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浮与沉课堂使用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沉和浮》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沉和浮》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沉和浮》一、教学目标:1. 能够从生活实例中分辨出沉和浮。

2.能够简单解释沉和浮的原理。

3.能够进行简单的浮力实验。

二、教学内容:1.了解浮力和沉力的概念。

2.认识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底。

3.通过实验了解沉和浮的原理。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5分钟)呈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询问学生建议这些物品在水中会“沉”还是“浮”。

2. 集体讨论(10分钟)询问学生,物体是“浮”还是“沉”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讨论,梳理出物体浮在水面上和沉到水底下的缘由。

3. 概念学习(15分钟)让学生学习浮力和沉力等基本概念,初步掌握沉和浮的简单原理。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图像、视频、模型等。

4. 实验操作(20分钟)让学生利用玻璃瓶、木块、石块和水等器材和材料,开展浮力实验,验证沉和浮的原理;让学生尝试将初步掌握的概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解释。

5. 总结(10分钟)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入手,让学生分享对此的理解,回答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巩固概念。

6. 作业布置(5分钟)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家庭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相应的作业布置,让学生更好地巩固应有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沉和浮的基本原理,能够通过实验验证学习内容。

2.教学难点:让孩子了解浮力和沉力的基本概念,对孩子进行浮力实验的引导。

五、教学时长本节课约为60分钟。

六、教学材料1.花生米、石方、玻璃瓶、水等实验器材和材料。

2.课堂教具:模型、图片、视频等。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沉和浮》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沉和浮》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沉和浮》教案标题: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沉和浮》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物体沉和浮的概念;2.观察和描述物体在水中的表现;3.进行简单的实物实验,探索物体沉和浮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1、沉和浮的概念;2、物体在水中的表现;3、物体沉和浮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幼儿相关的绘本或图片;2、透明容器;3、不同材质的物体(如纸张、塑料、木头等);4、小石子或小塑料玩具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用绘本或图片向幼儿展示一个沉在水中的物体和一个浮在水中的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这两个物体的特点,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物体会沉在水中,而这个物体却会浮在水中吗?”2、探究(15分钟):(1)教师将透明容器中注入一些水,然后将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并询问幼儿:“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可以尝试将这些物体放在水中看看。

”(2)引导幼儿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如物体沉下去、浮起来等,然后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物体会沉下去或浮起来吗?”(3)让幼儿一起探究,尝试将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入水中并观察,听取幼儿的解释和理解。

3、实物实验(15分钟):(1)教师向幼儿展示一桶水,然后将一片纸张放入水中,观察其表现。

接着将同样大小的木块放入水中,观察其表现。

(2)询问幼儿两者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3)再次向幼儿解释沉和浮的原因,引导幼儿理解物体能够浮起来的原因是因为比水轻,而物体会沉下去的原因是比水重。

4、总结(10分钟):(1)让幼儿回答问题:“你们学到了什么?”引导幼儿总结所学的内容,并检查他们对沉和浮的理解。

(2)教师对沉和浮的概念进行简单概括,并提醒幼儿要注意物体的材质和重量可以影响其沉和浮的表现。

(3)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探索物体沉和浮的现象,并与家长分享。

五、课后延伸:1、幼儿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做沉浮实验,将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加强幼儿对沉和浮的认识。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沉和浮》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沉和浮》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沉和浮》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沉和浮》(精选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沉和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沉和浮》篇1活动目标:1.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根据物体的沉浮特征分类。

2.对沉浮现象有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1.每人两人一份材料,内有积木、塑料玩具、有盖的小玻璃瓶、玻璃球、回形针、铁夹子等。

个人记录表两人一份(见附表)。

2.每组1大盆装水,1块擦手毛巾。

3.集体记录表和沉浮字卡图片。

活动过程:(一)感受沉浮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教师:看一看我这里有两样东西,看看是什么?如果把石头和泡沫板放到水里会怎样呢?2.请个别幼儿来轻轻的放到水里,仔细看它怎么样了?3.教师:出示字卡,一起用动作来做一做沉和浮。

这里画了一杯水,谁来贴一下沉下去的时候物体在水中的位置?浮起来是物体在水中的位置?适当纠正不对的。

4.教师小结:像泡沫板一样飘在水面上的叫浮,像石头一样没在水中的叫沉。

(二)认识操作材料和记录表,商量记录方法。

1.认识操作材料和记录表。

教师:这里还有一些东西也想去水里,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你猜哪个会沉下去,哪个会浮起来?(幼儿猜测)2.了解活动记录单。

教师出示幼儿操作记录单:你们见过这样的表格吗?表上的问号表示什么?小手表示什么?表格上的这些东西放入水中会怎样?哪些会沉?哪些会浮?3.商量记录的方法,老师这里有两个标记,你们觉得哪个可以表示沉?哪个表示浮?老师根据幼儿的猜测进行记录。

(三)引导幼儿两人合作探索并记录沉浮现象。

1.老师:现在要请大家来做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测。

交代操作要求:两人一组,一人把东西放入水中,一人进行记录。

放的小朋友每次选一个东西,轻轻的放到水中,然后就让他在水中,不要拿出来了,记录的小朋友看好放的是哪个,是沉下去的还是浮起来的,进行记录。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详案《浮与沉》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详案《浮与沉》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详案《浮与沉》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将了解物体的浮力和沉力的概念,并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运用浮力和沉力的概念解释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浮力和沉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浮力和沉力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演示实验装置、实验材料、小磁铁、金属钉、水果(如苹果、橙子等)、木块、身材较轻的学生。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经常接触过浮力和沉力呢?请举例说明。

2.出示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船可以在水面上浮起来,而一块铁块却沉到水底呢?3.提出问题:我们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时能浮在水面上,有时又会沉下去,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有什么猜测吗?二、探索(15分钟)1.组织实验1:在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放入一个小磁铁和一个金属钉,观察它们的行为。

学生们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让一个身材较轻的学生上台演示。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推理:为什么小磁铁能够漂浮在水面上,而金属钉却沉下去了呢?是什么力量支持着它们?3.组织实验2:让学生们探索一个问题:一个苹果先放入水中后能浮于水面上,但是切掉一部分皮后再放入水中却能沉下去,是为什么呢?请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三、归纳总结(15分钟)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引导:为什么浮力和沉力在这两个实验中的作用不同?2.出示图示,引发学生思考:在一根绳子上系一个悬挂物,然后把绳子的两端分别拴在水果(如苹果、橙子等)上,你们猜测绳子会是什么样子呢?为什么?四、展示讨论(20分钟)1.展示实验结果:使用一根绳子和几个水果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进行观察和研究。

2.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绳子的两端上的水果保持平衡?是什么力量保持着绳子的平衡?3.导入浮力和沉力的概念: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水中一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一些物体能沉到水底,是因为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和沉力的大小不同。

《浮与沉》幼儿园教案

《浮与沉》幼儿园教案

《浮与沉》幼儿园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索能力;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与沉现象,并简单了解浮力和沉力的概念。

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水果、石头、小橡皮等;2.教具:盆、水、标尺、秤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与幼儿一起观察一些物体,并问他们这些物体会发生什么情况。

例如,如果把水果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漂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会沉入水底。

3.先让幼儿自己尝试回答,再给予他们初步的解释,并告诉他们会在后面的实验中进一步了解。

Step 2: 实验1 - 浮与沉(20分钟)1.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盆,然后在每个盆里倒入一些水。

2.让幼儿从提前准备好的水果中,选择一个放入盆中,观察它会发生什么情况。

3.让幼儿逐个尝试,然后记录下观察到的结果。

4.引导幼儿总结,为什么有些水果会浮在水面上,有些水果会沉入水底。

5.引导幼儿思考,是否所有物体都会浮在水面上或者沉入水底。

Step 3: 实验2 - 浮力和沉力(30分钟)1.引导幼儿探讨,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浮在水中,有些物体会沉入水底。

2.通过实验帮助幼儿理解涉及到的基本概念:浮力和沉力。

3.例如,给幼儿提供一块小橡皮和一块石头,请他们先通过感受和估计,然后使用标尺进行实际测量。

4.让幼儿从提前准备好的物体中,选择一个放入水中,观察它会发生什么情况。

5.让幼儿逐个尝试,然后记录下观察到的结果。

6.让幼儿记录石头和橡皮的质量,并比较两者的浮力和沉力。

7.引导幼儿总结,为什么小橡皮比石头更容易浮在水上,并给出简单的解释。

Step 4: 总结(10分钟)1.让幼儿展示他们在实验中的记录和总结。

2.回顾课堂上的内容,巩固幼儿对浮与沉现象、浮力和沉力的理解。

3.引导幼儿扩展思维,提出更多关于浮与沉的问题。

4.结束课堂,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索能力。

科学浮与沉教案通用6篇

科学浮与沉教案通用6篇

科学浮与沉教案通用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致辞演讲、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汇报材料、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written documents, reporting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科学浮与沉教案通用6篇教师所写的教案一定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进度,通过一份教案,教师可以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作业,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学浮与沉教案通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物体的沉与浮》教案(精选11篇)

《物体的沉与浮》教案(精选11篇)

•••••••••••••••••《物体的沉与浮》教案(精选11篇)《物体的沉与浮》教案(精选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体的沉与浮》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体的沉与浮》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让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表示物体的沉浮。

2、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1、各种试验材料(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树叶、小碗、磁铁、笔、纸)若干。

2、幼儿每四人合用一张操作台,另备水槽、托盘各一只。

重点与难点:探索、发现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

幼儿听音乐进实验室,看到各种试验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二、幼儿尝试(一)教师提出尝试题: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你会发现什么?幼儿尝试、得出结论: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象乒乓球、积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浮,象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沉。

三、幼儿尝试(二)教师提出尝试题:如果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

这些实验材料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插塑、纸、梳子、牙刷、电池、铅笔、小刀、橡皮)。

各组幼儿进行尝试猜测,并在纸上画好对每一种材料沉或浮的猜测结果。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验证幼儿猜测的正确与否。

对不同意见(如同一种物体,有的幼儿认为沉,有的幼儿认为浮)通过实验验证,统一认识。

四、幼儿尝试(三)教师提出尝试题:怎样让浮的物体沉下去?让沉的物体浮上来?幼儿尝试、得出结论:往空瓶里装水,把铅笔拴在石头上。

可以让浮在水面的空瓶子和积木沉下去;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把钉子放在积木上,可以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和钉子浮上来。

科学大班教案浮与沉

科学大班教案浮与沉

科学大班教案浮与沉科学大班教案:浮与沉引言: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大班教学中,科学的教学内容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总结,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本教案将以“浮与沉”为主题,通过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探究物体浮在水中的原理,并认识到大小、形状和材质对浮力的影响。

实施步骤:1. 激发学生兴趣1.老师准备一张海底世界的大海报,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讨论一下看到了哪些生物,其中哪些能在水中自由游动,哪些不能。

2. 引导学生思考原因,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在水中游动,而有些则不能。

2. 提出问题1. 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沉入水底,而有些东西浮在水面上?”2. 让学生思考并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

3. 实施实验1. 老师准备一个透明的容器,装满水。

2. 老师让学生找一些不同形状、大小和材质的物体,比如小石子、纸片、木块等。

3. 学生依次将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4. 实验结果的总结和讨论1. 学生观察到不同物体在水中的表现不同,并记录下来。

2.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物体能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3. 老师帮助学生总结出影响物体浮力大小的因素,如大小、形状和材质等。

5. 巩固和拓展1. 老师以课堂上实验的结果为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将一个空杯子放在装满水的容器中,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2. 学生展开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寻找答案,并逐步推导出浮力的原理。

6. 结束和评价通过这次实验和讨论,学生们对浮力有了初步的认识,明白了大小、形状和材质对物体浮与沉的影响。

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培养了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结语:科学大班教案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和讨论,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乐趣。

本教案以浮与沉为主题,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物体浮在水中的原理,并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幼儿园科学活动沉和浮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沉和浮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沉和浮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科学活动-沉和浮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亲自操作观察,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规律。

2.培养幼儿观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相应的实验设备和材料:不同物体(如木块、纸片、塑料球等)、一盆水、容器。

2.幼儿的桌椅。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老师给幼儿们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钢笔、纸张、小石子等),让他们观察这些物品的特点。

2.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物品会不会沉到水里?为什么?二、实验过程(30分钟)1.老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实验,将准备好的不同物体放入水中观察。

2.让幼儿亲自操作,将不同物体一个一个地放入盆中的水中,观察物体的反应。

3.引导幼儿说出实验现象,并与他们一起记录在黑板上。

4.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幼儿回答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而有的物体则沉下去?三、讨论和总结(20分钟)1.老师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规律?为什么有些物体浮在水上,有些物体沉在水里?2.让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3.引导幼儿总结:物体沉浮的原因与物体的材质有关。

四、拓展应用(20分钟)1.老师布置任务:让幼儿们分组设计一个小船,看看如何将它做得既不沉没又能承载一定的物品。

2.引导幼儿讨论并设计小船的形状、材料和大小,并且尽量在设计中运用他们在前面实验中学到的知识。

3.让幼儿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小船的制作。

4.分组展示小船,并观察各小组设计的小船是否能够承载物品并浮在水面上。

五、复习和评价(10分钟)1.老师与幼儿们一起回顾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学到的知识。

2.询问幼儿们对实验的感受和收获。

3.对幼儿进行简单的评价,并鼓励幼儿继续保持好奇心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和探索。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科学活动,幼儿们亲自操作,观察对象在液体中的沉浮规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设计小船的活动,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沉与浮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沉与浮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沉与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物体沉浮现象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物体沉浮现象的基本原理。

2. 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3. 实际生活中的沉浮现象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体沉浮现象的基本原理,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沉浮现象。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体沉浮现象。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沉浮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浮力计、不同密度的液体、various objects of different densities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PPT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沉浮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4.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物体沉浮现象的基本原理,阐述阿基米德原理。

5. 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沉浮现象,分享研究成果。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体沉浮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八、作业设计1. 总结实验观察到的物体沉浮现象,并阐述影响因素。

2. 收集生活中的沉浮现象案例,分析其原理。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中班科学活动浮沉教案精选

中班科学活动浮沉教案精选

中班科学活动浮沉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物体与现象》中的第三节“浮与沉”。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浮沉现象,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理解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掌握判断物体浮沉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物体浮沉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引导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掌握判断物体浮沉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如石头、木块、橡皮泥、塑料瓶等)、教学课件、浮沉现象演示装置。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石头、木块、橡皮泥、塑料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鸭子和小石头的趣味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浮沉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石头、木块、橡皮泥、塑料瓶等物体,让幼儿预测它们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讲解浮力和重力的概念,引导幼儿理解浮沉现象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幼儿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引导幼儿思考:还有哪些物体的浮沉现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六、板书设计1. 浮沉现象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重力:物体受到的向下的力。

2. 判断物体浮沉的方法观察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了解物体的密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家里的物体,判断它们在水中是浮还是沉,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理解浮沉现象方面的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如:为什么船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有些石头会浮在水面上?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八年级《物体的浮与沉》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体的浮与沉》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物体浮沉的条件,能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3.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浮力的计算,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自主发现浮力规律。
(4)案例分析:介绍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让学生了解浮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5)巩固拓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浮力的计算方法和物体浮沉的条件。
4.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八年级《物体的浮与沉》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了解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学会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并能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物体浮沉的条件,能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4.了解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激励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鼓励学生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内容设计:
(1)导入新课:以故事形式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引发学生思考浮力是什么。
(2)实验探究:分组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的存在,观察物体浮沉的现象。
(3)理论学习: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浮力计算。
2.新课导入:以故事形式介绍阿基米德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的存在,观察物体浮沉的现象。

物体的浮与沉课堂使用69页PPT

物体的浮与沉课堂使用69页PPT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物体的浮与沉课堂使用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科学浮和沉教案精选6篇

科学浮和沉教案精选6篇

科学浮和沉教案精选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作文大全、心得体会、申请书、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ssay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科学浮和沉教案精选6篇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应用,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方针,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学浮和沉教案精选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物体的浮与沉的教案

物体的浮与沉的教案

物体的浮与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阿基米德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

2.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并总结浮沉条件,理解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教学资源:相关科普文章、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浮力现象引起学生兴趣,如“为什么船能浮在水面上?”2. 新课讲解: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重力、浮力和浮沉关系。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发现浮沉规律。

4. 总结规律:引导学生总结浮沉条件,得出浮沉规律。

5.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验证原理。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沉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延伸1.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浮沉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2.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浮沉的实践作业,如调查生活中利用浮沉原理的物品。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和思考,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针对性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浮沉知识。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沉与浮教案及反思

沉与浮教案及反思

沉与浮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并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总结出物体沉浮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物体沉浮的概念,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掌握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沉浮规律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控制变量进行探究。

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归纳,得出物体沉浮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水槽、水、各种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如木块、铁块、塑料块、泡沫块、回形针、乒乓球等)、天平、量筒、记录表。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如木块漂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入水底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却会沉入水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沉与浮。

2、新课讲授教师讲解物体沉浮的概念:物体在液体中,有的浮在液面,有的沉入液体底部,这种现象叫做物体的沉浮。

提出问题: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有哪些?让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

学生可能会提出物体的材质、形状、大小、重量等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3、实验探究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或几个因素进行探究。

例如,探究物体的材质对沉浮的影响,小组可以选择木块、铁块、塑料块等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情况;探究物体的形状对沉浮的影响,小组可以将同一种材质的物体改变形状(如将铁块变成船形)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变化。

设计实验方案:每个小组在实验前,要根据选择的探究因素,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需要控制的变量和要观察记录的内容。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案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案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案教案:科学浮与沉课题:科学浮与沉学科:科学年级:大班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物体的浮力和沉力。

2.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浮在水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用具:透明玻璃杯、水漏斗、不同形状的塑料玩具、纸张。

2.实验材料:水。

3.媒体设备:教学投影仪。

教学流程:步骤一:引入新知1.教师展示一个玻璃杯,并提问学生:“你们见过杯子吧?你们知道杯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杯子是用玻璃、陶瓷或塑料等材料制作的。

3.教师继续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发现,当我们把一个杯子放在水中时,它会浮起来吗?为什么会这样?”4.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步骤二:展示实验1.教师拿出一个透明玻璃杯和水漏斗,并请学生观察。

2.教师向杯中注入水,直到快要满了为止。

3.教师从一个角度缓缓放入一个塑料玩具,观察学生的反应。

4.教师让学生观察发现,塑料玩具浮在水面上。

步骤三:实验讨论1.教师请学生一起探讨一下为什么塑料玩具能够浮在水中。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前期学过的知识进行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当塑料玩具浮在水中时,它受到的力比自身的重力小。

4.教师给出物体浮在水中的原因是水的浮力大于物体的沉力。

步骤四:总结1.教师复习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物体浮在水中的原因是水的浮力大于物体的沉力。

2.教师提问学生:“你们可以提出其他物体能够浮在水中的可能原因吗?”3.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和观察力回答。

4.教师给予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参与到科学观察和实验中。

步骤五:拓展讨论1.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有趣的浮沉实验,如用针把纸张放在水上,放在水面上的一端会沉下去,另一端则浮在水面上。

2.学生可以继续观察,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3.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到科学实验中,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评价与反思:1.通过观察实验,学生能够理解浮与沉的基本原理。

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物体在水中浮起来的现象,并参与到讨论中。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2. 通过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取决于物体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漂浮;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沉底。

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密度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验证浮沉条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与什么因素有关。

2. 讲解: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密度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记录实验结果。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浮沉条件,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浮沉条件。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浮沉条件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收集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浮沉条件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不同密度的物体(如木块、铁块、塑料球等),液体(如水、盐水、酒精等),测量工具(如电子秤、量筒等)。

2. 教学课件:浮沉条件的图片、视频和动画。

3. 参考资料:有关浮沉条件的科普文章、实验报告等。

七、教学步骤:1. 课堂讲解:通过课件展示浮沉条件的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不同密度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密度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填写实验报告。

八、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利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船从海里驶到河里时 ( C )
A.船受到的浮力变小,船身沉下去一些; B.船受到的浮力不变,船身浮上来一些; C.船受到的浮力不变,船身沉下去一些; D.船受到的浮力变大,船身浮上来一些。
[随堂练习] 重 1.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决定于液体所受的____力 浮 和____力的大小。
大于 2.当物体所受的重力____浮力时,物体下沉;当物 小于 体所受的重力____浮力时,物体上浮;当物体所受 的重力____浮力时,物体漂浮。当物体所受的 等于 等于 重力____浮力时,物体悬浮。 小于 3.铁块在水中下沉是因为铁块受到的浮力____重力; 铁制的轮船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轮船受到的 浮力____重力。 等于
应用四、气球和飞艇
• ①采用充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氢气、氦气、热空气)的办 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升空时ρ平均< ρ空气。 • ②用改变自身的体积,实现沉浮。如减小体积,则有F浮<G球 下降。 • ③气球不能无限制地升入高空,当F浮=G球时,应该悬浮,实 际上在没有达到悬浮时,其内部气压大于外部气压而破裂。
下沉
④下沉:当物体浸 没液体中时,物体 会向下运动的现象。
③上浮:当物体 浸没液体中时, 物体会向上运动 的现象。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与沉,就决定于它受到的浮力 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①当F浮 >G时,物体就会上浮。
②当F浮 <G时,物体就会下沉。 ③当F浮 =G时,物体就会悬浮。 物体漂浮时,F浮 =G。
⑷热气球 ——利用热空气密度小,空气受热膨 胀,热气球体积增大,也就是增大V排 达到增大浮力的作用 。
⑸孔明灯
⑹飞艇 ——利用氦气、氢气密度比空气的小, 实现浮力大于重力而在空中上升 。
2. 浮沉条件的应用
⑴密度计 ——利用密度计在各种液体中总是漂浮的状态, F浮=G ,浮力大小不变。 ⑵盐水选种 ——利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跟液体的 密度 ρ液有关, ρ液越大, F浮越大。 ρ物< ρ液,物体上浮; ρ物> ρ液,物体下沉。 ⑶潜水艇 ——利用吸水、排水的方法改变潜水艇自身的重
应用二、 船
• 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应用二、 船
• 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体积,使它排开 更多的水,达到增大浮力,最终使F浮=G船, 浮在水面。
F浮
G船
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 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 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 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 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 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 为飞艇。
复习提问
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
• (1)物体下沉:F浮<G物 或ρ物> ρ液 • (2)物体上浮:F浮>G物 或ρ物<ρ液 • (3)物体悬浮:F浮=G物 或ρ物= ρ液 • (4)物体漂浮:F浮=G物 或ρ物< ρ液
1. 物体浮沉条件 ⑴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到 的 浮 力和 重 力的大小。 ⑵物体浮沉条件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者漂浮的状态。
将: ( D ) A、上浮 C、悬浮
B、下沉 D、无法确定
3.一艘轮船从东海驶入长江时,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C ) A、轮船受到的浮力不变 B、轮船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不变 C、轮船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变 D、轮船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增大
4.排水量为1000t的轮船在河水中航行,满载时船 及所装货物共重 107 N,受到河水的浮力是 107 N,如果河水密度为1.0×103kg/m3,船排开的河 水的体积是 103 m3。(取g=10N/kg)
物体的浮与沉
潜水艇 神六飞船回收舱
陆以华
木头浮在水面上。
铁钉在水中会下沉。
★漂浮和悬浮是一种状态(静止状 态); 而上浮和下沉是一种过程(运动过 程)。
漂浮
静止
悬浮
①漂浮:物体浮 ②悬浮:物体沉没在液 在液面上,有部分 体里,可以停留在任何 体积露出液面的 位置,不露出液面。 现象。
上浮
运动
• 轮船有大小,怎样反映轮船的运载能力呢?
• 排水量: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不是 排开水的重力)
排水量
例1
不变 • 轮船由江河驶入海里:重力 ,浮 力 ,轮船将 一些(填“上 不变 上浮 浮”或“下沉”)
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 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读数差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 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 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物体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的浮沉
F浮
F浮 F浮 G G G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浮 < G F 浮 = G F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 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 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 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 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V物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 F浮 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 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 ρ物= Gρ/ (G-F)
下沉
小瓶悬浮在水 中,需要满足 什么条件呢?
小瓶漂浮在水 面,需要满足 什么条件呢?
F浮
F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G G〃 〃 悬浮:F浮 = G
漂浮:F浮
=G
想想议议:
浮上来的皮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在水 面上不动的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 样变化?它们浸没在水里的体积怎样变化?浮力的大 小可能跟什么有关系?
• ①采用充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氢气、氦气、热空气)的办 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升空时ρ平均< ρ空气。 • ②用改变自身的体积,实现沉浮。如减小体积,则有F浮<G球 下降。 • ③气球不能无限制地升入高空,当F浮=G球时,应该悬浮,实 际上在没有达到悬浮时,其内部气压大于外部气压而破裂。
迷你实验室
动动手,你会 有意想不到的 收获!
迷你实验一 ①大、小冰块漂浮在水面上,观察哪 一块冰露出的体积多? ——大冰块露出的体积多 ②大、小冰块在水面下的部分和总体积 之比是否相同? ——比值是相同的
迷你实验二 ①将糖浆、水以及油注入高玻 璃杯,由于密度不同,液体分 成三层。 ②把橡皮、蜡块、瓶塞及鸡蛋 ,等放入杯中,观察这些东西 分别位于哪一层液面上? ——物体的密度小,就漂浮 在上层,密度最大的就沉到 最下层。
应用一、密度计
• ①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时F浮 =G计原理工作的。 • ② 密度计上的刻度线不均匀, 自上往下,刻度线越来越密, 刻度值越来越大。密度计上 的刻度值是被测液体的密度 与水的密度的比值。
0.8 1.0 1.8 2.0 0.8 1.0 1.8 2.0 0.8 1.0 1.8 2.0
硫 酸
力实现上浮下潜的 。
⑷热气球和孔明灯 ——利用热空气密度小,空气受热膨胀,热
气球体积增大,也就是增大V排达到增大浮力 的作用 。
⑸飞艇 ——利用氦气、氢气密度比空气的小,实现浮力大于重力
而在空中上升 。
练习:
1. 已潜入海水中的潜艇,在继续往深海下潜的 过程中,它受到的 ( C ) A.重力增大,浮力增大 B.重力和浮力都不变 C.重力增大,浮力不变 D.重力不变,浮力增大
例2
• 轮船是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的,所以必 须把它作成 空心 的,这样虽然受到的重 力 不变 ,但体积 增大 很多,受到的浮 力 ,所以能浮在水面。
增大
应用三、潜水艇
• ①采用:浸没水中后浮力不变,靠改变自身重力(向水舱充 水或排水)来实现沉浮 • ②潜水艇在水面下无论沉、浮,受到的浮力不变。当向水舱 充水时,当潜水艇的平均密度ρ平均>ρ水时,潜水艇下沉, 当 ρ平均=ρ水时,潜水艇悬浮,而排水时,当 ρ平均<ρ水时,则潜水 艇上浮。
反馈练习:
1、一个重为0.5N的土豆浸没在装满水的烧杯中溢 出了0.4N的水,则土豆在水中 ( A ) A、下沉 B、悬浮 C、上浮 D、以上都有可能
• 5、把一个小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杯中,静止时溢 出了0.1kg的水,则小球的质量( C ) • A 一定等于0.1kg B 一定小于0.1kg • C 大于或等于0.1kg D 小于或等于0.1kg
例3 • 潜水艇是靠改变 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当 潜水艇由100m深度下潜到水下200m深处,它受到水的 压强将 ,受到的浮力将 。
例3 • 潜水艇是靠改变 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当 自身重力 潜水艇由100m深度下潜到水下200m深处,它受到水的 压强将 ,受到的浮力将 变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