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艺的内容和形式

合集下载

文艺理论基础

文艺理论基础

绪论1、文艺理论的内容及关系①文艺理论四个要素,即艺术家、艺术品、欣赏者、社会生活。

②文艺理论五个专题,即文艺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发生发展论、鉴赏批评论、文艺本质论。

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流动--反馈"的过程:(文艺本质论)社会生活发生发展论(文艺创作论)艺术家艺术品接受者(作品构成论)(鉴赏批评论)2、文艺理论的框架体系和发展轨迹:①作为框架体系要了解文艺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即:中国古典文艺理论,西方文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②作为发展轨迹要了解代表作家和作品。

例如:中国:孔子、孟子的提法;曹丕、陆机、刘勰的作品;李渔、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王国维的作品。

西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贺拉斯的作品;狄德罗、莱辛、黑格尔、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理论。

第一章文艺的本质[重要名词概念]1、再现论:西方文艺史上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

它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生活是文艺描写的对象,而文艺家的任务就是用不同的媒介(语言、画布、色彩、线条、音符等)把它再现(复制)出来。

突出的是"镜子说",代表人物有巴尔扎克和车尔尼雪夫斯基。

2、表现论:把文艺归结为文艺家心灵情感的表现,认为文艺家内在的思想感情是文艺的表现对象,而文艺从文艺家的主观自我出发,以情感和想象为主要契机。

3、能动反映说:认为一切文艺作品都是文艺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是社会生活在文艺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在文艺作品中,既有对于社会生活的描摹,也渗透着文艺家的主观精神。

文艺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总是要比现实中的生活更集中、更理想、更典型,达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目的。

4、艺术真实:是艺术家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概括和创造性加工而形成的,相对正确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的形象和情景,它是对生活真实的选择、提炼和集中。

5、文艺的倾向性:指文艺作品中所渗透的文艺家的立场观点、意志、愿望和理想追求,是文艺家对社会生活的爱憎态度。

文艺理论基础

文艺理论基础

文艺理论基础绪论一、文艺包括:文学和艺术。

1、艺术分为: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即文学)。

2、文学艺术的特殊性:第一,从形象特征来看,具有间接性。

第二,从地位和影响力来看,它是一切艺术的核心因素。

第三,从文学的社会效应看,文学位居榜首。

二、文艺学包括:1、文艺史,主要对象是文艺创作。

从纵向的历时性角度。

2、文艺评论,主要对象是具体的文艺家和文艺作品。

从横向的共时性角度。

3、文艺理论,从宏观视角,总体把握。

三、文艺理论包括哪些具体内容?1、四种要素:艺术家、艺术品、欣赏者、社会生活。

2、五个专题:文艺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发生发展论、鉴赏批评论、文艺本质论。

3、艺术四要素是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和批评传统》一书中首先提出。

四、文艺理论的作用有哪些?1、指导文艺创作。

2、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趣味。

3、培养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

五、文艺理论的框架体系:1、中国古典文艺理论。

(1)萌芽:春秋时代。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孟子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老子的“大智若愚”等。

(2)繁盛:魏晋南北朝。

曹丕写出了我国文艺史上第一篇专题性文学论文《典论.论文》。

钟嵘的《诗品》。

陆机的《文赋》。

刘勰的《文心雕龙》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古典文论形成了高峰。

(3)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严羽的《沧浪诗话》等。

(4)元明以后:金圣叹评《水浒》、毛宗岗评《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红楼梦》、清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

(5)中国古典文论大多停留在即兴印象式的评点或简略感悟式的泛论上。

2、西方文艺理论。

分古典期和现代期。

(1)柏拉图《文艺对话录》。

亚理士多德《诗学》。

贺拉斯《诗艺》。

(2)文艺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奇罗。

(3)真正兴盛是在17世纪之后。

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

(4)西方文艺理论比较注重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

3、马克思主义理论。

与上面两种理论的根本区别:它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为指导,以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依据,以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为原则。

4第4章 美术的内容和形式

4第4章 美术的内容和形式

二十八星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它把南中天的恒星分为二十八群, 且其沿黄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布的一圈星宿,它分为 四组,又称为四象、四兽、四维、四方神,每组各有七个星宿,其起源至今 尚不完全清楚。 东方称青龙:角木蛟 亢金龙 氐土貉 房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南方称朱雀:井木犴 鬼金羊 柳土獐 星日马 张月鹿 翼火蛇 轸水蚓; 西方称白虎:奎木狼 娄金狗 胃土雉 昴日鸡 毕月乌 觜火猴 参水猿; 北方称玄武(龟和蛇):斗木獬 牛金牛 女土蝠 虚日鼠 危月燕 室火猪 壁水獝。
蔡仪举了两个例子来解释他的这一理论。第一个例子是孟德斯鸠说的一段话:
“毕非尔神父说,美就是最普遍的东西集合在一块所成的。这个定义如果解释起 来,实是至理名言。他举例说,美的眼睛就是大多数眼睛都象它那幅模样的,口 鼻等也是如此。”蔡仪解释道:“在他这段话里,说美就是最普遍的东西集合在 一块所成的。并举例说,美的眼睛就是大多数眼睛都象它那幅模样的,叫我们更 能明了所谓美的就是典型的,典型就是美。” 蔡仪又引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来证明他的理论。“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 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 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他说,“这位美人的形态颜色, 一切都是最标准的,也就是概括了‘臣里’、‘楚国’,天下的女人最普遍的东 西了。由此可知她的美就在于她是典型的。”
就此看来,“美是典型”说有两个基本要义:美即种类的一般性;美的标准
即统计的平均数。
当我们掌握了故事情节,了解了形象的理智意义,
内容也就一目了然了,容易感受画中所表达的情感的、 想象的、认识的、意向的内容。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列宾(1844—1930年),俄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 上半期最伟大的画家,他以其无比丰富的创作和卓越的 表现技巧,把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发展到高峰。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想(于海版)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想(于海版)

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的共同点
1.全都坚信社会秩序是人为的产物; 2.我们从过去接受下来的秩序不是唯一可能的秩序 ; 3.如何组织社会生活的问题始终是一个应该不断提 出的问题。
4.4 宗教改革
复兴时代也是宗教改革的时代,文艺复兴用德文表 示就是宗教改革。 由马丁﹒路德发动的宗教改革,用恩格斯的话来说 ,就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的第一次大 决战。 《九十五条论纲》
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1513年12月,他 的惊世之作《君主论》问世。书中强调君主必须 同人民保持较好的关系;必须重视军事;必须通 权达变,灵活机动,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并要真正了解国情,注意避开谄媚者。这些原则 后来成为一些人的治国原则,拿破仑、希特勒、 墨索里尼都曾把《君主论》作为案头书。
文艺复兴的核心: 人文主义
主张以人为中心,
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人文主义就是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 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文艺复兴运动的成就
14至17 文艺复兴时期是指欧洲的_____世纪,它发源于意大利 ,传 ____
英、法 播和发展于____等西欧国家。
时间 领域、国别 14 世 纪 文学 “前三杰” (意大利) 代表人物 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达· 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16 世 纪 文学 (英国) 莎士比亚 代表成就 《神曲》 “文艺复兴之父” 《十日谈》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大卫》《摩西》 《西斯廷圣母》 《哈姆雷特》等
中国的造纸技术也传播到了中亚的一些国家,并从此 通过贸易传播到达了印度。 造纸术传入阿拉伯是在公元751年。那一年唐安西节度 使高仙芝率部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将军沙利会战于中 亚重镇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激战中,由 于唐军中的西域军队发生叛乱,唐军大败,被俘唐 军士兵中有从军的造纸工人。当时的阿拉伯人没有 屠俘的习惯,因此被俘的唐军造纸工匠可以为阿拉 伯人造纸,沙利将这些工匠带到中亚重镇撒马尔罕 ,让他们传授造纸技术,并建立了阿拉伯帝国第一 个生产麻纸的造纸场。从此,撒马尔罕成为阿拉伯 人的造纸中心。

美术鉴赏(第二版) 第四章 美术的内容和形式

美术鉴赏(第二版) 第四章  美术的内容和形式
返回目录
一 九 五 八 年
返回目录
第四章 美术的内容和形式
波 提 切 利
圣 母 领 报
蛋 彩 木 板
一 九 四 九 年
返回目录
第四章 美术的内容和形式
返回目录
明 徐渭 《杂画图》
第四章 美术的内容和形式
返回目录
埃及 狮身人面像
第四章 美术的内容和形式
返回目录
纽曼 英雄男性之崇高 1950-1951
第四章 美术的内容和形式
返回目录
面具,瑞士列奇塔尔,19世纪,木雕
第四章 美术的内容和形式
其中,“多样统一”市总体性原则。黄金律的公式为:
a:b=(a+b):a
用数字表示约为1:1.618。度是指在实际运用中注意适度。注意 运用到位,但也要提防过犹不及。
返回目录
第四章 美术的内容和形式
在雕塑《拉奥孔》中,我们发现 作者在安排人物时区分了主次, 并将主要人物的动作、头部以及 躯干置于画面的中心区域,接近 黄金分割位置,从而形成一系列 视觉中心。
返回目录
阿格桑德罗斯 拉奥孔
第四章 美术的内容和形式
米开朗琪罗 诺亚方舟(局部)
返回目录
第四章 美术的内容和形式
《大卫》这一题材,在雕塑创作中屡 见不鲜。这件出自米开朗琪罗之手的 作品堪称完美的典范,其形体优美, 手法大气而细腻,比例精确又符合黄 金比例,可以说是艺术性与科学性的 有机融合。
返回目录
圣马太蒙召唤 卡拉瓦乔 1599-1600
返回目录
第四章 美术的内容和形式
风景 雅各布·凡·鲁伊斯达尔
返回目录
第四章 美术的内容和形式
元 赵 孟 頫 鹊 华 秋 色 图
返回目录

《西方文学理论》 文本分析库 4.第四章 新古典主义 4.1-从狄德罗看布瓦洛的模仿自然说

《西方文学理论》 文本分析库 4.第四章 新古典主义 4.1-从狄德罗看布瓦洛的模仿自然说

文本分析库从狄德罗看布瓦洛的模仿自然说1、知识点:布瓦洛认为文艺要表现理性,就必须模仿自然。

2、知识点讲解:布瓦洛认为文艺要表现理性,就必须模仿自然。

并且他认为这才是文艺的根本任务。

他曾说,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

而自然就是真,一接触就能感到。

为了求美,就要求真,也就要模仿自然。

布瓦洛认为,美、真、理性和自然是一体的,不可分的。

他说“我们〞永远也不能和自然寸步相离。

布瓦洛的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根底上的。

他所指的自然只要是表达在事物中的事之常理,人性中的人之常情,特别是指自然人性。

模仿自然就是模仿自然人性。

3、实体内容:狄德罗的“模仿自然〞说就是针对古典主义的脱离实际,一切从抽象理性出发,对自然矫揉造作的问题而提出的。

他认为真实的模仿现实是艺术创作的一个根本原那么, 模仿的越完善,越能符合各种原因“我们〞就会觉得越满意。

从这一点来讲,狄德罗和布瓦洛的意见是统一的。

他们都认为文艺的任务就是真实地反映自然。

但不同的是,狄德罗要求的反映自然的程度要远远高于布瓦洛。

他认为,但凡客观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它开展的一定规律性。

自然所创造的没有一样不正确的东西,任何形式,不管是美好的还是丑恶的,都有它的原因。

在他看来,古典主义虽也提倡“模仿自然〞,但是那个自然是已经封建标准化了的,是造作出来的矛盾,都是虚伪的,都不是发生在自然里的动作,都是矫揉的、造作的。

狄德罗认为艺术需要的是未经雕琢的和动乱的自然, 因为这种自然充满着原始的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充满着艺术所需要的“巨大的粗暴的野蛮的气魄〞。

这种说法就与布瓦洛的想法有了很大的差异。

我们可以看出狄德罗是站在平民或者更准确一点是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表述他的“模仿自然〞说的,这与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的布瓦洛是根本对立的。

狄德罗还认为艺术对于自然的模仿是有选择性的, 它不能以描绘事物的外貌而满足,而应该对原来的自然事物进行艺术的加工。

狄德罗认为画家应该具有才学、想象和诗感,要对自然“正常的减少和增加某些东西〞,它所要求的艺术对自然的模仿是要根据自然和超越自然。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继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文学的历史继承性
1、思想内容 2、艺术形式
批判地继承(革新)
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排 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继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时期而能持续,没有 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传统有惰性,不 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迫使它以变应变,于 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
世界文学的提出
我愈来愈深信,诗是人类的共 同财产。……所以我喜欢环视四 周的外国民族的情况,我也劝每 个人都这么办。民族文学在现代 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 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 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 ——《歌德谈话录》
பைடு நூலகம்
歌德 Goethe
毛泽东:双百方针
“我们的批评,也应该容许各种各色艺术品的自 由竞争。” (1942)
第二节 文学的发展
一、文学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二、物质生产与文学发展的关系 三、文学在继承与革新中发展 四、文学在交流中发展 五、文学史研究和文学史论
三、文学在继承与革新中发展
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 的土壤……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 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 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是 希腊艺术的素材。 ——马克思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1) “双百”方针(1956)
“双百方针”
是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来的一个理论。 它提倡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 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的自由争论。这是 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科学文化和文艺 事业的一个根本性方针。
第四章 文学的发生和发展
学习重点: 1.文学起源于人类童年的游戏活动 2.文学起源于宗教仪式/巫术 3.文学起源于人类劳动 4.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是同步的 5.经济是决定文学发展的最终因素

论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论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论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用自己的想法、情感和技巧创作的作品,是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表达。

在艺术作品中,内容和形式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

内容是艺术作品所要传达的主题、情感和思想,而形式则是艺术作品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决定着艺术作品的质量和价值。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艺术家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是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和观念。

内容通常体现在艺术作品的题材、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上。

不同的艺术作品内容不同,可以是美学表达、社会现实、历史事件或是个人情感等。

形式则是艺术家用来表现和传达内容的手法和技巧,包括线条、色彩、构图、节奏、节拍等。

形式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来传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整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没有形式,内容将无法传达,没有内容,形式将失去意义。

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现了艺术作品的内在本质和价值。

当艺术家能够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统一起来时,便能够创作出富有内涵和深刻意义的艺术作品。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要求艺术家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内涵,需要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深入思考,对所要表达的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艺术家需要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通过形式来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只有这样,艺术作品才能达到完美的统一,吸引观众,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艺术创作中,内容与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艺术家可以通过形式来表现和加强作品的内容,形式的选择和运用可以影响作品的表达效果,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内容也会影响形式的选择和运用,内容的表达需要合适的形式来传达,形式的表现也需要有内容的支撑和依托。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艺术家可以通过形式来突出作品的内容特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相互作用,使艺术作品更具个性和创意,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化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化

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化欧洲的文艺复兴从14世纪初到17世纪中期。

其中尤其是15、16世纪,这两百年更是文艺复兴的全盛时期。

文艺复兴从性质上来说是欧洲资产阶级所欣起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反封建主义,反基督教会的思想解放斗争。

它以摧古拉朽之势震撼了整个欧洲,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神学世界观的基础,摧毁了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基督教会。

从而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在文艺复兴时期,这些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即人文主义者,他们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冲破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从神学中解放了文学、艺术、哲学、史学以及政治学和自然科学等,在最广阔的领域展开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预示着资产阶级新生代的即将到来。

第一节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文艺复兴最早发生在14世纪初,出现于意大利北部各城市共和国。

15世纪以后传入法国、西班牙、德国、尼德兰和英国。

到16世纪,作为一种新文化运动,它已经在整个西欧繁荣起来。

文艺复兴的产生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一、文艺复兴的社会条件: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化革命运动。

它的出现与当时欧洲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是文艺复兴的先决条件。

14、15世纪,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特别是到16世纪资本原始积累开始。

在西欧那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内、国外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为了要自由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就必然要与阻碍他们发展的封建制度发生尖锐的矛盾和冲突。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反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统治,反对他们所享有的种种特权。

要求结束封建割据,废除国内的种种关卡。

文艺复兴就是这场政治革命者思想文化领域中的表现。

第二,文艺复兴的摇篮在意大利,这是因为意大利最早具备产生文艺复兴的各种条件。

意大利濒临地中海,自古以来就是工商业发达的地区,特别是意大利北部,通过反封建贵族的斗争,建立了一系列的城市共和国。

30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论

30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论

文艺复兴首先起源于13-14世纪的佛罗伦萨,这 场转变从根本上说,是由经济与政治上的转变开 始的。
首先是佛罗伦萨借助毛纺织工业和银行业,在欧 洲率先进入社会生产的资本主义阶段,在生产方 式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一切都 必定在文化上产生新的要求并带来新的变化。因 为经济和政治的发展,需要知识与文化的支撑, 技能、知识、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 文化成为了在城市中生存的基本需要,因此对文 化的渴求与对教育的重视,成了13世纪佛罗伦萨 的特征。这就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源头。
3、从理论上对新文学进行总结和指导。
第二节 薄伽丘
薄伽丘(giovanni Boccaio, 1313-1375),著有传奇小 说《菲洛柯洛》 ,叙事长 诗《菲洛斯特拉托》(约 1338年)和《苔塞伊达》 (1340—1341 ,《异教 诸神谱系》(1350—1375) 和《但丁传》 等,而尤以 《十日谈》名声为著。
他论及圣经的话也适用于诗,就是说,诗在叙述时不但可以解 释本文,而且以同一字句阐明本文的神秘意义。所以,诗使智 者沈吟玩味,使常人得到安慰;它的明显的意义使孺子亦感兴 趣,它的隐晦的意义使最聪明的听众也为之向往,惊叹不已。 所以,让我设个比喻,诗宛若一条河流,有浅处亦有深处,小 羊可以涉流走过,大象也有游泳之余地。”[1] [1] 薄迦丘:《但丁传》,见《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一卷,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29-330页。
文艺复兴的总体特征: 首先是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转变 。 其次是古典文艺的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兴起。 再次是民族文学与世俗文学的发展与繁荣。
文艺复兴文论的核心问题:
1、为世俗文学辩护,实际上也是为文学的 世俗化辩护。
2、对古代遗产进行整理与阐释,并把它们 和现时代的文艺结合起来,利用它们的影响 和地位为新文艺辩护。

亚里斯多德的和谐文论

亚里斯多德的和谐文论

和 谐 思 想 渗透 在他 的 著 作 中 , 《 学 》里 处 处 闪耀 着 诗 “ 和谐 ”的熠熠 光辉 。


文艺产生的原 因是人们对和谐美的追求
亚 里斯 多 德在 《 学 》第 四 章 中说 : “ 诗 一般说来 ,
诗 的起源 仿佛 有两 个 原 因,都 是 出于 人的 天性 。人 从孩 提时代 起 就有 摹仿 的本 能,人 对 于摹仿 的作 品 总是感 到
使人得到全 面和谐 的发展 。亚里斯 多德 的和谐思想对后世产 生 了深远 的影响。
关键词 :亚里斯多德 ;和谐 ;文论;快感 ;悲剧
在文 艺 的美学 形态 上 ,古 典时 期 的文 艺理论 都有 追 求和 谐 、整一 的美 学理 想 。在我 国, 中和 之 美是 殷周 以 来 的传 统 思想 , 《 尚书 ・ 典 》 中就 有 “ 音 克 谐 ” 舜 八 “ 人神 以和 ”的记 载 。春秋 时期 的 晏子和 史伯 关 于 同与 和 的论 述 ,进 一 步 发 展 了和 谐 为 美 的 思 想 。 “ 一 无 声 听 ,物 一 无文 ”,只有 各种 不 同声 音 、因素 和谐 统一 , 才 能产 生动 听 的音 乐和 美 的事 物 。孔 子更 把这 种偏 于 形 式 和谐 的思想 ,深 化到 礼与 乐 、理 与情 、伦理 与 心理 的 和 谐 结 合 。 “ 而 不 怒 ,哀 而 不 伤 ” ,人 的 情 感 在 伦 怨 理 、理 性 的控制 调 节下 ,达 到均 衡 ,悲不 过分 伤 心, 喜 也 不过 分狂 热 。 “ 温柔 敦厚 ” 的诗教 、乐 教可 以说是 中 国古代 社会传 统 的和谐 美 的理想 。 在 西方 ,追 求和 谐 、整一 更 是 西方古 典时 期 的一个 传 统 。从古 希腊 的 毕达 哥拉斯 到近 代 的黑 格尔 ,许 多美 学 家都 表现 出和 谐 的审 美理 想 。他 们 追寻 事物 的和 谐 、 有 序 ,事物 之 间 比例 、关 系 的适 当和 协调 ,希 望把 多种 纷 杂 的 事 物 统 一 为 一 个 秩序 井 然 的 整体 ,追 求 一 种 安 宁 、和 谐 、静谧 的美 。毕达 哥拉斯 认 为 “ 整个 天体 就是 种 和 谐和 一种 数 ”, “ 音乐 是对 立 因素 的和 谐统 一 ,

第四章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第四章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第四章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17世纪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衰落,西欧文坛上先后兴起了巴洛克文学、清教徒文学和古典主义思潮,其中古典主义文学是17世纪文学最重要的成就。

学习本章要了解古典主义兴起的背景、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和文学成就,并重点掌握弥尔顿和莫里哀文学创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一.名词解释1.巴洛克文学:起源于意大利、西班牙,兴盛于17世纪法国的一种夸饰主义的贵族文学流派,被文学史家称为“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彷徨、悲观、颓丧的特点,艺术上则刻意雕琢,追求怪谄,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成为欧洲盛行一时的一种艺术风格。

代表作家是意大利的马里诺、西班牙的贡戈拉•卡尔德隆、法国的伏瓦蒂尔和杠菲尔等,它是17世纪欧洲封建制度崩溃时期贵族阶级没落和宗教复辟势力加强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反映了没落阶级的颓废消极的情绪和他们形式主义的艺术趣味。

2.沙龙文学:17世纪产生于古典文学兴盛前的法国的巴洛克文学流派,是在贵妇人客厅中举行的社会集会和文艺座谈,即客厅文学。

由兰蒲绮侯爵夫人于1608年发起,作品多为骑士抒情小说和长篇历史小说,内容反映出贵族文学人士的精神空虚,语言矫揉造作,曾受到莫里哀的辛辣嘲笑。

3.古典主义:17世纪初起源于意大利,盛行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

由于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而被人们称为“古典主义”,相对于罗马古典主义,也将其称为新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

古典主义文学是在王权扶植下,拥护专制政体,注重理性,模仿古代的文艺思潮,古典主义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自觉学习古代经典作家的创作方法,从古典文学中发现题材和主题;它崇尚理性,把理性作为创作与批评的最高原则;它还追求艺术形式的完美,结构的严谨和语言的清晰、准确;古典主义戏剧要求遵守“三一律”。

代表作家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蒲柏和约翰逊等,理论集大成者是布瓦洛。

现代西方文论第四章 唯美主义文论

现代西方文论第四章 唯美主义文论

桑克蒂斯主要观点
1、超越德国文化的理念崇拜:崇拜形 式。 2、艺术即形式:形式至上。 3、艺术批评:只能由艺术本质演绎出 来的特殊准则来判断艺术。 最著名的观点: “意图与形式的矛盾”。

《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是王尔德的代
表剧作。此剧早在1918,1919年介绍给 我国读者。1924年,著名戏剧家洪深译 为《少奶奶的扇子》,并于同年5月上 演。

人物关系 希罗底
母女
夫妻
希律王
继父继女
莎乐美
爱慕
约翰

从剧作的人物关系上看,王尔德变动了两处: 一是让莎乐美爱上了先知约翰,二是增加了一 个人物侍卫队长,并且让他爱上了莎乐美。这 两处变动让这部短小的剧作里面充斥了爱欲和 死亡:侍卫队长和希律爱莎乐美,莎乐美爱约 翰,约翰爱上帝;侍卫队长死于绝望,约翰死 于莎乐美极端的爱情,莎乐美死于惩罚。这个 妇人最后捧着约翰死亡而冰冷的头颅热烈地亲 吻,把一个严肃的宗教故事完全情欲化。这是 一种“追求瞬间”的思想,是对当前的强调; 这也是一种王尔德所主张的非理性的生活方式。 即“瞬间即永久,一次就足够”,反映了王尔 德的为了追求享受与美,可以不顾一切,牺牲 一切的艺术观。
Hale Waihona Puke 莎乐美:啊,约翰,你不让我亲你的嘴。好呀!我现在 要亲它了。我要像咬一枚熟透的苹果一样咬它。是的, 约翰,我要亲你的嘴。我说过我要亲它,可不吗?我说 过了。啊!我现在就要亲它......可是你为什么不看我,约 翰?你那双刚才还那么可怕的充满愤怒和轻蔑的眼睛现 在闭上了。为什么闭上?睁开眼呀!抬起你的眼皮呀, 约翰!你为什么不看我?你是因为怕我才不肯看我吗, 约翰?......你那舌头,你那刚才还像一条红蛇喷着毒液的 舌头再也不会动弹了,一句话也不会说了。那条鲜红的 毒蛇怎么不动弹了?你不愿要我,约翰。你拒绝了我。 你用些恶毒的话骂我,你对我摆架子,像对待妓女。你 对我,莎乐美,希罗底王后的女儿,犹太国的公主,就 像对待个荡妇一样。哼,我还活着,可你却死掉了,你 的脑袋归了我。我可以拿它任意处置。扔它去喂狗,扔 它去喂天上的鸟儿。或者把狗吃剩下的再给天上的鸟 儿......啊,约翰,约翰,在男人之中你是我唯一爱过的人! 别的男人都令我厌恶,而你却很美丽!......

文学概论第四章

文学概论第四章

文学的含义
文学活动的 审美意识形 态属性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源 相关资源
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 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 美 形 象 具 有 想 象 、 虚 构 和 情 感 等 特 性 。 文 学 总 是 要 呈 现 审 美 形 象 的 世 界 这 种 审 文学 的 。
文学的话语 蕴藉属性
文学与话语蕴藉
在更具体的层次上, 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 来以供阅读的文本带有话语蕴 藉属性。 藉属性。 含蓄: 含蓄: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 仿佛无限的意味, 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 中体味无限。 中体味无限。
话语蕴藉的典型形态 含混: 含混: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 蓄多重不确定意义, 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 无穷。 无穷。
方式: 方式:形象与理性
态度: 态度:情感与认识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源 相关资源
文学与话语:它决不只是个人所有物, 文学与话语:它决不只是个人所有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 社会活动;决不只是个人言语行为,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 社会活动;决不只是个人言语行为, 会话语实践。 会话语实践。 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文本中的话语蕴藉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有时看起来用得平 常的词语,也有可能蕴藉着普通话语所没有的丰富意蕴。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源 相关资源
(三)、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 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地体现在两种较为典范 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 ♣ 含蓄是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 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 含混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着多重不确定意义, 令读者回味无穷。换言之,读者阅读文本时可能感到其中含蕴 着多重不同意义。 ♣ 含蓄突出的是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偏重的 是阐释上的“一”中生“多”。

第四章广播电视文艺节目

第四章广播电视文艺节目

资料:
英·达故事汇-春晚系列之事故背后的故事

我们是春晚主持人

春晚之歌曲篇

春晚之舞蹈篇

春晚系列之找茬篇

春晚系列之小品

春晚系列之相声
《老梁观世界》美好的春晚就是将错就错-
老梁故事汇20130211 春节联欢晚会的变化
2010年《老梁说天下》点评春晚广告
《央视春晚》弊病
虚假收视率 行政摊牌性节目、节目僵化 主持人语言无特色 植入性广告 娱乐审美“小众”与大众兼容;审美疲劳与创新等
11
赏析: 《电视诗歌散文》
播出时间: 首播 周四 22:02节目时长:30分钟
主持人:杨柳
子节目:<名家名言>系列
《中外抒情诗歌欣赏》系列,采取名诗、名曲相结合和演播室朗 诵的方式,让观众在亲切、温馨的氛围中享受了诗的真情和韵律。
《中国古诗词欣赏》《古代散文名篇》系列,以欣赏中国古典诗词 为主,选择观众耳熟能详的诗词,采取诗词和国画相结合的方式,充 分利用电视高科技制作手段,通过奇妙的三维画面设计,以“诗中有
中国化、民族化形成三类:意境型、叙事型、纪实 型
2019/9/19
经典
《中国音乐电视》前身是《音乐电视城》、《中国 音乐电视60分》,该栏目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综艺频 道一个大型日播音乐类栏目。以推广歌手MV、报道 歌坛最新消息为主要内容。以推广歌手MV、报道歌 坛最新消息为主要内容。
《每周一歌》 《长城长》《纤夫的爱》《好大一棵树》《梦回唐
5、“第五代导演”指电影学院78班毕业的一批导演,如陈凯歌、张艺 谋、吴子牛、田壮壮、何群等。
6、“第六代导演”指八十年代中期接受电影教育在九十年代初开始拍 电影的一批导演。如管虎、路学长、娄烨等。

第四章美学的基本范畴(选修系

第四章美学的基本范畴(选修系

优美的具体表现:

自然景物
优美的具体表现:

社会生活: 融洽的关系和平静安 宁的生活氛围。比如纯 洁的友谊、爱情、亲情。 同时劳动成果和产品往 往也是社会生活的优美 的重要来源。
贝多芬《献给爱丽丝》

1808—1810年间,贝多芬已经是近四十岁的 人了。他教了一个名叫特蕾泽· 玛尔法蒂的女 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在心情非常甜美、 舒畅的情况下,他写了一首《A小调巴加泰勒》 的小曲赠给她。“巴加泰勒”(Bagatelle)意 思是小玩意儿。

返回
优美的特点

秀雅协调的形式 浑然一体的内容 轻松愉快的美感
秀雅协调的形式

在形式上,优美表现出清秀、典雅、柔和、协 调的特点,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具有宁静, 平和性质。
浑然一体的内容

在内容上,优美内部各要素处于一种和谐状态, 它们相互融合,浑然一体,用科恩的话说,优 美是“那种完全消失了矛盾的”状态。
返回
第二节崇高
一西方美学史上的崇高论述评 二中国美学中与“崇高”范畴有关的论述 三崇高与优美的区别 四崇高的特点

崇高:它是指对象以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 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 以心灵的震撼。使人心潮澎湃、惊心动魄,进 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 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高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一西方美学史上的崇高论述评

崇高作为审美范畴,是3世纪罗马美学家朗吉 弩斯在他的著作《论崇高》中首先提出来的。

崇高具有五大因素:

1、庄严伟大的思想 2、强烈激动的的情感 3、修辞的妥当运用 4、高尚的文词 5、庄严生动的布局
溪流

《艺术概论》教案——第四章 艺术作品

《艺术概论》教案——第四章 艺术作品

教案(第一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艺术作品》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艺术媒介的含义、类别和作用,理解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了解艺术语言的意义,了解艺术形象的类别及特点,理解“典型”和“意境”的内涵,理解艺术意蕴的内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艺术语言的意义,艺术形象的类别及特点,艺术意蕴的内涵。

2、难点“典型”和“意境”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教学内容】(导入)【艺术作品三个层次】艺术作品是指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观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作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

在整个艺术生产活动中,艺术作品处于空心的地位和环节。

艺术作品是一个整体,但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艺术语言,它是作品外在的形式结构,是由文字、声音、线条、色彩、画面等构成的层次;第二层是艺术形象,它是作品内在的结构,是艺术家审美意象的物态化;第三层是艺术意蕴,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巨大的普遍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具有象征和寓意、哲理或诗情。

【艺术媒介】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不同种类的艺术语言是由不同的物质媒介材料所构成。

如美术语言由颜料、木石、泥巴、金属、笔墨等材料因素组成。

这些物质材料,在未进入作品之前,它们只是具有艺术语言的可能性。

当它们从属于特定的创作意图,被利用起来,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和运动,成为具体艺术形象的体现者时,才真正发挥了构成艺术作品外部形式的作用。

艺术家的艺术体验、艺术构思以及艺术传达都需要以一定的啦作为依托,对艺术作品的接受与消费也有赖于媒介而得以实现。

艺术媒介,是指在艺术活动的总体过程中,艺术家将内在艺术构思外化为为艺术作品并对其进行展示、传播的具有独特性的承载物质、材料以及符号体系。

■艺术媒介的类别(一)物质材料媒介1、艺术感性的物质材料媒介(艺术家会因为一定的物质材料而起兴刘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受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最先接触到的是某种可以生发感性的物质材料媒介。

第四章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第四章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小结:
题材与情节主要侧重于“写什么” 主题与意蕴则回答“表现了什么” 主题和意蕴是由题材或情节派生出来的, 它蕴含在题材和情节中。 题材、情节、主题都属于文艺作品的显 性内容。意蕴属于文艺作品的隐性内容。
文艺作品的形式:
文艺形式包括:艺术语言、结构、表现 手法、体裁等。它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 式。
黄金分割律("中外比"):将一根线分 成长、短两部分,或将长方形的长宽之 比,分成1.618:1。据说这个比例构成 的形体最美。
文艺的内容和形式是双向制约
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又互相制约,彼此影 响。 在这对矛盾中,内容是目的、形式是手段, 因此内容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对形式有很 大的制约和影响: ①从文艺创作过程来看,大心的是内 容。 ③内容的变化还常常引起形式的变化。
内容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 节等 形式包括:艺术语言、结构、表现手法、 体裁等。它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 题材:指艺术家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出来 并经过集中、提炼、加工,写进文艺作 品中用以构成艺术形象、表现主题思想 的具体生活材料。
情节: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人物活动的有机连 接与组合,是生活中矛盾斗争的发展演变过 程,也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它是由一系 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 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 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组成。 抒情性文艺作品往往只有“情节性因素”。 题材与情节主要侧重于“写什么
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 是表现艺术内容、塑造艺术形象最基本的手段 和方式。 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文学语言, 狭义的文学语言,专指文学作品的语言,它是 作家在人民语言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创造的语言。 结构:是指文艺作品的内部构造和组织形式, 它使作品构成有机统一的艺术整体。结构主要 由剪裁、布局和衔接三部分组成。 表现手法:是艺术语言和结构技巧的具体运用。

西方文论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论[精]

西方文论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论[精]
人文主义:个性自由、创造精神(科 学)、现世价值←→宗教戒律、仆人 地位、来世价值
知识就是美德。 ——培根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 逆境的美德是坚韧。 ——培根
艺术(绘画、雕刻)
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文学
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四国:《神曲》、十四行诗《歌集》、 《十日谈》;《堂吉诃德》;乔叟 《坎特伯雷故事集》,莎士比亚戏剧; 拉伯雷、蒙田。
《为诗辩护》
《为诗辩护》是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的文论 杰作,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理论的重要代 表,对诗学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全书先立后破,故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 部分是锡德尼提出自己对诗的独特见解, 是为立论部分;第二部分则是罗列出前人 和今人对诗存在的偏见,并一一进行破斥, 是为破论部分。
代表作《阿卡狄亚》、文论 作品《为诗辩护》(系统阐 释诗学理论,继承古典又有 创新)
With How Sad Steps, O Moon
With how sad steps, O Moon, thou climb\'st the skies! How silently, and with how wan a face! What, may it be that e\'en in heavenly place That busy archer his sharp arrows tries! Sure, if that long-with-love-acquainted eyes Can judge of love, thou feel\'st a lover\'s case, I read it in thy looks; thy languish\'d grace, To me, that feel the like, thy state descries. Then, e\'en of fellowship, O Moon, tell me, Is constant love deem\'d there but want of wit? Are beauties there as proud as here they be? Do they above love to be loved, and yet Those lovers scorn whom that love doth possess? Do they call virtue, there, ungratefulnes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
第二节 文艺作品的形式
文艺作品的形式是指作品的内部结构与 外部表现形式,因此,任何轻视形式的 观点都是错误的。 文艺形式一般包括艺术语、结构、表现 手法和体裁。
一、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的方式和手段不同于口头语言和文 字语言。艺术语言是构成文艺作品的基本单 位,是艺术的细胞,是创造艺术品的最重要 的工具和手段。不同的艺术其语言材料有所 不同。所以艺术语言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 的是表现遗书内容、塑造艺术形象的最基本 的手段和方式。 不管哪类艺术语言都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但 是由于它们构成的材料、因素的差别,又形 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从审美特征来看,各 种艺术语言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它们彼此之 间是无法取代的。

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 是一对对立统一体,只是不同事物中它们的 组合方式、所占比重不同而已。

内容和形式是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不过, 在不同艺术中,它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内容和形式很难分开,当代学者把艺术品纵 向分为:语义层、形象层和意蕴层;西方现 代文论把内容和形式统一为一体,更偏重形 式美。
结构的要求
1. 总体而言,结构应当适应于表现主题的需要。结构应当为 内容服务,而主题是内容的核心,形式的一切因素都应当 围绕主题的需要而确立。 2. 结构除了服从于表现内容的需要外,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 值,结构新颖、严谨、巧妙往往能够突出艺术的形式美感。 3. 一般说,叙事性作品中的情节能否引人入胜,常常取决于 结构的巧妙。 4. 结构的新颖在造型艺术中最为重要,因为造型艺术的结构 往往显现在外,一目了然。
文学语言的特性

形象性、精炼性、音乐性,还具有鲜明的情感性。 这种情感性有悖理性,所以对于文学语言不能用科 学观念进行理型判断,必须用人的情感体验去进行 审美观照。 还有一个突出特点:间接性。只能作用于人的想象。 所以文学语言受到接收对象限制,同时又给人留下 余地。 还可以描绘动态的事物发展进程,刻画人物性格成 长的历史,不受时空约束、物质条件局限,具有极 大的自由性、灵活度。 当然,不同艺术的艺术语言,各有其长处和局限, 因此艺术发展的趋势,正在走向彼此融合、渗透的 综合化。
入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必然
பைடு நூலகம்规律。
题材选择对文艺创作的至关重要作用

题材决定了艺术作品的内容,也规范了其思 想意义和审美价值。 题材虽不等同于主题思想,但对主题有制约 性。 一般而言,重大题材可以表现出巨大的思想 意义,题材有大小之分。 所谓“重大题材”,是指那些能够直接反映时代 精神、国计民生、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课题。 如爱国主义、改革开放等。 所谓“主旋律”就是指重大题材中的热门话题。


情节在不同艺术中,表现的程度和形式各有 不同。

情节在有些艺术中,不一定完整出现,往往 只是某些局部性的片段或细节,即所谓“情节 性因素 ” ,与 “ 孕育性的顷刻 ” 作用相似:主要 是引发人的想象和联想,让审美主体自己去 补充和发挥。
在抒情性作品中,一般没有情节,但并不排 斥某些情节性因素的出现。


(一)题材
广义:指文艺作品描写的对象和内容的分类。

狭义:指作家、艺术家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出 来并经过集中、提炼、加工,写进文艺作品 中用以构成艺术形象、表现主题思想的具体 生活材料。
文艺创作三部曲:素材---题材---主题
是指艺术家从生活中

素材和题材的不同点:
搜集积累的各种原始的生活
材料。是文艺创作的基础。
多主题情况比较常见)

主题是一部艺术作品的灵魂,决定了作品的思想价值和社 会意义。对于文艺创作来说,在搜集素材、选择题材之后 最关键的一步使是提炼主题,即尽可能地在现有题材范围 内,通过艺术形象,挖掘出深刻巨大的思想意义。同一题 材在不同艺术家的创作中,所表现出的主题常会有很大的
差别。

提炼主题,是对艺术家思想、人格、理想、趣味、艺术功 底的综合考察,只有伟大的艺术家才可能见微知著、高瞻 远瞩,使主题深化

(1)题材是经过艺术家的筛 选、提炼和艺术加工,不同
特点:素材带有原始性、零
于客观原始状态的生活素材。
(2)题材在选择、提炼过程 中,已经过艺术家的理性思 考,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剔 去了表面性、偶然性,能深
碎性、表面性。
是根据艺术家的创作 意图和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从素材中选择出来的相关部 分。



巴尔扎克 像
(二)布局
布局对于艺术作品各 个部分的通盘考虑, 既有全局性的整体安 排,也有局部性的具 体构想。
布局还包括局部的、 细节的安置,并且巧 妙的安置应当具有某 种不可更改性。

布局在造型艺术中尤
为重要。
齐白石的画虾
苏州园林的建筑
(3)衔接

是指部分和部分之 间的有序连接,巧 妙安排。 衔接的重要性在戏 剧、电影中表现最 为突出。



二、结构

结构是指文艺作品的内部结构和组织形式,它使作品构成 有机统一的艺术整体。

结构是创作构思的基础,它的作用很想建筑的图纸,设计
师在建筑成型之前心中就要有一个完整的方案,文艺家创
造之先在心中也要有作品的雏形。 结构
剪裁
布局
衔接
(1)剪裁
涵义
对艺术家的要求
是指对于素材的选取 剪裁要求艺术家必须 和详略的安排。即根 果断地删削一切次要 据作品表现主题的需 的、繁琐的细节,而 要,选择与主题密切 抓住最富有特征性的 相关的部分,并由此 部分予以强化,尤其 决定它的详略的多寡。 以一些篇幅较小、艺 术集中的艺术作品。 如《木兰辞》




(二)情节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人物活动的有机连接和组合, 是生活矛盾斗争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是人物性格成长 的历史。
情节是一个动态化过程,它是由许多互相有机连接的 人物的行为和事件所组成。情节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如《雷 雨》


在不少文艺作品中,情节又是主要人物性格成长的历 史;在有些文艺作品中,人物性格比较定型,这时情 节起着呈示人物性格多方面、多层次的立体化作用。 性格丰满的典型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情节。

二、主题与意蕴

回答了“表现了什么”,即题材和情节所体现出 来的思想意义。


(一)主题
主题是文艺作品的中心思想、核心和灵魂、 集中体现。 注意:主题不等于艺术家的主观意图或创作 思想。主题是通过题材体现在整个作品形象 中的思想内涵,它可能与作者主观思想一致, 也可能有所出入,甚至完全不同。即“形象大 于思想”、“诗无达诂”。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 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 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 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 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 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本章则先按传统来再按西方的来讲述。


01
第一节 文艺作品的内容

文艺作品的内容离不开两大方面:
(1)客观生活的感性反映 (2)主观的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理想、审美趣味等的渗 入,是主客体两方面的有机统一。

文艺内容的客体与主体,在不同的艺术品中侧重点不同;
文艺内容的侧重面同艺术的种类也有关系。
意蕴在文艺作品中的理解

意蕴的表现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其深浅和隐显的程度有很 大差别,有的包含在形象之中,只需细细品味便可逐渐领
悟。

有时常常隐藏在艺术形象的背后,通过一些象征、暗示、 隐喻、联想、变形等曲折含蓄的手法来表现,这类意蕴大 多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多义性、朦胧性,需联系作品产生 的历史环境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方能领悟。这类作品在现代

客观的社会生活和主观的思想情感紧密结合,艺术家在 反映社会生活时,一定会渗入自己的情感倾向,流露爱 憎态度。

艺术作品中不存在单纯摹仿现实或单纯表现心灵活动的 极端作品,只是二者所占比重不同,表现的隐显程度不 同。
一、题材与情节

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是文艺作品最基本的内 容,题材为一切艺术品所必有,情节主要是 叙事性作品所专有。
关于主题的理解方面的误区:

主题的真正形成,必须是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是在形象 的塑造中,逐渐明朗化、确定化。

所谓“主题先行论”,即在创作之前先把主题确定下来,再
去填补生活素材,这种方法很容易流入图解生活的公式化、
概念化的创作陷阱中。

“永恒主题”指它们可以超越时代、民族的界限,永世长存。 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因为主题带有阶级性和时代性,不可 能存在永恒不变的某一主题,所谓“永恒主题说”是把题材


中国古典艺术中讲究 疏密相间、长短有变、 方圆互用、虚实相生、 似断若续等,这些都 是衔接的艺术。
所谓“词断意属,似断 实连”、“此时无声胜 有声”


在不同的艺术中,结构的重心和方式也有所不同。
结构同情节实有根本区别的,情节属于内容,结构是所
有艺术作品都必须具备的,情节只有在叙事性作品中才 出现。

意蕴和主题的关系
密切关系,主题基本上可以概括意蕴的主体。 但意蕴不同于主题: (1)主题比较明朗集中,依靠理性分析比较容 易判断,而意蕴比较隐秘分散,除了理性思考 外,还需凭借悟性来回味体验,所谓“此中有真 意,欲辨已忘言” (2)主题同整体形象和情节等直接相关,而意 蕴既可溶解在总体作品中。 (3)意蕴同主题不一定平衡,意蕴的内涵往往 比主题丰富深刻的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