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论文就业论文弱势论文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对策议论文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对策议论文[论文摘要]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各高校就业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点。
文章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并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为高校就业工作全面发展做出努力。
[论文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难近年来,贫困大学生的人数逐年上升,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解决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万个家庭,也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使命的成败,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未来。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造成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的有以下几方面:(一)就业观念的偏差,择业地区较为集中观念决定行动。
贫困大学生由于求学给家里带来的较大的经济负担甚至是债务,导致其对就业地域和待遇看得过重,往往抱着希望去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工作,希望去收入高一点、工作轻松一点、生活舒适一点的单位工作。
“三大”“三个一点”的观念,使得他们不愿意到西部、基层和中小企业去就业。
贫困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呈现此特点,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市场经济社会的世俗化倾向。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人希望名利双收,即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想获得更多的东西。
其次,来自家庭不合理的期望值。
许多贫困家庭把培养一名大学生作为改变家庭现状的重要投资,导致贫困大学生把薪酬待遇作为就业考虑的首要因素。
再次,个人虚荣心作祟。
部分贫困大学生认为自己是“草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从欠发达地区考出来就是为了就业时找个“体面”的好去处。
(二)缺乏一定的社会资源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家庭背景决定子女就业。
家庭背景愈好,毕业生工作落实率与起薪点就愈高。
据20xx 年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显示,父母社会地位越高,权力越大,社会关系越多,其子女求学和就业的机遇就越多。
北大的调查还显示,父亲为公务员的毕业生工作落实率要比农民子弟高出14个百分点。
当前,国内就业压力居高不下,高校毕业生增长率远高于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增长率,使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面临着求学、就业的双重压力,亟须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破解贫困生求学就业“两难”问题。
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出路分析论文
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出路分析论文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出路分析论文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时会遭遇到第一学历歧视,他们承受着工作能力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的双重压力。
这让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困境重重:缺少公平竞争的机会、消极对待求职机会、缺乏努力奋斗的动力。
通过法律手段为大学毕业生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用人单位消除偏见、学校为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提升自己的实力是破解这些困境的重要对策。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境与出路分析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1 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现状1.1 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走访调查,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出路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去向也是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调查显示,近年来理工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比较理想,大多数理工科毕业生选择去企业从事技术研发的工作。
相比而言,文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甚理想,选择就业的毕业生大多通过考试进入政府机关或者事业单位。
就专业而言,目前一些人才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机械自动化、医药和师范类等毕业生就业率高,毕业生供不应求。
而对于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专业的毕业生需求较少,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
从地区来看,北上广等发达地区人才较为饱和,就业竞争激烈,而中西部地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但是其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往往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于是就出现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矛盾,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从院校类别来看,教育部直属重点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高达85%,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机遇并存。
虽然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但是也不乏机遇,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增加就业岗位提供了动力,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在努力扩大就业,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尽力完善就业服务和劳动力市场,充分实现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自动调节劳动力的供需平衡,加之政府推出的一系列职业培训计划和再就业培训计划,使得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调节供需矛盾。
大学生就业难的论文
大学生就业难的论文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发突出。
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到个体的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教育体制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育体制问题。
当前的教育体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面临实际操作的困难,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改革教育体制,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此外,学校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并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二、就业市场供求失衡另一个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就业市场供求失衡。
当前,许多大学生从事的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一些热门专业就业竞争激烈,而一些行业的需求却无法得到满足。
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大学应当关注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增加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专业。
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也应当加大对于冷门专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和经济支持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鼓励学生就业。
三、缺乏职业准备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难的原因是他们缺乏职业准备。
他们在大学期间没有进行职业规划和准备,没有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没有为自己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加强职业教育。
大学应当加强对于学生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和面试技巧。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就业洽谈会,提供就业信息和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和就业机会。
四、就业歧视和劳动力过剩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歧视和劳动力过剩。
许多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存在偏见,更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员。
同时,劳动力市场也存在供应过剩的问题,竞争压力较大,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大学生就业难论文范文10篇3
政府应出台更多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场地租赁补贴等,降 低创业门槛和风险。
资源整合
高校和社会应提供更多创业资源和服务,如创业导师指导、项目孵化、融资支持 等,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创业梦想。同时,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应加强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积极心态面对就业挑战
大学生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就业 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D
校企合作促进大学生就业模式
05
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概述及优势分析
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活动,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包括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等。
02
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对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人 才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03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 难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论文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 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统计 分析等多种方法,确保研究的科 学性和准确性。
大学生自身因素与就业关系探
04
讨
大学生自身素质对就业影响分析
专业能力与就业需求匹配度
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是影响其就业的关键因素 之一。
综合素质与岗位适应性
除了专业能力外,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创新能力等也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
心态与就业选择
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如是否愿意从基层做起、是否愿意接受挑战等 ,也会影响其就业选择。
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SWOT分析
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SWOT分析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贫困大学生就业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学生自身、学校、政府、社会四个角度提出一些有效可行的措施,力图找出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正确途径,使贫困大学生走上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岗位。
标签: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SWOT分析1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整体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已基本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2011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26.9%。
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660万,加上“三支一扶”大学生今年服务期满等待再就业的人数,就业总人数创历史新高。
而作为就业另一端的社会岗位需求却没有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大幅增加,供求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在此现状下,高校贫困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尤为明显。
2011年全国高校贫困生总数高达600多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至25%,其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0%左右,他们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做好这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持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更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和深远意义。
2 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SWOT分析2.1 优势分析(1)吃苦耐劳。
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受成长环境、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教育等影响,贫困生大都能够吃苦耐劳,不拈轻怕重,能够脚踏实地、本本分分地做事情。
(2)就业欲望强烈。
贫困生家庭的压力以及个人想摆脱贫困命运的愿望使得长期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他们往往表现出更加强烈的就业愿望。
因此他们更积极主动,创造机会、抓住机遇。
2.2 劣势分析(1)综合素质欠佳。
综合素质过低是贫困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因素。
由于贫困,贫困学生往往兴趣爱好狭窄,缺乏特长,自我封闭,同时又自尊、敏感、忧郁,心理负担过重,心理素质不过硬;由于贫困,他们无法及时购置需要的参考书籍、复习资料,甚至有人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打工或勤工俭学,学习时间不充足,无暇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导致学习成绩差,综合水平低;由于贫困,他们尽量节约开支,降低伙食标准,从而致使营养不良,身体素质较差。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论文4篇(优质)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论文4篇(优质)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吧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论文篇一在课堂上老师帮我们分析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式,还有关我们实习工作的安排。
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人开展意向,老师给我们一些建议。
这是很难得交流时机。
也进一步增进我们师生间的理解。
为每一个学生的开展有一定的帮助,我挺喜欢这门课程。
本质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对学生进展比较系统的择、就业思想和技巧的教育。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把握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和国家、各省市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按照社会需求确立就业期看和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念和就业取向,理解大学生就业程序,把握一定的就业技巧,以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
同时,进展相关的职业知识、道德、素质教育,使学生理解我国目前的就业趋势和职业必备素质和技能,使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顺利地就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即是大学生求职过程中一部分,也可以说是求职信息传播。
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我意思到对自己的认识也是就业的关键部分,我们更好地认识了现状。
对自己有了一个更清醒更深化的认识,对自己的将来和前途有了明确的目的和方案。
培养了我们的职业素质,鼓励了我从现实开始不断地丰富自己,为就业早做准备,就不会像一个苍蝇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了。
我们应该进步自己的觉悟。
正处于快毕业的我们总是会陷入几个就业心理误区:自我期望值过高、过多的物质要求、迷恋大型企业、追求热门职业。
因为对自身的才能都还不认识清楚,往往过高的期盼总会使我们碰到很多的挫折。
因此,我们从中知道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本身的实际出发,灵敏选择。
但不管怎样,绝不能一味高挑,慢等。
因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庭、对社会,毕业的大学生早日就业是硬道理。
《就业指导》它很多的讲到了很多我们以后会遇到的问题,即将遇到的问题,告诉了我们很多普遍的应对方法,但我们不能光只看,不动手,必须理论才能在以后的困难中沉着的对待,以获得成功。
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
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摘要: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加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随之加剧。
其中贫困女大学生群体因经济贫困和女性歧视的双重影响,其就业处境更显艰难。
这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给予关注,研究其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贫困女大学生就业对策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加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随之加剧。
当前我国又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使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其中贫困女大学生群体因经济贫困和女性歧视双重影响,其就业处境显得更加引人瞩目。
本文通过对某重点高校50名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深度访谈,发现其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缓解贫困女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中所面临的困境。
1.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就业现状1.1就业意向与现实选择存在冲突当被问及“如果可以选择,大学毕业后规划做什么?”选择“考研深造”的有32人,占到64%,选择直接工作的有18人,占36%,选择“出国”和“创业”的为零。
其中文科专业学生中第一意愿选择考研深造的有8人,占到文科专业人数的47%,理科专业中第一意愿选择考研深造的有13人,占到理科专业人数的81.2%。
由此可以看出,考研深造成为贫困女大学生的首选,理科专业的女生选择考研比例更大。
一方面这与贫困女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有关。
一般来讲,在贫困家庭成长的女大学,由于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非常看重学习成绩,在本专业排名中名列前茅,在获取各类奖学金、保研考研等方面比男生有更大的优势。
另一方面,这与贫困女大学生较高就业期望值有关,她们希望通过高质量的就业解决家庭窘境。
“工作环境好”“工资高”“职业稳定”的工作成为她们追求的对象。
由于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相对于本科学历的大学生在就业层次上有更大的优势,考研深造成为贫困女大学生心中首选。
然而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最终多数无奈的放弃深造而先工作。
当被问及“您现在是在准备考研还是准备找工作”选择找工作的有91%。
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论文
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论文一、现阶段贫困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就业难的原因分析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压力不断增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过渡到大众教育,供方逐渐压倒需方市场,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日趋显现,矛盾更加突出,致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非常困难,步履维艰,而贫困生又是大学生就业中的弱势群体,就业情况更是雪上加霜。
据某高校对856名毕业生进行调查显示,家庭经济能完全满足和支撑毕业生学业和就业的仅占46%,基本能支撑的占35%,完全有困难的占19%。
由此可见,大多地方高校贫困生所占比例较大,其就业问题更加值得关注,贫困生对就业形势持不够乐观的态度占%,选择到沿海发达地区就业的占%,选择自主创业的仅占%,%的贫困生选择希望就业前能得到职业生涯、就业技巧、创业模式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同时希望学校能开设就业和择业方面的课程教育。
总之,在市场竞争机制基本健全及育人用人模式发生较大变化的今天,无论是学生、社会、家庭还是贫困生本人都需要转变就业择业观念,依靠自身的综合素质,摒弃他人社会背景和家人的因素,争取实现理想的就业和择业。
就业思维和择业观念有待改变由于贫困生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成长履历,急需寻求满意的用人单位以获取理想的薪酬来报答父母、回报社会,从而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
因此,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他们择业观念传统而单一,比普通家庭的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思想包袱较重,就业定位不合理,择业期望过高,没有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和意识,导致在择业过程中遇到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专业设置不够合理导致就业难地方高校远没有名牌、重点大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专业设置和学科的选择上会受到排挤和影响,学科建设滞后,专业设置陈旧,甚至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社会竞争力自然就处于弱势。
笔者对某医科院校进行调查后发现,近五年社会需求量与毕业生总数比排前三位的专业分别是口腔医学,麻醉学为,护理学为;而排在后三位的专业是医学英语为,社会体育为,社会保障为,由此可见口腔医学、麻醉学、护理学等专业需求多,毕业生供不应求,但这些专业毕业生人数仅占毕业生总人数的%,而医学英语、社会体育、社会保障等专业供大于求,就业压力非常大,而占据60%的临床医学专业就业也不尽乐观,可以想象贫困毕业生就业是何等之难。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议论文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议论文大学生就业难议论文篇1要有科学的职业规划。
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及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将来能否顺利就业非常重要。
对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惘”,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规划,这往往也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次调查显示,62.2%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2.8%的不明确,只有4.9%的有明确的设计。
俗话说,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
大学生将来要找到理想职业,首先要未雨绸缪,及早明确职业目标,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同时,要通过科学的认知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正确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努力使自己的“长板”更长,把“短板”补长。
此外,“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地沿着目标前进,就必然会获得成功。
要有良好的就业心态。
就业本身就是一种竞争。
由于大学毕业生年轻,往往有急于求成的心理。
一旦在就业中遇到挫折,很容易意志消沉,一蹶不振。
因此,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对于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也很重要。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充满自信,勇敢地去面对竞争,既不能妄自菲薄,缩手缩脚,不敢“推销”自己;也不能够狂妄自大,对单位挑三拣四,最终“高不成,低不就”。
要清楚地认识到,求职遇到的困难、挫折、委屈是暂时的、在所难免的,一味的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关键是对待挫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作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此外,还要有创业的精神和准备。
目前,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在20%至30%,而我国仅为1%至2%。
勇于创业,既是就业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实现大学毕业生人生理想的一条捷径。
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法律和政策,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努力给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关于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论文
关于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论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专业技能的深入培养,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尽管大学生具备较高的学历和专业知识,但他们仍然面临就业困难。
本文将从就业市场、教育体系和个人能力等方面探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就业市场供需失衡当前,就业市场供需失衡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对高技能、复合型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而传统的专业技能对一些岗位需求减少。
这导致许多大学生专业技能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为解决这一问题,大学教育需注重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培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二、教育体系与现实需求脱节另一个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是教育体系与现实需求之间的脱节。
当前,许多高校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实践环节,使得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学教育需要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三、个人能力与职业素养不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个人能力与职业素养的不足。
很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挑战时缺乏应对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此外,一些大学生职业素养不足,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规划,缺乏对职业发展市场的了解,这也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情况。
为了提高个人能力和职业素养,大学可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同时,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总结大学生就业困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通过调整就业市场供需结构、改革教育体系和提高个人能力等方面的措施,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
浅析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关键在于解决贫困大学生就的论文
浅析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关键在于解决贫困大学生就的论文浅析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关键在于解决贫困大学生就的论文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从计划分配转向双向选择,大学毕业生如何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是高校管理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贫困大学生就业更难。
根据“木桶效应”,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关键在于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
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和个人的多方面努力,而作为高校的教育者,首先要考虑的是高校如何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
论文关键词: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木桶效应一、为什么贫困大学生就业更难随着高校收费改革的深入,在大学生中间出现了一群特殊的群体即贫困大学生。
贫困大学生这一群体越来越多的收到高校教育者的关注,并不断研究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教育问题。
就业问题关系贫困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众所周知,在当今就业形势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受到严重影响,就业已成为当今大学生担心的首要问题。
而贫困大学生作为弱势群体的特殊性导致贫困大学生就业更难,简要概括总结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原因:首先,家庭支持不足。
毕业生的就业不仅是学生本人综合素质的竞争,同时也是学生家庭和社会关系的较量。
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人际关系网络是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
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
北大的一项调查还显示,父亲为公务员的毕业生工作落实率要比农民子弟高出14个百分点。
其次,经济支持匮乏。
读大学对于家庭来说是一项高投入,而相对应的是,大学生的就业率却在不断下降,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尤甚。
在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中,就业已不单单是能力的较量,也需要强大的经济支出做保障。
制作简历、外部形象包装、异地求职交通食宿、通讯费、招聘会门票等等费用高昂。
经济上的拮据迫使很多贫困大学生放弃了去外地求职的机会,限制了择业的范围。
大学生就业论文女大学生就业难论文[五篇范文]
大学生就业论文女大学生就业难论文[五篇范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论文女大学生就业难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女大学生就业难论文:现阶段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剖析摘要:现阶段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处于弱势,陷于就业的困境,为了帮助女大学生走出就业的困境,深入分析这一社会问题的成因,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健全就业政策与法规体系,进一步消除社会上传统落后观念的影响,扩大就业渠道,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女大学生也必须改变自身的就业观念,增加自信心,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等,对于帮助女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难度不断增加,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更为突出,为了解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深入分析这一社会问题的成因,从而提出解决这一难题对策,对帮助女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1.1 严峻的就业形势影响并限制女大学生的就业首先,全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
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每年工作岗位缺口在1300万至1400万左右。
其次,社会有效需求赶不上毕业生人数的增长速度,高校毕业生供求矛盾突出。
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从2006年的413万增加到2010年的630万,加上历年来未就业的大学生,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同时就业环境也空前复杂,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本已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特别是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雪上加霜。
1.2 受传统文化观念影响,致使女大学生在就业在处于劣势中国封建社会有几千年的历史,“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男权主义社会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社会性别理论暴露出传统文化观念对女大学生就业观念意识的滞后影响;传媒中的陈规性别角色定型,对女性消费人格、依赖人格的片面塑造,造成男性群体对女性社会参与的排斥,对妇女工作能力的怀疑,认为女孩没有多大的挖掘潜力。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云南省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125982 高等教育论文浅谈云南省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历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云南省高校中,有近一半的同学是建档贫困生,其就业问题,不仅关乎其个人及家庭的生计,更关系到教育公平、云南省能否打好脱贫攻坚战以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所以,研究云南省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为更多贫困生实现顺利就业,是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职责,同时对贫困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导致贫困生就业困难的客观因素1、大环境下,全国就业形式严峻,竞争激烈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据教育部官方统计,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27万,20xx年达749万,20xx年则上升至765万,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国突出且普遍的问题。
2、就业成本高,经济压力大大学毕业生准备考研、公务员、事业单位或到企业求职,都需要付出努力和财力。
求职成本不断增高,贫困生压力也随之增大。
一些贫困生综合考虑就业成本,只能降低要求、缩小择业范围、放弃一些机会。
二、导致贫困生就业困难的主观因素1、基础教育薄弱,就业观念落后贫困生大多来自偏远山区的农村,初级教育的环境和质量较差。
贫困生父母未受过高等教育,受家庭影响,很多贫困生毕业后一门心思想找公务员、事业单位的“铁饭碗”,或去经济发达的北上广、东部沿海地区寻找工作机会。
他们片面追求稳定、大城市和高收入行业,不愿到基层锻炼、更不愿到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就业,对待择业存在着不切实际的期望。
2、心理负担重,容易焦虑贫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心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自卑是贫困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些贫困生由于自卑而自闭,在求职面试中不能充分展示自我。
他们害怕竞争和失败,抗挫能力差,心理负担重,容易焦虑、失落、恐惧。
3、综合素质较差,缺少竞争力很多贫困生在大学期间,利用假期及休息时间做兼职、零工赚取生活费而耽误了个人全面发展,不积极参加班级或学校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导致人际交往、沟通组织、实践创新、团队合作等能力差,在求职过程中缺少竞争力。
地方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论文
地方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激烈的竟争与挑战,地方院校的贫困生就业压力不容忽视。
本文通过对地方院校贫困生就业压力0理特点的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克服就业心理障碍。
关键词:地方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压力;心理特点;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投入的进一步加大,高校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贫困生群体也相应增加。
在校贫困生承受着生活和生存的双重压力,因此,加强贫困生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已成为地方普通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贫困大学生表现出的不良就业心理问题1、焦虑心理焦虑分为问题性焦虑和障碍性焦虑。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网络、媒体的炒作,自身有缺乏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所以贫困生对未来充满担心和忧虑,想到一毕业就有可能失业,为毕业后前途感到非常担心。
每天会反复地考虑同样的问题,无心投入到正常的学习中去,于是紧张恐怖、苦闷,矛盾、焦虑。
剧烈的心理冲突、严峻的就业形势,使极少数贫困生甚至出现躯体症状:心神不定,坐立不安,这时问题性焦虑就有可能发展成障碍性焦虑。
2、悲观心理经济、学习、情绪的压力等等,像几座大山压得贫困学生们喘不过气来,给他们就业带来沉重负担。
在沉重压力面前,他们情绪比较低落、心情苦闷。
找不到释放的出路和缓解压力的正确方式,于是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缺乏前进的动力,对什么事都无所谓,没有自信,整天晕晕沉沉,好像有睡不完的觉他们一方面责怪自己无能,内疚,不愿也不敢参加竞争性活动,另一方面也觉得在学习、生活、交往等各方面都比不上别人,丧失正常自尊心,对未来心事重重、惶惶不安,甚至会感觉到生活没有希望没有价值,觉得找不到生活意义,于是破罐子破摔。
3、挫折心理贫困生的心理相当脆弱,脆弱性决定他们更容易遭受挫折,一旦挫折后,就更加害怕,甚至一蹶不振。
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人们经受住挫折的打击,依旧保持进取的勇气。
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论文摘要:对我国而言,贫困生的比重是比较大的,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关乎家庭幸福,关乎社会稳定。
于是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而要解决这一难题,关系到学生个人、学校乃至社会,需各个方面齐心协力才能把这个难题攻克。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困难;就业能力近几年,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的形势非常严峻。
就业难已然成为社会问题。
对于贫困大学生,就业压力就更大了。
由于外在因素和自身内部因素共同决定,他们在就业方面处于明显劣势,造成就业率偏低。
有的甚至在毕业后半年仍旧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重要人才资源的一部分,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关乎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
一、贫困生就业难是综合因素形成的结果具体分析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因:1.社会就业大环境因为我国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增长迅猛。
据统计,200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4万,2016年高达770万。
毕业生数量翻了7倍多。
但是就业岗位的增加程度远不如此比例。
待就业人员与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当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应届毕业生就业遇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困难。
大学生早已从“天之骄子”退为“大众化劳动力”。
贫困生亦是如此。
2.个人家庭小环境一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环境密不可分,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贫困生的家境贫困,在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是有异于富裕家庭的。
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受到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贫困生的综合素质较低会导致就业能力较低。
贫困生可能自小就受家庭影响而存有些许自卑心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信心的缺乏会造成不能利用相关平台去提高素质、锻炼能力。
这些诸如社交礼仪、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在招聘的过程中使得贫困毕业生处于劣势。
其次,贫困生的就业渠道、就业资源非常有限。
在当前的社会,贫困毕业生只有通过自己寻找就业机会,形成的是社会支持较少,就业渠道较窄,就业机会较少的局面。
就业资费也是贫困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通常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究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信息不对等。
贫困大学生普遍缺乏对就业市场的准确认识,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发展方向等也掌握不足。
同时,他们也难以获得与就业相关的大量信息。
2.认知偏差。
很多贫困大学生对于就业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获得高薪工作是最重要的,不注重自身职业规划和发展,也不了解个人职业目标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3.缺乏自信和实践经验。
由于自身经济条件较为困难,一些贫困大学生缺乏自信心,同时他们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无法应对实际工作场景。
4.职业规划不够清晰。
大多数贫困大学生缺乏一定的职业规划,对未来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二、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解决之道:1.加大信息服务力度。
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信息筛选、过滤和发放力度,及时向他们提供职业市场的各种信息和培训资料等。
2.调整认知。
政府和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和教育,调整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认知和思维模式,让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就业市场和自身优势,选择符合自身能力和市场需求的就业方向。
3.提高自信心。
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就业挑战。
同时,通过各种途径让贫困大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丰富自己的简历。
4.明确职业方向。
政府和学校应该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帮助贫困大学生对自己的理想目标、职业定位有更加明确的认知,让他们知道怎样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简历,进入稳定和优质的工作领域。
综上所述,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指导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信息不对等、认知偏差、缺乏自信心和实践经验,以及职业规划不够清晰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应该加大对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力度,提供更加全面、系统、专业的服务,让更多的贫困大学生能够尽早成功就业,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困大学生论文就业论文弱势论文贫困大学生论文就业论文弱势论文高校贫困生就业弱势问题的分析【摘要】高校毕业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弱势,进而针对其所存在的弱势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弱势一前言高校贫困生,是指普通高校的本专科学生中在就学期间的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居民最低生活标准,无法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
据教育部调查统计,目前普通高校中贫困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31%,特困生比例占8.15%,这一比例仍然呈上升趋势。
高校贫困生就业难、就好业更难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关注。
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贫困大学生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贫困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当前高校就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积极探索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弱势1.就业政策上的弱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工资制度问题,发达地区收入高,欠发达地区收入低,这就加速了发达与不发达地区的不平衡状态;二是我国目前现行的失业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即当前的失业保险制度尚未将未就业的大学生纳入其范围之内,违背了社会保险的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就业保障制度模式的设计与目标人群的需求相偏离,特别是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过于偏重其生活救济,促进再就业的功能明显弱化;三是当前我国管理体制和配套政策不到位,贫困生既没有社会资源,又没有资金支持和经验指导,致使其缺少自主创业的机会。
2.贫困毕业生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导致求职处于弱势一是学习技能较弱,贫困生往往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困扰而无法安心学习,再加上城乡差距和自身基础条件的影响,绝大多数贫困生都表现平平,没有明显的专业技能优势;二是贫困毕业生多来自农村,由于中学时期过分注重应试能力训练,自主学习能力较欠缺,知识结构、实际操作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足;三是由于贫困,贫困生没有经济能力去接受各种乐器、棋类、球类、书画等培训,上大学后又把大量课余时间用于勤工俭学,无暇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致使其缺乏特长;四是由于经济实力的影响,大多贫困大学生无法参加职业能力方面的培训和认证资格考试,导致其综合就业能力相对较弱,从而失去了一些就业机会。
3.精神及心理贫困,引发了贫困生择业时的心理障碍贫困生由于面临着学习、经济、情感、心理及就业等多重压力所带来的极大精神负担,有的因此陷入“心理贫困”,往往表现出自卑、焦虑、嫉妒、抑郁、孤僻、自闭等。
在面临择业时,一些贫困大学生往往处于消极的状态,在求职过程中退缩、焦虑,自卑自闭。
尤其是当其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以及择业竞争中存在的一些不公正现象,因缺乏应对各种就业压力的心理准备,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4.就业能力不强一是贫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概念模糊,在学校时把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用在考试上,对市场变化和社会变化漠不关心,更不会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或者将自己所学专业和兴趣、爱好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使有部分学生考虑到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在择业时也只限于考虑工作单位的好坏、工作待遇等问题。
二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贫困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保守,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往往急功近利,对就业期望值往往过高,造成就业困难。
5.缺乏成熟的就业指导《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高达1/3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认为高校提供的求职服务没有任何帮助。
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贫困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未来发展方向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求职服务包括高校为毕业生组织招聘会、辅导面试技巧、指导职业发展规划、发布招聘需求信息等。
目前,虽然各高校都已开始重视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但仍存在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设备落后等问题,致使高校就业指导的质量较低,不利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
从机构上看,高校就业部门是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内容上看,高校就业部门主要从事就业信息发布、校园招聘会组织、就业协议书鉴证登记、就业方案上报、档案转移等事务工作;在就业指导方面,只是收集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宣讲就业政策和技巧,而对学生的能力提高、人格和素质培养、个性塑造等方面的指导明显不足。
从形式上看,大部分高校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多数是讲解就业政策、职业常识、就业信息、就业心理与技巧、就业决策等方面的内容,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与创造力的开发培养,这对于毕业生已定型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知识结构等的指导和帮助作用较少,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解决贫困生就业弱势问题的对策1.构筑完善高校贫困生经济资助体系探究贫困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根源还在于经济压力,因此,要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弱势问题,首先则应解决其经济困难,这就需要政府、社会和高校多方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落实经济资助体系。
首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抓好监控和管理工作,坚决打击教育乱收费现象。
其次,高校应努力健全和完善“六位一体(奖、贷、助、减、补、保)”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增加面向贫困生提供服务的开支,明确界定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范围,突出奖学金“奖优”和助学金“助贫”的功能,并进一步完善贫困生学杂费的“减、免、缓”制度,以切实解决贫困生经济紧张问题。
2.建立健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制度保障一是政府应进一步放宽各种政策限制,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全国大学生就业网络,实现毕业生资源和招聘信息的共享;二是政府应完善就业政策,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规范各种审批制度,理顺人才选拔机制,明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学校及有关主管部门之间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形成较全面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供需双方利益的配套政策,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让大学生真正凭实力就业;三是政府要建立毕业生失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险制度,并加大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资金投入,建立各种相应的促进就业基金、专业培训基金等各类扩大就业的专项基金,以全面促进未就业贫困生的就业;四是政府要彻底打破官本位的社会等级观念,并应深化体制改革,调整社会分配制度,努力提高基层的工资待遇,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民营企业或西部基层单位就业;五是国家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毕业生就业法、人才保护法、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条例等,逐步把人才市场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3.加强贫困生的综合技能培养提高贫困生的综合技能,关键是要提高其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
一是贫困大学生应重视教学的实践环节,抓住每个实习和实践的机会,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让单位认识、了解自己,同时自己应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状况,为自己增加就业机会;二是贫困大学生要想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则需适应社会需求,增加自己的知识储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气质修养等综合素质,努力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以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贫困生应充分利用学校各类社团机构,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等,以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即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协作能力等。
因为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贫困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有利于实现就业。
4.加强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提高其心理素质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状况,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应高度重视贫困生的心理辅导与引导。
一是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讲座与辅导,帮助在读贫困大学生客观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和政策,引导他们把个人愿望与自身的实力、用人单位的要求、社会的需求等结合起来做出一个合理的决策,帮助他们积极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然后创业的思想,尽早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二是要帮助在读贫困大学生客观评价自我、认识自我,走出自卑的阴影,使其能按照社会需求来主动完善自己,努力学习、锻炼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是引导贫困大学生增强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积极面对就业和求职,正确面对择业挫折、社会不公等现象,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
5.实施全程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高校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重大,负有不可推卸、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要提升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学校就必须及早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及时修订教学计划,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引导学生树立就业意识和职业意识,并在人员编制、服务场地和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力争把大学生就业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制定适宜的职业生涯指导计划时,应结合贫困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求职技能和技巧的训练。
同时,还可邀请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和事业单位负责面试的专家做评委,对贫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提出建议,鼓励学生为自己确定的目标而努力,使其能始终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个人与职业之间的适应关系,从而最终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另外,学校应积极为贫困生与用人单位搭建交流平台,免费为他们提供使用就业网的机会。
对未能及时就业的贫困生,要帮助他们客观分析就业形势,通过继续提供招聘信息、定期开展职业指导、网络咨询等形式给予援助。
6.针对个体开展个性化就业服务一是要分析和结合个体的具体情况,即个体经历、家庭环境、个性特点等,来开展相应的就业服务;二是教师应全面掌握贫困生基本情况和求职意向,如可通过调查和了解生源地、学生实习地、学校所在地、往届毕业生传统就业地的需求情况,或是直接参与招聘会,以更了解学生所需的就业需求信息;三是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起来,安排他们到容易实现就业的实习点或是就业信息来源广泛的地区进行实习,以实现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四结束语综上所述,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突出,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稳定。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贫困生就业的优惠政策,贫困生应审时度势,利用这些政策,并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而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1]乔永平.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2)[2]黎淑芬.对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36)[3]蔺艳娥、邓红章.高校贫困生就业相对弱势的内因探讨及对策反思[j].教育与职业,2009(15)[4]姜丽美.构建我国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就业保障机制[j].生产力研究,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