后入库。
5. 原料规格质量标准符合本公司文件GJYP-TS-ZL-032-00的规定。
6. 中间产品、成品质量标准符合本公司文件GJYP-TS-ZL-048-00、GJYP-TS-ZL-064-00的规定。
7. 包材(PE 薄膜袋、标签)质量标准符合本公司文件GJYP-TS-ZL-028-01、GJYP-TS-ZL-029-01的规定 8. 成品贮存及注意事项置通风干燥处。
黄芩的加工方法
黄芩的加工方法
黄芩的加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采集回来的黄芩,在阴凉通风处晾晒,并及时清除杂质。
2. 用清水洗净,并用刀刮去表皮上的绒毛。
3. 初加工的黄芩要焙干备用。
4. 如果是生黄芩,捡去杂质除去残茎,放入沸水中煮10分钟或在蒸笼中蒸
1小时后取出。
切片晒干或烘干。
其中以蒸法为好。
这样即可破坏酶的活动,防止有效成分流失,又可使黄芩软化易于切片。
5. 如果是炒黄芩,取黄芩片1公斤黄酒2公两或白酒1公两拌匀,小火炒
至微有焦斑即盛起,筛去灰屑。
6. 如果是黄芩炭,取黄芩片用中火炒至外呈黑色,内呈深黄色为适度,如见火星略喷清水使熄。
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可能因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黄芩饮片生产工艺规程
文件制修订记录目的:建立本公司黄芩饮片工艺规程,使之有法可依。
范围:本公司黄芩饮片工艺规程责任:前处理提取车间具体执行内容:1.领取黄芩原药材车间物料员凭领料单到药材库领取检验合格的原药材黄芩230㎏,放入药材暂存间,挂物料状态卡,注明品名、重量、规格、数量、编号、领料人、领料日期。
2.挑选:从药材暂存间领取黄芩入在挑选台上,挑选除非药材部分和杂质。
将挑选后的药材和非药用部分,分别称重并附有标签,标明品名、批号规格、生产者、生产日期、挑选结束,按挑选取工序清场SOP进行清场,并添写清场记录。
3.清洗:将上工序传入的挑选后的黄芩,按每次40kg放入洗药机内,按洗药机操作SOP进行清洗,至药材无泥沙,表面清洁后转入润药工序。
不同品种药材不能同时洗,用过的水不得用于洗涤其它药材。
清洗结束按洗药机清洁工序SOP对本工序进行清场。
4.润药:润药的具体过程,将清洗后的黄芩,大小,粗细分开放在浸润槽内,摆放整齐,喷淋饮用水,为药材总量的10%,边喷淋边翻动。
并加盖闷润至透药透水尽,润药时间在10小时左右,并每2小时翻动一次,视药材大小,粗细。
润药季节和润药时间略有不同,同时根据药材粗细、大小及软硬程度,灵活淋水,至药材软化易切割。
润药结束按润药工序清场SOP对本工序进行清场。
5.切制:将润软的黄芩,用往复式切药机,按其操作SOP进行切制2mm-4mm片,转入干燥工序。
切制结束按工序清场SOP对其进行清场。
6.干燥:用热风循环烘箱,按其操作SOP将切制饮片工序转入的黄芩上盘干燥,铺盘厚度2~3cm,烘干温度60-70℃,每两小时翻一次。
干燥时间6小时,到干燥时间停止干燥,待温度降至20℃下盘,用洁净塑料袋收集,外套帆布袋,称重附标签,标明品名、批号、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操作者,放入净药室待验区,请验水分,水分应控制在≤5%。
合格后入净药库,净药收率95%,物料物料平衡要求98%~100%。
上料,下料程序:上料宜自上而下,下料宜向下后上,防止异物落入盘中。
黄芩生产工艺规程
黄芩片生产工艺规程文件起草、审核、批准:变更记载:一、目的建立黄芩片生产工艺规程,保证工艺步骤、控制严格按规定执行。
二、范围适用于黄芩片生产过程和工艺控制。
三、职责生产车间:负责按本规程组织生产,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生产管理部:负责按本规程实施生产管理。
质量管理部:负责按本规程实施质量管理、监督。
质量控制中心:负责对本规程物料、中间产品、成品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测。
工程科:负责对公用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四、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中国药典》(2015年版)五:正文5.1产品概述产品名称:黄芩片产品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炮制加工品。
产品代码:C-021剂型:普通中药饮片批量:10KG/批规格:统包装规格:1KG/袋*10袋性味归经:苦、寒。
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用于湿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3—1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5.2炮制依据和生产处方5.2.1炮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暴晒)。
5.2.2生产处方:黄芩 (物料代码:Y-016) 10kg原药材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5.3生产工艺流程图及过程控制点,控制项目及要求:NN工艺过程控制点、控制项目及要求5.4炮制工艺的操作要求和技术参数5.4.1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5.4.2详细的生产步骤和工艺参数说明生产过程一般原则:生产区生产设备必须经过验证且在有效期内,每种物料、中间产品必须检验合格后并经批准放行后才能使用、生产、流入下道工序;计量器具、仪表已经过校准且在有效期内。
中草药黄芩生产技术规程
中草药黄芩生产技术规程二、植物学特性黄芩属于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状,下部木质,高可达80厘米,茎直立,上部多分枝,颜色为红褐色,具4棱,有少许柔毛。
叶子卵形至倒卵形,全缘,叶柄短。
花蓝色或淡紫色,呈穗状排列,萼片稀有,花柱突出花冠,花期6-8月。
果实为瘦果,不开裂,含有种子。
三、生产要点1、选址:黄芩喜欢光照充足、土壤疏松、排水良好、较肥沃的环境,适宜在山地、丘陵、河涧和开阔的旱田、盐渍地生长。
应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日照充足、透气性好的地方。
2、地力准备:在选好的种植地上,进行地力调剂。
秋作物的耕深度应达到25~30厘米,同时在上农家肥。
春季再耕翻一次,进行细碎化和平整。
3、间距:根据黄芩的生长习性、分枝情况和农艺技术要求,选择密植或疏植。
一般黄芩的行距为20~25厘米,株距为15~20厘米。
4、播种:一般情况下,黄芩采用播种繁殖。
在春季或夏季,将黄芩的种子均匀地撒在整地后的畦面上,然后轻轻地覆盖一层土。
播种密度为每亩25~30公斤左右,用时30~35天左右即可出苗。
5、除草:进行初期除草后,黄芩可以形成比较好的草本覆盖,能够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
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清除一些耕作难度大、较高的不利杂草。
6、灌溉:黄芩对水分的需求不是很高,但防止长期干旱或连续降雨不透,需要适时灌溉。
主要以保持土壤的湿度为目的。
黄芩的生长期内每隔7~10天为一次灌溉,每次水量在100~150毫米左右即可。
7、施肥:会影响黄芩的药用成分和产量,应合理施肥。
在黄芩萌芽数量较多、分蘖初期和生长旺盛期进行施肥比较好。
以农家肥为主,加入适量的磷、钾肥,每亩施用肥料为40~50公斤。
8、病虫害防治:黄芩生长期非常漫长,病虫害不可避免。
主要的病虫害有黄芩疮痂菌、黄芩黄斑病、蓟马、蚜虫等,应选择生物农药或者绿色、有机质肥料防治,尽量减少化学农药对黄芩的毒害。
四、采收和加工1、采收:黄芩的根、茎、叶都含有药用成分,但根中最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芩片生产工艺规程文件起草、审核、批准:变更记载:一、目的建立黄芩片生产工艺规程,保证工艺步骤、控制严格按规定执行。
二、范围适用于黄芩片生产过程和工艺控制。
三、职责生产车间:负责按本规程组织生产,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生产管理部:负责按本规程实施生产管理。
质量管理部:负责按本规程实施质量管理、监督。
质量控制中心:负责对本规程物料、中间产品、成品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测。
工程科:负责对公用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四、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中国药典》(2015年版)五:正文5.1产品概述产品名称:黄芩片产品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炮制加工品。
产品代码:C-021剂型:普通中药饮片批量:10KG/批规格:统包装规格:1KG/袋*10袋性味归经:苦、寒。
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用于湿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3—1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5.2炮制依据和生产处方5.2.1炮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暴晒)。
5.2.2生产处方:黄芩 (物料代码:Y-016) 10kg原药材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5.3生产工艺流程图及过程控制点,控制项目及要求:N工艺过程控制点、控制项目及要求5.4炮制工艺的操作要求和技术参数5.4.1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5.4.2详细的生产步骤和工艺参数说明生产过程一般原则:生产区生产设备必须经过验证且在有效期内,每种物料、中间产品必须检验合格后并经批准放行后才能使用、生产、流入下道工序;计量器具、仪表已经过校准且在有效期内。
批生产指令,批生产记录正确无误;物料暂存间、中转站、包装间温湿度符合生产要求。
批生产前准备:各个工序在生产前必须按岗位SOP和黄芩片工艺规程做生产前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产区已清洁,有上一批清场合格证且在效期内;生产区不存在任何与本批生产无关的原辅料,生产人员、生产指令、岗位生产记录、操作规程、生产状态标示、设备状态标示、物料信息以及容器具、工器具清洁状态符合要求;QA复核合格后方可实施生产操作。
5.4.2.1净选:5.4.2.1.1凭生产指令,填写领料单到原料库领取经检验合格的黄芩原药材,核对品名、数量、批号、产地、检验报告单等,确认所领取物料是经批准放行的。
5.4.2.1.2取将要净选的黄芩置于工作台上,拣去杂质、非药用部位,按照SX—4型筛选机标准操作规程(编号为WS-SBCG00100),选择3mm的筛网,进行筛选。
挑拣后的药材放入洁净的不锈钢盛器中,称量并悬挂状态标志。
5.4.2.1.3 及时填写“黄芩片净选生产记录”交QA、工艺员或车间主任复核,要求字迹清晰、内容真实、数据完整、并由操作人及复核人签字。
5.4.2.1.4将拣选后经QA检查合格的药材填写“中间产品递交许可证”转交至蒸制工序。
5.4.2.1.5其他操作要求5.4.2.1.5.1称量用的衡器在每次称量前均要进行校正,并有外部校准合格标志且在有效期内。
5.4.2.1.5.2生产中的废弃物应及时处理。
5.4.2.1.5.6生产完成后生产操作人员应及时清场,填写清场记录并纳入批生产记录,已清洁过的操作间、设备、容器具等应更换为清洁(清场)合格标志。
5.4.2.2蒸制5.4.2.2.1设备操作按《HL800蒸煮锅使用标准操作规程》(编号为WS-SBCG01200)执行。
5.4.2.2.2合上总电源、温控仪通电显示,设定蒸制温度180℃、启动电加热开关。
5.4.2.2.3待到达设定温度时(温度控制范围180±10℃),打开进料口,将经过净选的黄芩投入蒸煮锅进行蒸制,蒸制时间约30min (时间范围30±3min),蒸制程度应蒸透变软不易折断,水分≤10%。
5.4.2.2.4出料:停止加热,打开锅盖,取出物料,放入洁净的不锈钢盛器中并悬挂物料信息标示。
5.4.2.2.5及时填写“黄芩片蒸制生产记录”交QA、工艺员或车间主任复核,要求字迹清晰、内容真实、数据完整、并由操作人及复核人签字。
5.4.2.2.6将蒸制后经QA检查合格的中间产品填写“中间产品递交许可证”转交至切制岗位。
5.4.2.2.7其他操作要求:5.4.2.2.7.1蒸制过程中,每隔约10min由QA对蒸制温度和程度进行监控,并及时填写批生产监控记录。
5.4.2.2.7.2生产中的废弃物应及时处理。
5.4.2.2.7.3生产完成后生产操作人员应及时清场,填写清场记录并纳入批生产记录,已清洁过的操作间、设备、容器具等应更换为清洁(清场)合格标志。
5.4.2.3切制5.4.2.3.1设备操作按《WQY240-2往复式切药机标准操作规程》(编号为WS-SBCG00400)执行,调中片厚距离为1.5mm左右,启动机器,将待切制的净药材从进料口均匀投入,将药材切成厚1-2mm 的切片。
5.4.2.3.2及时填写“黄芩片切制生产记录”交QA、工艺员或车间主任复核,要求字迹清晰、内容真实、数据完整、并由操作人及复核人签字。
5.4.2.3.6将切制后经QA检查合格的中间产品填写“中间产品递交许可证”转交至干燥岗位。
5.4.2.3.7其他操作要求:5.4.2.3.7.1切制过程中,每隔约30min由QA对切制片型进行监控,并及时填写批生产监控记录。
5.4.2.3.7.2生产中的废弃物应及时处理。
5.4.2.3.7.3生产完成后生产操作人员应及时清场,填写清场记录并纳入批生产记录,已清洁过的操作间、设备、容器具等应更换为清洁(清场)合格标志。
5.4.2.4干燥5.4.2.4.1设备操作按《CT-Ⅱ热风循环烘箱》(编号为WS-SBCG01000)执行。
5.4.2.4.2合上总电源、温控仪通电显示,设定干燥温度60℃、启动电加热开关。
5.4.2.4.3待到达设定温度时(温度控制范围60±10℃),打开烘箱,将经过切制的黄芩装入托盘中进行干燥,时间约3H(时间范围3H±10min),干燥后水分≤10%。
5.4.2.4.4出料:停止加热,打开烘箱,取出物料,放入洁净的不锈钢盛器晾凉中并悬挂物料信息标示。
5.4.2.4.5及时填写“黄芩片干燥生产记录”交QA、工艺员或车间主任复核,要求字迹清晰、内容真实、数据完整、并由操作人及复核人签字。
5.4.2.4.6将干燥后经QA检查合格的中间产品填写“中间产品递交许可证”转交至包装岗位。
5.4.2.4.7其他操作要求:5.4.2.4.7.1干燥过程中,每隔约1H由QA对干燥温度进行监控,并及时填写批生产监控记录。
5.4.2.4.7.2生产结束后岗位人员填写“中间产品请验单”通知QC取样检验。
5.4.2.4.7.3称量用的衡器在每次称量前均要进行校正,并有外部校准合格标志且在有效期内。
5.4.2.4.7.4生产中的废弃物应及时处理。
5.4.2.4.7.5生产完成后生产操作人员应及时清场,填写清场记录并纳入批生产记录,已清洁过的操作间、设备、容器具等应更换为清洁(清场)合格标志。
5.4.2.5包装操作批包装操作前准备:QA依据《生产过程监控管理规程》对包装人员、生产指令、岗位生产记录、操作规程、生产状态标示、设备状态标示、物料信息以及容器具、工器具清洁状态进行包装前检查确认,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包装。
5.4.2.5.1内包装5.4.2.5.1.1经检验合格后的中间产品才能进行包装。
5.4.2.5.1.2按“批包装指令”所示领取饮片内包装袋,同时领取待包装产品。
5.4.2.5.1.3称量、分装:按照“批包装指令”所示规格重量的黄芩片,进行称取规定量的待包装饮片1000g(装量范围1000±5g),装入内包装袋中,称量、分装的同时由工序负责人填写“成品请验单”通知QC取样,交化验室进行检验。
5.4.2.5.1.4封口:按照多功能自动薄膜封口机标准操作规程(编号为WS-SBCG01700),接通电源,打开电热器开关,调整好封口温度(透明塑料袋150℃;聚乙烯塑料袋200℃),当指示灯亮之后,将已分装好物料的内包装透明袋开口一端捏紧对齐,送入封口机的封口带上热封。
封口后的内包装袋必须严密、不透气、无褶皱,端正整齐。
5.4.2.5.1.5装量差异检测:在分装、封口过程中,由QA根据包装量选取三个时间点(包装开始、中段、末段)抽取一定数量包装好的产品进行称量,所得数据与标示装量对比,实际装量不得超过标示装量的±5G。
5.4.2.5.1.6在经过分装、封口的黄芩片饮片内包装透明袋上规定的位置上贴上产品标签(合格证)。
并装入洁净周转容器中,贴上物料信息标示,记录重量/数量。
5.4.2.5.1.7及时填写“黄芩片内包装生产记录”交QA、工艺员或车间主任复核,要求字迹清晰、内容真实、数据完整、并由操作人及复核人签字。
5.4.2.5.1.8将内包装后经QA检查合格的中间产品填写“中间产品递交许可证”转交至外包装工序。
5.4.2.5.1.9其他操作要求5.4.2.5.1.9.1生产结束后岗位人员填写“成品请验单”通知QC 取样检验。
5.4.2.5.1.9.2称量用的衡器在每次称量前均要进行校正,并有外部校准合格标志且在有效期内。
5.4.2.5.1.9.3包装结束后,准确统计合格证等包装材料的领用数量与实用数量、剩余数量、残损数量是否相符。
残损或印有批号的包装材料按有关管理规定销毁处理,并记录。
5.4.2.5.1.9.4生产中的废弃物应及时处理。
5.4.2.5.1.9.5生产完成后生产操作人员应及时清场,填写清场记录并纳入批生产记录,已清洁过的操作间、设备、容器具等应更换为清洁(清场)合格标志。
5.4.2.5.1.9.6待包装产品的贮存要求:密封至干燥处贮存5.4.2.5.2外包装5.4.2.5.2.1按“批包装指令”所示领取外包装袋。
5.4.2.5.2.2每个外包装袋装入“批包装指令”所示规格数量的黄芩片饮片,封口。
5.4.2.5.2.3其他操作要求5.4.2.5.2.3.1生产中的废弃物应及时处理。
5.4.2.5.2.3.2生产完成后生产操作人员应及时清场,填写清场记录并纳入批生产记录,已清洁过的操作间、设备、容器具等应更换为清洁(清场)合格标志。
5.4.2.5.2.3.3中药饮片零头包装只限两个批号为一个合箱。
合箱外应标明全部批号及各自的数量,并建立合箱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