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3-1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同步训练试题解析.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一、选择题1.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作e=1.60×10-19 C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解析:选BCD.元电荷是最小电荷量单位,不是指具体的带电体,所以A错B对;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电子的电量,故C、D对.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B.不带电的物体上,既没有正电荷也没有负电荷C.摩擦起电过程,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D.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实质上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趋向或远离带电体解析:选D.自然界中的电荷量不是任意无限可分的,其最小单位为元电荷所带电荷量1.60×10-19 C,故A项错.物体不带电,是由于其内部正、负电荷的量值相等,对外不显电性,故B项错.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摩擦起电同样不能创造电荷,是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过程,故C项错.自由电子是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带电体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两端带等量异种电荷,选项D 正确.3.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 C,丙物体带电8×10-16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解析:选AD.由于甲、乙、丙原来都不带电,即都没有净电荷,甲、乙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1.6×10-15C而带正电,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10-15C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所带负电为1.6×10-15 C-8×10-16 C=8×10-16 C,故A、D正确.4.如图1-1-9所示,放在绝缘支架上带正电的导体球A,靠近放在绝缘支架上不带电的导体B,导体B用导线经开关接地,现把S先合上再断开,再移走A,则导体B( )图1-1-9A.不带电B.带正电C.带负电D.不能确定答案:C5.带电微粒所带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2.4×10-19 C B.-6.4×10-19 CC.-1.6×10-18 C D.4.0×10-17 C解析:选A.任何带电物体的带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由此知选项A不是元电荷的整数倍.6.如图1-1-10所示,a、b、c、d为四个带电小球,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吸d,b斥c,c斥a,d吸b,则( )A.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B.仅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C.c、d小球带同种电荷D.c、d小球带异种电荷解析:选BD.由a吸d,d吸b可知a与b带同种电荷,且与d带异种电荷;c斥a,b斥c 可知c与a、b带同种电荷,c与d带异种电荷.故选B、D.7.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定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不.可能是(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D .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解析:选A.当两个小球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时,两球接触后,都不带电,不可能相互排斥,故A 项是不可能的.8.如图1-1-11所示,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MN ,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有金属验电箔片,若使带负电的金属球A 靠近导体的M 端,可能看到的现象( )图1-1-11A .只有M 端验电箔片张开,且M 端带正电B .只有N 端验电箔片张开,且N 端带负电C .两端的验电箔片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D .两端的验电箔片都张开,且两端都带正电或负电解析:选C.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金属球A 上的负电荷将排斥金属导体MN 上的自由电子,使其向N 端移动,N 端带负电,而M 端带正电,故两端的金箔片均张开,C 正确.A 、B 、D 均错误.9.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 夸克和d 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u 夸克带电荷量为23e ,d 夸克带电荷量为-13e ,e 为元电荷.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 A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B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C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D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解析:选B.对质子11H :带电荷量为2×23e +(-13e )=e ,故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对中子10n :带电荷量为1×23e +2×(-13e )=0,故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故选B. 二、计算题10.如图1-1-12所示,大球A 原来的电荷量为Q ,小球B 原来不带电,现在让小球与大球接触,达到静电平衡时,小球获得的电荷量为q ;现给A 球补充电荷,使其电荷量为Q ,再次让小球接触大球,每次都给大球补充到电荷量为Q ,问:经过反复多次接触后,小球的带电荷量为多少?图1-1-12解析:由于两个球的形状和大小不等,所以在接触过程中,两球的电荷量分配比例不是1∶1,但应该是一个确定的值.根据第一次接触达到静电平衡时两者的电荷关系可知,此比例为(Q -q )∶q .经过多次接触后,从大球上迁移到小球上的电荷量越来越少,最终将为零,设最终B 球带电荷量为q ′,则有Q -q q =Q q ′,解得q ′=Qq Q -q . 答案:Qq Q -q11.如图1-1-13所示,A 为带负电的金属板,沿金属板的垂直平分线,在距板r 处放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小球,小球受向右的作用力偏转θ角而静止,小球由绝缘丝线悬挂于O 点,试求金属板对小球的作用力为多大?图1-1-13。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作业: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含答案)
课后作业45分钟限时:4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8×5′,共40分)1.下列关于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物体不带电就是物体内部没有电荷存在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就一定显正电性D.当一种电荷出现时,必然有等量异种电荷出现,当一种电荷消失时,必然有等量异种电荷消失解析:电荷只能在物体间转移,不能消失.答案:C2.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的电量C.元电荷就是质子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解析:元电荷是一个电量,e=1.6×10-19C,所有带电体的带电量是这个数的整数倍.答案:BD图33.如图3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 )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D.两对金箔分别带异种电荷解析:当导体靠近带电导体C时,枕形导体A端感应出负电,B端感应出正电,两侧金箔也相应地带上负、正电,故D项正确;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B侧感应出的正电荷被中和,呈电中性,金箔闭合,故B项正确;触摸枕形导体后,C移走,枕形导体带负电,金箔由于带同种电荷而张开,故C项对.答案:BCD4.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B.摩擦起电实质上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C.物体所带电荷量可能很小,甚至小于eD.电荷中和是等量异种电荷完全相互抵消的现象答案:B5.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橡胶棒上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答案:A6.用一绝缘柄将一带正电玻璃棒a接触另一不带电玻璃棒b,使之接触起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此接触起电过程中,玻璃棒a上的正电荷向玻璃棒b上转移B.在此接触起电过程中,玻璃棒b上的负电荷向玻璃棒a上转移C.在此接触起电过程中,它们的电荷的代数和不变D.在此接触起电过程中,电荷并不一定遵循电荷守恒定律答案:BC7.一带负电绝缘金属小球被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净电荷几乎不存在.这说明(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解析:绝缘小球上电荷减少是由于电子通过空气导电转移到外界,只是小球上电荷量减少,但是这些电子并没有消失.就小球和整个外界组成的系统而言,其电荷的总量仍保持不变,遵循电荷守恒定律.答案:CD8.某验电器金属小球和金属箔均不带电,金属箔闭合.现将带负电的硬橡胶棒接近验电器金属小球.则将出现的现象是( )A.金属箔带负电,其两片张开B.金属箔带正电,其两片张开C.金属箔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但两片一定张开D.由于硬橡胶棒并没有接触验电器小球,故金属箔两片因不带电仍闭合答案:A二、非选择题(9、10题各10分,11、12题各20分,共60分)9.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①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的电荷量之比为________.②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答案:①2∶3 ②2∶1图410.如图4,导体AB 与地面绝缘,将带正电的物体C 靠近AB ,用手接触一下B 端,放开手再移去C ,则此时AB 带________电,若用手接触一下A 端,放开手再移去C ,则此时AB 带____________电.答案:负 负11.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绝缘金属球A 、B ,A 球所带电荷量为q ,B 球所带电荷量为-q ,现要使A 、B 所带电荷量都为-q 4,应该怎么办? 答案:先用手接触一下A 球,使A 球所带电传入大地,再将A 、B 接触一下,分开A 、B ,再用手接触一下A 球,再将A 、B 接触一下再分开,这时A 、B 所带电荷量都是-q 4. 12.现有一个带负电的电荷A ,另有一不能拆开的导体B ,而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导体可供利用.你如何能使导体B 带上正电?答案:因为A 带负电,要使B 带正电,必须用感应起电的方法才可以,因为接触带电只能使B 带负电,根据感应起电的原理可知,要使B 带电还需另外一块导体,但现在这块导体没有.其实人体就是一块很好的导体,只要把A 靠近B ,用手摸一下B ,再拿开手,通过静电感应,B 就带上了正电荷.。
人教版高中物理-有答案-人教版高中物理_选修3-1_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_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7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带电量有可能是3×10−19CB.感应起电的本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C.物体所带电量可能很小,可以小于元电荷D.经过摩擦使某物体带正电是因为产生了额外的正电荷2. 关于元电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就是质子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CD.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23C3. 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内一定没有电荷B.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C.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电荷移动的过程D.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创造电荷的过程4. 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所带电荷量分别为+5Q和−Q,将两小球接触之后再分开,则它们所带的电荷量分别为()A.+2Q,+2QB.+3Q,+3QC.+5Q,−QD.+3Q,+Q5. 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A.点电荷的带电量一定是1.60×10−19CB.实际存在的电荷都是点电荷C.点电荷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D.大的带电体不能看成是点电荷6. A和B都是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A带正电荷1.6×10−10C,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在摩擦前A和B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A转移到了BC.A在摩擦后一定得到了1×109个电子D.A在摩擦过程中一定失去了1.6×10−19C电子7. 两平行金属板水平放置,板间距为0.6cm,两板接上6×103v电压,板间有一个带电液滴质量为4.8×10−10g,处于静止状态,则油滴上有元电荷数目是(g=10m/s2, g=1.6×10−19C)()A.30B.3×10C.3×104D.3×106二、多选题(共5题;)在电场线如图所示的电场中,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时,电场力作正功B.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C.A点的电势小于B点D.负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电势能大如右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方法是()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使甲球瞬时接地,稳定后再移走棒D.使棒与甲球接触,稳定后再移走棒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带电情况可能是()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B.带同种电荷C.带不等量异种电荷D.无法确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一个电子,在任何情况下均可视为点电荷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D.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是看它的尺寸的绝对值,而是看它的形状和尺寸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能否忽略不计下列有关起电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是可以创造的B.摩擦起电时物体带负电荷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此物体得到电子C.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D.等量的正、负电荷可以中和,说明电荷可以被消灭三、解答题(共3题;)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3×10−3C的正电荷,小球B带有−2×10−3C的负电荷,小球C不带电.先将小球C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再将小球B 与小球C接触然后分开,试求这时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多少?如图所示,通过调节控制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使其每秒钟有104个电子到达收集电子的金属瓶,经过一段时间,金属瓶上带有−8×10−12C的电荷量,求:(1)电子瓶上收集到多少个电子?(2)实验的时间为多长?如图所示,固定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60∘,高度为ℎ,空间充满垂直斜面向下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mg/q,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物体以某速度下滑时刚好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可以看成质点,且下滑过程中其电量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问:(1)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檫因数。
高中物理选修3-1(人教版)练习: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含答案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A级抓基础1.有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它们两两靠近,它们都相互吸引,如图所示.那么,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小球都带电B.只有一个小球带电C.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D.有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答案:D2.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片金属箔片上带异种电荷B.两片金属箔片上均带负电荷C.箔片上有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D.将玻璃棒移走,则金属箔片立即合在一起解析: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即缺少电子,若将其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此时两个箔片带同种电荷,且为正电荷;在此过程中,一部分电子会从验电器B.质子是由两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一个u夸克和两个d夸克组成C.质子是由一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两个u夸克和两个d夸克组成D.质子是由两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两个u夸克和两个d夸克组成解析:根据质子所带电荷量为e,2×e-e=e,所以质子是由两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中子不显电性,e-2×e=0,所以中子是由一个u夸克和两个d夸克组成,故选项B正确.答案:B8.如图是伏打起电盘示意图,其起电方式是( )A.摩擦起电B.感应起电C.接触起电D.以上三种方式都不是解析:导电平板靠近带电绝缘板并接地时,导体与大地连通,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绝缘板带正电,则会吸引大地的电子到导电平板上,从而使导电平板带上负电荷,故选项B正确.答案:B9.(多选)如图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 )。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答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同步训练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同步训练一、单选题(共30分)1.下列关于起电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管是何种起电方式,都要遵循电荷守恒定律B.摩擦起电时,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C.摩擦和感应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而后者则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D.一个带电体接触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则两个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2.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大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B.元电荷的值通常取作e=1.60×10-19 CC.元电荷实际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3.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B.C.D.4.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用一对绝缘柱支持使它们彼此接触。
把一带正电荷的物体C置于A附近,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A.此时A带正电,B带负电B.此时A、B带负电C.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D.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5如图所示,验电器带有少量正电荷,将一带负电的小球从远处逐渐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此过程中,可能看到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A.不断增大B.先减小至零,后逐渐增大C.先增大,后减小D.先增大,后不变6.下列关于静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铁钉C.普通验电器能直接检测物体带有何种性质的电荷D.电荷量存在某最小值7.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三个带电小球A、B、C(可视为点电荷),三球沿一条直线摆放,仅在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作用下静止,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A对B的静电力一定是引力B.A对B的静电力可能是斥力C.A的电量可能比B少D.C的电量一定比B少8.把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接触一下再分开一个很小的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这两个小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①两球带等量异号电荷②两球带等量同号电荷③两球原来带不等量同号电荷④两球原来带不等量异号电荷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9.甲、乙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没有第三者参与),结果发现甲物体带了1.6×10-15C的电荷量(正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物体也带了1.6×10-15C的正电荷B.甲物体失去了104个电子C.乙物体失去了104个电子D.甲、乙两物体共失去了2×104个电子10.如图所示,在感应起电的实验中,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指针发生了偏转. 下列关于金属球和指针带电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球带负电,指针带正电B.金属球带负电,指针带负电C.金属球带正电,指针带负电D.金属球带正电,指针带正电二、多选题(共24分)11.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12.宁夏育才中学某物理社团做静电感应实验,有下列步骤及结论:①把不带电的绝缘导体球甲移近带负电的绝缘导体球乙,但甲、乙两球不接触;②用手指摸甲球;③手指移开;④移开乙球;⑤甲球带正电;⑥甲球不带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1. (2分)自然界中存在的电荷有()A . 一种B . 二种C . 三种D . 四种2. (2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如图所示,长为L的规则枕形导体原来不带电,O点是其几何中心。
将一个带正电、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放置在距导体左端R处,由于静电感应,枕形导体的a、b端分别出现感应电荷,k为静电力常量。
电键S最初断开,则()A . 导体两端的感应电荷在O点产生的场强大小等于0B . 导体两端的感应电荷在O点产生的场强大小等于C . 若闭合S,有电子从枕形导体流向大地D . 导体a、b端电势满足关系φa<φb3. (2分)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C,丙物体带电8×10﹣16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1.6×10﹣16CB . 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CC . 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CD . 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C4. (2分) (2016高二上·蚌埠期中) 关于元电荷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元电荷就是电子②元电荷跟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相等③基本电荷就是质子④物体所带的电荷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③D . ②④5. (2分)关于元电荷、点电荷的说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元电荷就是电子B . 元电荷是表示电子和质子的统称C . 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可看成点电荷D .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6. (2分) (2016高二上·宁夏期中) 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带电量之比为1:7,相距为r,两者相互接触后再放回原来的位置上,则它们间的库仑力可能为原来的()A .B .C .D .7.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自然界中除了正、负电荷外,还可能有第三种电荷B . 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电荷C . 带等量正、负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的现象叫湮没D . 迄今为止,科学实验发现带电体所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0×10﹣19C8. (2分)真空中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相距r,带电量分别为:Q1=+Q ,Q2=-9Q,此时两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如将两小球接触一下再放回原位则作用力将变为()A .B .C .D .二、多选题 (共2题;共6分)9. (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静电感应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了另一个部分B . 摩擦起电时,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C . 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都能使电子发生转移,只不过前者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后者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D . 一个带电体接触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两个物体平分带电体上的电荷10. (3分)如图所示,A、B两绝缘导体相互接触,原来不带电.用一带负电绝缘球C靠近A端(不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不移开C时,A端带正电,B端带负电B . 不移开C,让A,B分开,A端带正电,B端带负电C . 先移开C,然后让A,B分开,A端带正电,B端带负电D . A,B上的电荷的数值一定不相等三、非选择题 (共3题;共15分)11. (5分)多少个电子的电荷量等于﹣3.2×10﹣5C?干燥的天气一个人脱了鞋在地毯上走,身上聚集了﹣4.8×10﹣5C的电荷.此人身上有多少个剩余电子?他的质量增加了多少?(电子质量me=9.1×10﹣31kg,电子电荷量e=1.6×10﹣19C)12. (5分) (2017高二上·玉溪期中) 如图所示,有三块大小相同平行导体板A、B、C,其中A与B间距是B与C间距的一半,且A、B两板所构成的电容器的电容为10﹣2μF,电池电压为2V,求A、B两板上的电荷量分别为多少?13. (5分)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3×10﹣3C的正电荷,小球B带有﹣2×10﹣3C的负电荷,小球C不带电.先将小球C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再将小球B与小球C接触然后分开,试求这时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多少?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1-1、2-1、3-1、4-1、5-1、6-1、7-1、8-1、二、多选题 (共2题;共6分)9-1、10-1、三、非选择题 (共3题;共15分)11-1、12-1、13-1、。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检测题:(一)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一)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关于摩擦起电、传导起电、感应起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三种方式都产生了电荷B.这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C.这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在转移D.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解析:选A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但并没有创造电荷,电荷只是发生转移。
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是传导起电。
这三种方式都没有产生电荷,A错误;摩擦起电、传导起电、感应起电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B正确;这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的转移,C正确;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D正确。
2.[多选]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是表示 1 C电量C.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解析:选CD 元电荷是最小带电荷量,大小为e=1.60×10-19 C,跟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量相等,不是电荷种类,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为元电荷的整数倍,故C、D正确。
3.将一束塑料扎带一端打结,另一端撕成细条后,用手迅速捋细条,观察到细条散开了,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细条散开现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由于摩擦起电,细条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散开B.撕成细条后,所受重力减小,细条自然松散C.撕成细条后,由于空气浮力作用使细条散开D.细条之间相互感应起电,相互排斥散开解析:选A 塑料细条与手摩擦带电,塑料细条上带的是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塑料细条会向四周散开,捋的次数越多,塑料细条带电越多,排斥力越多,下端散开的就越大;故B、C、D错误,A正确。
4.如图所示,某次实验老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去吸引细碎的锡箔屑,发现锡箔屑被吸引到玻璃棒上后又迅速地向空中散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锡箔屑被吸引过程会因为获得电子而带负电B.锡箔屑被吸引过程有减速过程C.最后锡箔屑散开主要是因为碰撞导致D.散开时锡箔屑带正电解析:选 D 玻璃棒靠近锡箔屑,使锡箔屑发生感应起电,故A错误;锡箔屑被吸引过程是加速过程,故B错误;最后锡箔屑散开主要是因为锡箔屑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C错误,D正确。
人教版高中物理 选修3-1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同步练习A卷(练习)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同步练习A卷(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 (2018高二上·深圳月考) 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不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A .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 . 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 . 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再把两球分开D . 手摸一下甲球,然后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2. (2分) (2019高一下·浙江期中) 下列哪位科学家用油滴实验,测出电子电荷的数值,e=(4.774±0.009)×10-10esu,(通常取e=1.60×10-19C)()A . 牛顿B . 开普勒C . 密立根D . 富兰克林3. (2分) (2018高二上·朝阳期末) 用绝缘支柱支撑着贴有小金属箔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它们下部的并列平行双金属箔是闭合的.现将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发现金属箔都张开了一定的角度.如图所示,则()A . 导体B下部的金属箔感应出负电荷B . 导体B下部的金属箔感应出正电荷C . 导体A和B下部的金属箔都感应出负电荷D . 导体A感应出正电荷,到底B感应出等量的负电荷4. (2分) (2018高二上·赤峰月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 . 尽可能保持印刷厂空气干燥,防止静电危害C . 摩擦起电,可能是摩擦中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D . 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示带正电5. (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B . 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C . 点电荷的带电量一定是1.60×10﹣19CD . 体积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是点电荷6. (2分) (2020高二上·南阳期中) 研究人员发现,蜜蜂在活动时,由于和空气摩擦,蜜蜂会带上负电荷,蜜蜂体表有一层蜡质能起到绝缘层的作用,使这些累积的电荷不易消失,蜜蜂的身体周围形成了一个电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A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
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A正确.
B、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但并没有创造电荷.电荷只是发生转移.故B错误.
C、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故C
正确.
D、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是接触带电.故D错误.
故选AC
2. A如图所示,当将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
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B.枕形金属导体中的负电荷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C.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
D.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
解析:解:A、当将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发生了静电感应现象,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枕形金属导体自由电子向A移动,故A错误.
B、金属导电的实质是自由电子的移动,即负电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枕形金属导体自由电子向A移动,正电荷不移动,故B正确
C、同上可知,C错误
D、同理可知,D错误
故选B
3. B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之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电,则( )
A.B和C两球均带负电
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B和C两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
D.B和C两球都不带电
4. B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所示,现使b带电,则( )
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
C.b立即把a排斥开
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解析: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5. 如图所示,有一带正电荷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时,验电器金属
箔张角减小,则金属球A()
A.可能不带电B.可能带负电C.可能带正电D.一定带负电
解:验电器原来带正电,要使张角减小,则应使B处的电子转移到金属箔处,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A球可能带负电;
若A球不带电时,则由于感应,A球左侧也会带上负电,故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故A球可以带负电,也可以不带电;
故选:AB.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电场强度处处相同的区域内,电势也一定处处相同
C.电场强度的方向总是跟等势面垂直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
解:A、元电荷是自然界最小电荷量,不是实物粒子,故A错误;
B、在匀强电场中,各点的场强相同,但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故B错误;
C、电场强度的方向总是跟等势面垂直,故C正确;
D、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故D错误;
故选:C.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可以说明做功可以创造电荷
B.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C.物体带电量可以是任意值
D.只有体积小的带电体可视为点电荷
解: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但并没有创造电荷.电荷只是发生转移.故A错误;
B、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故B正确;
C、带电体的带电量只能是电子电量的整数倍,人们把这个最小的带电量叫做叫做元电荷.故C错误;
D、电荷的形状、体积和电荷量对分析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就可以看成是点电荷,所以能否看作点电荷,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与自身大小形状及带电量的多少无具体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被创造
B.摩擦起电,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C.感应起电是电荷在同一物体上的转移
D.在地毯中夹杂导电纤维是为了利用人在地毯上行走时摩擦产生的静电
解: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但并没有创造电荷.电荷只是发生转移.故A错误.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B错误.
C、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是接触带电;故C正确;
D、在地毯中夹杂导电纤维是为了将人在地毯上行走时摩擦产生的静电及时导走.故D错误.故选:C.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创生
B.地球的地理两级与地磁两极是重合的
C.安培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判定
D.频率的单位是赫兹
解:A、摩擦起电是电荷发生了转移,电荷不可以被创生.故A错误.
B、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是不重合的,存在磁偏角.故B错误.
C、通电导体在磁场受到的安培力方向可以用左手定则判定.故C正确.
D、频率的单位是赫兹.故D正确.
故选CD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质子
B.点电荷是很小的带电体
C.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创生
D.库仑定律只适用于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计算
解:A、元电荷是自然界最小的电量,在数值上等于质子或电子的带电量,不是实物粒子.故A错误;
B、点电荷是当两个带电体的形状对它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作点电荷.不是以电荷量的大小和体积大小来确定是否是点电荷,故B错误;
C、摩擦起电过程是得到和失去电子的过程,因此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荷不可以创生,故C错误;
D、库仑定律只适用于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计算,故D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