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研究-注释体例
中国国际政治研究学者 及其论著影响力分析
●白 云中国国际政治研究学者及其论著影响力分析———基于CSSCI的分析(2001—2005) [内容提要] 本文基于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并分析了我国学者及其论著在国际政治领域的研究规模、研究形式与影响力。
[关键词] 国际政治 论著 评价 CSSCI 文献计量学中图分类号:D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7)4-0104-09引 言学者是科学研究的主体,其学术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主要取决于他们所发表的研究成果,以及成果被他人重视、认可和引用的情况。
一般说来,学者的成果发表得越多、被他人引用得越多,就越能说明他在学术领域产生的影响。
我们通过CSSCI[1]对学者所发表的论文及其成果被引两方面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每个学者在其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显示其学术研究的创新度与影响力,反映他们所提出的观点、概念、方法或范式引起学术界关注和重视的程度。
另外,我们还对国际政治领域被引最多的图书进行了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以及该领域的经典著作。
学者研究状况分析对学者发文及其被引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我国在国际政治研究领域的作者规模和作者的 收稿日期:2007106110 作者简介:白云,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 210093。
研究形式,通过统计数据并与其他学科比较,认识研究现状的特点,并尽可能地找出本学科的学者研究特点和存在不足,以改进我们的研究。
11学者发文统计分析通过对国际政治学学者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我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主要规模。
为了对我国国际政治学者规模有一个大致了解,表1给出了2001—2005年在CSSCI的来源期刊[2]上发文的学者总数。
表1 2001—2005年国际政治学者数量统计类型年代20012002200320022005发文作者总数17081805201523512415发文作者姓名数13191375151117341845被引作者数503761146758834110120从表1我们得知,CSSCI国际政治学领域就发文学者数量(不合并同姓名者)来看,从2001—2005五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新增了707名,五年间的平均增长率为9105%。
注释要求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北新书局,1948,第43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第175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法律出版社,2001,第3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人民出版社,1983,第25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第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示例: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第247-266页。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9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325页。
唐振常:《师承与变法》,《识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第65页。
3.著作、文集的序言、引论、前言、后记(1)序言、前言作者与著作、文集责任者相同。
国际政治学概论(课件大纲)
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国际政治学概念二、国际政治学研究对象三、国际政治学研究方法一、国际政治学概念1.什么是国际政治?汉斯·J·摩根索(Hans J Morgenthau):“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
昆西·赖特:国际政治是“一门艺术,它影响、操纵或控制世界上的一些重要团体。
促进某些团体的目的的实现,反对其他团体的相反目的的实现”。
梁守德:“国际政治,指的是行为体间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实施外向决策的活动及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是全球范围内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强权与民主、人权与主权、剥削与发展、结盟与不结盟、动乱与秩序等现象的关系的统称。
”周敏凯:国际政治“是由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多种国际行为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与相互作用,以及形成的各种联系”。
王逸舟:“国际政治”是相对于“国内政治”而言的,但理解上又有多义:一种是指国家之间的政治,英文里叫“politics among nations”,通常是指代表不同民族的政府之间的政治,如外交、国家贸易、势力均衡、相互宣战等;另一种是指存在于国际社会并且作用于这个特殊社会的各个国家的政治,英文为“international politics”,这种政治的参与者较多,不止有国家、民族、政府,更有众多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如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生态组织、恐怖组织等,它的重点不在国家(政府)层面,而在世界共同体(国际社会)。
我们不妨将前一种称作狭义的国际政治(又叫“国家间政治”),后一种则为广义的国际政治(也可叫“世界政治”)。
2.什么是国际政治学?周敏凯:国际政治学是一门研究主权国家及其他国际行为体,为实现一定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相互作用与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独立学科。
教材观点: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1.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 年,第 43 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 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第 3 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年,第 25 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示例: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247—266 页。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9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第325页。
《国际政治研究》稿约及注释体例
《国际政治研究》(季刊)稿约及注释体例说明一、本刊是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研究国际问题的综合类学术性刊物,内容涵盖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组织与国际法、世界经济、中国外交、国际战略、国别和地区研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比较政治、台港澳研究、口述外交等方面,欢迎投稿。
二、来稿请用A4纸单面隔行打印,字体为5号字,同时提交Word格式的软盘。
一般不收手写稿件,请见谅。
三、论文稿件篇幅(包括注释在内)以六千字到八千字为宜,最长不宜超过一万字,书评稿件篇幅以四千到六千为宜,学术动态等稿件篇幅限制在三千字左右。
来稿请在正文之前附上简短的中文内容提要(一般在200字以内),以及关键词(三至五个)。
四、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作一定的修改或删节。
作者如不同意,请在投稿时声明。
五、凡在本刊发表的文章,一律文责自负,严禁一稿多投。
稿件寄出三个月内没有收到本刊用稿通知的,可改投他刊。
未被采用的稿件本刊不负责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六、来稿请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通讯地址、电话及邮政编码,以便联系。
发表时可用笔名。
来稿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并赠样刊两本。
七、来稿请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收,电话:010-6275-5560,6275-9984,传真:010-6275-1639,电子邮件:yuankan@。
或直接将论文打印稿及软盘各一份送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内“院刊编辑室”信箱。
凡以电子邮件方式投寄的稿件,无需再提交软盘,但仍需要提交论文打印稿一份。
八、文中第一次出现的不常见的外国人名、地名及机构名称或专业术语时,请在中文译文名称后加圆括号注出原文,其它常见人名、地名无须加注原文,但应为约定俗成的译名。
九、凡涉及引文或引证的观点,请注明出处。
本刊采用脚注形式,注释内容必须包括作者、书名或文章名、编者或译者(如果有的话)、城市及出版社、期刊名、出版日期、期刊的卷期数字、引用的页码等。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圣才】
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0.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国际政治学★★1.国际政治学的概念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等学科特征。
2.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见表0-1)表0-1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考点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国际社会的实际出发,去研究它的发展变化。
(2)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坚持唯物辩证法,要注意两点:①正确地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②要正确地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
2.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见表0-2)表0-2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国际政治学的具体研究路径及其特点(1)西方学者提出的具体研究路径(见表0-3)表0-3 西方学者提出的具体研究路径(2)中国学者可学习和借鉴的西方研究路径(见表0-4)表0-4 中国学者可学习和借鉴的西方研究路径0.2 典型题与考研题详解一、概念题1.相互依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年研]答:相互依赖是“相互依存理论”的核心概念。
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指出,“依赖是指受到外部力量决定或重大影响的一种状态。
相互依赖,按照最简单的界定,意指彼此相互依靠。
在世界政治中,相互依赖所涉及的情形是以国家之间或不同国家的行为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为特征。
”作为一个分析性用语,它所指的是一个体系中的不同行为体或事件的相互影响。
约瑟夫·奈曾把它描述成一种非常客观的现实,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
就像是婚姻一样,对于双方来说,无论会更穷、更富、更好、更坏,都是一种相互依赖。
2.国际政治[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国际政治是指全球性的政治活动,它与国际关系、国家间的互利与合作、各个国家的政治动态有很大的关系。
国际政治研究-注释体例
《国际政治研究》注释体例一、 总则1、本刊采用页下注(脚注),每页依序重新编号。
2、一般情况下,引用外文文献的注释仍从原文,无须另行译出。
3、文章正文后不另开列“参考文献”。
4、所引资料及其注释务求真实、准确、规范。
5、本体例经刊行生效,也在本刊相关网页发布,敬请查阅参照。
二、中文文献(一)一般著作1、专著。
其注释各个类项的标注次序为:著者,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地,出版机构及版次,页码。
编著、译著基本一致。
例如: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01页。
司马迁:《史记》第八册,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595页。
2、编著。
应在编者姓名后加“编”或“主编”、“编著”。
例如: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8-49页。
3、译著。
在著者姓名前可以“[]”标明著者国别;在文献名之后,可标明译者。
例如: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印书馆1985年版,第132页。
[英]赫德利·布尔:《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张小明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导言,第15页。
4、如著者、编者为二人,两者姓名之间以顿号间隔;如为三人以上,可省略为“***(第一责任者姓名)等(编)”。
例如:王正毅、张贵岩:《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范式与现实经验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03、207页。
刘继南等:《国际战争中的大众传播》,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页。
王振华等主编:《重塑英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9页。
(二)单篇文章1、文集中的文章其引文注释的标注次序为:著者,文章题目(加书名号),文集编者名称,文集名,出版地、出版机构及版次,页码。
例如:张世鹏:《历史比较中的欧洲“第三条道路”》,陈林、林德山主编:《第三条道路:世界之交的西方政治变革》,北京:当代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第278页。
美国研究注释体例说明
一 、 注 释 的 目 的 1 、 标 明 作 者 在 文 章 中 所 直 接 或 间 接 引 用 的 任 何 其 他 人 的 语 句 出 处 。
2 、 标 明 文 章 中 不 常 见 的 史 实 或 事 实 的 出 处 。
如 系 众 所 周 知 的 事 实 则 不 必 作 注 。
3 、 标 明 文 章 中 借 用 他 人 的 理 论 、 论 断 、 思 想 、 观 点 或 意 见 的 出 处 。
不 标 明 出 处 或 来 源 便 借 用 、 甚 或 大 段 录 用 上 述 内 容 , 不 仅 违 反 学 术 道 德 , 而 且 可 能 触 犯 《 著 作 权 法 》 。
上 述 三 类 注 释 如 系 转 引 自 第 二 手 材 料 , 出 处 应 注 明 为 转 引 的 第 二 手 材 料 , 而 不 能 根 据 第 二 手 材 料 中 的 注 释 , 将 出 处 注 为 原 材 料 ( 第 一 手 材 料 ) , 除 非 作 者 亲 自 查 阅 并 核 对 了 原 材 料 。
4 、 对 文 章 中 的 某 些 观 点 进 行 资 料 性 的 补 充 说 明 , 这 种 补 充 如 写 入 正 文 , 可 能 打 断 正 文 中 行 文 的 流 畅 , 使 文 章 脉 络 不 清 。
5 、 对 文 章 中 的 某 些 观 点 、 不 常 见 的 专 用 名 词 、 术 语 做 必 要 的 解 释 , 这 种 解 释 如 写 入 正 文 , 可 能 打 断 正 文 中 行 文 的 流 畅 , 造 成 读 者 理 解 上 的 困 难 。
二 、 注 释 的 类 型 论 文 注 释 一 般 分 为 页 末 注 ( 脚 注 ) 和 篇 末 注 两 种 。
本 刊 为 方 便 阅 读 , 从 1 9 9 8 年 第 2 期 起 采 用 页 末 注 形 式 。
三 、 注 释 的 格 式 ( 一 ) 中 文 注 释 : 1 、 当 文 章 引 用 或 借 用 的 资 料 所 在 的 著 作 第 一 次 出 现 于 注 释 中 时 , 须 将 该 书 作 者 姓 名 、 书 名 、 出 版 地 、 出 版 者 、 出 版 年 代 及 引 用 资 料 所 在 的 页 码 一 并 注 出 。
国际政治学概论课件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一讲国际政治行为体本讲主要内容一、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类型二、国际政治中的国家行为体三、国际政治中的国家主权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类型国际政治行为体:国家行为体:民族国家非国家行为体:1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建国际组织2宗教组织3个人4政党5政治运动6跨国公司1.国家行为体一国际政治中的国家概念二国家的分类三国家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特征一、国家行为体概说1,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主角的并不是任意的国家,而是民族国家,或者说是主权国家早期的国家现代的国家2,主权国家最先产生于欧洲,它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有关国家主权原则的确立和延续主权国家的基本特征传统的观点:居民、领土、政权组织、主权现代的观点:认同、忠诚4,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自然因素思想观念因素制度因素5,国家的基本政治职能维持秩序分配资源作为认同的核心国家的类型1,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经济上的差异军事上的差异人口规模上的差异民族构成上的差异2,国家分类的多样性能力标准:强国与弱国意识形态标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宗教标准: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佛教文化标准:亨廷顿的观点民主标准:民主与专制其他标准三、国家主权1,主权概念的提出布丹霍布斯格劳秀斯卢梭2,主权概念的二重性主权与国家内部政治和法律上的权力相关主权与其他国家的权力相关3,主权的两个组成部分对内主权对外主权所谓国家主权sovereignty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的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内的最高管辖权;即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或事物以及领土以外的本国人实行最高的统治权;这是国际法已经确认的属地优越权和属人优越权的具体体现;2、对外的独立平等权;即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国家行使权力的完全自主性,排除任何外来的干涉和限制;各国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采取自主的对外行为,各国在国际法意义上的权力地位一律平等;3、防范侵略的自卫权;即国家为了维护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侵略或威胁进行防卫的权利;自卫权是国家的固有属性之一,也是国家维护正常的国际秩序和保障国际法实施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四、国家主权面临的挑战1,在国际关系中,国家的主权始终受到国际互动网络的影响2,国际互动的表现形式、性质表现形式:合作、结盟、竞争、对抗、战争性质: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国家主观愿望的产物3,在当代,全球性的国际互动对主权的影响越来越大根源:全球化表现: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缩小、约束、削弱与限制“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影响:1、影响国内行为体的政策偏好以及随后造成的国内政治联盟;2、引发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3、削弱政府的自主性及其政策的有效性;4、挑战对主权国家安全;5、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主权的挑战;2.非国家行为体一、非国家行为体概说1,国家关系中存在非国家行为体2,国际组织是最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体3,非国家行为体的基本类型一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间组织:针对特定利益的事件私人次国家及全球性行为体国际政府间组织;由国家派出代表组成的组织,讨论相互间利益和共同更新的问题政府间组织的定义政府间国际组织是两个以上主权国家的政府经过一定的协议而创立的机构,其成员构成仅限于主权国家,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成员国的合作谋求实现单靠自己无法实现的目标; ;政府间组织的构成要素:合作的政治意愿·一定的结构或形式·一定的运作机制国际非政府组织1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国际非政府间组织是非官方的社会团体或个人以一定的民间协议或条约的形式设立的民间机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一般不具备国际法主体资格;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族、宗教、体育与卫生等各个领域;如:国际恐怖组织如库尔德游击队等,国际经济组织如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宗教组织如世界基督教协会等,国际体育组织如国际奥委会等,国际卫生组织如国际红十字会等;2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缘起及演化●起源于19世纪●早期活动集中于人道主义和宗教●现代非政府组织数量惊人,活动领域广泛3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间接性●功能性4国际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间组织的关系●相互协商与合作,并逐步实现机制化第二讲国际体系☐国际体系概述☐现实主义的国际体系观☐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国际体系观☐温和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观第一节国际社会与国际体系一.国际体系及国际体系结构国际体系international system就是指“国家的外部环境”,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互动构成的一个整体;国际体系既是国际行为体互动的结果,又是国际行为体互动的舞台和环境国际体系结构是无政府状态下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二.理解和解释国际体系的两种视角第二节现实主义的国际体系观一、权力的概念●国际关系中的权力是国际行为体对其他行为体施加影响的能力●权力的实质——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反映的是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权力的实现——权力的实现归根结底要看权力关系的结果二、影响国家权力的因素1,影响国家权力的因素的多样性、差异性对国家权力进行量化极为困难2,考察国家权力必须从综合角度入手三、国际权力结构1.国际权力结构的概念国际权力结构是世界上主要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状况2.什么是“权力分配”所谓“权力分配”,是指国家之间的权力大小“差序相关”,即彼此相比较有权力差距,这种权力的差距或高低顺序对各国行为选择有重要影响;3.国际权力结构的形态极就是全力中心或者大国讨论国家权力结构的形态的另一种思路权力均衡/均势:国际体系中竞争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权力大体相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支配其他国家,从而实现共存;霸权体系:国际体系中的权力最大限度地集中于一个或两个国家,从而使得这些国家拥有支配国际体系的垄断性权力;4,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具有必然性●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一般由大国或大国集团发起●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一般基于成本和收益的考量,但在实践中往往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的最终结果既取决于发起变革的大国的行为,也决定于其他大国的反应5,国际权力结构的合法性问题●国际体系的合法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只有国际体系中的所有大国均接受现存的权力结构,那么,该权力结构才具有合法性●合法的国际权力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国际冲突的发生,或限制国际冲突的范围第三节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国际体系观1,自由制度主义对国际体系的基本看法2,国际合作的概念●在国际政治中,合作是指国际行为体在互动中自愿调整其政策的行为,目的是协调各方的不同点,已达到一种共同得益的结果;3,国际合作存在的意义●国际合作是国际秩序的基本要素●没有国际合作就没有国际社会4,国际合作产生的原因行为体之间存在互动行为体之间存在共同利益以及彼此对这种利益的感知行为体依理性原则行事5,国际合作的基本特征国际合作:参与者自愿,参与者对共同目标的认同与承诺·结果对参与者有利6,国际合作的基础●制度化和规范化:形式条约、协定等; 特点稳定●默契:产生的原因; 特点不稳定;需要相对较长时间的互动;7,国际合作形成的手段谈判或讨价还价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与合作的条件国际合作与国际制度对国际行为体的影响作用与限度1,国际合作与国际制度构成国际行为体参与国际互动的背景与条件●便利与限制2,国际合作与国际制度具有脆弱性●与无政府状态有关第四节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1,建构主义对国际关系、国际体系的基本理解●国际关系不仅是国际行为体在物质层面互动的结果,也是其在观念层面互动的结果;●国际体系最终由国际行为体共同具有的理解与期望决定;而这种共有知识是国际行为体互动的结果,因此,国际体系具有“主体间”的属性;2,观念互动是当今国际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在观念互动中,共有观念产生,并对行为体的行为产生影响;体系文化—国家身份和利益—国家行为3,观念因素影响国际关系的特点●在很多情况下不像权力和制度因素那样明显和直接●一般会在较长时间内起作用文化——社会共有知识,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场景中通过互动产生的共有观念,是社会成员共同具有的理解和期望;国际体系文化就是国际社会中这些共有观念的分配,或者说是国际体系中的观念结构;国际社会中最典型的结构特征是无政府文化;温特明确指出,无政府性实际上是国际社会成员-国家-造就的;国际体系文化有多种形式,温特提出了三种可能的国际体系结构: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物质结构的意义取决于这些文化的意义根据温特的理论,文化才是国际体系结构的根本特征;第四讲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第一节安全概念的产生与安全研究的发展一. “安全”概念的界定人们对“安全”概念的界定产生分歧的原因:客观原因:安全主体面对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与安全有关的问题复杂、多样;主观原因:不同安全主体具有不同的安全利益追求,因此对安全的理解和界定存在明显不同;◆“安全”是可界定的;它涉及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上:不存威胁现实的威胁和潜在的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安全研究要解决基本问题:行为体在互动中如何免受威胁的现状和心理状态第二节安全关系与安全研究的不同观念一、安全关系的概念国际政治中的安全是在国际行为体之间的互动或国际行为体与国际体系之间的互动中产生的,因此,它总是表现为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安全关系;二、各种不同的安全观现实主义1,古典现实主义◆国家拥有至高无上的主权;这一状况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国家之间天然具有不相容性,国家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二是由主权国家构成的国际体系呈现无政府状态;◆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国家普遍存在不安全感;因此,国家参与国际互动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和加强自身的安全;◆国家能否实现安全,最终取决于国家所拥有的权力power;而权力的最重要内容就是军事能力;因此,军备竞赛是国际体系中的常态;新现实主义◆虽然国际体系呈现无政府状态,但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并不总是无休止的冲突与战争,国家之间存在着受制于安全竞争逻辑的有限合作;◆存在于国际体系中的国家最终关心的是安全而不是权力;◆国家在安全问题上存在两难选择,即存在“安全困境”◆克服“安全困境”的基本途径是以合作求安全;当合作制度化以后,可以形成“安全共同体”或“安全体制”;新自由制度主义依存安全:跨国关系的存在和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程度的增强,使得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安全合作日益成为可能;◆制度安全:基于互惠基础上的国际制度的运行,可以调节无政府状态下国际行为体的行为,增进行为体之间的互信,从而降低行为体因误解、恐惧、疑虑而产生的不安全感;◆民主安全:民主国家之间无战争,在全球推广民主制度能够维护国际安全;建构主义行为体之间的观念互动,既可能产生“安全困境”,也可以形成“安全共同体”1、建构主义强调社会建构对国家行为和国家安全的影响2、安全文化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建构;3、安全困境也是国际社会建构的结果;4、国家间可以通过建构形成安全共同体第三节安全战略一、战略与安全战略1,“战略”与“安全战略”的概念◆战略是指行为体调动一切资源与力量实现目标的科学与艺术◆安全战略是指国家调动一切资源和力量维护自身安全的科学与艺术;2,安全战略研究的内容◆涉及的行为体:主要是主权国家◆涉及的内容:国家维护安全的出发点、国家面对的主要安全问题、国家维护安全的途径与手段二、国家维护安全的出发点1,国家利益是国家制定和实施安全战略的出发点,也是判断国家是否安全的主要标准2,国家利益的概念国家利益通常是指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的基本的需求need 和欲求want;3,国家利益的产生◆国家利益产生的两种解释:整体主义的解释两个基本假定;产生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实证主义的解释两个假定;产生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各国国家利益的形成大都是“上”、“下”互动的产物三、国家面对的安全问题1,传统安全问题◆传统安全问题涉及的安全关系主要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内部不同政治经济体之间的关系;这实质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传统安全的主要内容是政治安全内部、外部和军事安全问题2,非传统安全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涉及安全关系既包括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国家内部不同政治经济体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内容与分类: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属性1非传统安全不是国家行为体之间对抗性的政治军事关系的产物,但它仍然涉及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2非传统安全所涉及的是国际安全问题;3非传统安全也涉及政治军事冲突,但这种冲突是指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问题;4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国际合作;四、国家安全战略的选择1,实力政治理论基础:权力政治观,不认同相互依存;◆基本做法:谋求霸权含义、谋求均势含义;◆特点:倾向于采取单边行动,但在面临威胁时也可能选择暂时的合作;◆实质:通过减损他国的实力来增大自身的安全2,合作安全形成背景:运用实力政治维护国家安全的逻辑困境;运用实力政治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困境;理论基础:”共同安全“概念的提出,认同相互依存基本做法:建立和维护基于平等、互惠原则的安全合作特点:倾向于采取双边或多边的行动,但具有脆弱性实质:以所有相关国家的安全作为实现自身安全的条件第 5 讲国际冲突与战争第一节冲突与战争的界定1.“冲突”与“国际冲突”的界定◆冲突是行为体之间对抗的状态与行为;涉及的主体:个人、小团体、国家、国家集团;涉及的内容:物质或非物质;采取的形式:暴力或非暴力;烈度:低烈度到高烈度;◆国际冲突是行为体跨越国界的对抗状态与行为;2.“战争”与“国际战争”的界定◆战争是有组织的群体其中至少有一方是政府使用暴力的冲突;◆国际战争一般是指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使用暴力的冲突;3.战争的基本特征◆使用暴力◆参与者是有组织的集团,其中至少一方是政府◆目的是获取一定的利益5.冲突与战争的特点◆经常性;冲突和战争是人类互动的一种方式;◆复杂性;涉及主体的复杂性,引发冲突和战争的原因的复杂性,卷入冲突与战争的主体采取的战略和策略的复杂性,冲突与战争的烈度的复杂性◆动态性;影响冲突与战争的因素发生变化,冲突的结构和烈度就会随之发生变化;第二节战争的起因1.探讨战争起因的目的◆找到消除战争、化解冲突或降低冲突烈度的途径和方法;2.探讨战争起因的基本方法◆层次分析法;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个人,国家,国家体系3.引发战争的个人层次的原因◆人类天性说;核心观点:人类天生具有敌意和侵略本能;主要分支:心理驱使说;生物本能说;道德堕落说;◆决策者因素;个人好恶价值取向;误判形势夸大或低估对手的能力,夸大或低估对手的意愿,对第三方作出错误判断,对战争收益的预期;3.引发战争的国家层次的原因◆国内政治和社会生活不稳定,执政者试图以对外战争来化解国内矛盾或转移国内焦点◆国家制度存在重大缺陷“民主和平论”4.引发战争的国际体系层次的原因◆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权力均衡被打破◆霸权体系被打破霸权稳定论◆国际权力发生转移权力转移理论◆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理论,长周期理论第三节冲突解决与秩序建立1.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国际关系现实证明了这一点2.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中发挥作用的基础●代表性合法性;国际组织的建立体现和维护成员国的利益,反映成员国的共同愿望;●相对独立性;得到相关国家的赋权,具有一定的权力和能力;●规范性;国际组织的建立和运行需要一定的制度和规范,这些制度和规范对成员国具有约束力;二、集体安全1. 集体安全的概念●一批国家构成安全共同体具体表现为建立联盟、条约组织或国际组织等,并承诺采取共同行动,援助受到侵犯的成员国,对破坏和平的国家实施惩罚;2. 集体安全的性质●是一种介于世界政府和均势之间的一种安全模式;它所具有的压倒性优势使得惩罚侵略者成为可能,这使其与世界政府相似;但因没有中央权力机构,这又使其与世界政府不同;3.集体安全运作的条件●权力来源广泛,以对任何可能采取侵略行为的国家形成足够的威慑;●参与集体安全的国家必须对维持现状作出强有力的承诺,以确立义务,形成约束;●参与集体安全的国家必须对侵略达成一致的意见,以确立采取集体行动的依据;●参与集体安全的国家愿意使用自己的资源,参与对实施侵略行为的国家的惩罚;三、第三方介入1. 第三方介入的概念●国际组织作为第三方介入有关国家之间的冲突,通常采用判决、斡旋、调解、仲裁等方式,澄清事实,提供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以消除紧张气氛,促进冲突各方的对话与沟通,为最终解决冲突创造条件;2. 第三方介入解决国际争端的两种方式●法律的方式;国际法律机构如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法院、欧洲法庭等接受争端当事国的请求,通过判决方式化解冲突;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常见;●政治的方式;国际组织通过善意的斡旋、调解、仲裁等方式,试图化解有关国家之间的冲突;较为常见;第四节联合国与国际和平一、联合国概况1,联合国的性质、功能◆最具普遍性◆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但维护和平是其最重要的功能2,成立联合国的根本原因◆就是要解决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国际冲突和战争问题3,成立联合国的基本过程★4,联合国的基本特征:大国统治★5,联合国发挥作用的基础:大国一致二、联合国实现和平的方式1.和平手段◆和平解决争端,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职能;该职能在联合国宪章中有明确的规定◆联合国运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实践:成功的案例:解决印度尼西亚独立问题;失败的案例:斡旋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在联合国运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时,秘书长常常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联合国运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基本前提:冲突各方都有解决争端的意愿;客观上存在解决争端的条件2.强制行动◆联合国采取强制行动的条件:和平解决争端的努力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或根本不起作用;安理会确认存在对国际和平存在威胁、侵略和破坏的事实◆联合国采取强制行动的形式:促进各成员国实施制裁以及除武力之外的其他措施;决定使用武力◆联合国采取强制行动解决国际冲突的案例:成功与失败◆对联合国采取强制行动解决国际冲突的评价:始终伴随争议3.维和行动预防性外交战略◆维和行动的性质:介于和平与强制之间◆维和行动的产生:联合国宪章中没有相关规定,是联合国在解决国际冲突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填补了和平手段和强制手段之间的空白;◆维和行动必须遵守的原则哈马舍尔德三原则:中立、同意和自卫◆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基本特点:◆维和行动的任务:制止或遏制冲突行为,为和平解决冲突创造条件;落实已达成的协议◆维和行动取得成功的前提:当事国愿意;大国支持◆如何评价维和行动:见ppt第六讲经济发展与国际安全一、影响经济安全的因素1.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经济安全的两大基本因素;后面的三组因素实际上都属于社会因素的范畴◆自然界的异常变化特别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对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果属于“纯自然”的,一般没有可控性;如果是人的活动造成的,一般具有可控性;◆影响经济安全的社会因素是人的意志和行为的产物,包含复杂的因素,具有可控性;2.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影响经济安全的经济因素:经济发展速度、社会就业率、通货膨胀率、金融机构的运作状况、国际收支状况、债务负担等;◆影响经济安全的非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如国内政治稳定状况,政治体制是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军事因素,如是否面临外部的军事封锁、军事入侵等;◆在经济安全领域,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3.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
_世界经济与政治_引文注释规范
。
再次 引 用 同
资 料时
(
1
,
只 需注 明 作者 姓 名
文 献名 和 页 码
具 体 格 式举 例 如 下
)
专著
t
R o be r T rans i ti on
2
0
.
K
e o h a n e a n d J o s e
o rl d P ol it ics in p h S N y e Po w er a n d I nt erde p en de n c e :W
u
i
S
t
ev e S m
t
h
,
N e w A p p ro ac h e s
t
o I n te r n at o na
i
l
T h e o ry
i
H
,
n J o h n B ay l
i
i
s a
n d S t e v e S m
i
t
h
,
ed s
.
,
Th e Gl o ba liza tion o f W o rld P o litics
《
冶 》 引 文 注释规范 世 界经 济 与 政
1
.
中 文 注釋
一
对 文 章 中 所 引 用 的 资 料第
出 版社
、
次 进 行 注 释 时 必 须 将 该 文献 的 作 者 姓 名 文献 名 出 版地
,
、
、
、
出版 时 间
,
、
资 料 所属 页 码
注释与参考文献的标准书写格式
注释与参考文献的标准书写格式郑国栋编写注释的种类夹注:正文中在需要注释的地方,直接在括号内写明注释的内容。
脚注:把注释内容置于本页下端。
尾注:把注释集中全文或全书的末尾,或一章一节的末尾。
说明:脚注和尾注,应在被注释处的后面加“注码”如用①②③或用⑴⑵⑶,一定要标成右上标,就是让序号在右上方,像x平方(X2)右上角的2。
用word插入自动编号的比较好。
注释较少时,也可用[注],或用米花*标出。
(“注”和“释”含义还是不一样的。
只说明资料出处的叫“注”;对文中的问题需要另有文字说明,但是不便于在正文中表达,需要附加说明,这样的叫“释”。
“注”和“释”常在一起用,因而常称“注释”。
)举例:夹注:地方议会在古罗马时期就存在,实行自治的城市,即自治体(municipia),都有地方议会,议员是选举的(盐野七生著《罗马人的故事VIII·危机与克服》,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281页)。
罗马人在公元43年开始入侵不列颠,把自治制度带到了不列颠,地方议会由任命的行政长官控制。
但是,……注释的书写格式(社会科学常用的一套标准)著作:作者名:《著作名》,某出版社某年版,第某页。
例如:1.《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版,第123页。
2.张蕴岭:《未来10-15年中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国际环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8-103页。
析出文献(引用文集里的文献)标注顺序: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编者,《文集题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例如: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247-266页。
范文澜:《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41页。
刊物:作者名:《文章名》,《刊物名》,某年第某期。
例如:1.吕艳君:《对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战略思考》,《东南亚纵横》,2004年第4期。
国际政治研究方法
第二节、案例研究的不同类别与做法研究者进行案例研究,有不同的做法。
对案例研究进行分类,利普哈特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观点至今仍然屡被引用。
他的分析是基于研究的功能或目的,包括与理论无关的、诠释的、产生假设的、理论确证的和反常案例研究等。
利普哈特所做的分类,实际上包括了非理论性案例研究与理论性案例研究两大类。
他所划分的前两类大体上属于非理论性研究,后三类则属于理论性研究。
人们进行非理论性研究,一个主要的目的是对特定事件进行历史性解释。
这个解释是要说明产生特定历史结果的事件的影响。
按照列维的说明,与理论无关的案例研究是指传统的单一案例研究。
这种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目标是理解和诠释,而不是广义的理论概括。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非理论性案例研究不以建立或探索理论为宗旨,但并非不涉及理论。
这种研究作为对单一事例的理解,肯定会用到理论。
按照贝内特的解释,诠释性案例研究,是指用理论变量提供有关案例的历史性诠释。
这种研究的旨趣是要表明,在该案例的特定情况下,结果正是所期待的。
进行理论性案例研究,人们的基本宗旨可是说是两个,一是为了理论的检验,而是为了理论的发展。
对现存理论进行检验,是为了说明现存理论能够解释历史进程与结果,遵循的是确认的逻辑;对理论进行发展,目的是发现理论不能解释的方面并提出新的假设,遵循的是发现的逻辑。
就这两个方面来讲,案例研究既可以产生假设,也可以检验假设。
用案例法对理论进行检验,可以进行证实,也可以进行证伪。
由于案例研究所选用的事例通常不具有代表总体的一般性,因此用少数甚至一个案例证实解释一般性规律的理论往往被认为没有说服力。
用案例法对理论进行发展,涉及不同的说法。
贝内特所讲的启发性案例研究和反常案例研究都属于这一类。
论文注释规范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文献注释技术规范一、关于文献注释的说明(一)基本概念1. “注释”可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注释专指对正文内容中的术语、概念以及提到的事实、观点和资料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辨析或评论的文字,亦称“内容性注释”(Content notes);广义的注释还包括对直接或间接引用或参考的文献说明其来源。
2. “文献引证”专指对直接或间接引用或参考的文献说明其来源,亦称“资料性注释”(Reference notes),含多项不可或缺的要素。
3.在我要求各位完成的作业中,采用当页页下注的注释格式。
二、注释体例(一)注释体例的基本内容、结构与位置1.基本内容与结构“注释体例”含“资料性注释”和“内容性注释”两方面。
合一编排。
2.位置正文内需注释之处依次排注号,释文于当页下部逐条依次编排。
可在正文和页下注之间划一道分隔线,或通过不同的字体将二者区分开来。
(二)资料性注释1.资料性注释的基本标注项目、顺序与格式(1)现代著作责任者(必要时加注责任方式):《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如卷册),其他责任者(如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必要时加注版次),引文页码。
示例:[1]孔飞力:《叫魂》,陈兼、刘昶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207页。
[2]戴裔煊:《〈明史〃佛郎机传〉笺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6页。
(2)现代著作(或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著作(或文集)责任者(必要时加注责任方式):《著作(或文集)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其他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任选)。
示例:[1] 蔡元培:《复孙毓修函》(1911年6月3日),高平叔、王世儒编注:《蔡元培书信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上册,第99页。
[2]楼适夷:《读家书,想傅雷(代序)》,傅敏编:《傅雷家书》(增补本),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第1页。
引文注释的规定
引文注释的规定本书引文注释方面参考《历史研究》的标准,特别说明的是每一条注都要有独立的注文,不得将散在各处、出处相同的注合并标注,亦不用“同上”、“同注①”等注法。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3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5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示例: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247-266页。
《国际政治科学》注释体例
«国际政治科学»注释体例自2016年1月开始,本刊使用以下注释规范.本刊使用脚注,并一律采用圈符作为脚注的形式.对文中所引用的资料进行注释时,须将该文献的作者㊁文献名㊁出版地㊁出版社㊁出版时间㊁资料所在页码一并注出;在同一页的相同注释,只需注明作者姓名㊁文献名和起止页码;不在同一页的相同资料,仍需将有关信息全部注出.责任方式为 著 时,此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如作者名前为 转引自 ㊁ 参见 ㊁ 见 等词语时,文献与作者之间的冒号可省略.作者本人的选集㊁文集等可省略作者名.引用马恩列斯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英文注释同中文注释的要求基本一致,只是文章名用双引号,书名和期刊名字母用斜体.具体格式及注释要求举例如下.一、中文注释要求(一)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项目:作者及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册,出版者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页码.作者为三人以上的,可仅写第一作者,并在其名字后加 等 ;出版社名称已包含城市名的,不必重复注出;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1)专著梁守德㊁洪银娴:«国际政治学概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第26页.阎学通等:«中国崛起:国际环境评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68页. (2)编著倪世雄主编:«冲突与合作: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评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71页.152㊀国际政治科学(2019年第1期)(3)译著亚历山大 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秦亚青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17页.2.析出文献(论文集㊁作品集等)标注项目:析出文献著者,析出文献篇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卷册,出版者,出版年份,页码.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威廉 沃尔福思:«单极世界中的美国战略»,约翰 依肯伯尔主编:«美国无敌:均势的未来»,韩召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99 117页.杜威 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247 266页.«什特科夫关于金日成提出向南方发动进攻问题致维辛斯基电»(1950年1月19日),载沈志华主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第1卷,台北: 中研院 近代史研究所史料丛刊(48),2003年,第305页.3.古籍标注项目:作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焦循编著:«孟子正义»卷二«梁惠王上»,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01页.马骕:«左传事纬»,徐连城点校,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第53页.(二)连续出版物1.期刊标注项目:作者,文章篇名,期刊名,年期(或卷期㊁出版年月),页码.阎学通:«中国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世界知识»2000年第3期,第9页.刘江永:«古贺辰四郎最早开发钓鱼岛伪证之研究 兼论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的非法性»,«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2.报纸标注项目:作者,文章篇名,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符福渊㊁周德武:«安理会通过科索沃问题决议»,«人民日报»1999年6月11日,第1版.㊀«国际政治科学»注释体例153«朝韩首脑会晤程序大多达成协议»,«中国青年报»2000年5月12日,第6版.(此例适合不署名文章或报道)(三)转引文献标注项目:作者,原文献题名,转引文献者与责任方式,转引文献题名,卷册,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转引自杨玉圣«中国人的美国观:一个历史的考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83页.何茂春:«中国外交通史»,转引自阎学通«世界权力的转移:政治领导与战略竞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54页.(四)未刊文献1.学位论文标注项目:作者,文献题名,类别,学术机构,时间,页码.孙学峰:«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20年:1979 1999»,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2000年,第39页.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05年,第20页.2.会议论文标注项目:作者,文献题名,会议名称,会议地点,召开时间,页码.任东来:«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全球化与亚太区域化国际研讨会论文,天津,南开大学,2000年6月,第2页.刘江永:«通向东亚共同体之路:合作与创新»,中日战略互信与战略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杭州,2010年6月,第5页.3.手稿、档案文献标注项目:文献题名,文献形成时间(年月日),文献性质,藏所,卷宗号或编号.陈云致王明信,1937年5月16日,微缩胶卷,莫斯科俄罗斯当代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藏,编号:495/74/290.«傅良佐致国务院电»,1917年9月15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北洋档案1011G5961.㊀国际政治科学(2019年第1期)154(五)电子㊁网上文献1.网上数据库标注项目:作者,文献题名,出版者,学术机构,时间,页码,数据来源.周方银:«国际规范的演化»,清华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第19页,据中国知网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h t t p://e p u b.c n k i.n e t/k n s/b r i e f/d e f a u l t_ r e s u l t.a s p x.2.网上期刊等网上期刊出版物包括学术期刊㊁报纸㊁新闻专线等,引用时原则上与引用印刷型期刊文章的格式相同,另需加上网址和访问日期.陈琪㊁管传靖:«中国周边外交的政策调整与新理念»,«当代亚太»2014年第3期,第15页.h t t p://m a l l.c n k i.n e t/m a g a z i n e/a r t i c l e/D D Y T201403002.h t m,访问时间:2016年1月12日.3.网上文章标注项目:作者㊁文章名称㊁更新或修改日期㊁获取和访问路径㊁访问或引用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4年商务部开展经济外交工作新进展»,2015年2月6日,h t t p://w w w.m o f c o m.g o v.c n/a r t i c l e/i/d x f w/g z z d/201502/20150200890104.s h t m l,访问时间:2015年9月10日.光明网:« 道义现实主义 决定世界权力中心转移»,2015年11月10日,h t t p://p o l i t i c s.g m w.c n/2015G11/10/c o n t e n t_17677516.h t m,引用日期:2016年3月28日.邓媛:«阎学通:政治领导力高低决定中国崛起成败»,«国际先驱导报»2016年1月11日,h t t p://x h p f m.m o b i l e.z h o n g g u o w a n g s h i.c o m:8091/ v200/n e w s h a r e/527914?c h a n n e l=w e i x i n,访问时间:2016年3月10日.(六)其他文献1.通讯社消息标注项目:文章篇名,通讯社名㊁地址,刊出时间.«和平㊁繁荣与民主»,美新署华盛顿1994年2月24日英文电.㊀«国际政治科学»注释体例155«基辛格1999年9月在21世纪前夕的中美关系会议上的讲话»,法新社华盛顿1999年9月14日电.2.政府出版物标注项目:发布机构,文献题名,出版者,出版年份,页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2年中国政府白皮书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02页.二、英文注释要求引证外文文献,原则上使用该语种通行的引证标注方式.兹列举英文文献标注方式如下.(一)著作作者姓名按惯用顺序排列,即名在前,姓在后;文献题名使用斜体字;括号内的冒号前为出版地点,后面是出版者和出版时间,如果出版城市不是主要州府(省会),要用邮政中使用的两个字母简称标明出版地所在地,例如C A;页码单页用p.表示,两页以上使用p p.表示.文章题目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须大写.在同一页内的注释,相同作者和文献可以将出版信息省略.标点符号一律采用半角.1.专著标注项目:作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页码.K e n n e t h N.W a l t z,T h e o r y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o l i t i c s(N e w Y o r k: M c G r a wGH i l l P u b l i s h i n g C o m p a n y,1979),p.81.R o b e r tK e o h a n e a n d J o s e p hN y e,P o w e r a n dI n t e r d e p e n d e n c e:W o r l d P o l i t i c s i nT r a n s i t i o n(B o s t o n,MA:L i t t l eB r o w nC o m p a n y,1977),p p.45G46.(作者为两人的,姓名之间用a n d连接)R a n d o l p h Q u i r k e ta l.,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G r a m m a ro f t h e E n g l i s h L a n g u a g e(N e w Y o r k:L o n g m a n I n c.,1985),p.1143.(引用三位以上作者合著的作品时,通常只列出第一作者的姓名,其后以 e t a l. ,意为a n d o t h e r s)156㊀国际政治科学(2019年第1期)H a n sJ.M o r g e n t h a u,P o l i t i c sA m o n g N a t i o n s:T h eS t r u g g l e f o r P o w e r a n dP e a c e(N e wY o r k:A l f r e dA.K n o p f I n c.,1985),6t h e d.,p p.389G392.(主标题与副标题之间用冒号相隔.)2.译著标注项目:作者及责任方式,文献题名,译者(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H o m e r,T h e O d y s s e y,t r a n s.b y R o b e r tF a g l e s(N e w Y o r k:V i k i n g,1996),p.22.3.编著标注项目:作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社,出版时间),页码.责任方式通常使用 e d. .D a v i d B a l d w i ne d.,N e o r e a l i s m a n d N e o l i b e r a l i s m: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 D e b a t e(N e w Y o r k:C o l u m b i a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93),p.106.K l a u s eK n o r r a n dJ a m e sN.R o s e n a u,e d s.,C o n t e n d i n g A p p r o a c h e s t o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o l i t i c s(P r i n c e t o n,N J:P r i n c e t o n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69),p p.225G227.(如编者为多人,须将e d.写成e d s..)(二)析出文献同一页两个相邻引文出处相同时,第二个引文的注释可用 I b i d. 代替;析出文章名使用双引号,不用斜体.1.论文集、作品集标注项目:作者,析出文章名,编者,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R o b e r tL e v a o l d, S o v i e t L e a r n i n g i n t h e1980s, i n G e o r g e W.B r e s l a u e r a n dP h i l i p E.T e t l o c k,e d s.,L e a r n i n g i nU Sa n dS o v i e t F o r e i g n P o l i c y(B o u l d e r,C O:W e s t v i e wP r e s s,1991),p.27.2.期刊标注项目:作者,析出文章名,期刊名(斜体),卷册,出版时间,页码.S t e p h e nV a nE v e r a, P r i m e d f o rP e a c e:E u r o p e a f t e r t h eC o l d W a r,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e c u r i t y,V o l.15,N o.3,1990/1991.(15表示卷号.)㊀«国际政治科学»注释体例157M a r k A.P o l l a c k, D e l e g a t i o n,A g e n c y a n d A g e n d aS e t t i n g i nt h e E u r o p e a n C o m m u n i t y,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O r g a n i z a t i o n,V o l.51,N o.1,1997,p p.99G124.3.报纸标注项目:作者,析出文章名,报纸名(斜体),出版时间,版次.C l a y t o nJ o n e s, J a p a n e s eL i n kI n c r e a s e d A c i d R a i nt oD i s t a n tC o a l P l a n t s i nC h i n a, T h e C h r i s t i a nS c i e n c eM o n i t o r,N o v e m b e r6,1992,p.4.(报纸名用斜体;此处p.4指第4版.)R i c k A t k i n s o n a n d G a r y L e e, S o v i e t A r m y C o m i n g a p a r ta tt h e S e a m s, W a s h i n g t o nP o s t,N o v e m b e r18,1990,p p.A1,A28G29.(三)未刊文献1.学位论文标注项目:作者,论文标题,P h.D.d i s s./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提交论文的学校,提交时间,页码.S t e v e nF l a n k,R e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R o c k e t s:T h eP o l i t i c so f D e v e l o p i n g M i l i t a r y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i nB r a z i l,I n d i a n a n dI s r a e l,P h.D.d i s s e r t a t i o n, M I T,1993,p p.15G20.2.会议论文标注项目:作者,论文标题,会议名称,地点,时间,页码.A l b i n aT r e t y a k a v a, F u e l a n dE n e r g y i n t h eC I S, p a p e rd e l i v e r e d t o E c o l o g y 90c o n f e r e n c e,s p o n s o r e db y t h eA m e r i c aE n t e r p r i s e I n s t i t u t e f o r P u b l i cP o l i c y R e s e a r c h,A i r l i eH o u s e,V i r g i n i a,A p r i l19G22,1990,p.5.3.档案资料标注项目:文献标题,文献形成时间,卷宗号或其他编号,藏所.B o r o u g ho f W o r t h i n g:P l a nS h o w i n gC o n s e c r a t i o no fB u r i a lG r o u n d f o r aC e m e t e r y,1906 1919,H045/10473/B35137,N a t i o n a lA r c h i v e s.N i x o n t oK i s s i n g e r,F e b r u a r y1,1969,B o x1032,N S CF i l e s,N i x o n P r e s i d e n t i a l M a t e r i a l P r o j e c t(N P M P),N a t i o n a l A r c h i v e sI I,C o l l e g e P a r k,M D.158㊀国际政治科学(2019年第1期)(四)其他文献1.通讯社消息标注项目:文献篇名,通讯社名,刊出时间.B e i j i n g M e d i a U r g e t o K e e p T a i w a n b y F o r c e, X i n h u a,J u l y 19,1995.2.政府出版物C e n t r a l I n t e l l i g e n c eA g e n c y,D i r e c t o r a t e o f I n t e l l i g e n c e,H a n d b o o k o fE c o n o m i c S t a t i s t i c s,1988(W a s h i n g t o n,D.C.:U S G o v e r n m e n tP r i n t i n g O f f i c e,1988),p.74.M e m o r a n d u m f r o m t h e P r e s i d e n t sS p e c i a l A s s i s t a n t(R o s t o w)t o P r e s i d e n t J o h n s o n, N o v e m b e r30,1966,F R U S,1964 1968,V o l.Ⅱ, V i e t n a m1966,d o c u m e n tN o.319.3.国际组织出版物(1)报告文件标注项目:报告题目(斜体)㊁文件编号(包括发布机构)㊁发布日期.U n i t e d N a t i o n R e g i s t e r o f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A r m s,R e p o r t o f t h e S e c r e t a r y G e n e r a l,U N G e n e r a lA s s e m b l y D o c u m e n tA/48/344,O c t o b e r 11,1993.(2)决议标注项目:发布机构和决议号㊁生效日期.U NS e c u r i t y C o u n c i lR e s o l u t i o n687,A p r i l3,1991.4.互联网资料对于只在网上发布的资料,也要把作者和题目注出来,并注明发布日期.提供的网址要完整;内容经常变化的网址,比如报纸的网络版,可不必注明.A s t r i dF o r l a n d, N o r w a y sN u c l e a rO d y s s e y, T h eN o n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R e v i e w,V o l.4W i n t e r1997,h t t p://c n s.m i i s.e d u/n p r/f o r l a n d.h t m.S h e e n aC h e s t n u tG r e i t e n s, D r a m ao nt h e H i g hS e a s, F o r e i g nP o l i c y, A p r i l12,2012,h t t p://w w w.f o r e i g n p o l i c y.c o m/a r t i c l e s/2012/04/12/ d r a m a_o n_t h e_h i g h_s e a s,访问时间:2015年7月20日.。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和《历史研究》。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3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5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北大国际法与比较法评论引用及注释体例
《北大国际法与比较法评论》引用及注释体例一、引用及注释之一般原则1、引用是指在文章的正文中为了论证的需要而对别人的文章进行的援引。
2、注释是指在文章的正文中为了说明引用的来源及必要的解释而进行的注明。
3、引用和注释应当遵守必要性原则。
4、引用的对象必须是已经发表的文章;没有出版的,应当取得相关权利人的同意。
5、引用应当保持被引用的话语和段落的原貌。
6、引用应当重视原作的真实意思,不得曲解原作之观点。
7、直接引用应当有明显标志,标志以双引号为准。
8、注释中注明文章的出处应当简洁、规范。
9、注释中的解释应当避免无关、累赘的解释。
二、具体的注释规则1. 请务必使用脚注!2. 在正文中进行注释的,应当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在相关句子的右上角,通常应当在相关的标点符号之外。
例如:“国际法尚未发展出一整套规则来较为详细地规定国家……可以行使的各种形式的管辖权。
相反,国际法的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国家在刑事问题中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管辖权……”13. 正文引文超过100字的,应缩格并变换字体排版。
例如:当这两项国际法规则发生冲突时,何者应当居于优先地位呢?有学者分析认为:“国际法近几十年来最为有趣的发展之一就是其不同构成部分之间等级的确立。
……传统上……所有规则都位于同一水平上,但是到了……现在……保护国际社会根本利益的原则和规则具有推翻一切威胁这些利益的尝试的法律效力……”24. 每篇文章的全部注释编号连排。
5. 引用图表,在图表下直接注明来源,不必另加注释。
例如:资料来源:/resources/garment/labour-label3.htm <2002年7月14日访问>6. 注文提及文献的信息顺序:作者,文献名称,卷次(如有),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如有。
通常情况下“第一版”可省略),页码。
例如:陈兴良著:《刑法哲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修订三版,第23页。
7. 定期出版物的注释顺序:作者,文章篇名,出版物名称,卷次,出版社,出版时间,页码。
中外法学注释体例要求
中外法学注释体例要求
中外法学注释体例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参考文献的格式:注释体例要求在文中用脚注或尾注的方式引用参考文献,并按照相关的参考文献格式规范进行标注,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等信息。
2. 法律条文的引用格式:注释体例要求对于引用的法律条文,应使用相应的法典或法规的标题、章节、条款等准确标注,并在注释部分进行释义或解读。
3. 解释和说明的清晰度:注释体例要求对于法律条文、判例或学术观点的解释和说明必须清晰明了,避免使用模糊或难以理解的词汇,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注释的内容。
4. 参考案例或学术观点的引用:注释体例要求对于引用的相关案例或学术观点,应注明来源,并简要介绍该案例或学术观点的内容和意义。
5. 注释的排版格式:注释体例要求注释部分和正文之间要有清晰的分隔,确保读者能够清楚地区分正文和注释部分。
同时,注释部分的字体格式和字号也需要与正文保持一致。
以上是中外法学注释体例的基本要求,具体的注释格式和要求还会根据不同的刊物、机构或学术领域的要求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注释时,还应参考相关的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政治研究》注释体例一、 总则1、本刊采用页下注(脚注),每页依序重新编号。
2、一般情况下,引用外文文献的注释仍从原文,无须另行译出。
3、文章正文后不另开列“参考文献”。
4、所引资料及其注释务求真实、准确、规范。
5、本体例经刊行生效,也在本刊相关网页发布,敬请查阅参照。
二、中文文献(一)一般著作1、专著。
其注释各个类项的标注次序为:著者,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地,出版机构及版次,页码。
编著、译著基本一致。
例如: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01页。
司马迁:《史记》第八册,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595页。
2、编著。
应在编者姓名后加“编”或“主编”、“编著”。
例如: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8-49页。
3、译著。
在著者姓名前可以“[]”标明著者国别;在文献名之后,可标明译者。
例如: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印书馆1985年版,第132页。
[英]赫德利·布尔:《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张小明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导言,第15页。
4、如著者、编者为二人,两者姓名之间以顿号间隔;如为三人以上,可省略为“***(第一责任者姓名)等(编)”。
例如:王正毅、张贵岩:《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范式与现实经验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03、207页。
刘继南等:《国际战争中的大众传播》,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页。
王振华等主编:《重塑英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9页。
(二)单篇文章1、文集中的文章其引文注释的标注次序为:著者,文章题目(加书名号),文集编者名称,文集名,出版地、出版机构及版次,页码。
例如:张世鹏:《历史比较中的欧洲“第三条道路”》,陈林、林德山主编:《第三条道路:世界之交的西方政治变革》,北京:当代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第278页。
2、报刊文章刘汉俊:《一个民族的征帆——写在郑和下西洋600年之际》,《人民日报》2005年7月11日第10版。
张小明:《革命、修正和补充》,《欧洲》2001年第3期,第16页。
3、会议论文余谋昌:《公正与补偿:环境伦理与环境政治的结合点》,“环境政治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济南;山东大学,2005年6月17-19日,第9页。
4、学位论文苏长和:《全球公共问题与国际合作:一种制度的分析》,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博士论文,1999年4月,第55页。
(三)其他如引用资料来自政府出版物、通讯消息、未刊手稿、缩微胶卷等,其注释也应尽量标明编著者、文献名、出版地、出版机构及版次、页码,或者文献性质、收藏地点、收藏编号等。
如无需或不便标明著作者/编辑者,则标明其他类项也可。
例如:《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3页。
《中国与八国财长就全球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对话》,新华社莫斯科2006年2月12日电。
辽宁省档案馆编:《日俄战争档案史料》,档案第86、91号,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41,144页。
三、外文文献(以英文文献为例,其他外文文献可参照执行)(一)著作其引文之注释类项标注为:著者,文献名(斜体),出版地、出版机构及版次,页码。
著作者姓名以名前姓后的顺序书写。
例如:Alexander Wend,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p.11.如为编著,则编者姓名后加“ed.”(编者为一人)或“eds.”(编者为二人以上)。
例如:Stephen D. Krasner, ed., International Regimes,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3, p.2.S.M. Lipset and S. Rokkan, eds., Party System and Voter Alignments: Cross-nation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67,pp.7-8.如著作者为三人以上,第一责任者之后可省略“et al.”(意即and others)。
例如:Judith L. Goldstein et al., Legalization and world Politics, the MIT Press, 2001, p.156.(二)文章1、文集中的文章。
其注释的各个类项为:作者,文章标题(加双引号),文集编者,文集名称(斜体),出版地、出版机构及版次,页码。
例如:Philip Norton, "The Conservative Party: ‘In Office but not in Power’", in Anthony King et al., New Labour Triumphs: Britain at the Polls,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1998, pp.75-76.2、刊物上的文章,则标注为:作者,文章标题(加双引号),刊物名称(斜体),刊物出版卷次、期号及年份,页码。
例如:Ole Waver, "International Society: Theoretical Promises Unfulfilled?"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vol. 27, no.1, 1992, p.98.3、报纸上的文章,标注作者、文章标题(加双引号)、报纸名称(斜体)及具体出版日期即可,如能注明版面则更好。
例如:David E. Sanger, "U.S. and Seoul Try to Ease Rift on Talks with the North", New York Times, June 11, 2005.4、会议论文David Kerr, "Reconstructing Eurasian Security: Norms and Geopolitics in the Security Concepts of Europe, Russia, and China", paper presented to the Conference on "Comparative Regionalism: The Case in Europe and Asia",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April 8-9, 2005.5、学位论文Henry Kissinger, A World Restored: Metternich, Castlereagh and the Problems of Peace 1812-1822, Ph.D. 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1954, p.7.(三)其他如引用政府或国际组织出版物、通讯社消息、未刊手稿、缩微胶卷等,其注释也应尽量标明编著者、文献名、出版地、出版机构和时间、页码,或者文献性质、收藏地点、收藏编号等。
如无需或不便标明著作者/编缉者,则标明其他类项也可。
例如: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oreign Aid in the National Interest, Washington, D.C., 2002, p.1.NSC162, "Review of Basic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September 30, 1953, in Paul Kesaris, ed., Documents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Microfilm),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 Inc., 1980, reel 3.四、重复引用和转引(一)重复引用在同一篇文章中,如重复引用同一文献,则其注释方式如下:1、连续引用。
中文文献,标注为:同上(书),第X页;外文文献,则标注为:Ibid.,p.x。
(Ibid.意即出处同上)例如:同上书,第19页。
Ibid., pp.73-75.2、非连续引用。
不论中外文,皆只需注明著作者、文献名和页码。
例如:Alexander Wendt,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18.(二)转引1、中文文献先将转引文献按上述注释方式释出,以句号结束。
再以“转引自”把载有转引文献的来源文献按相应方式释出。
例如:张维出:《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73页。
转引自陈氏民:《陈氏民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5页。
Stephen M. Wal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ne World, Many Theories", Foreign Policy, Spring, 1998, pp.43-44. 转引自袁正清:《国际政治理论的社会学转向:建构主义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7-298页。
2、外文文献Stanly A. Erickso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Trend Affecting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he Nonproliferation Review, vol. 8, no.2, 2001, p.43, quoted from Michael Wesley, "It's Time to Scrap the NPT",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59, no. 3, September 2005, p.292.五、互联网资料本刊提倡并鼓励尽量引用纸质文献。
如实有必要,可以使用互联网资料,标注时著作者、文献名称等类项同上述相应体例,同时注明详细的互联网网址和登录的具体时间。
例如:Peter Wilson, "The English School and the Sociology of International Law: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paper presented to the annual British 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15-17 December 2003, /polis/englishschool/wilson03.doc,2005-03-27.《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200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