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Microsoft 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教育部公布的二级学科目录

(完整word版)教育部公布的二级学科目录

教育部公布的二级学科目录教育部将高等院校里的学科门类分类为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目录。

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用四位码表示。

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用六位码表示。

二级学科无法申请成为一级学科,但是可以申请成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而一级学科一旦申请成功,其下的所有二级学科都可申请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

01 哲学0101 一级学科:哲学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2 中国哲学010103 外国哲学010104 逻辑学010105 伦理学010106 美学010107 宗教学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02 经济学0201 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020101 政治经济学020102 经济思想史020103 经济史020104 西方经济学020105 世界经济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2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020201 国民经济学020202 区域经济学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020205 产业经济学020206 国际贸易学020207 劳动经济学020208 统计学020209 数量经济学020210 国防经济03 法学0301 一级学科:法学030101 法学理论030102 法律史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4 刑法学030105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030106 诉讼法学030107 经济法学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9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030110 军事法学0302 一级学科:政治学030201 政治学理论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30204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30206 国际政治030207 国际关系030208 外交学0303 一级学科:社会学030301 社会学030302 人口学030303 人类学030304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0304 一级学科:民族学030401 民族学03040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史030405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0305 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4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04 教育学0401 一级学科;教育学040101 教育学原理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040103 教育史040104 比较教育学040105 学前教育学040106 高等教育学040107 成人教育学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9 特殊教育学040110 教育技术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0402 一级学科: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040201 基础心理学04020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3 应用心理学0403 一级学科:体育学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医学学位)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05 文学0501 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050101 文艺学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名人舒尔茨(美国经济学家)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基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他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赫尔巴特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以此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他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育过程。

他著有《普通教育学》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他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与系统化过程。

他率先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泛智教育"。

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杜威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

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教育即生长”。

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

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孔子孔子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卢梭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洛克(英国哲学家)提出的“白板说”是外栎轮论的典型代表。

他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育原则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泰勒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他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他最早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总结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总结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第一部分教育学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杰出的教育家,他的《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它全面论述了人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一)教育的定义1.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广义的教育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2.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特点:①这种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的实践活动。

②这种教育有专业的教育者。

③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来实现。

3.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

(二)教育的本质特点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要素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

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三、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勒图尔诺在《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

沛西.能在他的《教育原理》中认为:“高等动物如狗和猿,他们的生活在许多方面是我们的模型。

”(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四)教育的劳动(社会)起源说四、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趋势(一)古代教育1.原始形态的教育2.古代学校教育(二)现代教育1.现代学校教育2.学习化社会的终生教育(三)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全民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术现代化五、教育的功能(一)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二)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三)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专业教育学科教育心理

教育学专业教育学科教育心理

教育学专业教育学科教育心理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对于培养新一代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学专业作为研究教育的学科,其中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意义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主要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发展和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心理特征与规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生的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等,旨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等。

学习理论探讨了学习的过程和机制,指导着教育实践中的教与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生命周期内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于教育实践中的个体差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个性心理学研究个体之间的差异和个体内部各个要素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

二、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规划和开展教学工作。

教育心理学强调个体差异,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采用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育心理学可以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

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学习的规律和机制,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教育心理学还可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通过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动机等心理过程,可以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学生和教育系统的需求,从而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三、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心理学为教师提供了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障碍,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育学概论》word版

《教育学概论》word版

第一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属于教育。

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狭义的教育那么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定义揭示了构成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是如何产生的,历史上曾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即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和劳动起源论。

(一)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主要有法国的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教育家沛西•能。

他们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利托尔诺在其《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不仅为人类社会所特有,而且早就存在于人类产生之前的动物界。

不仅在脊椎动物中存在教育,甚至在非脊椎动物中也存在教育。

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二)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教育家孟禄。

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在其所著的《教育史》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老年成员的无意识的模仿就是原始人教育的起源。

(三)劳动起源论持这种观点的有前苏联一些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

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辨证统一。

他们认为,教育从人类生产自己需要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时候就开始了。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就必须把生产经验和技能在劳动中传递给新生一代,教育就是基于生产的需求,基于人类的生存需要而产生的。

同时认为,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特点之一就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三、教育的发展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自人类社会产生之后,教育活动也随之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教育心理学》word版

《教育心理学》word版

期末作业考核《教育心理学》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马杰的行为目标的三要素理论。

答:1、可观察行为:行为目标用可以观察的行为来表述教学目标;2、行为发生条件:说明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在什么条件下评价;3、可接受的行为标准:衡量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最低要求。

2、简述能倾与教学的相互作用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答:能倾与教学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可以概括如下:(1)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万能的最佳教学法;(2)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上的个别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能倾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3)对于能倾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预先训练,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方面对他们加以指导,提供给他们必要的先备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倾水平。

3、提问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当教师提出和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问题时,老师可以确定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有关的学习内容或是在某些特殊的知识点上没弄明白;第二,提问给学生提供了对理解水平进行自我监控的机会,使学生确定他们是否理解了所呈现的信息,是否需要帮助;第三,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地进行信息加工,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和使知识进入长时记忆中贮存。

4。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答:可以从以下 6个方面来评价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现实地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2).对现实合乎常理地认识与反应,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观念与行为(3).对挫折有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4)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符合常规(5 )正常健康的交往(6)统一的人格,心理保持延续性二、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1、专家与新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侧重点存在差异。

答:正确。

面对不熟悉的问题,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专家花费其中大量的时间来对问题进行质的分析,而新手却匆匆选择一个方法,然后用大量的时间去尝试它。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电子版教材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电子版教材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电子版教材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论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有人会认为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加以应用的科学。

这种观点是将教育心理学看成是普通心理学的附属学科,忽视了教育心理学本身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事实上,教育心理学并不是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拿过来简单地在教育领域中加以应用的学科.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规律主要是指学生如何学习和教师如何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也就是说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对于“性质”一词可有两种理解:一是科学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于教师教学的心理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与教育领域中人们的教育实践活动密不可分,教育心理学被看作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部分。

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心理学更偏重于社会科学的性质。

另一种理解是指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

二、简述教育心理学产生、发展的简史。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就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并逐步形成一个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的历史。

1.在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之前,历史上的一些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就曾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对教育问题进行过论述.这便是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中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学观点。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强调教育与灵魂(心理)的联系。

从17世纪到19世纪,欧洲的一些著名教育家,如夸美纽斯、裴斯塔洛齐、赫尔巴特等都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涉及了心理学。

2.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诞生需要满足三方面的条件即科学的心理学体系、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人才。

这些条件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至二十世纪初期已基本具备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中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个要素。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 /反思三个过程。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的一般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具体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 为实际教学提供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心理发展:是指从个体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心灵断乳期:在初中阶段一一少年期(11、12 岁到14、15 岁)青年期(14、15 岁至17、18 岁)个体身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学习准备有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

认知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 岁);前运算阶段(2 岁) ; 具2 7体运算阶段(7 岁);形式运算阶段(11 岁)。

1 5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二者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就是儿童自身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与成人帮助所能到达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人格(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O人格的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0-1. 5 岁)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 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 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 岁)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育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圉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 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word版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word版

第一章绪论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注意以下四点:①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他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②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的问题,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③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但也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

④学校中的教育和教学活动虽然是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成的活动,但只有弄清楚了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才能知道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所以,教育心理学是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其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2.你认为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5个要素和3种活动过程)5种要素:学生:知识的主动吸纳者。

学生这一要素影响教育学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群体的差异和个体差异。

教师:学生学习的的促进者、设计者、帮助者和合作者。

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是教学中的客体。

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学媒体:用于传递旨在改变学习者行为的教学信息的媒体。

教学环境:学生所接触道德社会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包括物质和社会环境,前者指照明座位等。

而后者指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等。

3种活动过程: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把知识技能等以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反思过程反映了教师的元认知能力。

三种过程的相互作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最全资料doc

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最全资料doc

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2、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9、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

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

10、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11、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12、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13、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14、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5、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教育学中的教育与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中的教育与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中的教育与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一门学科,而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

教育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密切,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教育改革与发展。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角度探讨教育与教育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以期深入理解教育学中的教育与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学中的教育教育学作为一门关于教育活动的学科,探讨的是教育的理论、原则、方法和规律。

教育学旨在提供教育实践相关的理论支持和指导,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教育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组织等。

教育学关注的焦点是教育本身,研究如何通过教育手段,培养个体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品质,促使其全面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学中的地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的学科。

它旨在通过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过程、学习方式等,以提供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和支持。

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过程,并以此为出发点,研究如何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学习、记忆、思维、情感、动机等方面的心理过程,以及学习环境、教学方法等对学习和教育的影响。

三、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的互动关系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教育学为教育心理学提供理论和实践背景,而教育心理学则为教育学提供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指导方针。

首先,教育学需要借鉴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方式。

教育学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更好地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其次,教育心理学需要依托于教育学的实践场景,以验证心理学的理论假设和指导教育实践。

通过与教育学的互动,教育心理学可以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具体的指导方案和实践建议。

最后,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的互动关系还可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教育学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可以不断优化教育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推动教育的创新和进步。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心理与教育教学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心理与教育教学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心理与教育教学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心理与教育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发展规律和教育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为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

本文将探讨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等。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响应的反馈机制实现的。

认知发展理论关注个体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认为学习是主动的思维活动。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实现的。

构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建构,认为学习是个体和环境的互动过程。

二、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1. 课堂教学设计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基于认知发展理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将复杂的知识点分解为易于理解的小步骤,帮助学生逐步掌握。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伴互助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2. 学生学习动机与情感管理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学习动机和情感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情感问题,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3. 个体差异的教学策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差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因和特点,例如学习风格、智力类型等,从而采用适合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4. 教育评价与反馈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教育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个人表现评价、小组合作评价、自我评价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同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意义、教育学的分类以及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等。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思想等。

3. 教育学理论体系掌握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流程,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构思教学设计。

5. 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政规章等,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保障教育教学的合法权益。

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关系及其特点。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知发展研究理论、社会研究理论、情感研究理论等内容。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智力发展、性格发展和社会关系发展等内容。

4. 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方法,包括因材施教、激励教育、群体教育、教育评价等。

5. 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了解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包括儿童认知、德育和情感教育、教育行为问题等内容。

这些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科目的重点内容,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需要重点掌握,提升自己的考试水平。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才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和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

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

(4)方法恰当。

(5)语言艺术。

(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

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心理学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

(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

(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

(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

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

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