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土石坝枢纽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坝轴线选择;2、坝型选择;3、枢纽布置;4、挡水建筑物设计:包括土坝断面设计、平面布置、渗流计算、稳定计算、细部构造设计、基础处理等;5、泄水建筑物设计:溢洪道、导流洞设计,以水利计算为主;6、灌溉发电洞及枢纽电站。
第一章 基本资料
第一节 工程概况及工程目的
ZF水库位于QH河干流上,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990km2,库容5.05×108m3。水库以灌溉发电为主,结合防洪,可引水灌溉农田71.2×104亩,远期可发展到104×104亩。灌区由一个引水流量为45m3/s的总干渠和四条分干渠组成,在总干渠首及下游24km处分别修建枢纽电站和HZ电站,总装机容量31.45MW,年发电量1.129×108kwh。水库防洪设计标准为百年设计,万年校核。枢纽工程由挡水坝、溢洪道、导流泄洪洞、灌溉发电洞及枢纽电站组成。
本次设计为ZF水库土坝枢纽工程;ZF水库建成后具有灌溉、发电、防洪、解决工业用水和人畜吃水等多方面的效益,是一座综合利用的水库。
水库土坝枢纽工程设计任务书、水文地质资料及其他相关原始资料是坝体设计的依据,必须全面了解设计任务,熟悉该河流的一般自然地理条件、坝址附近的水文和气象特性、枢纽及水库的地形、地质条件、当地材料、对外交通及有关规划设计的基本数据,只有在熟悉基本资料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选择建筑物的类型,进行枢纽布置、建筑物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通过对资料的了解和分析,初步掌握原始资料中对设计和施工有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和关键问题,为以后设计工作的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ZF水库土石坝枢纽
毕 业 设 计
前言
土石坝泛指由当地土料、石料或混合料,经过抛填、辗压等方法堆筑成的挡水坝。当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砾为主时,称土坝,以石渣、卵石、爆破石料为主时,称堆石坝;当两类当地材料均占相当比例时,称土石混合坝。土石坝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坝型。也是世界坝工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
坝址区基岩以紫红色、紫灰色细砂为主,间夹砾岩、粉沙岩和少数砂质页岩。地层岩相变化剧烈,第四系除灰度不大的砂层、卵石层外,主要是黄土类土,在构造上处于相对稳定区,未发现有大的断裂构造迹象。
坝址区左岸有一大塌滑体,体积约45×104m3, 对工程布置有一定影响。
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建筑物按7度设防。
四、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
上坝线方案溢洪道堰顶高程757m,沿建筑物轴线岩层倾向下游。岩性主要为坚硬的细砂岩,其中软弱层多为透镜体,溢洪道各部分的抗滑稳定条件是好的。下坝线溢洪道堰顶高程750m。基础以下10m左右为砂质页岩及夹泥层,且单薄分水岭岩层风化严重,透水性大,对建筑安全不利。
五、水文与水利规划
2、土质防渗体分区坝:即Fra Baidu bibliotek透水性较大的土料作坝的主体,用透水性极小的黏土作防渗体的坝,包括黏土心墙坝和黏土斜墙坝。防渗体设在坝体中央的或稍向上游且略为倾斜的称为黏土心墙坝;防渗体设在坝体上游部位且倾斜的称为黏土斜墙坝,是高、中坝中最常用的坝型。
3、非土料防渗体坝:防渗体由沥青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其他人工材料建成的坝,按其位置也可分为心墙坝和面板坝。
QH河为山区性河流,两岸居民及耕地分散,除库水位以下有一定淹没外,浸没问题不大,库区也未发现重要矿产。
三、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QH河在ZF水库坝址区呈一弯曲很大的S形。坝段位于S形的中、上段。坝段右岸为侵蚀型河岸,岸坡较陡,基岩出漏。上下坝线有300多米长的低平山梁(单薄分水岭),左岸为侵蚀堆积岸,岸坡较缓,有大片土层覆盖。右岸单薄分水岭是QH河环绕坝段左岸山体相对侧向侵蚀的结果。
1、上坝址
上坝址位于坝区中部背斜的西北,岩层倾向QH河上游。河床宽约300米,砂卵石覆盖层平均厚度5m,渗透系数1×10-2cm/s。一级阶地(Q4)表层具有中偏强湿陷性。左岸730 m高程以上为三级阶地(Q2)具中偏湿陷性。
基岩未发现大围的夹层,基岩的透水性不大。河床中段及近右岸地段,沿113-111-115-104-114各钻孔连线方向,在岩面下21-47m深度围,有一强透水带,ω=5.46~30L/(s·m·m),下限最深至基岩下约80米。基岩透水性从上游向下游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左岸台地黄土与基岩交界处的砾岩(最大厚度6米)透水性强,渗透系数k=10 m/d 。左岸单薄分水岭岩层仍属于中强透水性。平均ω=0.48L/(s·m·m)应考虑排水,增加岩体稳定。
2、下坝址
下坝址位于上坝址同一背斜的东南翼,岩层倾向QH河下游,河床宽约120米,左岸为二、三级阶地,右岸731米高程下为基岩,以上为三级阶地。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左岸基岩有一条宽200-250米呈北向的强透水带,右岸单薄分水岭的透水性亦很大,左、右岸岩石中等透水带下限均可达岩面下80米左右。河床地段基岩透水性与中等透水带厚度具有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变小的趋势。下游发现承压水,二、三级阶地砾石层透水性与上坝线相同,左岸坝脚靠近塌滑体。
“百年大计,安全第一”,大坝的安全性,重点考虑:
(1)坝基围地质构造是否存在较大围的夹层和强透水层,地基处理的工程围和深度。
(2)黄土处理问题。当黄土的重度大于14.5kN/m3时,黄土的湿陷度较小可不进行处理;但如果黄土的重度小于14.5kN/m3时,黄土的湿陷性和压缩性较大,需要清除。
本次设计容:
1、气象
流域年平均降雨量686.1mm,70%集中在6-9月份,多年年平均气温8-9℃,多年平均最高气温29.1℃(6月),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4.3℃(1月),多年平均最大风速9 m/s,水位768.1米时水库吹程5.5km。
本次我们的任务是设计挡水坝枢纽工程。
第二节 基本资料
一、地形和地质图
ZF坝址区地形图见附图5,ZF土坝坝线工程地质剖面图见附图6。
二、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库区附近分水岭高程均在820m以上,基岩出露高程,大部分在800m左右,主要为紫红色砂岩,间夹砾岩、粉沙岩和砂质页岩。新鲜基岩透水性不大。未发现大的构造断裂,水库蓄水条件良好。
土石坝按坝高分为:低坝、中坝和高坝。按其施工方法分为:碾压式土石坝;冲填式土石坝;水中填土坝和定向爆破堆石坝等。碾压式土石坝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坝型。按照土料在坝身的配置和防渗体所用的材料种类,碾压式土石坝有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均质坝:坝体断面分防渗体和坝壳,基本上是由均一的黏性土料(壤土、砂壤土)筑成。
第一章 基本资料
第一节 工程概况及工程目的
ZF水库位于QH河干流上,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990km2,库容5.05×108m3。水库以灌溉发电为主,结合防洪,可引水灌溉农田71.2×104亩,远期可发展到104×104亩。灌区由一个引水流量为45m3/s的总干渠和四条分干渠组成,在总干渠首及下游24km处分别修建枢纽电站和HZ电站,总装机容量31.45MW,年发电量1.129×108kwh。水库防洪设计标准为百年设计,万年校核。枢纽工程由挡水坝、溢洪道、导流泄洪洞、灌溉发电洞及枢纽电站组成。
本次设计为ZF水库土坝枢纽工程;ZF水库建成后具有灌溉、发电、防洪、解决工业用水和人畜吃水等多方面的效益,是一座综合利用的水库。
水库土坝枢纽工程设计任务书、水文地质资料及其他相关原始资料是坝体设计的依据,必须全面了解设计任务,熟悉该河流的一般自然地理条件、坝址附近的水文和气象特性、枢纽及水库的地形、地质条件、当地材料、对外交通及有关规划设计的基本数据,只有在熟悉基本资料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选择建筑物的类型,进行枢纽布置、建筑物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通过对资料的了解和分析,初步掌握原始资料中对设计和施工有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和关键问题,为以后设计工作的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ZF水库土石坝枢纽
毕 业 设 计
前言
土石坝泛指由当地土料、石料或混合料,经过抛填、辗压等方法堆筑成的挡水坝。当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砾为主时,称土坝,以石渣、卵石、爆破石料为主时,称堆石坝;当两类当地材料均占相当比例时,称土石混合坝。土石坝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坝型。也是世界坝工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
坝址区基岩以紫红色、紫灰色细砂为主,间夹砾岩、粉沙岩和少数砂质页岩。地层岩相变化剧烈,第四系除灰度不大的砂层、卵石层外,主要是黄土类土,在构造上处于相对稳定区,未发现有大的断裂构造迹象。
坝址区左岸有一大塌滑体,体积约45×104m3, 对工程布置有一定影响。
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建筑物按7度设防。
四、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
上坝线方案溢洪道堰顶高程757m,沿建筑物轴线岩层倾向下游。岩性主要为坚硬的细砂岩,其中软弱层多为透镜体,溢洪道各部分的抗滑稳定条件是好的。下坝线溢洪道堰顶高程750m。基础以下10m左右为砂质页岩及夹泥层,且单薄分水岭岩层风化严重,透水性大,对建筑安全不利。
五、水文与水利规划
2、土质防渗体分区坝:即Fra Baidu bibliotek透水性较大的土料作坝的主体,用透水性极小的黏土作防渗体的坝,包括黏土心墙坝和黏土斜墙坝。防渗体设在坝体中央的或稍向上游且略为倾斜的称为黏土心墙坝;防渗体设在坝体上游部位且倾斜的称为黏土斜墙坝,是高、中坝中最常用的坝型。
3、非土料防渗体坝:防渗体由沥青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其他人工材料建成的坝,按其位置也可分为心墙坝和面板坝。
QH河为山区性河流,两岸居民及耕地分散,除库水位以下有一定淹没外,浸没问题不大,库区也未发现重要矿产。
三、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QH河在ZF水库坝址区呈一弯曲很大的S形。坝段位于S形的中、上段。坝段右岸为侵蚀型河岸,岸坡较陡,基岩出漏。上下坝线有300多米长的低平山梁(单薄分水岭),左岸为侵蚀堆积岸,岸坡较缓,有大片土层覆盖。右岸单薄分水岭是QH河环绕坝段左岸山体相对侧向侵蚀的结果。
1、上坝址
上坝址位于坝区中部背斜的西北,岩层倾向QH河上游。河床宽约300米,砂卵石覆盖层平均厚度5m,渗透系数1×10-2cm/s。一级阶地(Q4)表层具有中偏强湿陷性。左岸730 m高程以上为三级阶地(Q2)具中偏湿陷性。
基岩未发现大围的夹层,基岩的透水性不大。河床中段及近右岸地段,沿113-111-115-104-114各钻孔连线方向,在岩面下21-47m深度围,有一强透水带,ω=5.46~30L/(s·m·m),下限最深至基岩下约80米。基岩透水性从上游向下游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左岸台地黄土与基岩交界处的砾岩(最大厚度6米)透水性强,渗透系数k=10 m/d 。左岸单薄分水岭岩层仍属于中强透水性。平均ω=0.48L/(s·m·m)应考虑排水,增加岩体稳定。
2、下坝址
下坝址位于上坝址同一背斜的东南翼,岩层倾向QH河下游,河床宽约120米,左岸为二、三级阶地,右岸731米高程下为基岩,以上为三级阶地。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左岸基岩有一条宽200-250米呈北向的强透水带,右岸单薄分水岭的透水性亦很大,左、右岸岩石中等透水带下限均可达岩面下80米左右。河床地段基岩透水性与中等透水带厚度具有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变小的趋势。下游发现承压水,二、三级阶地砾石层透水性与上坝线相同,左岸坝脚靠近塌滑体。
“百年大计,安全第一”,大坝的安全性,重点考虑:
(1)坝基围地质构造是否存在较大围的夹层和强透水层,地基处理的工程围和深度。
(2)黄土处理问题。当黄土的重度大于14.5kN/m3时,黄土的湿陷度较小可不进行处理;但如果黄土的重度小于14.5kN/m3时,黄土的湿陷性和压缩性较大,需要清除。
本次设计容:
1、气象
流域年平均降雨量686.1mm,70%集中在6-9月份,多年年平均气温8-9℃,多年平均最高气温29.1℃(6月),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4.3℃(1月),多年平均最大风速9 m/s,水位768.1米时水库吹程5.5km。
本次我们的任务是设计挡水坝枢纽工程。
第二节 基本资料
一、地形和地质图
ZF坝址区地形图见附图5,ZF土坝坝线工程地质剖面图见附图6。
二、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库区附近分水岭高程均在820m以上,基岩出露高程,大部分在800m左右,主要为紫红色砂岩,间夹砾岩、粉沙岩和砂质页岩。新鲜基岩透水性不大。未发现大的构造断裂,水库蓄水条件良好。
土石坝按坝高分为:低坝、中坝和高坝。按其施工方法分为:碾压式土石坝;冲填式土石坝;水中填土坝和定向爆破堆石坝等。碾压式土石坝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坝型。按照土料在坝身的配置和防渗体所用的材料种类,碾压式土石坝有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均质坝:坝体断面分防渗体和坝壳,基本上是由均一的黏性土料(壤土、砂壤土)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