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城市规划产生的背景
西方1960年代城市规划理论
1960s
英国1968年《城乡规划法》引入的新“结构”规划之中,结构规 划具体用作战略规划文件,对目的的考虑既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 也有物质空间方面的内容。
1960年代的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李宝宏 2013.05
系统规划理论
(4)系统规划理论的兴盛
① 1960年代地理学的“计量革命”,推动了系统理论 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② 生态系统理论,加深了对系统的认识 ③ 建模、数学科学、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系统 理论在城乡规划理论中的发展 ④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三论)
效果跟踪
1960年代的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李宝宏 2013.05
理性过程规划理论
(3)理性过程规划的理论根源
与系统规划理论的情形相同,理性过程理论也发端于 在城镇规划领域以外形成的综合性理论。就理性过程 理论而言,相关的理论是“决策理论”,尤其是关于 理性决策的综合性理论。具有代表性的决策理论,包 括以下几种: ① 完全理性决策论 ② 有限理性决策论 ③ 理性组织决策论 ④ 非理性决策论 ⑤ 现实渐进决策论:这种理论强调现实和渐进改变, 受到了行政决策者的重视。
1960s
第二,系统规划理论把城市看成不同区域位置的功能 活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系统,那么一个局部所发 生的变化将会引起其他局部的相应变化。
新的开发项目,都必须从项目其可能产生的效果方面进行综合评 价; 需要一种新型的规划师:接受经济地理学或社会科学方面的训练, 而不仅仅是建筑学或测量学方面的训练。
1960s
1960年代的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李宝宏 2013.05
理性过程规划理论
(1)理性过程理论的时代背景
①在国家政治追求社会民主的情况下, 政府对企业管 理和决策兴趣,专业技术人士通过建议政治家如何管 理经济、国家福利等,在国家的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 ②新的科学信念,即认为决策过程(policy-making process)同样可以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与决策有关 的因素能得到量化就是科学的,不能量化的(如景观)则 无关紧要;而Popper(1963)提出的“假设——证伪”是 科学发展途径的思想也对这一时期的理性过程理论的 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读书报告摘要:本文是作者通过规划原理课的学习,结合了课本及《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和其它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总结,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形成的自己的认识。
其中包含了从古希腊文明开始至今的西方各阶段历史背景及规划思想的重要转折。
关键词: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发展规划的理论的本质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时间上的目标预设和过程制导的规律和知识的总和。
我将全书所介绍的规划发展过程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结合其他文献,对每个阶段的内容概括如下:一.原始的起源:古希腊到文艺复兴首先将产业革命以前,即差不多到文艺复兴时期归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还都十分古朴,简单。
城市形态仅仅需要满足人们的日常住行,唯一大规模的规划建设是教堂宗庙等工程,没有现在的交通、环境等问题的困扰,城市在人民或者君主手中几乎可以被随意布置、发展.古希腊时期,大约公元前1000年,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造就了古希腊人独立意识、决断性格及闲暇、优雅的生活态度。
集体自尊心理和确信依靠集体就能战胜外界强大压力的信念,生发出对社区整体的自我崇拜以及对城邦精神的尊崇与向往。
虽处于奴隶社会,但却不存在很大的权力和干预世俗生活的宗教力量。
当时的人们认为:“城市是一个为着自身美好生活而保持很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而又能自由自在地享受轻松的生活.”大量住宅小而简朴,贫富混居,城市缺少统一而严正的规划。
但是公共空间却丰富多彩,庙宇盛行(实质是人们节日欢乐的殿堂和公共活动中心).当时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中,突出的特征是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
这可以说是后来整个人本主义的思想历史的发源。
前5世纪,法学家希波丹姆斯一反常态,提出理性规划的概念,即著名的希波丹姆斯模式,后来被誉为西方古典城市规划之父.古罗马时期,物质生活较希腊时期大大改善,但民主化程度总体上呈现出不断衰减的态势,精神世界日益世俗化,人本主义逐渐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实用主义.这一时期城市规划和建筑的主要任务是歌颂权力、炫耀财富,城市建设体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军事化和君权化的特征。
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研究
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研究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城市规划。
而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则是其中的两个典型代表。
虽然两者有着不同的发展背景和文化底蕴,但在城市规划方面,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本文将对这两种规划进行比较研究。
一、背景和特点1. 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的发展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主要出现在中世纪欧洲地区。
在这一时期,城市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繁荣迅速崛起,推动了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发展。
在城市规划方面,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以保护城市安全为基本要素,因此建造了城墙和城堡,同时也注意城市的合理布局和道路交通的便利性。
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始于公元前200年的秦朝,一直延续到清朝(公元1644年-1911年)。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的不同在于其强调传统文化和哲学,因此,中国城市规划通常以城市中心和城市围合的形式为设计重点,并且注重规划中的未来发展性。
二、城市布局和结构1. 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的特点是城市经常被包围在城墙之内,城墙有助于保护城市不受入侵。
城墙内的布局通常采用徽型或者方格状布局,城墙内的重点在于街道的宽度和几何形态。
由于城市通常是从城市中心向四周扩展,因此,城市中心通常是繁华的商业区,周围是住宅区和工业区。
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通常以圆形或者四方形的形式为设计布局,城中心是关键的设计元素。
相对于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注重城市中心和外围空间的结合性,城市的四条主要街道首尾相连、交汇于城中心,形成了城市的“气脉”和“骨骼”。
三、城市建筑和装饰1. 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的建筑和装饰以石头、砖块和木材为主要材料,建筑风格也较为保守,少有创新。
建筑通常采用豁口状窗户、尖拱形拱顶和简单的装饰设计。
此外,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的建筑多为教堂和城堡等宗教和军事建筑,建筑性质较为单一。
资本主义城市的社会背景
资本主义城市的社会背景资本原始积累和文艺复兴,资产阶级的势力扩大;社会关系发生根本转变:1640年英国革命使得18世纪生产力飞跃,进入了产业革命,开始了机器工业的时代;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动摇了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扫清了道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此时城市建设的种种矛盾表现在:1)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引起城市畸形发展;2)大工业生产方式,引起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化;3)大工业生产方式,大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中心;4)城市盲目扩展,布局混乱,形成大量的紊乱的人流货流,造成车辆剧增和交通阻塞;5)城市各种公用设施提供了远比封建社会高的多城市物质生活条件;6)城市环境景观质量下降。
英国的旧城改建伦敦改建1666年9月伦敦大火;克里斯托·雷恩(Christopher Wren)提出重建伦敦的规划;——划时代的意义有计划的系列建设活动:《重建伦敦市法令》1667年;伦敦斯贵尔(London Square);公园成为城市公众游憩场所;1811年建筑师纳希(John Nash)规划设计了里琴(Regent Street)大街、里琴公园和克莱逊特(Crescent)公园;1666年伦敦规划该规划结构上没有个根本变革,沿袭了古典主义手法,把法国园林设计的技巧运用其中;市中心、船埠及其交通的功能布局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观念。
1、沿袭古典主义手法,将法国园林手法运用到城市。
城市主轴线+广场序列+放射道路2、强调经济职能,弱化宗教职能3、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4、没有很好的结合现状和地形,强烈要求改变私人土地的所有权,没有得到官方的采纳。
英国的旧城改建疗养城市巴斯(Bath)的建设英国的园林18世纪30年代造园学院发起了园林设计革命,开创了自由的风景园林——风致园或浪漫主义风景园林;19世纪后半叶的城市公园运动19世纪后半叶造园思想是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结合,自然主义运动与科学技术发展直接联系,提高了自然保护的认识。
外国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外国城市建设与规划史第一编古代的城市城市的起源古埃及的城市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古印度和古代美洲的城市古希腊的城市古罗马的城市最早的原始人聚居地在法国尼斯NIZZA地区考古发现的迄今3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的原始人聚居地,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建筑城市的起源•原始社会---狩猎、采集,有穴居、巢居,以游猎为主•旧石器晚期---相对定居、土窑•中石器时代---部落居民点三个特点:有秩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显示社会等级辟邪与占卜•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革命(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7000BC.-4000BC.---土地耕作者居民点,易碎不宜携带的陶器罐子装物,房子装人---采用容器形状,减少建材用量•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剥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货币交易、商人•4000BC.-3000BC.---城市产生---城市革命,城市:交通便利、利于交易、防卫需要•城市产生的意义:对传播人类文化的贡献,仅次于文字的发明.古居民点城市的起源掌握:•城市的产生•第一批城市诞生的时间•城市产生的意义古埃及的城市一、社会背景•1、历史沿革4000BC. 原始社会过渡奴隶社会---3500BC. 上下埃及---3200BC.第一(MENES)王朝•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2400年•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400年~公元前1580年•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年~公元前1150年•晚期——公元前1150年~公元前30年•2、政治体制:政教统一、中央集权、皇帝(法老)专制2、宗教信仰人生短暂、灵魂永生、千年复活生者之城简单马虎,死者之城神圣永恒,生死分离•3、建造水平大量人力物力,多工种的合作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学、几何学、工程机械等发展防御水患古埃及金字塔古埃及地图二、城市概况•孟菲斯古城------白城、第一王朝首都、持续千年•卡洪城------通往法尤姆绿洲路上的小城、中王国时期、长方形、砖砌城墙、东西分区(死墙)、南北分阶层•古埃及有名的城市卡洪(Kahun)就是十二王朝时期于公元前2000多年建成的。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大伦敦规划分析)
2)第二代新城建设
• 城镇开发法的颁布使得疏解大城市人口的方式开始向对已有城镇的改造与扩建倾斜。 50年代时确立了苏格兰的坎波诺尔德新城,61-66年间确立了利文斯通、朗科恩、欧文 等7座新城。
• 第二代新城人口密度和规模有所提高,规划人口在10万人左右。
背景:
1980年代以前,伦敦的工业增长逐年下降,经济处于衰退阶段,人口不断减少,由1939 年的800万下降到1985年的680万,城市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来自各方面的压 力。然而,近十多年来,伦敦正经历着显著的变化,经济、人口出现强劲增长,城市愈发繁 荣,现在的人口已经回升到740万。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两个:第一,像纽约、东京一 样,伦敦作为一个世界城市正以其高质量的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设施,特别是贸易和金融设 施,吸引着全球的投资,许多跨国公司的发展需要落户伦敦这样的世界城市;第二,伦敦正 以成功的经济、一个世界城市所能提供的各种就业、文化、教育等条件,吸引着大量的国外 移民,越来越多的学生、刚刚达到就业年龄的年轻人来到伦敦,在这里你可以听到世界各地 多达305种语言,这使伦敦正在变得越来越年轻。Βιβλιοθήκη 战略:总体发展战略:
1. 三类不同地区的开发策略: 要成功地实施更紧凑的开发策略,有必要采取多管齐下的对策,将商业和住宅开 发、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以及地方社区活力的提升结合在一起。由于伦敦面对的挑战是 全方位的和跨越各区自治区边界的,本次规划高度重视五个大的次区域的发展策略,包 括西伦敦、北伦敦、中心伦敦、南伦敦和东伦敦(含泰晤士河口地区)的发展策略。在 这个全面的规划框架之中,规划确定了一些特别发展地区,包括机遇性增长 (OpportunityAreas)、强化开发地区(Areas for Intensification)和复兴地区 (Areas for Regeneration)。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第一章.文明基石: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一.西方古典文明的圣地1.古希腊文明的极高地位:古希腊文明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与欧洲文明的摇篮。
2.古希腊文明的起源于发展:公元前11世纪希腊半岛及其周围地区出现氏族国家,公元前8世纪时逐步出现了数十个城邦国家,随着各城邦之间社会,经济,文化交往的频繁及共同防御的需要逐渐形成一个成为“希腊”的统一文化与民族的地区。
从建筑和城市艺术的角度来看将古希腊的文化分为四个时期:1荷马文化时期(公元前12~公元前8世纪)2古风文化时期(前8世纪~前5世纪)3古典文化时期(前5世纪~前4世纪)4希腊化时期(前4世纪末~前2世纪)。
其中雅典卫城是希腊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精神的象征。
二.古希腊思想与文明的内核1.唯物主义认识观:古希腊思想是从一种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的探索开始的。
2.人文主义思想:从总体而言,古希腊的思想是人文的3.理性思辨的逻辑思维4.公平平等的政体意念三.古希腊的城市生活形态1. 城邦,公民与城市社区精神:共和制城邦是希腊最先进的城邦,希腊城邦的基础是公民(自由民的所有成员),古希腊人把城市定义为一个为着自身美好生活而保持很小的规模的社区。
2. 人本主义的生活形态:从人本主义的的意义上讲雅典卫城及Olympia的宙斯圣地等并不是膜拜圣灵的圣地而是市民公共活动的中心。
3. 积极的公共生活与丰富的公共空间:古希腊以贸易为主要特征的海洋文明和开放的人群性格以及优越舒适的自然景观造就了古希腊人积极的公共生活,积极的公共生活进一步的促使公共空间丰富起来,半公共场所,许多开敞的城市广场空间以及宏伟的雅典卫城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
四.理想城市的规划形态1. 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关于理想国家(城市)的探求:苏格拉底提出城邦和城市生活的自然发展,其学生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强调“理想国(城市)是用绝对的理性和强制的秩序建立起来的。
”首先:通过劳动分工和社会角色来重整城市秩序,其次:城市居民应分为各阶层,并让哲学家(集智力和智慧于一身)来当国王治理国家;亚里士多德则提倡建立中产阶级统治的国家2. 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布局手法:古希腊的公共建筑以及建筑群中,突出反映的特征是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即使雅典也没有明确的强调人工规划,代表作为雅典卫城,其建筑布局以自由的,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为原则。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应用
城市规划与设计论文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应用——以法国巴黎为例摘要: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产生的背景:政治背景、技术背景、思想文化背景、社会下的现状问题。
西方现代城市的规划思想:奥斯曼的巴黎规划、带形城市、城市形态学说、田园城市等。
法国几次重大规划:奥斯曼的巴黎规划、拿破仑三世期间第三次规划、60年代至90年代规划、现代的规划调整等。
解析巴黎的交通系统。
关键词: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应用法国巴黎1.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背景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一词到20世纪初才出现。
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以及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1.1政治背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是英国革命。
但1789年的法国革命较之于英国革命影响更大,它导致更大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体现在国家内部政体等方面的全面颠覆。
1.2技术背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指18世纪以来最先在英国物质生产领域出现的生产工具、劳动方式以及相应的经济组织的大变革。
法国在18世纪末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统一度量衡和关税来统一国内市场。
革命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本已在巴黎周围开始的近代集约化家庭农场得到发展。
工业革命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也重大,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把人口越来越多的引向城市。
1.3思想文化背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其直接为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启蒙运动对现代城市和城市规划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启蒙运动及其所推动的理性主义思想创立了现代城市规划的方法基础理论;二是自由与平等精神推进了对于城市整体问题的思考。
1.4西方近代社会背景下的城市状况城市问题在工业革命后城市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开始出现,城市的状况下降,主要问题有:1.城市人口急剧增长;2.城市环境与卫生恶化;3.城市结构与布局失调;4.城市开发土地与使用失措;5.城市阻塞严重,交通失控;6.城市品质与美学失态。
欧洲古代城市规划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欧洲古代城市规划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城市规划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古代城市规划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丰富多彩,体现了不同历史背景、文化传承和城市发展的不同特色。
正如“城市是历史的延续,文化的传承,生活的象征,美好生活的追求”一样,欧洲古代城市规划深刻地反映了人类文明历程中智慧与劳动的结晶,也是欧洲文化的重要符号。
古希腊城邦的规划古希腊城邦是西方政治和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城市规划设计中体现了民主政治和人类理智的需求。
古希腊城邦在选址方面注重天然防护和水源,如雅典城即依山傍海,南有帕纳太伊戈山,北有利科姆尼兹山,西有蔑兰丘,东有翁山,城市利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天险短折的防御体系。
古希腊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城中心广场是政治、社交和文化交流的场所,如雅典的阿卡迪亚广场,除了是政治和文化活动场所,还有民间文化和艺术表演的聚集场所。
此外,公共空间中还有神庙和体育场等。
古希腊城邦发扬了城市文明的人本主义精神,把人的需要和福祉置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核心地位。
罗马帝国城市的规划古罗马帝国城市规划中体现的则是征服与统治的意志。
罗马城是古代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其城市规划具有明显的军事特色。
罗马城不但注重防御,而且加强了路网和市政设施的建设,为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罗马城中心地带是城市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信仰场所,如罗马军事大路、卡皮托琴山以及卡拉卡拉浴场等。
罗马城的街区设施和建筑风格丰富多彩,有城墙、拱门、竞技场、神庙和花园等。
中世纪城市的规划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则体现出了贸易、手工业和文化变革的需求。
中世纪城市的发展是在城市自治和市民社会基础上进行的,城市自治是中世纪城市的标志。
城市自治是一种地方上的民主政治制度,使市商、工匠和其他市民成为城市的主人,从而保障了城市的自我管理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市场也是中世纪城市的重要场所之一,城市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活动都集中在城市中心的市场上。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1、历史背景18世纪在英国实现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居住点的模式,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
由于工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不断集中,城市人口快速扩张,农业生产劳动率的提高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迫使大量破产农民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各类城市都面临着同样的人口爆发性的增长问题。
尤其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蔓延于英国和欧洲大陆的霍乱被确认为是由这些贫民区和工人住宅区所引发的,则更使社会和有关当局惊恐,同时也引起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注。
在19世纪中叶,开始出现了一系列有关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
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形成和发展在理论上、思想上和制度上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产生的三个重要背景:(1).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深刻变化,传统的规划手段(design)已无法解决众多的城市问题。
(2).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环境质量的急剧变化,包括大量工人居住区的环境恶化。
(3).空想社会主义、改良主义者对城市问题的关注托马斯.摩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傅立叶------------公社欧文--------------新协和村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产生的标志:(1).英国于1909年颁布的住房与城市规划法案《The Housing And Town Planning,etc.Act》,1909。
标志英国的城市规划体系正式成立。
此前,城市规划工作并未成为政府部门的独立工作,而是依附于卫生部门和住房管理部门。
1875年公共卫生法《Public Health Act》;1890年住宅改善法《Dewllings Improvement Act》1890年工人阶级住宅法《The Housing of the Working Class Act》(2).1898年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发表《明日----一条通向真正和平改革的道路》《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提出“Garden City”的田园城市规划理论。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期伟大思想家们的各种理论与概念,笼统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
近代 历史上的 空想社会主义 源自于 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 莫尔(Thomas More,1478—1535)的“乌托 邦”概念,这种先进的思想影响了以后许多代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Saint-Simon,1760—1826)、傅立
叶(Charles Fourier,1772—1837)、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等等。
洲,“只有一条宽500米的街区,要多长就有多长——这就是未来的城市”
(图3-5)。这个城市中的居民既可以享受城市型的设施又不脱离自然,并可 以使原有城市中的居民回到自然中去。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带形城市 的理论:
城市应有一条宽阔的道路作为脊椎, 城市宽度应有限制,但城市长度可以 无限。
带形城市理论对20世纪的城市规划和城市 建设也产生了重要影响。1930、1940年代 中,前苏联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全面研究。
筑学、园林规划和城市绿地规划的兴起与发展。在美国,城市美化运动的前奏是1850 年 代末开始的公园运动,在奥姆斯特(F.L.O1msted )的率领下,1859 年首先在纽约建 设了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城市开敞空间“纽约中央公园”,这种方式改善了城市机能的 运行,开创了促进城市中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新纪元。 伯恩海姆(D.Burnham)所作的
• 法国人 傅立叶 提出的社会制度 模式是以 法朗 吉(Phalanges) 为基本单位的社 会形态,并精确 地计算出法朗吉 的最佳人数是 1620 人,在这 里根据劳动性质 或种类的不同分 成若干生产队, 大家共住在一所 大厦中,成员可 以根据自己的爱 好选择劳动内容。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西方城市规划
1 从城市规划发展史角度看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1.1 西方城市规划的起源18世纪的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包括城市无序扩张、居住条件恶劣、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等问题,并引发了大量的传染疾病。
1875年英国政府首先以“公共卫生法”为先河,通过一系列的法令来控制和解决城市中出现的问题;随后1906年,townplanning名词出现;1909第一部规划法《住房与城市规划法》颁布,同年第一个规划系成立,也意味着城市规划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和学科伴随着产生。
对此,P.Hall也指出,“现代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出现,是为了解决18世纪末产业革命所引起的特定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这也是对城市规划的社会内涵的理解,即城市规划诞生于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和公共属性,并且具有对市场失灵状态下的公共利益进行调节的功能。
[1]1.2 西方城市规划的演变城市规划的内涵从早期集中于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物质空间的设想,到“系统规划”、“理性规划”以及对过程、意义、实施的关注,直至政治制度、经济手段、公共政策的综合。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公共事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社会变革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影响着社会发展与进步。
总结城市规划一百多年的历史,规划已经从一个蓝图转变为一个过程,即由技术性规划向政策性规划转变。
1.2.1 传统的“技术”性城市规划早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城市规划就一直被视为是放大了的建筑设计。
家具放大就是房间,再逐一放大就是建筑、小区,最后就是城市。
二战后到60年代的20多年时间里,城市规划仍旧和单体建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城市规划被看作是“物质形体设计”,城市规划大多是建筑师的规划,只要他们具有基本的美学鉴赏和城市设计能力,他们就能出色地完成城市规划工作。
“美学观念”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和出发点,和建筑设计一样,城市规划被视为一门“艺术”。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
建立城市卫生制度,设立卫生机 构,改善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 公共设施,提高城市居民卫生水
平。
交通改革
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如地铁、电车 等,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同时 ,改善城市道路和交通设施,提高 交通效率。
住房改革
政府通过建设公共住房、提供住房 补贴等方式,改善城市居民的住房 条件。同时,加强住房市场监管, 打击房地产投机行为。
宏大建筑与公共设施
城市水系规划
古罗马人精通水利工程,城市规划中 常考虑水系布局,如罗马的水道和公 共浴场。
古罗马城市以宏大的公共建筑和设施 著称,如罗马斗兽场、万神庙等。
中世纪欧洲城市规划
防御性城堡与城墙
01
中世纪欧洲城市多围绕防御性城堡和城墙建设,以保障居民安
全。
有机生长与自发秩序
02
中世纪城市往往呈现有机生长的特点,街道布局不规则,但具
改造措施
巴黎改造以豪斯曼男爵为主导,通过拆除狭窄街道、拓宽道路、建 设林荫大道、铺设地下管线等措施,改善了城市交通和卫生状况。
影响
巴黎改造奠定了现代城市规划的基础,其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为目标 ,注重城市功能分区和交通疏导的规划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英格兰新城镇建设
新城镇建设背景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英格兰城市化进程加速,新兴工业 城市迅速崛起。
01
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和规 划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 ,强调与环境的和谐共 生。
02
倡导“形式追随功能” 的理念,注重建筑的空 间布局和流线设计。
03
城市规划中重视公共空 间的营造和社区参与, 强调城市的多样性和包 容性。
04
在建筑材料和技术方面 不断创新,推动城市规 划与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
城建史
名词解释:1 、雅典宪章:1933年,在雅典召开国际建协大会,大会以城市功能为主题,提出了城市的工作、生活、交通和游憩四大功能,并由柯布西耶主笔形成了大会宣言《雅典宪章》,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
2、郊区化:在交通、通讯手段现代化的基础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出现了离心流动。
3、CIAM第十小组:1955年在阿尔及尔召开CIAM第十次小组的成立大会。
批评了CIAM的旧思想旧观点,提出了人为核心、流动、生长、变化的规划思想等关于城市和建筑的新思想新观点。
主要成员英国史密森夫妇。
4、新城市主义:新城市主义是90年代初,基于郊区蔓延和城市社区瓦解的问题,提出的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单元”的城市发展模式,在旧区提倡以“复兴邻里关系”为主导的发展思想。
5、卫星城市理论恩温于1922年出版《卫星城市的建设》指出卫星城市系在大城市附近,并在生产、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的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或工人镇。
是城市集聚区或城市群的外围组成部分6、广亩城市:在汽车和廉价电力遍布各处的时代里,已经没有将一切活动都集中于城市中的需要,而最为需要的是如何从城市中解脱出来,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相结合在一起的新形式。
7、带形城市理论:城市应有一道宽阔的道路作为脊椎,城市宽度应有限制,但城市长度可以无限。
沿道路脊椎可布置一条或多条电气铁路运输线,可铺设供水,供电等各种地下工程管线。
简答1曹魏邺城的布局及特点:1、宫城为主体布局严谨,中轴线直达城门2、东西干道分城市为两部分,官民不相扰3、继承“择中立宫,左祖右社”的古制4、坊里位于城南,以路分隔,规模相同 5、道路呈方格网状,城内集中设三处市场6、城市与水系和园林有机结合邺城的规划特点:1.宫城为城市主体,宫城的中轴线贯穿全城2.全城以道路为媒介,实行严格的分区,强化礼制秩序,宫城、官署、居民分隔,不相干扰3.城市道路网格化,居住坊里标准化,道路分级明确,主要道路呈丁子交叉4.园林与宫苑结合,重视其防御的职能5.宫禁区自成一体,设施齐备,有厩门直通城外,使宫禁区成为坚强的堡垒,平时于城相连,战时独立一体,是城堡建设与城市的有机结合6、邺城的建设是从当时的实际出发,大胆的继承并改革营国制度,从而成为中期封建社会城市建设的一个样板2、元大都的规划特点:1. 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和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结合具体情况,革新了城市市坊制度。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中国和其他国家有哪些区别?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中国和其他国家有哪些区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划和建设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但是不同国家由于历史和文化的不同,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那么,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中国和其他国家有哪些区别呢?下面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政策层面的差异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发展较晚,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因此,政策层面的规范化程度相对较低。
而发达国家,如欧美等国家,早在19世纪初期,就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并将其纳入了国家政策中。
这一举措使得欧美等国家的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合理、规范。
二、历史背景的差异中国城市规划的背景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城市化进程,而发达国家城市规划的背景则是18世纪的工业时期。
从历史上看,西方国家的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更加成熟和完善,而中国在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城市化方式的差异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建设初期,主要是以城市规划为主导,通过规划来规范城市的整体格局和建设。
而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更多地采用了“跑马圈地”的方式,通过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建设,来实现城市化。
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但是也给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在资源和环境方面。
四、文化传统的差异不同国家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
文化传统对城市规划和建设无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欧美国家为例,其城市规划和建设更加注重人文和艺术,同时也更加尊重历史和文化传承。
而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则更多地注重现代化和经济效益,为了快速发展城市而忽略了文化传承。
五、应对措施的差异面对城市规划和建设所存在的差异,各国的应对措施也存在不同。
中国应该更加注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加强交流与合作,吸收国际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和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
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强政策层面的规范,统一城市规划标准,加强城市管理和建设,同时重视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
外国城市建设史
外国城市建设史1、城市产生的时间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2、卡洪城的特点卡洪城:Kahun建于公元前2000多年的中王国时期,是一个为建造金字塔而形成的城市。
(P5图2---2)城市的平面为方形,有完整的砖砌城墙、互相垂直的街道,城中有厚墙将城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奴隶居住区,城东又有一条东西向大路将城东分为南北两部分,大路北侧为贵族区,大路南侧为商人、手工业者、小官吏住区,其中有集市。
城中心有庙宇,城市东南角有一片墓地。
城市分区明确,对比鲜明,反映了奴隶制社会阶级分化的城市有了最早的功能分区思想。
3、古埃及城市建设对后世的影响1.在城市选址上,注意因地制宜。
考虑因素:良好水源、交通便州、无水患之害。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原则。
3.最早采用棋盘式路网,对以后古希腊城市规划理论形成有一定影响。
4.出色地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4、圣地建筑群与卫城圣地建筑群和卫城(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圣地是古希腊人崇拜守护神和民间自由神的地方。
在共和制城邦中圣地很重要,在节庆时期这里是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周围也自然建起了一些公共建筑,是城市公共活动的中心。
卫城是早期氏族专政制时代古希腊的政治、军事和宗教的统治中心,含贵族宫殿,设置祭祀火塘,建筑对环境条件疏于考虑,与环境不协调,机械、生硬。
共和制城邦中卫城成为守护神的圣地,由民间自由神的圣地发展起来,成为城市公共活动的中心;卫城的建设学习圣地建筑群,与环境结合,与圣地建筑群结合。
5、雅典卫城的平面特点2.雅典: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进入盛期。
雅典城人口近十万。
雅典背山面海,地处丘陵地区,受地形限制,城市布局不规则,无轴线关系。
雅典与滨海庇拉伊斯城之间修筑了防御性公路。
城市中心就是著名的雅典卫城,卫城的主要建筑有帕特隆神庙、伊瑞克仙神庙、山门、胜利神庙等。
(2)市中心有广场(P26图5-9)位于卫城西北角山坡下,广场无定形,周围有市场和公共建筑,广场中心有敞廊,是公布法令的地方。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
希腊三大柱式:多利克柱式, 爱 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 对后来的建筑与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极 其重要的元素
希波丹姆模式: 利:理性的城市发展模 式; 弊:城市由有机灵活走 向机械呆板(eg山城)
帝国理想-古罗马城市规划思想及城市形态
古罗马思 想的渊源
古罗马思 想的内核
古罗马的 城市生活 形态
古罗马发展的简单历程 古罗马思想渊源与演化
后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文脉、 场所、更新运动、社区发展。 由33年《雅典宪章》到78年 《马丘比丘宪章》
全球城市体系,中国城市群(三大 经济圈)、生态城市、精明增长 几大宪章《新城市主义宪章》、 《北京宪章》《威尼斯宪章》
今天的中 国???
城郊一体化发展-小城镇的发展城乡总体规划(07年10月通过)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及建设成就发展脉络
广场敞廊
广场群相 对轴线关系
罗马广场 群的相对位 置关系
帝国理想-古罗马城市规划思想及城市形态
从圣彼得教 堂看罗马城
???思考: 罗马广场与 建筑群与故 宫建筑群的 异同
罗马广场 的现状
帝国理想-古罗马城市规划思想及城市形态
总结: 历史上东西方 发展有许多本 质上相同的东 西:帝王权威, 突出轴线的空 间组织关系
重启心灵 -文艺复兴时期
自然主义盛行 -城市建设尊重自 然地形
高雅与精英主义的 理想思维
绝对君权时期
唯理与络
近代资 本主义 社会的 城市
现代 城市
先驱探索-资本主义 初期的规划思想
大师理论:霍华德田园城市理 论,工业城市、带形城市理论;
区域观:盖迪斯区域规划理论;
中世纪城市规划思想
罗马帝国解体 与西欧的凋敝
罗马帝国的分裂与拜占 庭(东罗马发展而成) 的文化延续
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政治背景中世纪后期,由于商业和城市文明的发展,城市中的商人阶层也开始发展和兴起,现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由此形成。
资产阶级改变了西方社会中的政治结构和力量权衡,同样也改写了西方世界当时政治历史的格局。
资产阶级革命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英国革命,法国革命以及美国革命[1]。
1.1英国革命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以建立代议制立宪政体而告终[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人类社会由专制转向民主,由人治转向法制,是人类历史上民主制度反对专制制度的一次伟大胜利,并且对英国后期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同时也推动了世界发展的进程。
自英国革命以后,由于政治局面出现了长期的稳定,这个时期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城市也发展起来。
英国出现了居民达250万的首都,还有大量的工业城市的兴起,大约三分之二的人从事工业生产[3]。
1.2法国革命相比较英国革命而言,1789年的法国革命在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中的影响更大。
法国大革命是以暴力为手段直接针对君主专制统治,在此期间,传播了相对进步的自由民主思想,压制了旧的观念的继续传播,对整个世界有很大的影响,进而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这一时期出现的《人权宣言》与《拿破仑法典》,为其他的欧洲国家宪法的制定提供了范本[1]。
1.3美国革命美国革命是由于帝国权利与殖民自制之间的冲突而产生的,它充分体现了启蒙运动思想革命的深远意义。
美国革命被认为是是一场独特且激进的历史事件,将一个遥远的政府替换成当地的政府,它并没有大幅度的改变当时的殖民社会,但是其带来的改变对于世界历史依然拥有深远的影响[4]。
资产阶级革命为当今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结构奠定了基础,现代城市便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没有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没有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一系列的现代化的变革就不会出现,资本主义思想体系不断地发展,是城市规划思想体系发展的源泉,决定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走向,同时也被现代城市规划所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ansportation Transportationmodes modesonly onlyreflect reflectprivate privatedecisions decisionsand and governmental governmentalpolicies, policies,not notdetermine determineland landuse usepatterns. patterns.
24
Three Land Use Models: Multi-Nuclei Model
Internal City Structure
2013-10-11
25
Rural Land Use Model
Von Thünen (1783-1850): 1842 model
1.CBD;2.批发及轻工业;3.低收入住房;4.中等收入住房; 5.高收入住房;6.重工业;7.外围商业中心;8.居住郊区化;9.郊区工业
2013-10-11
2
¾ 思考:
1)为什么会出现城市?城市存在与发展的根本理由是什么? 资源稀缺性制约下对于效率的追求——集聚经济 “农业革命使城市诞生于世界,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了世界”
城市地域结构发展的动力——集聚力和离散力
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2)城市发展的周期: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落期(或调整期) 3)市场机制:市场经济下的效益诉求,城市向心增长和离心扩张,城市 从“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化。 4)非市场机制:人的多样化需求,居住郊区化和“再中心化”过程。
2013-10-11 8
如潮的流动人口
2013-10-11
“黑夜”还是“白昼”!
9
城市规划的功与过!
“看不见的手”——市场失灵。如公共产品、外部效应; “看不见的墙”——政府失灵。“行政区经济”(刘君德,1996), “以邻为壑”、贫富不均的政府。小型水厂和小型污水处理厂的遍地开 花?? “政府对市场的臣服”。GDP迷恋、景观美化、外资的追捧和对弱势群 体的漠视。 “快速城市化”——表现在城市急剧扩展、外来人口进城等等,“速度 或许等于效率,但并不等于社会公平”。“城市规划”往往是产生城市 社会问题的重要根源。“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013-10-11
16
• 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批判:1961年《美 国大城市的死与生》(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1. 背景:20世纪60年代,城市规划领域对城市社会问题认识提高,“睹 物更思人”,居住区社会问题开始“受宠”,社区规划逐步取代小区规 划,社会弱势群体被给予更多关怀。 2. 观点:颠覆了以前的城市规划理论;(城市更新)社会矛盾被推土机 越碾越多;所谓的物质问题的背后是非物质的;“以人为本”。 3. “1961年之前的那个美国,城市问题似乎只是一个物质问题,而不是 一个社会问题,于是希望用推土机来解决社会问题,结果社会矛盾却被 推土机越碾越多。”——一个嫁给了建筑师的新闻记者,一个“外行”,对城市规划
什么是“城市”?
1. “城”:指高墙围绕,扼守交通要冲,具有防卫意义的聚落;“市”: 即交易的场所。“城市”表示集政治权力与贸易活动为一体的人口集 中居住地,城市的主要功能是经济政治中心和商业中心。 2. 城市区别于农村的基本特征:①人口高度聚居区;②非农活动的中 心; 3. “城市是一种生活方式”,社会构成与社会活动的“异质性”。 4. 城市是多种经济方式与活动的有机聚合体,“集聚经济”是其本质 5. 城市是两种空间范畴的地理实体,一是从大的区域范围来看,城市是 存在于一定的区域之中的“点”;二是城市本身也是具有一定空间范 围的“面”。 6. 研究城市的两个视角:一是研究“空间中的城市”;二是“城市中的 空间”。
理论的发展起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作用。
2013-10-11
17
4. 争论:1962年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在《纽约人》上以 “雅各布斯大妈治疗城市癌症的家庭药方”为题进行回击,在其眼里, 简•雅各布斯不过是一个家庭妇女罢了。——对城市表象景观的市民式的抨击。 5.警醒之语:“真正使用城市的是妇女,是她们在真正关心下水道是否 堵了,自来水是否干净,公园怎么样,孩子是否安全?而男人们则是白 天挣钱,晚上睡觉,他们是很难像妇女那样细致地感知城市的。一个小 孩子走上社会的第一步是踏上人行道,他一上人行道就会知道这个城市 对他是否友好。简•雅各布斯是孩子的母亲,她是把自己的腿放到街道上 来感知城市的,她如此敏锐地提出了“街道眼”(street eye)的概念, 论述为什么老社区是安全的,因为邻里有着正常的交往,有着对社区的 强烈认同。 ”——城市规划理论中的女性主义
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多核心模式与扇形模式(Harris和Ullman,1945)
2013-10-11
27
2013-10-11
28
城市规划师的角色?
z 规划者角色的讨论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理性规划模式下技术性角 色的立场,规划者视为行政官僚,规划工作是公共行政的一部分,其正 当性来自国家的权威;规划理性与官僚理性的结合。将规划者视为政策 分析者:规划者的正当性来自科学知识及其运用能力的权威,他们的工 作是目标与行动之间的连接(理性模式);或将规划者看成是都市发展 管理者:规划师是为了生产良好的都市环境及其发展秩序而工作的,都 市建设与发展的目的则是为了“公共利益”。规划就是达成公共利益的 手段,而规划师是无私的、有远见的、能全盘考量的公共利益追求者, 规划者的中心工作是在不同的群体之间分配资源及环境品质。规划师在 面对争议时,则称自己并不作决策,决策是依循由政治人物所代表的大 众意愿而做成的,而技术有其权威性,而且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因而 逃避了决策后果的社会、经济责任)
2013-10-11
31
③规划师的两种来源,一个是协助决策发展、制定的过程,技术上类似 于政策分析者,但因强调协助决策的功能而不强调技术的主导性,故专 业的权威性受限(北大、中大、南大等学校的角色?)。另一个是制式 的专业规划师,让业主(往往是私人利益者)直接使用并带来产值。 ④思考:官僚規劃師的權力如何受制衡?(專業理想與公共辯論?)規 劃師在政治(或官僚)利益與民眾利益之間如何自處?規劃者與作為資 本積累之維持者的國家之間應保持何種關係?規劃師在雇主與使用者之 間有價值衝突時,如何自處?規劃師真的是有遠見、全盤 “公共利益” 的追求者嗎?「公共利益」又如何界定?可能界定嗎(不同利益或價值 立場的團體間的目標是很難以技術方法來 “彙整”或加總的,因為價值 立場的不同是質的差異)?等問題,在值得我們深思。 ——国立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王鸿楷教授 (1975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都市计划学博士学位)
2013-10-11
3
如何认识城市?
研究城市的两种视角:“融入其中”和“置身其外” 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既依赖于它对周边区域 人口和经济因素的集聚,也依赖于它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和扩张。 城市内部结构:“家庭——社区——功能区——城市” 1)芝加哥学派和社会生态学 2)三种经典的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同心圆、扇形、多核心模 型等。
2013-10-11 10
2013-10-11
11
2013-10-11
12
2013-10-11
城市增长的控制!
13
2013-10-11
14
Urban sprawl
2013-10-11 15
城市规划新的走向?
避免或尽量规避城市规划实施进程之中出现的“负面效应” 重大城市建设项目前期的分析,如“城中村”改造前的预 研究 项目实施过程的社会效应。“旧城改造”、人们的感受如 何?“亡羊补牢” 城市规划的后期评价。“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思考1:“人权时代”的城市规划将走向何方? 思考2:“城市规划师”的社会角色是什么?
2013-10-11 20
Internal City Structure
Transportation Modes
2013-10-11
21
Land Uses within Cities by Eras: Land Use Curve and Spatial Pattern
Internal City Structure
2013-10-11 30
规划过程(process)中从事官僚体系本身最难解决的“协调”问题,使 最后的规划能被各相关机构接受并成为可行。 ②将规划者视为社会改革者:规划的目的不可能(也不应该)是维护既 存之不公平的社会利益分配模式。“倡导式规划师”到“激进市规划师” 都在设法透过“规划”来改革社会的权力及资源分配的不合理状况。 规划师是“社会变动专家(social change experts)”,其业主则是受动 员的社区或团体。规划者扮演的是反省社会结构、整合社会进步的角 色,他们的任务是“中介”理论与社会变革的实践。 ③规划师的两种来源,一个是协助决策发展、制定的过程,技术上类似 于政策分析者,但因强调协助决策的功能而不强调技术的主导性,故专 业的权威性受限(北大、中大、南大等学校的角色?)。
2013-10-11 29
这一立场受到的批评大多集中在“技术中立”,弱势群体的偏好常难以表 达(思考!:弱势群体包括哪些?城市规划是给谁做的?其目的是什 么?)故规划师不能只做技术性的“分析”而不采取社会立场、不作社会 性的动员、挖掘问题的工作,否则只是在维持现存的社会不公而已(思考 2:城市规划师与社区规划师)。 z 第二类的立场基本上是将规划工作放在社会现实之中,方法论上比较务 实(田野调查、社会访谈、体验、观察等)。其中的主要立场包括: ①将规划者视为协调者、中介者:在不同的利益团体之间寻找共同的立 场(求同存异),提出建议,使方案可行(技术上、社会上、财政上均 可行) 规划师除制式的专业技术之外,规划者尚需沟通与协调的能力(“社会 学习”模式),规划不只是技术性的工作,涉及理念、知识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