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基本概况

合集下载

常熟市城市研究报告

常熟市城市研究报告

常熟市城市研究报告
常熟市是中国江苏省苏州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部,地处江苏省南部,长江以南,苏锡常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之一。

以下是常熟市城市研究的一些报告:
1. 城市概况:常熟市总面积895.1平方公里,人口约为
1,436,000人。

常熟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江苏省的重要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

2. 经济发展:常熟市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

城市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农业为主导产业,拥有众多的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常熟市是全国农副产品加工出口推进工作重点市,农产品加工出口量居全省第一。

3. 城市规划:常熟市在城市规划方面注重生态环保和城市功能的提升。

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城市规划和发展措施,如优化城市布局、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改善城市交通等,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 文化建设:常熟市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市内有多个历史文化古迹和旅游景点,如古城街区、古民居群、历史博物馆等,吸引着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5. 社会事业:常熟市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投入大量资源提升城市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服务水平。

市内设有多个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6. 城市环境:常熟市积极推进城市环境治理,加强空气、水质、垃圾处理等环境方面的管理和改善工作。

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提高了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以上仅为常熟市城市研究报告的一些概况,具体的报告内容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

常熟虞山镇资料数据

常熟虞山镇资料数据

常熟及虞山镇介绍常熟简介:常熟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下游,总面积1276.32平方千米。

处在上海、苏州、无锡、南通等大中城市的怀抱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因年年丰收而得名“常熟”,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

201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106.69万人,共有城镇人口74.68万人,其中虞山镇人口36.08万人。

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75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员日益增多,年末暂住人口已达75.47万人。

2010年,常熟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3.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增速比上年加快1.6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4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815.89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608.32亿元,增长13.8%。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19∶56.21∶41.60调整为2.02∶56.13∶41.85 。

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位居“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第一名,荣获《福布斯》杂志“2010年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第二名。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664元,比上年增长12.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738元,比上年增长12.5%。

《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纲要》规划综合目标: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基础,构建“青山古邑,新福地”的现代化城市。

近年来,常熟市加快构筑大交通优势,全市等级公路总里程超过1500公里,未来将拥有一座长江大桥、三条高速公路、四条一级公路,高速公路密度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按照“保护古城、建设新城、繁荣港城”的总体思路,实施了城市“东扩、南延、北上”战略,启动5平方公里文化片区,加快开发4.3平方公里滨江新城核心区,建成了新世纪大道、南三环立交、清和坊民居、方塔步行街、虞山公园南扩、城市入口改造、环城河景观带等一批精品工程,启用了新图书馆、新区医院、理工学院、会展中心等重点项目,老城保护、新区建设、港城开发齐头并进、相得益彰,现代城市功能更加完备,基本构建了以城区为中心、港区为副中心的“一轴双城”城市空间格局。

常熟简介地区政策

常熟简介地区政策

常熟一、常熟简介江南福地常来常熟——常熟简介常熟为江苏省直辖,苏州市代管县级市,简称虞,得名于十里虞山。

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常熟”,建城有3000多年的历史,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常熟市东北濒长江,东南邻太仓,南接昆山市、苏州市相城区,西连江阴市、无锡市锡山区,西北与张家港市接壤。

下辖9镇、2街道,总面积1264平方千米,境内地势低平、水网交织,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2016年人口106.87万人。

常熟地处江南水乡,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

常熟旅游景点——十里虞山峰峦起伏,半麓入城,尚湖、昆承湖面山而卧,相映增辉;琴川河穿城而过,雅园幽巷点缀其间,构成了山、水、城、园融为一体的独特的吴中风情。

湖光山色与古城相互映衬、众多名胜古迹和闻名于世的“沙家浜”别具特色,使常熟成为名扬海内外的游览胜地。

常熟文化属吴越文化,古城历史悠久,丰富的人文古迹、园林荟萃,得天独厚。

素被誉为“人文昌盛之邦,文物著于江南”。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远有孔子唯一南方弟子、兴东吴文教的先驱言偃,近有清代“两朝帝师”、史称“状元宰相”的翁同和。

常熟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

常熟经济基础雄厚,位于中国县域经济、文化、金融、商贸、会展和航运中心的前列。

常熟是中国“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成员,2016年,常熟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2.39亿元。

2017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四名。

常熟还是中国国家生态市之一。

常熟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为5A旅游区。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017年11月,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二、落户政策:1、毕业生接收和人才引进过程中,按照以下次序选择落户地址:1.自有产权的成套商品住房、原籍常熟的落户人员在本市范围内父母所有的合法住宅。

2.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自有集体户。

常熟市场调研报告

常熟市场调研报告

调研发现,消费者在常熟市场 的购物行为较为理性,注重性 价比。同时,随着电商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 在线上购物,对线下实体店造 成一定冲击。
未来,常熟市场有望继续保持 稳定增长,但竞争将更加激烈 。同时,随着消费者购物行为 的改变,线下实体店需要不断 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
建议措施
创新服务与产品
市场发展趋势
线上线下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常熟市场正逐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消费者可以更加便捷地获 取商品信息和购买渠道。
个性化需求
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常熟市场将更加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定制化服 务,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绿色环保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常熟市场将更加注重产品的环保性能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消 费。
消费者购买行为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常熟市场的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注重品牌、质量、价格和服务 等因素,他们通常会进行比较和选择。
消费者购买渠道
常熟市场的消费者主要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进行购买,其中线上渠 道已成为主流。
消费者对营销活动的反应
常熟市场的消费者对营销活动有一定的敏感性和反应,他们注重促 销和优惠活动,并愿意参与其中。
竞争态势分析
要点一
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衡量市场竞争程度的重 要指标之一。通过对常熟市场的集中 度进行分析,了解主要竞争品牌的市 场份额和分布情况,有助于评估市场 的竞争态势和格局。
要点二
价格竞争情况
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常见手段之一 。通过对竞争品牌的价格策略和价格 走势进行分析,了解其价格竞争的激 烈程度和趋势,有助于评估市场的价 格水平和竞争状况。
要点三
新进入者威胁
新进入者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之一 。通过对潜在进入者的数量、实力、 进入壁垒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新进 入者对现有品牌的威胁程度,有助于 评估市场的竞争态势和发展趋势。

常熟市情况简介

常熟市情况简介

常熟市情况介绍“世上湖山、天下常熟”。

常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长江沿岸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她地处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长三角”核心地带,东倚上海,南邻苏州,西接无锡,北与南通隔江相望,市域面积12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6.6万。

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以其悠久的人文历史、秀丽的山川景色、丰饶的物产资源享誉江南,自古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而得常熟之名,素有“鱼米之乡”美称,是全国县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列。

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常熟有着3000年文明史、1700年建城史,是江苏县(市)中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国家级文保单位綵衣堂、方塔、脉望馆3处。

常熟自古人杰地灵,才俊辈出,商末让国南来的虞仲、春秋时期孔子十大弟子之一的言偃、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明末文坛泰斗钱谦益、晚清帝师翁同和等,都佐证了常熟丰厚的人文底蕴。

常熟有崇尚教育、尊重知识的传统,历史上曾出过8名状元、9名宰相、485名进士;虞山画派、虞山诗派、虞山琴派、虞山印派等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生态环境优美的山水之城常熟古城三湖环抱、依山而筑,琴川河穿城而过,雅园幽巷点缀其间,构成了山、水、城、园融为一体的独特风情,素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美誉。

拥有闻名遐迩的沙家浜等国家4A级景区4处,以及虞山尚湖、沙家浜、昆承湖、南湖生态湿地近100平方公里生的态圈。

先后获得全国同类城市中首家“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市”,以及“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

尽享江南饕餮的美食之城。

常熟地势平缓、土地肥沃;河流密布、水产丰富;气候温和、风调雨顺。

特产优质大米太湖粳、太湖糯,特色水产阳澄湖大闸蟹等名闻遐迩。

此外,叫化鸡、锅油鸡、松树蕈油、白汁西露笋尖、莲子血糯饭、桂花栗子、芙蓉蟹斗等尽显独有的地域饮食特色,可尽享舌尖上的常熟饮食文化。

常熟

常熟

常熟市位于江苏东南部,是 江苏省辖县级城市,常熟以 悠久的人文历史、秀丽的山 川景色、丰饶的物产资源享 誉江南。常熟同时也是中国 综合实力的强县级市,中国 大陆经济最强县级市之一, 位于中国县域经济、文化、 金融、商贸、会展和航运中 心的前列。中国“区域经济 强县统筹发展组团”成员。 2010年人均GDP突破2万美 元,人均经济成功超越欧盟 创始国葡萄牙。
尚湖公园位于常熟城西,虞 山之南。被当地人民称为 “尚湖湾”,相传因殷末姜 尚避纣王暴政,隐居于此垂 钓而得名。尚湖湾北依十里 虞山,东邻古城常熟,山清 秀,是国家级太湖风景区的重要景点。尚湖湾与虞山相映, 水 十里青山半入城,万亩碧波涌西门,为古城平添了千种风情, 一向为江南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黄公望、沈周、唐寅、康 有为、于右任、柳亚子等历代文人均有题咏传世。直到六十 年代,仍有一派古意浓重的自然风貌。
常熟沙家浜,近年来景区日 趋完善,水面芦苇荡从最初 的150亩增加到现在的2200 亩,湖荡中菱荷相间,芦苇 密布,古色古香的画舫载着 游客穿行在芦苇迷宫中,寻觅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芦苇荡 的故事;岸上有按抗日战争时 期建造的江南小村庄、沙家浜 革命传统教育馆、新四军活动 旧址等,依稀让游人瞥见阿庆 嫂、郭建光的身影。
“尚湖湾”,建于1986年初,临山孕湖,与古城浑然一 体,含山川之秀,汇城乡之交,得天独厚,自然美色 与人文景观相融合,气象开阔,内涵丰实。度假休闲, 游览观光,娱乐商贸,美食健身,四季宜人。此一景 点显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之和谐;返璞归真— —在自然风光中寻找自我;新旧融会——古建筑移建 于山水之间,得其所哉!
使无 太于常 用锡 仓历熟 人东 西史话 口北 北原通 在部 部因行 、 乡,于 江 镇张常 万阴 以家熟 左东 及港全 右南 昆的境 。部 山半。 等 北数另 地 部乡外 。 、镇由 、

常熟

常熟

所获荣誉、蒋巷村是“全国文明村”、“全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小康建设十佳红旗单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

2004年、2006年,温家宝总理、曾庆红副主席和贾庆林主席先后来村视察,都给予高度评价和赞扬。

现已推出“新农村考察游”、“学生教育游”、“农家乐趣味游”、“田园风光游”、“休闲生态游”等五大旅游产品。

常熟市位于江苏东南部,是江苏省辖县级城市,常熟以悠久的人文历史、秀丽的山川景色、丰饶的物产资源享誉江南。

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又先后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全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称号,成为中国获得该殊荣的第一个县级市;同时还获得“遗产管理”单项竞赛第一名等称号。

2007年12月5日,常熟市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常熟地理位置:常熟市为江苏省辖县级市,副地级市,三线城市,由苏州市代管。

简称虞。

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经120°33′-121°03′,北纬31°33′-31°50′。

东邻太仓,距上海100千米;南接昆山、苏州;西接无锡、江阴;北濒长江黄金水道,与南通隔江相望;西北境与张家港接壤。

全境东西间最长距离49千米,南北间最长距离37千米。

总面积1263平方公里。

市名:常熟(汉语拼音:changshu)所属省份:江苏省所属地市:苏州市常熟别称:虞城市政府:常熟市政府驻地虞山镇金沙江路,方言:吴语标准市花:腊梅市树:红枫市歌:《要来就来常熟》城市荣誉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又先后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全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称号,成为中国获得该殊荣的第一个县级市;同时还获得“遗产管理”单项竞赛第一名等称号。

关于常熟的介绍

关于常熟的介绍

关于常熟的介绍
常熟市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东南部,也是苏州市辖区。

常熟是中国特色小城镇和小城镇流域内非常重要的城镇,享有“苏州之冠”、“中国小商品之乡”等美誉。

常熟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200年左右,曾经是吴王僚的故里和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常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常熟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城市,农业资源丰富,特产有油菜籽、茶叶、稻谷等。

常熟还以制造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行业为支柱产业,是江苏省重点发展的产业基地之一。

常熟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条件,靠近上海,并且拥有常熟港,是江苏省内唯一的内河港口。

这使得常熟成为了一个经济繁荣的地区。

常熟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

著名的景点包括叶圣陶纪念馆、孙中山故居、孙科故居等。

此外,常熟还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如扬帆竹海、黄埔冲湿地公园等。

常熟的人文底蕴深厚,是许多文化名人的故乡,如近代作家叶圣陶、孙中山等。

常熟还举办了众多的文化活动和节庆,如常熟水泊梵净山春季音乐会、书法之乡、花灯节等。

总之,常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拥有发达的经济和旅游资源,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常熟市自然资源

常熟市自然资源

常熟市自然资源
常熟市是江苏省苏州市下辖的县级市,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自然资源丰富。

常熟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北侧,拥有沿江岸线资源,并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常熟市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

水资源:常熟市地处长江入海口,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长江、太湖、黄河等多条河流汇聚于此,为当地的灌溉、生活和工业用水提供了保障。

常熟市还拥有大片的湖泊和水库,水资源储备充足。

土地资源:常熟市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农业是当地的主要产业之一,水稻、小麦、蔬菜等农产品丰收。

此外,常熟市还有部分土地适宜用于工业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气候资源:常熟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各类植物生长,也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常熟市的气候资源有利于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总体而言,常熟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重要支持。

常熟概况

常熟概况

走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中国人,他或多或少都知道《沙家浜》。

“来得都是客,全凭嘴一张。

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

人一走,茶就凉……”这出耳熟能详的唱词,不同的人听来感慨也不尽相同。

《沙家浜》不仅仅是一出戏,它负载了太多的含义……这里要介绍的常熟市,常熟建城已有1500年的历史了,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经济基础雄厚,是全国“十大财神县(县级市)”之一。

就有着因这出样板戏而闻名全国的水乡古镇沙家浜。

常熟古称琴川、海虞,它地处长江三角洲沿江开发带,东倚上海,南邻苏州,西接无锡,北与南通隔江相望。

境内地势平缓,气候温和,风调雨顺,因年年丰收而得名“常熟”。

常熟简称“虞”,得名于十里虞山,虞山半麓入城,倒映在尚湖之中,相映增辉;琴川河穿城而过,雅园幽巷点缀其间,构成了山、水、城、园融为一体的独特风情。

还有家喻户晓的“沙家浜”,使常熟成为江苏省的重点旅游城市。

常熟地处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区,季风盛行,四季分明,气候湿和,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5.6℃,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6.8℃,年均降水量为1042.6毫米。

夏季盛行海洋来的东南风,以炎热多雨天气为主;春秋两季为冬夏季风交替时期,常出现冷暖、干湿多变的天气。

每年11月是去沙家浜吃阳澄湖大闸蟹的最佳时间。

常熟人口104万,面积1094平方公里,辖26个镇、3个农(林、牧、渔)场,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也是全国“十大财神县”之一。

这里山清水秀,景色绮丽。

十里虞山峰峦起伏,半麓入城;尚湖、昆承湖面山而卧,相映增辉;琴川河穿城而过,雅园幽巷点缀其间,构成了山、水、城、园融为一体的独特的吴中风情。

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闻名于世的“沙家浜”,使常熟成为名扬海内外的游览胜地。

常熟是名人之乡,历代名人辈出。

远有孔子唯一南方弟子、兴东吴文教的先驱言偃,近有清代“两朝帝师”、史称“状元宰相”的翁同龢,以及元代的黄公望,明代的钱谦益、瞿式耜,清代的王石谷等尤为著名,留下大量名人遗迹。

常熟市利用外资概况

常熟市利用外资概况

04
05
直接投资是指外国投资 者在东道国境内依法设 立的企业,并通过实际 出资获得东道国企业相 应股权或经营管理权的 一种投资方式。
常熟市利用外资的直接 投资形式主要包括外商 独资、中外合资和中外 合作经营三种类型。
外商独资企业是指外商 中外合资企业是指外商 全额出资,拥有企业全 与东道国投资者共同出 部或主要经营权的企业, 资设立的企业,双方按 常熟市的外商独资企业 照出资比例分享企业股 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 权和经营收益。 务业等领域。
常熟市服务业占比逐年提高,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为全市经济 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02 外资在常熟市的发展历程
外资的初步引入
20世纪80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常熟市开 始吸引外资,主要来自港澳台地区, 投资领域集中在轻工业和纺织业。
初步引入阶段的特点
外资规模较小,投资项目以中小型为 主,对常熟市的经济增长起到初步的 推动作用。
产业升级
外资的引入推动了常熟市产业结构的 优化升级。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高新 技术产业、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 域,促进了常熟市产业向高端化、智 能化方向发展。
技术创新的促进
技术引进
外资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技术转移和溢出效应,促进了常熟市企业的技术创新。 当地企业通过与外资企业合作,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足的人力资源支持。
法治环境建设
03
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保护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常熟市利用外资概况
contents
目录
• 常熟市概况 • 外资在常熟市的发展历程 • 常熟市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 • 外资对常熟市经济的影响 • 常熟市利用外资的未来展望

常熟区域概况

常熟区域概况

2、本项目区域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理位置常熟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接近入海口处西南岸,由苏州市代管。

西北距省会南京市210公里。

介于东经120°33’~121°03’,北纬31°31’~31°50’之间。

东邻太仓市,距上海100公里;南接昆山市、吴县市,离苏州38公里;西接锡山市、江阴市;西北与张家港市毗连;北与南通市隔江相望。

东南最大横距4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37公里,总面积114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24.3平方公里。

本项目位于常熟东南开发区古里工业组团内。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见图2.1.1。

2.1.2地质、地貌常熟位于扬子淮地台的下扬子-钱塘褶皱带东部,构造线方向主要为ENE和NE。

境西、境北属于中生代隆起区地褶皱部分,新构造运动中呈现差异性升降,在平缓的地面上偶有残丘分布。

东南开发区属于中生代与新生代的凹陷区,堆积较深厚,原有地质构造几乎沉没,地面低平。

常熟依微地形结构可分为虞西平原、昆承平原和沿江平原三片。

东南开发区所处的昆承平原属太湖四大湖群之一的阳澄湖、昆承湖群分布区,地面常见质地较粘的冲积——湖积物,地势低洼,浅水湖泊众多,湖荡水深多在1~3m,水面数千亩或数百亩不等。

连通这些浅湖的大小河道,组成稠密的水网。

常熟地区地震烈度为6度。

2.1.3气候气象常熟地处温带,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年平均总日照数2130.2小时,年平均气温15.4℃,1月份平均气温2.7℃,7月份平均气温27.9℃。

年平均无霜期242天,年平均降水量1054.0mm,4~9月降水较为集中。

常熟市历年平均风速为2.5m/s,主导风向为ESE。

常熟本地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有:春季早期常出现低温晚霜冻,后期常出现高温、暴雨、冰雹;夏季前期连阴雨、多暴雨,中期多伏旱,后期发生台风和局部雷阵雨;秋季早期有晚台风,中后期又寒潮、早霜。

常熟市地理环境

常熟市地理环境

常熟市地理环境
常熟市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辖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

常熟市地理环境优越,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东临上海,南依太湖,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等方面介绍常熟市的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常熟市位于苏州市以南,上海市以北,地处长三角经济区中心位置,交通便利。

常熟市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太湖湖畔风光秀丽,是一处优美的生态环境。

地貌特征:常熟市地势平坦,地形以平原为主,少有丘陵和山地。

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

太湖是常熟市的重要地理标志,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水源。

气候条件:常熟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冬季气候温和,夏季炎热多雨。

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种植和生态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常熟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是江苏省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城市中还有许多园林景观和自然保护区,保护了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总体来看,常熟市地理环境优越,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2010年3月一、常熟及常熟经济开发区概况常熟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倚上海,南接苏州,西邻无锡,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区域。

境内地势平缓,气候温和,风调雨顺,素有“江南福地”、“鱼米之乡”的美誉。

全市总面积1264平方公里,总人口190万(其中本地人口106万、外来人口84万)。

常熟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素有“文化之邦”和“吴文化发祥地”的之称。

十里虞山蜿蜒入城,万亩尚湖伸展山前,山、湖与千年古城及城内小巷庭园、古典园林交融,形成山、水、城、园融为一体的独特风貌。

常熟虞山于1988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尚湖是国家太湖风景名胜区重要景点、国家AAAA 级旅游区。

常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曾出过8名状元、9名宰相、483名进士。

当代常熟籍“两院”院士有18人。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铸就了常熟人仁、义、礼、信的人文特质。

近年来,常熟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称号。

200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280.21亿元,财政收入189.99亿元,人均GDP 达17593美元,已连续多年城市综合实力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三甲。

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已批准外资企业2500家,注册外资137亿美元,有23家世界500强公司落户常熟,包括美国杜邦、德尔福、泰科,德国大陆、贺利氏、科勒,法国道达尔,英国怡和,芬兰UPM,加拿大麦格纳,日本丰田、夏普、日立、住友、大金、三菱,台湾富士康、广达等。

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简称CEDZ)成立于1992年,2002年被省政府批准享受国家级开发区待遇。

2005年被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常熟出口加工区。

目前开发区吸引总投资超110亿美元,世界五百强企业15家,投资额超过1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企业有20多家,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投资热土。

江苏省常熟市

江苏省常熟市

红 色 事 迹
《沙家浜》的故事发生在1939年秋。 新四军某部转移后在阳澄湖畔的沙家浜留下
郭建光等18名伤病员,中共江苏常熟县委委
员陈天民将掩护伤病员的任务,交给了地下 联络员“春来茶馆”的老板娘阿庆嫂。
“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奎和参谋长刁德一
暗中与日本侵略军勾结,进驻沙家浜,搜捕 新四军伤病员,阿庆嫂将新四军伤病员藏在
地 理 环 境
常熟境内虞山
特 色 美 食
常熟特产鸭血糯,别名红莲糯、血糯、补
血糯,是清康熙年间栽培稻中变异而来的
一个籼型糯稻品种。
常熟支塘酒酿饼,是春天的时令食品, 以当地的冬小麦和酒酿为主要原料。酒
血糯米为常熟特产,米粒殷红如血。莲子血糯饭 制作时佐以桂花、蜜枣,衬以白糖莲芯。糯饭紫 红,莲芯洁白,入口肥润香甜,且具补血功效。 被列入《中国小吃——江苏风味》。
芦苇荡中,并在沙老太太和沙七龙的协助下,
利用与胡传奎和刁德一的矛盾与之周旋,郭 建光等伤病员痊愈后,趁胡传奎结婚之机,
在阿庆嫂的接应下,一举歼灭敌人。
在“智斗”这场戏中,充分展示了阿庆嫂的风 采,她不但具有一个地下工作者所应有的机智和 敏锐的斗争经验,同时也具有开茶馆的老板娘所 应有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处事作风。 正如剧中人刁德一所说:“这位阿庆嫂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胆大心细,遇事不慌。”当她一听说 胡传魁的部队就要到来,立即通过“日本鬼子前
名 人 古 迹
名 人
仲雍
仲雍 (生卒年不祥),又称虞仲、吴仲、 孰哉。商末周族领袖古公父(后称周太王) 之次子。古公父生有三子,钟爱幼子季历 之子昌(后之周文王),意欲传位于季历 后立昌,仲雍与兄太伯体父意,主动避位, 从涓水之滨(今陕西岐山之地)来到今无 锡、常熟一带,断发文身,与民并耕,当 地人民拥戴太伯为勾吴之主。太伯身后无 子,仲雍继位。仲雍殁,葬于虞山。今虞 山东麓有言偃仲雍墓。

常熟概况导游词

常熟概况导游词

常熟,地处长江三角洲沿江开发带,东倚上海,南邻苏州,西接无锡,北与南通隔江相望。

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

面积126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56.8平方公里,人口124万人,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常熟已有5千多年文明史,邑内有崧泽、良渚等文化遗址多处。

3千多年前的商末,古公亶父(周太王)次子仲雍让国南下建勾吴,定居常熟。

自西晋太康四年(283年)建城以来,古城已有1700多年历史,至唐代,已成为商业发达、街市繁荣的江南名城。

常熟依山傍水,古城坐落于虞山东南山麓,城外湖泊环抱,城内琴川古运河纵贯南北,民居枕河而筑,小桥流水人家,街巷幽深静谧,至今仍保持明清时的格局,古典园林点缀其中,山水城园有机地融为一体,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杰作。

常熟是一座风景旅游城市。

虞山风景区是国家太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区之一。

虞山,古称乌目山,因纪念吴文化始祖虞仲而更名。

山高海拔261米,绵亘9公里,峰峦回环,林木葱郁,自然及人文景观极为丰富,现有辛峰、维摩、兴福、剑门、石洞五个游览区。

山前尚湖位于城西,相传姜太公(名尚)曾垂钓于此而得名,湖面宽广,山光水色,自然景观奇美,旧有“湖甸烟雨”等名胜,现有荷香洲等佳处。

沙家浜旅游区位于城南昆承湖畔,因京剧《沙家浜》而闻名全国。

常熟自古以来人文荟萃,素有“文化之邦”美称。

商初贤相、中国第一位天文学家巫咸,商末仲雍及春秋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偃,均为吴文化的先驱者。

自唐以来,在文学、绘画、书法、藏书、古琴、篆刻、医学、建筑等领域名人辈出。

历代涌现宰相9名、状元8名、进士483名、举人和秀才6200余名。

常熟素有“锦绣江南鱼米乡”之美誉,经济繁荣,物产丰富,商贸发达。

大闸蟹、桂花酒、鸭血糯、叫化鸡、桂花栗、虞山绿茶、宝岩杨梅名闻遐迩,手绣花边、红木雕刻、绣衣服装畅销国内外。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始终居全国县级城市前列。

跨入新的世纪,常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朝着繁荣的商贸旅游城市、山水一体的生态城市、开放的港口城市和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迈进。

常熟高一地理知识点

常熟高一地理知识点

常熟高一地理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常熟高一的学生也要学习地理知识。

本文将重点介绍常熟高一地理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一、常熟地理概况常熟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的长江南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常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稻谷、小麦、棉花等作物。

常熟还以纺织、机械制造等工业著称。

二、常熟的地理特点1. 地形地貌:常熟地势相对平坦,地势起伏不大。

地区主要有长江、太湖两大水系交汇,形成了密布的河网和湖泊,水资源丰富,适宜农业和水运业的发展。

2. 气候特征:常熟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约为15-17摄氏度,降水充沛,适宜植物生长,有利于农业发展。

3. 资源分布:常熟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主要包括水稻、小麦、棉花、蔬菜等。

此外,常熟还拥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灰石等。

这些资源的存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4. 人口规模:常熟是苏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人口规模较大。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常熟的人口总数超过100万,是一个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

三、常熟的区域发展1. 农业发展:常熟地区的农业种植以稻谷、小麦、棉花、油菜等为主,农业生产较为丰富。

在农业发展中,常熟注重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工业发展:常熟的工业以纺织、机械制造为主,拥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近年来,常熟加大对工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努力推动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3. 旅游资源:常熟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如太湖风光、古镇小吴江、千年古村周庄等。

这些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四、常熟的环境问题与生态保护常熟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退化等。

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常熟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推动可持续发展。

常熟导游词范文介绍

常熟导游词范文介绍

常熟导游词范文介绍常熟市(简称“虞”),江苏省县级市,苏州市代管,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

常熟市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成员,还是中国国家生态市之一。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常熟导游词范文介绍,供大家参考学习。

常熟导游词范文介绍1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是___年___月___日星期x,今天天气阴有小雨,温度8——14度,天气较冷,大家注意防寒保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虽然现在是秋季,虽然雨天给出行带来不便,但秋雨江南景色却是非常美的,况且江南人历来视雨水为财富,所谓四水归明堂,肥水不流他人田。

雨中江南是既美丽又富有的。

所以大家在这时候去苏州,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下面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张,是这次活动中的导游。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参加由党工部组织的这次本公司通信员培训班活动。

为我们开车的陈师傅,我们俩将尽心尽力、全心全意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

也希望大家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

预祝这次活动圆满顺利。

这次来参加活动都是各单位的通信员,为我们讲课的是东方杂志社长,编辑,摄影记者。

特别是部长在繁忙的工作中,也抽出时间来和我们通信员一起相互交流,并指导下一步通信员工作的开展,所以这次活动大家一定会收获多多的。

这两天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上午我们乘车前往苏州,沿途经过镇江、常州、无锡,大约需要三个半小时到苏州城,中午在苏州干将路贵宾楼用中餐。

饭后入住百悦大酒店;下午两点在酒店三楼会议室正式开课培训,分别由社长、编辑、摄影记者为我们大家作业务辅导讲课。

晚上在苏州观前街得月楼用餐。

餐后大家参观苏州著名夜市旅游一条街----观前街。

明天七点半起床,八点早餐,八点半出发,前往红色老区----沙家浜学习游览。

中午在沙家浜镇用餐。

下午两点返回南京。

大家早上起得很早,下面可以先休息一会,或看看录像。

等快到苏州时我再继续为大家讲解苏州的有关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熟市基本概况
市人民政府驻虞山镇,邮编:215500。

代码:320581。

区号:0512。

拼音:Changshu Shi。

常熟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东倚上海,南连苏州,西邻无锡,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

境内地势平缓,气候温和,风调雨顺,因年年丰收而得名。

全市总面积1264平方公里,人口103.6万,下辖13个镇场,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招商城。

常熟以悠久的人文历史、秀丽的山川景色、丰饶的物产资源享誉江南。

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又先后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全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称号,成为中国获得该殊荣的第一个县级市;同时还获得“遗产管理”单项竞赛第一名等称号。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常熟市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自然地理
常熟位于东经120°33ˊ—121°03ˊ,北纬31°33ˊ—31°50ˊ。

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居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

东邻太仓,距上海100公里;南接昆山、苏州;西接无锡、江阴;北濒长江黄金水道,与南通隔江相望;西北境与张家港接壤。

全境东西间最长距离49公里,南北间最长距离37公里,总面积1266平方公里(含长江界属水面)。

常熟境内地势低平,海拔大都在3—7米间。

境内山丘主要有虞山、顾山、福山。

其中以虞山为最,海拔261米,长6400米,东端蜿蜒入古城,素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说。

境内水网交织,各河流湖荡均属太湖水系,其分布呈以城区为轴心向四乡辐射状,东南较密,西北较疏,河道较小,水流平稳。

主要河流有望虞河、白茆塘、常浒河、元和塘、张家港、盐铁塘、耿泾塘等,湖泊有昆承湖、尚湖等。

常熟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年均总日照数2130.2小时,占可照时数48%;年平均气温15.4°C;年均降水量1054毫米。

历史沿革
早在55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常熟这方沃土聚居生息。

夏、商时期,常熟地域为扬州属地。

商末(公元前11世纪)周太王古公父之子泰伯、仲雍让国南来,建勾吴古国。

武王灭纣后(公元前841年)封仲雍曾孙周章为吴王,立吴国。

常熟地域时为吴国北境。

东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越灭吴,常熟地域隶于越。

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灭越,常熟地域隶于楚。

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常熟地域属会稽郡吴县。

西汉景帝前元时期(公元前156~前150年),常熟地域上首次设虞乡建置,仍隶于会稽郡吴县。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会稽郡浙江以西另设吴郡,
虞乡隶于吴郡吴县。

其时,常熟地域内又增设南沙乡,并在该乡置司盐都尉署,开常熟地域史设吏治之先河。

三国鼎立期间,虞乡、南沙乡同属吴国吴郡吴县。

西晋太康四年(283年),虞乡升为海虞县(因县境东临沧海而命名),隶于吴郡,此为常熟地域设县之始。

东晋元帝初年(317年),以海虞县北境侨设郯县、朐县、利城县,为南东海郡。

东晋咸康七年(341年),南沙乡升为南沙县。

是时,常熟地域并存海虞、南沙两县。

南北朝时期,南齐永泰元年(498年),海虞县北境设海阳县,隶于晋陵郡。

梁大同六年(540年)以南沙之地置常熟县,县治之地设南沙城(即今福山),是为常熟县名之始。

常熟之名取“土壤膏沃、岁无水旱”,“原隰异壤,虽大水大旱,不能概之为灾,则岁得常稔”之意。

隋开皇年间(581~600年),海虞、兴国、海阳、前京、信义等县并入常熟县,隶于苏州。

唐武德七年(624年),常熟县治移至海虞城即现之虞山镇,隶于吴郡。

五代十国期间,常熟属吴越国。

宋代,常熟属平江府。

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常熟县升为常熟州,隶于平江府。

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县,隶于苏州府。

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常熟县东境置昭文县,两县治同城。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占常熟、昭文,两县同属苏福省。

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退,两县仍隶于苏州府。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是年11月,常熟、昭文两县合并为常熟县。

1949年4月27日,常熟解放。

同年5月以县城设常熟市,县、市合署办公。

1951年,常熟市隶于苏南行政区苏州专区。

1954年11月,常熟市升为江苏省辖市。

1958年4月撤常熟市,仍统一为常熟县。

1983年3月撤县建市,以县境设常熟市。

行政区划
常熟地域内行政区域划分始于唐代。

《吴地记》称:常熟“管乡二十四”,其后集又载“常熟县十二都”。

宋代,常熟境内设9乡,乡下设都、里、村。

元代改里为图。

清代中期,易乡为场,以场统都,以都统图。

清末民初,实行市乡制,常熟境内划为4市31乡。

民国18年(1929年),县以下实行区乡制,以区统乡。

民国23年,乡以下推行保甲制。

其间,区乡划分几经变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重新调整区划。

1957年撤区,由县直辖各乡。

1958年各乡建办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

1961年划出14个公社和常阴沙农场,归属新成立的沙洲县(即现张家港市)。

1983年政社分离,仍为乡建制,乡以下为行政村。

是年常熟撤县建市,设一个市属镇、33个乡、3个场。

1985年10月继福山撤乡建镇后,各乡陆续改建为镇。

继1992年12月城郊、琴南两乡并入虞山镇后,1999年6月以来,先后又有梅李镇、赵市镇、珍门镇合并为梅李镇,王市镇、福山镇、周行镇以及市棉花原种场合并为海虞镇,碧溪镇、浒浦镇、吴市镇、东张镇合并为新港镇,辛庄镇、杨园镇合并为辛庄镇,董浜镇、徐市镇合并为董浜镇,支塘镇、任阳镇、何市镇合并为支塘镇,沙家浜镇、唐市镇合并为沙家浜镇,王庄镇、冶塘镇合并为王庄镇,练塘镇、张桥镇合并为练塘镇,古里
镇、淼泉镇、白茆镇合并为古里镇,虞山镇、藕渠镇、兴隆镇、谢桥镇、莫城镇合并为虞山镇,虞山镇现设琴湖、方塔、兴福、虹桥、谢桥、莫城6个管理区。

常熟市现有12个建制镇、1个林场、2个省级开发区、1个招商城。

常熟市人民政府驻地为虞山镇。

辖镇为:虞山镇、梅李镇、海虞镇、新港镇、古里镇、沙家浜镇、支塘镇、董浜镇、尚湖镇、辛庄镇。

人口概况
常熟人口以汉族为主,另有少数回、满、蒙、壮、白、高山、拉祜等民族。

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全市总户数为34万户。

总人口为103.8万人,其中男性50.8万人,女性53.0万人。

全市共有非农业人口50.8万人,农业人口53.0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21人。

人均期望寿命为77.1岁。

此外,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外来人员增多,常年流动人口保持在35万人左右。

全市人口城镇化程度为5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