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套同步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附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课《在山的那边》学案
教师寄语: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学习目标 1 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 腾”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反复朗读,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3、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然后解释词义: 凝成( )___________________ 诱惑( )___________________一瞬间( )________________ __ 隐秘( )___________________ 喧腾( )___________________ 痴想( )_________________ 二、 理解探究 2、听读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想像诗歌中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整体感知诗 歌内容和思想感情 3请学生说出对诗歌意旨的理解。 三、合作释疑 4、学生研读诗歌,提出理解中的疑难诗句,小组合作探究: ⑴ “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 ⑵ 怎样理解“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⑶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⑷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⑸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 ⑹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5、再探 ⑴ “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⑵ 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⑶ 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⑷ 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 睛”蕴含着怎样的意 味和感情? ⑸ 有人说,这首诗在艺术上波澜迭出,紧扣人心,结合阅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四、课内精读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 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_________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_______在远方为我_______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_________?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_________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_________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_________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_________你的眼睛…… 1、依据课文为上文空缺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2、解释画线词语的含义: ⑴ 一座座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一次次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何理解? ⑴ 诱惑着我的山顶: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⑵ 漫湿我枯干的心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文意思说一说要想实现理想应具备怎样的精神? 5、你心中的希望是什么?你是如何追求希望的?五、拓展延伸 乡愁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教案完整全套【含习题解析答案】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教案完整全套【含习题解析答案】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教案完整全套【含习题解析答案】一. 教材分析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包含了本学期所学的重点知识点,如重点词汇、语法、阅读理解、作文等。

通过本专题的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和巩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语文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但还存在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和巩固。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词汇和语法的理解和运用。

2.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3.作文写作技巧的指导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例句和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采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如PPT、教案、习题等。

2.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语文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对本学期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呈现,如重点词汇、语法等。

通过具体的例句和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

如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篇阅读材料,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七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学案

七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学案

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1.在山的那边4.一写我童年时候的想望和困惑;二写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

5.诗人说,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就是说,“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

山那边是海,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

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险。

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山指的是重重艰难险阻。

6.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7.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8.“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9.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

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10.先要想为什么“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

再想照亮前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11.①“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②“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

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③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④“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12.示例:北大是我心中的“海”,我渴望在北大的图书馆尽情地翻阅我喜欢的书籍,尽管现在我没有能力考取重点学校,但我仍然会去拼搏奋斗。

我想,只要我有坚定的信念,我会爬过一座座象征困难的“群山”,最终圆我的北大梦。

13.①深根依然喧腾翻攀③翻④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14.①“山”可以让人想到艰苦的生活环境、工作中的重重困难、人生道路的曲折、历史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等等。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套同步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套同步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套同步学案(含答案)二六皇帝的新装【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体会想像和联想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体会文章各种精妙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形象。

3、联系生活,深刻理解作品寓意,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重点是领会作品内涵,养成诚实价值观【学习难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2、写作背景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

当时,丹麦成为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3、体裁介绍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更衣()称职()随声附和()的确()赏赐()陛下()滑稽()骇人听闻()爵士()御聘()2、你能解释下列词语吗?呈报:滑稽:骇人听闻:不可救药:3、本文选自,体裁是一篇,作者是(国家)著名童话作家。

他一生创作了、、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4、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2)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3)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找出文中陌生的字,借助工具书掌握它的音、形、义。

【合作探究】5、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6、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试就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同步导学案(全册打包)-35.doc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同步导学案(全册打包)-35.doc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课前预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b(xī) 戏/哞哞..( )/(chán chán)(zhǎ) 巴/红(rùn) /(1uán) 生痒酥酥..( )..( ) /(liàngliàng) 跄跄2.本文是一篇美丽的 (体裁),作者是,文章从、等对的关爱、帮助中,表现了大家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或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的主题。

课内达标3.下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 )A.夜深了,萤火虫向他们告别,飞进了一片寂静的树林。

B.他眼睛里的那个黑夜的世界,渐渐地泛起淡淡的光,像银亮的雾笼罩着周围的一切。

C.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

D.人们说,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晨,我在林问小路漫步,一阵阵清晰..的鸟鸣声,使我的心情更加轻松愉快。

B.他眼睛里的那个黑夜的世界,渐渐地泛起淡淡的光,像银亮的雾围绕..着周围的一切。

C.他身旁有那盏萤火虫组合的灯,还有他的影子伴随..着他。

D.虽然那光迷迷糊糊....,小得像小米粒儿,但毕竟是他亲眼看到的啊1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从此,影子常常牵着盲孩子的手,带着他,,,。

①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②羊儿咩咩地叫/③还攀上山坡去采摘野花野果/④去牧场听牛儿哞哞地叫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6.仿照例句,发挥你的想像和联想,续写句子。

有了光明,影子就来了,它陪着他唱歌,讲故事。

(1)有了蓝天,,,(2)有了春风,,,7.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的情节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2)盲孩子原来的生活怎么样?影子给他带来了什么?(3)结尾为什么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4)文中大量采用了“踉踉跄跄”“潺潺”“幽幽”等叠声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扩展阅读(一)蓝蝴蝶金波有几个孩子在追一只蓝蝴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 在山的那边一、 1. 略 2. 本义,现实中的山;比喻义(象征义) ,困难,艰难险阻。

3. 童年时期;长大以后。

渴望海;追寻海。

向往和困惑;感悟和信念。

妈妈;读者。

4. 略二、 1. 神往大山外面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渴望实现理想,追寻理想生活。

2.神往大山外面的世界,渴望实现理想。

“我”不愿告诉别人。

3.“铁青着脸” ,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

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 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4.“枯干的心灵” ,比喻失去理想的心、疲惫失望的心。

5.“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

这个信念深埋在我心里,我不断为之 而努力。

三、 1 .我的幻想全然落空。

2 .(1)现实中的山和海。

(2)山,困难;海,理想。

3 .坚定 信念,孜孜以求,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4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 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5 .略6.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母亲,新娘;对比;思想爱国的情怀。

走一步 , 再走一步一、略 二、 1. , , , 2.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作用:交代时间的变化,衬托人物恐惧的心理。

3. 明智,教子有方,充满智慧。

4.5.6. 略三、1①盈 ②嫩 2 •衬托蒲公英白色小花的淡雅(或:平凡) 3.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4 •蒲公英 教育“我”像蒲公英那样不满足现状,积极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5. 生动传神地写出了 “我”在妈妈的教育下求知、成长、努力进取的情景。

6 •既揭示了蒲公英的性格特征,又包含了母亲对“我”的殷切希望。

7 •每一个山里的母亲都期待孩子像蒲公英那样飞出大山,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3 短文两篇一、1.敛 z a n b ei 恕 gu o g 型2. 蝉(ch 印)(鸣蝉 ) 敛(li an )(收敛 ) 恕(sh 0)(宽恕 ) 微(w e )(细微 ) 禅(ch 岔)(禅院 ) 剑(ji cn )(刀剑 )怒(n 0)愤怒 ) 徽(hu i )国徽)3.① 收敛 ② 聒聒 ③ 卑微 ④一丝不苟 4. A . 5. 略二、6.烦T 惊T 叹T 恕 7.首尾照应 “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照应文 章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后习题含答案(30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后习题含答案(30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后习题含答案(30套)第一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着落(zháo)枯涸(hé)吝啬(sè)润湿(rùn)B.酝酿(niàng)筋骨(jīn)水藻(zǎo)应和(yīng)C.黄晕(yùn)蓑衣(suō)暖和(nuǎn)贮蓄(zhù)D.淅沥(xī)捉迷藏(cáng)静谧(bì)梦寐(mèi)2.下列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3分)山岛耸峙一截断茎披蓑带笠倾盆瓢泼抖擞精神一年之季在于春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B.福州市民如愿以偿地观赏到了日环食奇观。

C.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D.因为被评为“生态宜居城市”,使玉溪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白,字太白,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B.《济南的冬天》是现代作家老舍,他的原名叫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

C.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一文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D.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5.默写。

(5分)(1)春天像小姑娘, ,笑着,走着。

(朱自清《春》)(2)曹操《观沧海》中极写大海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壮阔气势的诗句是: , ; ,。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以大景与小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的开阔。

(4)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 ”。

(5)古诗中,“月”常被诗人用作寄托思念朋友情感的载体。

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整理

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整理

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整理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看、多吃苦、多讨论。

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语文当然也不例外,假如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练习中,留意了这些规律和方法,语文也肯定会得心应手。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七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的答案,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忙。

人教版同步练习语文七年级上册答案漫步一、1.B 2. 拆歧蹲霎 3.折(zhé)折断拆(chāi)拆散歧(qí)分歧枝(zhī)枝条颗(kē)颗粒棵(kē)一棵树 4.委屈粼粼分歧 5.略二、6.(1)把母子二人的情态显现出来,儿子恳切、孝敬,母亲年迈服从。

(2)表现“我”剧烈的责任感,而下文的最终打算又反映了“我”对母亲的敬重和孝顺。

7.引起读者的阅读爱好,同时提示了文章的叙事线索。

8.母亲老了,身体不好,要多走走。

9.我的儿子;天真、可爱、聪慧伶俐。

10.“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11. A 心情郁闷 B借酒浇愁 C心有余悸 D忐忑担心 12.一个是因一场噩梦而对父亲惦念不已,非得通过电话“听到父亲的声音”才安心。

另一个事例是父亲由于没人接电话竟疑心儿子全家是否煤气中毒了,特地赶来察看。

13.两件事情虽然琐屑却有典型意义,第一件事表现了深深的孝敬之情,其次件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彻骨的关爱之情,感人至深。

这种父子间无微不至的“牵挂”,是人世间最美妙的情感。

正是这种亲情维系着我们这个世界,暖和着我们的心灵,并使人生放发出绚丽的颜色。

以小见大。

14.“劈头就问”表现了父亲着急万分,担忧儿子全家煤气中毒; “缓缓地说”是由于父亲得知没接电话的缘由,儿子全家平安以后,内心感到轻松释然。

表情描写要抓住眼神和脸色,答案略。

15.示例:牵挂是风雨中的一把雨伞,黑暗里的一束亮光,爱护、照亮着我们的生命。

秋天的怀念一、1 tān huàn shì qiáo cuì xuâ xiǔ shàn 2 长--常忘—望坚—艰复—覆 3 恳切地恳求;形容说话啰嗦,唠叨;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水泼洒的样子,这里形容花开的茂密。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附答案)人教版语七年级上第1《在的那边》学案教师寄语: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

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诗歌常识。

反复朗读,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3、领会诗中“”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然后解释词义:凝成()___________________诱惑()___________________一瞬间()__________________隐秘()___________________喧腾()___________________痴想()_________________二、理解探究2、听读录音,学生跟读,想像诗歌中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3请学生说出对诗歌意旨的理解。

三、合作释疑4、学生研读诗歌,提出理解中的疑难诗句,小组合作探究:⑴“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⑵怎样理解“那边的啊,铁青着脸”?⑶“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⑷“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⑸“一颗从小飘的种子”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的” ?⑹“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再探⑴“在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⑵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⑶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⑷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⑸有人说,这首诗在艺术上波澜迭出,紧扣人心,结合阅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四、内精读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_________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_______在远方为我_______──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的那边,_________?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_________过无数座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_________上这样一座顶而在这座的那边,就是_________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_________你的眼睛……1、依据为上空缺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同步导学案(全册打包)-34.doc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同步导学案(全册打包)-34.doc

8人生寓言课前练习1.根据提示填空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huì) 心/禀.( )告/落难.( )/(xī) 戏/异国乡/风(yùn) 闲(shi) /行(qǐ) /无忧无/突如来/心神怡/阴晴缺世无双/险象(dié) 生/天人祸/心痛如/得失之(huàn) 多愁感2.《人生寓言》的作者是,《白兔和月亮》是作者看到现实生活中两种不同的,从审美角度来加以透视。

《落难的王子》则为我们讲述了如何面对的故事。

课内达标3.下列各句中采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 )A.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B.千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C.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D.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

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 (无忧无虑/高枕无忧/元牵无挂)地嬉戏,或是 (心旷神怡/意气风发/得意洋洋)地赏月。

(2)乌云蔽月,她便 (诚惶诚恐/紧张不安/惊恐万状),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 (心痛如割/声泪俱下/心急如焚),仿佛遭了抢劫。

(3)有一个王子,生性 (自作多情/多愁善感/感慨万千),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

5.下列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B.可是,厄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

(不幸的命运)C.他自己也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

(不是人)D.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

(突然发生)6.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人间的灾难,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都受得了——他不死。

7.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当白兔得到了月亮之后,它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2)读了《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天哪,太可怕了”这句话在文中用了三次,这种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王子的命运前后反差如此强烈,你从中悟到了什么?扩展阅读(一)河水和大堤刘征河水在两条蜿蜒的大堤之间流着,像一条银鳞闪闪的大蟒。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含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含答案)第1课《春》同步练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涨(zhǎng)起来酝酿(XXXɡ)窠巢(kēcháo)B.嫩绿(nèn)嘹(liáo)亮抖擞(sǒu)C.应和(hè)黄晕(yùn)薄烟(bò)D.披蓑(suō)朗润(rùn)宛(wǎn)转答案:B。

应为“娇”,注音为jiā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卖弄稀疏缭亮烘托呼朋引伴B.静默应和薄烟舒活抖擞精神C.蓑笠嫩绿抚摸酝酿繁花嫩叶D.润湿眨眼黄晕宛转花枝招展答案:A。

应为“卖相”,错别字为“卖弄”。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时工作夫,有的是希望。

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答案:C。

引号应放在“不错的”后面。

4、下面一段话的顺序已被打乱,将其还原,顺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②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③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答案:D。

正确顺序为④③②①。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4-6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

第1段:花的图;第2段:雨的图;第3段:春景图。

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答案:(1)描绘了花丛中热闹的场景;(2)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述了春风的感觉。

3、第一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答案:可以。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习题(全册,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习题(全册,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习题(全册,含答案)《春》同步练习◆基础知识达标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酝酿()()抖擞()应和()黄晕()liáo()亮 hōng()托朗rùn() wǎn()转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1)涨(2)散()()()()(3)晕(4)藏()()3.下列各项中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朗润:明朗润泽。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B.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繁花:密密地开着的花。C.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指引同伴。舒活:舒展、活动。D.卖弄:炫耀。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D.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5.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1)呼唤朋友,招引同伴。()(2)比喻姿态优美。()(3)指振作、旺盛的样子。()(4)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6.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2)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3)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阅读课文5、6段,回答7~10题。7.第5段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写出了对春天的丰富感受,请从课文中找出对应的语句。(1)写嗅觉的:(2)写听觉的:(3)写触觉的:8.第5段文字中,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第6段中“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一句仅仅是写树叶、小草的颜色吗?为什么?10.细雨“密密地斜织着”,“斜织”用得好,为什么?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北国之春孙立燕春天的脚步在我们不经意间悄然走来了。春天,无论在哪里,总是这般美好。尽管北国的春天来得迟些,却是来得清奇,来得壮美。江南的春我没有领略过,但那“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繁花,群鸟乱飞”的朝气勃勃,常令我心驰神往。在我心中,江南是春天的宠儿,爱的给予太多了。所以,春天在江南真的可以说得上是天姿国色的丽人,而北方的春天却只是赤足布裙、蓬头垢面的灰姑娘了。但是,灰姑娘也自有她天然的风韵。在某个清晨,你会不经意地发现,窗子上那些斑斑驳驳的霜花已有好些日子不光顾了。走在风里已感觉不到凛冽的寒,迎面扑来的是大地氤氲的温润;蓝天白云也如同告别青涩童年的少女,变得多姿、亮丽了;坚硬的土地松软,脚踏上去没了声音,只有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田野里苍茫的一片,偶尔会看到坑坑洼洼的地方露出的几簇绿草芽;那一排排的树木都已脱了藏青色的褂子,换上了淡黄透绿的衣裳;红杏的枝头依然落着寂寞的尖,缀着的景色只有心中的那份渴望。春天的活泼劲就是这样在令人难耐的期盼中酝酿着。北国的春天没有名花的娇贵,也没有美酒的香醇,可她那种半醉半醒的眠思,纵是“无情也动人”啊!北国的春天,无花只有寒,春雪是她唯一的绽放。那似花非花的落蕊,在北方的大地上,铺染着一幅清奇、苍劲、古朴的水墨画。当人们的足迹浸润这幅画的时候,内心里也被踩得泥泞不堪了,随之而来的却是感觉到了一种抖也抖不掉的清凉。“春风十里柔情”,那是南国的情愫,而北国的春风是狂放的,像升腾的野火,像昂扬的斗士,像冲锋者的擂鼓。它使你想起了“大江东去”的苏东坡,“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啊!北国之春,我真想张开双臂,扑进你这返浆大地的怀抱,任由自己的每一处足迹都写满了豪情。(选自《吉林农业·乡土文学》2013年第2期)(1)作者眼中南国的春与北国的春各有怎样的特点?(2)画线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3)选文主要描写了北国的春天的哪两种景物?为什么主要写这两种景物?(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1. niàng sǒu hè yùn 嘹烘润宛2.(1)涨 zhǎng(涨价) zhàng(涨红了脸)(2) sǎn(零散) sàn(散步)(3)yūn(晕车) yùn(黄晕)(4)zàng(宝藏) cáng(捉迷藏)3. C4.D5. (1)呼朋引伴(2)花枝招展(3)抖擞(4)酝酿6. (1)闹(2)逼(3)朗润(4)烘托安静课后能力提升7.(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2)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8.【解析】此题考查文段所蕴含的作者情感。从对春风的和暖与清新特点的描写中思考作者的情感。答案:借写春风的和暖与清新赞颂了春天,写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9.【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写树叶和小草的颜色是为了写春雨,属于侧面描写。答案:不仅仅是写树叶和小草的颜色,因为这一句还侧面写出了春雨对树、草等自然万物的洗涤、滋润。10.【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要考虑细雨“斜”的原因——春风使然,“织”字与“像细丝”照应。答案:因为上文已写春风,一个“斜”字,不说春风,可是含蓄地写了春风。“织”字与“细丝”的比喻又相照应,生动形象。11.(1)【解析】此题考查对春天特征的概括。结合全文内容,从文中筛选“春天在江南真的可以说得上是天姿国色的丽人,而北方的春天却只是赤足布裙、蓬头垢面的灰姑娘了”“北国的春风是狂放的”等语句进行概括。答案:南国的春是温婉的,像天姿国色的丽人,北国的春是质朴豪放的,像赤足布裙、蓬头垢面的灰姑娘。(2)【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首先根据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判断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语句内容体会其表达作用。答案:比喻。将春天比喻为一幅水墨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国的春清奇、苍劲、古朴的特点。(3)【解析】此题考查对主要内容的把握。选文抓住了北国春天富有特征的春雪和春风进行描写。答案:春雪和春风。因为这两种景物和南国的春景形成对比,能突出北国之春的特点。(4)【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由文章对春景的描绘及最后一段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北国春天的喜爱之情。答案:抒发了作者对北国春天由衷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套同步学案(含答案)-3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套同步学案(含答案)-3

六理想【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把握主题。

2、抓住关键词语揣摩富有哲理的诗句,体会比喻、顶针、拟人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3、理解作者对理想的解释,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拼搏。

【学习重点】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把握主题,体会修辞【学习难点】抓住关键词语揣摩富有哲理的诗句【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理想,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理想,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理想。

“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

流沙河的《理想》是一首哲理诗,打种种比方,用种种意象,阐述理想之于人生的决定意义。

这首诗歌,写出了诗人饱经磨难之后对理想深刻而真切的感悟。

2. 走近作者流沙河,1931年生,原名余勋坦。

四川金堂人。

1948年(高中时期)开始发表作品。

五十年代初任编辑开始写诗。

1956出版开始第一部发表诗集《农村夜曲》;1957年1月参与创办诗刊《星星》并发表散文诗《草木篇》,由此为诗界文学界瞩目。

但后者不久即遭到公开批判,由此被打为右派,1966年遣送回原籍劳动糊口,共12年。

1978 年回归文坛,仍然以诗作为主,记叙自己以往的生活遭遇和心理体验,后结集《流沙河诗集》(1982),《故园别》(1983)、《游踪》(1983)等。

3.相关资料《理想》是一首哲理诗。

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的“理想使……”,使每节诗的形式整齐统一,同时节与节之间整齐中显现出一种参差美、节奏美、和谐美,使理想内涵得到多角度的揭示,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相得益彰。

朗读时要感情饱满,语调适当高亢一些,尤其要从整齐的句式中读出气势。

【自主学习】1、请给下列加点的生字词注音,并释义。

内涵.()熄.灭()缀.连()脊.梁()船舶.()弧.线()鬓.发()洗濯.()蜕.变()榆.杨()莹.莹()倔强..()寂寥..()..()玷污坚贞.()扒窃..()功勋.()诅咒..()可望而不可及:【合作探究】2、在朗读中,请你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感受最深的语句,告诉大家,并说说理由。

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共31套含答案)

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共31套含答案)

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共31套含答案)1.《春》第一课时 1.《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

抒发了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怀。

2.为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呼朋引伴() A.指引B.牵引 C.引申 D.招引②欣欣然张开了眼() A.然而B.……的样子 C.这样 D .对③一年之计在于春() A.计算B.主意计谋 C.打算 D.策略④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A.声音相呼应 B.依照别人的样子做 C.和谐 D.和悦 3.下列没有使用两种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4.课文中有两处引用,请你填写。

(1)“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5.“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这一句描写的是________,表现了它们的________。

6.“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的“仿佛”是________的意思,本句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________。

“仿佛”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_____,本文指___________________,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套同步学案(含答案)-5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套同步学案(含答案)-5

十六化石吟【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知识链接】1、主题解读本文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2、走近作者张锋,当代科普工作者,诗人,其诗作被称为“第三代诗歌”,反讽手法被广泛运用。

代表作是小诗《本草纲目》,短诗对中国古典文化中许多著名的意象进行了调侃式的借用,解构了其中悠然的韵味,并对中国文化的阴柔缺乏阳刚之气表示不满的情绪。

3、相关资料这首科学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当时,“十年动乱”刚结束不久,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吹遍大江南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掀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遍及全国,实现科技现代化是国人的殷切希望。

作者在这个时候,写下了这首科学诗,以此激励人们向科技现代化进军。

【自学积累】自学指导:多读,掌握字词,体会诗歌的味道,别忘了想象内容呀!1、给加点字注音(1)骸骨()(2)潜行()(3)葱茏()()(4)猛犸()(5)逝去()2、解释词语。

(1)腐朽:(2)化为乌有:(3)潜行:(4)海枯石烂:(5)葱茏:(6)叹服:3、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

事在必行()其貌不洋()坐想其成()以逸代劳()故技重演()针贬时弊()言不由中()出神入画()4、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指导探究】探究指导:组长组织大家集体学习,多读,结合工具书理解。

5、《化石吟》的“吟”的含义是什么?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7、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精读精练】(一)、阅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9、化石所重现地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10、为什么说“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11、“海枯,石烂,日转,星移……”指代什么?从诗句中找出与之相适应的句子。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同步导学案(全册打包)-35.doc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同步导学案(全册打包)-35.doc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同步导学案(全册打包)-35.doc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课前预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b(xī) 戏/哞哞..( )/(chán chán)(zhǎ) 巴/红(rùn) /(1uán) 生痒酥酥..( )..( ) /(liàngliàng) 跄跄2.本文是一篇美丽的(体裁),作者是,文章从、等对的关爱、帮助中,表现了大家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或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的主题。

课内达标3.下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 )A.夜深了,萤火虫向他们告别,飞进了一片寂静的树林。

B.他眼睛里的那个黑夜的世界,渐渐地泛起淡淡的光,像银亮的雾笼罩着周围的一切。

C.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

D.人们说,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晨,我在林问小路漫步,一阵阵清晰..的鸟鸣声,使我的心情更加轻松愉快。

B.他眼睛里的那个黑夜的世界,渐渐地泛起淡淡的光,像银亮的雾围绕..着周围的一切。

C.他身旁有那盏萤火虫组合的灯,还有他的影子伴随..着他。

D.虽然那光迷迷糊糊....,小得像小米粒儿,但毕竟是他亲眼看到的啊1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从此,影子常常牵着盲孩子的手,带着他,,,。

①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②羊儿咩咩地叫/③还攀上山坡去采摘野花野果/④去牧场听牛儿哞哞地叫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6.仿照例句,发挥你的想像和联想,续写句子。

有了光明,影子就来了,它陪着他唱歌,讲故事。

(1)有了蓝天,,,(2)有了春风,,,7.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的情节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2)盲孩子原来的生活怎么样?影子给他带来了什么?(3)结尾为什么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4)文中大量采用了“踉踉跄跄”“潺潺”“幽幽”等叠声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扩展阅读(一)蓝蝴蝶金波有几个孩子在追一只蓝蝴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课堂同步练习测试题附答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课堂同步练习测试题附答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歌咏自然1.理解、积累本单元新学的词语。

2.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3.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诵读品味,融入文本意境,领会思想内容、艺术境界。

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和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1.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2.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本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内容为主题。

所选诗文,有古代诗歌也有现代散文,都是文情并茂的精彩篇章,内容健康向上,风格清新优美。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情辞兼美的写景散文。

文章从山、水两方面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鉴赏文章色彩和谐的意境美。

《雨的四季》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美丽而娇媚;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静;冬雨自然而平静。

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把雨表现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

文章用诗化的语言,增强了形象感,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古代诗歌四首》中,《观沧海》一诗,曹操借助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描写了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描写自然世界的诗文,兼有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多种美质。

教读本单元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美景美情”这一内核,将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作感知和品尝美的过程,多角度解读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六皇帝的新装【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体会想像和联想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体会文章各种精妙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形象。

3、联系生活,深刻理解作品寓意,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重点是领会作品内涵,养成诚实价值观【学习难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2、写作背景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

当时,丹麦成为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3、体裁介绍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更衣()称职()随声附和()的确()赏赐()陛下()滑稽()骇人听闻()爵士()御聘()2、你能解释下列词语吗?呈报:滑稽:骇人听闻:不可救药:3、本文选自,体裁是一篇,作者是(国家)著名童话作家。

他一生创作了、、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4、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2)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3)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找出文中陌生的字,借助工具书掌握它的音、形、义。

【合作探究】5、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6、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试就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

7、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8、这个故事有什么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9、讨论一下这篇童话如何运用了丰富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

【精读精练】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

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

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0、人们都说谎的原因是什么?11、为什么安排一个小孩子说出真话?12、大人们“低声地传播”,推说“有一个小孩子说”说明了什么?13、画线的句子反映了皇帝的什么特点?14、结合选文说说童话在手法运用上的特点。

【主题阅读】捧着空花盆的孩子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国家里,有一个贤明而受人爱戴的国王。

但是,他的年纪已很大了,而且年迈的国王没有一个孩子。

这件心事,使他很伤脑筋。

有一天,国王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吩咐发给每个孩子一些花种子,并宣布:“如果谁能用这些花种子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那么,那个孩子便是我的继承人。

”所有的孩子都种下了那些花种子,他们从早到晚,浇水、施肥、松土,护理得非常精心。

有个名叫雄日的男孩,他也整天用心培育花种,但是,十天过去了,半月过去了,一月过去了……花盆里的种子依然如故,不见发芽。

“真奇怪!”雄日有些纳闷。

最后,他去问他的母亲:“妈妈,为什么我种的花不出芽呢?”母亲同样为此事操心,她说:“你把花盆里的土换一换,看行不行。

”雄日依照妈妈的意见,在新的土壤里播下了种子,但是它们仍然不发芽。

国王决定观花的日子来到了。

无数个穿着漂亮的孩子涌上街头,他们各自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每个人都想成为继承王位的太子。

但是,不知为什么,当国王环视花朵,从一个个孩子面前走过去时,他的脸上没有一丝高兴的影子。

忽然,在一个店铺旁,国王看见了正在流泪的雄日,这个孩子端着空花盆站在那里。

国王把他叫到自己的眼前,问道:“你为什么端着空花盆呢?”雄日抽咽着,他把他如何种花,但花种又长期不萌芽的经过告诉给国王,并说,这可能是报应,因为他在别人的果园里偷搞过一个苹果。

国王听了雄日的回答,高兴地拉着他的双手,大声地说:“这就是我的忠实的儿子。

”“为什么您选择了一个端着空花盆的孩子做接班人呢?”孩子们问国王。

于是,国王说:“子民们,我发给你们的花种子都是煮熟了的。

”听了国王的这句话,那些捧着最美丽花朵的孩子,个个面红耳赤,因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解释下列词语:(1)贤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纳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环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抽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依然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面红耳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这个故事的起因是()A、国王发给每个孩子一些花种子,让他们培育出最美的花朵。

B、国王深受人们爱戴,他年纪已经很大了,可还没有一个孩子。

C、国王年迈而无子,想要挑选一个义子作为继承人。

D、国王年迈而又无子,他十分苦恼。

17、这个故事的中心人物是()A、国王B、雄日C、雄日的母亲D、手捧鲜花的孩子18、依据你的理解,补写完全文最后一句话(写在横线上)。

19、国王选雄日做接班人是因为雄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恰当地归纳了本文中心思想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一位国王挑选继承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的国王才是贤明而受人爱戴的。

B、本文通过一位国王挑选继承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一味追求地位与财富。

C、本文通过一位国王挑选继承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D、本文通过一位国王挑选继承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做过坏事的人是一定会遭报应的。

【拓展提升】21、请同学们就下面设定的情境,展开大胆想像,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补,体会童话想像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

(任选其中之一进行训练、交流。

)(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想像一下,皇帝的反应)(2)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想像一下骗子会说什么)(3)城里的人们都在怎样讨论这种神奇的布料,说什么,想什么?(4)皇帝看到新装后,回到宫里……(想像皇帝想什么,做什么)(5)游行大典后,皇帝回到宫中……(想像他会怎么做)(6)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22、请你参加下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今年是安徒生诞生200周年,世界各国的读者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这位给一代又一代儿童带来感动和快乐的巨人,你们班要举办一次纪念活动,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

(1)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确定一个主题。

主题:。

(2)围绕你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答:。

(3)请就安徒生童话对你的成长的影响和意义,发表一段富有感情的简短演讲。

【教(学)后记】二七郭沫若诗两首【学习目标】1、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3、领略这两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学习重点】讲清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学习难点】对联想和想象的区分。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2、写作背景:《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写于19世纪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

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静夜》最初发表于1922年8月18日上海《时世新报·学灯》,原题《静夜吟》。

3、关于联想和想象:联想是根据事物互相联系这一客观规律,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而想象是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为联想,其表达方式主要有:横向性联想、纵向性联想、对立性联想。

作为想象,其表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想象、膨胀式想象、突破式想象联想是手段,不是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联想可以丰富想象的内容,促进想象的发展,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环境场面描写更充分发挥衬托人物、烘托气氛的作用。

想象则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合理的想象是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的。

想象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辨别真假、善恶、美丑,提高鉴赏能力,丰富知识,接受美的陶冶,受到教育和启迪。

【自主学习】1、指导、训练朗读,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并试着划分两首诗的节奏和重音。

(这两首诗在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缓。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缥缈()()灯笼()笼罩()漏出()鲛人()3、填空。

这两首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籍贯________,是著名________、________,代表诗集有________、________等。

4、选词填空。

(点闪明现)(1)远远的街灯________了,好像________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________了,好像________着无数的街灯。

(2)这四个词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合作探究】《天上的街市》5、全诗共四节,每节写的是什么?6、作者怎样展开联想和想像的?诗中哪些是联想,哪些是想像?7、诗中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牛郎织女的命运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这么写?《静夜》8、细读《静夜》诗文,看诗人具体写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