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倍”的概念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并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1、教师的主观分析:对于初次接触“倍”的学生来说“倍”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此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决》后的一个学习内容,而学习理解“倍”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基础就是乘法,为此应将乘法作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基础来展开教学,以旧引新,化难为简。
3、学生认知障碍点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倍”这一新概念,在理解“倍”的时候思维迁移存在一定的难度。
综上所述,本节课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直观的方式构建新知,以学习活动为载体,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感知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做的过程,体验“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自然地探究出并接受新的知识,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设置情境,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并建立“倍”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52页例3。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经过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学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公开课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公开课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目的:学会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构成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的思维模式。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计算思路。
教具准备:○、△各20个。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 口算2×5=5×4=3×8=6×7=5×6=8×4=7×6=5×8=8×9=5×9=6×4=3×9=2.摆一摆第一行摆:☆☆第一行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第一行摆:□□□第一行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
3.画一画2×4=82×5=102×6=12二、新课学习1.学习例4二(一)班的老师和同学们正在教室里打扫卫生,小刚发现扫地的有7人,小丽发现擦桌椅的是扫地的2倍,擦桌椅的有多少人?(1)分析数量关系扫地的:▲▲▲▲▲▲▲擦桌椅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擦桌椅的是扫地的2倍,也就是说,擦桌椅的有2个7人那么多,用乘法计算。
(2)列式计算。
7×2=14(人)或2×7=14(人)2.做一做小猴子在游乐场游玩,跳蹦蹦床的是跳蹦蹦床玩转椅的5倍,跳蹦蹦床的小兔是多少只?(1)分析数量关系玩转椅的:▲▲▲跳蹦蹦床的:▲▲▲▲▲▲▲▲▲▲▲▲▲▲▲从图中可以看出,跳蹦蹦床的是玩转椅的2倍,也就是说,跳蹦蹦床的有5个3人那么多,用乘法计算。
(2)列式计算。
3×5=15(只)或5×3=15(只)三、课堂作业1.7的4倍是多少?2.2的5倍是多少?3.一支铅笔3角钱,一个本子的价钱是它的2倍,一个本子多少钱?教学反思:因为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倍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倍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篇一:倍的认识教学反思倍的认识是西师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包括倍的意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几倍数的简单问题。
由于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对倍的认识与解决问题科学分割,进行分层教学。
倍的认识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感受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从中体验倍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内容。
本节课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反复操作,让学生知道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
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再用眼看一看,然后动脑想一想,最后动口说一说,让学生反复动手操作,亲身经历、体验、探索而明白其中的道理,深入理解倍的意义。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大,无论是摆小棒还是做游戏,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大多数孩子对倍的认识比较深刻,整个课堂活跃,教学效果好。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也给我留下了思考: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严谨。
本节课中,我的一些语言描述不准确,不到位,这非常不利于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数学思维。
因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一定注意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
篇二:倍的认识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事实上倍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做一做”的具体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乘法和除法的意义,会看图形表示几个几相加,了解除法表示的平均分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倍的概念应该是比较轻松的。
教学过程分析:对学生来说,“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用“倍”表达数量之间关系的方式必须由教师明确地告诉学生,但在这之前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几个几”的清晰表象,从而把“几倍”和“几个几”之间的关系凸现出来。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反思(2)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反思(2)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篇四1.通过分类、观察、思考、交流、比较等活动,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再结合除法从比较关系的角度对倍的概念进行再认识,逐步建立“倍”的概念。
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充分经历用语言描述问题、画图表征数量关系、列除法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的各种量的倍数关系,感受几何直观的价值,并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同时渗透正比例、反比例的思想。
还应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建立倍的模型思想。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掌握倍的概念及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模型和方法之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单元首先提供了“小兔吃萝卜”的童话情境,通过对萝卜的分类计数、圈图比较,把抽象的新知识“倍”与学生已经掌握的“几个几”建立联系,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再通过比较圆片、小棒等活动提供大量的比较两个量的倍数关系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倍的直观模型。
其次,在“求倍数”和“求比较量”的问题中,设计了丰富的实际问题,便于学生在比较和抽象中构建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
而且,紧扣倍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读图、理解图中蕴含的信息。
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介绍线段图借助图示表示数量关系,探索解决问题思路的方法。
例2呈现的是形象图,例3呈现的是线段图,但两种图示都展示了倍比关系的基本结构:两个量比较,比较量里包含几个标准量。
注重展示丰富的问题情境,以便建构数学模型。
最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线段图,表达出倍概念的本质特征,抽象概括出基本数量关系,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教材先讲“求倍数”,再讲“求比较量”,借助线段图,并运用除法和乘法解决问题来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倍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一张邮票5角,买4张需要多少钱?”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整体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倍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运算来求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乘法口诀的掌握,部分学生还不够熟练。在解答问题时,他们还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回忆口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解题速度。因此,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乘法口诀的复习和巩固,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选自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是人教新课标(2023秋)第五单元《乘法》中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2.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一个数的几倍。
2.通过实际情境的设置,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在探索和发现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数学模型构建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在团队中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交素养。
5.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尤其是乘法口诀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熟练的掌握了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微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
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主要是让孩子们完成两个学习目标:一是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即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知道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二是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倍”是小学数学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又是很重要的概念,它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的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倍的概念是通过两个量的比较而产生的,用其中的一个数作单位,看另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这样的单位,后者就是前者的几倍。
有关“倍”的知识,上学期学生有所了解,也建立了有关倍的初步认识。
但是,上学期是根据倍数关系,求几个几是多少,而本节课的任务是根据倍数关系以及除法知识,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考过程。
所以在课程设计中,首先是通过复习旧知,让学生回忆起之前学习过的有关倍的知识;再次就是通过让学生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充分的经历及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最后就是在练习中巩固新的知识,更加深刻的理解“倍”的含义及它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首先是在本节课中我的数学语言不是很标准。
指导语不是很到位,出现了让学生不理解的语言。
比如出现算式“15÷5=3”之后我问学生: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回答。
我应该让学生观察飞机图,然后再回到算式上来,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次在处理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上不恰当,有时会忽视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生成性问题,不能很好的用来解决问题;再次,在处理练习题的时候速度过快,没有发挥课后习题的检测作用。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知识与技能: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苹果,提问:“这个苹果的重量是多少?”(2)学生回答:“苹果的重量是1个单位。
”(3)教师再出示一个香蕉,提问:“这个香蕉的重量是苹果的几倍?”(4)学生回答:“香蕉的重量是苹果的2倍。
”2.理解概念(1)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概念。
(2)学生举例说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3.掌握计算方法(1)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计算练习。
4.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5.实例分析(1)教师出示一个实例:“小明的年龄是5岁,小红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2)学生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进行计算。
6.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检查,教师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小华的身高是1.5米,小强的身高是小华的几倍?(2)一辆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5公里,一辆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几倍?2.请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设计一道数学问题,与同学分享并讨论解题过程。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5倍的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
《求一个数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2.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几何直观的作用,通过直观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并为学生提供参与几何直观活动的机会,积累用图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借助图形去思考的意识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解决问题,并在第一课时初步认识了倍的概念。
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倍的问题,对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的分析基础,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从实际问题中抽出两个数的关系进行分析,对于三年级孩子的理解能力而言还是比较抽象的。
因此在教学时通过数形结合,几何直观,小组合作、交流、生生质疑等活动,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和能力,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借助图示表示数量关系,探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画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利用几何直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拍手游戏吗?咱们一起来做拍手游戏,请听清规则:仔细听老师拍手,然后拍出老师的4倍。
预设:师:XX生1:XXXXXXXX生2:XX XX XX XX如果学生不能拍出第二种,提示:谁能有节奏的拍,让别人一下子听出你拍的是老师的4倍。
师:老师刚刚拍了几下呀?生:2下师:那刚刚拍老师4倍的同学拍了几个2下呢?一共拍了多少个?生:4个2下,8个师:也就是拍2下的4倍就拍出4个2下(2的4倍就是4个2),是8个。
师:再拍一组,老师拍3下谁能拍老师的2倍?说说拍了几个3下?一共拍了多少个?二、知识迁移,探究新知。
(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师:孩子们都有购物的经历吧,出示主题图,跟老师一起走进商店去看一看小明在商店购物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师:从图中你看到什么数学信息?(抽2人)生:军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象棋的价钱是多少?(二)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及教学反思前言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小学数学中一个基础性的概念,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本教案是基于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中《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单元设计的,主要是通过多种方式,如口算练习、问题探究、绘图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教学目标1.理解“几倍”概念,能够用文字、图形等形式表达。
2.采用口算、解决问题等多种方式,掌握“几倍”计算方法,会用分配律计算。
3.培养学生对于数字、运算符号、问题等的感知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几倍”的概念•“几倍”运算方法,包括分配律的应用•问题探究教学过程第一节:几倍的概念1.1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几倍”的概念。
1.2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粉笔、绘图纸、细黑笔。
•首先请学生回忆小学二年级学过的“两倍”的概念。
•引出“几倍”的概念,告诉学生,“几倍”的意思是一个数中含有另一个数若干个倍。
•然后解释一下“3的2倍”、“5的3倍”这样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最后带领学生通过绘图等形式深入理解“几倍”的概念,如在黑板上绘制一张笔画清晰的图表来展示并解释“3的2倍”是什么意思。
第二节:几倍的运算方法2.1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几倍”的运算方法,会用分配律计算。
2.2 教学准备前一节课绘制好的图表、教材、黑板、粉笔。
2.3 教学过程•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几倍”的概念。
•请学生运用口算练习,如“2的3倍是多少?”,“5的4倍是多少?”等,提高他们理解“几倍”的能力。
•接着请学生使用分配律来计算“几倍”公式,例如:“3的2倍加4的2倍等于多少?”等。
•最后请学生自己编制运算题,并解答。
第三节:问题探究3.1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黑板、粉笔。
3.3 教学过程•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张三有5本书,每本书价值3元,请问他的书共值多少元?”,“班上有48个学生,用4辆大巴车能不能将所有学生接完?”等。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倍”,对倍的概念是非常陌生的。
因此我在研究教材之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知道“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经历倍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和自行探究的能力。
基于上述教学思想,在教学工程中我设计了下面一些教学环节。
首先,创设情境,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表象。
通过花丛中的小蜜蜂、蝴蝶的课件展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倍的含义,再展示鸽子图让学生说出其倍数关系。
其次,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权利下放,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己亲自动手摆一摆。
在经历从老师的引导到自己独立完成,从小组合作到自主动手的反复操练的过程,进一步深化对倍的认识。
并在摆学具的过程中让学生说出,一个数的几倍其实就是几个几,求几个几可以用乘法计算,运用知识的迁移,求一个数的几倍也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最后,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在教学中,充分发掘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因势利导,科学评价,适时点拨,及时梳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发展。
本节课学生经历了初步感知――动手操作――经历探索――方法类推――知识积累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从不会到学会。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2《倍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感受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从中体验倍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内容。
这节课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反复操作,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反思第【1】篇〗《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通过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学生对倍的含义的认识,又能为以后学习解答“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等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1.例题出示了“杨树有5棵”和“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这两个条件,要求“柳树有多少棵”这一问题。
我先让每位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先在第1行摆5根小棒表示杨树的5棵,再在第2行摆小棒表示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这一过程让学生独立操作。
巡视中我发现,学生基本上都知道要在第2行一共摆15根,但大部分学生都是把这15根放在了一起。
于是我又提出要求:怎样摆才能很清楚地看出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在这个要求下,孩子们开始调整小棒的位置,也就是把每一份中的小棒靠得紧一些,份与份之间离得远一些,这样才能很清楚地看出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
这也是为后面将“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做好准备。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的关键就是将“几倍”转化为“几个几”。
学生摆好小棒后,教师可以结合小棒图讲述: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也就是说柳树有3个5棵。
并让学生看图练习说一说这样的话。
整个过程是由直观操作到抽象思考,引导学生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之后的练习也要让学生分析每题的数量关系,加深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理解,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去想。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反思第【2】篇〗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一、在本节课中结合教材分析学生的认知现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策略展开教学,通过实践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小学数学中大部分学习内容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
小学数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因此,本节课引入实际生活情境,把实际问题抽象为线段图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1.注重画图方法的指导,把实际问题抽象为几何图形。
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明确可以用线段的长度表示数量,以及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
在指导画图过程中,先指导学生画一条线段来表示军棋的价钱,再连续画出4段与第一条线段同长的线段表示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
线段图中需要用长度来表示数量,因此注意引导学生线段的长度关系要符合题意。
培养学生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帮助理解题意。
、2.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本节课首先借助线段图让学生直观看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联系乘法的含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一学习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
尽管孩子对倍的概念有了一定的基础,知道“1份量”(标准量)和“比较量”的关系,但这些数学语言远没有“几个几”容易理解。
教学中要设计了丰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只有需要把研究“对象”抽象成为“图形”,再把“对象之间的关系”转化成为“图形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研究的问题为“图形的数量或位置关系”的问题,进而进行思考分析。
便于学生在比较和抽象中构建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
通过让学生学习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理解题意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
在学生初步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的教学上,为了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选用的数量尽可能小些,并且尽可能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通过直观形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一、在本节课中结合教材分析学生的认知现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策略展开教学,通过实践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小学数学中大部分学习内容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
基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数学学习的素材,使他们感受到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感知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数学活动。
通过摆小木棍的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经历了做的过程,学生对倍这个概念不仅认识了结果,而且借着直观教具,在做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倍,创造了倍,自然就理解了倍。
还培养了学生操作、观察的能力。
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学习数学,以旧引新。
在教学时让学生结合情境图形以旧知乘法作为学习基础来学习,达到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简的效果。
4、让学生说,关注学生过程性经验的积累。
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所摆图形描述倍的关系,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数学地思考,积累经验。
培养了学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5、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在教学倍的概念时不急于引出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而是先进行概念的巩固,让学生在掌握了倍的概念后再去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新知识就会比较扎实。
6、巧设凝问。
在本次教学中,故意让学生手中的小木棍不够用,让问题自然产生,让学生发现问题,产生兴趣,为探究新知解决问题而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7、小组合作学习。
在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中,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引发思维碰撞,进而使得不同层次学生的新知得到不断更正与整合。
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还须改进的一些地方。
1、在第3个环节中,由于只让学生针对一个相同的例子来说“倍”的关系,只要有一个学生说出来了,那么有些学生就不去思考了,这样的锻炼面是狭窄的。
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后来的练习中便暴露出了这个问题。
部编人教版数学三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例3【教材分析】例3是以购物的生活情境,借助画线段图来帮助学生构建“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这个数”的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低年级学生不但好奇心强而且学习兴趣容易转移,喜欢表现但思维不够深刻。
因此,教学中需要以足够的实例和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确切含义,通过学具操作来领悟“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的道理,并且注意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教学目标】1.经过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学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拍手游戏。
师:请同学们注意听,教师拍手,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教师拍两回,分别是2下和6下、3下和6下。
师:请你拍出老师拍的个数的2倍。
老师拍3下,学生拍6下。
2.看图填空。
(1)○○□□□□□□□□因为8里面有( )个2,所以□的个数是○的( )倍。
(2)△△△○○○○○○○○○○○○12里面有( )个3,○的个数是△的( )倍。
【探究新知】1.观察讨论,初步感知。
出示情境图:饲养组养了3只小鸡,养的小鸭的只数是小鸡的4倍,养的小鸭多少只?(1)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师:题中告诉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边回答题里的条件,边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按学生说的贴出实物图。
(2)观察实物图,看图叙述题意。
理解:这道题是谁和谁比,谁是1倍数?谁是多倍数?生:小鸡的数量是1倍数,小鸭是多倍数,小鸭里有4个小鸡这么多。
(3)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呢?为什么?独立思考,分小组讨论。
讨论后全班汇报:你们组是怎样想的?生:我列的算式是:3×4=12(只),以3只小鸡为一份,小鸭有4个小鸡这么多,就是有4份,求4个3是多少,所以用3×4=12(只)。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
东区小学李娜
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学习经验。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的开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海鸥图,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数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
本节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在初步掌握“求一个是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时,让学生通过认真看、自主提问、积极说,使学生的脑海里产生初步的表象,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识的共同特征,从而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是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当然在这节课中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注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及时改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学习,定会扎实落实教育思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
在前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概念和简单的除法运算。
本课时将继续深入学习除法,引导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够进行相关的除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除法的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前两个学期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于除法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他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深入理解除法的运算规则,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概念,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相关的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概念,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相关的除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除法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引导探究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深入理解除法的运算规则;实践操作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除法运算的理解;小组合作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前两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概念和简单的除法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探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运算规则。
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方法和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少次是多次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分享类的内容,在本课的准备课程中,我看到了很多视频,希望能从其他老师的教学中学到他们的优势。
但我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材料 - 教学。
在准备课前,我应该熟悉教学,理解教学的困难,按照课程的困难和教学设计的困难。
时间这个概念是学生的第一次体验,后第一课了解时代的概念后,我然后多少次几次这个课程对许多人来说很方便。
本课从一个例子开始,使用多媒体显示场景:在桌子和椅子上有12个人,有四个人打扫。
从地图上的情况到学生根据题目信息相关的问题,问题一:干净的桌椅清扫总共有几个人;问题2:桌子和椅子的数量比扫荡多少人多;问题3:几次。
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在本课中,我不能对这三本书中的所有问题,问题一,二与本课内容没有多大关系,口头叙述,我只是黑板上第三个问题可以黑板。
在结算的第三一个问题,当我用了很多时间来解释,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解释,让学生可以动员学习的热情,如果他们解释自己的坏,我可以提示,让他们自己想。
等待学生解释后,我可以根据图标,让学生体验几次寻求多少次。
解决完成的例子,然后练习。
这个课有三个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一个更深层次的几次几次的方法。
本课有教学的优缺点,优点是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结果;缺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准备时间不熟悉教学,不够充分(2)本课教学浪费太多时间本课不是一个好地方,这些地方可以用简明的语言; (3)在解释一个概念或一个问题时可以解释当学生自己,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学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终极教师可以使用专业语言来总结; (4)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表达过于流行,数学教师使用专业,严谨的语言教学,在解释问题时可以用流行语言,但在解释一些概念或做问题时使用专业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注重教学的作用,用精确的语言和良好的耐心教导学生的知识和理性。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数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