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语文教学观-----阅读教学观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纲要:改革教学方法1、语文教学要从生动形象的直观开始2、叶圣陶提出了“预习、讨论、历练”的三教段理论:启迪:在教师方面来说,一定要变“讲”为“导”(1)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去多看,多读,多想;(2)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去多写,多改,多想。
3、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1)国文教育悬着明晰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
4、切实提高语文鉴赏水平和语感能力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整体改革观中的重头戏。
教学得法,事半功倍,学生受益且一辈子受用;教学不得法,事倍功半,学生受罪甚至学了比不学还要糟糕。
叶圣陶极力提倡中小学语文教学要从生动形象的直观开始,他说:“许多东西用语言文字是绝对说不清的。
像一只杯子,你怎么用文字来正确的说清楚它的形状呢?……要讲清一个茶杯,恐怕一百个字还不够;在这一百个字当中,有生字,有虚字,而等到学生把生字认得记得了,把虚字弄清楚了,整个茶杯也就没有了。
”又如要让学生认识橘子,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橘”字,旁边再画一个圈圈,再作一番讲解,其结果,“孩子们所识得的只是一个圈圈,那就何不把一只橘子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看,岂不简单明了得多。
”显然,这种从直观入手进行教育的方法,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规律,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像更为深刻。
叶圣陶曾经严肃地指出,学校里的各种功课,“国文教学受的传统影响最深,书塾的一套办法传到学校的国文课,这是国文教学劳而少功的一个原因。
”为着摆脱传统教育的影响,排除书塾的一套办法,让学生们多多受益,叶圣陶提出了“预习、讨论、历练”的三教段理论:每个学生在上课之前都要先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并自觉利用工具书独立解决课文中字词的障碍,同时能通过预习提出心得、疑问和难点。
等到上课时,学生应该在老师的主持和指挥下积极地参加对课文的讨论,由于每个学生在预习时的收获和困惑各不相同,所以课堂讨论时通过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问题就可以解决一大半,而剩下的那一小半,只要由教师三言两语的指点和引导就能开窍。
叶圣陶教育思想之阅读观
思。在预习中遇到不髓解决的同题,会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在课 堂上,教师也可节省夫量进行忽视学生主动性的逐字逐句讲解的时问, 教师的答疑解惑和适时诱导与学生的质疑提问相结合。在教师的答疑解
惑和自己的消化领悟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阅读学习的质量。
叶圣陶先生把学生应做的预习工作分为三步:“一是通读全文,二是认 识生字生语,三是解答教师所提示的问题。……讨论进行的当儿,有错 误给与纠正,有疏漏给与补克,有疑难给与阐明,虽说全班学生都有份
应对教师的考问”。第一项是“吟诵”。“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
的一种学习方法。”。叶圣陶针对文言和白话语体,指出:“吟诵的语调
有客观规律。语调的差男q,不外乎高低、强弱、缓急三类。”锄。所以 “吟诵第一求其合于规律,第二求其通体纯熟。”∞第二项是“参读相关 的文章“。叶薹陶指出。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已
本的“预习——讨论——练习”的基本模式,提出了精读与略读的术语
区分,为现代的语文教学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作者单位:曲阜师 范大学) 注释: ①《<精读指导举隅>前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980年版第5 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中,叶圣陶先生指出“课内指导之后,
为求涵咀得深,研讨得熟,不能就此过去,还得有几项事情要做,把学 生应做的练习工作分项说明如下:1.吟诵;2.参读相关的文章;3.
⑦⑧⑨《<精读指导举隅>前-t),《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980年
版第17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路翠萍(1989一)。性剐女,民族汉,籍贯河南省,学历,硕士研究生。
万方数据之阅读观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路翠萍 曲阜师范大学 金田 Jin Tian 2014(6)
试论叶圣陶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思想叶圣陶是毕生从事语文教育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的一代宗师,他的语文教学思想设计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本文从叶圣陶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思想入手,试图对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有所启发。
一.阅读教学叶圣陶说:“文学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把它容纳下去,完全消化了,化为我们的营养料,以产生我们的新血肉。
”【1】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实际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实施却并不完全科学,叶圣陶先生就阅读教学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相信会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有很大帮助。
(一)阅读教学的本质阅读教学的本质是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的多项交流过程。
文字是一座桥梁,桥的一边站着作者,一边站着读者,只有通过文字这座桥,作者和读者才能会面,读者才能了解到作者。
所以,作品的意义并不是文本自生的,而是读者通过“桥梁”与作者碰面、交流后产生的结果。
(二)生本对话的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作者和作品是通过课文表述的,而读者则包括了教师和学生,当然,在读者与文本的交流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和重中之重,没有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后面的教学活动就成了空中楼阁,那么,学生怎样有效的和文本对话呢?1.反复研读叶圣陶认为,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多揣摩,读一遍未必能理解透彻,这就需要我们反复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决,不仅要读懂文章的表面含义,也要读出文本的包蕴之意、弦外之音,达到对文本的透彻思考、领悟。
2.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作者与读者是平等的,这就使阅读更有意义,阅读就是作者与读者平等对话,共同探讨生命价值和人生哲理的过程。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和充分的想象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多做倾听者和帮助者,让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领悟和思考。
除了学生的反复研读和积极的心理因素参与,教师同样也要深入做好备课工作,对文本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因为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本解读的高度。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长期从事语文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其中,他的阅读教学观被认为是对传统的批判继承
和创新发展的重要体现。
叶圣陶在阅读教学中强调“读书能力”的培养,他认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
核心目标。
同时,他也强调阅读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参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他的阅读教学观强调“体验式”的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受,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在批判传统方面,叶圣陶指出,过去教师阅读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解读文章的表层意义,而忽略了文章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和价值。
他批判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模仿式阅读”,认为
这种方式只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往往忽略了阅读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即“精神
体验”。
他认为,阅读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涉及到人的心灵和认知的层面,应
该是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过程。
在继承传统方面,叶圣陶强调阅读教学应该融入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让学生在阅读中
感受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历史的厚重。
同时,他也主张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字词、段落和文
章结构等基本要素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和原则。
叶圣陶的阅读教学观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重要的贡献。
他的阅读教学观具有“大众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引导着教师实际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体验
式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略说——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的 日色 由于山林 幽 暗 ,似 乎 显得 阴冷 。 “ E l 色” 是 视 觉 意 象 ,诗人 却 用 触 觉 感 受 的 “ 冷 ” 来 形 容它 ,采 用通 感 的修 辞手 法使 视觉 向触觉转 移 。 “ 咽” “ 冷 ”两 字绘 声绘 色 、精练 传 神地显 示 出 山 中幽 静 孤 寂 的景 象 ( 意 境 ) ,也 映衬 出 了 作
柔 、缓 三者相 结合 ,朗读 才会 有 效果 。 “ 闪电 ”
的景 致 是 短 暂 的 ,读 时 却 不 能 急 ,再 往 下 读 到 “ 脉脉 ”的 “ 流水 ” ,感 情 渐渐趋 于 平 和 。 《 荷
不 必像 精读 指 导那 样纤 屑不 遗 、发 挥尽 净 ,只需 提 纲 挈领 ,期 其 自得 。此外 ,略读教 材往 往是 专
61
』 洼书 话 。 蠢
集名 著之 类 的整本 书 ,要学 生能 全部 掌握 ,并非
易事 ,如抓不 住要 点 ,平 均使 用力 量 ,收效 就不 大 。 因而叶圣 陶认 为 ,必须 指 导学 生运 用思 考与 判 断 ,认清 全 书的要 点 ,从 中吸 收知识 ,增 进 自
深入理 解选文 的内涵 ,认真 揣摩 选文 的写法 ,从 中
揣 摩法 作 为一种 精 读方 法 ,就是 要 潜心探 求 文字 里 蕴含 的深意 ,使 其符 合作 者 或文 章 的本意 。如 何 揣 摩 ? 主 要 靠 读 者 的推 敲 。 在 推 敲 字 词 的 时 候 ,揣 摩作 者 的用 意 、作 品 的内涵 。笔 者 以引导
映它 高 而美 的特 点 ,不要 把 感情 处 理得 太浓 ;读
“ 花 ” 时感情 色 彩开 始加 重 , “ 羞 涩 ”一词 应 极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叶圣陶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之一,他的阅读教学观批判了传统的机械式阅读和灌输式教学方法,提出了阅读的“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并强调“阅读即思考,阅读即创造,阅读即生活”。
他的阅读教学观不仅有批判传统,还有继承和创新的元素。
首先,叶圣陶的阅读教学观批判了传统的机械式阅读和灌输式教学方法。
他认为,在过去,阅读是为了获取知识和信息,教育界强调的是学生对书本的理解和记忆,并没有重视对学生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他强调,机械式阅读和灌输式教学方法是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主动性的,只会让学生失去好奇心和创新力。
其次,叶圣陶的阅读教学观在批判传统的基础上,继承了读书人崇尚知识、明德、修身的优良传统。
他认为,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手段,更是审视自我、提高自我修养、建立理想信念和塑造人格的途径。
他强调,阅读更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责任感,从而将阅读与生命融为一体。
最后,叶圣陶的阅读教学观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强调阅读的“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他认为,学生阅读应该是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阅读应该是综合性的思维活动,学生不仅要理解信息,更要发掘信息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新的知识和观点;阅读应该是开放性的,学生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阅读应该是创造性的,学生应该通过阅读创造新的事物和新的观点。
总之,叶圣陶的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了文化传统的优秀精神,同时也具有独立的创新思考。
叶圣陶的阅读教学观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让学生的阅读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让阅读与生命融为一体,在阅读中成长、在成长中阅读。
叶圣陶的语文教学观-----阅读教学观
叶圣陶的语文教学观-----阅读教学观叶圣陶的语文教学观点——阅读教学观以养成习惯为高标的的阅读教学观叶圣陶在《国文科之目的》一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目的是“整个的对于本国文字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养”。
换句话说,语文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养成阅读能力”、“养成写作能力”。
可见,他认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半壁江山”。
并且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相连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
”“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
”因此,他在阅读教学方面多有论述。
在阅读教学目的方面。
叶圣陶认为:阅读教学目的“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
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晓明。
课外更选读本,用意亦复如是。
”叶老的这种“习惯论”是基于他对阅读的意义的深刻理解之上的:“‘凭文字吸收’与‘用文字发表’都是随时需要的事。
大凡一辈子需要的事最需养成好习惯。
……好习惯已经养成,足够一辈子受用。
”在阅读教学任务方面。
在以“养成习惯”为目的的阅读教学思想指导下,1945年,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序》中提出了阅读教学的三重任务:一方面训练了理解的能力;一方面传播固有的和现代的文化;另一方面提出写作的范本。
这三项任务,以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为主,同时兼顾文化即人文内容的传播及写作范本的提出,全面而平衡。
在阅读教学过程方面。
叶圣陶把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分三个阶段:预习—报告和讨论—练习。
预习是训练阅读的主要阶段,也是整个训练过程的准备阶段。
它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开始,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
报告和讨论是训练阅读的中心环节。
它是师生集体阅读的阶段,是预习的延伸,有利于纠正预习中的错误、弥补个体阅读中的不足。
练习是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
或吟诵文本,向纵深处理解;或参读相关文章,向广度延伸;或应对教师考问,把前后所学钩连起来。
叶圣陶的语文教学观-----写作教学观(5篇材料)
叶圣陶的语文教学观-----写作教学观(5篇材料)第一篇:叶圣陶的语文教学观-----写作教学观叶圣陶的语文教学观点——写作教学观叶圣陶先生认为:(文章)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明,一种享受。
惟有生活才是作文的源泉: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作成什么样的文字。
因而只有‚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教学上的观点和主张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这种对生活与写作关系的独到见解之上的。
首先,在写作内容上,叶老主张‚求诚‛。
他说:‚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鸣出内心的感受‛;‚在人群中表白自我‛,‚假如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于生活的实况;假如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
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
‛也就是说‚要写出自己的经验‛。
叶圣陶的‚求诚‛观,主张学生‚我手写我口‛,或叙写自己的身边人身边事,或述说自己内心的真情和实感。
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写作时感到的‚无话可写‛的尴尬处境,使他们不仅感到有话可写,而且乐于去写。
其次,在写作教学目的上,叶圣陶先生认为应立足于‚应需‛。
‚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故课内外作文的训练必须立足于‚应需‛。
他说:‚惟练似宜通乎课内课外,不宜专以课内作文为主。
课外应需而作文,固用也,而亦练也。
学生能明乎此,则随时随处认真,不以课内作文为特殊事项,进步殆可较大。
复次,课内作文最好令作应需之文,易言之,即令叙非叙不可之事物,令发非吐不可之议论。
课内练习,固将求其应需,非欲其徒然弄笔也。
‛再次,在写作训练的方式上,叶圣陶认为应以‚写生为主,临摹为辅‛。
‚作文之形式为文字,其内容实不出思想情感两端。
以言思想,则积理必富而为文始佳。
若但读物得宜,便令仿其词句,握管撰作,则收效犹薄。
叶圣陶语文教学观述略
叶圣陶语文教学观述略导读: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他对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语文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一代宗师”。
他的语文教育思想不仅引领着过去的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而且对当前的语文教改及今后语文教育水平的提高仍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他的教学观基于他的课程观。
笔者拟从课程观出发,对先生的语文教学观作一简要梳理及评述。
一、课程观1、关于“语文”一词的含义解放前,语文学科的名称,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
直至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全国统一的中小学“语文”课本,“语文”一名便通行全国,成为法定名称。
显然,“语”、“文”的合二为一,更切合这一学科的实际特征。
但也引起了人们对“语文”一词界定的争论,有“语言文字”说;“语言文学”说;“语言文化”说;更有甚者认为语文就是白话文和文言文的简单组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鉴于此种对语文本体认识上的混乱,叶圣陶先生认为,“文谓文字,似指一个个的字,不甚恰当,文谓文学,又不能包容文学之外的文章”,“语文似以语言文章为较切。
”后来,他又作了一个权威性的解释:“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
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1)2、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其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根本特征,是语文之所以成为语文的本质属性。
因而语文学科的性质历来就是语文界所最关心的、也是争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的争论主要体现在对“文”“道”关系的认识及处理上。
叶圣陶先生在1959年11月的一封信中阐明了二者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认为‘道’与‘文’是不可割的。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人们进行思维活动,不能离开语言这个工具。
就一篇文章说,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是不可分割的。
文章不是不相关的字句凑成的,是要言之有物,言之成章的,是用来记叙事实,阐明道理,抒发感情,讲述知识的,事实、道理、感情、知识是内容,而记叙、阐明、抒发、讲述必须凭借语言作为表现形式。
试论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重庆复旦中学田小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从一九一二年起便开始从事语文方面的教学、编辑和出版工作。
前后七十多年里,他写了大量论述语文教学的文章,特别是对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其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非常丰富,本文仅对其阅读教学思想作一简要说明。
一、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叶圣陶先生有句广为传诵的名言,那就是,“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简言之,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所谓“不教”就是指“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杂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
”也就是说,他们已经从教师那里获得了必要的知识,并且具备了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他们已用不着教师教了。
对于阅读教学来说,“不教”就是指学生已获得阅读的知识,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这一观点,叶老作过多次论述。
例如:“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略论学习国文》);“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略读指导举隅>前言》);“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们以为首先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书简》)。
虽然前两处说的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但是,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主要任务之一,阅读教学的目的,即养成阅读的习惯显然应该通过阅读教学来实现。
从心理学角度看,习惯是一种同需要相联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倾向。
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它往往是在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基础上形成的,阅读习惯也不例外。
也就是说,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必须多次重复“阅读”这一动作,这就是叶老所说的“反复的历练。
”反复历练,并不是指简单地机械重复,不是指不假思索地多读。
不假思索地多读,费时多而收效微,是不可取的。
为达到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要求,叶圣陶强调教师应启发诱导,引导学生自读自学,使学生自能读书,具有阅读能力。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
叶圣陶(1900-1979)是中国教育家、文学家和翻译家,被誉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教学理念方面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了批判、继承和创新的发展。
叶圣陶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传统教育的问题在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他认为传统教育过于强调死记硬背,不能培
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叶圣陶批判了以
死记硬背为主要教学方法和以功利为导向的教育理念。
叶圣陶在继承中国传统教育中注重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他主张将中国传统文化融
入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他认为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个性和品
味的基础,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叶圣陶注重对古代文学经典的研究,将
经典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
富性。
叶圣陶的阅读教学观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主动参与。
他主张教师应该充当学习的引导
者和促进者,通过提问、引导和激励,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他还主张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将教室外的社会和环境资源融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求知欲。
叶圣陶的阅读教学观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批判、继承和创新的发展。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
阅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强调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提倡师生互动和学生主动参与。
叶
圣陶的教学观不仅对中国儿童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有益
的启示。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1. 引言1.1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的重要性叶圣陶阅读教学观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叶圣陶认为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叶圣陶的阅读教学观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使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进行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叶圣陶强调阅读是一种思维活动,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叶圣陶的阅读教学观还可以加强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叶圣陶的阅读教学观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创新和发展方向。
1.2 传统教学观的批判传统教学观在叶圣陶阅读教学观中受到批判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传统教学过于偏重书本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二是传统教学注重考试成绩,强调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缺乏真正的阅读体验和理解能力;三是传统教学模式单一,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启发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叶圣陶认为传统教学观存在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提倡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叶圣陶的阅读教学观对传统教学观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以阅读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倡打破传统的束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通过批判传统教学观,叶圣陶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的阅读教学理念,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2. 正文2.1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的主要内容叶圣陶的阅读教学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他提倡要让学生读好书,读经典,通过阅读来开拓思维,培养审美情操。
其次是强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阅读速度、理解能力、批判思维等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
叶圣陶还强调阅读与生活的联系,认为阅读是一种生活境界的体验,要把阅读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在教育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借鉴和方法指导。
本文将从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叶圣陶对传统的批判叶圣陶对传统的批判主要表现在对传统教育方式和教学观念的批评与反思上。
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以灌输形式为主,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情感需求。
叶圣陶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过于机械化,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使学生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他指出,传统的教育方式容易培养出被动接受和机械重复的学生,而无法培养出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生,对此深感忧虑。
叶圣陶的批判是对传统教育方式和观念的深刻反思,他指出传统的教育方式和观念已经滞后于时代的需要,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是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刻剖析和批评,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叶圣陶对传统的继承叶圣陶对传统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对传统文化和美育教育的传承与弘扬上。
叶圣陶是一位极具文化自信心的教育家,他深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对此情有独钟。
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和底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基石,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不能被遗忘和抛弃。
叶圣陶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倡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的素养和审美情趣,使传统文化在当代继续发扬光大,对此表现出了非常重视和积极推崇的态度。
叶圣陶对传统的创新发展叶圣陶对传统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对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的革新和创新上。
叶圣陶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启发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强调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批判思维,倡导实践、探究和合作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具有生活性、趣味性和启发性。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家和文化名人,他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观。
他认为传统的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他的阅读教学观批判了这种传统模式,同时注重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发展。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的批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叶圣陶认为传统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则被动接受。
叶圣陶强调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地探索和思考。
他提出了“问得老师无法回答的问题”的教育法,在这种教育法下,学生被鼓励提问,教师则起到启发引导和提醒的作用,帮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传统教育注重记忆和应试,忽视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被要求记住大量的知识点,并在考试中回答问题。
这种模式只是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叶圣陶强调学生应该通过阅读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他提倡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来实现这一目标。
他认为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批判,同时也注重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叶圣陶认为传统文化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应该得到传承和发展。
他提倡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叶圣陶还强调了文学对于人的修养的重要性,他认为文学作品能够提升人的情感修养和道德素养。
他提倡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道德教育,使学生成为有情感力和道德修养的人。
论叶圣陶的语文教材观
论叶圣陶的语文教材观叶圣陶的语文教材观一、现代语文教材的重要性1、充分展示语文的精神文明。
叶圣陶提出,我们的语文教材要负责充分展示我国历史上智慧经典和精神文化积淀的优秀特质,更要有效地引导读者学习语文的思想深刻的含义;2、对读者加强审美素养的培育。
叶圣陶认为,教材若想深入影响学生,就不仅仅要穷尽语文的实际应用,而是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语言和文字的美,来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3、让学生真正掌文学的秘诀。
叶圣陶认为,现代语文教材的开发应该把学生的自主性拓展开来,不应该只是一味的客观要求,应该多元梳理,激发学生主动追求文学秘诀和心灵觉悟力的道路;二、叶圣陶对教材编撰实践的探讨1、强调教材的精练与选择。
叶圣陶说到,关于教材的编排,要重视语文教材的精练和梳理,不要把语言文字堆砌在一起,要把学习活动丝绸般地贯穿整个教材,贴近学习者,引导学习者深刻理解和认识文字的含义;2、注重课文的实用性。
叶圣陶指出,教材的课文不但要穷尽文字的基础知识,更要穷尽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着力建立语文课文文学知识与生活科学实践的结合,同时引导和联系实践与理论, tooid广洽学生自身感受语言文字;3、追求多元教材综合性。
叶圣陶认为,针对现代语文教材,其实质是要针对学生空前未有的新奔腾“三学制度”进行教育,即语言文学、历史文化以及实践应用等,面向多元发展,力求教学内容综合有序,实现多元教材之综合性;三、对叶圣陶的语文教材观的评析1、充分体现了历史文化的精神性。
叶圣陶提出的语文教材观,既贯彻了历史文化的精神性,又重视实际实用性,激发了学习者的文学知识和心灵感受,无论是从多元教材还是从课文质量上都壮大了文学内涵;2、实现了教育综合发展。
叶圣陶为语文课文编排所传承的精神,体现了当代教育综合发展的观念,他追求的是,用新的学习方式挖掘文学的奥秘,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来培养学生独立性思考、实践创新的精神,以便达到人文素养和表达能力的思想深刻的含义;3、推动当代语文教育的改革。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叶圣陶是我国著名教育家、语文学者,他对传统的阅读教学观持有批判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发展。
本文将以2000字的篇幅,对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进行探讨。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叶圣陶批判了“速读”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阅读教学注重读得快,而不注重理解,导致学生阅读时只注重文字的表面,而忽略了深层次的意义。
叶圣陶强调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和理解思想,关注阅读的深度和内涵,批判了“速读”带来的阅读肤浅问题。
叶圣陶批判了过分注重记忆和背诵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育注重背诵和默写,要求学生吃书、吞书,而缺乏对学生阅读过程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认为,阅读是一种思维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记忆层面,更需要通过深度理解和整合,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不仅停留在抨击,更积极地进行了继承与创新发展。
叶圣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他提出“教材应加香味”这一观点,主张通过精心挑选、编排适合学生的教材,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叶圣陶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他主张阅读要注重思考,要推翻书的束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
他提倡学生要与书对话,要质疑、思考和发问,培养学生批判断疑的精神和创造力。
叶圣陶还大胆创新了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他提出了“朗读导读法”,即在朗读中加以导读,通过声音的抒发和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学会留意作者的用意和感情,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和理解力。
叶圣陶还主张多种阅读形式的结合,如有声阅读、影视阅读等,使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中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互动交流的能力。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继承与创新发展。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叶圣陶的阅读教学观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经验,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叶圣陶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文学家、翻译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开拓者”、“奠基者”。
他对中国教育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阅读教学观更是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典范。
本文就叶圣陶的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进行探讨。
叶圣陶对传统的批判。
传统中国的教育注重诵读经典,注重机械式的传授,往往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叶圣陶对这种教育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认为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他提出“学生必须当机立断,一气呵成的读完,不可以留念,轻重缓急,可由师长定出若干题目,另行推究”,主张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探索,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种方式,叶圣陶批判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
叶圣陶对传统的继承。
尽管叶圣陶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批判,但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却是非常重视的。
他主张通过阅读古文经典,让学生接触各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学素养,继承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他提倡学生要善于品味诗词文,理解古人的情感和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情怀。
叶圣陶强调了阅读对学生的成长和素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是人生的一种修养,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陶冶情操、开拓智慧、提高情商。
叶圣陶虽然批判了传统的教育方式,但在阅读教学中却积极倡导继承传统文化。
叶圣陶对传统的创新发展。
叶圣陶提出了“启航论”、“迂腐论”、“抒怀论”等阅读理论,旨在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
他认为阅读不应该是一种机械的行为,而是一种思想的交流,一种情感的抒发。
他提出了“独乐乐,众乐乐,我乐乐”的阅读理念,主张学生在阅读中要注重个人的感受与体验,并与他人分享。
叶圣陶致力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创新,为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叶圣陶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他在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尤其是在阅读教学方面。
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阅读教学的观点和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批判,并进行了创新发展。
本文将从叶圣陶的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叶圣陶对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了批判。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侧重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重视识字、识词、识句等基础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
叶圣陶对此提出了批评,他认为传统的阅读教学过于注重外界的压力和评价,导致学生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丧失了阅读的乐趣和激情。
叶圣陶在阅读教学中提出了“读书应不是为了博得好成绩,应是为了获得快乐和启发”的观点,批判了传统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强制性,提倡阅读应该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叶圣陶在批判传统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继承了其中的一些有益成果。
传统的阅读教学虽然存在缺陷,但也有其可取之处。
比如传统的阅读教学注重了对语言、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感,这对后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叶圣陶在对传统教学进行批判的也意识到了其中的一些可贵之处,提出了“教育是传承,更是创新”的思想,强调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要开展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继承传统的教育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学更加符合现实和学生的需求。
叶圣陶在对传统教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发展。
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理念,例如“不拿成绩带逼迫”,提倡学生“自由阅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兴趣。
他还倡导了对阅读文字的情景再现,让学生通过想象将文字的意境和情感再现出来。
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感。
叶圣陶的这些创新理念和方法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对后来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
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叶圣陶是20世纪中国教育家、作家和翻译家,他以其独特的阅读教学观对传统进行了批判,同时又在批判的基础上进行了继承和创新发展。
他的阅读教学观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探讨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叶圣陶对传统阅读教学观的批判。
在叶圣陶看来,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存在着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尊重。
传统的阅读教学更注重对课文的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叶圣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
他反对机械的记忆和重复性的阅读教学方法,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叶圣陶对传统阅读教学观的继承。
叶圣陶在对传统阅读教学观进行批判的也有对其进行继承的一面。
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注重对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
叶圣陶提倡“易读经典”,即通过简化和解释,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
他强调了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倡导学生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叶圣陶的阅读教学观在继承传统文化的也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这体现了他对传统的尊重和继承。
叶圣陶对传统阅读教学观的创新发展。
叶圣陶的阅读教学观在批判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他提出了“活教书”、“活读书”、“活用书”的教学理念,强调将书本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理解生活。
他倡导让学生去感知、去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而不仅仅是注重知识的传授。
叶圣陶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力量,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是对传统阅读教学观的一种创新和发展。
叶圣陶的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体现了他对传统的批判和反思,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承,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的语文教学观点——阅读教学观
以养成习惯为高标的的阅读教学观
叶圣陶在《国文科之目的》一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目的是“整个的对于本国文字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养”。
换句话说,语文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养成阅读能力”、“养成写作能力”。
可见,他认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半壁江山”。
并且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相连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
”“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
”因此,他在阅读教学方面多有论述。
在阅读教学目的方面。
叶圣陶认为:阅读教学目的“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
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晓明。
课外更选读本,用意亦复如是。
”叶老的这种“习惯论”是基于他对阅读的意义的深刻理解之上的:“‘凭文字吸收’与‘用文字发表’都是随时需要的事。
大凡一辈子需要的事最需养成好习惯。
……好习惯已经养成,足够一辈子受用。
”
在阅读教学任务方面。
在以“养成习惯”为目的的阅读教学思想指导下,1945年,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序》中提出了阅读教学的三重任务:一方面训练了理解的能力;一方面传播固有的和现代的文化;另一方面提出写作的范本。
这三项任务,以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为主,同时兼顾文化即人文内容的传播及写作范本的提出,全面而平衡。
在阅读教学过程方面。
叶圣陶把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分三个阶段:预习—报告和讨论—练习。
预习是训练阅读的主要阶段,也是整个训练过程的准备阶段。
它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开始,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
报告和讨论是训练阅读的中心环节。
它是师生集体阅读的阶段,是预习的延伸,有利于纠正预习中的错误、弥补个体阅读中的不足。
练习是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
或吟诵文本,向纵深处理解;或参读相关文章,向广度延伸;或应对教师考问,把前后所学钩连起来。
经过经常的练习,最终形成习惯。
其着眼点都在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在阅读方式上,叶圣陶主张“精读”和“略读”相结合。
他从精读和略读的地位、效果、与功能三个方面作了准确阐述: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精读是“举一”,略读是“反三”。
在阅读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
”所谓“主导”,叶老认为是“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而不得,则为讲明之。
”简言之,即师“启发与指点”,使学生“自求得之”。
目的在于“就学生已有之能力而适当提高之,使能逐步自己领会课文之内容与语言之运用,最后达到不待教师之讲解而自能阅读。
”形成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