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解析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解析

1 增量调制的基本概念在PCM 系统中,为了得到二进制数字序列,要对量化后的数字信号进行编码,每个抽样量化值用一个码组(码字)表示其大小。

码长一般为7位或8位,码长越大,可表示的量化级数越多,但编、解码设备就越复杂。

那么能否找到其它更为简单的方法完成信号的模/数转换呢?如图1.1所示:图1.1 增量调制波形示意图图中在模拟信号f(t)的曲线附近,有一条阶梯状的变化曲线f ′(t),f ′(t)与f(t)的形状相似。

显然,只要阶梯“台阶”σ和时间间隔Δt 足够小,则f ′(t)与f(t)的相似程度就会提高。

对f ′(t)进行滤波处理,去掉高频波动,所得到的曲线将会很好地与原曲线重合,这意味着f ′(t)可以携带f(t)的全部信息(这一点很重要)。

因此,f ′(t)可以看成是用一个给定的“台阶”σ对f(t)进行抽样与量化后的曲线。

我们把“台阶”的高度σ称为增量,用“1”表示正增量,代表向上增加一个σ;用“0”表示负增量,代表向下减少一个σ。

则这种阶梯状曲线就可用一个“0”、“1”数字序列来表示(如图 1.1所示),也就是说,对f ′(t)的编码只用一位二进制码即可。

此时的二进制码序列不是代表某一时刻的抽样值,每一位码值反映的是曲线向上或向下的变化趋势。

这种只用一位二进制编码将模拟信号变为数字序列的方法(过程)就称为增量调制(Delta Modulation ),缩写为DM 或ΔM 调制。

增量调制最早由法国人De Loraine 于1946年提出,目的是简化模拟信号的t111111111t二进制码序列编码后的数字信号数字化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1) 在比特率较低的场合,量化信噪比高于PCM。

(2) 抗误码性能好,能工作在误比特率为210的信道中,而PCM则要10~3求信道的误比特率为410。

10~6(3) 设备简单,制造容易。

增量调制与PCM的本质区别是只用一位二进制码进行编码,但这一位码不表示信号抽样值的大小,而是表示抽样时刻信号曲线的变化趋向。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信道为awgn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信道为awgn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信道为awgn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课程中关于信道为AWGN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信道AWGN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理解AWGN信道的概率分布、噪声功率和信道容量等关键参数。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AWGN信道的知识对通信系统进行性能评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通信原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AWGN信道的定义、特性和数学模型;2.AWGN信道的概率分布函数及其性质;3.AWGN信道中的噪声功率和信道容量;4.AWGN信道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和性能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AWGN信道的相关概念、特性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通信系统中的AWGN信道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AWGN信道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通信原理》;2.参考书:相关学术论文和书籍;3.多媒体资料:PPT课件、实验演示视频等;4.实验设备:计算机、通信实验装置等。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3.考试:安排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信道为AWGN章节的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评估标准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制定,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电路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电路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电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中的基本电路概念,包括放大器、滤波器、调制解调器等;2. 学习并掌握通信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电路性能;3. 了解通信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形成完整的通信原理知识体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通信电路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操作技能;2. 能够运用仿真软件对通信电路进行模拟,分析并优化电路性能;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通信原理课程的兴趣,培养其主动学习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 增强学生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通信技术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部分,侧重于实践操作,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电路设计中。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和通信原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回顾:重点复习放大器、滤波器、调制解调器等基本电路原理,对应教材第二章和第三章内容。

2. 通信电路设计原理:学习通信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电路图的绘制、元件选型、性能分析等,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3. 通信电路仿真:介绍仿真软件的使用,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学会运用仿真软件对通信电路进行模拟和优化,对应教材第七章内容。

4. 通信电路实践:分组进行课程设计,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通信电路,如放大器、滤波器等,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需求,完成电路设计、搭建和测试。

5. 教学大纲:(1)第1周:通信原理基础知识回顾;(2)第2周:通信电路设计原理学习;(3)第3-4周:通信电路仿真实践;(4)第5-6周:分组进行通信电路实践,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引言: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设计一个实际的通信系统,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详细介绍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步骤、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设计步骤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明确设计的目标是什么,要求学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2. 选择课程设计的主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3. 确定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范围:明确设计的内容是什么,需要学生完成哪些任务。

4. 分析和研究相关知识和技术:学生需要对通信原理相关的知识和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5. 设计通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设计通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6. 实现通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根据设计的结果,实现通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7. 进行实验和测试:对设计的通信系统进行实验和测试,验证其性能和可靠性。

8. 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对实验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评估设计的通信系统的优缺点。

9.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撰写课程设计报告,详细记录设计的过程和结果。

二、课程设计内容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可以根据具体的主题进行选择和确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计内容:1. 信号调制与解调:设计一个简单的模拟调制解调系统,实现信号的调制与解调过程。

2. 信道编码与解码:设计一个简单的信道编码解码系统,实现对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3. 数字调制与解调:设计一个数字调制解调系统,实现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过程。

4. 信道传输与接收:设计一个信道传输与接收系统,实现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过程。

5. 信号处理与分析:设计一个信号处理与分析系统,实现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的功能。

6. 无线通信系统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无线通信系统,实现无线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过程。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专业课程和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的学习。

通过教材学习和课堂讲解,学生应该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的基本特性、传输介质的特性、调制解调原理等基础知识。

2. 通信原理实验操作。

学生应该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信号的产生与采集、调制解调器的使用、传输介质的特性测试等实际操作技能,加深对通信原理知识的理解。

3.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学生应该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包括信号的传输与接收、调制解调器的设计与应用、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等内容。

三、课程设计方法。

1. 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 学习方法。

学生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积极参与实验操作,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程设计。

3. 评估方法。

采用考试、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报告等多种评估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四、课程设计要求。

1. 学生应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按要求提交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报告。

2.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实验室安全,保护实验设备。

4. 学生应认真对待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做到学以致用。

五、课程设计效果评估。

1. 通过考试和实验报告评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2. 通过课程设计报告评分,评价学生的课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学生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通过课程设计效果评估,指导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总结。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通信原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信原理课课程设计6

通信原理课课程设计6

通信原理课课程设计6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2.掌握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了解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

4.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5.能够使用仿真软件进行通信系统的模拟和分析;6.能够进行通信系统的调试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通信技术的认识;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组成、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技术以及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

具体内容包括:1.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发送端、接收端、传输介质等;2.调制解调技术:调制的基本概念、调制的方法、解调的基本概念和解调的方法;3.编码解码技术:编码的基本概念、编码的方法、解码的基本概念和解码的方法;4.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性能评估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掌握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通信原理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参考书:通信原理相关参考书,用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通信原理相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通信原理;4.实验设备:通信原理实验设备,用于进行通信系统的模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AM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AM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AM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通信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2)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信号的分类、运算及处理;(3)熟悉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4)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通信问题;(2)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能力;(3)学会使用通信实验设备,进行通信实验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使学生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原理:介绍通信系统的五大部分,分别为信息源、信道、信号处理、接收器和反馈系统。

2.信号与系统基础知识:包括信号的分类、运算及处理,如信号的采样、量化、编码等。

3.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比较两种通信方式的优缺点,了解数字通信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4.现代通信技术发展:介绍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通信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通信原理。

3.实验法:安排通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通信原理》。

2.参考书: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

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动画等。

4.实验设备:通信实验装置、模拟实验软件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通信原理相关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相关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相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信道、调制与解调等;2. 学习并掌握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和公式,能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通信过程;3. 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认识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设计能力;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通信设备的调试与维护,具备实际操作能力;3. 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和拓展通信领域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原理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养成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的习惯;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团队中沟通与协作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对通信技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深刻认识。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通信原理相关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通信原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通信领域的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储备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 信号与系统:信号的概念、分类及特性;系统的概念、线性时不变系统及其性质;- 信道:信道的概念、分类、特性及信道模型;- 调制与解调:调制原理、分类及性能指标;解调原理及方法。

2. 通信系统分析与设计:- 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信号的数学表示、系统方程的建立;-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误码率、带宽、功率等性能指标的计算与优化;- 通信系统设计: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调制解调方式、信道编码等技术。

3. 现代通信技术应用:- 数字通信技术:数字信号传输、数字调制解调、多路复用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多址技术、蜂窝技术;- 互联网通信技术:网络结构、协议、路由算法等。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参考书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参考书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参考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通信原理,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通信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包括信号的分类、运算及系统的性质;–学习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熟悉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通信问题;–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能力;–学会使用通信实验设备和软件工具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和测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通信系统概述: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指标和评估方法;2.信号与系统理论:信号的分类、运算及系统的性质,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3.模拟通信原理:调制、解调、检波和滤波技术,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4.数字通信原理:数字信号的产生、采样、量化及编码,数字调制解调技术,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5.现代通信技术: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和物联网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通信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实际操作和调试方法;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通信原理》等;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料,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4.实验设备:提供通信实验设备,如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以便进行实验教学;5.软件工具:提供通信系统仿真和测试的软件工具,如MATLAB等。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一、任务背景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工程中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通信原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任务目标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通信系统的设计流程和方法;3. 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4. 分析和解决通信系统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三、任务要求1. 设计一个基于频分多址(FDMA)的通信系统;2. 选择适当的载波频率和带宽,实现多用户之间的通信;3. 设计合适的调制解调器,实现信号的调制和解调;4. 设计合适的信道编码和解码方案,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5. 进行性能测试和分析,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四、设计流程1. 确定系统需求和参数:- 确定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和用户数量;- 确定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和带宽需求;- 确定通信系统的信道特性和传输距离。

2. 频率规划和分配:- 根据用户数量和带宽需求,进行频率规划和分配;- 确定每个用户的频率资源。

3. 调制和解调设计:- 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如调幅(AM)、调频(FM)或调相(PM);- 设计调制解调器电路,实现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4. 信道编码和解码设计:- 选择合适的信道编码方案,如卷积码、纠错码等;- 设计编码和解码器电路,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5. 系统集成和测试:- 将各个模块进行集成,搭建完整的通信系统;- 进行性能测试和分析,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五、数据和内容1. 系统需求和参数:- 通信系统覆盖范围:10km²- 用户数量:100- 传输速率:10Mbps- 带宽需求:20MHz- 信道特性:高频率衰减,传输距离为5km2. 频率规划和分配:- 频率范围:2GHz - 2.1GHz- 用户频率资源分配:每个用户占用200kHz的频率资源3. 调制和解调设计:- 调制方式:调幅(AM)- 调制解调器设计:采用集成电路实现AM调制和解调功能4. 信道编码和解码设计:- 信道编码方案:卷积码- 编码和解码器设计:采用FPGA实现卷积码编码和解码功能5. 系统集成和测试:- 搭建通信系统的硬件平台,包括调制解调器、编码解码器等;- 进行性能测试,如误码率、传输距离等的测量和分析。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教材课件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教材课件

信号的分类与表示
总结词
信号的分类与表示是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中的基础内容,主要介绍了信号的分类方 法和表示方式。
详细描述
信号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如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确定性信号和 随机信号等。此外,信号还可以通过数学表达式、波形图和频谱图等方式进行表 示。这些表示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信号的特性。
信息源
产生需要传输的信息,如声音、 图像、文字等。
信道
传输信号的媒介,如无线电波、 光纤等。
目的地
信息到达的终端,如电话、电 视、计算机等。
通信系统的分类
01
02
03
04
有线通信
利用导线传输信号,如电话线 、光纤等。
无线通信
利用电磁波传输信号,如手机 、广播、电视等。
模拟通信
传输连续变化的信号,如语音 信号。
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分析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如抗噪声性能、抗多径干扰性能等。
数字调制技术的应用场景
介绍数字调制技术在不同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如无线通信、卫星通 信和光纤通信等。
05 通信信道与噪声
信道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信道是传输信号的媒介,可以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类 。
详细描述
信道是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传输信号。根据传 输媒介的不同,信道可以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有线信 道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而无线信道则通过电磁 波传输信号。
调频与调相
01
02
03
调频与调相的概念
调频和调相都是模拟调制 方式,它们通过改变载波 的频率或相位来传递信息。
调频与调相的区别
调频是直接改变载波的频 率,而调相则是通过改变 载波的相位来传递信息。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能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通信原理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掌握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理解信号传输、信道编码、信号检测等基本概念;•熟悉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使用通信系统仿真软件进行系统设计和性能分析;•具备通信系统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到通信原理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工程伦理观念,关注通信技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组成、基本原理、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技术、信号传输、信道编码、信号检测以及通信系统性能评估。

具体安排如下:1.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介绍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发送端、传输介质、接收端等,理解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信号传输过程。

2.调制解调技术:学习调制和解调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调制方式的原理和应用,了解调制解调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3.编码解码技术:学习信源编码、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编码解码算法的实现和应用。

4.信号传输:了解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学习信号波形、传输速率、传输距离等参数的影响因素。

5.信道编码:学习信道编码的原理和目的,掌握常见信道编码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6.信号检测:了解信号检测的基本原理,学习不同信号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7.通信系统性能评估:学习通信系统性能评估的方法和指标,掌握系统性能分析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通信原理的知识框架。

通信原理理论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理论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理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如信号、信道、噪声等;2. 使学生了解并熟悉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的区别及各自的特点;3. 引导学生掌握通信系统中常用的调制与解调技术,以及其优缺点;4. 帮助学生了解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带宽、信噪比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并优化通信系统性能;2.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技能;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形式,共同完成通信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通信原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与求知欲;2. 引导学生关注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其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尊重事实,遵循科学原理,严谨治学。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通信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还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通信原理概述: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 教材章节:第1章 通信原理概述- 内容安排:信号与系统、信道与噪声、通信系统分类及其应用。

2. 模拟通信系统:讲解模拟调制与解调技术,分析其性能特点。

- 教材章节:第2章 模拟通信系统- 内容安排: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模拟解调技术。

3. 数字通信系统:介绍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性能分析及其应用。

- 教材章节:第3章 数字通信系统- 内容安排:数字调制与解调、误码率分析、同步技术。

4. 数字信号处理:讲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4章 数字信号处理- 内容安排:数字滤波器、快速傅里叶变换、正交变换。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时、学分:40学时1.5学分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业通信原理后续实践环节。

通过本课程设计,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深化课堂上学到的有关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通信技术特点。

课程教学目标1:本课程设计通过集中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环节,使学生在认真消化通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信息产生、变化和传输有进一步的了解。

课程教学目标2: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毕业后从事通信系统设计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的矩阵关系二、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巩固并扩展通信原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实现方法。

结合MATLAB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学习现代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建模和设计方法,使学生能有效地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培养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增强软件编程实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过实验,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l、进一步巩固和加深通信原理和系统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验证通信原理的能力。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测试原理,熟练运用MATLAB仿真软件。

4、能独立撰写设计说明,准确分析实验结果,正确绘制综合实验得出的各类图形。

5、课前做好预习,准确分析实验结果,正确绘制通信原理的验证图形。

通过综合实验使学生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对通信理论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三、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内容1.基本内容该部分要求能涵盖《通信原理》课程核心内容的2个以上知识点。

如通过Matlab仿真:(1)模拟调制—DSB调制与解调;(2)4PSK 信号的生成与接收滤波;(3)脉冲编码调制(PCM);(4)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等等。

通信原理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简单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信号、信道、调制解调等核心知识点。

2. 使学生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帮助学生掌握通信过程中的主要性能指标,如带宽、误码率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并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

2.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通信系统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探索通信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通信原理的兴趣,培养其探索通信领域奥秘的欲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通信技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通信原理的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为学生后续学习通信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同时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通信原理概述: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通信系统的分类。

- 教材章节:第1章 通信原理概述2. 信号与信道:讲解信号的分类、特性,信道的概念、分类及信道特性。

- 教材章节:第2章 信号与信道3. 调制与解调:介绍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分析常用调制解调技术及其性能。

- 教材章节:第3章 调制与解调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讲解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带宽、误码率等,并进行性能分析。

- 教材章节:第4章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5. 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通信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5章 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6.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通信原理实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 教材章节:实验指导书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安排,科学系统地组织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全面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通信原理am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am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am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AM调制解调技术的原理与数学描述;2. 使学生掌握幅度调制的过程、特点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3. 引导学生了解幅度调制信号的带宽、功率分配以及抗噪性能等关键参数。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AM通信系统;2.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分析通信信号的能力,能够对AM信号进行仿真与测试;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等方法,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原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通信技术发展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新方法,探索通信技术的可能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结合通信原理课本内容,以AM调制解调技术为核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我国通信行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以通信原理课本中关于幅度调制(AM)的相关章节为基础,涵盖以下内容:1. AM调制原理:介绍幅度调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数学描述,包括调制系数、双边带信号、单边带信号和残留边带信号的产生过程。

2. AM调制技术:分析AM调制技术的特点、分类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重点讲解双边带调制、单边带调制和残留边带调制的优缺点。

3. AM解调原理:介绍AM解调的基本原理,包括同步解调、非同步解调等常见解调技术,以及相应的解调电路。

4. AM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分析幅度调制信号的带宽、功率分配、抗噪性能等关键参数,探讨提高通信系统性能的方法。

5. 实践与仿真:安排学生进行AM调制解调实验,使用相关软件(如MATLAB)对AM信号进行仿真与测试,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通信原理专业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专业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信道、噪声等;2. 学生能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功能;3. 学生能了解并分析常见的通信调制解调技术及其优缺点;4. 学生能运用通信原理知识解决实际通信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数学工具分析和解决通信问题的能力;2. 学生能够设计和搭建简单的通信系统模型;3. 学生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对实际信号进行处理,实现信号的调制与解调;4. 学生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优化和调试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通信观念,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能够发挥个人优势,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3. 学生在面对通信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时,能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判断;4. 学生通过学习通信原理,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对通信技术研究的兴趣。

本课程针对通信原理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通信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通信原理》进行选择和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通信原理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信道与噪声、信号的空间与时间表示等;教学安排:第1-2章,共计4学时。

2. 通信系统模型:线性通信系统、非线性通信系统、基带与带通系统等;教学安排:第3章,共计6学时。

3. 通信调制解调技术: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正交幅度调制等;教学安排:第4-5章,共计8学时。

4. 通信信号处理:信号的采样与恢复、信号的量化与编码、多路复用与解复用等;教学安排:第6章,共计6学时。

5.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误码率分析、信道容量、信息论基础等;教学安排:第7章,共计6学时。

通信原理ssb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ssb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ssb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单边带通信(SSB)的基本原理,掌握其频谱特点及调制解调过程;2. 学会分析SSB通信系统的性能,了解其在实际通信中的应用优势;3. 掌握相关数学公式和物理概念,如傅里叶变换、带宽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SSB通信现象。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SSB通信系统,完成信号的调制与解调;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或模拟软件操作,加深对SSB通信原理的理解;3. 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针对SSB通信系统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通信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新知识的精神;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3. 增强学生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通信技术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SSB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SSB通信原理概述:介绍单边带通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2. SSB调制与解调技术:讲解SSB信号的调制过程、频谱特点以及解调方法,涉及傅里叶变换、滤波器设计等知识点;3. SSB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分析SSB系统的带宽利用率、功率效率以及抗噪性能,对比其他通信系统的优缺点;4.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实际通信系统的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SSB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5. 教学实验与模拟:安排相关实验或使用模拟软件,让学生动手实践SSB信号的调制与解调过程,巩固理论知识。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周:SSB通信原理概述;第二周:SSB调制与解调技术;第三周:SSB通信系统性能分析;第四周: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第五周:教学实验与模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工程学院2014 / 2015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班级:统本电信1201 学生学号:1261030415221312520527151362学生姓名:陈钰康夏涛指导教师:田亚楠摘要8PSK(8 Phase Shift Keying,8移相键控)是八进制相移键控,它是一种相位调制算法。

相位调制(调相)是频率调制(调频)的一种演变,载波的相位被调整用于把数字信息的比特编码到每一词相位改变(相移)。

8PSK中的“PSK”表示使用移相键控方式,移相键控是调相的一种形式,用于表达一系列离散的状态,8PSK对应8种状态的PSK。

如果是其一半的状态,即4种,则为QPSK,如果是其2倍的状态,则为16PSK。

因为8PSK拥有8种状态,所以8PSK每个符号(symbol)可以编码3个比特(bits)。

8PSK抗链路恶化的能力(抗噪能力)不如QPSK,但提供了更高的数据吞吐容量。

本次课程设计过程中,利用了MATLAB7.1仿真实现了8P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并仿真8PSK载波调制信号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下的误码率及误比特率性能,并用MATLAB仿真出了调制信号、载波信号及已调信号的波形图和频谱图。

并在高斯白噪声下,讨论了8PSK 误码率及误比特率性能。

关键字:8PSK;载波的调制;解调;目录一.设计内容及要求(PSK信号的仿真) (1)二.相关理论知识的论述分析 (1)2. 1.1、8PSK的概念 (1)2. 1.2、8PSK的特点 (1)2.2.1、 PSK的调制 (2)2.2.2、调制的概念 (2)2.2.3、调制的种类 (2)2.2.4、调制的作用 (3)2.2.5、调制方式 (3)三.系统原理框图及分析(8PSK的原理) (3)四.完整的设计仿真过程 (4)五.仿真结果输出及结论 (6)六.仿真调试中出现的错误、原因及排除方法 (7)七.总结本次设计,指出设计的核心及应用价值,提出改进意见和展望 (7)八.收获、体会 (7)九.参考文献 (8)一.设计内容及要求(PSK信号的仿真)仿真8-PSK载波调制信号在AWGN信道下的误码率和误比特率性能,并与理论值相比较。

假设符号周期为1s,载波频率为10Hz,每个符号周期内采样100个点。

二.相关理论知识的论述分析2. 1.1、8PSK的概念相位调制(调相)是频率调制(调频)的一种演变,载波的相位被调整用于把数字信息的比特编码到每一词相位改变(相移)。

"8PSK"中的"PSK 表示使用移相键控方式,移相键控是调相的一种形式,用于表达一系列离散的状态,8PSK对应8种状态的PSK。

如果是其一半的状态,即4种,则为QPSK,如果是其2倍的状态,则为16PSK。

因为8PSK拥有8种状态,所以8PSK每个符号(symbol)可以编码3个比特(bits)。

8PSK抗链路恶化的能力(抗噪能力)不如QPSK,但提供了更高的数据吞吐容量。

2. 1.2、 8PSK的特点(1)传输效率高。

码元速率相同时,信息速率比二进制高。

(2)抗衰落能力差。

8PSK信号只宜在恒参信道(如有线信道)中使用。

(3)在接收机输入平均信噪比相等的情况下,8PSK系统的误码率比2PSK系统要高。

2.2.1 PSK的调制对于一个通信系统来说,相移键控(QPSK)是一个数字频率调制技术,用于发送数据通过同轴电缆网络。

在数字通信的三种调制方式(ASK、FSK、PSK)中,就频带利用率和抗噪声性能(或功率利用率)两个方面来看,理论上都是PSK系统最佳。

所以PSK在中、高速数据传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实际信道传输数字信号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码。

因此我们需要借助于MATLAB这个工具模拟出这种在信号传送过程中加入噪声信号,并进行通信调制模拟出MATLAB图形,调制8PSK,从而获得较好的效果。

2.2.2、调制的概念调制(modulation)就是对信号源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到载波上,使其变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形式的过程,就是使载波随信号而改变的技术。

一般来说,信号源的信息(也称为信源)含有直流分量和频率较低的频率分量,称为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往往不能作为传输信号,因此必须把基带信号转变为一个相对基带频率而言频率非常高的信号以适合于信道传输。

这个信号叫做已调信号,而基带信号叫做调制信号。

调制是通过改变高频载波即消息的载体信号的幅度、相位或者频率,使其随着基带信号幅度的变化而变化来实现的。

而解调则是将基带信号从载波中提取出来以便预定的接收者(也称为信宿)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2.2.3、调制的种类调制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不一致。

按调制信号的形式可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

用模拟信号调制称为模拟调制;用数据或数字信号调制称为数字调制。

按被调信号的种类可分为脉冲调制、正弦波调制和强度调制(如对非相干光调制)等。

调制的载波分别是脉冲,正弦波和光波等。

正弦波调制有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三种基本方式,后两者合称为角度调制。

此外还有一些变异的调制,如单边带调幅、残留边带调幅等。

脉冲调制也可以按类似的方法分类。

此外还有复合调制和多重调制等。

不同的调制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和性能。

2.2.4、调制的作用调制在通信系统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制,不仅可以进行频谱搬移,把调制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所希望的位置上,从而将调制信号转换成适合于传播的已调信号,而且它对系统的传输有效性和传输的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调制方式往往决定了一个通信系统的性能。

2.2.5、调制方式在通信中,我们常常采用的调制方式有以下几种:1>、模拟调制:用连续变化的信号去调制一个高频正弦波,主要有:a.幅度调制(调幅AM,双边带调制DSBSC,单边带调幅SSBSC,残留边带调制VSB以及独立边带ISB);b、角度调制(调频FM,调相PM)两种。

因为相位的变化率就是频率,所以调相波和调频波是密切相关的;2>、数字调制:用数字信号对正弦或余弦高频振荡进行调制,主要有:a.振幅键控ASK;b.频率键控FSK;c.相位键控PSK;3>、脉冲调制:用脉冲序列作为载波,主要有:1.脉冲幅度调制(PAM: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2.脉宽调制(PDM:Pulse Duration Modulation)。

3.脉位调制(PPM: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

三.系统原理框图及分析(8PSK的原理)系统根据映射后的相位,计算出两路的数值,经过成形滤波,送入信道传输。

在接收端,首先经过匹配滤波滤除带外噪声和干扰,然后经过抽样相位判决,相位解码,并串变换,恢复出原始的数据流。

整个8PSK调制解调系统的基带仿真框图如下图8所示。

图7、8PSK的调制解调原理图由于8PSK存在相位模糊问题,因此可采用差分编码技术,将3位码组映射的相位值作为实际相位的增加量;在接收端,抽样判决后的相位值也须先经过相应的差分解码,恢复出原始相位值,之后再进行相位解码和并串换就可恢复出原始数据流。

采用这样的带差分编码的8PSK(即D8PSK.)就可解决相位模糊的问题。

四.完整的设计仿真过程clear allclose allnsymbol=10000; %每种信噪比下的发送符号数T=1; %符号周期fs=100; %每个符号的采样点数ts=1/fs; %采样时间间隔t=0:ts:T-ts; %时间向量fc=10; %载波频率c=sqrt(2/T)*exp(j*2*pi*fc*t); %载波信号figure(1),plot(t,c);c1=sqrt(2/T)*cos(2*pi*fc*t); %同相载波figure(2),plot(t,c1);c2=-sqrt(2/T)*sin(2*pi*fc*t); %正交载波figure(3),plot(t,c2);M=8; %8-PSKgraycode=[0 1 2 3 6 7 4 5]; %Gray编码规则EsN0=0:15; %信噪比,Es/N0snr1=10.^(EsN0/10); %信噪比转换为线性值msg=randint(1,nsymbol,M); %消息数据msg1=graycode(msg+1); %Gray映射figure(4),plot(msg,msg1);msgmod=pskmod(msg1,M).'; %基带8-PSK调制figure(5),scatterplot(msgmod);tx=real(msgmod*c); %载波调制tx1=reshape(tx.',1,length(msgmod)*length(c));figure(6),plot(tx1);spow=norm(tx1).^2/nsymbol; %求每个符号的平均功率for indx=1:length(EsN0)sigma=sqrt(spow/(2*snr1(indx))); %根据符号功率求噪声功率rx=tx1+sigma*randn(1,length(tx1)); %加入高斯白噪声 rx1=reshape(rx,length(c),length(msgmod));r1=(c1*rx1)/length(c1); %相关运算r2=(c2*rx1)/length(c2);r=r1+j*r2;y=pskdemod(r,M); %PSK解调decmsg=graycode(y+1);[err,ber(indx)]=biterr(msg,decmsg,log2(M)); %误比特率[err,ser(indx)]=symerr(msg,decmsg); %误符号率endser1=2*qfunc(sqrt(2*snr1)*sin(pi/M)); %理论误符号率ber1=1/log2(M)*ser1; %理论误比特率figure(7),semilogy(EsN0,ber,'-ko',EsN0,ser,'-k*',EsN0,ser1,EsN0 ,ber1,'-k.');title('8-PSK载波调制信号在AWGN信道下的性能')xlabel('Es/N0');ylabel('误比特率和误符号率')legend('误比特率','误符号率','理论误符号率','理论误比特率') 五.仿真结果输出及结论1.fingure1载波信号2. fingure2同相载波3. fingure3正交载波4. fingure4Gray映射5. fingure5载波调制6. fingure6误比特率和误码率1010101010Es/N0误比特率和误符号率六.仿真调试中出现的错误、原因及排除方法程序运行完之后虽然没有报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