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节认识区域练习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规范训练题
第一章第一节一、单项选择题(2019年河北衡水二中期中)目前,山东省已拥有平邑金银花、日照绿茶、苍山大蒜、马家沟芹菜、烟台大樱桃、泰山赤鳞鱼、烟台鲍鱼、沾化冬枣等闻名省内外的地理标志产品。
下图所示为地理标志产品专用商标。
据此完成第1~2题。
1.拥有地理标志商标的产品优于同类其他产品,主要在于其拥有独特的()A.劳动力优势B.文化优势D .地理环境优势C.科技优势2.地理标志产品,往往产于特定区域,关于地理标志产品特定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有明确的边界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答案】1.D2.C【解析】第1题,由题目材料可知,拥有地理标志商标的产品优于同类其他产品,主要在于其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
第2题,具有明显边界的往往是行政区,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区并无明确的边界。
(2019年北京怀柔区期末)读下图,完成第3~4题。
3.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这说明()A.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B.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C.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4.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D.发展条件.发展方向C4.C3.C【答案】在大风的作用下题,当草原放牧区的草原植被遭破坏后,地面失去保护,第【解析】3这说明区域之间是相互极易产生沙尘暴。
沙尘在强劲的偏北风吹动下会影响到邻近的地区,页 1 第联系的。
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第4题,在不同的干湿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这正是我们研究区域和划分区域的根本目的所在。
(2019年浙江湖州质检)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结合下图回答第5~6题。
(完整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练习题.docx
高三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练习题123456789101112131415号答案一、选择题读图(图中400mm、800mm为年等降水量线)回答1~ 2 题。
草原放牧区半湿润区旱地农业区400mm800mm湿润区水田农业区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A.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 区域无大小之分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这说明()A.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B.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C.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阅读材料,回答3~6 题。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
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3、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是在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A. 纬度差异巨大B.空间距离遥远C.中间相隔很多地形区D.整体状况区别明显4、两地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是()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农业都已经进入成熟时期B.太湖平原的农业已经进入成熟时期,吐鲁番盆地处于发展初期C.太湖平原已经进入衰落时期,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D.太湖平原农业正在蓬勃发展,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转型期5、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6、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旱作农业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读图,回答7~ 8 题。
高中地理鲁教必修三小练习 认识区域 含解析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一、选择题1.下列四个不同的区域中,是按综合指标划分的是()①客家方言区②东北平原③东部季风区④浦东新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客家方言区、东北平原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东部季风区、浦东新区是按综合指标划分的。
答案:C我国“十二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据此完成2~4题。
2.这种划分是按() A.单一指标划分的B.自然指标划分的C.综合指标划分的D.地理位置划分的3.下列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B.各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C.各区域优势特色相同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4.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阶段性解析:该题组考查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由材料可知此题中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依据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等多个指标,即按综合指标划分的;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区域内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成为一个整体,而区域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答案:2.C 3.A 4.B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
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B.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C.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D.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6.有关题干所述四个区域的分界线,说法正确的是()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B.“金色中国”与“黄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太行山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D.“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解析: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大致是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对应的四色中国及成因大致是:①因干旱多沙漠而呈金色,②因高寒而多冰雪呈银白色,③降水多、气温高而森林和农作物四季常绿而呈绿色,④因有风力作用形成黄土广布而呈黄色。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规范训练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规范训练题C.有明确的边界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答案】1.D 2.C【解析】第1题,由题目材料可知,拥有地理标志商标的产品优于同类其他产品,主要在于其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
第2题,具有明显边界的往往是行政区,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区并无明确的边界。
(2019年北京怀柔区期末)读下图,完成第3~4题。
3.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这说明()A.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B.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C.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4.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答案】3.C 4.C【解析】第3题,当草原放牧区的草原植被遭破坏后,地面失去保护,在大风的作用下极易产生沙尘暴。
沙尘在强劲的偏北风吹动下会影响到邻近的地区,这说明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第4题,在不同的干湿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这正是我们研究区域和划分区域的根本目的所在。
(2019年浙江湖州质检)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结合下图回答第5~6题。
5.①~④表示的地理事物中,空间分布形式表现为点状的是()A.①B.②C.③D.④6.关于天津市空间结构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展早期为乡村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大B.发展中期,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变小C.发展晚期,城镇地域不断扩大,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D.导致变化的原动力是国家政策的调整【答案】5.B 6.D【解析】第5题,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城市表现为点状。
第6题,城市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城市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完整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练习题
高三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练习题123456789101112131415号答案一、选择题读图(图中400mm、800mm为年等降水量线)回答1~ 2 题。
草原放牧区半润湿区旱地农业区400mm800mm润湿区水田农业区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地区特点是()A. 地区拥有必定的面积、形状和界限B.地区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 地区无大小之分D.地区的界限是明确的2、草原被损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润湿地域、半润湿地域。
这说明()A. 地区内部表现出显然的相像性B.地区拥有必定的特点和功能C. 地区之间是互相联系的D.地区之间无界限可言阅读资料,回答3~6 题。
太湖平原天气平和润湿,水网浓密,土壤肥饶,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有名。
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很多方面在全国以致全球都可谓独到,因此惹起旅行者的强烈兴趣。
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秀,特别是哈密瓜、葡萄著名中外。
3、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是在不一样的地区上,其根来源因是()A. 纬度差别巨大B.空间距离遥远C.中间相隔好多地形区D.整体情况差别显然4、两地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是()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农业都已经进入成熟期间B.太湖平原的农业已经进入成熟期间,吐鲁番盆地处于发展早期C.太湖平原已经进入衰败期间,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D.太湖平原农业正在蓬勃发展,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转型期5、两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要素是()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B.太湖平原土壤贫乏,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少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D.太湖平原气象灾祸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6、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B.太湖平原着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旱作农业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浇灌农业的发展读图,回答7~ 8 题。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结构练习湘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结构同步练习湘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结构同步练习湘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结构同步练习湘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结构(答题时间:30分钟)读“某一区域的发展过程图",回答1~2题。
1。
关于该区域由阶段1→阶段2→阶段3交通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交通运输线路的长度在增加B。
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在增加C. 交通运输线路的密度在增加D。
交通网络体系没有变化2。
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看,该区域()A. 外围空间范围在扩大B. 区域核心范围在减小C. 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D。
区域经济发展在阶段3最低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示意图,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 关于该省产业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第一产业产值降低,说明农业地位下降B。
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上升,依然占主导地位C。
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D. 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4。
关于该省经济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扭转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的局面,突出农业的主导地位B. 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改变其就业人口比重下降的局面D.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限制第一产业,压缩第二产业,扶持第三产业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精选】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习题鲁教版必修3
第一节认识区域1.区域的类型及划分。
2.区域的内涵及特征。
3.学会结合实例,分析区域特征及区域间的相互关系。
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1)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3)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划分(2)目的:为了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
3.开放性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
[问题探究]分析图示,解答有关问题。
图甲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乙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1)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规律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其成因是东南部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西北部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小。
(2)甘肃省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分别大致与200毫米、400毫米、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3)图乙中甘肃省干湿区主要有:A湿润区、B半湿润区、C半干旱区和D干旱区等,它们划分的主要指标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总结深化]1.区域的三层含义(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区域可以说是地球表层一个片段,因此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2)区域划分的基础是“地理环境差异特征”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均一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使地球表层难以找到性质或功能绝对相同的地段,因此地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人们在地域差异的客观基础上,从主观认识出发,划定区域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形成一定的区域,例如甘肃省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亚洲、中国、东北地区等。
(3)区域的划分要有“一定的指标”区域的特定性质或功能,是根据人的主观愿望去发现的,例如我国柑橘宜栽培区、沿海经济区、深圳经济特区等。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第1节 认识区域课后作业 鲁教版必修3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第1节认识区域课后作业鲁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相符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2.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
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
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从①到②B.从②到④C.从③到⑤ D.从⑤到⑥【解析】本组题目主要考查区域定位和分析区域特点的能力。
根据纬度位置可以确定,图中水平虚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那么,①②③地属于暖温带,④⑤⑥地属于亚热带。
根据经纬度可进一步判断,①和②大致是黄土高原区,③为华北平原,④是四川盆地东部和云贵高原的东北部,⑤大部分地区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⑥地为浙闽丘陵区。
第2题,可采用排除法进行选择,黄土高原不是草原,主要粮食作物也不是水稻;华北平原不是竹子广泛分布的地区。
第3题,从题干中的“深秋时节”“落叶纷飞,满目金黄”和“树木葱郁,山清水秀”,可知火车经过了两种植被类型区,则出发地应是①②③三地中的某地,穿越隧道后应为④⑤⑥三地中的某地;又由“穿越重重隧道”可知火车经过了山区。
因此,火车经过的区域是从②到④。
【答案】 1.D 2.B(2012·泉州高二检测)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
读图,完成3~4题。
中国“新三大地带”划分方案图3.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
以下不属于区域划分的自然因素的指标是( )A.气候 B.地形C.洋流 D.植被4.以下省区属于远西部地带的是( )A.新疆、青海、甘肃、宁夏B.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C.新疆、西藏、云南、甘肃D.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解析】第3题,洋流是海水大规模运动的现象,无数值和具体位置特征,无法对陆地区域进行划分。
精品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优化练习鲁教版必修3
【最新】2019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优化练习鲁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整体性基础上进行划分的B.区域是人们根据区域间联系、开放性进行划分的C.区域是由人进行划分的,主观性很强,无论按什么指标划分,其结果大致相同D.人们划分区域是为了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解析:区域内部的特征只是相对一致,而不是完全一致;划分区域的指标有综合的,也有单一的;划分区域的目的是为了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开发利用。
答案:D2.将甘肃省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四个干湿区域的指标属于( )①自然指标②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③人文指标④单一指标⑤距离海洋的远近⑥综合指标A.①②④B.①②⑤C.③⑤⑥ D.②④⑤解析:衡量一个地区的湿润程度主要是通过降水量和蒸发量表现出来的。
通过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差值比较,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属于半干旱、干旱地区。
这是一个单一的自然指标。
答案:A(2017·江西九江七校高二联考)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 )A.①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B.②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荒漠C.③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区D.④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地区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到②地势由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B.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C.③到④人口密度逐渐递增D.④到⑤的植被变化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第3题,图中①地位于贺兰山以西,降水稀少,河流以内流河为主,但也有外流河;②地是我国半干旱区,植被类型是草原;③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是湿润和半湿润区,C项正确;④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主要为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位于西北地区,②位于内蒙古高原,③位于东北地区,④位于南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的主要特征精编作业 Word版含答案
(答题时间:30分钟)下图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 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A. 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 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C. 每一个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D. 区域的划分是人们主观意愿的结果2.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A. 发展方向B. 生活特点C. 发展水平D. 生活条件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第3题。
3. 该流域新垦区()A. 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B. 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C. 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D. 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 图示区域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可能是()A. 河流明确的B. 湖泊模糊的C. 交通线模糊的D. 山脉明确的5.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A. 化学工业B. 建材工业C. 电子工业D. 纺织工业读“某年杭州两产业园区域图”,回答6~7题。
6. 图示反映了区域的()A. 整体性特征B. 差异性特征C. 联系性特征D. 稳定性特征7. 图中区域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 地理位置差异B. 气候、地貌差异C. 人种分布差异D. 技术条件差异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 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A. 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 边界有实有虚C. 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D. 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9. 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B. 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 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D. 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10. 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节认识区域练习
08级地理周练习(认识区域)一、单项选择题读“我国西部地区部分省区图”。
完成1--2题。
1.湖泊b的水位近年来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岸相连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较多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C.其他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2.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修筑青藏公路a时,有人有意在高原上铲过一锹土,到现在,这一锹土的痕迹仍然保留着。
这反映了青藏高原的 ( )A.生态系统非常稳定 B.内力作用大于外力作用C.生态系统不易破坏 D.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极差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
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据此回答3--5题。
3.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4.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5.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际间的流动。
据此回答6--9题。
6.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产业开始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这些产业一般为A.技术密集型产业B.资金密集则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D.能源密集型产业7.这些产业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是因为中国沿海地区主要拥有( )A.资本和技术优势B.劳动力优势C.交通、服务优势D.能源优势8.这些产业于20世纪80年代初这一特殊时期开始转移到我国,是因为我国A.采取了有效的产业政策,进行了体制改革,改善了投资环境B.农村剩余劳动力被解放,大量涌向东南沿海地区C.东南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D.东南沿海地区科技发达,法制健全9.关于世界产业的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最大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②这种产业转移也可以由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③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④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环境恶化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海南岛为我国第二大岛,也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2002年4月12日在博鳌成功地举办了亚洲经济论坛首次会议。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和区域差异练习(含解析)
1.1区域和区域差异练习一、单选题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右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区域的大小.形状相同B. 任何区域都有明确的分界线C.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与其他区域不发生联系D. 区域内的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图中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是()A. 区域面积的大小B. 区域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C. 区域年降水量的多少D.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答案】【小题1】D【小题2】B【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
区域有大有小,如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故A错;区域的边界有明确的也有过渡性的,故B错;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并与其他区域存在联系,如长江联系了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故C错;区域内的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故D对。
故选D。
本题考查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
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是因为其内部自然特征相对一致,故分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故B对。
故选B。
图为我国某省区按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图中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最可能是()A. 积温的多少B. 地形和土壤状况C. 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D. 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4.造成图中四大区域形成的因素是()A. 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B. 太阳辐射由南向北递减C. 地形南高北低D. 河流南多北少【答案】【小题1】C【小题2】A【解析】1.图示四大区域是我国的干湿度地区的划分,以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多少为指标来划分的,选C。
第 1 页2.图示干湿地区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我国降水量的分布差异而形成的,选A项。
读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图中箭头A不能表示的是A. 资金B. 信息C. 劳动力D. 产品6.图中箭头体现了区域具有的特征A. 总体性B. 差异性C. 开放性D. 均一性【答案】【小题1】C【小题2】C【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资源等;发达地区流向落后地区的多为:资金、技术、信息和产品。
(完整word)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测试题
区域的基本含义一.选择题区域是地球上的基本的空间单位。
完成 1-2 题 1.下列关于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各区域都有明确的地理界线 E.各区域内部没有差异性C.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D. 区域之间相互独立,没有联系2.关于区域的叙述 , 正确的是 A. 区域是在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地区 ,有明显的界限B. 区域是自然生成的,以自然的山脉和河流为界C. 区域可以有不同等级不同类型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D. 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差异不大我国“十一五” 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 我国人口分布. 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 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 重点开发.限 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据此完成 3.这种划分是按A.单一指标划分的 B .自然指标划分的 4.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5.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A.整体性 B.差异性6.下列区域中,属于禁止开发区的是A.黄淮海平原B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 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但是两地区的地理环境 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据此回答 7〜8 题: 7 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是A 春小麦 高粱 玉米B 大豆 甜菜 棉花C 冬小麦 油菜 柑橘D春小麦 棉花 梨8 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 森林 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地区将成为 全国性的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 ④牧业基地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9 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大3〜6题C 综合指标划分的D 地理位置划分的 B 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C 开放性D阶段性C 长江三角洲D 云贵高原B 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C .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D •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生产活动差别很大10•我国甘肃省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区域,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 •以积温的多少作为主要指标B •以流域内的水量作为主要指标C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D .根据植被的空间分布状况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是A •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B •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C .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D •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12. 下列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岛状的是A .农业和工业B .城市和工业C .城市群和工业群13. 目前,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主要位于A .干旱区 B14. 下列是2019年我国A . B 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 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级地理周练习(认识区域)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西部地区部分省区图”。
完成1--2题。
1.湖泊b的水位近年来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岸
相连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较多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C.其他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
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2.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修筑青藏公路a时,有人有意在高原上铲过一锹土,到现在,这一锹土的痕迹仍然保留着。
这反映了青藏高原的 ( )
A.生态系统非常稳定 B.内力作用大于外力作用
C.生态系统不易破坏 D.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极差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
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据此回答3--5题。
3.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
4.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5.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际间的流动。
据此回答6--9题。
6.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产业开始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这些产业一般为
A.技术密集型产业B.资金密集则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D.能源密集型产业
7.这些产业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是因为中国沿海地区主要拥有( )
A.资本和技术优势B.劳动力优势C.交通、服务优势D.能源优势
8.这些产业于20世纪80年代初这一特殊时期开始转移到我国,是因为我国
A.采取了有效的产业政策,进行了体制改革,改善了投资环境
B.农村剩余劳动力被解放,大量涌向东南沿海地区
C.东南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D.东南沿海地区科技发达,法制健全
9.关于世界产业的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大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
②这种产业转移也可以由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
③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④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环境恶化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海南岛为我国第二大岛,也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2002年4月12日在博鳌成功地举办了亚洲经济论坛首次会议。
结合有关知识,回答10--12题。
10.海南岛最主要的少数民族为
A.高山族B.苗族C.黎族D.傣族
11.海南岛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
A.柑橘、茶叶B.咖啡、可可C.樟脑、甘蔗D.天然橡胶、椰子12.下列不是海南省发展方向的是
A.利用丰富的富铁矿发展钢铁工业B.建设我国的热带高效农业基地C.建成我国的热带度假休闲旅游胜地D.积极发展新兴工业
13.下列区域划分中空间尺度最小的是
A.全球的陆地可划分为七大洲
B.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可划分为三大自然区
C.我国东部季风区根据热量差异可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几个地区
D.一个城市普遍存在的功能区有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14.下列关于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的整体性是指区域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B.区域的差异性是指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区域内部不存在差异
C.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使区域可独立于其他区域而存在
D.区域之间要进行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的联系,这体现区域开放性的特点15.青藏高原的农业以
A.耕作业为主 B.山地畜牧业为主 C.高寒农牧业为主 D.草原畜牧业为主16.在青藏高原上,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致使动植物种类少并且具有耐寒的特征,这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A.开放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层次性
17.青藏高原上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于
A.河谷地带 B.山麓地带 C.高原上相对平坦的地带 D.冰川冻土分布区18.下列关于青藏高原上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光照充足,植被茂密,以耐旱的草原为主
B.植被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C.动植物均具有耐寒的特征,种类丰富
D.植被稀少且以耐寒的草原和高山草甸灌丛为主
19.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其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可变性
20.有关区域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A.区域是地理整体性的客观反映
B.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C.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
D.区域特征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二、综合题
21.甲、乙两图分别为印度和意大利的地理简图,读图回答:
(1)两国中面积较大的是_________(国名)。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亚平宁山脉的走向为( )
A.东西走向B.西北一东南走向
C.东北一西南走向D.南北走向
根据两国的地理位置判断,E、F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A.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3)甲图中国家发展工业的资源优势是_______________。
其地区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国依靠本国资源发展了__________工业。
图中①②③三个城市中,__________(填写代码)是以新兴工业为主的城市。
乙图中国家矿产资源贫乏,该国在④⑤⑥三个城市中的________(填写代码)处利用当地___________条件建立了大型钢铁工业基地。
2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甘肃省干湿的划分
(1)甘肃省的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影
响因素是___________。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2)甘肃省有四个干湿区域:A __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_D ____________划分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区降水量____________;兰州的主要工业部门__________;C区的农业类型是_______主要农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甘肃省湿润区、干旱区的划分就区域类型而言,属于__________;兰州作为地区
经济发展的中心,在区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发展起主导作用,属于________区(区域类型)。
800mm
21、(1)印度印度所跨经纬度范围大,国土占单位经纬网格数多,且纬度低
(2)B A (3)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德干高原东北部钢铁③④海洋运输
22、(1)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D (2)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3)>800mm 石油化工灌溉农业小麦棉花(4)均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