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矿物质含量及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检测报告参数
骨密度检测报告参数概述:骨密度检测是一种测量骨骼中矿物质含量和骨质量的方法,常用于评估骨骼的健康状况和预测骨折风险。
骨密度检测报告会提供一系列参数,用于描述骨骼的密度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骨密度检测报告参数,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1. 骨密度 T 分数骨密度 T 分数是将一个个体的骨密度与健康年轻人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的标准化指标。
T 分数可以显示一个人的骨质状况相对于年轻人的健康骨质状况。
T 分数大于-1表示骨质正常,介于-1和-2.5之间表示骨质减少(骨质疏松症),小于-2.5表示骨质非常减少(重度骨质疏松症)。
2. 骨密度 Z 分数骨密度 Z 分数是将一个个体的骨密度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的人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的标准化指标。
Z 分数可以显示一个人的骨质状况相对于同龄人的平均骨质状况。
和 T 分数不同,Z 分数并不以年轻人的骨质状况为标准,因此更适用于老年人或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
3. 骨密度骨密度是以 g/cm2 或 mg/cm3 为单位表示的骨骼中的矿物质质量。
骨密度的数值越高,表示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越高,骨质越坚实。
通过测量骨密度,可以评估骨骼的健康状况和预测骨折风险。
4. T 平均值T 平均值是指接受骨密度检测的总体人群的平均骨密度T 分数。
通过与 T 平均值进行比较,可以了解个体的骨质状况相对于总体人群的水平。
5. Z 平均值Z 平均值是指同龄、同性别、同种族的人群的平均骨密度 Z 分数。
通过与 Z 平均值进行比较,可以了解个体的骨质状况相对于同龄人的水平。
6. T 的标准差T 的标准差表示个体的骨密度 T 分数与总体骨密度 T 平均值的差异情况。
标准差越大,说明个体的骨密度与总体平均值的差异越大。
7. Z 的标准差Z 的标准差表示个体的骨密度 Z 分数与同龄人的平均骨密度 Z平均值的差异情况。
标准差越大,说明个体的骨密度与同龄人的平均骨密度的差异越大。
总结:骨密度检测报告参数提供了对个体骨质状况的评估和预测骨折风险的指导。
详解骨密度检测过程
详解骨密度检测过程1. 引言骨密度检测是一种测量骨骼矿物质含量和骨组织密度的方法,用于评估骨骼健康和诊断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骨密度检测的过程,包括检测方法、设备和操作步骤。
2. 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骨密度检测方法有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超声波法和X射线荧光透射法等。
其中,双能X射线吸收法被认为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
3. 设备双能X射线吸收法骨密度检测仪是常用的检测设备,主要由X 射线源、探测器、计算机系统等组成。
设备能够发射两种不同能量的X射线,通过测量被骨骼吸收的X射线量,计算出骨密度。
4. 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受检者需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如手表、戒指等,并保持空腹。
受检者可以站立或躺卧在检测仪上。
2. 校准设备:检测前,操作员需对设备进行校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设置检测参数:根据受检者的年龄、性别和体型,操作员设置相应的检测参数。
4. 开始检测:操作员启动检测程序,设备会自动发射X射线,并在探测器上捕捉被骨骼吸收的X射线。
整个检测过程大约需要几分钟。
5. 数据处理:检测结束后,计算机系统将处理收集到的数据,计算出骨密度值。
操作员需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6. 结果报告:检测结果将以报告形式呈现,包括骨密度值、骨矿含量、骨密度分类等。
操作员将向受检者解释检测结果,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5. 注意事项1. 骨密度检测适用于成年人和儿童,但检测结果的解释需根据年龄、性别和体型等因素进行评估。
2. 受检者在检测前需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未成年人应谨慎进行骨密度检测,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 骨密度检测不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唯一方法,还需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其他因素综合评估。
6. 结论骨密度检测是一种重要的骨骼健康评估方法,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法等检测设备,可以准确地测量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操作员需严格按照检测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骨功能检测指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骨功能检测指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骨功能检测指标是评估骨骼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
随着人们对骨骼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研究骨骼功能的相关指标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骨骼是人体的支撑系统,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结构,还具有一系列生物力学特性。
通过对骨骼功能的检测,可以了解骨骼系统的力学性能、稳定性和适应能力,从而为骨骼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骨功能检测指标主要包括骨密度、骨强度、骨质量和骨代谢等方面的指标。
骨密度是评估骨骼强度的重要指标,其低下与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密切相关。
骨强度是指骨骼抵抗外力的能力,包括骨的刚度和韧度等参数。
骨质量是骨骼系统中骨组织总量的反映,可通过测量骨的整体或局部质量来评价。
骨代谢是指骨骼组织的新陈代谢和修复机制,通过测定骨代谢标志物的水平可以了解骨骼的生理状态。
骨功能检测指标的研究和应用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医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等。
目前,通过体内和体外测量手段,可以对骨功能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评估。
其中,常用的检测技术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超声、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
在骨功能检测指标的研究和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
例如,不同的检测方法对同一骨功能指标的测量结果可能存在差异,如何准确地选择合适的指标和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个体差异、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也可能会对骨功能指标的解释和应用产生影响。
总之,骨功能检测指标是评估骨骼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其研究和应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骨骼相关疾病。
然而,对于骨功能检测指标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提高其临床应用的效果。
随着技术和理论的不断发展,相信骨功能检测指标在未来会有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为人们的骨骼健康保驾护航。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对整篇文章进行介绍和概述。
你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该部分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着骨功能检测指标展开论述,旨在探讨与这些指标相关的重要问题和最新研究。
正常人骨穿报告
正常人骨穿报告背景介绍骨穿(也称为骨密度测定)是一种用于评估骨量和骨质的无创性检测方法。
它通过测量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来评估骨骼的强度和质量。
正常的骨骼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和骨折非常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正常人的骨穿报告,包括骨密度测定结果、参考范围以及与骨质疏松症的比较。
骨密度测定结果骨密度测定数值根据对患者进行骨密度测定的结果,正常人的骨密度数值通常在特定范围内。
这些数值被称为T值和Z值,它们用来比较个体的骨密度与不同年龄、性别和种族的参考人群。
•T值:T值用于比较个体的骨密度与年轻成年人的平均值。
T值大于-1表示正常骨密度,-1到-2.5表示骨质减少,小于-2.5表示骨质疏松症。
•Z值:Z值用于比较个体的骨密度与同年龄、性别和种族的人群平均值。
骨密度测定结果解读根据该正常人的骨穿报告,其骨密度测定结果如下:•T值:-0.5•Z值:0.2根据T值的评估标准,该正常人的骨密度处于正常范围内。
这意味着与年轻成年人的平均骨密度相比,该正常人的骨密度处于正常状态。
同时,根据Z值的评估标准,该正常人的骨密度与同年龄、性别和种族的人群平均值相比也处于正常范围内。
参考范围根据年龄、性别和种族的不同,正常人的骨密度会有所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参考范围:•平均骨密度范围:–女性:T值在-1到1之间–男性:T值在-1到2之间•骨质减少范围:–T值在-1到-2.5之间•骨质疏松症范围:–T值小于-2.5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骨穿设备可能具有不同的参考范围,因此在解读个人骨密度测定结果时,应参考所使用设备的相应参考范围。
与骨质疏松症的比较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疾病,其特点是骨骼变薄、骨质减少、易于骨折。
通过骨穿测定,可以比较个体的骨密度与骨质疏松症的标准范围,从而评估个体是否处于患病风险中。
根据该正常人的骨密度测定结果,与骨质疏松症的比较如下:•该正常人的T值为-0.5,大于-2.5的骨质疏松症的临界值,因此他的骨密度处于正常范围内,不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骨密度的临床应用
骨密度的临床应用1.引言1.1 概述骨密度是指人体骨骼组织中单位体积的骨量,通常以克/立方厘米(g/cm³)表示,它是评估骨质疏松程度和骨折风险的重要指标。
骨密度的正常水平对于维持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骨质疏松症成为了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骨质疏松症会明显降低骨密度,导致骨骼脆弱易碎,从而增加骨折的风险。
因此,及早检测和评估骨密度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至关重要。
骨密度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双能X线吸收测量(DEXA)和量子计算机断层摄影(QCT)。
其中,DEXA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并且辐射剂量相对较低。
骨密度与骨质疏松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系统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骨密度降低和骨骼微结构异常,从而导致骨组织的易损性增加。
骨密度的降低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通过测量骨密度可以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症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临床应用方面,骨密度的评估广泛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预防和治疗过程中。
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骨骼健康状况,评估骨折的风险,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另外,骨密度的临床应用还涉及到骨质疏松症相关疾病的筛查和监测,如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的骨密度监测等。
总之,骨密度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可以为医生提供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有助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发现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骨密度的临床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为保障人们的骨骼健康提供更好的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1.概述:简要介绍骨密度作为一项临床指标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发对骨密度临床应用的兴趣。
2.文章结构:介绍全文的章节安排和内容分布,以让读者对文章整体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3.目的: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即探讨骨密度在临床中的应用,为读者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骨密度检测报告参数
骨密度检测报告参数骨密度检测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用于评估骨骼的健康状况。
通过测量骨骼中的矿物质和钙含量,可以确定骨质疏松的风险和患病程度。
骨密度检测报告中包含一系列参数,这些参数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骨骼健康状况,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1. T值:T值是骨密度检测报告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它用于比较患者的骨密度与同龄健康人群的平均数。
T值的范围从-2.5到+2.5,其中-2.5以下被定义为骨质疏松症。
T值越低,代表骨质疏松的风险越高。
2. Z值:Z值是相对于同龄人群中的平均值,用于比较患者的骨密度。
与T值不同,Z值并不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而是用于确定患者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内。
Z值大于-2.0被视为正常骨密度。
3. 骨密度指数(BMD):骨密度指数是衡量骨骼中矿物质和钙含量的指标。
它可以通过骨密度检测仪器来测量,并通常以克/立方厘米(g/cm³)表示。
BMD越高,代表骨骼越健康。
4. T分数:T分数是计算T值的方式之一,它是以标准差为基准来衡量患者与同龄人群之间的差异。
T分数=(患者的骨密度值-同龄人群的平均骨密度值)/标准差。
T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骨密度与同龄人群相比越低。
5. 显著骨质疏松(Osteopenia):骨密度检测报告中可能会提到患者是否存在显著骨质疏松。
这是一种骨质疏松症的前期阶段,骨骼密度较低,但尚未达到骨质疏松症的标准。
6. 骨折风险(Fracture Risk):骨密度检测报告可以根据患者的骨密度,计算患者未来骨折的风险。
这个参数能帮助医生评估患者是否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来降低骨折的风险。
7. T-分数标准差:T-分数标准差用于测量患者与同龄人群的骨密度差异。
较大的标准差表示患者骨密度与同龄人群的差异更大。
8. 年龄匹配骨密度百分位数(Age-Matched Bone Density Percentile):年龄匹配骨密度百分位数是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将其骨密度与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进行比较。
骨密度测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骨密度测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骨密度测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估骨骼的健康状况以及骨质疏松的风险。
它通过测量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来确定骨骼的密度,并通过与标准数值相比较来评估骨骼的强度。
本文将介绍骨密度测试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在进行骨密度测试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包括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和身高等,以及患者过去的骨折史和家族遗传史等。
同时,还需要检查患者是否有戴着金属物品,如首饰、皮带或纽扣等。
2.患者体位:将患者安排在测试床上,必要时使用合适的垫子或支撑物来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通常情况下,患者被要求躺着测试,但有些仪器也可以实现坐着测试。
3.扫描仪设置:根据患者的条件和测试要求,对骨密度测试仪进行适当的设置。
设置通常包括X射线能量、扫描范围和测试时间等参数。
根据仪器的不同,可能还需要选择适当的扫描方式,如双能X射线吸收术(DXA)或量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术(QCT)等。
4.进行扫描:在设置好的仪器参数下,开始进行骨密度测试的扫描。
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静止,避免任何不必要的移动。
扫描时间通常很短,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
5.结果分析:扫描完成后,骨密度测试仪会生成一份报告,显示患者的骨密度数值。
这些数值通常以T分数和Z分数的形式呈现。
T分数是将患者的骨密度与年轻成年人的平均值相比较得出的结果,Z分数则是将患者的骨密度与相同年龄群体的平均值进行比较。
二、评分标准评估骨密度测试结果时,医生通常会参考以下评分标准:1.T分数:T分数是最常用的评估标准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T分数在以下几个范围内进行划分:-2.5及以下:骨质疏松症程度严重,患者具有高骨折风险。
-1至-2.5:骨质疏松症程度中等,患者具有中等骨折风险。
-1及以上:骨质疏松症程度正常或轻微,患者骨折风险较低。
2.Z分数:Z分数则是根据患者与同龄人的骨密度比较而得出的结果。
一般来说,Z分数在-2及以下被认为是低于正常范围,而在-2至0之间则被视为正常骨密度范围。
成骨骨头染色指标
成骨骨头染色指标一、引言成骨骨头染色指标是评价骨骼健康和骨质疏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从骨密度、骨矿含量、骨骼结构和骨质疏松程度等方面,介绍成骨骨头染色指标的相关内容。
二、骨密度骨密度是指骨骼单位体积内的骨质量。
骨密度的测量可以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XA)进行,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方法进行。
骨密度指标主要包括T值和Z值。
T值是将个体的骨密度与年轻健康成年人的平均骨密度进行比较的结果,Z值是将个体的骨密度与同龄人的平均骨密度进行比较的结果。
T值和Z值的负数表示个体的骨密度低于平均水平,正数表示个体的骨密度高于平均水平。
三、骨矿含量骨矿含量是指骨骼中矿物质的含量,主要是钙和磷。
骨矿含量的测量可以通过骨密度测量仪进行,也可以通过骨活检和生物化学分析等方法进行。
骨矿含量指标主要包括钙含量和磷含量。
钙含量是指骨骼中的钙离子含量,磷含量是指骨骼中的磷酸盐含量。
骨矿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骨骼健康的程度。
四、骨骼结构骨骼结构是指骨骼的形态特征,包括骨小梁结构、骨皮质厚度、骨小梁连接等。
骨小梁结构可以通过骨活检和X线微分析等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
骨皮质厚度可以通过骨密度测量仪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方法进行测量。
骨小梁连接可以通过骨活检和电子显微镜等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
骨骼结构的变化可以反映骨骼健康和骨质疏松程度的程度。
五、骨质疏松程度骨质疏松是指骨骼中骨质量减少、骨小梁稀疏和骨骼结构破坏等现象。
骨质疏松的程度可以通过骨密度测量仪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方法进行评估。
骨质疏松程度的指标主要包括T分数、Z分数和骨质疏松指数(SSI)。
T分数和Z分数的计算方法与骨密度的计算方法相同,骨质疏松指数是通过计算骨小梁的比表面积和骨小梁的连接度等参数得到的。
六、结论成骨骨头染色指标是评价骨骼健康和骨质疏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骨密度、骨矿含量、骨骼结构和骨质疏松程度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评估个体的骨骼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核医学:骨密度测定
正常骨量女, 56岁
骨量减少 男,47岁
骨质疏松 女,67岁
严重骨质疏散松 女,77岁,伴有骨折史
定量CT(QCT)
• 优点
–能单测骨小梁密度或皮质骨与骨小梁混合骨骼
• 缺点
– 只能测量脊柱、前臂和股骨 – 对脊柱辐射量辐射量高 – 准确性低 (误差达2-5%)不及DEXA – 价格昂贵 – 未得到WHO认证,无T值可比
– Z-score = +0.9, then patient's BMD is 0.9 SD above average Age-Matched BMD
Zscore =Subj. BMD - BMD Ref AgeMatched SD
临床应用
• 绝对适用范围:
– 雌激素缺乏的妇女,在决定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之前,测量 骨密度是否有明显下降
骨密度测定
骨质疏松症
定义 –无论是男性或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
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 –此后会逐渐减少,正常的骨量减少称为骨贫或
骨质缺乏 –由于多种原因造成骨量的快速丢失的病变称为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
• 1885年由欧洲病理学家Pomme提出的,其意为骨质减少 的疾病,组织学上可见布满了孔隙的骨骼。
– 脊柱畸形或X线片提示有骨量下降,为下一步继续治疗需测量 骨密度
– 长期服用皮质醇激素,为调整治疗方案需了解骨密度的变化 – 具有无症状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在决定外科手术前需了解
骨密度变化
临床应用
• 相对适用范围
– 大规模的普查,筛选 – 对治疗疗效的监测 – 对疾病影响骨量变化过程的监测 – 对高危病人的评价:月经不调,继发性甲旁亢、神经性厌食、过
骨密度检测结果解读
骨密度检测结果解读骨密度检测结果解读主要包括以下要点:1.骨密度概述:骨密度是骨骼单位面积上矿物质含量的多少,是评估骨骼强度和骨折风险的重要指标。
骨密度检测可以早期发现骨质疏松,预防骨折风险。
2.骨密度检测方法:骨密度检测方法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EXA)、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超声波法等。
其中,DEXA是骨密度检测的黄金标准,可以测量全身骨骼的骨密度。
3. 骨密度结果解读:a. T值:T值是一个相对值,表示受检者的骨密度与同性别、同年龄的参考人群的骨密度的比较结果。
T值在-1至+1之间为正常范围,-2.5以下为骨质疏松,-2.5至-1之间为骨量减少,-1以上为骨密度增加。
b. Z值:Z值是一个相对值,表示受检者的骨密度与同性别、同身高的参考人群的骨密度的比较结果。
Z值在-2以下为骨质疏松,-2至-1之间为骨量减少,-1以上为骨密度增加。
c. BMD:BMD是骨密度的绝对值,表示受检者每单位面积的矿物质含量。
BMD在女性绝经后和男性中老年期会出现下降趋势,这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
d. 骨折风险:骨折风险是骨密度检测的重要目的之一。
骨密度检测可以评估骨折的风险,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4. 骨密度检测建议:a. 定期骨密度检测:建议女性在绝经后和男性在中老年期进行定期骨密度检测,以早期发现骨质疏松。
b.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等,有助于维护骨骼健康。
c. 预防跌倒: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发生骨折,预防跌倒非常重要。
采取措施如加强锻炼、使用辅助工具等可以降低跌倒的风险。
d. 药物治疗:在医生建议下,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来增加骨密度和降低骨折风险。
5. 总结:骨密度检测是评估骨骼健康的重要方法,通过结果解读可以了解受检者的骨密度状况和骨折风险。
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助于维护骨骼健康。
骨密度测量方法
骨密度测量方法
1.骨密度DXA扫描: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是最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
该方法通过使用低剂量的X射线扫描骨骼,计算出骨骼的密度。
DXA扫描通常用于脊柱和髋部的骨密度评估。
2.QCT扫描: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可以测量骨骼的矿物质密度,并提供三维图像。
相比于DXA扫描,QCT扫描可以提供更准确的骨密度测量结果。
3.pQCT扫描:周围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pQC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可以测量短骨和骨骼末梢的骨密度。
该方法可以在特定区域进行局部骨密度测量。
4.骨超声:骨超声是一种无辐射的骨密度测量方法,用于评估跟骨和腕骨的骨质疏松风险。
它通过测量声波传播速度来评估骨骼的健康状态。
5.MRI扫描: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提供骨密度的定性评估,并检测骨骼中的病理性改变。
MRI不是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但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
选择适当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应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该选择需要综合考虑。
在进行
骨密度测量前,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示,如避免服用可能影响测量
结果的药物,如钙补充剂和某些药物。
骨密度的测量方法
•骨密度的测量方法•来源:作者:发布时间:浏览:73•本文关于骨密度的测量方法,因为在园中没有找到具体系统的介绍,最近作这方面的研究,所以把自己收集到东西和大家分享,多数资料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具体请遵经治医生医嘱;本人转载或引用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联系,我会立即根据要求删除。
骨密度的测定方法骨矿物质的检查一开始即与放射线具有不解之缘,在早期阶段应用X线作为放射源,以后又采用了放射性核素作为放射源,并以计算机协助进行定量,它的检查体系与现行的核医学诊断体系极其相似,也可以说骨矿物质检查与核医学有着密切关系。
骨矿物质的定量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最重要、最直接、最有价值的环节,同时对骨质疏松的预后及疗效评价也有重要意义,其测定原理是根据射线被骨矿物质吸收以后测定未吸收的射线量,如同核医学中穿透扫描(tra nsmission scan),骨矿物质愈多,经过组织吸收以后剩余的射线的量愈少。
测量骨矿物质根据不同的方法,可以对中轴骨骼(如脊柱)、体周骨骼(如桡骨)以及全身骨骼进行定量,现分述沿用的各种测定骨矿物质的有关方法。
常用X光吸收法(Radiograph,RA)此法应用很早、简便、经济、易于实行,现在从普通X线骨骼片能观察到患者是否有骨质疏松存在。
不过常用的X线摄片诊断骨质丢失是不敏感的,只有在骨矿物质丢失到30%~50%时方能发现有疾病存在,因此失去早期诊断价值。
应用光密度的原理测量X线片上所显示骨骼的透光度,并用一已知厚度的参考对照物质,在曝光时间同时曝光,作初步定量比较,其结果与骨灰化后的结果相似,现在又加用了计算机技术,增加了它的准确性。
另一种简便的方法是对第二指骨中段摄片后,分析中点部位骨宽度及皮质骨的宽度,如髓腔直径等于或大于皮质的总宽度,则说明有明显的骨质丢失。
单光子吸收仪(Single Photon Absorptiometry,SPA)SPA是最先应用于骨质疏松诊断的具有定量数据的方法,最初应用的放射源为125I,T1/2为60天,γ射线能量为28KeV,连接一个闪烁探头,在感爱好的骨骼上进行通过测,因为125I的半衰期短,要经常更换放射源,以后改用半衰期为432年241Am(γ射线能量为59.3KeV),其测定部位取桡骨中段的远端,检查时射线通过桡骨及软组织,软组织对射线的衰减会影响测量的结果,为了准确,在测定部位应用水袋或将测定的手臂浸于水中以减少软组织的影响,这样所取得结果与骨矿物质的含量呈比例关系,如将这些结果与性别、年龄相匹配,确定正常值,便可作为诊断的依据。
[新版]骨矿物质含量及骨密度测定
骨矿物质含量及骨密度测定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质丢失多是全身性的,骨质一旦丢失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来使骨质恢复正常,因此应早期诊断和预防骨质疏松。
采用灵敏度高并且可靠的方法,对高度骨折危险者进行筛选并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十分必要。
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放射学方法测定体内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在骨质疏松诊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临床价值已得到了充分地肯定。
一、原理和方法(一)单光子吸收测定法1963年Cameron和Sorenson采用125I进行骨密度测定,利用其发射的γ光子(能量35.5 keV)穿透前臂,经骨质和软组织吸收后用NaI(Tl)晶体探测放射性计数,称为单光子吸收测定(single photon absorptiometry,SPA)。
测定方法是使放射源与探测器平行移动,将桡、尺骨远端1/3、1/6、1/10等处已确定的部位用水囊带包裹,置于检查位置进行测定。
将测得的骨的γ光子吸收能量综合,即可得出BMC(g/cm),用骨宽除以骨矿含量即可得出BMD(g/cm2)。
(二)双光子吸收测定法1970年Mazess等根据Reed等提出的原理,采用153Gd(钆)代替241Am(镅)和137Cs(铯)作双光子吸收测定(dual photon absorptiometry,DPA)。
此法直到80年代才开始应用于临床。
其测定原理与SPA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为排除各种组织对γ光子的吸收率不同的影响,需要使用能量为44 keV和100 keV 的双光子能量的153Gd作为放射源,其对软组织和骨质有不同的穿透力。
经NaI 晶体探测后,用两个脉冲高度分析器分别计数,由计算机进行处理。
(三)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的基础研究在30多年以前就已开始,但应用于临床仅仅是近10年才得以实现。
常用骨密度及骨测量方法
常用骨密度及骨测量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骨密度及骨测量方法:
定量CT(QCT):能精确地选择特定部位的骨测量骨矿密度,分别评估皮质骨的海绵骨的骨矿密度。
但受试者接受X线量较大,仅用于研究工作中。
超声波骨密度测定:利用声波传导速度和振幅衰减反映骨矿含量多少和骨结构及骨强度的情况,具有无辐射和诊断骨折较敏感的优点。
该法操作简便、安全无害,价格便宜,但精度可能较低。
双能量X射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DXA):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骨密度测量方法,不仅可以定量测量全身骨头的骨量,还可以分析评估肌肉和脂肪组织的含量。
DXA测量常选择腰椎、髋部、腕部、足跟等松质骨丰富的部位,测量时要预先排除一些干扰因素,如除去携带的金属物品等。
一岁半宝宝骨密度标准
一岁半宝宝骨密度标准
1. 骨矿物质含量
一岁半宝宝的骨矿物质含量应达到一定的水平,以维持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一般来说,一岁半宝宝的骨矿物质含量应达到成年人的50%左右。
如果宝宝缺乏矿物质,可能会导致骨骼发育不良,增加骨折的风险。
2. 骨矿物质密度
骨矿物质密度是衡量骨骼强度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一岁半宝宝的骨矿物质密度应接近成年人。
如果宝宝的骨矿物质密度较低,可能会导致骨骼易碎,增加骨折的风险。
3. 骨形态结构
一岁半宝宝的骨骼形态结构正在发育中,骨骼的形状和大小应该逐渐接近成年人。
如果宝宝的骨骼形态结构异常,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4. 骨皮质厚度
骨皮质是骨骼最外层的部分,其厚度对骨骼的强度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一岁半宝宝的骨皮质厚度应逐渐接近成年人。
如果宝宝的骨皮质厚度不足,可能会导致骨骼易碎,增加骨折的风险。
5. 骨生物力学性能
骨生物力学性能是指骨骼承受外力的能力。
一岁半宝宝的骨骼生物力学性能正在逐渐完善中,但其承受外力的能力仍然相对较弱。
如果宝宝在活动中受到较
大的冲击力,可能会导致骨折。
总之,一岁半宝宝的骨密度标准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衡量,包括骨矿物质含量、骨矿物质密度、骨形态结构、骨皮质厚度和骨生物力学性能等方面。
为了保持宝宝的骨骼健康,家长应关注宝宝的饮食、运动等方面,为宝宝提供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宝宝的骨密度水平。
如何检查骨密度健康
如何检查骨密度健康骨密度是衡量骨骼健康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随着人们的寿命延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骨质疏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如何检查骨密度健康,成为很多人所关注的话题。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讲述如何检查骨密度健康。
1.了解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疾病,会导致骨头变得脆弱和易碎。
这种疾病发生的原因可因年龄增长、营养不足、缺乏运动、遗传因素等各种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骨质疏松不仅会影响到老年人,也可能会影响到年轻人。
因此,建议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就要进行预防和管理。
2.了解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查通常通过一项称为骨密度测量来进行。
这项测试通常使用一种称为DEXA的X光机,用于计算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
DEXA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测试方式,所使用的X光量非常少,大多数人不会感到任何不适。
在测试时,人们需要躺在一张特殊的床上,这样DEXA机器就可以测量出人们的骨密度。
骨密度测试可以测量骨骼中钙和其它矿物质的含量。
这种测试通常照射的区域是脊椎和髋关节,因为这些地方是骨质丢失最严重的。
骨密度测试通常比较快速,需要的时间一般在几分钟内完成。
3.骨密度检查的建议骨密度检查通常应该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一般建议:1)年龄在50岁及以上的女性,或者是已经进入更年期的女性应该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
2)男性应该在65岁左右进行首次骨密度检查,或者在年龄更大之前,如果出现了骨折或者身体发生了变化,应该进行检查。
3)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例如家族中有患上骨质疏松的人、骨折或者骨瘤等疾病史、低体重或者BMI低、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应该在较早的年龄就进行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检查与我们整体骨骼健康的评估息息相关,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我们是否需要改变饮食、补充维生素或者钙等矿物质、进行锻炼和其他形式的治疗。
因此,通过进行骨密度检查来了解自己的骨骼健康是非常有价值的。
孩子的骨密度检查流程是什么样的做骨密度检查能查出什么
孩子的骨密度检查流程是什么样的做骨密度检查能查出什么不少人觉得骨密度检查可以检查出孩子以后可以长多高,那么骨密度检查是干什么的,它的流程是什么样的呢,八宝网就来说说骨密度检查吧。
骨密度主要是指的骨矿物质密度,是骨强度的一个舶来品,主要针对骨骼中钙骨密度含量做的的检测来间接判断骨骼中钙元素是否充足的情况。
在做这个检查之前首先要明确任何一项检查都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来判断疾病的主要指标,骨密度的检查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来反映孩子骨骼代谢的或者是骨骼矿物质含量的重要主要指标。
可以应用骨密度这个检查来间接的判断孩子骨骼镁中元素钙的含量多少,或者是否存在缺钙的情况,结合然后在医生的判断下结合孩子其他的疾病,比如说夜惊、骨骼的畸形等情况综合作出判断,所以骨密度检查对于孩子体格发育是不错的检查手段。
骨密度一般采用超声的方法,没有辐射,家长可以放心,相同根据仪器的不同选取不同的部位,比如说跟骨,就是左脚的位置;胫骨,小腿的位置。
有的仪器还会采用手腕部手脚进行检查,不同仪器的各不相同检查都有自己的参考依据,所以家长要按照不同仪器的撷取其要求选取孩子身体部位,市面上常见的骨密度检查的起始年龄是从一个月开始。
也有一些特殊的仪器型号可以检查新生儿的骨密度和早产儿的骨密度,对于检查的时间节点建议家长间隔三个月以上。
如果孩子在四个年底的时候检查了骨密度缺乏或者说缺少相对偏低,可以在补充维生素D钙或者其他的营养治疗之后,在三个月以后需要进行复查。
骨密度是孩子骨质量的重要标志,可以来判断骨骼中钙的沉积层情况,假设有助于家长和医生判断孩子钙的吸收状况,条件允许的话,家长还是可以带孩子做去做这样一个抽查,如果出现问题,必要的时候要听从医生的养育劝告哦~孩子佝偻病有什么样的表现佝偻病怎么预防和治疗怎么跟新生儿做外阴部新生儿做抚触的手法分享。
骨密度的标准
骨密度的标准
骨密度是评估骨骼健康的一种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和骨量,通常用来诊断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疾病,骨骼疏松、骨质减少和骨质不均匀等症状是其主要表现。
骨密度的测量通常通过骨密度扫描(DEXA)完成,这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精确地测量骨骼的矿物质含量和骨量。
骨密度的标准是通过比较一个人的骨密度与同年龄同性别的健
康人群的平均值来确定的。
根据美国骨质疏松基金会的标准,骨密度的T值可以用来诊断骨质疏松症。
T值是将个体的骨密度与健康年轻成人的平均骨密度进行比较的标准化分数。
T值介于-1和-2.5之间被认为是低骨密度,-2.5及以下则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除了T值,Z值也是一种用于比较个体骨密度和同年龄同性别人群骨密度的标准化分数。
与T值不同的是,Z值将个体的骨密度与与个体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人群的平均骨密度进行比较。
Z值正常范围为-2.0到+2.0之间。
骨密度的标准可以帮助医生评估骨骼健康和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计划。
如果您有骨质疏松症的家族史或其他骨骼相关疾病的风险因素,请咨询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
- 1 -。
骨密度检查的正常值
骨密度检查的正常值骨密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骨骼健康状况和骨质疏松程度。
通过测量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和骨量,可以判断骨骼是否健康,并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的风险。
骨密度检查通常使用的是双能X线吸收法(DXA)或称为骨密度测定仪。
检查过程简单、快捷,辐射剂量低,是目前最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之一。
那么,什么样的数值才算是正常的骨密度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骨密度测量结果会与一个参考值进行对比,这个参考值叫做T值和Z值。
T值是将测量结果与同龄、同性别的健康人群进行对比得出的,用于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
T值越低,骨质疏松的程度越严重。
一般来说,T值在-1.0及以上被认为是正常的骨密度。
而Z值则是将测量结果与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群进行对比得出的,用于评估骨质疏松与年龄的关系。
Z值在-2.0到+2.0之间被认为是正常的骨密度,超过+2.0则表示骨密度较高。
除了T值和Z值,骨密度检查结果还会给出一个骨密度百分比(BMD%)的数值。
BMD%是将被检测者的骨密度与同龄、同性别的健康人群的平均值进行对比得出的。
一般来说,骨密度百分比在80%及以上被认为是正常的骨密度。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骨骼部位的骨密度正常值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腰椎和髋部是常见的测量部位,正常的骨密度范围在T值和Z 值上可能会略有不同。
骨密度检查结果还会给出一个风险评估,用于判断个体患上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评估结果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
低风险表示患病的可能性较低,中风险表示患病的可能性较高,而高风险则表示患病的可能性非常高,需要进一步进行治疗和干预。
骨密度检查的正常值与个体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有关。
人体骨密度在青春期后逐渐增加,到达峰值后开始逐渐减少。
女性在更年期后骨密度减少的速度更快,因此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检查的正常值与T值、Z值和BMD%相关,根据不同的骨骼部位和个体特征可能会有所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矿物质含量及骨密度测定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质丢失多是全身性的,骨质一旦丢失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来使骨质恢复正常,因此应早期诊断和预防骨质疏松。
采用灵敏度高并且可靠的方法,对高度骨折危险者进行筛选并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十分必要。
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放射学方法测定体内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在骨质疏松诊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临床价值已得到了充分地肯定。
一、原理和方法
(一)单光子吸收测定法
1963年Cameron和Sorenson采用125I进行骨密度测定,利用其发射的γ光子(能量35.5 keV)穿透前臂,经骨质和软组织吸收后用NaI(Tl)晶体探测放射性计数,称为单光子吸收测定(single photon absorptiometry,SPA)。
测定方法是使放射源与探测器平行移动,将桡、尺骨远端1/3、1/6、1/10等处已确定的部位用水囊带包裹,置于检查位置进行测定。
将测得的骨的γ光子吸收能量综合,即可得出BMC(g/cm),用骨宽除以骨矿含量即可得出BMD(g/cm2)。
(二)双光子吸收测定法
1970年Mazess等根据Reed等提出的原理,采用153Gd(钆)代替241Am(镅)和137Cs(铯)作双光子吸收测定(dual photon absorptiometry,DPA)。
此法直到80年代才开始应用于临床。
其测定原理与SPA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为排除各种组织对γ光子的吸收率不同的影响,需要使用能量为44 keV和100 keV 的双光子能量的153Gd作为放射源,其对软组织和骨质有不同的穿透力。
经NaI 晶体探测后,用两个脉冲高度分析器分别计数,由计算机进行处理。
(三)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的基础研究在30多年以前就已开始,但应用于临床仅仅是近10年才得以实现。
其测定
过程是将从X线球管释放的X线通过Kedge吸收过滤,分成高低两种(40 keV 和70 ~ 80 keV)X线,从而测定BMC和BMD。
(四)定量CT测定法
定量CT测定法(Quantitative CT,QCT)是美国Genant和Cann于20世纪80年代发明的一种利用常规CT机测定BMD的方法。
它是利用临床常规使用的CT机,再加上一个体模,扫描时将体模放在受检者下面与受检者同时扫描,便可以校准机器的漂移,进而可将CT值换算成BMD值。
二、参考值和结果判断
(一)国人BMD参考值及其生理变化规律
正常人BMC和BMD测定结果随年龄、性别、人种和测定部位的不同而差别较大。
采用SPA法测得的我国健康人群各年龄组前臂非优势侧桡骨中远1/3部位BMD的参考值范围见表。
表:中国健康人群男女SPA法各年龄组前臂桡骨中远1/3部位BMD(g/cm2)
参考值范围
男性女性
年龄组
均数±标准差 n 均数±标准差 n
2~ 0.280±0.084 55 0.373±0.169 70
4~ 0.323±0.076 394 0.378±0.159 469 6~ 0.368±0.083 671 0.380±0.120 857 8~ 0.413±0.084 683 0.422±0.108 736 10~ 0.450±0.085 664 0.451±0.103 684 12~ 0.479±0.107 736 0.472±0.094 747 14~ 0.552±0.112 1024 0.537±0.096 1020
16~ 0.627±0.117 886 0.592±0.110 845 18~ 0.667±0.103 558 0.620±0.117 544 20~ 0.700±0.130 1903 0.665±0.138 1935 30~ 0.759±0.156 2246 0.706±0.156 2763 40~ 0.725±0.145 1823 0.670±0.123 2083 50~ 0.691±0.149 2241 0.599±0.130 2274 60~ 0.660±0.150 1967 0.541±0.123 1336 70~ 0.622±0.152 812 0.467±0.121 437 80~ 0.562±0.135 158 0.376±0.091 118 90~ 0.572±0.123 7 0.390±0.113 5
100~―― 0.306±0.074 6 合计 16828 16929
(二)骨质疏松程度的判定
骨质疏松的程度可以用以下方式表达:
1.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的BMD比较,成年人BMD(桡骨)低于同性别人群参考值的骨峰值1~2个标准差为骨量减少;
2.与骨折危险阈值比较,以成人BMD平均骨峰值减2个标准差作为中国人骨折发生的阈值水平;
3.自身系列检查结果比较,观察逐年骨质减少的速率。
三、临床应用
(一)骨质疏松的诊断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机体和骨本身生理性退行变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我国13省市骨矿含量调查合作组共同研究提出了我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生理年龄诊断分度预诊法,见表。
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生理年龄诊断分度预诊法
分度
年龄桡骨或尺骨骨量
(BMD)丢失(%)
女性男性
骨峰值初期
Ⅰ
Ⅱ
Ⅲ
Ⅳ30~39
49±7
59±7
69±7
79±7
89±7
30~39
64±8
74±8
84±8
94±8
1~12
13~24
25~36
37~48
≥49
注:桡、尺骨BMD降低百分率指用SPA法测得的BMD值与骨峰值相比而求得。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内分泌性、营养性、血液性、药物性、缺乏运动和肾性等。
最常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和长期服用激素等。
(二)骨质疏松症的筛选、程度评估、疗效监测和骨折危险度的预测对成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筛选和程度评估方法如下:①>BMD平均峰值+1 s,为骨量正常,不需采取任何措施;②在BMD平均峰值±1 s范围,为被筛选对象,每隔3~5年需定期监测MBD变化;③<BMD平均峰值-1 s,为骨量减少,临床症状出现,应采取治疗措施;④<BMD平均峰值-2 s,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应预防骨折发生。
总之,BMD测定对骨质疏松的筛选、诊断、程度评估、疗效观察以及骨折危险频度的预测等均是一种最佳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