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研究学科,它涵盖了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理环境、地球的构造、地表现象以及人类与地球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高中地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认识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学科。
下面是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环境科学1.地球的地理环境及其特征地球的地理环境是指影响地球上生物生存的一系列外界条件,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
了解地球环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地球的大气、水和土壤特征、地球表面的热条件、生物地理环境等。
2.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水循环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可供各种用途的水的总量。
了解水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水的分布、水的循环、全球水资源地理分布、中国的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等。
3.地球上的陆地资源地球上的陆地资源包括土壤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了解陆地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土壤资源特征、矿产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4.地球上的海洋资源地球上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及海底矿产资源等。
了解海洋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海洋资源的类型和分布、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石油资源开发利用等。
二、系统科学观1.地理学科的系统性与综合性地理学科是对地球的研究,它以系统的方法对地球进行分析和研究。
了解地理学科的系统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学科的对象、地理学科的基本方法、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
2.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地考察、实验方法、模型方法、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模拟等。
了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学的实地考察、地理学的实验方法等。
3.地理系统和地理过程地理系统是指由相互关系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地理过程是地理系统发生变化的过程。
了解地理系统和地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系统的特征和分类、地理过程的基本类型和特征等。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与城市一、人口与人口问题1. 人口与人口地理学(1)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2)世界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3)世界人口发展的不平衡性2. 世界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的问题(2)人口增长的影响3. 中国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的问题(2)人口问题的影响二、城市与城市化问题1. 城市化及其影响(1)城市及其定义(2)城市化的基本概念(3)城市化的历史过程(4)城市化的影响2. 新型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问题(1)新型城市化的概念(2)中国城市化问题的主要内容(3)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成因第二章农业与农业区位一、农业资源1. 农业资源的概念2. 农业资源的分类及分布(1)土地资源(2)水资源(3)气候资源(4)人力资源3. 农业资源配置与利用二、世界主要农业类型及其区位1. 农业类型及其区位的基本概念2. 半自然经济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3. 商业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4. 工场化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5. 世界主要农业区位的变化三、世界主要农业生产区及其特点1. 主要粮食生产区2. 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区3. 世界主要牧业生产区4. 综合农业生产区5. 主要农业生产区的特点第三章工业与工业区位一、工业的发展及其影响1. 工业的概念及其发展特点2. 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工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二、世界工业发展的地理差异1. 世界工业的发展地域特点2. 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3. 世界工业地域结构的演变三、现代工业区位1. 工业核心区与卫星城市2. 工业集中区的特征及发展趋势3. 现代工业园区的构成及类型第四章贸易与交通一、贸易的地位及特点1. 贸易的概念及其地位2. 世界贸易的区域结构3. 贸易流动的地理特点二、国际贸易的格局1. 主要贸易国家及其贸易特点2. 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3. 国际贸易的主要通道及其特点三、国际运输通道及其发展1.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地理位置2.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类型及其特点3.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发展现状第五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反思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人类活动的种类及其特点2.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 地球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二、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2. 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措施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点及内涵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以上就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与人口分布:- 人口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的所有居民的总数。
-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数量、密度和结构等方面。
- 人口分布不均衡的原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等。
2. 人口变动与人口问题:- 人口变动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两个方面。
- 人口自然增长是指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的差额。
-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
-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过多、人口老龄化、人口稀少等。
3.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是一个经济结构复杂、人口密集、职业分工明细、货物和信息流动频繁的重要人口聚集地。
-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 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第二章经济与发展1. 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 经济结构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三个部分。
-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等原始生产部门。
- 第二产业是指工业部门,包括工业制造、建筑业等。
- 第三产业是指服务部门,包括商贸、交通、金融、教育、医疗等。
2. 经济发展与经济指标:- 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水平两个方面。
- 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
- 经济发展水平可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指标来衡量。
3.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指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一致现象。
-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主要由区位因素、资源禀赋、规模效应等原因造成。
第三章水资源与利用1.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主要由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决定。
- 水资源利用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
-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2. 水资源的保护与治理:- 水资源的保护包括保护水源地、提高用水效率和加强水污染防治等方面。
- 水资源的治理包括建设水利工程、开展节水措施和治理水污染等。
3. 不可再生水资源与可再生水资源:- 不可再生水资源是指地下水和蓄水量有限、可以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笔记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世界的海陆分布1、海洋与陆地:海洋占71%,陆地占29%。
2、七大洲:⑴、识记七大洲的名称和基本轮廓(世界地理P23的图)。
⑵、东半球的大洲:亚、欧、非、大洋洲;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
南极洲位于南极圈内,地跨东、西半球。
⑶、面积和最小的大洲:亚洲、大洋洲;海拔和最低的大洲:南极洲、欧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⑷、亚、欧两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两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3、四大洋:⑴、面积,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最浅的是北冰洋。
⑵、大西洋呈“S”形,地跨南、北半球。
4、识记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
判断气候类型A、先以气温定带(气候带),缩小范围全年平均气温高于20℃,最低气温月均温在15℃以上,为热带(包括四种)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为__热带季风气候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低于0℃,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B、再以降水定型(气候类型),锁定目标。
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__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全年多雨型: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均匀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能源的分类1、按照能源的性质分类(1)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生物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概括整理第一单元地区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 1 地区与地区差别一、中国三大自然区1、产生原由:纬度地点、海陆散布和海拔高度地形、天气:自然差别的基本因素2、自然地理五因素土壤、植被:自然地区的标记(镜子)水文3、三大自然区的差别( P5 图)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分界限400mm 年等降水量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地点、面积东部临海45%深居内地、高峰围绕30%西南青藏高原25%地形平原、丘陵,水成地貌高原、盆地风成地貌高原、山地,寒冻风化地貌天气季民风候: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天气:干旱少雨高冷天气:气温低、日夜温差大、风力大、太阳辐射强自水文特色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内流河,咸水湖,冰川融水补给内外流兼顾,大河源泉,咸水湖土壤丛林和丛林草原土壤草原土、沙漠土(有机质少,盐分高)原始土壤然植被北寒温带针叶林西东东南西北沙漠——沙漠草原——草原山地丛林—高峰草甸—高峰草原—高峰沙漠温带落叶阔叶林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麓山顶南热带雨林、季雨林丛林—草原—沙漠境主导因素气温随纬度变化降水随海陆地点变化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人农业最重要农业区(种植业)畜牧业、浇灌农业、绿洲农业畜牧业、河谷农业类不利条件人多地少,环境问题水源不足、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气温低、空气稀疏、风力大、水分不足、地势曲折活动影响程度深刻轻微经济文化发达落伍补西南及青藏高原交通不便的原由:西南地区(属东部季风区):(1)地形曲折(2)多地质灾祸(滑坡、泥石流)充青藏高寒区:( 1)地形曲折(2)高寒缺氧、冻土发育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别( 1)、南北差别①分界限: 1 月 0℃等温线秦岭—淮河暖温带与亚热带800mm 年等降水量线润湿区与半润湿区②南北差别( P9 图)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地形天气河流耕地农作物水果民居古代方言矿产工业种类交通北方平原温带结冰旱地小麦、甜菜、大豆、棉花、杂粮苹果梨、平顶马车较少煤、石油天然气重工业为主高原季风南方丘陵热带不结冰水田水稻、甘蔗、油菜、茶叶、蚕丝柑橘斜顶船繁琐磷、有色金属轻工业为主山地亚热带季风荔枝附:( 2)四大亚区的差别( P10 图)天气植被土壤作物熟制农作物农业条件东北针叶、针阔混交林黑土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甜菜人均耕地多,土壤肥饶;热量不足华北温带季风,温带润湿半润湿区落叶阔叶林黄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冬小麦、谷子、棉花水资源不足、干旱、风沙、土壤盐碱化华中华南季风,亚热带润湿区常绿阔叶林红壤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稻、油菜华南季风,热带常绿阔叶雨林砖红壤一年三熟水稻、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水热充分增补南方方言繁琐的原由:交通不便,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战乱灾荒较少,人群在地区上相对稳固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 P12 图)1、依照: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增补:“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含省区+内蒙古 +广西2、差别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省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贵区广东、广西、海南共12个西、湖北、湖南共9 个州、云南、西藏共10个地理面向海洋,拥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区位经济高低水平发展快慢进度①能源、矿产缺少①能源、矿产丰富①能源、矿产丰富特②对外贸易,海洋开发新兴家产基地②能源、原资料生产基地,商②能源基地征品粮、农林产品基地③退耕还林、还草,改良生态环境地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变化性)( P17、 P19 图)阶段人类活动散布区举例人地关系采集狩猎动植物质源丰富的地区依靠自然阶段农业社会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四大文明古国改造环境、驯化家禽、栽种植物工业社会资源丰富(能源、金属),区位交通优胜(道路、航道、港口)德国鲁尔区、山东东营、利用环境供给的资源或区位优势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发展经济后工业社环境质量优胜(原由:可提升产质量量,吸引科技人员定居,美国硅谷、日本九州、英国苏格兰、德国慕尼黑、北京中关影响环境质量会提升科研效率)村、印度班加罗尔二、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阶段影响航海技术落伍以海为疆界,古代文明起源于大陆内部发展( 1)海洋交通发展(2)人口、城市向沿海集中(西欧、日本、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地区)进步大陆架:石油、天然气开发海底矿产太平洋最丰富深海盆:锰结核美、日、英、德已开采三、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阶段性)工业阶影响化段以人口稀罕、文化、技术由大陆传入前以( 1)利用岛屿港口优势,发展商品经济(英、日)(2)利用波涛、阳光、海岛、海滩发展旅行业(3)控制岛礁,确立海疆的归属权,具政治、国际军事意后义增补:地形:丘陵、平原欧洲的三圃制条件天气:夏天高温多雨,合适谷物生长;秋天水草丰美,合适放牧牲口三圃制:把土地分红三快:一块植树、一块耕田、一块放牧人类活动对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1、影响:有利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速城市化进度;②促使基础设备建设;③改良城村夫民生活水平易质量;④促使城乡一体化进度和乡村小康建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要点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定义:地球概况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必然的指标和方式划分出来的。
指标和方式分歧,区域的类型也分歧二、区域的特点:有的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边界是过渡性质的(干湿地区);层次性注:两个区域,按照分歧的指标,地理界线是分歧的。
三、地理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对比长三角(华东地区、沪宁杭地区):读图和文字获得下列信息:1、定位:30°N~32°N,120°E~122°E,东部沿海的中部,太平洋的西岸,与日本隔东海相望。
2、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暖时间长,作物的发展期长。
4、土壤与耕地:肥饶的水稻土,耕地较为分手,多为水田,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水系:长江、京杭运河、富春江、钱塘江、黄浦江6、作物:水稻、冬小麦、油菜、棉花7、矿产资源枯窘8、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发达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轻工业,利用交通优势进口矿产发展重工业)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构成东北平原)1、定位:43°N~48°N,125°E附近2、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大陆性稍强),温暖时间短,作物的发展期短4、土壤与耕地:肥饶的黑土,耕地较为集中,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有利于机械化的推广,耕作方式相对粗放,亩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水系:嫩江、松花江6、作物: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辽南为冬小麦)7、矿产: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8、工业:我国的重化工基地。
四、区域分歧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是分歧的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为例来分析1、开发早期:黏重的土壤和稠密的水系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2、开发时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化不利的自然条件为有利的条件3、农业时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仓和棉花、桑蚕的产地(为什么)4、工商业时期:稠密的水网再次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粮仓地位、棉花生产地位均让位于其他地区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1、地理信息技术: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要熟悉中英文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监测、城市办理、资源普查、灾情评估、农业生产、台风预报等等3、地理信息技术大众化趋势:GPS汽车导航、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空间信息网站4、RS的定义:利用装载于飞机或者航天器、卫星等上面的设备,对地面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1.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其赤道轴略大于极轴。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决定了地球的昼夜变化,公转则决定了季节变化。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地壳分为大陆壳和海洋壳,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地核由内核和外核组成。
-地理坐标系统:地球的表面被划分为经度和纬度网格,通过经纬度可以确定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
2.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太阳系: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它包括8个行星、160多颗卫星和数十亿颗小行星、彗星等。
-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体,它提供了地球所需的能量和热量。
-月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对地球的潮汐、日食和月食等现象产生了影响。
-恒星:恒星是宇宙中的恒定光源,它以核反应产生能量,其中最著名的是北极星和天狼星。
3.第三章:地球与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地球表面70%以上是水,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主要分布在地下水和湖泊、河流等地表水体中。
-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在农业、工业和生活中都起到重要作用,适当的管理和节约水资源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水文循环:水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循环,包括蒸发、降水、融化和凝结等过程。
4.第四章:生物圈与生物多样性-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非生物要素互相作用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与之相互作用的环境组成,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和环境之间保持着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这种稳定被称为生态平衡。
5.第五章:资源与环境-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等,它们是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等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田产量。
2023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3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地理,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广泛且内容丰富。
以下是2023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球的运动(总课时:4课时)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扁球形状、地球的尺度与单位、地球的大小。
2.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自转带来的现象、地球的公转、公转带来的季节变化。
3.地球的倾斜和地区性气候:地球的倾斜、倾斜带来的景象、地区性气候的形成原因。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与地壳运动(总课时:6课时)1.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密度分层、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
2.地壳的运动: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地壳变动的影响、地壳运动的原因和机制。
三、水资源与利用(总课时:8课时)1.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特点。
2.水的循环和利用: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四、岩石与地貌(总课时:11课时)1.岩石的组成和分类:岩石的组成、岩石的分类。
2.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地貌的形成条件、地貌的发展过程、地貌类型及其区域分布。
五、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总课时:7课时)1.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破坏和改变、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六、人口与城市(总课时:13课时)1.世界人口问题:全球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2.我国人口问题: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人口政策与控制、城市化进程与特点。
七、区域可持续发展(总课时:5课时)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我国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对策: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以上是2023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地球与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与地壳运动、水资源与利用、岩石与地貌、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人口与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和平均半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轴的倾斜与四季的形成-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季节变化、太阳高度角变化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与分类- 比例尺的概念与计算- 地图上的方向表示- 地图的投影方法及其变形问题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 地图符号的识别-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阅读- 地图上量算距离与面积的方法- 地图的综合解读与应用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气压、风和天气系统-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水文循环与海洋- 水文循环的过程与意义-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 海洋的构造与运动- 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壳的结构与板块构造- 内外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地貌类型与地貌演化-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与影响因素- 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体系- 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2. 经济地理- 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与交通网络 -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3.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环境保护的措施与政策-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 遥感在资源调查与环境监测中的应用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地理信息的采集、存储与处理- 地理信息的查询、分析与可视化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基本原理与组成- GPS在定位与导航中的应用- GPS与其他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以上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对于理解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以及解决实际地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三角洲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江三角洲人口越来越稠密。
(人口迁移)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现代社会: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江三角洲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RS):概念:所谓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地理必修三是高中地理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识点。
以下是____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1.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其赤道周长较赤道直径稍大,两极直径略小。
- 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倾斜角: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轴与公转轴不平行,倾斜角为23.5度。
- 地球上的经纬度和定时区:经度划分为东经和西经,纬度划分为北纬和南纬。
定时区划分基于经线的划分。
- 地球的地壳和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主要由岩石构成,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2.水资源- 水的分布和水体的特点:地球表面水体占总面积的71%,其中97%为盐水,仅有3%为淡水。
-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地球大气圈、水球和陆球之间的周期性流动。
- 世界河流和中国的主要河流: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等。
3. 生态环境与保护-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的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分类:生态系统由生物、非生物要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组成,分类有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污染,环境保护是指保护环境的各种措施和方法。
4. 地球与太阳系- 太阳系和行星的运动: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组成,行星运动有绕日运动和自转运动。
- 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球的地理环境包括大陆、海洋、气候、生物等因素。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沿河平原。
人口迁移是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移动。
- 人口变动与人口问题:人口变动包括自然增长和人口流动,人口问题主要包括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过多等。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地理必修三是高中地理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该课程着重介绍了地球的四大圈层、各种天气气候现象、土地利用与地貌形态、人口与城市等地理知识,全面展示了地球之美和人类的社会生活。
以下是我对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的总结。
一、自然地理(一)地球的四大圈层地球由内向外分别为地球核、地球幔、地球外核和地壳四大圈层。
地球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钢铁和镍铁两种元素构成,是地球的能源来源;地球幔与核之间,由硅酸盐岩石构成,是地球最厚的圈层;地球外核也是由铁和镍构成,其较低的密度将其与地球内核分隔开来;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主要由硅酸盐岩石构成,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
(二)天气气候现象天气和气候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两个重要现象。
气象学家通过长期的气象数据观测,建立了各种天气现象的分类和规律,如气压、温度、湿度、风、降水量等。
同时,气候也是地球的一项重要自然现象,是一年四季的温度、降水、风和天气的长期平均值。
气候特征是地域性的,它不仅影响着生态环境,也决定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式。
(三)土地利用与地貌形态土地利用和地貌形态都是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它们决定了地球的经济活动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地球地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城市建设等;地貌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
地貌形态不仅决定了气候和热量分配的方式,也决定了地球资源的分布情况,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一)人口与城市人类是地球上唯一有思想和自我意识的生物,人口与城市是人文地理的两个重要内容。
人口是指人类在某个地理范围内的数量,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城市是指人口聚集、市民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场所,其面积较小,人口数量相对较多。
城市化是人类历史的重要进程,它带来了物质文明和文化发展,但也存在着能源消耗、生态破坏等问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地理必修三是高中地理的一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部分。
下面是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部分1.地球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形状、尺度和构造、地球的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地球自转、公转、倾斜等)。
2.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动力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以及地球内部的动力(如地球内部的热力活动、地球表面的构造活动等)。
3.地理称谓和地理经纬度地理称谓(如洲、岛屿、海峡、海湾等)和地理经纬度的概念及其在地理位置确定、天文定位等方面的应用。
4.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淡水和盐水资源)及其分布规律、利用和保护措施。
5.地理气候地理气候的概念、要素(如温度、降水量、气压等)和分类、全球气候带及其分布规律,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等。
6.地理水文地理水文的概念、要素(如降水、蒸发、径流等)和分类,地貌与水文的关系及其影响等。
7.地理生态地理生态的概念、要素(如生物、环境等)和分类,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等。
8.地理灾害地理灾害的概念、分类(如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成因及其防灾减灾措施等。
二、人文地理部分1.人文地理概论人文地理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关系等。
2.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概念、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人口变动和人口规模的控制等;城市的概念、发展和分类(如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等)等。
3.农业与农村农业的概念和分类、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等;农村的概念、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等。
4.工业与工业区工业的概念和分类、工业的发展和影响因素、工业区的分类和特点等。
5.交通、通信与商业交通的概念和分类、交通发展对地理的影响、交通方式的变化等;通信的概念和分类、通信发展对地理的影响等;商业的概念和分类、商业发展和商业布局的影响因素等。
6.旅游与环境保护旅游的概念和分类、旅游发展的影响、旅游资源的保护等;环境保护的概念和措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等。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位置与形状:地球位于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体。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
3.地球的经纬度:经度是指从东西方向测量地球表面的线,纬度是指从南北方向测量地球表面的线。
4.太阳高度角与地方时:地方时是根据当地的太阳高度角确定的时间。
5.地球的地貌与地层:地球的地貌特征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河湖海等,地层是地壳由上至下的结构层次。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的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围绕其表面的气体层。
2.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圈由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外热层等组成。
3.大气层的温度分布与大气环流:大气层的温度分布表现为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大气环流指的是大气层内不同原因引起的气流运动。
4.大气中的水汽与降水:水汽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5.地球的温度变化与气候带:地球的温度变化表现为赤道附近较高,两极附近较低,气候带根据温度和降水的差异划分。
6.生物圈与生物多样性: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范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丰富程度。
第三章: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1.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2.地表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地表水资源的分布受气候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3.水的循环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的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大气圈、地表和地下的循环运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指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
4.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水资源的利用包括供水和排水,管理水资源需要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技术。
第四章:生物和人类的生活环境1.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的生活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等。
2.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3.景观:景观是指在观察区内所能见到的自然和人工的一切景物的总体。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学问点一、能源的分类1、根据能源的性质分类(1)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生物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自然气。
(2)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洋流、地热能;非可再生能源——核能。
2、根据能量的来源分类(1)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现代光合作用——生物能;古代植物固定的生物能——煤炭、石油、自然气、油页岩;由太阳能转化的能量——风能、水能。
(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能、温泉;核能——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聚变能和裂变能。
(3)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月球、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能。
二、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①储量丰富②分布范围广③煤种齐全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2、市场宽阔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三、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我国的煤炭资源占肯定优势,石油的比重较大,自然气比重小;世界上石油资源占肯定优势,煤炭、自然气资源比重都较大,核电比重也占肯定比重。
四、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提高晋煤外运力量:神黄铁路、大秦铁路、焦——兖——日铁路。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力量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另一方面,进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进展供应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图3.5)。
五、能源的综合利用:1、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
2、形成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中心的多元结构。
六.环境爱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①推动以干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进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12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3、应用领域:(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2)大众化应用:导航等二、遥感(RS)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4、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定位、测速、导航、授时)四、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2、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3“S”之间的关系: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2、数字地球: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知识点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区域概念: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空间单位2.区域的属性: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边界、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3.区域的特征:差异性(行政区边界明确,干湿地区边界具有过渡性),整体性(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东北平原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4.下面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5.长江中下游平原由若干平原组成,水系密布,土质黏重,影响早期的农业生产,由于船的使用,稠密的水系反而促进了发展6.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初期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转型期—人地矛盾尖锐;再生阶段—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7.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8.遥感(RS):a原理:不同的地面物质和地面物质的不同状态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不同。
b、应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广泛应用,除了森林火灾、洪水监测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海洋研究、环境监测等许多方面。
9.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2)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3)地位: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4颗GPS卫星。
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就能提供准确的三维信息(经度、纬度和高度)和时间。
四颗卫星可确定运动物体速度。
(4)组成:空间部分—CPS 卫星星座、用户部分—GPS信号接收机、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10. 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汁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功能: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还可对区域内自然资源和条件、区位和交通条件、人口和劳动力条件,以及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评价。
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11..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已得到推广,如110指挥系统、119火警指挥系统,120急救指挥系统等。
12.数字地球: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由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影响,主要有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2.西北地区范围:地形区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行政区划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3.西北地区自然特征:a.地形特征: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西部地形差异大,东西部以贺兰山为界.b.气候特征: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⑴干旱成因:深居内陆,原理海洋,高原山地阻隔水汽难以深入⑵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4. 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抑制荒漠化,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
5.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6、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以防为主①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固沙植物:梭梭、柠条、沙拐枣)②治理重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治理措施:⑴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⑵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生物措施:绿洲外围封沙育草、绿洲前沿营造防沙林带、绿洲内部农田防护网)(工程措施:缺水地区沙障工程。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为保护包兰铁路不受腾格里沙漠侵袭)⑶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退耕还林退耕还牧⑷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⑸控制人口增长7.森林的作用: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8.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存在原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难以通行开发较晚热带雨林分布: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由南北纬15°一25°。
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
9.热带雨林全球生态环境效应: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10.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充足的热量、丰沛的降水和连续不断的生长季节。
雨林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雨林生态脆弱性:热带雨林中土壤贫瘠,养分主要集中在植物体内,雨林被毁很难恢复。
11.全球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⑴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
⑵根本原因:人口的增长和贫困,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和跨国投资手段。
12.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⑴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⑵移民亚马孙平原⑶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13. 雨林的保护措施:(1)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4)建立国际基金(5)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结合(6)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地区的机会。
14. 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
三、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⑴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①储量丰富②分布范围广③煤种齐全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⑤开采条件好)⑵市场广阔(①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且消费量大于生产量②随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增加,能源缺口扩大③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交通发展受黄河和太行山影响大。
2.能源基地建设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3.变输煤为输电优势: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减轻交通压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4.能源的综合利用:山西产业结构的变化⑴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⑵六五时期,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①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
②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产业结构由单一结构变为多元结构、原料工业超过采掘业占主体地位、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效益提高。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的背景:⑴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面积土石,若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⑵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2.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⑴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⑵调整产业结构:a、对原有重化工业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b、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比重(环境问题的根源: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⑶“三废”的治理:煤矸石——发电供热回填;煤泥——干燥后再利用;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废水——沉淀池净化。
6.田纳西河流域的基本情: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属于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7.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因此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河流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
因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8.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⑴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大利: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弊:使得陆路交通不便,河运突出⑵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⑶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河流水量不稳定。
⑷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
9.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1.土地退化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造成土地退化2.植被破坏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大片的森林被砍伐;此外,矿山开采也破坏了地表植被。
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3.环境污染炼铜企业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10.流域的综合开发: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 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1.①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②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③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2.地理条件分析:①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
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②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③东北地区工业基础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开发较晚,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和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3.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4.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⑴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⑵地区专业化生产(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5.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⑵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