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诗歌,是文字的艺术。

初中语文,我们将通过鉴赏诗歌,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学修养。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首经典的古代诗歌,来进行初中语文诗歌鉴赏。

鉴赏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全诗以描写自然景观为主线,开篇两句写出了白天的山川和黄河奔流入海的景象,形成壮丽的自然景观。

然后换了一个视角,借用“欲穷千里目”来描绘壮阔的山河景色。

最后一句“更上一层楼”,寓意着不断追求进步和超越的品质。

整首诗语言简洁,却给人一种开阔和壮丽的感觉。

鉴赏二:《望月怀远》怀君远行,遥可信不可期。

当白马之过隙,斜阳之东注。

挥手应答犹上海,抚躁惊回也灯市。

长忆观蛾空从此,腐儒羞作宜家美。

这是李白的《望月怀远》。

这首诗以怀念被远离的朋友为主线。

诗人把自己与友人之间的离别和怀念,借用夜晚的月光来表达。

诗人用“当白马之过隙”和“斜阳之东注”形象有力地描述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

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怀念友人的情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感情深沉,意境优美。

鉴赏三:《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杜甫的《登高》。

诗人通过描写大自然的景色,抒发个人的苦闷和愁绪。

诗中描述了秋天山水的景色,以及诗人身处于困境之中的心境。

丰富的描写手法和动人的抒情词句,给人一种悲凉和苍凉的感觉。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展示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婉约的抒情能力。

通过对以上几首古代诗歌的鉴赏,我们能够体会到古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描述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学欣赏能力,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在学习鉴赏诗歌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诗歌的结构、意象、抒情效果等要素的分析和理解,同时要加强对古代诗人的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和美感。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

古诗文诗词鉴赏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初中七年级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诗歌鉴赏池鹤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①。

低头乍恐丹砂②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③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④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注释:①风标:风度、品格。

②丹砂:又名朱砂,一种红色的矿物,可以入药。

③鸬鹚(lú cí):水鸟,俗称鱼鹰。

④唳(lì):(鹤、鸿雁等)鸣叫。

(1)请对“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两句作简要赏析。

(2)说说尾联“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二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这两句诗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以鸬鹚的“毛色下”、鹦鹉的“语声娇”来反衬(对比)池鹤孤高的品格和不献媚、不讨好的铮铮铁骨,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没有知音的欣赏,没有主人的青睐,只是在囚笼里长唳,惆怅地望向远方,那遥不可及的云水之乡才是梦想的天堂。

丹顶鹤所思的,不仅仅是宝贵的自由,还有知音的赏识,和对自己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但又希望保持自己孤高的品格和非凡的气质才华,将来能鹤唳云端,展翅冲天。

【解析】【分析】(1)。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的意思是:转眼看到鸬鹚觉得它毛色污浊,又讨厌鹦鹉的叫声太谄媚。

这两者不仅形象、气质欠佳,而且善于侍奉、讨好主人,完全没有自己的自由和主见。

由此可知,这是用了反衬的写法,突出了池鹤孤高的品格和超凡的风姿,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沉浮、官场黑暗的厌倦。

(2)“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的意思是:对风鸣叫想的究竟是什么呢?惆怅地望向青青的田野和天之遥的云水之间。

一个“怅”字,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对田园生活向往而不得的惆怅与无奈。

故答案为:⑴这两句诗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以鸬鹚的“毛色下”、鹦鹉的“语声娇”来反衬(对比)池鹤孤高的品格和不献媚、不讨好的铮铮铁骨,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⑵没有知音的欣赏,没有主人的青睐,只是在囚笼里长唳,惆怅地望向远方,那遥不可及的云水之乡才是梦想的天堂。

语文诗歌鉴赏(通用18篇)

语文诗歌鉴赏(通用18篇)

语文诗歌鉴赏语文诗歌鉴赏(通用18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诗歌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诗歌鉴赏篇1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4分)答:(1)友人相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2)精于炼字,巧用衬托。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语文诗歌鉴赏篇2知识点1.鉴赏人物形象型【得分技法】第一步,简要概括人物形象的总体特点;第二步,联系诗歌中表现这一形象特点的内容加以分析说明;第三步,分析诗歌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原因或意义,如抒发了作者何种思想感情,对表达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等。

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李白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王历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从题目来看,诗人是嘲笑王历阳不肯饮酒。

大雪纷飞,正是饮酒的天气,王历阳“不饮杯中酒”的行为,让陶渊明也会笑死。

陶两明喜欢饮酒,常戴头巾,抚琴自乐,宅边有五棵柳树。

诗歌借陶渊明来嘲笑王历阳“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刻画了王历阳追慕陶渊明却徒有虚名的形象。

【答案】王历阳是一个追慕陶渊明却徒有虚名的人,表面上以陶渊明为榜样抚琴、栽柳、戴头巾,可是喝酒不痛快。

“浪”“虚”“空”三字用得巧妙,传达出嘲讽及激将之意,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冲天豪气。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唐)刘长卿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

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人即高僧;棹为划船工具,代指船;南岳衡山。

为五岳之一。

B. 首联写道标上人飘然远游之中怀想林中高卧。

暗示他即将归去。

C. 颔联点出道标上人归去之地,江岸青草如作者的离愁伴他远行。

D. 本诗前四句描写景物,后四句感时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

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

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解析】【分析】(1)ABC赏析正确。

D错在“后四句感时抒怀”,应是表达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2)结合诗歌题目及内容分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送道标上人归南岳”,最后两联的意思是:道标商人要离开了,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

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

最后两句作者以一组流畅的林山云水镜头,写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上人,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故答案为:⑴ D;⑵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

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

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内容、主题、感情等方面。

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⑵此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1.《登鹳雀楼》 - 王之涣- 题目:《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的壮丽景色和自然风光。

通过形容楼前广阔的河流、远处的青山和附近的乡村田野,作者展示了自己在高处俯瞰大地时的壮美感受。

- 主题:表达人们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 感情色彩:作者经历到了山川河流的辽阔壮丽,体味了自然景色的美妙和伟大,并产生了敬畏和自省之情。

- 修辞手法:- 比喻:用“登鹳雀楼”来比喻作者所在的高处,突出其观察的角度和高度。

- 反问:通过反问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强调了自然界的广阔无边和永无止境的奇观。

- 对偶:通过对偶结构的运用,如“何必见庙墓,心中只有诗书间”,突出了作者对名利财富等虚无的态度,强调了内心追求精神世界的重要性。

- 韵律特点:本诗共七律四十九字,平仄工整,较为优美。

2.《静夜思》 - 李白- 题目:《静夜思》- 作者:李白这首诗是李白在夜晚时刻的自省之作。

诗中写道,作者独自思索着远方家乡的事情,念及家人和朋友,感叹时间的匆匆流逝。

- 主题:表达作者在夜晚时思念远方故乡和重要人物的情感。

- 感情色彩:作者通过表达对远方家乡和重要人物的思念之情,展示了一种离别的伤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感。

- 修辞手法:- 比喻:用“疑是地上霜”来比喻夜晚时地面上的露水,表达了作者寂寞孤独的心情。

- 借代: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借月光和露水来象征夜晚和离别的情感,增加了诗意的含蓄性。

- 韵律特点:本诗共五言绝句,四句皆押韵,节奏明快,抒情自然。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杜甫- 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杜甫这首诗是杜甫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作品。

诗中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离散的思考。

- 主题:表达离别时的思念和友谊的珍贵。

- 感情色彩:通过描绘黄鹤楼的壮美景色和表达离别之情,作者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解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解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柏林寺南望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①钟,泊舟微径②度深松。

青山霁③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①精舍:寺庙,这里指柏林寺。

②微径:指小路。

③霁:雨停天晴。

(1)发挥想象,描绘“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的优美意境。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1)持续多日的大雨停了,天空迅速放晴,青山上还浮着轻云,云下的四五座山峰就像画出来的那样美丽。

(2)这首诗中,作者寻钟声穷尽“深松”,到达柏林寺,眼前豁然开朗,并见到了雨后美不胜收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惊奇、愉悦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发挥想象具体描绘诗境。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的意思是:雨后初晴,山色青翠,白云悠悠飘荡;眺望西南,四五青峰,更加郁郁葱葱,犹若刚刚画成。

描绘诗境时要抓住雨后景物的特点,明确写了雨后的山、烟雾笼罩的山。

(2)从诗歌所描写的景物和诗人的行踪可以看出“望者”内心的愉悦,“雨后初霁”可谓“惊喜”。

故答案为:⑴持续多日的大雨停了,天空迅速放晴,青山上还浮着轻云,云下的四五座山峰就像画出来的那样美丽;⑵这首诗中,作者寻钟声穷尽“深松”,到达柏林寺,眼前豁然开朗,并见到了雨后美不胜收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惊奇、愉悦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⑵解答诗词赏析题,我们要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把握情感的方法有:看诗人定诗风,看诗歌所属的类别,看诗歌标题或关键系,看写作背景。

具体要做到:通读全诗,把握大意,理解情感。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初中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初中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初中一、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2. 请写出“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

“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疑是地上霜”,出自李白的《静夜思》。

3. 请补全“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下半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下半句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的作者是杜甫?A. 《春夜喜雨》B. 《登鹳雀楼》C. 《春望》D. 《江雪》答案:C. 《春望》2. “停车坐爱枫林晚”的下一句是什么?A. 霜叶红于二月花B. 霜叶红于二月雪C. 霜叶红于二月霜D. 霜叶红于二月冰答案:A. 霜叶红于二月花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苏轼答案:B. 杜甫三、简答题1. 请简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表达的情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即使身处天涯海角,只要心中有彼此,就如同邻居一样亲近。

2. 请解释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意境。

“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风拂过,江南的河岸又披上了一层新绿,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3. 请分析杜甫的《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蕴含的哲理。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通过描绘落叶和长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这首诗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

2. 诗人如何表现春雨的特点?诗人通过“好雨知时节”和“润物细无声”等词语表现春雨适时而至、润物无声的特点。

3. 诗中的“红湿处”指的是什么?“红湿处”指的是春雨过后,花朵上沾满雨水,显得更加鲜艳的地方。

初中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初中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初中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选择题1. 下列关于《静夜思》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B. 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

C. 诗中“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睡觉的床。

D.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答案:C2. 《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的下一句是()A. 当春乃发生B. 随风潜入夜C. 润物细无声D. 野径云俱黑答案:A二、诗歌鉴赏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的忧虑和对_______的哀叹。

答案:国家的命运;自然景色的荒凉2. 《江雪》一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_______的景象。

答案:寂静、空旷三、诗歌鉴赏简答题1. 请简述《悯农》一诗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这两句诗所表达的含义。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农民在炎热的正午时分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和对粮食来之不易的感慨。

2. 分析《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立志攀登至高峰,从而俯瞰其他山峰的豪情壮志,蕴含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达到人生巅峰的哲理。

四、诗歌鉴赏论述题1. 《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沉落,黄河奔腾不息流向大海的壮丽景象。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登高望远,诗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对人生目标的追求。

2. 《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两句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

答案:这两句诗营造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

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旅途中的孤独感。

全诗通过对枫桥、渔火、寒山寺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异乡夜晚的所见所感,以及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感慨。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退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来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

“引”是古代的一种诗体。

(1)一,二两句,写出了秋天________的特点。

(2)评“孤客”二字,“使无限情思,溢于言表”。

这“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萧瑟凄凉(2)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

【解析】【分析】⑴考查诗句所描绘的意境特点。

“何处秋风至?萧萧退雁群”: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

诗句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

描绘了秋天萧瑟凄凉的特点。

由此表达了思乡的思想感情。

⑵考查诗人炼字的艺术魅力。

“孤客最先闻。

”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

“孤客最先闻”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

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故答案为:⑴萧瑟凄凉;⑵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

【点评】⑴考查诗句所描绘的意境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描摹物象,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点明景物的氛围特点;揭示寓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

“秋风、萧萧、雁群”描绘了秋天萧瑟凄凉的特点。

⑵考查诗人炼字的艺术魅力。

答题时应注意,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孤客”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反映出来的季节是________季,从“________”词句中可以看出,理由是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完整)初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完整)初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语文诗歌鉴赏专题一.看作者由于诗人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

二.看类型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

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

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③思乡怀人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

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⑤闲适类。

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⑥借景抒情类。

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

⑦托物言志类。

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

⑧爱情类。

以表达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和向往为主。

⑨民生类。

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三.找意象。

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家国之情;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渔翁、鹦鹉洲喻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之人四.定感情。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州寒食诗(二首)(北宋)苏轼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定风波①(北宋)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本词作于1082年,即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

从以上两首诗和一首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我读出了一个内心痛苦却乐观豁达的苏轼。

面对贬谪黄州“苦雨”“萧瑟”“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悲苦生活,苏轼的内心是充满悲愤的,既有生活艰辛的苦闷,又有“病起须已白”、心念朝堂“拟哭途穷”的悲凉;但他却能面向苦痛转换自己的心态,在风雨中“竹杖芒鞋”“何妨吟啸且徐行”,用积极的心态豁然相迎。

【解析】【分析】此诗是苏轼由寒食节降雨伤情吟出的,南国晴日本寡鲜,又逢寒食雨绵绵,使失意人更添几分凄清之感。

“破灶”中的“湿苇”难以煮“寒菜”,哪里有寒食节日的气氛,只有旷野上的乌鸦衔着片片纸钱低飞孤鸣……苏轼此时归心似剑,可那“深九重”的“君门”又可望不可及。

他想归隐田园,了此一生,可落叶归根的故乡遥遥万里,自己身难由生。

进退不能,苏轼感到穷途末路,悲痛不已,他的心已如寒食节的死灰不能复燃了。

《定风波》该词作于黄州谪所。

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了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东坡雨中行吟图",表现了他处变不惊、笑对苍茫、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潇洒气度,流露出悠游自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之思,揭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妙境,也是苏轼人生的真实写照。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带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带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带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赏析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各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亲射虎,看孙郎”中的“孙郎”指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辛苦遭逢起一经”一句中,“起一经”是指作者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B.《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过零丁洋》的表达方式都是先记叙后抒情。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诗巧借地名,运用双关语,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一个“狂”字贯穿全调,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

(2)这两首诗词的画线句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请任选一处从修辞、炼字或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南安军【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诗尾联“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划线句中“悠悠”一词有何妙处?(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初中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初中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初中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①韦应物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④。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⑤深不见,浦⑥树远含滋⑦。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⑧。

【注】①赋得:分题赋诗。

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

②楚江:指长江。

③建业:今江苏南京。

④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

⑤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⑥浦:近岸的水面。

⑦含滋:湿润,带着水汽。

滋,润泽。

⑧散丝:雨丝。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 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 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

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

C. 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

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D. 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

E. 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

(2)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划线叠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1)B,C(2)“漠漠”、“冥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气迷茫和天色昏暗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

【解析】【分析】(1)A错在“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从题目及尾联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BC正确;D错在“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的是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E从“ 沾襟比散丝”可以看出,尾联是直接抒发内心的忧伤。

(2)结合颔联内容分析,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诗歌鉴赏内容理解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诗歌鉴赏内容理解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内容理解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请描绘画线诗句,并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景物特点。

送万巨卢纶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

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中的“无遗力”写出了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

B.第二句中的“老始成”则说明了古人做学问的艰难。

C.诗的最后两句告诉我们:真正有学问的人,不能学习书本知识,而要亲自去实践。

D.诗人写这首诗告诫儿子,要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努力学习。

3.诗歌鉴赏,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和《逢入京使》,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夜洛城闻笛》一诗题目中“春夜”“洛城”点出时间、地点,“闻笛”指出诗歌的主要内容,表明诗人因闻笛而写作此诗。

B.“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想象和夸张,写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表达诗人春夜闻笛的喜悦之情。

C.“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两句,写诗人远赴边塞,东望故园,长路漫漫,思乡之情奔涌而出。

D.《逢入京使》全诗语言朴素平实,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抒写复杂情感,极富情味。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咸阳值雨温庭筠咸阳桥①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②。

绝似洞庭③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注]①咸阳桥:又称西渭桥,架于渭水上,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南。

②钓船:渔船。

③洞庭:指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岳阳市。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交代遇雨地点“咸阳桥”,写出雨丝密密麻麻连绵不绝的特点。

新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含答案

新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含答案

新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兰[明]徐渭兰亭旧种越王兰①,碧浪红香天下传。

近期野香成秉束② ,一篮不值五文钱。

【说明】① 传说越王勾践在兰亭栽种兰花。

② 秉,量词,束,把。

(1)诗中的“兰”比喻 ________,“野香”比喻 ________;(2)兰花“一篮不值五文钱”表达了作者 ________。

【答案】( 1)君子;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2)鄙视那些伪文人,不与世俗沆瀣一气,洁身自爱的人生态度。

【分析】【分析】( 1)这首诗的题目是“兰”,第一句写昔日在兰亭种下一片越王兰,第二句描述了兰的叶和花,碧绿的叶子像波涛相同,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第三句写近来把这些野花扎成束,一筐野花也不值五文钱。

徐渭特别喜爱兰花,写了许多关于兰花的诗。

这些诗表面上是看写的是花,实质上是托物寓意,借写兰花表现自己的理想和情操。

兰花在文人墨客眼里是君子的象征,这首诗也不例外,相对应,野花就比喻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

(2)诗中的野花比喻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这些人就像野生兰花相同碧绿的叶子像波涛相同,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他们沽名钓誉,表面看一本正经,其实骨子里却追名逐利,没有才华横溢,作者说这样的人不值一钱,就明确表达了对这些人的鄙视,也表现了自己不与世俗沆瀣一气,洁身自爱的人生态度。

译文:以前我在兰亭种下一片越王兰,碧绿的叶子像波涛相同,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此刻一把野花不值五文钱.故答案为:⑴ 君子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⑵ 鄙视那些伪文人,不与世俗沆瀣一气,洁身自爱的人生态度。

【评论】⑴ 此题观察词语内涵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联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

⑵ 此题观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感情,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述的光景特点上推测,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感情的句子理解,三是联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

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答案】(1)清幽恬静(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

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解析】【分析】⑴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意象的理解,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本就充满着清幽的情愫,同时再结合诗句“素舸漫流间”等所描绘的景象,即可得出“清幽恬静”。

⑵本题为对比赏析,在分析的同时应首先对原诗句进行分析理解,“唯应共月还”一句形象描绘了诗人形单影只只有月亮作陪的场景,而“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同样也是表现作者只有月亮相伴的场景。

同时应该看到的是,两位诗人虽然孤身一人,但并不因此寂寥落寞,从两首诗的全诗中都不难得出共同情感:超然物外、安闲自得。

故答案为:⑴清幽恬静⑵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

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意象所寄寓的感情的理解能力。

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

诗歌的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

懂得意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因此,对一些常见意象,需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赏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先分别分析两篇文章,再比较其异同,在比较中分清相同点与不同点,再结合理解诗词的内容,选取合理角度,围绕其所用表现手法与蕴含的作者情感或人生哲理来进行赏析,言之有物即可。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100题(含答案详解)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100题(含答案详解)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100题(含答案详解)题目1:诗歌标题:《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请回答以下问题:1.《春晓》是哪位中国古代诗人的作品?2.诗中的春指的是哪个季节?3.诗中的“春眠不觉晓”是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的?4.诗中的“夜来风雨声”是哪种声音?5.诗中的“花落知多少”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答案1:1.《春晓》是杜甫的作品。

2.春指的是春季。

3.“春眠不觉晓”使用了对比修辞手法。

4.“夜来风雨声”是指雨声和风声。

5.“花落知多少”表达的是春天的景色变化迅速。

题目2:诗歌标题:《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请回答以下问题:1.《静夜思》是哪位中国古代诗人的作品?2.诗中的明月光为什么让人产生疑惑?3.诗中的“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这两句有什么特点?4.诗中出现的“思故乡”表达了什么情感?5.你认为诗人为什么会在夜晚思念故乡?答案2:1.《静夜思》是李白的作品。

2.明月光在床前照耀,使人产生了这是地上的霜的错觉。

3.“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这两句都是以对称的方式表达诗人的情感。

4.“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诗人在夜晚感到寂寞,想念起遥远的家乡。

题目3:诗歌标题:《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请回答以下问题:1.《登鹳雀楼》是哪位中国古代诗人的作品?2.诗中的白日和黄河分别象征着什么?3.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是什么意思?4.诗中的“更上一层楼”暗示着什么?5.你认为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答案3:1.《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作品。

2.白日象征着白天,黄河象征着大河。

3.“欲穷千里目”意味着想要看得更远。

4.“更上一层楼”暗示着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成就。

5.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追求进步和超越的渴望。

…依此类推,提供100道诗歌鉴赏训练题及答案详解以供学习和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一.看作者
由于诗人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

二.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

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

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③思乡怀人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

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⑤闲适类。

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⑥借景抒情类。

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

⑦托物言志类。

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

⑧爱情类。

以表达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和向往为主。

⑨民生类。

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三.找意象。

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家国之情;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渔翁、鹦鹉洲喻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之人
四.定感情。

①喜:欣喜欢快、闲适愉悦、豪迈奔放、感奋振作
②怒:愤懑不平、苦闷压抑、愤世嫉俗、蔑视愤怒
③忧:寂寞忧伤、孤独惆怅、离愁烦乱、忧国忧民
④恶:憎恶痛恨、揭露鞭挞、讽刺斥责、辛辣冷峻
⑤思:思乡怀亲、恨别怀远、怀古伤今、惜春悲秋
⑥悲:悲伤哀怨、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报国无门
五.找技巧。

表达技巧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

2.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排比、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象征,引用重章叠唱等。

3.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想象、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怀古伤今……
六.下结论。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七.品风格。

在有些诗歌鉴赏中,需要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
①平:平易、自然、质朴、简洁②雅:清淡、素雅、清新、典雅
③华:华美、绚丽、明丽、晓畅④婉:委婉、含蓄、沉郁、凝练
⑤神:准确、传神、生动、形象⑥壮:悲壮、豪放、雄浑、粗犷
★在回答主观鉴赏题时要重视"三注意"★
1.首先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象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2.其次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 诗中有画 "等等。

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3.再次要注意注释,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

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