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相关接触性皮炎的研究及护理进展医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ppt演示课件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ppt演示课件

3. 用标准的形式记录导管置入的操作者、置入和 拔出的日期、时间、敷料更换情况。
23
导管的日常维护涵盖
冲洗导管 并发症处 理 日常维护
更换敷料
病人教育
更换肝素 帽或正压 连接器
导管拔出

冲管
1. 治疗间歇期每七天一次;静脉治疗前后;
2. 在输血或血液制品、营养液等高浓度液体后,用 20ml进行脉冲式冲管;
9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定义
静脉炎:导管出口部位出现硬结或红斑、发热、疼痛或触痛 导管细菌定植:导管头端、皮下导管部分或导管腔的定量或 半定量培养阳性,有微生物显著生长。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置血管内装置患者的菌血症或真菌血症 ,至少外周血标本有1次阳性结果,有感 染的临床表现及无明显的其他感染源,还 必须包括1次半定量或定量导管培养阳性 ,从导管头端和外周血培养中分离出 相 同的微生物。
无菌纱布应每48小时更换。 3. 无菌透明敷料为每96小时更换。 4. 如果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污染时,随时更换。 5. 如穿刺部位有红肿、皮疹、渗出、过敏等异常情 况,可缩短更换敷料时间,并要连续观察局部变 化情况。
2.
28
更 换 敷 料
有用的技巧:
1. 导管露出体外部分S形固定可 有效防止导管移动 2. 贴膜粘贴圆柄的翼形部,将 圆柄上端所有体外部分导管 置于贴膜保护下。 3. 连接器和肝素帽处用蝶形交 叉的方式,以脱敏胶布妥善 固定
1. 首选贵要静脉,穿刺点位于肘上。
2. 有研究报道贵要静脉穿刺成功率
达到96%,从而减少反复穿刺增
加的并发症。
3. 保证导管尖端落于上腔静脉中下
1/3,靠近右心房位置。
21
(六)选择合适的导管和装置

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的护理课件

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的护理课件

细菌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采集血样进行细菌培养,确定感染的 细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
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疼痛 、脓性分泌物等表现,及时发现并处 理。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治疗,严重者拔除导管。
04
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的 康复及治疗
轻度损伤的康复及治疗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的护 理课件
2023-11-09
目录
• PICC导管概述 • 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的类型及
原因 • 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的预防及
护理措施
目录
• PICC皮肤损伤的预防及 护理教育
01
PICC导管概述
PICC导管定义
细菌性感染
插管时细菌带入
在插管过程中,如果未严格执 行无菌操作,可能会导致细菌
进入体内,引发感染。
维护不当
患者在日常维护过程中,如果没有 遵守正确的清洁和消毒程序,可能 会导致细菌滋生并引发感染。
免疫力下降
如果患者免疫力下降,可能会导致 皮肤抵御细菌的能力降低,进而容 易发生感染。
03
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的 预防及护理措施
04
05
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的 预防及护理教育
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了解PICC导管
了解PICC导管的置入目的、使用 注意事项及常见并发症,提高患
者对皮肤损伤的警觉性。
日常护理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包括导 管的清洁、更换敷料等,避免因
不当护理导致皮肤损伤。
疼痛与炎症管理
教育患者如何识别并处理PICC导 管周围的疼痛和炎症,及时采取
机械性损伤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PICC常见问题ppt课件

PICC常见问题ppt课件
PICC维护 常见症状及处理对策
讲课纲要
PICC维护常见的问题 如何处理 PICC术后宣教
皮肤反应
局部皮肤过敏反应
湿疹_ 较为常见的皮肤反应
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 起的浅层真皮及表皮炎。湿疹病因复杂。 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临床上 瘙痒著明,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 倾向;湿疹的原因和诱发的因素常因个体 因素和疾病的不同阶段而异,因此不易确 定。
观察:如红、肿、痛、出血、导管 脱位等情况及时到正规医院处理
管管理不规范等也是造成感染的原因
不按时换药的表现
超时未及时更换的输液接头
超时未及时更换的输液接头
换药后的输液接头
局部针眼感染
感染处理方法
局部感染应每日换药 ,给予外用抗生素 外敷 ,直到痊愈。若出现发热、寒战等 全身感染症状 ,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必 要时拔除导管 ,并做细菌培养。
换药的方法
PICC 导管消毒应用含碘消毒剂 ,如遇有乙醇需待乙醇充 分挥发后再贴敷料。
导管的固定一定要应用蝶翼交叉的方法,并且导管全部覆 盖在贴膜下
导管堵塞
分析发生的原因
输入血制品、白蛋白、脂肪乳、氨基酸、高渗葡萄 糖等黏稠性大的药物
不及时冲管,冲管方法不得当 液体滴空造成回血或输血后血液粘附管壁形成血栓 导管打折,扭曲,体位压力等。 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
原 因
预 防
措施
导管材料和型号 穿刺者技巧 病人状况
穿刺技巧 合理型号 送导管进度
选择头静脉 早期机械运动 异物进入
静脉选择原则 彻底冲洗无菌手 套 置管初期减少剧 烈活动
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PICC置管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平时衣袖不可过紧 睡眠时可将留置的肢体抬高,有利

PICC相关性皮炎预防及护理 (2)

PICC相关性皮炎预防及护理 (2)

选择合适 的消毒液
正确评估患者
对洗必泰、碘酊过敏 的患者可选择一些刺 激 性小的消毒剂, 如新洁尔灭、碘伏。
皮肤保护膜联合氯己 定。
轻度 患者以地
塞米松软膏及涂 擦薄荷炉甘石洗 剂涂擦过敏处, 每天2次
中度 口服抗过敏 药物,同时以地塞 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5mg+庆大霉素8 万单位湿敷过敏处 皮肤每天2次
处理方法
重度 静脉或肌 肉注射抗过敏药 物,同时给予磺 胺+地塞米松+ 无菌生理盐水湿 敷每天2次。
患处避免用手搔抓,选择患者不过敏的消毒液,用无菌纱布覆盖 并用弹力绷带固定,注意防止脱管。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瘙痒停止, 置管处皮损全部消 退或留有色素沉着, 无再次新发皮疹
有效:搔痒减轻, 渗出停止,丘疹、 红斑消退20%~ 59%
但在使用过程中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或并发 症,其中过敏性皮炎是最易发生的不良反应。
诊断标准
PICC过敏性皮炎的皮损主 要发生于PICC导管周围的 接触部位皮肤,有一定形 态,境界清楚,经处理后,分或固定 敷料的过敏样改变:局部发红、刺痒,严重者 出现大面积水疱甚至破溃。
发生原因
内源性因素
外源性因素
性别因素 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内源性 因素
内环境的改变 皮肤敏感性增加
过敏体质
本身的过敏性体质,在 皮炎发病中起主导作用
季节 因素
材料 因素
A
B
外源性因素
预防处理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敷贴
选用具有透气、 不透水、粘贴牢 固、通透性强的 透明敷料
缩短更换贴膜的时间
过敏的患者选用无纺 布敷料或用4层纱布 块,外用弹力绷带包 扎,每天换药
显效:搔痒显著减 轻,渗出停止,丘 疹、红斑消退60% 以上

接触性皮炎-精品医学课件

接触性皮炎-精品医学课件
接触史、皮损急性发作、皮疹与 接触部位一致、单一性、边缘清
斑贴试验/光斑试验
鉴别:湿疹,丹毒
鉴别:丹毒
防治
(一)祛因
(二)避免再刺激
防治
(三)局部:消炎、止痒、防止继发感染
急性无渗液 糜烂渗液 感染 亚急性 浸润增厚
振荡洗剂、湿敷、皮质激素霜 湿敷(3%硼酸水、复方醋酸铝) 3%硼酸水、R.R液 硫煤糊剂 2%-5%新煤膏、皮质激素霜
半抗原+表皮蛋白质 全抗原
表皮内LC T淋巴细胞致敏 LN
LN 致敏T淋巴细胞 淋巴因子 皮

嗜碱性粒细胞部分或全部脱颗粒
炎 用药 ④农药 ⑤重金属盐 ⑥化工原料及产品
(三)光毒性或光变态反应
日光
化学物接触皮肤
(光感性物质)
皮炎
临床表现
机体敏感性 接触物性质、浓度、接触时间
• 接触物→直接刺激皮肤 • 理化特性浓度→反应间隔时间不一
• 弱刺激物→反复接触→发病
• 强酸、碱、芥子气→几分钟→几小时内发生皮 炎
(二) 变态反应:属迟发型变态反应
1. 少数特异质(特殊过敏体质) 2. 反复接触 3. 潜伏期4-20天,再接触12-48小时 4. 硬化(hardening)
防治 (四)全身治疗
抗组胺药 皮质激素
早期:红斑、丘疹 大片红斑、水肿、水疱
大疱、坏死
弱刺激物 反复刺激
皮肤干燥、浸润、增厚、 苔藓样变、皲裂等慢性炎症
红斑、丘疹
大片红斑、水肿、水疱
皮损部位 范围:边缘清楚, 敏感性高或瘙痒
范围大、边缘不清
眼睑、外生殖器 水肿 头皮 继发感染
症状:瘙痒、烧灼、疼痛 病程:1-2周
诊断和鉴别诊断

接触性皮炎培训演示ppt课件

接触性皮炎培训演示ppt课件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 少副作用。
跨学科合作与综合治疗
未来可能会加强跨学科合作,结合皮肤科、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多 学科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综合治疗。
提高对接触性皮炎认识和关注程度
加强公众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接触性皮炎的认识和了解,增强 自我防护意识。
将可疑致敏物质贴于皮肤上,观察是否引起皮肤炎症反应,以明 确致敏原。
激发试验
通过再次接触致敏原,观察皮肤反应情况,以验证斑贴试验的结 果。
结果异常时处理建议
针对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如血 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过 敏反应,应进一步寻找过敏原并
避免接触。
若皮肤镜检查结果显示皮肤结构 异常,建议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
患者教育及心理支持
• 皮肤护理:指导患者进行皮肤护理,如保持皮肤 清洁、避免过度搔抓和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等。
患者教育及心理支持
缓解焦虑
接触性皮炎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 虑、烦躁等情绪,提供心理支持
有助于缓解这些情绪。
增强信心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相信治疗 的有效性,增强治愈的信心。
寻求帮助
建议患者与家人、朋友或专业心理 咨询师交流,以获得更多的情感支 持和帮助。
分型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急性接触性皮炎起病急骤,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少数可蔓 延或累及周边部位;亚急性接触性皮炎是急性炎症过后,症状逐渐减轻,皮损由鲜红变为暗红,水疱 变为糜烂渗液;慢性接触性皮炎可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皮损轻度增厚及苔藓样变。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病史方面,要详细询问患者 是否有过接触某些物质的经历;临床表现方面,要注意观察皮损的形态、分布和 严重程度;实验室检查方面,可以进行斑贴试验等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接触性皮炎护理查房PPT课件

接触性皮炎护理查房PPT课件

接触性皮炎护理建议
避免过度揉搓皮肤:用柔软的 棉布轻轻擦拭患处,避免过度 揉搓刺激皮肤。 保持良好心情:避免过度焦虑 和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有 助于接触性皮炎的康复。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护理查房步骤
检查病史和症状:询问患者有 无瘙痒、疼痛、红肿等症状, 并了解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到 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的物质。 评估治疗效果:了解患者之前 接受的治疗和效果。
护理查房步骤
指导患者护理:向患者提供关于皮肤护 理、环境调整和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的 建议。
接触性皮炎护 理建议
接触性皮炎护理建议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用温水洗澡, 避免使用刺激性的香皂或洗浴用品 ,用柔软的毛巾轻拍干燥皮肤。 避免刺激性物质:避免接触过敏原 和刺激性化学物质,如某些洗涤剂 、化妆品、草木等。
接触性皮炎护理建议
使用合适的保湿剂:选择无香料、无防 腐剂的保湿剂,每天多次涂抹在皮肤上 。 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 腻食物,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接触性皮炎护理查房PPT课件
目录 引言 护理查房步骤 接触性皮炎护理建议
引言
引言
什么是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是 皮肤对某种外界物质的敏感反应, 常见于接触到刺激性或过敏源的人 群。
为什么要进行护理查房:护理查房 是为了了解和评估接触性皮炎患者 的病情和护理需求。
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病史 等。 观察皮肤病变:检查接触性皮炎病变的 类型、分布和程度。

PICC置管后敷贴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后敷贴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后敷贴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发表时间:2013-07-23T15:31:33.2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4期供稿作者:俞碧霞[导读]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敷贴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俞碧霞(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 364000)【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敷贴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方法对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敷贴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的15例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

结果PICC置管后敷贴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主要与患者皮肤对于透明敷贴上的粘胶或消毒剂过敏、气候及病人的抵抗力、置管后维护不当有关。

结论合理选用敷贴和消毒剂,加强宣教、细致的观察,及时处理,正确、规范的置管后维护,是有效防治接触性皮炎的关键。

【关键词】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接触性皮炎原因分析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020-02 多数肿瘤患者需要化疗。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具有安全、方便、易于掌握,保存时间长(可达1年),可避免患者频繁扎针的痛苦及防止化学性静脉炎的优点[1]。

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是PICC置管留置时间长,PICC置管后敷贴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不仅给病人带来不适,也容易导致PICC的感染,影响导管的留置时间和患者的治疗的顺利进行。

我科于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对15例PICC置管后敷贴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进行原因分析,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调查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行PICC置管126例中有15例PICC置管后敷贴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 43.6岁,均为多程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于置管后7-133天发生。

《picc护理进展》ppt课件

《picc护理进展》ppt课件
在无菌操作下进行穿刺置管, 确保导管正确放置在中心静脉

固定导管
用无菌敷料固定导管,防止导 管移动或脱落。
操作后护理与注意事项
护理措施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定期检查导管位置,确保导管在中心 静脉内;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症状,如发热、疼痛等。
注意事项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导管移位或脱落;注意保护穿刺部位,避免感染;如有任 何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效果评估
通过定期随访和检查, 评估并发症的处理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4
PICC置管技术临床应用案例分 享
成功案例展示和分析
成功案例收集
从多个医疗机构收集PICC置管技 术成功应用的案例。
案例展示
展示成功案例的置管过程、护理 措施、患者反馈等方面的内容。
成功因素分析
分析成功案例中的关键因素,如 置管技术、护理经验、团队协作
肠外营养
对于需要肠外营养的患者 ,PICC置管技术可提供可 靠的深静脉通路,保证营 养液的顺利输注。
血液透析
在血液透析治疗中,PICC 置管技术可用于建立血管 通路,提高透析效果和患 者生活质量。
02
PICC置管技术操作规范与流程
操作前准备
患者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 括病史、凝血功能、静脉 情况等,以确定是否适合 点消毒和护理,提高患者自 身免疫力,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定期进行冲管和更换敷料,避免血液 回流和血栓形成。
并发症处理流程和效果评估
静脉炎处理
抬高患肢、局部冷敷、 应用抗生素等。
导管堵塞处理
使用尿激酶或肝素进行 溶栓治疗,必要时更换
导管。
感染处理
根据感染情况选择合适 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 时加强局部护理和消毒

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的护理课件

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的护理课件

导管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预防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定期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保持导管周围皮肤的清 洁干燥;合理安排置管时间。
处理
及时拔除导管,并留取导管尖端做细菌培养;局部消毒、外敷抗菌药物,必 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若出现全身感染症状,需给予全身抗感染治疗。
05
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的康复指导
心理康复指导
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概述
picc导管介绍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指经外 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的导管,通常用于为患者提供长期 或间歇性的静脉输液治疗。
PICC导管的优点: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供稳定的静 脉输液通道、减轻护士工作负担等。
暂停PICC导管使用,避免过敏 原持续刺激
观察皮肤损伤变化情况,如加 重及时就医
重度皮肤损伤的处理
清洁局部皮肤,避免感染 暂停PICC导管使用,避免加重损伤
使用无菌敷料保护创面 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04
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的并发症及处 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
预防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置管前评估静脉情况,选择合适 的导管;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讨论
PICC置管后皮肤损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患者自身免疫状态、导管材料、贴膜等有关。对于已出现的皮肤损 伤,需要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包括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更换贴膜等。
总结与建议
总结
PICC置管后皮肤损伤是常见的并发症之 一,典型表现为皮疹、瘙痒、红肿、皮肤 破损、渗液、疼痛等。对于已出现的皮肤 损伤,需要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以减轻 患者痛苦。
危及患者安全

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的护理课件

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的护理课件

预防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置管前评估 静脉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处理
抬高患肢、局部冷敷、硫酸镁湿敷或喜辽妥软膏外涂,以减 轻疼痛和肿胀;若症状持续加重,需及时拔管并给予相应处 理。
导管阻塞的预防及处理
预防
正确固定导管,避免打折或受压;保持穿刺部位的血液回流通畅;定期进行 冲管和更换敷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概述
picc导管介绍
•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的导管,主要应用于中长期静脉治 疗、化疗及肠外营养等
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的分类及表现
机械性损伤
由于PICC导管的插入、固定 或拔除等操作,导致皮肤机械 性损伤,如皮肤破溃、出血、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5
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的康复指导
心理康复指导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缓解其焦虑 、抑郁等情绪。
增强信心
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增强其治疗信心,让其积极配合康复 指导。
日常生活指导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
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如慢跑、太极拳等。
正确使用药物及更换敷料
药物使用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敷料更换
教授患者及家属正确的敷料更换方法,包括敷料的选择、更换时间等注意事项。
06
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典型病例分享 与讨论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接触性皮炎的研究及心理护理进展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接触性皮炎的研究及心理护理进展

研究综述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适用于输注刺激性、黏性以及高渗透性药物,例如抗生素、胃肠外营养以及化疗药物等[1]。

PICC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静脉输液治疗方式,能有效减少液体外渗的发生,降低外周静脉输液并发症,减轻由于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2]。

但是往往有的患者会对胶布、导管用品发生过敏反应,导致不能正常使用导管,而且也会给治疗带来难度,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3]。

PICC相关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原因通常包括使用靶向药物、化疗药物、放疗以及过敏性体质导致机体的内环境发生了变化,因此要给予合适的护理[4]。

主要对PICC相关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原因以及护理方式进行综述。

1PICC相关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原因研究表明PICC置管后会出现接触性皮炎与性别、是否为过敏体质、机体的内环境、季节、材料、消毒剂等有较大的关系[5]。

也可能与消毒液、敷料或患者自身的体质有关[6]。

可以将其分为过敏性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后者较多,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属于典型的接触性Ⅳ型超敏反应[7]。

在临床表现上两者很难区分,鉴别两者的金标准是做斑贴试验。

2PICC相关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表现PICC相关接触性皮炎患者的症状是在穿刺点的附近皮肤对固定的胶布、导管外露部分等发生过敏现象,比如痒、发红,严重者可能出现大面积的水疱乃至破溃[8]。

诊断标准是:轻度,皮肤仅有轻微的瘙痒及红斑;中度,皮肤瘙痒感较强,皮肤过敏处有散在潮湿、丘疹、红斑,部分为粟粒状皮疹;重度,皮肤瘙痒难忍,有水疱、渗出甚至糜烂[9]。

夜间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皮肤抓破之后会导致渗液蔓延,过敏[10]。

3心理护理实施需求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常规的护理服务已经难以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所以提高医疗护理工作的质量非常重要。

研究发现,PICC置管能减轻输液患者血管的刺激及损伤,能减轻长期输液患者的痛苦,同时还能有效的避免药物渗漏等现象,显著提升需要长期输液患者的护理效率[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方式较为温和,患者恐惧感和抵触感较低,PICC现已
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给药。
引言
但临床实践发现,由于PICC需要使用胶带、敷贴等进 行固定,部分患者会因此出现接触性皮炎症状,这不仅 缩短了PICC的使用时间,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 苦,本文作者通过研究发现,PICC相关接触性皮炎的发 生原因可以分为内源性因素及外源性因素,通过及时合 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接触性皮炎症状
引言
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将特定的输
液导管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穿刺进入, 而后沿静脉将导管末端送至中心静脉处的深静脉置管技
术,该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被应用于临床,相比于传统
静脉给药,该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需反复 穿刺、药物对血管刺激小等优点;相比于上腔静脉穿刺,
引发炎性反应,同时汗液也容易浸泡局部皮肤,直接对皮肤造成损伤。

非药物疗法进展巨大,尤其是射频消融和ICD的使用所获取的成就,但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治疗
大多数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心律失常的急性药物控制
[1]吴绍勇, 冉启志. PICC置管术后透明敷料贴敷致接触性皮炎资料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1):21-24. [2]林素兰, 赖丽君, 吴兰华,等. 乳腺癌病人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J]. 护理研究, 2018,32(5):806-808.
为抢救危重病人提供了新的思路,降低了医生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各类并发症会缩短置管时间,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关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原因可以分为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两大类,而通过心理干预、健康
教育、选择合适的敷贴及消毒剂,能够有效降低接触性皮炎的发生率,为和谐医患关系的构筑
打下良好基础。
2.3心理护理
学者邹燕敏[1]等发现实施心理干预有效降低了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接触性皮炎的发生率;
学者刘舒婷[2]的研究也指出,通过恰当的心理干预,117例患者中有109例一次置管成功,仅有1
例发生了接触性皮炎。
[1]邹燕敏, 王跃英, 张楚珊. 心理护理干预对 PICC 置管患者维护依从性的影响[J]. 临床护理杂志, 2016(1):72-74.
目录
01 接触性皮炎发生原因 02
护理措施
03
总结与展望
1
接触性皮炎发生原因
1.1内源性因素
内源性因素主要为患者自身因素,诸如性别、年龄、体质等。 学者吴绍勇[1]等认为失眠、肥胖、药物过敏史等均为接触性皮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改变患者机 体的内环境; 学者林素兰[2]等指出,汗液会对置管部位的皮肤产生较强烈的刺激,增肌皮肤角质层的通透性,易
2
护理措施
2.1选择恰当的敷贴及消毒剂
患者已出现了接触性皮炎症状,3M敷贴的使用会加重皮损症状,此时应更换为较为柔软和透气的 纱布,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学者余喜梅[9]等认为纱布敷料能够保持患处皮肤干燥,吸收渗出的组织液,有利于伤口愈合; 学者韩忠秀[10]等发现使用Y形纱布敷料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学者刘静[11]等发现使用泡沫敷料联合哈西奈德溶液消毒皮炎好转时间更短,且患者痛苦较小。
[1]余喜梅, 任燕, 摆江萍,等. 地塞米松软膏加纱布敷料在肿瘤病人PICC导管相关严重过敏性皮炎中的应用效果[J]. 全科护理, 2014,12(27):2497-2499. [2]韩忠秀, 唐忠敏, 周小梅,等. 皮炎平联合Y形纱布敷料治疗PICC置管局部皮肤过敏的效果观察[J]. 蛇志, 2016(4):508-509. [3]刘静, 杨水秀. 薄型泡沫敷料联合哈西奈德溶液用于肿瘤患者PICC过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 30(20):3101-3102.
[2]刘舒婷. PICC 置管过程中心理干预对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4(32):536-536.
3
总结及展望
总结与展望
PICC的使用不仅避免了长期输液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同时也降低了血管损伤,避免了化疗药 等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降低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方式操作简单,相比于静脉输液港,该方式无须进行缝合,降低了感染发生的概率;
2.2健康教育
学者周晓燕[1]的研究指出健康宣教能够降低PICC相关接触性皮炎的发生率;
学者陈丽君[2] 发现,健康宣教能够提高患者对皮炎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后期护理工作的开
展;
[1]周晓燕. 降低基层医院PICC导管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28). [2]陈丽君, 陈伟玲. PICC过敏性皮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5(24):259-259.
1.2外源性因素

外源性因素包括PICC导管材料、不同敷贴、消毒剂、护理人员操作等;


学者关琪[1]等发现,普通透明敷贴水分无法蒸发,长期浸泡皮肤引发了皮炎症状;
学者赵海燕[2]的研究也指出,护理人员不恰当的消毒措施会增加接触性皮炎的发生 率,缩短PICC置管时间。
[1]关琪, 李国芳, 黄艳霞. PICC置管敷贴部位发生过敏性皮炎后进行早期护理效果分析[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5,31(8):98-99. [2]赵海燕. PICC置管期间患者过敏性皮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 上海护理, 2017, 1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