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涉病诗研究

合集下载

《病中吟》意境美的创造

《病中吟》意境美的创造

《病中吟》意境美的创造
《病中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病中的感受和思考,然而却呈现了一种美的意境。

首先,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象和人事物象来描绘病情和诗人的内心世界。

如“雨后小溪漾晴空,卧来凉气至栏杆”、“闻幽香,宿鸟归”、“蝴蝶是缘来客,菜花犹自美人腰”等等,这些描述不仅具有强烈的感受性,更将自然和人文融入其中,达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其次,诗中还运用了比喻和夸张手法,将病情和身体的不适转化为一种神仙般的境界。

如“脉只符中仙,气何觉有多余”、“裘马羁縻岁月,鵾鸣翻覆天地”等等,这些描述不仅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也表达出一种难以言说的美感。

最后,诗中还展现出诗人的人道主义思想。

如“今日殊难已是别,万事还君最少年”、“求田问舍亦何事,只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等等,这些话语虽然来自于病中的诗人,但是却感情真挚,扣人心弦,表达出诗人深切的人文情怀。

综上所述,《病中吟》是一首创造了美的意境的诗歌。

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人事物象,比喻和夸张等多种手法表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同时又展现出了深刻的人文情怀。

这样的经历和境界不仅突破了病痛的局限,还闪现出一种人类美学和价值观的体现。

唐代通医文士杜甫涉药诗探析

唐代通医文士杜甫涉药诗探析

旁 开 辟 了一块 一 亩左 右 的药 圃 。 种植 了枸 杞 、 香 历 仍 心 酸 不 已 : 长镌 长镌 白木 柄 ,我 生 托 子 以 为 丁 “
等 珍 贵 药材 。他 在 《 枇 》 诗 中写 到 : 楠 树 色 冥 命 , 高 一 “ 黄精 无 苗 山雪 盛 , 短衣 数挽 不 掩胫 ” 《 ( 乾元 中寓
湿 麻 木 的作 用 ,便 和 儿 子 一 起 修 栏 养 鸡 ,写 下 了 5 结 语
“ 风 恃 乌 鸡 , 卵方 漫 吃 ” 《 宗 文 树 鸡 栅 》 的 愈 秋 (催 )
来 自西 域 的 “ 王 子 ” “ 里 戎 王 子 。何 年 别 月 戎 :万
二 学 士 》 , 香 芹 碧 涧 羹 ” 《 郑 广 文 游 何 将 军 山 往 潭 州 时 , 已故 。这 时 , 甫走 投 无路 。 家 只能 )“ (陪 韦 杜 全 林 》 二 ) 点 明 了药 物 的 分 布 地 带 。 诗 文 中也 多 挤 在 湘 江 中 的一 条 木 船 上 。 养 家糊 1 他 在 湘 江 其 , 为 : 3,
发展 、
关 键 词 杜 甫 中草 药 诗 歌
中图 分 类 号 R2 8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7 — 9 X( 0 2) — 0 6 0 6 2 3 7 2 1 01 0 6 — 2
古 往 今来 很 多诗 人 既能 吟 诗作 赋 , 同时 又通 晓 誉 。 居 隙地怯 成 形 。 ” 药 条药 甲指种 植 药材 的枝 根 ( 医药 医理 。在创 作千 古绝 唱 的诗 篇 的 同时也 将 自身 干 和果 实 ) 此他 自欣 自赏 , 常在药 圃流 连忘 返 , 对 常 的 医药养 生 知识 融人 作 品之 中。在 中医史 上 , 医文 往 往 “ 常绝 醉 困 , 此 片 时 醒 ” 《 槽 》 , 至 梦 寻 卧 (高 )甚 并茂 , 伫立 于世 的 医家 不胜 枚举 。 中医药 知 识 虽然 中也 想用 太平 寺 泉水 来 “ 润 通药 圃” 《 馀 ( 太平 寺 泉 与诗 词歌 赋 分属 不 同 的文化 世 界 ,但 两 者却 同根 、 眼》 。 杜臆 》 )《 曾评 日 :公常 多病 。 至必种 药 , 有 “ 所 故 同源 、 同基 于 中华 民族 传统 文 化 , 因而 两 者 之 间存 ‘ 种药扶 衰病 ’ 之句 , 条有 甲 , 有 见种 药多 品 。” 可见 ,

杜甫“病”诗

杜甫“病”诗

杜甫“病”诗作者:王东来源:《课堂内外·教师版》2017年第11期【摘要】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歌,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在他的诗歌中,留下了很多叙述其疾病的诗歌。

从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看见杜甫一生的疾病,也可以通过这些诗歌看到诗人的爱国与忧民,让人们更加了解杜甫的人格魅力。

他的诗歌贴近现实生活,关注民生疾苦,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杜甫;诗歌;“病”诗唐代,我国诗歌达到颠峰。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歌,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在他的诗歌中,留下了很多叙述其疾病的诗歌。

从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看见杜甫一生的疾病,也可以通过这些诗歌看到诗人的爱国与忧民,让人们更加了解杜甫的人格魅力。

他的诗歌贴近现实生活,关注民生疾苦,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风貌。

杜甫一生经历的坎坷极多,对国家统治者的腐朽认识深刻,忧虑身陷水深火热的人们,因此他的诗歌的重要特色是具有高度的人民性。

杜甫一心系天下百姓,其自身的身体也变得虚弱。

在他的诗中,提及到自身疾病的大约有60首。

这些诗歌即为“病”诗,写出了杜甫一生的疾病,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诗圣”一生的不得志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怀与抱负。

对于杜甫的疾病,现今有多种说法。

蒲昭和认为糖尿病并发的酮症酸中毒或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才是杜甫死亡的真正原因。

张英强从他的“病”诗中看出他先后患有几种急、慢性疾病。

大家说法不一,但从杜甫的“病”诗中可以看出,他除华发早生、未老先衰外,还百病缠身。

首先深深缠绕着他的是疟疾。

在他的诗中,叙述疟疾初发是在天宝十载秋(751),43岁的杜甫在《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中写到:“且过王生慰畴昔,素知贱子甘贫贱。

酷见冻馁不知耻,多病沉年苦无健。

王生怪我颜色恶,答云伏枕艰难遍。

疟疾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

头白眼暗坐有脂,肉黄皮皱命如线。

”这首诗歌介绍作者在整个秋天都患疟疾,百日以来,总是寒热交替发作。

白居易病中诗十五首

白居易病中诗十五首

白居易病中诗十五首
摘要:
1.白居易病中的背景介绍
2.白居易的诗歌创作背景
3.白居易病中的十五首诗的主题和意义
4.对白居易病中的诗歌的评价
正文: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深受后人的喜爱。

白居易病中的十五首诗是他在生病期间创作的,这些诗歌展现了他在病中的思考和感悟,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白居易病中的背景介绍
白居易在唐代晚期时期,因为长期的劳累和身体状况不佳,曾经多次生病。

在他生病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这些诗歌成为了他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背景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他在病中,通过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反思和对生活的思考,创作出了一系列富有哲理的诗歌。

这些诗歌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追求。

白居易病中的十五首诗的主题和意义
白居易病中的十五首诗,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对病中生活的描写,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更有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些诗歌体现了白居易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白居易病中的诗歌的评价
白居易病中的诗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这些诗歌不仅是他个人的心灵感悟,也是他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追求。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杜甫湖湘疾病诗与情感疗法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杜甫湖湘疾病诗与情感疗法

第41卷第6期Vol.41No.62020年11月Nov.2020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zang Minz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摘要:大历三年杜甫已年迈,诗句中“老”“病”等说法已经坐实,身体上备受疾病折磨;此外,杜甫远离政治中心,漂泊在异地,北归无望,建功立业的可能性渐趋幻灭,思虑多而有心病。

尽管承受着身体上和精神上双重疾病的困扰,但他始终不忘“奉儒守官”而对天下苍生怀有仁爱之心、不忘“立登要路津”以建功立业的政治信念和“图南未可料”之对美好愿景的勾勒,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缓解病痛的情感疗法。

关键词:杜甫;湖湘;疾病诗;情感疗法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88(2020)06-0155-05收稿日期:2020-06-15作者简介:严寅春(1976-),男,山西洪洞人,现为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出土唐代涉蕃墓志汇释”(项目号:2020GJ002)的阶段性成果。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杜甫湖湘疾病诗与情感疗法严寅春,王晓彤(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陕西咸阳712082)蒋兆和《杜甫》中的人物肖像传为经典,作者通过白描加皴的手法,真实刻画了杜甫的瘦弱惆怅,虽然不符合王安石《杜甫画像》中“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1](P560)的描述,但这正是骨感现实与丰满理想之间的矛盾催生出的文坛才杰。

杜甫实为“病人”,但他毫不掩饰自己身患疾病的事实,也从不刻意因病痛去逃避责任,相反,他在病中仍坚持自己的理想抱负,展现了疾病塑造诗风的现实手法和理想减轻病痛的微妙心态。

一、杜甫的病与病诗学界对杜甫的疾病诗已有关注,在杜甫的疾病诗与诗歌影响方面,程校花《论杜甫的疾病诗及其文学史意义》一文中就杜甫漂泊时期的疾病诗统一梳理,并分析其传达的感情以及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白居易病中诗研究

白居易病中诗研究

白居易病中诗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白居易为我们所熟知的诗人,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家。

白居易历时病中,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诗歌文学,还深刻的体现了宋朝的古典文化与特点。

白居易的病期诗歌,为今后的诗人以及西方学者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和艺术熏陶,成为无可替代的经典老诗。

白居易生活在屈原等人创造了长河史诗的唐代,道士思想影响着社会生活,传统文化与宗教深入人心,给诗歌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白居易诗文创作,深受道家、佛学的影响,充分体现了“道”精神。

他的病期诗歌就被宋朝的文人推崇,被前辈的诗人模仿,以及被西方的学者研究,着实展示出了白居易的高度文化修养。

白居易病中诗歌,以情节、语言和表达来描述一个释然之象,打破了传统主流文学修辞规范,充分展现出他对佛学、道家体悟的深刻理解。

这一类诗歌,以淡泊古雅著称,被西方学者赞誉为“白氏贵族”,是宋代山水诗歌和文人诗歌、禅宗文化与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结合的尖端作品。

白居易病中诗歌,显示出白居易对佛法的运用,以及对宋朝历史的感悟。

白居易的病期诗歌,创作了一种新的诗体,这种诗体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心灵状态,而且表现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高级形式,促进了中国诗歌的进一步发展。

白居易的病中诗歌,有着深刻的家国情怀、古典文学主义色彩以及易言难言的文学表现力,使其获得了极高的艺术成熟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杰出代表作。

未来深入研究白居易病中诗歌,必将给现当代的文学研究带来前所未有的发现,推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完善中国文学的历史演进。

总之,白居易病中诗歌是中国著名诗人以及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它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深刻影响了汉语文化。

对于未来对白居易病中诗歌的研究仍旧值得被深入探讨和挖掘。

古代文学中的病史描写

古代文学中的病史描写

古代文学中的病史描写古代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也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病史描写是一个常见的主题,通过对人们生病的描绘,可以看到古代社会的医疗状况、人们对疾病的认知以及对生命的思考。

在古代文学中,病史描写往往以诗歌、小说等形式呈现。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就有“病起萧萧两鬓华,愁多如线日月斜”等描写,通过对病痛的描绘,表达了主人公杨贵妃的痛苦和忧伤。

这种描写方式既展示了病痛对人们身体和心灵的摧残,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疾病的无奈和对生命的珍视。

古代文学中的病史描写还常常与爱情故事相结合。

例如,明代作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的《病梅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故事中,女主角梅香因病而卧床,男主角李翰林为了救治梅香,四处求医。

通过对梅香病情的描写,展现了李翰林对梅香的深情和对生命的执着。

这种将病痛与爱情相结合的描写方式,既增加了故事的情感张力,也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珍视和对生命的追求。

古代文学中的病史描写还常常反映了医学知识的发展和人们对疾病的认知。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对贾宝玉患上“金陵十二钗”之一的“脑病”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脑病的认知和对病因的探索。

曹雪芹通过对贾宝玉病情的描写,描述了他的精神错乱和思维混乱,展示了古代社会对脑病的无奈和对病人的关怀。

这种对疾病的描写不仅展示了古代医学知识的匮乏,也反映了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和对生命的脆弱。

古代文学中的病史描写还常常与宗教信仰相结合。

在《西游记》中,作者吴承恩通过对唐僧患病的描写,展示了佛教中的医疗信仰和对疾病的治愈。

在小说中,唐僧患病后,被观音菩萨所救治,通过对唐僧病情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宗教信仰的依赖和对疾病的治愈的渴望。

这种将病痛与宗教信仰相结合的描写方式,既展示了古代社会对宗教的崇拜,也反映了人们对疾病的无奈和对生命的希冀。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中的病史描写是一个常见的主题,通过对人们生病的描绘,展示了古代社会的医疗状况、人们对疾病的认知以及对生命的思考。

古诗中诗人生病表达的情感

古诗中诗人生病表达的情感

古诗中诗人生病表达的情感
古诗中诗人生病表达的情感:
1.陆游在《病起书怀》中写道:“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这表达了他虽然身体病弱,但仍心系国家,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

2.杜甫在《江村》中提到:“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复何求?”这反
映了他在疾病中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3.欧阳修在《夜闻啼雁生乡思》中写道:“病入新年感物华。

”虽然他生
病时感到伤感,但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4.纳兰性德因为多年的“寒疾”,塑造了凄美婉约的词风,他在《点绛唇·病
起恹恹》中写道:“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

”这表达了他因病而感到极度虚弱和忧郁。

5.韦应物在《寄李儋元锡》中写道:“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这反映了他在疾病中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观照·外化·共生——唐代瘟疫诗生命意识的三重向度

观照·外化·共生——唐代瘟疫诗生命意识的三重向度

058《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据统计,唐代现存瘟疫诗近三百首。

唐诗中的瘟疫书写,展示出人们对古代疫病的认知,体现了唐人对待生死的观念。

通过唐代瘟疫诗可以发现,人们对衰病的身心体验以及求医问药、静以养病的治疗模式,传达着个体对自身生命的强烈观照;患病时朋友之间的赠药行为、诗人对外在疫景的感发,再现了自我与他者、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生命呼唤,使得生命意识在社会中逐渐外化;同时,民间的驱鬼、驱傩传统仪式,指涉着自古以来趋利避害的群体性本能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精神。

瘟疫书写并不只是对某一独特个体、某一次疫情的具体刻画,而是通过直面人类在灾难之下与自我、社会、自然的复杂关系,彰显出由内到外的生命感怀意蕴。

[关 键 词] 唐诗;瘟疫书写;生命意识观照·外化·共生——唐代瘟疫诗生命意识的三重向度杨 诺 杜姿梦 许 立 朱颖菁一、引言中国古典文学的瘟疫书写历史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如《大雅·思齐》和《小雅·节南山》等。

在《全唐诗》及《全唐诗补编》中,对瘟疫进行描写或以疫病为背景的诗歌有近三百首。

近年来,对唐代瘟疫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或医疗史领域,少有学者从文学视角针对诗歌瘟疫书写进行专门研究,也没有系统挖掘其中所体现的生命向度。

但不可否认的是,死亡、疾病、衰老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书写中无法回避的话题。

据统计,唐朝共发生瘟疫31次,在生产力低下、自然灾害频发、战乱不断的古代社会,每一次大规模的瘟疫都足以对人民的生活和心理造成毁灭性伤害。

瘟疫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对疾病的未知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感,尽管如此,诗中对人们患病、治疗、驱傩等行为的描写,仍然表现出个体乃至人类群体对生命的密切感召。

本文主要聚焦于唐代瘟疫诗,在前人已有的对瘟疫史、社会医疗史研究的基础上,对唐代瘟疫诗中的衰病体验、疾病治疗、疫景感发、驱傩仪式等进行分析,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多重生命意识,并从中获得现代性启示。

唐诗中的疾病书写

唐诗中的疾病书写

唐诗中的疾病书写疾病很早即进入到文学写作中,始终是诗歌创作的内容之一,并且伴随着诗歌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关于诗歌的疾病书写一直以来重视个案研究,且长期集中于陶渊明、卢照邻、杜甫、白居易等人,缺乏从史的角度分析诗歌疾病书写的发展脉络,同时学界对于疾病与唐诗之关系的研究亦明显不足。

先秦两汉时期,《诗经》中的大部分涉病作品都是以疾病模拟心情或者境遇,但同时也出现了“病马”、“病仆”、“病鸱鸮”等后世诗歌经常出现的病人、病物形象。

楚辞疾病书写出现了借病说理、对疾病发生原因的陈述、南方瘴恶环境的书写等后世涉病诗歌常见的内容。

汉代诗歌的疾病书写表现出疾病书写细节化、个人化的发展趋向。

魏晋南北朝道教的兴盛、佛教的传入都使得诗歌疾病书写融入了佛、道的内容思想观念。

疾病书写的频率提高、篇幅扩大,并且涌现出对后世诗歌疾病书写有重要影响的刘桢、陶渊明、谢灵运等诗人。

“病相如”、“病汲黯”、“病刘祯”等三个典型的病人形象以及刘桢的涉病诗句“余婴沉痼疾,窜身清漳滨”产生并完成经典化。

疾病诗歌基本的主题,诸如思乡、思隐、忧心前途等都已经出现并且频频见于疾病诗歌中。

唐朝是诗歌的时代,诗歌的疾病书写也蔚为大观。

初盛唐诗人处于社会上升期,关心政治,追求仕进,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对于疾病等个人问题关注较少,因此涉病诗作数量不多,但却展示了诗歌疾病书写的新变化。

佛教、道教的流行使得疾病诗中经常出现与佛道相关的养生观念、医疗行为,同时,贬谪、园林别业等也与诗人的疾病发生关系,并且反映在疾病书写中,显示出疾病书写的巨大空间。

初盛唐诗歌的疾病书写也展示了这一时期诗人伤感失落的一面。

杜甫完整经历了安史之乱,一生贫病交加,他在诗歌创作中率先提高了疾病书写的频率。

杜甫对疾病不厌其烦的叙述使得疾病由原来的客观叙事需要,转而发展成为有意书写的独立的创作主题。

疾病书写在杜甫诗中表现出细节化和专题化的特点,疾病书写有助于杜甫打破前人的陈熟诗风,实现诗歌的“陌生化”。

白居易涉病诗研究

白居易涉病诗研究

白居易涉病诗研究作者:陈思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11期【摘要】在中国古代,患病文人的心态、日常生活以及由此产生的生命观很少在医书和史书中提及,但是表现诗人一生行藏的诗歌却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中唐诗人白居易的涉病诗数量众多,内涵广泛,对疾病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

本篇论文以白居易涉病诗研究为题,从诗歌对疾病的艺术表现,诗人因病而传达出的生命观念,疾病与文人心态这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力图发掘出以白居易为代表的中唐文人的日常情感、宗教信仰及生命情怀。

【关键词】涉病诗;艺术表现;生命观;文人心态唐诗题材丰富、内容广泛,大都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表现人生行藏。

因此,和个人生命、生活关系都极度密切的疾病,自然会成为唐诗表现的一项内容。

疾病自人类产生之时就出现,对人类的日常生活、生命观、价值观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从先秦开始,文人们就开始将疾病这一题材入诗,比如在《诗经》和《楚辞》中就有很多疾病的名称出现,当然此时的涉病诗“并没有专门成为文学的一种而被创作,”①而是处在一种无意识状态。

但在唐代,人们开始有意识将疾病作为一种文学题材写入诗歌之中,以此来表现一种情致,如王维的“贫病子既深,挈阔余不浅”(《赠祖三咏》),杜甫的“才微岁老尚虚名,卧病江湖春复生”《酬郭十五受判官》。

但是这一题材在初盛唐的诗歌中并没有大量出现,或是集中在某一诗人的作品之中,直到中唐白居易的出现,疾病这一题材,才得到了大量且充满艺术力的表现。

在中国古代,患病文人的心态、日常生活以及由此产生的生命观念很少在医书和史书中提及,但表现诗人一生行藏的诗歌却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本篇论文旨在以白居易涉病诗研究为题,研究此类诗歌对疾病的艺术表现,诗人因病而传达出的生命观,疾病与文人心态等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探寻以白居易为代表的中唐文人的日常情感、宗教信仰及生命情怀。

一、对疾病的艺术表现在初盛唐诗歌中不乏有描写疾病的诗作,但关注疾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描写自身疾病,白居易的涉病诗是最具代表性的。

【推荐】唐朝眼科疾病诗句大观

【推荐】唐朝眼科疾病诗句大观

【推荐】唐朝眼科疾病诗句大观唐朝有一些诗人对医理、炼丹术、本草学、养生学颇有研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张籍、刘禹锡等人,他们在诗作中谈医说药、论方叙病,涉及到中医医学史、临床学、本草学、方剂学、卫生习俗等内容,留下了医文并茂的唐代科学文化史的资料。

在唐人的诗作中,我们常常读到有关眼科疾病的诗句,其中以诗翁白居易的最多。

他一生坎坷,家庭生活也很不幸。

于27岁考取进士后,先后做过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等官职。

宦海沉浮、仕途辗转,直到37岁才结婚。

长女金銮三岁夭折,白居易有诗哭之。

58岁时,他喜得一个儿子叫阿崔,三岁又夭折了。

老年丧子,使诗翁痛苦异常,他在诗中追思说:悲肠自断非因剑,啼眼加昏不是尘。

由于官场失意生活清苦,再加上子女的夭殇,使白居易患了很严重的目疾。

他的诗作中屡有这方面的记载。

为了疗疾养生,修身怡性,诗翁曾经称病休官,辞去苏州刺史的官职,回家乡静心调养。

当地的百姓自发地沿江相送这位廉洁勤政的清官,祝愿他早日康复。

在《眼暗》诗中,白居易写道:早年勤卷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

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诗翁在此谈及自己患眼病的原因是由于年轻时秉烛苦读、穷经积学,不注意视力的保护,到了晚年视力减退,又屡遭子女夭亡的精神打击,悲郁多泣,才导致眼疾缠身,发出欲何如的无奈感叹!接着诗翁详细描写了自己患眼病的症状: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

你看,一朝一夕,铜镜松灯前,模糊的视力给理政读书写诗的诗翁带来多少难言的痛苦。

频发的眼疾,使白居易与中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阅览眼科医书,服用滋阴养肝的中药,并用黄连的汁液点眼治疗。

后来还烧大药和服气(即炼丹和做气功)来养目除疾。

在当时,服用药物来祛除眼睛疾病和保健的诗人骚客大有人在。

山水诗人王维写诗说:冥搜到百合,真使当重肉。

果堪止泪无,欲纵望江目。

记载了居家生活时,用百合煮肉来食疗自己泪囊炎的景况。

另一诗人张籍也有诗云:开洲五月车前子,做药人皆道有神。

唐诗中的疾病书写

唐诗中的疾病书写

疾病诗歌基本的主题,诸如思乡、思隐、忧心前途等都已经出现并且频频见于疾病诗歌中。

唐朝是诗歌的时代,诗歌的疾病书写也蔚为大观。

初盛唐诗人处于社会上升期,关心政治,追求仕进,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对于疾病等个人问题关注较少,因此涉病诗作数量不多,但却展示了诗歌疾病书写的新变化。

佛教、道教的流行使得疾病诗中经常出现与佛道相关的养生观念、医疗行为,同时,贬谪、园林别业等也与诗人的疾病发生关系,并且反映在疾病书写中,显示出疾病书写的巨大空间。

中唐诗歌的疾病书写

中唐诗歌的疾病书写

中唐诗歌的疾病书写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唐朝时期尤其是中唐时期诗人在生病时期所作的诗歌。

所谓“病”指唐人生理上的病,相对而言,“心理上的病”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

本文以与疾病相关的中唐诗歌为基础,系统地考察疾病对中唐诗人审美心态的影响,疾病诗的主题、疾病对塑造诗人诗歌风格所起的作用。

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剖析唐朝时期疾病诗的发展脉络及疾病诗歌中表现出来的特有的文化心理,简单剖析初盛中晚唐时期疾病诗歌的不同之处。

将疾病诗的数量与时代精神及诗人的文化心理结合起来,通过分析时代的大背景与诗人生平遭遇,剖析诗人心理。

同时统计了中唐疾病诗歌中出现次数较为集中的疾病类型,尝试分析发病集中的原因。

第二章为中唐疾病诗中的思想意蕴。

分别包括疾病引发幻想、疾病诗中的生命意识、时间意识以及疾病中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又可分为家国之思和亲友之情。

第一节阐述疾病会影响人的日常生活,不仅会造成人身体上的不适甚至于折磨,而且长期卧床的患者更容易陷入思考或者幻想,因此在进行创作时,多想象中的景物。

第二节阐述疾病会使得诗人的生命意识变得突出,对于生命的更深思考会鲜明地体现在与疾病有关的诗歌当中。

第三节讲述了疾病对于病中时间意识的影响,病中诗人的诗作中多流露对自我衰老的体会和对季节变迁的感受。

第四节分析诗人在疾病诗中饱满和复杂的情感体验。

第三章论述疾病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主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疾病对诗歌创作数量的影响;二、丰富了诗歌中的意象;三、疾病对诗歌题材的影响。

第四章选取白居易这一诗人的病中诗进行个案分析。

白居易是有唐一代进行疾病书写最多的诗人,192首诗作,向我们展现出病中人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

不仅写出病痛之下纠结的情感,而且通过多种艺术手法的结合,将这种情感自然真切的表现出来,丰富而深刻。

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是结语,主要总结了研究结论以及反思了该论文研究中的不足。

病中吟历史意义

病中吟历史意义

病中吟历史意义疾病是人类共同的经历,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存在。

病中吟,就是在病痛中创作诗歌,表达内心的苦闷和对命运的思考。

病中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不仅记录了人类历史中的疾病与医学知识,还展现了人类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许。

病痛无情,但病中吟却能给予人们一丝温暖。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文人墨客都曾在疾病中写下了动人心魄的诗篇。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年患病,卧床不起,但这并没有阻挡他的创作热情。

他的《病中吟》表达了他对病痛的忍受和对人生的深思。

这首诗以平淡的语言描述了病痛的折磨,却又透露出强烈的生命意志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些病中吟的诗篇,不仅是文学艺术的杰作,更是对人类生命的思考和对疾病的抗争。

病中吟也记录了人类历史中的疾病与医学知识。

古代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疾病的积累和医生的实践。

在病痛中,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素问》、《黄帝内经》等古代医学经典中,就有许多关于疾病的描述和治疗方法的论述。

这些古代医学文献中的知识,正是通过对病中吟的记录和总结得来的。

病中吟的诗篇,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医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病中吟还展现了人类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许。

疾病是人类生命中的一部分,它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的宝贵。

在病痛中,人们会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他们会思考自己的人生轨迹,对过去的选择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

病中吟的诗篇,往往带有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它们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抒发,更是对人生智慧的总结和对未来的期许。

病中吟的历史意义不仅体现在文学和医学领域,更体现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

疾病是人类社会中的一道阴影,但人们通过病中吟的创作,让这道阴影变得不那么可怕。

病痛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的宝贵,更加关注健康和幸福。

病中吟的诗篇,记录了人类对疾病的抗争和对生命的热爱,也激励着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

病中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记录了人类历史中的疾病与医学知识,展现了人类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许。

与疾病有关的古诗词

与疾病有关的古诗词

与疾病有关的古诗词摘要:一、引言二、古诗词中疾病的描绘1.病因2.病症3.治疗与康复三、古诗词中疾病的文化内涵1.宗教信仰与疾病2.社会风俗与疾病3.疾病与文学创作四、古诗词对现代医学的启示1.古代医学的认识2.现代医学的借鉴五、结论正文:【引言】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疾病的内容。

本文将通过对古诗词中疾病的描绘、文化内涵及其对现代医学的启示进行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认识古代文学与医学的关系。

【古诗词中疾病的描绘】古诗词中疾病的描绘主要体现在病因、病症和治疗康复方面。

病因方面,古代诗人常将疾病与自然现象、社会环境联系起来,如“病从口入,祸从心出”(《左传》)等;病症方面,古代诗人通过对疾病症状的描述,展现了疾病给人带来的痛苦,如“发烧咳嗽,病起萧墙”(《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等;治疗康复方面,古诗词中也有不少关于疾病治疗和康复的描绘,如“病有痊可,痊可则已”(《左传》)等。

【古诗词中疾病的文化内涵】古诗词中疾病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包括宗教信仰、社会风俗和文学创作等方面。

宗教信仰方面,古代诗人常将疾病视为神灵的惩罚,如“病者何罪?靡神不举”(《诗经·大雅·荡》)等;社会风俗方面,古代诗人通过对疾病与民间信仰、习俗的描绘,展现了疾病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如“疾病之灾,求医问卜”(《红楼梦》)等;疾病与文学创作方面,古代诗人将疾病作为创作素材,用以表达人生的无奈和感慨,如“因病成妍,妍亦病也”(《红楼梦》)等。

【古诗词对现代医学的启示】古诗词对现代医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古代医学的认识在古诗词中有充分的体现,如“病由心生,心平气和”(《红楼梦》)等,这些观念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其次,现代医学可以借鉴古诗词中对疾病的描绘,以更全面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最后,古诗词中对疾病的描绘和理解,可以为现代医学提供一种人文关怀的视角,使医学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陆游涉病诗研究

陆游涉病诗研究

46陆游涉病诗研究李佳琪 暨南大学摘要:陆游涉病诗也就是其诗歌中与疾病有关的诗歌,诗人处于非健康的疾病状态,其所作的诗歌自然呈现出不同于爱国诗、纪梦诗等诗歌题材的鲜明特点。

本文将以陆游的涉病诗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陆游涉病诗按照时间分布进行分析,阐明其内容。

其次分析其诗歌创作在病痛折磨下所体现出的生命观照及自我疗救。

最后,陆游的涉病诗显然具有着独特的主体形象和意象等特点,故对其艺术风格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涉病诗;生命意识;自我疗救;艺术风格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提到:“疾病呻吟之,人所必有也。

”①自古以来,将自己的病情以及病中的苦痛哀思寄寓在诗作中的文人不计其数,在此略举几例,如白居易《衰病无趣,因吟所怀》:“病姿引衰相,日夜相继至。

”韩愈《双鸟诗》:“得病不呻吟,泯没至死休。

”读罢这些诗作则可以对涉病诗的概念有一个清楚地界定。

所谓涉病诗,则是在诗歌作品的题目、内容中含有明显的具有病态特征的字眼如“病”、“疾”等。

另一方面,有些诗歌作品中虽然并不包含有“病”、“疾”等字,但是诗句中明显体现出诗人异常的身体状况与生命状态,故也被列入涉病诗的范畴。

一、陆游的病况书写自绍兴二十六年《新夏感事》始,至嘉定二年所作《病中示儿辈》终,陆游涉病诗的创作持续时间达五十四年之长,数量更是高达九百余首。

在这些诗里,完整的展现了陆游一生的健康状况与身体状态。

绍兴三十二年作《病起寄曾原伯兄弟》:“意象殊非昨,筋骸劣自持。

衰如霜後木,愁抵盎中丝。

风雪书来少,江山梦到迟。

出门还惘惘,倚杖独移时。

”此时的陆游不过三十余岁,按理来说正是壮盛之年,本应抖擞精神、慷慨昂扬,但因为筋骨难以自持,出门竟须倚仗,遂对自己产生了“衰如霜后木”的认知。

隆兴元年作《秋阴》:“拄杖扶腰痛,渔舟照眼明。

苦吟缘病辍,随意或诗成。

”虽然饱受腰病的折磨,但诗人还是颇有作诗兴致的。

乾道六年,陆游从山阴至夔州,这一路的畏途加之一个闲官的职位给陆游心理蒙上凄清色彩。

杜甫涉病诗的情感解读

杜甫涉病诗的情感解读

2020年8月第32卷第4期Aug.2020Vol.32No.4安康学院学报Journal of Ankang UniversityDOI:10.16858/j.issn,1674-0092.2020.04.004杜甫涉病诗的情感解读李胜男(汕头大学文学院,广东汕头515063)摘要:杜甫的涉病诗共有207首,每一首诗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壮年早衰感、个体孤独感、"再使风俗淳”之坚定感。

疾病与每一种情感的具体关系是不一样的:由于患有多种疾病且患病时间久,常年漂泊又使病情加重,故杜甫产生了壮年早衰感,这种情感主要体现在生理上和借以言志的物上;在患病的情况下,杜甫面对亲友分离、友人升迁与疏远及自己的漂泊不得归时,产生了个体孤独感;疾病促使老杜更加迫切地求仕,而为了实现"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杜甫个人的仕隐问题变得不再重要。

关键词:涉病诗;情感;杜甫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092(2020)04-0014-05涉病诗是指以自我或他人的疾病作为主要或次要描写对象,借此来抒发诗人情志的诗歌。

以诗歌中是否涉及疾病描写(肉体上或精神上)为标准,可以发现杜甫现存的涉病诗共有207首①。

这些诗内容丰富、主题不一,背后蕴含的情感也多有不同,或在壮年时已有早衰之感,或在空间的无垠中深觉孤独,或始终坚持着“再使风俗淳”的理想。

一、壮年早衰感杜甫一生患病多种,从天宝十载作出第一首涉病诗《敬赠郑谏议十韵》,到大历五年的绝笔诗猊疾舟中扶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时间跨度长达十九年,期间杜甫一直在进行涉病诗的创作,足以看出其长年受疾病侵扰。

在杜甫的疾病世界里可以看到,杜甫的时间要比他人流逝得更快,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生理上和托物言志的物上。

天宝十载,杜甫不过四十岁,就已在第一首涉病诗極赠郑谏议十韵》中发出“多病休儒服”的不得已之叹。

此时他仅仅吐露己身患有疾病这一事实,却未具体阐明其所患疾病的种类,亦未说明自己的生理状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涉病诗研究
唐代涉病诗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医学、疾病和身体资料,虽有夸张色彩,
但多建立在真实生活上。

诗人作为医疗活动与文学创作的体验者与参与者,其对疾病、医药和治疗等概念的认知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整个时代的医学观念。

他们借病抒情、以诗言志,将审视自身病痛的目光延伸至整个社会,以此影射国家命运。

随着医疗机构的设立、医学教育的普及、临证医学的进步、中外交流的加强,唐代医学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为唐代涉病诗的
兴起创造了客观条件。

而兵连祸结的安史之乱、凛若秋霜的科举制度、捉摸不定的仕途命运、负重致远的生存压力、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给唐代文人带来了莫大的身心创伤,诗人群体主观的情绪宣泄和压力释放是唐代涉病诗兴起的直接原因。

唐代涉病诗既是一部鲜活的疾病叙述史又是唐代疾病风貌的全景图,或展现疾痛缠身的苦楚、老病孤伶的苦闷,或展现壮志难酬的无奈、爱国忧民的情思,亦或者求援无果的尴尬、村居静养的孤寂,这些伟大的诗人是口述者也是执笔者。

唐代涉病诗可分为叙述自身病痛、亲友互相慰问、咏外物而自喻和悲悯他人之痛四种,且不同时段、不同阶层、不同地域诗人的疾病表达都不尽相同又各具特色。

涉病诗中既包含真实疾病又记叙有虚拟疾病,真实疾病主要有目口齿、体疗和疮肿三大类,虚拟疾病主要是诗病和相思病。

每首涉病诗都有其创作的特定情境,每种疾病也都有其滋生的特定背景。

杜甫是唐代涉病诗诗人群体的代表,其患病过程漫长且复杂,留有疾病诗百余首。

疟疾、消渴、肺病、痹症、手足萎废等疾病给杜甫带来了沉痛的生命体验,
旷日经久的患病经历也促成了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

其疾病诗既叙述了自己身心交瘁的生活状态,又剖析了自己身染沉珂的内心世界,凝聚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深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