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 寓言二则教案m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 寓言二则教案b
(一)交流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其人弗能应
这个环节,既是课文内容
也”的尴尬局面?
的升华,又是课文内容的拓
(二)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则寓言, 展。通过讲故事、列举事例等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形式,既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
(三)想一想:在你的周围,存在着自相矛盾 内容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加深
的人或事吗?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寓
学生造句有困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 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运
活经验说句子,如:
用中理解词义,做到学用结
绿叶衬着鲜花,使鲜花更美了。
合。
同学们洁白的校服衬着胸前的红领巾,使红
领巾显得更鲜艳了。
在这句诗中,瀑布在高高的青山衬托下,会
显得怎样呢?(更白了,更加壮丽)
(展示课件第十屏)
让学生说说对此课件内容的感受。
的声音和样子,让我们带上对瀑布的喜爱之情, 再次朗读诗歌。 四、作业布置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书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一)听写已学过的生词。
(二)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
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吗?
板书:声音和样子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首诗歌。
二、品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美
(展示课件第八屏)
瀑布的声音像(叠叠的浪),又像(阵阵的
风)。这样的声音说明了瀑布(气势雄伟)。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读出瀑
3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 瀑布
布的气势雄伟。
(展示课件第九屏)
(二)学习第二、三小节。
1.过渡:还没看见瀑布就听见如此响亮的瀑
布声,接下来看到的瀑布会是怎样的呢?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苏教版三下)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苏教版三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内容,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今天老师和同学一起来学习两则寓言。
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2、归纳解释:寓言是用虚构、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3. 学习“寓”字:“寓”是“寄托”的意思。
(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4、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
(板书:揠苗助长,指导读准字音)二、初读课文,了解寓言大意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词: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3、指名读故事,读通顺课文,并说一说“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故事,揭示寓意1、学生自由读故事,然后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
2、指导朗读:(1)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并交流:“巴望”是什么意思?农夫“焦急”什么?从哪儿看出他很“焦急”?他心里会怎么想?(2)指导朗读第一段,读出农夫的焦急。
(3)指名读第二、第三段。
农夫想到什么办法?(相机理解“筋疲力尽”)(4)让学生观看插图。
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6)指名读第四段:农夫辛苦工作了一天,结果怎样?(理解“纳闷”)3、理解寓意:(1)讨论交流:禾苗为什么会枯死?种田人错在哪儿?(2)小结:这个庄稼人采用拔苗的方法,想让禾苗长得快些,这种做法违反了禾苗生长的规律,太急于求成,所以禾苗不但不能长高,相反都枯死了,这是个错误的做法。
(3)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口头练习说。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 寓言二则教案m
语文教学设计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22 寓言二则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和认知能力,充分预设,力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法顺应学法,教学思路符合学习认知思路,力图从语言入手,通过读、思、评、说等平台,引导学生读懂、读深、读活。
在这样的过程中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形象中获取新知,升华情感。
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在语言情境中感受语言内涵并在具体形象的创造中获得新的语文心智。
教学目标:1.会认“矛、盾、誉”等 9 个生字,会写“寓、矛、盾”等 6 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寓言含义,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3.帮助学生树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的意识;明白做事不要急于求成的道理。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和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2.帮助学生树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免得喧宾夺主的意识;明白做事不要急于求成的道理。
课前准备:1.生词卡片。
2.挂图。
3.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全文只有一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在夸耀自己的盾与矛。
第二层:人们听了他的话后的反应,使这个楚国人无言以对。
三、沿着思路译课文(一)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矛、盾”等几个生字,会写“寓、矛、盾”等几个生字。
观察课文插图,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
(展示课件第六至十四屏)(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1.演一演:假如你就是那个楚国人,你将怎样夸耀你的盾?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
2.议一议: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3.演一演:假如你就是那个楚国人,你又将怎样夸耀你的矛?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2.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深层寓意,尤其是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抽象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难点。
-分析故事中的句子结构,如“不听邻居劝告,后果自负”,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关系。
-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在想象写话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表达,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生字词汇和寓意。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及时改正错误重要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讲授《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时,我发现学生们对故事情节非常感兴趣,但理解寓言的深层寓意对他们来说是个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在想象写话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或句型,降低创作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创作障碍。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寓言二则》中的《亡羊补牢》。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犯了错误并及时改正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及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2.理解句子:如“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不听邻居劝告,后果自负”等。
3.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寓言寓意,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4.朗读课文,体会语言表达,提高朗读技巧。
5.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写话练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六单元22 寓言二则自相矛盾 教案2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通过课文弄懂古文的意思。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理解古文的意思,明白故事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1、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将开始新的学习。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成语。
提起成语,我想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吧?能说几个吗?我们来个成语填字大比拼,看看谁掌握的成语最多?(师出示)自()()()小组派代表展示后,大屏幕投影展示:有关自的成语。
自给自足自力更生自告奋勇自强不息自食其力自愧不如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我陶醉自相残杀自高自大自作聪明自吹自擂自不量力自暴自弃自鸣得意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自相矛盾师:中华民族的悠久灿烂的文化之中,成语又是其中的璀璨瑰宝,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并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增加语言的艺术性。
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自相矛盾。
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简要介绍作者韩非子。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师: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师:同学们,这是一篇寓言,以前我们学过那些寓言?是怎样学习的?(使学生知道学习语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这篇寓言与以前学过的有哪些不同?(演示)这是一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理解整个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后熟读成诵。
(二)读通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三篇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课设计三篇篇一教课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邻居”“懊悔”“劝说”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需就”,“假如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此中的一则。
教课要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课时间: 3 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课要点、难点:指引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领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质,谈一谈感想。
教课时间: 1 课时教课准备:投影教课过程:一、讲话激趣揭露课题1、同学们喜爱听寓言故事吗?为何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色 ?(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望、包括的意思。
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 ?(相当于“篇”)4.今日我们学习《背道而驰》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
二、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谈谈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掉。
牢:关牲畜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好地谈谈“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何丢羊 ?为何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由吗?三、初读课文,认识内容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 ?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指引评论。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何丢?4、小结:可见念书前我们的猜想是完好正确的,念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 1—4 节,思虑: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何还会丢第二只?3、同桌互议。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 寓言二则教案e
4.让我们想象一下,这个小女孩在学校的 理解;再通过体会心情、想象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5 我愿你是我女儿
女孩。 (自卑、痛苦、烦恼……) 6.带着我们的理解,通过朗读走进小女孩 的内心世界。 (二) ( 展示课件第六屏)指名读第 2 段, 感受伦纳德老师的美丽。 1. 用 一 个 词 填 空 : 伦 纳 德 老 师 是 一 个 ( )的老师。 (胖胖的、美丽、令人喜欢……) 2.你从哪个句子读出来的? 师的美丽) 3.出示句子: 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 一个人比我更爱她。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我非常爱伦纳德老师) (三)合作读第 3—7 自然段,感悟“我愿 你是我女儿”这句话所蕴含的爱的神奇。 1.(展示课件第七屏)小组合作,讨论交 流。 2.师生交流: 卑。 (2) 耳语测验时, 用一个词来说说我当时 的心情。 ( 紧张、害怕、忐忑不安) 3.(展示课件第八屏)配乐引读,创设情 境: 这位痛苦的小女孩带着害怕的心情站到门 这一环节,紧紧抓住“我 式,激活学生的经验世界,充 这位自卑的小女孩带着紧张的心情在猜测 分朗读、充分想象,读思结合, 老师的问题时,她的耳边响起了一句话,那就 读中感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 是 情把右手抬起了一点儿,她的耳边响起了一句
设情境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形象中获取新知,升华情感。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
境感受、在语言情境中感受语言内涵并在具体形象的创造中获得新的语文心智。
教学目标:
1.
会认“矛、盾、誉”等 9 个生字,会写“寓、矛、盾”等 6 个生字,能 正
2. 理解寓言含义,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帮助学生树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的意识;明白做事不要急于求 成
什么? 《 自相矛盾》 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这节课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寓言二则《自相矛盾》《揠苗助长》ppt课件(教学课件)A
展示祖国各处风光名胜照片和图片。 二、 生字
播放祖国风光、名胜片段,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生字。 三、 自主探究,学习生字 (一) (二) 看拼音读准字音,重点“神、州、川” 识记生字:
字音(去掉拼音读;隐去熟字读生字) 字形 例: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鸟) 熟字与生字比较:夹——峡 伸——神 写——与 眠——民
二、
开一个祖国知识讨论会
(一) 出示上节课汇总的问题 1、我们的祖国为什么又称“神州、华夏、中华”? 2、“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在哪儿?是什么样的? 3、台湾在哪儿?为什么说台湾和大陆是一家? 4“各民族”指哪些民族?我们自己是什么民族的?
(二) 根据回家找到的答案来解决问题,教师随机点拨来 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 2、 伟大。 3、 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识字 3
认识 11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 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
感受祖国的伟大,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时间: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2、 一、 认识 11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教学过程 展示交流 看影片,引出
(三) 朗读比赛 三、 指导写字
(四) 看书观察,分析书写要注意的地方。 (五) 重点示范“争”、“民”、“族”。 (六) 练习写字。 四、 (一) 想一想,填一填 1、 黄河浪花( ),颜色( )。 长城年代( )。 2、我国共有( )个民族,我是( )族人,我知道 的民族还有( )。 五、 板书 ),延伸得( )。珠峰年纪( ), 特别( )。长江水量( ),流 得( 补充作业
(1)理解“闵”“芒芒然”“病”,指导有感情 地朗读。 (2)想象一下,儿子看到枯死的禾苗,他会说什 么呢?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案寓言二则《揠苗助长》讲述了一个种田人用拔苗助长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但结果禾苗都枯死了的故事。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教育人们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然后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接着带着问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和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然后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并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最后是细读悟道理,讨论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种田人错在哪里,学生口头归纳寓意。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并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
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或全班集体讨论的办法,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寓意。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今天,让我们继续研究《寓言两则》,板书课题为《鹬蚌相争》。
2.出示图片。
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培养朗读、概括能力)1.那么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等一会儿我们集体交流。
2.《鹬蚌相争》的故事是怎样的呢?有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3.有哪一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告诉大家。
首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练一练。
4.指名表述,适时表扬。
三、细读寓言,深入理解1.故事基本内容,我们已经了解了,可是,为什么鹬和蚌要互不相让呢?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同桌分角色扮演鹬和蚌,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3.指名朗读,教师点拔。
四、联系文本,理解人物(练朗读,理解人物心理)1.抓住鹬猛地用尽用气——威胁筋疲力尽,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
《寓言二则》教案(通用15篇)
《寓言》教案《寓言二则》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寓言二则》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寓言二则》教案1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二、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亡羊补牢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 寓言二则教案c
语文教学设计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22 寓言二则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和认知能力,充分预设,力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法顺应学法,教学思路符合学习认知思路,力图从语言入手,通过读、思、评、说等平台,引导学生读懂、读深、读活。
在这样的过程中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形象中获取新知,升华情感。
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在语言情境中感受语言内涵并在具体形象的创造中获得新的语文心智。
教学目标:1.会认“矛、盾、誉”等9个生字,会写“寓、矛、盾”等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寓言含义,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3.帮助学生树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的意识;明白做事不要急于求成的道理。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 读懂课文、理解寓意。
2. 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和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2.帮助学生树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免得喧宾夺主的意识;明白做事不要急于求成的道理。
课前准备:1. 生词卡片。
2. 挂图。
3. 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楚人有鬻()与()者,誉之曰:“吾盾之(),物()能()语文教学设计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3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文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写春天里的小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动人景象,字里行间充满对春雨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在师生共同营造的浓浓春韵的场景中,让学生轻松地感受到春雨的美;在对课文诗化语言的理解和美妙音乐似的情境体验中,领悟语文的韵味和蕴含的人文;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生活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回归学科本色。
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多方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育成和个体相吻合的心理机能。
教学目标:1.会写“沟、股、推”等8个生字,会认“沟、蹄、跌”等7个生字。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 寓言二则教案l
语文教学设计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22 寓言二则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和认知能力,充分预设,力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法顺应学法,教学思路符合学习认知思路,力图从语言入手,通过读、思、评、说等平台,引导学生读懂、读深、读活。
在这样的过程中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形象中获取新知,升华情感。
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在语言情境中感受语言内涵并在具体形象的创造中获得新的语文心智。
教学目标:1.会认“矛、盾、誉”等 9 个生字,会写“寓、矛、盾”等 6 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寓言含义,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3.帮助学生树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的意识;明白做事不要急于求成的道理。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和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2.帮助学生树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免得喧宾夺主的意识;明白做事不要急于求成的道理。
课前准备:1.生词卡片。
2.挂图。
3.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全文只有一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在夸耀自己的盾与矛。
第二层:人们听了他的话后的反应,使这个楚国人无言以对。
三、沿着思路译课文(一)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矛、盾”等几个生字,会写“寓、矛、盾”等几个生字。
观察课文插图,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
(展示课件第六至十四屏)(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1.演一演:假如你就是那个楚国人,你将怎样夸耀你的盾?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
2.议一议: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3.演一演:假如你就是那个楚国人,你又将怎样夸耀你的矛?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寓言二则自相矛盾教案1语文版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通过课文弄懂古文的意思。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受到启发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理解古文的意思,故事的寓意。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四、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介绍韩非子。
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今天的课堂,快乐的学习,开心的表现自己,好吗?二、出示课题、析题、解题师:出示“寓言”,同学们认识这两个字吗?认读“寓”师:你们都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呢?师: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是?(师出示课题)三、多种方法读文,读通读顺文言文师:出示课文,学生读,你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发现?师:教师介绍文言文,同学们,初读这样的文章,你有什么感觉?师:先让慢慢读文,都认识里面的生字词吗?(教师出示标识了生字词记号的课文,学生认读)师:教师范读文言文。
生:学生听读划节奏。
师:带领学生对照所画节奏,读文言文。
师: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读。
生:小组读、个读、自由读、全班齐读。
四、赏析重点语句、合作理解故事大意师:同学们真棒,整篇文言文读得真好,接下来的学习中希望你们进一步读通、读顺文言文,并且借助译文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的意思。
生:小组合作了解文言文大意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师:对照文章大意,你能看出“鬻”是什么意思?“誉”又是什么意思?“陷”又是什么意思?师: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师:俗话说做买卖不吆喝不行,谁能来为这个楚国人在这里吆喝吆喝他的盾呢?老师起个头吧“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快来看看我的盾吧……师:一起用夸耀的语气吆喝着读读原文吧,和老师一起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学生接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寓言二则揠苗助长教案1语文版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揠苗助长的含义。
2、能力目标:能在理解古文的意思后,可以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受到启发教育,培养学生阅读古文寓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读懂字词,理解古文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四、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寓言故事,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寓言二则的第二则寓言,《揠苗助长》。
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注意“揠”字的写法。
学习课文(一)整体通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要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反复多读几遍。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2.同桌互相读课文。
每人读一遍,互相纠正字音。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3.请学生展示读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其他人认真倾听朗读是否正确。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注意指导“闵”“揠”“趋”“槁”“矣”等字的读音。
4.教师范读课文。
标注停顿符号。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5.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注意正确停顿,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二)了解故事,悟出寓意1.读通故事。
学生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逐字逐句地读文章,争取读懂每一句话。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预设:此环节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
这则寓言简单明了,学生应该可以在共同交流中将故事大意讲清楚。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可重点指导以下几个问题:(1)“之”的用法。
之的用法基本有:……的……;代词;语气助词,不做解释。
师:举例(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2)其子趋而往视之(3)闵其苗之不长(2)文言文与现代文语序有差异,解释不通时,可以采取“换一换”的方法将句子读明白。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 寓言二则教案e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一)板书“我愿你是我女儿”。
利用课题质疑,让学生思
提问: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维迅速活跃起来,自然进入主
(二)小结学生提出的问题:
动学习状态。
1.这句话是谁说的?
2.听到的人听后是怎样的心情?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2 寓言二则
语文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三年级下册 课 文:22 寓言二则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和认知能力, 充分预设,力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法顺应学法,教学思路符合学习认知思 路,力图从语言入手,通过读、思、评、说等平台,引导学生读懂、读深、读活。 在这样的过程中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 设情境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形象中获取新知,升华情感。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 境感受、在语言情境中感受语言内涵并在具体形象的创造中获得新的语文心智。
结合课文内容,设身处地
人的错误呢?
地大胆设想,分析揠苗人当时
(二)如果你是揠苗人,你会怎样做呢?
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三)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事就像“揠 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言语
苗助长”一样急性子办了坏事呢?(展示课件第十 组织能力。
九屏)
(四)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展
示课件第二十屏)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龄、增、嘲”等 10 个生字;会写“增、跨、厌”等 14 个生字;理解“增长、厌恶、弯曲”等词语。
小学语文22-教案设计.寓言二则
小学语文22-教案设计.寓言二则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将以两则寓言为教学内容,分别是《蚯蚓与蜗牛》和《狮子与老鼠》,目的是通过阅读寓言来让学生了解人生的道理和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寓言的定义,引导学生探究寓言的文学特点;2.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灵敏的思考能力;4.帮助学生将寓言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复印上述两则寓言和填好的习题,学生准备工具书和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引入故事,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并根据故事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寓言的特点和教育意义”。
引入的方式可以是讲故事,或者出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等等。
2. 寓言介绍(5分钟)在引入故事之后,教师简单地介绍一下寓言的定义和特点。
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然后简要解释寓言的定义,简单介绍一下寓言所表现的教育意义。
3. 寓言《蚯蚓与蜗牛》(25分钟)教师让学生先自己阅读寓言《蚯蚓与蜗牛》,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这个寓言讲了什么?”、“这个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是否认同这个道理?为什么?”等问题。
然后让学生将问题的答案写在他们的笔记本上或者课堂讨论。
接着,教师会给学生分发相关的练习,并给出要点,以便让学生在处理练习的过程中思考道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文能力。
4. 寓言《狮子与老鼠》(25分钟)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本节课只提取了两则寓言。
与第一则相似,这则寓言的教学方式,同样是先阅读寓言,然后自己思考。
在思考过程中,可以因材施教,给学生分别设置不同的问题,在帮助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让学生自己分辨出不同道理的“精髓”。
5. 课堂总结(5分钟)在阅读、思考、课堂讨论以及处理题目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则不同的寓言:《蚯蚓与蜗牛》和《狮子与老鼠》。
教师需要花点时间总结一下本节课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回答学生对课程的疑问,并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 寓言二则教案h
语文教学设计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22 寓言二则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和认知能力,充分预设,力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法顺应学法,教学思路符合学习认知思路,力图从语言入手,通过读、思、评、说等平台,引导学生读懂、读深、读活。
在这样的过程中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形象中获取新知,升华情感。
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在语言情境中感受语言内涵并在具体形象的创造中获得新的语文心智。
教学目标:1.会认“矛、盾、誉”等 9 个生字,会写“寓、矛、盾”等 6 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寓言含义,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3.帮助学生树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的意识;明白做事不要急于求成的道理。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和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2.帮助学生树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免得喧宾夺主的意识;明白做事不要急于求成的道理。
课前准备:1.生词卡片。
2.挂图。
3.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全文只有一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在夸耀自己的盾与矛。
第二层:人们听了他的话后的反应,使这个楚国人无言以对。
三、沿着思路译课文(一)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矛、盾”等几个生字,会写“寓、矛、盾”等几个生字。
观察课文插图,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
(展示课件第六至十四屏)(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1.演一演:假如你就是那个楚国人,你将怎样夸耀你的盾?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
2.议一议: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3.演一演:假如你就是那个楚国人,你又将怎样夸耀你的矛?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说明
这个环节重点是让学生 通过审题质疑, 初知矛和盾的 形象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为 下文的顺利教学和自主学习
扫清障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这节课, 我们要学习一种
既古老又新奇的语言——文言文。 大家还记得吗?
我们曾经接触过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的一些名言警句。 大家回 忆一下: 那些名言警句的语言和我们现在的语言有 什么不同之处? 二、根据内容明思路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熟读成诵。 ( 展示课件第 五屏) 这一环节教师范读课文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4.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5.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3.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承载的意旨触动学生的心灵,
让文本语言激荡学生的精神, 引发情感共鸣。
(1)找出文中描写罗丹工作的句子。
(2)分析句子,体会含义。 “仔细端详着塑像” 中 “端详” 是什么意思? 说出几个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 能不能将“端详”换成其他的词? “但审视了一会儿,他又喃喃自语道……”
3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3 罗丹的启示
什么? 《 自相矛盾》 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这节课
我们来学习《揠苗助长》。边说边板书课题。(展 示课件第十七屏) 二、读题两遍,释题 引导学生写“揠” ,查字典,了解字义。 释题 , 并依题质疑。 三、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读题入境,释题入意,把 握语言文字的训练要旨, 提升 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5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3 罗丹的启示
语文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三年级下册 课 文:13 罗丹的启示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罗丹的启示》 这篇课文讲述了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茨威格参观他 的工作室时,对自己的一件杰作感到不满,就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把茨威格忘 记了的事。 课文重点叙述罗丹全神贯注修改雕像的情景, 作者通过对罗丹的语言、 动作、神态的描写,把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状态描述得惟妙惟肖。 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年段阅读教学) , 并围绕这篇课文的特点,我有 针对性地组织了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的设计。在本节阅读教学过程中, 渗透了小 学语文第二学段阅读的学法指导。课堂上除了指导学法之外,课堂上重情境、重 体验、重合作,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用心感悟并充满激情地读,大胆地发 表见解,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鲜活,使学生感受到罗丹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的工作态度以及忘我的境界, 在体会、 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最终自己从中受到启示。
的目的在于教学生分清句读, 学生熟读成诵便于后面理解 课文内容和表演, 掌握故事的 起因、经过、结果,为学生进 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演一演: 假如你就是那个楚国人, 你将怎样 夸耀你的盾?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
1.
叫卖的样子。
2.
这个环节要充分发挥 学 生自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教 师点到即可。 表演时注 求惟妙惟肖,富有 论时各抒己见, 己独特的见 意指导 学生的语言、动作和 神态,力 创造性。议
议一议: 如果你是围观的人, 你会怎样想?
3. 演一演: 假如你就是那个楚国人, 你又将怎
怎样说? 样夸耀你的矛?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 喝叫卖的样子。
4. 议一议: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又会怎样
允许学生在尊 重别人意见的 前提下, 发表自 解和不同感受。
想?又会怎样说? 四、联系课文悟道理 用自己的话给学习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讲一讲 这则寓言故事。 ( 展示课件第十五至十六屏) (一)交流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其人弗能应 也”的尴尬局面? (二)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则寓言,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罗丹画像、课件。
1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3 罗丹的启示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第三屏) 罗丹是法国著名雕塑家。 爱因斯坦说过: “ 问题的提 设计说明
他的著名雕塑作品有《思想者》 《 吻》 《 美丽的欧 米 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 ” 由 哀尔》等。他的雕塑作品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 声 罗丹的画像入手,介绍他的成 望。这样的一位艺术家,他是怎样工作的呢? 就、作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然后抛出问题“这样的一位艺 术家,他是怎样工作的呢”, 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成 功地开启新课的学习之旅。
1
理解“闵”“芒芒然”“病”,指导有 感情 想象一下,儿子看到枯死的禾苗,他会 说什
3
地朗读。
2
么呢? 你觉得这个人怎样? 3.齐读课文。
五、明确寓意
(一)面对那枯死的禾苗,你会怎样指出揠苗
人的错误呢?
结合课文内容, 设身处地
地大胆设想, 分析揠苗人当时
(二)如果你是揠苗人,你会怎样做呢? 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三)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事就像“揠 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言语 苗助长”一样急性子办了坏事呢? ( 展示课件第十 组织能力。 九屏) (四)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展 示课件第二十屏) 六、练习 (一)练一练,对照生字表,读一读,并给它 们组词。 (二)找一找,赛一赛。(展示课件第二十一 屏) 从你的课外书籍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寓言读一 读,下次讲给同学和老师听,看谁讲得好。 延伸课外,迁移阅读 技 巧,提升阅读水平。
3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2 寓言二则
2.分小组把这则寓言故事编成一个小品, 表演 给大家看。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盾——坚固 矛——锋利 (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则寓言《 自 相矛盾》 , 请你告诉我们学习寓言最重要的是 弄懂
2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2 寓言二则
全文只有一段,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 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 在夸耀自 己的盾与矛。 第二层: 人们听了他的话后的反应, 使这个楚 国人无言以对。 三、沿着思路译课文 (一)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矛、 盾”等几个生字,会写“寓、矛、盾”等几个生字 。 观察课文插图, 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 想想每一 句 话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 ( 展示课件第六至十 四 屏)
Hale Waihona Puke 2. 挂图。 3. 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 学生齐读课题,审题质疑: ( 展示课件第三至 四屏) (一)矛是什么样子的?它的作用是什么? (二)盾是什么样子的?它又有什么作用? (三)课文写了关于矛和盾的一个什么样的故 事? (四)教师小结:课文写了古时候有一个卖盾 和矛的楚国人,由于片面地夸大了盾和矛的作用, 结果出现了自己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的尴尬局面 的故事。 (五)简介: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2 寓言二则
语文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三年级下册 课 文:22 寓言二则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和认知能力, 充分预设,力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法顺应学法,教学思路符合学习认知思 路,力图从语言入手,通过读、思、评、说等平台,引导学生读懂、读深、读活。 在这样的过程中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
2.同桌互相讨论,理解文中的词语。
把自己设想为揠苗人, 入 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 让咱们试着演一演, 怎 情入境,身临其境,设身处地 么样?想要演好这篇寓言, 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 的想象,让学生悟情悟境。 文中这个人的动作和语气, 把自己当作这个人, 来, 自己试着读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1) 快速读读课文, 用横线画出与课题对应的 一句话。
这一句说明了什么? “他每修改一处,就后退一步,细细观察。 一会儿,他又把……时而加点儿泥。 ”这一句是对 罗丹工作的具体描写。 (展示课件第九屏)引导学生用“时而…… 时而……”练习说话。 学以致用,所以这一环节 设计了练习说话的活动,学生
2
生字教学虽不是三年级的 教学重点了,但为了学生能对 文本进行流畅阅读,所以必要 的 生 字 学 习 点 拨 还是要 进 行 的。 标准的课文朗读范音, 能
1.听教师朗读课文, 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再次帮助学生疏通朗读障碍。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3 罗丹的启示
第二部分(第 2—9 自然段) : 具体写“我” 在罗丹的工作室,亲眼看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 情景。 第三部分(第 10 自然段) : 写“我”得到的 启示。 四、朗读课文,自由感悟体会 1.自由读。 2.男、女生对读。 3.各小组推荐代表诵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精读课文,探究释疑 (一)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课文。 2.合作探究。 ( 展示课件第六屏)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与艺术大师的普通会面,有何感受? 3.学生汇报交流。 4.老师相机指导。 ( 展示课件第七、八屏) “然而,和一位艺术大师普通的会面,给了 我一个极大的启示,成为我写作生涯的一个转折 点。 ” (1) “启示”是什么意思?“转折点”是什 么意思? (2)什么成为“我”写作生涯的转折点? 5.引导过渡学习:这次会面对“我”能产生 如此巨大的影响,那么它是一次怎样的会面呢? (二)第二部分。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引导探究罗丹如何全神贯注地工作。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 解课文内容。 通过读、议,使文本语言 “温故而知新” , 必要的知 识回顾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