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概论2.3.2中国设计源流2 - 中国设计源流2
设计概论2.1.2设计的起源和发展 - 设计的起源和发展
![设计概论2.1.2设计的起源和发展 - 设计的起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4063f403968011ca30091af.png)
明代青花 瓷极富中国 水墨画情趣 ,且色彩深 入胎骨经久 不变,成为 中国瓷器的 主流。
中国古代瓷器 的设计思想与材质在 这里融合。
器物形状的曲 线表现出人的愿望与 情感,优美的纹饰在 感观的世界里获得了 生命,这正是产品意 境之美的展现。
此外,中国传 统造物巧夺天工的雕 镂和镶嵌装饰工艺, 其别出心裁的功能展 现、意趣横生的形态 结构,无不展示华夏 造物的意境美。
(十)建窑:建窑,釉中所
含铁的成分因烧制火度不 同,而在黑色中形成各种 美丽的斑纹。有的细丝如 毛,称为“兔毫”;有的 如银星密布,称为“油滴 ”。河南等地“油滴釉” 和“羽毛釉”也很突出。
兔毫
镂 孔 卷 叶 纹 香 熏 白瓷划花水波纹海螺
元代烧成的青花和釉里红,是景德镇工艺的新成就。
元代青花瓷器,被称为“白地蓝花瓷”。元代青花器胎骨厚重,形制 较大,瓷釉浑厚,有些产品加以镂空,堆塑。配上浓郁的蓝色花纹,给人 以富贵典雅的印象。
• 经过不断地观察,人们 的审美意识也得到了初 步的发展,发现并掌握 了诸如对称、均匀、光 滑等多种形式美的规律, 并自觉地应用于设计活 动中。
二.陶瓷设计
仰韶文化 尖底瓶汲水器
陶器的大规模使用, 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 标志。在金属还没有 普遍应用的日子里, 人们以陶器为主要工 具,进行着自己的生 产生活。
青瓷,标志着中国制瓷业的成 熟。另外有随佛教艺术而兴起
的仰覆莲花尊等等。
南北朝有一种具有较高艺术性 设计的造形,又名仰覆莲花瓷尊
唐瓷可以分为青瓷、白瓷、花瓷 和唐三彩几类。
《陶录》称“陶至唐而盛,始有 窑名”。这反映了陶瓷的兴盛和 不同的艺术特色。
唐代著名的窑场主要有南方的越窑(浙江绍兴、余姚、一带) 和北方的邢窑(河北一带)。
(完整版)设计学概论第三章
![(完整版)设计学概论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3385a6a93186bceb19e8bbba.png)
3.4 陶瓷设计
设 计 概 论 | 第 三 章 中国设计溯源 3.从秦代到晚清
元代瓷器: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 心。元瓷的突出成就,是烧成了青花和釉 里红瓷器。元代青花瓷器,被称为“白地 蓝花瓷”,属釉下彩绘,多为白地蓝花, 色调清新明丽,风格纯朴雅致,与民间蓝 印花布形同双壁,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设 计 概 论 | 第 三 章 中国设计溯源
1.史前时期
1.1 石器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挑选石块,打制成石 斧、石刀、石铲等各种工具。由于石块粗笨,器形短小,为了使用方便, 人们又在石器上安装木头或骨角的把柄,设计出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 成的复合工具和复合武器。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不只是为了使石器光滑美观,且能使之工 整、锋利。最后有的还进行钻孔,以便于装柄或便于携带,以提高实用 价值。
明宋应星在《天工开 物·乃服》中写道:“贵者垂 衣裳,煌煌山龙,以治天下;贱 者祖(音呸)褐集(音思)裳,冬 以御寒,夏以蔽体,以自别 于禽兽。
而这个在科学上有杰出
贡献的大学问家也附和了 “人物相丽,贵贱有章”的 说法。这就是说服饰之美有 着深深的政治属性。 中国 历代把章服定为制度,以法 令的形式加以推行。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纹饰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棋盘纹彩陶双耳罐
1.2 玉器
设 计 概 论 | 第 三 章 中国设计溯源 1.史前时期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几乎与彩陶器和黑陶器同时产生和发展的是玉 器。比之石器和陶器,不具有使用功能的玉器从诞生之时便具有独特的 审美价值和附加的象征意义。
1.3 建筑
设 计 概 论 | 第 三 章 中国设计溯源 1.史前时期
主要有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中心的彩陶和继之而起 的黄河下游龙山文化为中心的黑陶,以及长江以南东南广大地区的几何 印纹陶。
设计概论来源
![设计概论来源](https://img.taocdn.com/s3/m/26a1bba4b0717fd5360cdc60.png)
设计概论来源:朱曦昊♥杰伦的日志导论:艺术设计与人类生活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工:工艺匠人、工艺工巧艺:百工手艺一、设计的含义设计:v. 按照一定的目的对事物进行规划构想和创造的活动和过程n. 活动和过程的结果、即设计的物化形态这个过程就是形成、发展、思维、创造的过程这个结果就是构成要素、与各个领域的关系。
设计是与很多领域想通的。
特征:目的性、预见性、计划性二、设计的文化含义文:各色相杂谓之文化:两物相交接使得一方或者两方发生变化谓之化在设计中的这个两物就是人和大自然设计的文化意义包括:物质文化(衣食住行)、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国家形象、企业文化)、精神文化(展览)综上、构成了文化圈。
而设计在其中起到了杠杆作用设计的多重特征一、设计的功能特征《淮南子》中: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需要——动机——行为——目标——需要是无限循环的所以说:需要是发明之母。
马斯洛需要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爱和归属感)——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多层次性、多向性、周期性、喜新厌旧性……决定了设计的多种任务和使命。
针对不同消费群的不同要求来适应消费、满足消费、引导消费和创造消费,不仅要关注显在消费,还要关注潜在市场需求。
二、设计的科技特征设计与科技发展的双向互动:把观念物化为产品、商品。
这建立在物质材料技术手段之上、要有可行性1.设计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商品的媒介是人类智慧得以物化的载体2.科学技术的进步反过来推动设计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包括:新材料(提供创意空间)、新观念(理论)、新技术。
三、设计的艺术特征1.设计与艺术的内在渊源所谓内在渊源、指的是血缘关系。
设计从人类的诞生就已经开始了有记载的最早的设计是:旧石器。
而后发展到新石器时代。
其中发现新形式的要素有很多例如:对称光洁几何构型这些要素都标志着人类审美意识的觉醒审美因素作为造物的一种伴生物出现了、使伴生物具有艺术质。
贯穿设计史全过程的是:实用审美2.艺术与工艺技术的分与合早期的艺术和工艺是混沌态未分化的、是一种综合质的东西。
《设计学概论》考研笔记-第03章-中国设计溯源
![《设计学概论》考研笔记-第03章-中国设计溯源](https://img.taocdn.com/s3/m/7baaae74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f.png)
《设计学概论》考研笔记-第03章-中国设计溯源第三章中国设计溯源设计产⽣于原始社会时期⼈类对的有意识,有⽬的的加⼯制作,随着⼈类物质⽣产和科学技术⽔平的提⾼,⼈类设计也从相对稳定的发展到以为特⾊的现代设计阶段。
▲3.1第⼀节史前时期3.1.1⽯器⼀、⽯器设计⼈们经过长期探索,开如较普遍地采⽤⽯器的磨制技术,即把经过选择的⽯块打制成⽯斧、⽯⼑等各种⼯具的粗坯后,再⽤研磨的⽅法进⼀步加⼯,使器形更加规整,尖端与刃⼝更加锋利,表⾯更加光洁,更加符合使⽤的要求。
在⽯材的选择上,已⼗分注意⽯材的硬度、形状和纹理选择。
经过不断的观察、揣摩和实践,⼈们的审美意识也得到了初步的萌启和发展,发现并掌握了诸如对称、节律、均匀、光滑等多种形式美的规律,并⾃觉地应⽤于设计活动中。
⼆、原始社会⼜称⽯器时代,分为(以⽯器为主)和(以⽯器为主)。
1、旧⽯器时代:⽯器。
有意识的、有⽬的的挑选⽯块,打制成⽯斧、⽯⼑、⽯铲等各种⼯具。
由于⽯块粗笨,器形短⼩,为了使⽤⽅便,⼈们⼜在⽯器上安装⽊头或⾻⾓的把柄,设计出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成的复合⼯具和复合武器。
2、新⽯器时代:⽯器。
不只是为了使⽯器光滑美观,且能使之⼯整、锋利。
最后有的还进⾏钻孔,以便于装柄或便于携带,以提⾼实⽤价值。
3、⽯器是⼈们最主要的⽣产⼯具,是原始社会最早和最主要的设计内容。
中国新⽯器时代的设计,除了的设计以外,另⼀个重要的设计领域就是的设计。
3.1.2建筑(⾮重点)1、最早的居住⽅式:⼀是利⽤天然岩洞;⼀是构巢⽽居。
2、新⽯器时代晚期,开始就地采材、因地制宜地营造⾃⼰固定居室的活动。
⽊架房屋――村落――下层架空、上层居住的⼲栏式建筑早期的原始,奠定了将来⽊构架建筑的雏形,揭开了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的序幕。
3.1.3服饰(⾮重点)1、原始服饰设计的起源:遮羞说、护体说、巫术说、装饰说。
2、原始服饰设计的发展把兽⽪、树叶和⽻⽑之类披在⾝上-缝制⾐服-丝织物-贝壳、兽⽛等串成的类似项链的原始装饰品。
设计概论2.2.2中国设计源流1 - 中国设计源流1
![设计概论2.2.2中国设计源流1 - 中国设计源流1](https://img.taocdn.com/s3/m/45f29022964bcf84b9d57bfc.png)
造物之美-青铜时代
(1)形状的象征性; (2)材料的象征性; (3)装饰的象征性;
四羊方尊
青铜爵
造物总是以人的需要为导 向的,它首先把为满足人 的生存基本需要放在第一 位。为适应人的不同层次 的需要,又导致造物生产 中诸如审美、装饰之类的 情感和精神文化因素的发 生和形成。
• 三千多年前出现的中国青 铜工艺,它的突出成就表 明了中国奴隶社会手工业 发展的最高水平。青铜是 红铜和锡的合金,有时根 据特殊需要也掺一点铅; 加入锡铅以后,熔点降低, 硬度增高,可以铸造需要 坚硬的制品,如武器或工 具;另外熔铸时减少汽孔, 使装饰花纹清晰;增加光 泽度。
• 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的主 要纹样。饕餮纹,又称兽 面纹,采用抽象和夸张的 手法,有人认为饕餮是由 双鸡相对组成一个羊头, 鸡羊谐音,有“吉祥”之 意;有人认为是“通天地 (亦即通生死)”;有人 认为是“辟邪驱鬼”;有 人认为是“象征威猛、勇 敢、公正”。
• 饕餮纹,采用抽象和夸张 的手法,结构严谨,外貌 凶猛而庄重,气氛神秘, 充满神话般的宗教色彩, 给人一种恐怖的感觉。这 种艺术效果显现着当时奴 隶主阶级的威严,表明殷 商的青铜艺术带有明显的 阶级特征。
• 甗(yǎn)是两用的,上蒸下
煮,类似现今的蒸锅。有方、 圆两种。
• 鬲(lì)是指煮食器,《尔雅》
甗
“(鼎)款足者谓之鬲”。
鼎、甗、鬲都是三足器,这
是我国特有的造型,在世界上是首
创的,它便于在器体下用火加温。
鬲
酒器有爵、斝( jiǎ )、角( jué)、觚(gū)、觯
(zhì)、壶、卣(yǒu)、觥(gōng)、盉(hé)、
造物之美-青铜时代
古代青铜器工艺说明中国工艺美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
设计概论
![设计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b5bc3a3cccbff121dd368336.png)
司 母 戊 方 鼎
四 羊 方 尊
曾侯乙尊盘
•失蜡法也称“熔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蜂 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 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以失蜡法 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
小结:工业化、批量化、新技术广泛应用
设 计 概 论 现代设计的萌芽 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1.工业时代的设计: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之 后的设计 2.生产方式:手工艺——大批量、复制 3.技术变革——影响形成了各种风格的设计
拉斯金、莫里斯、
• 师承自然 • 使用传统的自然材料 • 忠实于材料本身
Morris’s theory and practice
波浪线、惊人的屋顶景观
位于街道转角,地面以上共六层,墙面凸凹不平,屋檐和屋 脊有高有低,呈蛇形曲线。建筑物造型仿佛是一座被海水长期 浸蚀又经风化布满孔洞的岩体。
设 计 概 论
1
3.包豪斯
工业时代的设计
格罗佩斯:包豪斯的创始人
包豪斯(BauHaus,1919-1933) “包豪斯” 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材。包豪斯是一所设计学 校。 在设计理论上,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统 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 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于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包豪斯的重要贡献 之一就是开创了“基础课程”的教育—三大构成。
设 计 概 论 | 第 一 章 设计的基本观念
古代希腊 雅典卫城
设 计 概 论 3.古代希腊和罗马的艺术设计
古希腊神庙柱子结构图
设 计 概 论
设计学概论笔记(中国源流部分)
![设计学概论笔记(中国源流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79437bea998fcc22bcd10d64.png)
设计学概论设计源流之一(中国部分)一、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1、石器是人类最主要的生产工具,石器工具的设计成为原始社会最早和最主要的设计内容。
发展:云南元谋(1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50万年前)→陕西“丁村人”和“河套人”(20万年前)打制→磨制粗糙→精细光洁单独→多零件、多材料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史称“新石器革命”2、在不断观察、揣摩实践过程中,人们的造型能力和对形式感的把握能力逐渐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得到萌启和发展,发现掌握了对称、节律、均匀、光滑等多种形式美的规律。
例:湖北江陵——新石器石铲南京——七孔石刀3、陶器(“火为精灵土为胎”的产物)工具是新石器时代的另一设计领域。
意义:陶器的设计发明不仅改变了原材料的化学性质,还是人类与自然斗争中获得的划时代的创造,标志这人类设计由原始设计阶段进入了手工设计阶段,从而揭开了中国设计史上崭新的一页。
4、几种不同的陶器(主要)①发现最早的陶器资料(中国):湖南道县玉蟾岩出土的釜形陶器残片,距今10,000年。
②彩陶:以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中心仰韶文化回纹、两眼纹半坡文化变体鸟纹盘和三角纹钵(秦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尖底瓶(对重心有认识)马家窑文化圆形、线结合网鱼尾纹(兰州)③黑陶:以黄河下游龙山文化为中心素有“蛋皮陶”之称,以雕刻形式存在④几何纹印陶:长江以南东南广大地区5、陶器用具多为汲水器、储藏器、饮食器、炊煮器等在造型上有共同特点:在最大限度内适应生活的不同需要而设计制作6、彩绘:我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最为成功的一种装饰设计手法7、新石器时代陶器图饰①动物纹样②几何形图案:由线的粗细、疏密、长短、横竖、曲折、交叉和各种圆点、圈等相互有规律的排列组成,如正三角形、倒三角形、方格纹、网纹、旋纹、锯齿纹、圆圈纹等,以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和适合纹样进行构图。
③图案特点:黑白格自成形,阴阳相关、虚实相生,不同视角相同表现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常见以并列斜线和三角组成反复连续马家窑半山类型彩陶:双关图案⑤图案形式法则:节奏、韵律、对称、呼应、均齐、平衡、对比、调和、比例、权衡等8、祖先居住方式有两种:利用天然岩洞或构巢而局黄河流域: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其穴居和半穴居的建筑,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地面上的木架房屋。
设计学概论章后习题问题及答案
![设计学概论章后习题问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2ea91a59eef8c75fbfb351.png)
第一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简答题1.简述设计的目标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2.简述设计学的划分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通过学科方向的确定,以及对相关学科的认识,我们便能理解研究设计史必然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3.简述当今设计学研究的现状设计学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除了从自己的种学科——美术学那里继承了一套较完善的体系之外,它还要广泛地从那些相关的学科,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建筑学、机械学那里获得启发,借用词汇,吸收观点,消化方法。
这便是当今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4.简述设计学各领域的代表人物与代表著作曾任英国美术史协会主席的佩夫斯纳爵士,在其《社会美术史》研究中,就已经孕育了对现代设计的倡导;他在1936年出版的《现代运动的先锋》更是现代设计的宣言而为西方的所有设计专业学生所必读。
德国建筑家、理论家森珀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
他在1860年至1863年期间出版了极富思辨性的三卷本巨著《工艺美术与建筑的风格》,着重探讨装饰与功能之间的适当联系。
奥地利美术史学家阿洛伊斯?里格尔,于1893年出版了被认为是有关装饰艺术历史的最重要的著作——《风格问题》5.简述当代西方设计思潮1.符号学理论。
根据符号学的理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往都离不开符号,而人的意识过程就是一个符号化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
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符号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简言之,人类的意识领域就是一个符号的世界。
2.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
3.解构方法。
按照解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的符号学原理来分析图像,并且分别说明其视觉的、文化的、以及语言的意义,这一分析过程被解构主义理论家称之为解码(Decoding)。
中国设计史,一、中国设计艺术起源,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设计
![中国设计史,一、中国设计艺术起源,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c8f9d03ba1aa8114431d96f.png)
二、玉器
• 由石器演变而来,主要用于装饰品,其最早主要用于宗教 活动 • 良渚文化——玉琮
随着历史的发展,对石器工具的加工制作技术也不断进步,由打 制到磨制,石器光滑的外表,对称的造型以及锋利的实用价值,体
现了人类早期的审美追求和对实用功能的理解,把实用性与审美结
合起来,赋予设计物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意义,是人类设计活 动的基本特点。 虽然审美追求较之实用的目的性追求从自觉的角度来说要晚些, 而且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当这种意识经过漫长的历史阶段得以升华 为自觉的追求时,人类的设计文明便进入了新的时期。
• ⑺.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高足杯
彩陶图案设计
这既是早期陶器中 编织物纹印以及鱼 网、水涡、树叶等 图案的延续和变化, 同时也是原始人内 心音乐涌动和视觉 表现
彩陶的象形图案
• 彩陶的象形图案多种 多样,最基本的主题 是生殖主题。有大量 的鱼、蛙、 植物果 实、花朵的描绘 • 对人类的象征意义
特殊图案
陶器的用途——器型
• 多数情况下,日常生活用。 • 但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现用两瓮对合埋葬小孩的例子, 瓮上凿一小孔,表达了原始人对再生的向往。
尖底瓶
• “彩陶文化” 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 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 彩陶的做法 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矿物质原料彩 绘,然后入窑烧制,烧制成型的彩陶呈现出赭红、 黑、白诸种颜色图案。
旧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燧石、鹿角和骨头所制成的各种工具
生 产 力
人 类 改 造 自 然 的 能 力
谁来改造
劳动者
利 用
怎么改造
人的因 素
生产工具
加 工 改造什么
劳动对象
生 产 资 料
设计概论试题及答案本科卷子
![设计概论试题及答案本科卷子](https://img.taocdn.com/s3/m/4bba3df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f.png)
设计概论试题及答案本科卷子第一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一、选择题1.二战期间发展起来的(),科学的考虑了人的舒适性和工作的效率。
1设计文化学2人机工程学3设计美学4设计史学22.()是近现代旨在保存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设计运动。
1波普运动2新艺术运动3绿色设计运动4装饰艺术运动33.按照()的说法:“普通符号科学——它有各种名称:符号学(emiotic,emiology)或语义学(emaiology),这些术语来自希腊语的ema(符号)”21毕加索2贡布里希3索特萨斯4莫里斯4.()理论自60年代后期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确立。
1解构主义2抽象主义3立体主义4符号学15.()试图通过所领导的工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来反对机器和工业化。
41格罗佩斯2贡布里希3米斯4莫里斯二、简答题1.简述设计的目标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2.简述设计学的划分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通过学科方向的确定,以及对相关学科的认识,我们便能理解研究设计史必然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3.简述当今设计学研究的现状设计学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除了从自己的种学科——美术学那里继承了一套较完善的体系之外,它还要广泛地从那些相关的学科,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建筑学、机械学那里获得启发,借用词汇,吸收观点,消化方法。
这便是当今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4.简述设计学各领域的代表人物与代表著作5.简述当代西方设计某某1.符号学理论。
根据符号学的理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往都离不开符号,而人的意识过程就是一个符号化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
中国设计源流
![中国设计源流](https://img.taocdn.com/s3/m/656c8359804d2b160b4ec04f.png)
龙的体现
• • • • • • 青铜器 武 器 建 筑 服 装 书 画 雕 塑
青铜器的龙纹饰
• 龙纹是在青铜器上流行时间 最长的装饰纹样之一。龙是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是 殷人卜问的对象之一。龙的 形象起源很早,但作为青铜 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二里 冈时期,以后商代晚期、西 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 同形式的龙纹出现。青铜器 上的龙纹,一般在反映其正 面图像时,都是以鼻为中线 ,两旁置目,体躯向身侧面 延伸。
龙纹案所表达的意义
• 作为神兽,龙是神仙的坐骑,可乘龙飞天;四灵之首的龙,具有通天 的能力,掌管着一方天际;作为帝王的象征,龙纹充分发挥其装饰性 与艺术性,传衍出的龙之九子更与龙一起装饰着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作为民间的吉祥瑞兽,龙掌管着人间的风风雨雨,祈龙降雨这一古 老的崇拜自原始农业生产阶段沿用至今。龙的形态从诞生至定型历经 千年之久,其寓意最终与君王的威严相合,而成为令人顶礼膜拜的圣 物。 • 随着汉代以后龙纹的大量出现,人们将对龙的诉求与祈盼描绘于 各种器物之上,龙纹的载体不同,往往具有不尽相同的特定含义,而 这些含义也随着信仰的传承逐渐形成了龙文化的内核。
•
皇 宫 龙 宫 —
服装与龙文化
中国是礼丝绸是中古老文化的象征,中国古老的丝绸业为中华民族 文化织绣了光辉的篇章,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 贡献。 仪之邦、衣冠古国。孔孟儒家学说对于中国礼仪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完 善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丝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煌煌礼制的一个 缩影。可以说,中国古代的丝绸服饰是“分尊卑、别贵贱”的礼仪制度工 具之一,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物化表现。 古代帝王所穿戴的服饰具有特殊的标记,需要有一套正规的服饰制 度来加以规定,而且必须严格执行。皇帝是万民仰视的真龙天子,拥有 极其尊贵的身份,其衣裳配饰,从一串珠玉、一块冕板、一个图纹、一 种颜色到一件配饰,大到衣服的形制色彩,小到丝线的长度、衣料,都 与礼制相关。因此,帝王服饰是整个服饰制度的准绳和基石
中国设计源流
![中国设计源流](https://img.taocdn.com/s3/m/9af38361f5335a8102d220e6.p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园林设计
由于受儒道两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人自古崇尚自然,热爱自然中的 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这种人与自然谐和统一的思想,在绘画史上表现为描绘山 水景色的山水画,而在设计史上,则表现为集居住休息和游览欣赏双重目的为一 体,因地制宜,掘池造山,布置建筑,花木,并利用自然环境,组织借景,构成 富于自然情趣的,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自然风景园林设计。 中国园林设计发展简介:我国古代园林的出现可以上溯至公元前16 世纪的商周。 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设计 形成追求自然野逸的风气,是中国园林设计的转折期,也是山水园林的奠基时期。 唐宋时期,中国文学和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转折时期,园林设计也被推向更高 的审美层次,“诗情画意”逐渐成为中国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明清两代是中国 古代园林设计的顶峰时期,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超出前代的辉煌创造。保 存至今的园林尤以清代最多,设计成就也最高,代表了古典园林设计的高峰期水 平。明末清初的计成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著成《园冶》一书。这是我国古代 最系统的园林设计论著,在设计史和美学史上都有极其宝贵的价值。 著名的明清私家园林主要有苏州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无锡寄畅园,上 海的豫园。
封建社会时期的设计
建筑设计 园林设计 家居设计 陶瓷设计 仿制品与服饰设计 工具设计 兵器设计
建筑设计
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工商业的初步繁荣,使建筑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高台榭美宫室”继续兴建,同时出现了许多街道纵横、规划齐整的工 商业大城市。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例如筑长城、修驰道、开 灵渠、建阿房宫和骊山陵等 . 。 汉代的统治者进一步营建大规模的宫殿、苑囿和陵墓。宫殿有长乐、未 央,苑囿有乐游、宜春等。由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发展成一个完 备的体系 .当时的木结构技术已渐趋成熟,后世常见的抬梁式和穿斗式 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 .并且能够建造多层木建筑,主要建筑材料--砖、 瓦 .砖石结构技术也成长起来,拱券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中国建筑特 有的布局形式已经形成,建筑已经能够满足社会生活的各种需要,成为 后来两千年中国建筑发展的基础,后来的发展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使它更 加丰富完美。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a505c1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7d.png)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地位:《设计概论》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分为设计史、设计审美、设计流派、设计风格、设计批评等多个领域,是设计专业必修的基础课。
本课程目的:培养学生对设计史、设计产品的了解以及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今后的室内外空间设计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本课程任务:1.通过欣赏图片、解读设计理念,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设计思维模式的灵活性特征,使学生对于设计的理解能够从理性方面得到提高。
2.通过一些经典设计作品的解析和作业练习,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从而在今后的设计中能够自如的应用。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设计概论作为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课程,在艺术专业教学体系中,启着设计导向性作用,有利于打开学生的设计思维、开阔设计眼界,对学生下一阶段设计实践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设计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教学要求:了解东西方设计发展史、设计批评重点:掌握设计史及设计流派难点:掌握设计史及设计流派教学内容:第一节设计的定义(一)设计的本质特征(二)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产物第二节设计学的研究对象(一)设计史(二)设计学的学科体系(三)设计批评第二章中外设计源流教学要求:了解建筑设计、陶瓷设计、家具设计、园林设计、纺织品设计等以及设计思想。
重点:建筑设计、园林设计的设计思路难点:了解国内外设计现状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设计艺术源流(一)陶瓷设计(二)家具设计(三)建筑设计(四)园林设计(五)纺织品设计(六)漆器设计(七)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第二节西方设计艺术源流(一)工艺美术运动(二)新古典主义(三)新艺术运动(四)装饰艺术运动(五)美术革命(六)俄国的构成主义(七)风格派(八)流线型设计(九)企业识别设计(十)反设计运动(十一)高技术风格(十二)波普设计(十三)机能设计(十四)国际风格(十五)后现代主义第三章设计的类型教学要求:了解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和视觉传达的类型重点:视觉传达设计的设计方法难点:视觉传达设计的设计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视觉传达设计(一)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二)视觉传达设计的类型第二节产品设计(一)产品设计的发展(二)产品设计的类型(三)产品设计的基本特征第三节环境艺术设计(一)什么是环境艺术设计(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三)环境艺术设计的类型第四节数字多媒体设计(一)数字多媒体设计的概念(二)数字多媒体设计的类型第四章设计的本质和目的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造物文化、中西方的设计文化、文化的创新性重点:设计文化的创新性和复合性难点:设计文化的创新性和复合性教学内容:第一节设计的功能第二节设计的审美(一)设计的审美愉悦(二)设计的审美教育第三节设计的伦理(一)设计的人文价值(二)设计的生态价值第四节设计的社会属性(一)设计社会学属性(二)设计社会学的意义(三)为第三世界设计第五章设计艺术的基本特征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设计思维的特征、类型和方法重点:设计思维是具有创造性的特征、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方法。
《设计概论2-1》PPT课件
![《设计概论2-1》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5bea2e6edb6f1aff001fa0.png)
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釉里红的 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 极低。釉里红的烧制方式与青花 大体相同,不同的是,青花作画
的材料是氧化钴,而釉里红用的 是氧化铜,它是以铜为着色剂,
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 ,在上面施一层釉,铜在高温还 原焰中发出了红色,所以名叫“ 釉里红”。白色的胎质上着以红 色的图案,既鲜亮又内敛,既温 润又不夸张。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 唐代的陶器,以黄、褐、 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 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 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 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 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 、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 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 色为主。唐三彩的色釉有浓 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 漓的效果。在色彩的相互辉 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 魅力。
定窑
窑址在定州境 内(今河北曲 阳涧磁燕山村 ),它是继唐 代的邢窑白瓷 之后兴起的一 大瓷窑体系。 定窑创烧于唐 朝后期。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 ,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 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 绿釉和酱釉。花纹千姿百态, 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 的绣花。出土的定窑瓷片中, 发现刻有“官”、“尚食局” 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 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 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 度高达1100- 1200°C, 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 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 釉。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 相同。被人称为"原始瓷" 或"原始青瓷"。
2.东汉青瓷
东汉后期,原料的 精选,胎釉配方、 成型工具和窑炉结 构的改进,烧造技 术大大提高。东汉 青瓷的加工精细, 胎质坚硬,不吸水 ,表面施有一层青 色玻璃质釉。这种 高水平的制瓷技术 ,标志着中国瓷器 生产已进入一个新 时代。
设计概论 第1章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设计概论 第1章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2e9e5034eefdc8d376ee32b9.png)
设计概论课程介绍设计概论又称设计艺术学概论,是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一门前导性专业基础课,对同学们的设计观、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程序;了解和把握设计的相关构成因素和创新的设计思维;把握空间造型的基本法则;熟悉造型风格;训练基本的产品造型方法和表现技法,训练基本的平面设计方法和表现技法,训练基本的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方法和表现技法,系统培养学生针对设计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由于设计概论课程的重要性,同时也成为全国各院校设计艺术学硕士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目。
参考书目基本要求通过学习设计概论,掌握设计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学会运用非文字形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形成自己对设计的认识。
无先修课程,无特别的能力和知识结构要求。
设计概论主要在一年级学习,是为其他专业课程做铺垫,培养同学们的专业兴趣,树立专业信心。
教学内容>设计概论课程教学研究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设计理论。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学的理论流派,设计与艺术,设计与科技,设计与市场,设计美学。
教学环节为理论授课、课外作业、随堂考试、讨论会。
第二部分:设计史论。
设计源流之一(中国部分):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封建社会时期的设计;设计源流之二(西方部分):西方古代设计,设计与工业革命,西方19世纪设计,现代设计运动,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教学环节为理论授课、课外作业、随堂考试、讨论会。
第三部分:设计的类型与设计师。
包括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设计师的历史演变,设计师的知识技能要求,设计师的类型,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教学环节为理论授课、随堂考试、讨论会。
第四部分: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对象及其批评者,设计批评的标准,设计批评的方式,设计批评的理论。
教学环节为理论授课、课外作业、随堂考试、讨论会。
第一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设计作为人类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生存方式,其渊源是伴随“制造工具的人”的产生而产生的。
设计学概论第三章 中国设计溯源 PPT课件
![设计学概论第三章 中国设计溯源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7faa42aa00b52acec7ca30.png)
3.4 陶瓷设计
设 计 概 论 | 第 三 章 中国设计溯源 3.从秦代到晚清
元代瓷器: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 心。元瓷的突出成就,是烧成了青花和釉 里红瓷器。元代青花瓷器,被称为“白地 蓝花瓷”,属釉下彩绘,多为白地蓝花, 色调清新明丽,风格纯朴雅致,与民间蓝 印花布形同双壁,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3.4 陶瓷设计
设 计 概 论 | 第 三 章 中国设计溯源 3.从秦代到晚清
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釉下彩是陶瓷器的 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 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烧成后 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 得晶莹透亮。
胎骨较薄,施釉均匀,
釉色青翠莹润,。白瓷
以北方河北的“邢窑”
为最佳,邢窑与越窑齐
名,因而有“南青北白” 之说。
唐代瓷器装饰以花 卉纹为主,装饰方法繁 越窑青瓷
多。其中釉下彩是先在
素胎上画彩,然后上釉,
这是迈向彩绘装饰的开 创性的一步。
南方越窑的精益求精,
北方越窑的尽善尽美,
代表了南北不同瓷系的 烧造水平。
石器是人们最主要的生产工具,石器工具的设计是原始社会最早和 最主要的设计内容。
以打制石器为主的旧石器时代和以磨制石器为主的新石器时代。▲
北京猿人使用的打制石器
福建漳平出图的磨制石器
1.2 陶器
设 计 概 论 | 第 三 章 中国设计溯源 1.史前时期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设计,除了石器工具的设计以外,另一个重要的 设计领域就是陶器用具的设计。
2.1 青铜器
设 计 概 论 | 第 三 章 中国设计溯源 2.商、周和战国时期
设计概论-中国原始设计
![设计概论-中国原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42e53e312b3169a451a4f3.png)
1、仰韶文化分期: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马家窑类型、半 山类型和马厂类型。 2、陶器造型:碗、钵、罐、盆、壶、豆、瓶、鼎、鬶 3、装饰: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和人物纹,采用彩绘、捺 印、划纹、堆饰等手法装饰。 4、陶器工艺:泥条盘筑、手捏、轮制
中国设计艺术的起源
• 追溯设计艺术的起源,设计是伴随人类的起源而发生。
决定设计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 人类的特性,人类为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进行劳动。 2. 通过劳动对自然界进行改造,创作人工制品。 3. 人类吃、喝、住、穿等所需的生活资料。
制造工具是人类诞生的标志,也可以说是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可追溯到17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
彩陶艺术特点比较
类型
造型
装饰
表现手法
艺术 距今年代 风格
半坡 类型
盆(圜底)
庙底沟 类型
鼓腹小平底钵
鱼纹 人面纹
鸟纹、 变体鸟纹、
花瓣纹
由写实到抽象 直边三角形
双关手法(色彩双关) 曲边三角形
朴质 韵律
约7000 -6000
约6000 -5000
马家窑 类型
罐、杯 豆、勺
点、螺旋纹 波纹
• 燧人氏
• 《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 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 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 天下,号之日燧人氏。”
• 黄帝
• 《古史考》载:“黄帝时有釜甑,饮食之具始备” ;“黄帝始蒸谷为 饭,烹谷为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家具在结构和造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计上继承了明式家具的传统,造型虽沿袭“
明式”的造型,但造型已趋向追求富丽华贵,体量显得更加庞大厚重。
在装饰设计上,宫廷与达官显贵使用的家具为了追求富丽堂皇、华贵气 派的效果,滥用象牙、玉石、陶瓷、螺钿等多种材料,对家具进行不厌其 烦的繁琐堆砌,往往只重技巧,忽略效果。
四 .家具设计
战国时期,在河北平山出土的铜方案,便是早期铜制家具中的一件珍品。具有 很高艺术性、技巧性与实用性的家具设计佳作。商周是中国建筑的一个大发展时 期,周代遗留的一个铜器上,表现出了当时建筑的局部形象,尤其是战国中山王 墓中出土的一件铜案,四角铸出精确优美的斗拱形象,并已有简单的组合形式。 由此可知,周代建筑上已经使用斗和拱。
明式官帽椅
明代圈椅
Design Introduction
明式家具的最大特点,是将材料选择、工艺制作、使用功能、
审美习惯四方面结合起来,达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明式家具的制作工艺严格精细,结构科 学,构件粗细厚薄的适度,与合理的使 用铆榫。明式家具多用榫,而少用钉或 胶。
工巧指对器物形态进行加工制作的高超熟练技艺。这也是中国古代工艺设 计中的一个要求,代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精工细作是达到产品实用与审美相结 合的一个重要的保证。人们对事物形成正确的认识之后,在造物过程中只要把最 为本质的品行发挥出来,这就是“巧工”之作,是对工艺技术的把握,是巧妙的 运用技术经验,使材料的优美处更好的展现。
龙凤铜方案
唐代家具的品种和样式,正经历着自古以来人们席地而坐到垂足而
坐的过渡阶段。中国家具形式大变革的时期是唐到五代,唐末五代的室内
陈设家具,可以从五代顾宏中所绘《韩熙载夜宴图》为例说明,图中有
长桌、方桌、长凳、椭圆凳,扶手椅、靠背椅,圆几,大床(周围有屏风) 等。
明代家具采用木构架的结构。很多明式家具存在着浓厚的封建士
大夫的审美趣味。明代椅子由于造型所产生的比例尺度,以及素雅朴质
的美,使家具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明式家具的特点什么?
如中国明清时代的家 具,在造型结构上,工 匠根据人体结构的特点 设计出适宜的高度与角 度;而在外部装饰上, 更是运用其娴熟的刀法 与精湛的技艺雕镂,刻 画出优美的纹样与线条, 体现出人们的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