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是本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区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居民生活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以及了解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状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了解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关心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状况。

2.难点: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问题及解决途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生活。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问题和解决途径。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准备案例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发展现状及问题,居民生活状况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黄土高原。

湘教版地理八下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下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掌握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状况,以及了解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气候、植被等基础知识,对于黄土高原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知识掌握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民生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

2.难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黄土高原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设计好讨论话题和问题,准备相关案例。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情况,让学生对黄土高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针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问题,设计一些讨论话题和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教材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个角度出发,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面临的挑战,从而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但针对黄土高原这一特定的区域,学生可能存在对一些地理特征和现象的认知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和认识黄土高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的尊重和理解,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和认识黄土高原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该地区的特点。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地考察法: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案例分析的材料,如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案例。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土高原的美丽风景,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貌、气候、土壤等,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过度开发、水土流失等。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区域发展特点。

内容包括: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和居民生活等方面。

本节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认识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区域发展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较为复杂,学生对其认识可能较为片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掌握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特点及其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区域发展特点及其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2.难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黄土高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实地考察法:如有条件,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黄土高原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案例资料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3.实地考察:如有需要,提前安排实地考察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4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4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介绍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演变过程以及生态环境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但学生对于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相互关系,以及黄土高原治理与生态保护的措施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黄土高原的形成、演变过程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黄土高原的形成、演变过程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难点: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相互关系,以及黄土高原治理与生态保护的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与居民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黄土高原治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案例资料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与居民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特色与问题。

八年级地理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解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北方,是中国重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

本节课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从而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中国的地理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的特点、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2.掌握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2.黄土高原的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当地的特点和问题。

2.讨论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黄土高原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调查研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分组调查研究的任务和指导要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

提问:“你们对黄土高原有什么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是什么?”2.呈现(15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如水土流失、干旱等,并分析这些特点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呈现相关案例,如农业、畜牧业、水资源利用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黄土高原存在的问题。

要求每组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4.巩固(5分钟)邀请各组代表分享调查研究的结果,总结黄土高原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9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9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9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的现状。

本节内容是对前几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旨在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以及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和居民生活状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特征和区域差异,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区域发展状况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该地区特点的介绍,以及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的现状。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关注区域发展,关心民生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

2.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状况。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的特点、问题和发展状况。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3.利用多媒体展示法,直观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和区域发展状况。

4.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本节课的问题和案例。

3.准备好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和补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黄土高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呈现(10分钟)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状况,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发展现状和居民生活水平。

3.操练(15分钟)针对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_15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_1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地表形态等自然地理特征
(2)说出黄土高原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及其所发生的转变
1)通过认识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特征,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
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2
)通过了解黄土高原人们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发展要因地制宜的科学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地表形态等自然地理概况
2、黄土高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教学难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其治理
2、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过程】。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8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8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一课,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知识。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提高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掌握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黄土高原区域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倡导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学生关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2.难点:黄土高原居民生活的特点及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黄土高原治理案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及居民生活状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黄土高原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相关的案例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划分小组,准备小组讨论的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展示治理前后的对比画面,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治理成果。

3.操练(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黄土高原治理措施的有效性,讨论治理措施对改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本节内容是对黄土高原地区的一个全面梳理,旨在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认识到生态环境对居民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了解到我国地理的基本情况,对地形、气候、植被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黄土高原的特殊性和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关于黄土高原的片段信息,但缺乏系统性的了解,因此,教师需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黄土高原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教育法:以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讨论流程。

3.准备好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情况,为后续讨论奠定基础。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6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6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的改善。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掌握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方法,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

但针对黄土高原的特殊性和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此外,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认知程度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掌握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提高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的改善。

2.难点: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收集黄土高原地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

提问:“你们对黄土高原有什么了解?黄土高原地区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方法。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的改善。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第5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优质教案(13)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第5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优质教案(13)

第8章第5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教材知识梳理】【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并对黄土高原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重点)2.运用地图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通过对黄土高原的成因分析,培养学生推理、分析、判断能力和科学的态度(重点、难点)3.结合图文资料,理解黄土高原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原因,结合生态建设图,掌握黄土高原治理与保护的措施(难点)4.通过分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在生态建设的探讨中,初步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过程】一、自然地理概况1.位置和范围:2.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黄土土层深厚;3.地表形态:沟壑纵横;形成独特的塬、梁、峁景观。

原因:黄土结构疏松,缺乏植被保护,夏季多暴雨,黄土易受侵蚀。

【教材问题探究】1.黄土高原是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尤其是7、8月份,且多暴雨。

2.自然原因:植被稀少;沟谷密度大,斜坡多,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

人为原因:滥垦乱伐,过度放牧等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教材问题探究】1.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黄土土层深厚,且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坚固耐用,冬暖夏凉的特点。

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2.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温差较大,属于少水低温地带,适宜种植高粱、大麦、豌豆等“抗逆性”较强的作物。

当地人们利用这一本土特产,运用独具特色的酿造发酵技艺,酿造出了一方名醋。

专家认为,山西百姓爱吃醋的习惯与当地的水土特征、自然气候和饮食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

山西一些地区“水硬”(即碱性强),居民喜面食或以杂粮为主,食醋有助于促进消化。

3.例如: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人与人之间见面要绕很远,所以要扯开嗓子面对面喊话,久而久之形成了信天游高亢而悠长的特点。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1.综合治理措施: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等。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7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7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特征,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黄土高原的区域特点、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掌握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

2.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特征。

3.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及其影响。

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及意义。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教学活动方案,确定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美丽与独特。

提问:“你们对黄土高原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地图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特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5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5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能够了解到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采取的措施改善生活条件。

本节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区域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区域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2.了解黄土高原地区居民的生活状况,认识当地人民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和改造。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区域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2.黄土高原地区居民的生活状况,当地人民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和改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2.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黄土高原地区居民的生活状况,认识当地人民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和改造。

3.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区域观念。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图表和视频,增强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直观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黄土高原地区的图片、图表和视频资料。

2.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分析黄土高原地区居民的生活状况。

3.准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4.准备讨论话题,培养学生的区域观念。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_11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_11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属区域篇中的内容,区域地理的学习是建立在祖国篇学习的基础上,主要是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学习与运用。

黄土高原地区在新教材中首次被单独作为一节课列入课程中,而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有其必要性,同时,又可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来引导认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

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在生态建设的探讨中,初步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二)教学难点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法、对比法五、教具准备《黄土高原》相关图片、资料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复习贵州导入(二)新课讲授自然地理概况1、位置与范围课件展示: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图和黄土高原的范围图,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黄土高原所在的区域和地理位置特征。

(2)找出长城、秦岭、乌鞘岭、太行山等地理事物,描述黄土高原的范围。

(3)说一说,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归纳: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北方地区,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

主要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一部分。

这里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面积约50万千米2,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

八年级地理下册 8_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8_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新版)湘教版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课题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课时1使用人李彩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地表特征的表述能力目标:2、认识本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地貌成因情感目标:3、了解本区的发展和居民生活变化重点难点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教学内容师生随笔感悟新知:(一)读图,对照课本99—100页,填写下列内容,尝试识记目标一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1、地区方位:黄土高原地区位于中国华北地区西部,居于内陆。

2、半球位置:北半球中纬度,东半球。

3、相对位置:北临高原、西临高原、东临平原、南临秦岭。

二、黄土高原的地理范围(1)黄土高原地区位于哪些地理事物以内:以南、以北、以东、以西,(2)黄土高原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包括、和、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一部分。

(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黄以学生比较感官的图片导入,引起兴趣通过自学课本,培养学生自学、阅读、分析、概括的能力,掌握本节的基础知识。

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

三、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黄土高原以为主,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

四、黄土高原的土质特征黄土结构,较多。

五、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和地貌形态地表特征:地面形态:等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气候,所以地表缺乏保护,加上土质,裂隙较多,在降水集中的夏季,暴雨多,地表容易遭受侵蚀。

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二)总结上述知识点,完成学习目标二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

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

2、讨论和回忆:水土流失的危害(需要想象和回忆旧知识)(1)加剧当地水土资源紧缺,土壤生产力下降,加剧旱灾,不利于农业生产,人们生活水平低小组内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既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不断复习、巩固。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教学设计 (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教学设计 (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材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貌特征、气候特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了解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植被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以及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了解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建设等,掌握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态的观念,提高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发展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2.难点: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案例,让学生了解治理措施及其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董飞【教学目标】
1. 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特征,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2. 通过收集课本材料结合动画演示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培养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理解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3. 认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明确自然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概况;
3.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难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导入:视频《黄土高原航拍景象》
师:看完这段视频材料后,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视频中提前到达教室做好必要
的地方其自然景观特点同我们生活的遵义有何不同? 生:
师:哪这里是哪儿?(有没有同学可以猜到呢?) 生:
板书: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方式
(同时要求学生打开课本P99及地图册P )
师:今天我们将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
生态环境和居民传统生活方式及转变来认识他,走进他。

(同时显示出PPT 标题内容页面) 生:
第一环节 位置和范围
师:首先师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请同学们结合P99和地图册前后四人一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完成导学案中第一题位置和范围。

看看那一组,那一位同学最先最好的完成。

时间: 生:(自主合作学习中)
师:那些小组或同学已经完成了,举手我看看。

生:
师:(随机抽取一名同学回答)
你是怎样做到又好又快完成的,可以跟我们说说你的方法吗?
的准备工作在课前三分钟时。

第二铃声响
后,一定要有
上课的口令。

导入之前,一段开场白:学习地理,认识地球,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欢迎走进
地理探索课堂,我是今天的课堂组织者,董飞。

今天我们将探索中国一个独特的地方,这里最美的
色调是黄色,我们先来看
生: 师:在完成导学案中要做到又好又快拿得充分相信自己的小组成员做好分工合作。

能又好又快地整理课本材料内容找到答案是很不错的,但要是能有人敢于上讲台填充地图那将是更棒的一项能力。

(组织学生上讲台填充地图) 生:(两名,最好是一男一女)
师:利用ppt 进行强调总结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第二环节 自然特征
师:在之前的视频材料中我们看到了黄土高原截然不同于贵州遵义的自然特征,那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具体是怎么样的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99-P100页及地图册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的形式自主合作完成导学案第2题自然特征。

(提示注意分工合作加快效率) 生:
师:这部分内容较多且有一定难度,但我相信已经有部分小组和同学完成了,举手我找找看都有哪些小组和同学呢。

生:
师:不错,有不少同学已经掌握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咯,这非常好,但是我现在想看看同学们的胆量,
一段视频材
料。

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板书出:位置范围。

你做完了是好但敢于向我们大家展示你们的答案吗?
生:
师:请问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是怎样的?
生:
师:黄土高原的地形地势又怎样的特点呢?
生:
师:我需要有人能大声的告诉大家黄土高原的土质特征和植被特点?
生:()
师:在各种自然要素的作用下形成了黄土高原的独特的地貌景观,他独特地貌景观是怎样的呢?
生:
师:(利用ppt对自然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演示)
第三环节脆弱的生态环境
师: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特征形成了其特有的生态环境,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脆弱。

这脆弱体现在其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请同学们利用已掌握的对黄土高原的认识合作完成导学案第三题脆弱的生态环境。

(抽取小组合作意识和方法能力最好的两个或一个小组上讲台进行填表)
生:
师:随着课的进行我发现我们的同学完成学习任务的效率是越发的增高,这证明我们班的同学是很棒的。

(以白板上的图表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生:
师:(利用ppt对生态环境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演示)
第四环节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土高原特有的自然环境特点使得黄土高原儿女在艰苦的环境下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以及在充分认识到这黄土地脆弱生态环境下做出了大胆的改变。

那这样的变化是怎么样的?又是是什么促使了这样的转变?
生:
师:结合教材P101-P102完成导学案第四题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组织两个小组于讲台上完成填表)
生:
师:针对填表的内容进行点评并利用ppt展示其结果。

第五环节课堂教学小结
本堂课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地理位置范围”、“自
然特征”、“脆弱的生态环节”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四个环节展开,重点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明确自然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课外探索: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方法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