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学分析

第十章叙事学分析

一、从叙事学的角度看文学

韦勒克曾说:“无论从质上看还是从量上看,关于小说的文学

理论和批评都在关于诗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之下”。(韦勒克、沃伦:

《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第236页。)这一论断

至少是符合20世纪中期以前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的现状的,但这一

现状与最近一百多年来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极不相称。

之所以会出现小说理论与批评长时间落后于诗歌理论与批评

这样的情况,与小说批评一直找不到自己的突破口有关。由于诗

歌语言在节奏、韵律、平仄等方面与日常语言相比有很大差异,

形式因素十分突出,因而从语言学、文体学的角度规定与把握诗

歌的本质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很容易被想到的思路。对小说

而言,情况却复杂得多。一方面,小说语言与日常语言在形式上

的差异比诗歌要小得多,小说语体往往是混杂不纯的,因而传统

的以语词选择为核心的形式研究在面对小说这一文体时总是显得

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小说内容层面的东西(人物、情节、故事)

又太容易吸引批评家的注意力,从而使小说话语层面的东西很容

易被掩蔽。中外小说批评几乎都是从最直观的地方开始的。只要

我们稍微涉猎一些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小说批评,就会发现它们毫无例外都是以情节和人物为核心而展开的批评。这种以人物

和情节为中心的旧式批评,没有抓住小说文体的要害,没有提炼

出概括小说文体本质特征的核心范畴,因而使得小说批评缺乏牢

固的理论基础,无法超越教条式批评和印象式批评的局限,而拥

有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这种状况只有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

法国叙事学建立起来的时候,才得到了改观。

叙事学(法文的narratologie,英文译为narratology)一词由法

国结构主义学者托多罗夫在1969年出版的《〈十日谈〉语法》一书中首次使用。用托多罗夫的话说,这是一门“关于叙事作品的

科学” ,“主要是研究叙事文和故事之间的关系,叙事文和叙述

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故事和叙述行为之间的关系。” (见张德寅

编选:《叙述学研究》第19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实际上,在此之前,有关叙事学的理论就以诸如叙事作品结构分

析、叙事语法、叙事诗学、叙事话语等不同名称在法国文学研究

和文学批评中出现,但并没有引起理论界太大的关注。叙事学理

论的影响力的扩大最初直接得益于结构主义理论的传播。70年代

以后,叙事学已经成为西方文学理论和批评界广泛关注的一种理

论,这一理论不但由法国波及英美等其它国家,而且在理论形态

上也日趋完善。

托多罗夫的叙事学研究是从用“故事”与“话语”这两个概

念来区分叙事作品的素材与素材的表达方式开始的。托多罗夫认

为,“故事” 是按实际时间及实际的因果关系排列的事件,“话语”

则是指对故事的艺术处理或形式上的加工。在以后的西方叙事学

研究中,尽管不同的理论家对叙事作品的层次划分有不同的看法,

但托多罗夫的这一区分仍然是叙事学研究的起点。作为一种修辞

批评,叙事学批评关注的是叙事作品的话语层面而不是其故事层

面。这正是叙事学批评与传统的关于叙事作品的批评之间的差异

所在。

叙事或叙述(英文中的narrat、narration 一词可以译为叙事,

也可以译为叙述)一词作为一个动词或由动词转化成的名词,其

词义侧重的是叙叙行为本身,即叙述的方式,而不是讲述的内容。

叙事学研究意味着首先把叙事作品的目的设定为“讲故事”。从这

一角度看,小说中故事的发展是核心,其它的因素,如人物、情

节、环境等等,都是为故事的发展服务的。这与19世纪发展起来

的以人物性格为中心的小说观念形成了区别,而更多地与亚里士

多德关于叙事文学的看法相一致。因而,人们常把当代叙事学理

论的渊源上溯到亚里士多德的古典诗学那里。但是,与古典诗学

不同的是,当代叙事学关注的是小说中讲故事的方式、方法,而

不是小说故事的具体内容,更不涉及叙事的真实性问题、道德问

题。当代叙事学理论追问问题包括:一个话语的叙述者是谁、采

用的是什么样的视角、情节在叙述话语中是以何种方式被重组的,

人物语言是以何种方式被叙述的,人物在叙述话语中承担着什么

功能等等。

20世纪西方小说文论的焦点,无论在大陆还是在英美,都不约而同地转向叙事研究,决不是偶然的。如有些批评家所言,“叙

事是小说文体中一个更为本质的问题。小说之所以为小说在于它

的故事及其讲述。一篇小说,人物形象可以模糊不清,情节可以

平淡无奇,但仍不失为伟大的小说。但任何小说必定得有故事,

而故事必定得有其独特的讲述。小说批评到了现代才算找到小说

文体的根本所在,才以叙事为核心展开其理论研究及批评。小说

批评以叙事为核心远比以人物情节为核心更能抓住其文体特征,

叙事范畴的建立更体现了人们对小说文体认识的深化。完全可以

林岗:《建说叙事理论代表了文评界对小说文体认识的飞跃。”(

立小说的形式批评框架——西方叙事理论研究述评文学评论》,1997年3 期)

西方叙事学理论是在20世纪80末90年代初文学研究“方法论”热的过程中随法国结构主义思潮一起介绍到中国来的。这一

时期翻译出版了布斯的《小说修辞学》(1987年)、马丁的《当代叙事学》(1990年)、瓦特的《小说的兴起》(1992年)、热奈特的《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1990年)、托多洛夫的《批评的批评》

(1988年)等西方叙事学研究著作。与此同时,国内也有学者开

始尝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又充分现代化的叙事学体系” 以

期与“现代世界进行充实的、有深度的对话”。(杨义《中国叙事

学》第33页,人民出版社1997年)在这方面,杨义的《中国叙

事学》是一部成功的力作。

实际上,叙学理论之所以在20世纪的西方产生,还与20世

纪西方小说创作的发展直接相关。继普鲁斯特等现代主义小说家

之后,以法国“新小说”派为代表的欧洲小说创作仍然在不断进

行着叙述方式上的新的探索与突破。而法国叙事学理论,正是在

对不断变化的小说叙述方式的思考与批评当中建立起来的。同样

道理,80年代中期以后叙事学理论在中国迅速传播,与一批先锋

作家在小说叙事方式上的不断尝试直接相关。因此,叙事学理论

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批评理论,它与文学批评的实践是不可

分的。

本书所说的文学的叙事学分析,指的就是20世纪80年代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