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社会工作理论整理

合集下载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篇社会学基础知识第八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一、名词解释1.社会分层[华中农业大学2013、2011年研]答: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分层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由社会地位入手,把握社会基本结构以及由它制约的社会运行状态,推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2.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答: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是分层研究的基本范畴,它们一般是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

不同的层次在资源的占有和获得机会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反应了社会的不平等。

同时,阶级、阶层概念表明,垂直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差别绝不仅仅是社会成员个人之间的差别,更主要的是一种集体性差别。

3.社会分化[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社会分化是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其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后者直接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地位差别的扩大趋势。

社会分化有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两种类型。

4.社会不平等答: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是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

5.精英循环(帕累托)答:精英循环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是指社会系统维持平衡和稳定的基本机制,体现为: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

一旦流动缓慢,就会造成执政阶级中蜕化分子激增,同时非执政阶级中的精英不断增长,社会将随之失去平衡和稳定,而征服或革命将使新的精英掌权并建立起新的平衡。

6.社会流动[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研;河北大学2012年研;华东理工2011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社会工作研究(初级)

社会工作研究(初级)

目的
2
通过研究,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和问题,发现新的服务
模式和方法,提高社会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重要性
社会工作研究是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研 究可以不断优化和改进社会工作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 ,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推动社会福利和社会进步。
研究目的
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和问题
通过研究,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和问题,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依据和支持。
文献资料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为研究 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在收集文献资料时,研究者需要关注资料的权威性、可靠性和时效性,以确保研究 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实地观察的收集
实地观察是社会工作研究的重要方法之 一,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研究对 象的行为、态度和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总结研究结果
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总结,提炼出主要发现和观点。
确定研究贡献
明确本研究对社会工作领域的贡献,指出研究的创新点和价值。
指出研究局限与展望
客观分析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展望。
06
社会工作研究的报告撰写
研究报告的结构
引言
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阐 述研究问题。
文献综述
实地观察可以通过参与观察、非参与观 在进行实地观察时,研究者需要遵守伦 察和隐蔽观察等方式进行,研究者需要 理原则,尊重被观察者的隐私和权益, 选择合适的观察方式以获取所需的信息。 同时需要记录详细的观察笔记和数据,
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整理。
深度访谈的收集
深度访谈是社会工作研究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研究 者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内心世界、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情况。

研究生社会工作教案: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

研究生社会工作教案: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

研究生社会工作教案: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
1. 引言
社会工作是指通过专业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帮助个人、家庭、群体等在社会环境中解决问题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实践。

本教案旨在介绍研究生阶段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以提供学生对该领域深入了解和应用的基础。

2. 社会工作理论
2.1 社会工作定义和原则
•定义:社会工作的概念和范围
•原则:人本主义、责任感、机构间合作等
2.2 社会工作方法论
•客观评估:个案评估、家庭评估等
•干预策略:个案干预、组织干预等
2.3 社会工作模式与治理
•社区发展模式
•创新模式和项目管理
3. 研究生社会工作实践
3.1 实习机构选择与准备
•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实习机构
•准备实习前的必备条件,如道德准则意识和职业道德培训
3.2 实践案例分析
•基于真实案例,对社会工作干预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
•探讨解决方案,结合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点
3.3 社会工作倡导与政策变革
•学习社会工作领域的倡导技巧和方法
•分析现行政策对社会问题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4. 教育评估与反思
4.1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对学生在研究生阶段所学内容和实践经验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探索存在的不足之处
4.2 教师评估与指导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报告和反馈材料进行评估,并提供必要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5. 结论
本教案通过介绍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以及研究生阶段的相关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通过积极参与实习、案例分析和政策变革等活动,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社会工作的原则和方法,为未来的社会工作实践做好准备。

《社会工作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社会工作理论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学分:3分课程学时:54开课学期:第[ 1 ]学期授课教师:游河副教授、廖颖讲师授课对象及专业: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实验、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案例分析、实践、分享等考核方式:开卷考试、课程论文、课题设计、服务项目设计、案例等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为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以清晰的理论脉络,展示了社会工作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阐述了社会工作主要理论流派的概念框架与实践原则,主要包括精神分析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系统视角、生态系统视角、社会发展理论、存在主义、结构视角、女性主义视角、优势视角、赋权视角、叙事治疗、灵性视角等常用理论,也试图展现理论指导下的实务技巧,并通过课程实践,帮助学生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本课程旨在对社会工作理论、发展分析、结构等视角来说明社会工作理论的内容和重要性。

主要讲授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学科特点和意义;西方和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过程;社会工作的一些重要流派及其主要理论;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社会工作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能运用于解决社会问题。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通过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传授,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文关怀素质和专业价值观,为献身科学的社会工作奠定基础。

要求学生将理论应用于预测、解释和评估情境与行为,为社工如何反应与介入具有独特历史、问题及目标的案主提供合理解释。

要求学生学会合理选择理论并将其与实务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的设置第一章社会工作理论:概念、历史与意义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产生发展过程及与其它社会科学的关系,领会社会工作的内涵和类型,熟悉社会工作的工作领域。

教学重点: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演进教学难点:理论的选择与应用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情境模拟、实验教学时数:3学时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理论的界定实践理论第二节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演进Howe的七阶段模型本书的六阶段模型第三节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Payne的三分模型Howe的四分模型本书的四分模型第四节社会工作理论的意义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理论的选择与应用第二章社会工作的理论范式:四个传统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了解范式的内涵,即用来看待和解析某些问题的一整套概念、理论、方法、技巧,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范式、不同角度来研究问题。

2024年常用社会工作理论小结

2024年常用社会工作理论小结

2024年常用社会工作理论小结
在2024年,社会工作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社会工作理论的小结:
1.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应该关注个人的内部世界和外部环境,并通过调整和改变环境来促进个人的健康和福祉。

2. 强制干预理论:强制干预理论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强制手段是必要的,例如对于那些身陷危险环境或自我伤害的个体。

社会工作者应该对强制干预有清晰的标准和程序,并尽量避免滥用权力。

3. 反压制理论:反压制理论主张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应与弱势群体合作,反对压迫和不平等现象。

社会工作者应该倾听这些群体的声音,帮助他们争取权益和改善生活条件。

4. 系统理论:系统理论认为社会问题是由多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社会工作者应该采用系统思维和综合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同时注意到问题的复杂性和相互连接。

5. 社会正义理论:社会正义理论关注社会资源的分配和权益的平等。

社会工作者应该促进社会正义和公平,并与相关利益相关者合作,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制度改革。

6. 文化敏感理论: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人和群体的需求和价值观。

他们应该具备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尊重和包容各种文化差异。

这些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指导和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社会工作理论也将不断发展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1. 引言社会工作是一门涉及解决社会问题、提升个人和社会福祉的学科和实践。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理论在指导工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工作理论旨在提供理论框架和思考方式,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并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

本文将探讨一些重要的社会工作理论,包括系统论、生态系统理论和希望复原理论。

2. 系统论系统论是一种应用于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强调整体性和相互关系。

它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和影响构成。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系统论可以帮助工作者理解个人、家庭和社区在社会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

通过分析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和互动模式,社会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并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

3.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框架。

它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社会工作实践中,生态系统理论可以帮助工作者更好地理解个人在不同环境中的发展和适应过程。

通过分析个人与其生活环境的交互作用,社会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人困境的来源,并找到适当的支持和干预策略。

4. 希望复原理论希望复原理论是社会工作中的一种应用理论,着重于个人康复和社会融入。

该理论认为个人在困境和挫折中都有内在的力量和希望,可以通过适当的支持和干预来恢复和复原。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采用希望复原理论来鼓励个人积极面对困境,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服务,以促进其复原和融入社会。

5. 社会工作理论的应用社会工作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通过理论指导,社会工作者可以系统地评估社会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为个人和群体设计相应的干预方案。

同时,社会工作理论也可以帮助工作者提升专业实践的效果和效率,使得工作更加科学和可行。

6. 总结社会工作理论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基础和指导。

其中系统论、生态系统理论和希望复原理论是几种重要的理论框架。

通过应用这些理论,社会工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评估个人的困境,并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

社会工作的理论

社会工作的理论

强调社区居民的权力和行动,通 过组织和动员居民来争取权益和 改变现状。
整合社会工作实践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
强调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将个体的问题置 于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中考虑。
优势视角理论
强调个体的优势和资源,通过挖掘和利用这些优势来 解决问题和促进发展。
整合性实践理论
强调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服务计划,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
社会工作反思技巧
自我反思
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价值观、态度和 行为,确保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
团队反思
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共同反思社会 工作服务的成效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督导反思
社会工作督导者需要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进行定 期评估和反思,提供指导和支持。
提升社会工作服务质量
加强专业培训
社会工作的理论
$number {01}
目 录
• 社会工作理论概述 • 社会工作基础理论 • 社会工作实践理论 • 社会工作评估与反思 • 社会工作伦理与价值观 •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社会工作理论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社会工作理论是指导社会工作实践的知识体系,包括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对社会工作方法的探讨以及对社会工作 实践的反思等。
预测和解释
社会工作理论可以预测社会问题的发展趋势和结果,解释社 会问题的成因和影响,为制定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推动学科发展
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可以推动社会工作学科的成熟和完善, 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社会工作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关注社会工作理论的 本土化、专业化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

北京科技大学2024年研究生自主命题考试大纲 文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

北京科技大学2024年研究生自主命题考试大纲 文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

331-《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基本参考书目:《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第二版);时立荣:《社会工作行政》(第二版)考试大纲:一、社会工作概述(一)社会工作的内涵1.社会工作的定义2.社会工作的目标与功能3.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4.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二)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1.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领域2.社会工作实践领域的扩展(三)实施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与组织模式1.实施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2.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3.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四)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1.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2.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基本特点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专业伦理(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相关论述2.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3.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三)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1.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2.西方社会工作传统的价值体系3.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矛盾与争论(四)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五)社会工作专业伦理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2.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3.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处理的原则(六)文化传统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三、社会工作理论(一)社会工作理论:概念、历史与意义1.什么是社会工作理论2.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演进3.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4.社会工作理论的实践意义(二)社会工作的四个理论传统1.实证传统2.人本传统3.激进传统4.社会建构传统(三)心理动力理论:精神分析与自我心理学(四)心理动力理论:客体关系、自体心理学和依恋理论(五)认知/行为理论(六)系统视角(七)生态视角(八)社会发展视角(九)存在主义(十)灵性视角(十一)结构视角(十二)增权视角(十三)女性主义视角(十四)叙事治疗(十五)寻解视角(十六)优势视角(十七)未来与展望四、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一)社会福利的内涵、分类与功能1.社会福利的内涵2.社会福利的分类3.社会福利的功能(二)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1.社会福利作为人-资源-行动的综合系统2.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3.社会福利模式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的影响(三)当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建立与发展2.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的发展五、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三)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四)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六、个案工作方法(一)个案工作的含义(二)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3.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4.任务中心模式的内容及特点5.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6.人本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7.家庭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8.叙事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三)个案工作的过程与各阶段工作要求(四)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五)个案管理(六)个案工作在中国的实践七、小组工作方法(一)小组工作的缘起、定义、特点与功能(二)小组的类型(三)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1.场域理论与小组动力学理论2.符合互动论与镜中自我理论3.社会学习理论(四)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1.社会目标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2.治疗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3.互动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4.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五)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工作要求1.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2.小组工作过程3.小组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4.小组中的社会控制(六)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1.小组工作的实践原则2.小组工作的技巧八、社区工作方法(一)社区工作的定义、特点与目标1.社区工作的定义2.社区工作的目标3.社区工作的特点(二)社区工作的理论1.社区工作的基础理论2.社区工作的实务理论(三)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1.地区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实施策略2.社会策划模式的特点及实施策略3.社区照顾模式的特点及实施策略(四)社区工作的过程及各阶段工作要求(五)社区工作的技巧(六)中国的社区工作1.中国的社区服务2.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九、社会工作行政(一)社会服务机构1.社会服务机构的基本概念2.社会服务机构的使命3.社会服务机构的公信力(二)社会工作行政基础1.社会工作行政的一般概念2.社会工作行政的价值与伦理3.社会工作行政的功能4.社会工作行政环境(三)决策与计划1.决策2.计划3.战略规划(四)组织1.组织要素与组织结构设计2.组织结构类型与运作3.社会服务机构的理事会制度4.控制与监督(五)领导与沟通、激励1.领导2.沟通3.激励(六)项目管理1.社会工作服务项目2.项目管理3.项目管理的职能领域4.项目论证与项目申报(七)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1.员工管理2.志愿者管理3.实习管理(八)筹资与财务管理1.社会服务机构的筹资管理2.资金管理3.成本和费用管理4.财务信息透明管理和财务审计(九)社会服务评估1.社会服务评估概述2.社会服务评估的基本要素3.社会服务评估的一般过程4.社会服务评估的伦理议题十、社会工作督导(一)社会工作督导的定义和对象(二)社会工作督导的内容(三)社会工作督导的过程、方式及技巧十一、社会工作研究方法(一)社会工作研究的涵义与功能(二)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论与伦理1.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论2研究和实务的关系3社会性工作研究的伦理议题4社会工作研究的一般过程(三)社会工作研究的程序(四)社会工作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2.实验研究3.观察法4.访谈法5.个案研究法6.非接触性研究7.行动研究法8社会工作的项目评估十二、社会工作教育(一)社会工作教育的特性(二)专业化与社会工作教育(三)社会工作本土化与我国社会工作教育。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篇社会学基础知识第十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一、名词解释1.迟发展效果答:“迟发展效果”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申克龙提出来的,是指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由于起步较晚、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所形成的特殊的发展过程。

这些“迟发展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②异质文化或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

2.“二元”社会结构答:“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面,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

这种“二元社会”既表现为社会性质上的差别,又表现为发展水平上的差别。

这种“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与“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不同的现代化起点和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发展中国家,“二元”社会结构不仅存在于经济方面,而且也渗透到社会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

3.城市化答:城市化又称都市化,通常是指随着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这一过程促使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农村人口比重下降是城市化的一个显著标志。

城市化也包含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的过程。

城市化的实质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社会转型。

二、简答题1.简述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

[北京城市学院2014年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研;河北大学2011年研]答: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有:(1)环境与社会变迁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环境对社会变迁的作用方式有所不同。

当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的影响作用主要是依其自身变化规律自然而然地发生的。

随着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人化自然环境”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现代社会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基本上是经过人类改造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特别是人类活动对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已经严重制约了社会的进步,给人类带来许多未曾有过的灾难。

[全]社会工作原理-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

[全]社会工作原理-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

社会工作原理-考研真题详解1社会救助[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答: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济,是指政府和社会团体对那些维持社会基本生活水平有困难者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

社会救济工作的关键是要正确划定被救济对象最低生活标准,维护贫困者的基本权益。

我国长期开展的扶贫工作是社会救济中很有特色的事业,把社会救济与生产开发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贫困者的生活水平。

2社会服务[广州大学2019年研;中南大学2019年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答:社会服务是指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

它是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服务与营利性商业服务有本质区别,它是社会福利服务。

3倡导者[杭州师范大学2019年研;苏州大学2019年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答:在一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即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倡导不是不顾受助者接受程度的强行推动。

4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构成要素[武汉大学2011年研]答:社会工作是指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的活动;②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③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方法;④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有: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助人活动和专业方法。

5济贫法案[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济贫法案主要指伊丽莎白女皇于1601年颁布的法案。

该法案正式承认政府有济贫的责任,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该法案的重点或特点表现在:(1)规定每一教区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

(2)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分区主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

2021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硕士考研资料大全(包括历年真题、考试大纲)

2021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硕士考研资料大全(包括历年真题、考试大纲)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硕士考研资料学校简介:中央团校创建于1948年9月,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32年12月在江西瑞金创办的列宁团校。

1985年9月,在中央团校基础上组建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起由团中央和教育部共建。

2017年11月,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团校改革方案》,明确学校的根本定位是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承担着为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教育培养干部骨干的重要使命;明确保留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牌子和招生代码,继续举办研究生教育,培养高层次青年工作专门人才。

招生目录:参考书目:2020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硕士考研真题社会工作原理一、名词解释1、资源提供者2、个别化3、社会救助4、文化控制手段5、社会组织(组织结构)6、代差问题二、简答1、韦伯三位一体分层体系2、城市生活现代化的特征3、社会工作过程4、理论对社会工作的作用5、社会福利6、我国城乡一体化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三、论述题1、为社会工作理论与社会工作理论的联系与区别2、社会运行与发展的三种模式社会工作实务一、名词解释1、儿童福利2、任务中心模式3、反应学习4、文献回顾5、整群抽样二、简答1、罗斯曼的社区工作模式2、实地研究的缺点3、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4、测量的四个层次三、论述1、社会工作对反贫困的作用和功能2、自填问卷法的优缺点四、方案设计1、针对社会流动儿童设计一个方案2019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考研真题2019社会工作原理一、名词解释私人福利社会工作服务的领域社会秩序文化模式社会角色社会制度二、简答1. 社会工作的学科属性2. 社会工作需要理论3. 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4. 初级群体衰落的表现5. 社会化的三种研究视角6. 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三、论述1. 社会工作传递社会福利服务的作用2. 以大学生为例,从“功能论”和“冲突论”的视角出发,对大学校园进行研究与分析社会工作实务一、名词解释1. 个案工作2. 社会政策议程3. 纵向调查4. 社区照顾5. 信度6. 无结构访谈二、简答1. 社会组织的评估类型2. 服务传递之政府为补给方内容3. 社会研究中的困难4. 抽样的一般程序三、论述1. 为什么要小组互动控制,互动控制方法2. 网络调查优缺点四、1. 案例分析(1) .某某问题,内向,不愿交谈,上网,抑郁症,父亲临时工,疏于照顾,母亲愿意交流(2) .任务中心模式服务方案2. 方案设计某市贫困大学生脱贫之“志”2018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硕士考研真题社会工作原理社会工作实务复试分数线1、2020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生分数线报考我校考生进入复试的最低分数线,按照《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2、2019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生分数线1、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考生或调剂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需符合所报考专业《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社工复习资料

社工复习资料

社工复习资料
社工复习资料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社会工作理论:包括社会工作的定义、原则、价值观、伦理规范等基本概念。

2. 社会工作方法:包括社会工作的评估、干预、支持、协调、宣传等具体方法。

3. 社会工作实践:包括个体、家庭、群体和社区等不同层面的社会工作实践案例。

4.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包括社会问题的定义、分类、成因、影响,以及相关
的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

5. 社会工作与多元文化:包括社会工作与种族、文化、性别、性取向、宗教等
多元文化因素的关系。

6.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包括社会工作研究的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报告
撰写等方法。

7. 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包括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国内外社会工作的现状与趋
势等内容。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教材、参考书籍、学术期刊、社工考试辅导资料等来获取社
工复习资料。

同时,可以参加社工培训班、社工考试摹拟题训练等形式的培训活动来提升复习效果。

社会工作实践者的基础理论

社会工作实践者的基础理论

社会工作实践者的基础理论
1.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是社会工作实践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强调尊重和
关注个体的尊严、权利和价值,以及对社会正义和平等的追求。


会工作实践者应该将个体的需求和权益置于首位,并通过提供支持、资源和服务来促进个体的自主和发展。

2. 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认为社会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各个部分组成的,这些
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社会工作实践者应该将个体
置于社会系统中来理解和解决问题,考虑到个体与家庭、社区和社
会的关系,并采取系统性的方法来促进社会系统的健康和平衡。

3. 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社会工作实践者应该关注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互动,考虑到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并通过改善环境条件来促进个体的福祉和发展。

4. 社会正义理论
社会正义理论认为社会应该公平、平等地分配资源和机会,并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和利益。

社会工作实践者应该致力于推动社会正义,通过倡导和实践平等、公正和包容的价值观来促进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5. 反压迫理论
反压迫理论关注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和压迫现象,并提倡与之抗争和抵抗。

社会工作实践者应该站在弱势群体一边,支持他们争取权益和改善生活条件,通过个体和社会层面的努力来打破不平等和压迫的循环。

这些基础理论为社会工作实践者提供了指导和思考的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社会问题和挑战。

在实践中,社会工
作实践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理论,以达到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的目标。

331-社会工作原理

331-社会工作原理

全国MSW考试指导范围(定稿)(研究生招生考试属于择优选拔性考试,考试大纲及书目仅供参考,考试内容及题型可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上范围,主要考察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国MSW考试专业课考试包括社会工作原理(331)。

考试指导范围如下: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原理(331)社会工作原理部分包括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及社会学基础知识两个方面的知识。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基础知识了解社会工作的产生背景及其基本假设;了解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把握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思路;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及其本质;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包括价值理念、理论基础、实务理论及过程模式等。

一、社会工作概述1.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性质2.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3.社会工作的对象与服务领域4.社会工作的功能5.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二、社会政策概述1.社会政策的概念、产生与发展2.社会政策基本要素3.社会政策运行模式4.社会政策经济、政治和社会分析三、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分析视角1.认知行为理论2.心理动力理论3.社会建构理论4.危机干预与任务中心理论5.生态系统理论6. 社区发展模式7.增权和倡导模式8.女性主义视角9.绿色主义视角四、人的发展与社会环境1.人的发展、社会环境及其关系2.儿童发展与社会环境3.青少年发展与社会环境4.成人发展与社会环境5.老人发展与社会环境五、社会工作过程1.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2.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六、社会工作评估1.社会工作评估的类型2.单对象研究设计3.实验研究设计4.需求评估5.满意度调查6.项目评估第二部分:社会学基础知识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功能,掌握社会学基本概念与理论,掌握社会学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视角与方法。

一、社会学概述1.社会学产生与发展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社会学的功能4.社会及其构成二、社会学基本理论1.结构功能主义2.符号互动论3.冲突理论4.交换理论三、文化与社会化1.人的社会化的涵义及意义2.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与内容3.社会角色4.文化的类型与功能四、社会群体、组织与制度1.社会群体的涵义及类型2.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类型3.社会组织的结构与管理4.社会制度的概念与类型5.社会制度的功能五、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社会分层的概念与功能2.社会分层理论3.社会流动六、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1.社会变迁的涵义与类型2.社会现代化的涵义与内容3.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七、社会问题1.社会问题的涵义及特点2.社会问题的类型与成因3.当前我国的主要社会问题八、越轨与社会控制1.越轨行为及其类型2.社会控制的概念与类型3.社会控制体系参考书目:1.王思斌主编. 社会工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版, 2011年9月2.马尔科姆·派恩(Malcolm Payne)著,冯亚丽叶鹏飞译:《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关信平主编:《社会政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2版。

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社会工作常用理论社会工作是一门关注个体和社会的专业领域,它涉及到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和个人生活质量的改善。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理论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社会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社会工作中常用的理论。

首先,价值理论是社会工作中常用的理论之一。

价值理论强调个体的尊严和价值,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尊重和支持。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价值理论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理解个体的需求和权利,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其次,系统理论也是社会工作中常用的理论之一。

系统理论认为个体和社会是相互联系的,彼此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系统理论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和支持。

此外,社会正义理论也是社会工作中常用的理论之一。

社会正义理论强调社会中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公平和正义的对待。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会正义理论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关注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从而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支持。

最后,人类发展理论也是社会工作中常用的理论之一。

人类发展理论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人类发展理论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和支持。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中常用的理论有很多种,每种理论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社会工作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理论,以更好地为个体和社会提供服务和支持。

希望社会工作者们能够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为社会工作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工作考研知识点

社会工作考研知识点

社会工作考研知识点社会工作考研是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简称,是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招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社会工作是一门涉及社会问题、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的学科,社会工作考研考察的是学生在这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对于想要进入社会工作行业深造的人来说,社会工作考研知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

下面将逐步介绍社会工作考研的知识点:1.社会工作理论基础:社会工作理论是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工作的定义、目标、原则和价值观等。

考生需要熟悉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了解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正义。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社会工作的原则,如尊重客户的自主性、保护客户权益等。

2.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社会政策是解决社会问题和提升社会福利的重要手段,社会福利是社会政策的核心目标。

考生需要了解社会政策的定义、分类和制定过程,以及社会福利的概念、内容和发展趋势等。

3.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干预:社会问题是社会工作干预的对象,社会工作干预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任务。

考生需要了解社会问题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以及社会工作干预的方法、原则和流程。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社会工作干预的评估和效果评价等相关知识点。

4.社会工作方法与技能:社会工作方法是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操作手段,社会工作技能是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考生需要熟悉社会工作方法的分类和应用,如个案工作、群体工作和社区工作等。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社会工作技能的培养和提升方法,如沟通技巧、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5.社会工作伦理与职业道德:社会工作伦理是社会工作实践中的道德规范,职业道德是社会工作职业人员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考生需要了解社会工作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如保密原则、尊重原则和责任原则等。

6.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社会工作研究方法是社会工作研究的操作手段,考生需要了解社会工作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等。

以上是社会工作考研的知识点,考生需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社会工作研究生课程

社会工作研究生课程

社会工作研究生课程
《社会工作研究生课程》
一、社会工作研究生课程简介
社会工作研究生课程由至少七个学科组成,包括社会工作概论,发展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社会关系,社会工作组织与管理,领导与决策,实践社会工作,复合方法研究。

要学社会工作研究生课程,必须掌握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掌握专业社会工作技术,掌握有关的社会工作研究最新发展,以及关于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知识。

二、社会工作研究生课程的主要内容
1、社会工作概论:了解社会工作的历史、定义、核心价值、理论、方法、职业特征和发展等。

2、发展社会工作:学习有关社会工作发展趋势,探讨社会工作在政策、实践、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社会工作社会关系:研究社会关系的发展,关注社会关系的组织特性,理解社会关系的发展过程,强调社会工作者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4、社会工作组织与管理:学习社会工作组织管理的原理,研究组织管理的策略,发展社会工作机构的组织文化,探讨社会工作系统的绩效评估。

5、领导与决策:学习领导力的哲学和理论,借鉴成功领导人的经验,探讨社会工作者通过伦理决策来解决社会问题。

6、实践社会工作:深入分析社会工作客体的社会现实,了解社
会工作实战的策略与技巧,学习多种社会工作的模式,运用实践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7、复合方法研究:学习复合方法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掌握社会工作研究的评价方法,加强学习社会工作的实证研究方法。

研究生自我总结社会工作

研究生自我总结社会工作

研究生自我总结社会工作篇一:研究生个人总结范例研究生个人总结回首过去一年,作为一名研究生,我觉得自己过得是比较充实而有意义的,有很多收获,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总的来说自己成熟了很多。

我对自己过去一年的学习、生活、科研及社会工作等方面做一个小结,目的是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之处,以利于今后继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

思想方面:我一直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

大学时期我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标准要求自己。

我注意学习先进的政治理论,关心国内国际大事,积极拥护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地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同时注重加强对外界时政的了解,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

同时,我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这一年里,我积极响应学校组织的多次党员活动,配合当前的理论前沿,为自己补充新鲜血液。

学习方面:我努力学习专业课程,并阅读了大量与本专业相关的书籍和论文,这既让我开阔了视野,也使我对自己研究方向的内容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并不是很重,但是老师的宽松对我来说就像是无形的压力。

突然感觉自己好像有好多东西需要学习,所以我不敢放松学习,希望在有限的学生生涯中更多地学到点东西。

生活方面:我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为班里的学习委员,我平时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尊敬师长;我也是学院研究生会的一名副主席,主要负责学术部,平常积极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积极开展一些对同学的科研工作有帮助的活动,如研究生经验交流会等,拉近学院研究生之间的关系,让同学们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科研方面:前期一直在实验室帮助同组师兄师姐做实验,学习到许多宝贵的实用知识。

目前在做活性炭再生的相关实验,平常也会查看一些近期的相关文献,不断地学习借鉴新的理论和方法。

当然,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时工作还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这是我在以后要特别注意提高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社会工作理论:概念、历史与意义1.理论的含义和要素含义:理论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概念和判断构成的知识架构,它旨在从一般水平上或较高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现象的存在与变化,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即它来源于经验知识,但在抽象层次上高于经验知识,更具有概括性。

要素:概念以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判断(即命题或假设),它们可以将复杂的现实或现象简单化或模武化从而有助于人们辨识其间的关联和变化。

2.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欧登老师PPT)社会工作理论主要指关于如何开展社会工作的理论,即实践理论,是针对个人、家庭、小组和社区层面的干预,其功能在于预测案主或案主系统的行为,为干预活动提供结构和秩序。

社会工作理论是关于社会工作的各种知识构架的总称,是由不同层次的预设、模型、概念、定义等组成,是与经验环境密切联系的。

(书上)社会工作理论是关于社会工作的各种知识架构的总称。

(1)Howe认为社会工作印论包括两大部分:“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的理论”。

①“为社会工作的理沦”关注的是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

②“社会工作的理论”涉及社会工作的本质,目标,特色和过程。

②“为社会工作的理沦”和“社会工作的理论”是相互贯通的,“为社会L作的理论”包含着特定的“社会工作的理论”,“社会工作的理论”也蕴派着“为社会工作的理论”的要素。

(2)Siheon理沦划分(3)Rees与Fook分别对社会工作理论进行了三个层面的区分,但两者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第一层次是指唯物主义者的社会理论或大理论与知识基础,它关注的是社会的改治、经济结构以及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目标,并为后面的两个层次的理论确立基本脉络。

第二层次的理论是策略理论或实践理论,它聚焦于十预策略并致力于阐明社会工作者如何行动或应该如何行动。

第三个层次是实践观念或具体实践,即关注如何将经验、知议应用于具体的实践之中。

这三个不同层面的理论是相互K联的。

3.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演进(发展历程)①Howe的七阶段模型(豪的七阶段模型)Howe将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七个阶段。

(1)“调查”阶段。

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是事实的收集者,扮演调查者的角色。

社会T作被视为“助人的艺术”,缺乏对埋论的消晰认识,主要是将常识应用于不导常的情景之中。

(2)精神分析学阶段。

20 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社会工作经历了个所谓的精神病学的洪水期,弗洛伊德成为社会工作理论模式的核心人物,一时间社会工作几乎就成为精神分析工作。

这一局势随后得到一定程度的纠偏。

(3)“诊断学派”和“功能学派”并立的时期。

诊断学派足在精神分析学说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旨在探索和解决案主的精神疾病。

而功能学派则将个人的行为视为情景的后果,亲焦于此时此地,案主而非社工是助人关系的中心。

(4)“获得”阶段。

这一阶段社会科学理论得到长足的进展,这为社会工作借用不同的知识架构提供了基础,包括心理动力论、认知理论、行为理论,诸如此类。

(5)“盘点”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社会工作逐步对已有的理论、模式和流派进行整理、分类和排列。

(6)“理论统整”阶段。

即致力于将理论整合丁同一个屋顶下,出现了若干具有包容性的理论视角,特别是系统视角,社会功能成为一个重要的共享词汇。

(7)“理论归类”阶段。

理论多元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社会工作者在这样的情境下只能是致力于理论的分类化和有序化,出现众多的理论分类模式。

②本书的六阶段模型:结合Howe的七阶段模型和Kemp、Whittaker 和Tracy对社会工作理论历史发展脉络的梳埋提出一个六阶段模型:(1)第一阶段(19世纪90年代——20世纪20年代)是社会工作理论的开创期,这一时期以Richmond的《社会诊断》为标志,开创了社会工作“成为科学”的目标。

(2)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是围绕功能学派和诊断学派的论争而展开的,这一时期可以称之为“功能一诊断”期,实际上肇始了社会工作后续的微观与宏观之争。

(3)第三阶段(20世纪40—60年代)是调整期,因为这时期延续前阶段的论争出现了中间路线,包括问题解决模式、心理社会学派。

其中心理社会学派融合了诊断派“心理”和功能派的“社会”,为以后综融视角的出现提供了知识储备。

(4)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是整合期,主要标志是系统视角的兴起,它肇始了社会工作的综融模式,这一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主导性的理论,社会工作的知识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围绕这一模式建立的。

(5)第五阶段(20世纪80年代)是过渡期,这一时期社会建构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和不同的激进理论的影响逐步浮现,这时期为下一时期进行了理论准备。

(6)第六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多元化期,各种不同的理论相继涌现,其中不乏整合、折中的视角,这样的趋势在21世纪更为明显。

上面为完整版,以下精简版:(1)开创期(19世纪90年代-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以Richmond的《社会诊断》为标志。

(2)“功能—诊断”期(20世纪30年代),围绕功能学派和诊断学派的论争而展开的。

(3)调整期(20世纪40—60年代),这- -时期延续前一一阶段的论争出现了中问路线,包括问题解决模式、心理社会学派。

(4)整合期(20世纪70年代),主要标志是系统视角的兴起,它单始了社会工作的综胜模式。

(5)过渡期(20世纪80年代),社会建构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和不同的激进温论的影响逐步浮现,为下一时期进行了理论准备。

”(6)多元化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不同的理论相继涌现,其中不乏整合、折中的视角,这种趋势在21世纪更为明显。

这六个阶段模从历史的角度上读者对社会工作理论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

4.社会工作理论和具体实务之间的关系①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1、理论既可以通过对经验事实和社会实践的总结和归纳中提炼出来,也可以先于经验事实和社会实践而产生。

因此,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双边关系。

2、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种反思性关系,这种关系使得社会学理论不仅是、而且不得不是批判理论。

波德里亚:理论是一种对现实的挑战,它促进社会现实改变,而不是拷贝、预测现实。

3、理论和实践存在双向交织的—多关系;4、从社会学角度来说,“社会实践”是指社会行动者所表现的一切行为,当然也包括主体所采取的各种社会形式的合理转化。

5、社会学理论研究对经验研究的作用:适当的理论使原本孤立的变量在经验研究中确立起一致的相关性理论的进步推动经验研究的发展理论规范和指导经验研究理论可以预测经验研究的结果同时,社会学的经验研究对于理论研究也有积极作用:激发理论、重塑理论、修正理论、澄清理论等②社工如何选择和应用理论?答:社工在选择和应用理论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在社会工作领域,要反对针对理论的三种倾向,因为这三种倾向都忽视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影响了理论的选择与应用。

①抛弃理论:有些入认为理论是无用的,不相关的,因此应该抛弃理论,从而更加聚焦于实践模式,因为实践模式似乎更能配合案主所面对的情景。

然而,这样的论调是不成熟的,因为所有的实践或干预都是基于一定的价值、意识形态和关于人与社会的假设的,失去这样的基础,案上可能会遭遇更多的风险。

②理论教条主义社工可能认为特定的理论是万能的,是适合所有的案中或情景的,从而排斥那些可能更为适合特定案E或情景的理论,这样的盲从无疑忽视了任何理论的局限性。

因为理论是现实的简化,而现实是繁杂的,如果将所有的案主或情景都化约为某个特定类型的建构,这是危验的,因为我们试图削足适展,将活生生的现实装剪为某个理论的意象。

③无原则的折中主义社工可能认识到了理论的重要性,但由于没有很好地第握不同的理论,所以他们可能随意地将不同理论的不同元素疊加在- -起,变成-一个大杂烩,并美其名日“整合”。

显然,这样的做法过于随意,缺乏依据,如此“整台”呈现不了一个专业人员的基本素养,有时候还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因为特定的理论显然是不适合某些人群的。

(2) Robbins、Chatterjee和Canda提供了三条最起码的标准:①社会工作理论必须符合社会工作的价值和伦理。

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它必须遵循伦理守则,这是判断一个理论是否合适的底线。

②社会工作埋论应该遵从科学验证。

社会工作越来越重视证据为本,这成为其专业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社会工作理论应没有伤害性。

这一标准源自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和价值体系,因此我们要特别星慎地看到某些理论可能存在的潜在伤害性,对待这样的理论不可草率盲从。

综合而言,一个好的实践理论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特征:(1)应该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2)有助于社会工作者正在面对的案主;(3)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可应用于不同的案主或案主系统;(4)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即一定程度上应用起来不复杂;(5)可验证有效性;(6)有助于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四个理论传统认识论:认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趣的哲学学说,又称知识论。

1.实证传统:实证主义强调只有唯一的实在,关于这个实在的知识可以经由感觉去获得,并将非描述性的陈述排除在知识体系之外,从而保证知识和科学的统一性。

实证传统的优点:证据为本的实践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工作的科学性;缺点:(1)韦克菲尔德认为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非常复杂,几乎不可能简单地确定何者为因何者为果,而实证主义在这一点上无疑具有华约主义倾向;(2)解释主义宣称实证主义忽视了数字之外的意义和个人体验;(3)过分强调社会工作的科学属性,可能会削弱社会工作的宏观使命和人文关怀;人本传统的缺点见第6点,对人本主义的评价。

实证主义、人本传统、激进传统、社会将传统各自包含的部分:(1)实证传统坚信社会工作的知识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的方法之E. 理论可以经由科学方法证明其有效性而推至更大的人群,这一范式包括心理动力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生态视角、系统视角。

(2)入本传统从全人的观点理解人与环境的瓦动,尊事个人对自已经历的理解,相信每个人内在的改变潜力,包括存在主义视角和灵性视角。

(3)激进传统主张从结构的层面推进社会变迁,包括赋权视角、结构视角和女性主义社会工作。

(4)社会建构传统强调知识是社会建构的,变化的动力来自发现、讲述新的故事或探索案主的优势,包括叙事治疗、寻解治疗和优势视角。

第五章认知行为理论一、核心概念:1.ABC人格理论:A代表个事实:C是个体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或反应,这一反应可以是健康的,也可以是不健康的,单A(诱发性事件)并不必然导致C(情绪结果)。

B(个体关于A的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C,即情绪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