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乡村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设置探讨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3T15:30:10.003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上作者:杨芳梅

[导读] 随着现代化教学的改革与革新,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目标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提升与创新,《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更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杨芳梅 558000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学的改革与革新,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目标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提升与创新,《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更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传统模式下的《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存在实用性与实践性较低的问题。所以文章下面分析现代化教育背景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以高职生的学习基础为特点提出进行《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以期提升高职院校现代化实际教学的综合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课程改革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重点的内容,更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高职学生通过深入地学习此课程能够掌握旅游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多方面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核心素质的提升,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全面型人才。因此现代化的《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应主动进行教学的改革,采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促进学生们不仅具备旅游管理专业具备的能力和技能,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促进课程教学实际成效的提高。

1.《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有关知识

该课程是学生从事相关工作必须要掌握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程,其是由多种理论、技能合为一体的教学综合性课程,主要作用是进行加强国家旅游重点景区游客服务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教学,有效填补目前我国这两个方面的人是技术型专业人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基本生活品质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我国各地的旅游景点人数越来越多,这也导致人才资源供给不足的特殊情况不断出现。所以,近几年来在我国各地的多所高职学校院校纷纷设立了旅游管理专业,并在此专业下开设各方面的课程,励志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型的人才。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改革刍议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改革刍议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改革刍议

[摘要]休闲产业的崛起进一步拓展了传统旅游业的内涵和外延。目前,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已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要拓展休闲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的教育,将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改造成为旅游与休闲管理专业,打造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独树一帜的高职高专旅游与休闲管理教育品牌。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拓展改造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群消费能力的不断增长,我国已融入整个国际休闲文化的大背景中。如今闲暇的需求远非散步、聊天、打牌、下棋等平常居家活动所能满足的,创新休闲方式、追求休闲质量和变化休闲理念正在人们身边悄然发生。休闲产业的崛起进一步拓展了传统旅游业的内涵和外延。基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亟待加强对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关注、研究和人才培养。

一、理论依据及现实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群消费能力的增长,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在进入“休闲时代”。在中国都市地区和旅游城市,休闲也成为一种主流时尚文化,并相应产生了多种市场需求,在旅游业和娱乐业基础上发展起休闲经济,形成了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旅游休闲进入了一个急剧扩张的时期。其中,“假日经济”就是一种突出表现。

目前我国城镇就业人员每年有法定假日114天,即每年有1/3的法定闲暇时间,这表明我国已融入整个国际休闲文化的大背景中。与此同时,旅游产业的传统模式开始发生变化,旅游活动内容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方向发展,假日休闲、周末度假、旅游度假、会议休闲、运动健康休闲等度假方式日益兴盛;旅游组织方式由团队旅游为主向散客自助旅游为主转变,自驾车旅游、老年旅游度假、康体养生旅游发展迅速。很多城市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由依靠制造业转向依靠旅游与休闲业及其相关产业。一门具有深层整合性的新学科——休闲学亦应运而生。在休闲模式中,各类休闲会所、高尔夫等休闲体育运动、温泉度假等康体养生保健、自驾车等自助休闲旅游以及分时度假酒店、第二居所等旅游休闲房地产的迅速兴起尤为引人注目。市场调查表明,相关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造成了休闲服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而根据调查,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与旅游业的发展形势很不相称,现行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改革方面也进行过一些探索,并为旅游行业输送了一批批质量较高的毕业生,但这离用人单位所提出的新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湖南女子大学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更好地适应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一、改革的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已完成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转变。但根据调查,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与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很不相称。根据湖南女子大学近几年来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调查:用人单位希望我们的毕业生必须达到以下要求:(1)要爱岗敬业,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强,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和奉献精神;(2)要求学生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3)熟悉导游服务和酒店服务的技能技巧,适岗应岗能力强;(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更好地适应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改革的基本思路

1按岗位群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安排,要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并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其中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导游服务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饭店服务和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旅游应用文写作能力、英语会话和翻译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课程的设置,应打破传统的按学科体系设置的做法,以培养基本素质和上述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考虑课程的设置问题。按照这一思路,我们通过删、组、增、选,对原设35门课程及其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首先,对培养基

加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加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三 、特 色鲜明 的教学 方法
源自文库
3 .教学 队伍 建设 规 划 。一是 对专 业 教 师 均 按
双师型标准要求和培养 ,鼓励教师参预校外企业的 产学合 作项 目,对 于双师 型教师 给予政策倾 斜 。二 是对新 进教 师选择本 专业 有经验 的教师对其 进行 一 年 以上 的指 导培养 ,随堂 听课 ,以期 尽快适 应教 学
3 .校企合作打造共享课程。与合作企业共 同 开发校企 合作课程与教材。已开发 《 旅行社经营
与管理》 导游实务》 餐饮服务与管理》 旅 、《 、《 、《 游景区服务与管理》 等课程 。我们 还全力打造校
收 稿 日期 :2 0 -11 0 9 —6 0
作者简介 :刘晓杰( 9 4 ) 17 一 ,女 ,哈尔滨人 ,副教授 ,从事旅游管理研究 。

要 :黑龙江旅 游职业技 术学院 坚持 “以就业 为导向 ,以服 务地 方 经济为立足 点” ,根据 就业 岗位 和
工作任务的需求 ,整合专业课 程、改革教 学方法、开发 校企合 作教材 、加强 师资队伍 建设、完善 实践教 学条 件 ,从而深化 了旅游管理专业改革和加强 了专业建设。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旅 游管理 ;专业建设
深人 士 、旅游 专家 的意见 及建议 ,在广 泛调研 的基
员工上岗要求和学生个性特点,参照国家职业标准 确定 核 心 课 程 ,开 发 实 行 文 化 必修 课 、专 业 必 修 课、专业限修课 、任意选修课和技能实训课五个模 块 。强 化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优 化 理 论 和 实 践 教 学 比 例 。实 践环 节形 成课 堂一 工作实 践一社会 实践 的系

2021-旅游管理专业调研报告

2021-旅游管理专业调研报告

2021年度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调研报告

一、专业现有基础

我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于2003年9月,2019年9月开设技工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本专业在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办学规模取得一定的进展,学生数量有一定的增长。始终秉承“立德尚能”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勇于创新,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旅游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硕士及以上学历5人;双师型教师4人;中级导游2名;旅游经济师1名。教师年富力强,年龄职称结构配置合理,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二、调研的背景、目的和主要内容

(一)调研背景

深入了解其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践教学安排情况,为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材料。

本次调研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

1.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能否满足当前旅游行业的用人需求。找准定位,技工学校培养的人才规格要明显有别于高职人才培养的规格。

2.制订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标准。社会在发展,新业态对人才的需要在变化,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也需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3.进一步确定旅游企业用人岗位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学校人才培养不能脱离社会需要,要根据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

4.更为合理的安排实习实训、定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技工教育重在实践,实践环节安排合理,学生就能得到较好的技能训练。

5.进一步了解行业企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礼貌礼仪知识、攻关交际知识对旅游人才来说也会很重要。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1卷第15期总第229期2〇18年8月(上)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BE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

Vol. 31. NO. 15 ( Gen. NO. 29)

Aug. (first half)2018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罗贵萍,王娟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107)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行业的制度也得到了改善,而《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也成了高职院校旅

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当前,受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不成熟、教学方式太传统的影响,该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实用性、实践性不强等问题。本文将从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入手,针对此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随后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总结,最后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景区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

A

doi : 10. 3969/j . issn . 1671 - 5918. 2018.15.067

一、 课程简介

该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同时也是旅游管理专业的 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不但掌握了景区服务和管

理工作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职业素养,锻炼自身 的实操能力,收悉岗位的日常工作任务和需求并能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全面型人才。学生通过学习这门 课程,不仅具备了旅游管理专业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技能,并 且还能很好运用到工作岗位上,使其能胜任各大景区的实际性 岗位工作。

关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关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游业 内涵 日趋丰富 , 的理论不 断涌现 , 新 旅游 管 理专业 的教学 内容要 适应旅 游业发展 的需要 , 及时吸收 、反映旅游业领域新的理论技术 和方 法 。 旅游业快速发展离 不开一个 良好 的生态 如: 环境 ,课程教学内容 中应 当反映有关环境生态 的基 本 理 论 和 旅 游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思 想 。 232 ..课程 内容要 体现旅游业的地域性 。 旅 游活动是在一个地 区发生的行为 ,该地 区的 自 然条件 、 史文化演变 具有各 自特色 , 历 因此 , 旅 游课程教学内容应 十分重视地域性 。 233 .-在教学方法上 , 引入适 应产学结合的 新教学方法 。如项 目实施法 、 现场实训 法、 专题 培训法 、 景教学法 、 情 案例教学 法、 四我 ” “ 教学 法( 即我讲给你听 、 做给你看 、 我 你做 给我看 、 我 来纠 正你)运用这 些教 学方法 , , 不仅 可 以增 加 学生对 行业 、 企业 的感 性认识 , 还可以增强 学生 现场感 和角色意识 ,使学生 掌握扎实规 范的基 本功 , 逐渐养成注重细节 服务 与管理 , 怕吃苦 不 的良好作风 ,锤炼坚强 的意 志,练就健康 的心
合 当前 旅 游 业 的 发 展 。 关键词 : 高职教 育; 游管理; 学改革 旅 教
游企业一线的高 级技术应用 性人才 为 目标 , 以 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 ,既要注重学生 服务 技能的提高 ,又突出对本专业 中基层 管理人 员 应具备 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就是要 办出 特色, 走出一条与普通高等教育不一样 的路 子。 在教学过程中 , 以知识必需够用为度 , 应 以强化 应用和技能为重 点 , 以技能立业 。 b突破传统 教育局 限 , . 大胆 进行 教育模式 探索 理。 教学重点从 “ 以传授理 论知识 为中心” 转 234在教学手段上 , ..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 变为“ 以提高学 生素质、 培养职业能力” 课程教 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等 。 学生通 过网络 、 : 让 录 学 内容 体 系 突 出 “ 践 应 用 ” 实 的主 旨 : 学 方 法 像、 教 图片 、 多媒体教学课件 了解旅游企业规范化 提倡角色扮 演、 案例分析、 课堂讨论 、 操作示范 、 服务与管理 ,了解国 内外旅游企业的最新发展 管理游戏和实 习锻炼 ,培养学 生的实际操作能 动态 ,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提高教学 的形象 力和处理实 际问题 的能力 。 如我院建立起“ 专业 性 和 直 观 性 。 知识学习一岗位 认知 一再学 习一实训 实习一就 235 践教学 体系的健全上 , ._实 应当根据旅 业工作” 学 习一实践 ” 的“ 相互交叉 的教育 模式 , 游行业发展的需要 , 制定实训课教学大纲 , 完善 教学效果显著提 高。 实训报告和实习管理 制度 ,加强实验室特别是 程体 系、 教材体系和教学 内容, 教学计划存 在太 c以培养 职业综 合能力 为核心 , . 并将它 分 实习基地建设 , 同时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 把教 多不定性 , 知识结构 不符合市场需求 。 专业 二是 解成不 同能力模块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 改 学现场 从教 室向实 洲现场 ,由校内 向校外 延 学科理论的内容结构 、逻辑顺序与 岗位实践 的 革 以一定的“ 识” 素质 ” 知 和“ 为前提 , 以培养学 伸 。 渐进过程不一致 ;三是理论课程多 ,实践课程 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 , 突破传统体系 , 把学 2 .在课程考试考核上 , 尽可能 多地进 .6 3 要 少。 生应具有的知识 、素质和能力分解成基本素质 行 口试 和实际操作检测 ,考试 内容 上 要根据 专 12 .. 2校企合作仍停留在表面层 次。 校企合 与 能 力 、专 业 核 心 能 力 和 其 他 必 要 能 力 三大 模 业特性 及其实际需要 ,倡导形式与方式 的多样 作在实际操作 中形式单一 ,并没有实现深度的 块 ,并针对 以上三种能力模块 分别对 应不同的 化 , 引导督促学生既掌握扎实 的理论。 叉掌握过 合作。 目前 的校企合作形式主要 是学生到企业 课程组合和专业 训练。 硬 的技 能 。 进 行 实 习 , 双 方 在 专 业 设 置 、 程 设 置 、 题 而 课 课 222推 行“ .. 双证 书” 制度 , 化证 书导向 强 237针对 教 学 内 容 重 复 的 问 题 , 一方 面 . .. 研究 、 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不多。同时 , 资 政府 “ 双证 书”制度是指高 职学生在 校学习期 可采取集中各课的方式 ,或利用信 息和通讯技 也缺乏有力 的财政 、政策支持 以及 对校企 双方 间应取得学 历证 书和技术学 习活动 ,此种教学 术 , 以网络 为平 台 , 强教学交 流 , 加 合理切 分教 的规范、 协调, 没有使双方建立一个健全 的合作 活动体现在两个方 面: 一是教师 的创造性地 教; 学 内容 ; 另一方面 , 当制订科学 的教学 大纲 , 应 机制。 二 是学 生 创 造 性 地 学 。使 学 生 由知 识 技 能 的 被 以 规 范 教学 内 容 。

新形势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新形势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国的高职旅游教育迅速发展,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当依据新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同时结合相关政府部门国家职业标准的理念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适应旅游行业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构成不太科学,拼装色彩较为突出。部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由于专业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课程体系是由旅游类、饭店类和技术类等课程融合而成,有时课程结构不尽合理,大而全,重点不突出,内容交叉重复。同时,由于公共课总课时比重过高,不符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较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的要求,所以部分专业课和实践课的课时数缩水。此外,有些高职院校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行业需求联系不紧密,缺乏反映社会发展新趋势,面向我国旅游行业新要求的新兴课程。

2.技能培养与能力培养不明显。从相关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调查分析数据来看,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么是重视岗位技能、轻综合素质,要么是重视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教学内容片面化,特别是培养的学生与行业、社会实际脱节现象严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较强的操作性特点要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必须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

3.教学实践环节不突出。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计划中都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课时,但由于实践教学学时不足、实践课程开设目的不明确、实践课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成为了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乡村振

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乡村旅游为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舞台。本文将探

讨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并分析在这一路径中的关键要素及其挑战。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

兴起,需求增长的同时也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培养出符合乡村旅游需求的专业人才,有助于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提

供了人才支撑。

二、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1. 专业课程设置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调整与优化课程设置。

除了传统的旅游管理、导游、餐饮服务等课程外,还需要增设乡村振兴相关课程,如乡村

规划与开发、乡村旅游营销策划、乡村民俗文化等,以满足乡村旅游产业的专业需求。

2. 实践机会提供

为了培养出适应乡村旅游实际工作需求的人才,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对学生的实践教学

力度。通过与乡村旅游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使其在实践中更好地

了解乡村旅游产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需要注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

师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乡村旅游产业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

实用指导。

4. 专业素质提升

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高职旅游专业人才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高职院校应积极引入实用性强、前沿性强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黄冈职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黄冈职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季交 替周期 规律 调整教 学 内容 安排 . 从第 三学 期开 始 至第五 学期 , 实 行 旺季 进 企业 顶 岗实 习 、 淡 季 回


立及 内涵
校上 课 的“ 淡 旺季模 式 ” 交 替进 行 。旅行 旺季 外 出
( 一) 专业培养 目 标和定位 黄冈职院旅游管理专业 以学校 “ 用老 区精神
办好 高职教 育 , 办 好 高职 教 育服 务 老 区经 济 ” 的 办
学思 想为 指 导 , 紧扣 学 校 “ 立 足 黄 冈市 , 对 接 大武
顶 岗实 习强调分 段递进 . 要求 校 内专业指 导教 师 和 企业 职业 指导导 师共 同制 定 人 才培 养 的 “ 分 阶段 ” 提 升计划 , 并负 责全程 指导 学生 。第一 阶段 以认 知 岗位 的服务技 能和工 作流程 为 主 , 第二 阶段 以提 高
( 二) “ 淡进旺出” 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及 内涵 在“ 工学交替 、 校企合作” 思想 的指导下 , 结合
黄 冈旅 游行 业季 节性 明显 的特 点 。 我 们推 行 “ 淡 进
业 人才 培养模 式 。
黄 冈职 院旅 游管 理专 业人才 培养模 式 的确
旺出, 实境 耦 合 ” 的工 学交 替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以实 现本 专业 的人才 培养 目标 。即根据旅 游企 业淡 、 旺

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研究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

研究任务,需要结合乡村旅游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制定符合实际情况

的培养模式和路径。以下是可能需要考虑的一些关键点:

1. 教学目标:确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目标,并考虑如何将这

些目标与乡村旅游的需求相匹配。

2. 教学内容:制定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学内容,包括乡村旅游

管理、旅游市场营销、乡村民宿设计、文化传承等。

3. 教学方法:采用体验式、实践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实践

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4. 师资队伍:配备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同时也要考

虑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

5. 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实践。

6. 鼓励学生参与乡村旅游相关的志愿活动和组织,提高学生的

实践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

7. 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在面对乡村旅游的挑战时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8. 鼓励学生参与乡村旅游行业的培训和认证课程,提高学生的

专业水平和竞争力。

9. 鼓励学生进行创业:提供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进行乡村旅游

相关的创业,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培养模式和路径,以培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乡村旅游人才。

浅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

浅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
高职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立方式主要探索建立与市场需求的 “ 联动机制” 适应“ , 工学结合” 式人才培养方法 , 这种课程体系确立的基
适应 高职教 育特点的旅游专业课程建设方式以课程综合化为较好 的方式… 本课程体系建设过程 参考 了这种方 式 , , 但是旅游专 业学生创 新能力的培养值得重视 在旅游景区规划设计课程模块 中比较容易实 , 现, 比如新旅 游景区的开发规划是需 要一定创新的 , 而旅游酒店管理 中 的创新能力体现方式还需要详细的研 究。随着人们对旅游 中的“ 游览” 重 视程度 的提 高 , 六大要素 的中“ 、 ” 食 住 重视程度 的降低 , 旅游人 才市 场对专业人才 的需求必然发生较 大变化 。在前期 的研究 中, 当前高 对
随着我 国旅游业 的发展 , 旅游产 业逐渐发展成 了一个跨多行业 的 综合性产业 , 对从业者需掌握 的知识体 系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 以 家庭或者小 团队式的休 闲式旅游 得到 了快速发展 , 过去 以“ 一个旗 , 一 学, 风景 区开发 与规 划 , 区服务 与管理 , 景 景观设 计 5 门课 程共计 3 6 1 学 时。动态课程 主要 设置有景观学 , 物造景 , 植 景观植 物养护学 , 赏动 观 物学 , 区规划理 论 , 游心理学 , 景 旅 旅游 管理学基 础 , 区植物识 别实 景
所有专业 均开设 , 此类课程 的实施 主要 于下午 53 — :0 : 90 之间开 课 , 0 避

课程思政融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案例设计与思考——以乡村旅游体验产品开发项目为例

课程思政融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案例设计与思考——以乡村旅游体验产品开发项目为例

Tourism Management

旅游管理

课程思政融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案例设计与思考

——以乡村旅游体验产品开发项目为例

王应霞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075)

摘 要:旅游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行业,也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高校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以乡村旅游体验产品开发项目为例,探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首先阐述课程思政融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确定课程思政融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案例目标,再次探讨课程思政融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案例实施过程,最后提出课程思政融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优化策略,旨在帮助高校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乡村旅游发展服务。

关键词:乡村旅游;课程思政;旅游管理专业;乡村旅游体验产品开发项目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2020年,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中国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培养目标包括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水平[2]。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高校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其紧跟国家政策,积极参与旅游产品开发课外实践活动。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3]。乡村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拓展和辐射带动作用日渐凸显。

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调研报告

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调研报告

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

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的需求和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为深入研究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调研了多个省市的高职高专院校和旅游企业,并将调研结果整理如下。

一、现状

1.学科设置

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设置情况丰富多样,多数省市均拥有此类专业。其中,较为普遍的专业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等。

2.招生情况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全国各地的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同时,各高校在招生时也开始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多数学校采用多元化的招考方式,如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独立考试等。

3.优势专业

据多数调研对象反映,在众多的旅游管理类专业中,酒店管理和旅游策划与实务是当前就业前景最好的专业。原因在于,这两个专业涉及项目较多,操作性强,受到用人单位青睐。

4.实习与就业

多数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明确了实习环节,且学生在实践中成长的成效明显。就业情况方面,随着旅游业的普及,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广阔。学生主要就业方向包括旅游企业、酒店、景区、旅游事务所等。

二、问题与挑战

1.师资力量不足

在多数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中,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师缺乏行业经验和动态知识,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2.课程设置不完善

多数学校的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和内容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素质。

3.就业配套不完善

对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全文)

对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全文)

对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在我国大中专院校的专业设置中旅游专业普遍包括两个方面:旅游服务与治理和酒店服务与治理。一般来说,中职高职学校教学侧重的是导游员、酒店行业服务员等一线员工实操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注重的是相关治理和理论的研究。他们各自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都不一样,所以对于他们的课程定位一定是不一样的。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中职课程具有两个多元化特点:课程目标多元化和课程模式的多元化。中职课程既有知识目标,还有能力目标和态度情感目标,我们不仅想学生掌握够用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领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他们做个有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的好员工。

但在教学实践中,某些中职学校的课程定位并不准确,有的课程安排堪比大学本科院校,有很多“旅游经济学”、“旅游营销学”、“旅游景区开发与规划”等课程,这些课程枯燥无味、太过理论,对于十几岁未成年只是初中毕业的中专生来讲太过高深,是十分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甚至会让同学们望而生畏。另有一种情况是:课程安排的先后顺序没有顾忌学生认知心理结构和教学方法论的要求,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造成了知识系统性和连续性

被破坏。

我校旅游与酒店服务专业20XX年开设之初也曾犯过上述错误,经过六七年来广大师生的摸索实践和调整才日益完善。

一、设立旅游专业之初所出现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中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所占的比例不符合GJ教育部文件要求;

关于高职院校开展乡村旅游志愿服务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开展乡村旅游志愿服务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开展乡村旅游志愿服务的思考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关注乡村旅游志愿服务。在开展乡村

旅游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不仅能够提供学生实践机会,还能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

供新的动力。本文旨在思考高职院校开展乡村旅游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1. 提供实践机会。乡村旅游志愿服务是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

过参与志愿服务,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锻炼自己的社会实

践能力。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乡村旅游志愿服务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学生

在实践中全面发展。

3.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乡村旅游志愿服务中能够为乡村旅游提供

人力支持和服务保障,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品质和形象,带

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乡村社会的繁荣。

4. 促进校地合作。高职院校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志愿服务,能够加强与乡村旅游企业

和当地政府的合作,促进校地合作的深入发展,打造校地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推动双方

资源的共享和优势的互补,实现双赢发展。

二、高职院校开展乡村旅游志愿服务的问题和挑战

1.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学生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志愿

服务中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2. 志愿服务管理不到位。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乡村旅游志愿服务时,缺乏相应的管

理机制和规范,导致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混乱和管理漏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乡村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设置探讨

【摘要】论述旅游高职院校开设乡村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必要性,并就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知识结构及要求与能力结构及要求、课程设置原则与方案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旅游高职院校乡村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设置

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市场需求推动下,在农业发展亟须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相应的服务与管理人才需求也日益强烈,但迄今为此,尚未见高职院校开设乡村旅游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的报道。在旅游高职院校开设乡村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可以为我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培养大批急需的、具有乡村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满足我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对相应人才的需求。这对提升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层次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论述旅游高职院校开设乡村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必要性,并对该专业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课程设置原则与方案等进行探讨。

一、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一)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需要

我国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对

资源从简单利用到综合利用再到深入开发三个阶段,实现了乡村旅游产品从简单农家乐到休闲度假游的提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统计,在我国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选择中,选择乡村旅游的旅游者占70%以上。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5.3万个村庄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数量达150多万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园区超过2万家,从业人员达2600万人,年接待旅游者超过6亿人次,年经营收入达到1500亿元,带动了1500多万农民就业。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也专门强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随着《全国休闲农业“十二五”规划》和《国民休闲旅游纲要》的出台,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持续蓬勃发展,成为各地旅游产业的新亮点。而《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还专门提及乡村旅游实用型人才培养机制问题。可见,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乡村旅游将得到快速发展,对乡村旅游人才的需求量将迅速增加,而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一线管理和服务人才严重缺乏。因此,在相关院校开设这一专业,培养乡村旅游服务及一线管理的适用型人才极为必要。(二)乡村旅游深层次开发的需要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还处于以乡村观光、农家乐、农产品采摘为主的较低层次,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据笔者对广西桂林、柳州、

南宁等7市27个乡村旅游示范点的调查,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129人,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60%;高职高专毕业者358人,占7.22%;具有高中学历者2222人,占44.79%;而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者达2252人,占45.39%。同时,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常规性的培训机制,在所调查的27个乡村旅游点中,只有18个点的从业人员接受过一次以上的从业培训,占65.4%;接受过乡村旅游相关培训的人数为3079人,占调查总数的62.06%;到院校进修过旅游相关内容的人数为131人,占总人数的2.64%;参加过3天以上(含3天)乡村旅游培训的642人,也仅占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总数的12.94%。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在目前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引入了多种城市产业要素,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譬如,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向集约化转变,乡村旅游管理体制向企业化转变,乡村旅游开发资金来源多元化等。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和产业转型升级。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乡村旅游企业急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充实到从业者队伍中。因此,在旅游高职院校开设乡村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我国乡村旅游深层次开发的需要。

二、专业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培养目标

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

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必须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这一指导意见,高职乡村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旅游经营管理理念和服务素质,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市场洞察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乡村旅游服务和一线管理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在乡村旅游景区(点)从事策划、营销、一线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二)业务范围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需求,参考国家职业分类、旅游行业岗位规范及职业技术等级资格等国家相关标准,确定本专业的职业领域范围和主要就业岗位,详见表1。

三、知识结构及要求与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知识结构及要求

高职乡村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除要具备国家规定的职业教育文化基础知识外,还需掌握本专业的专门知识,包括文化基础知识、专

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拓展知识等,详见表2。

(二)能力结构及要求

业务能力是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一种综合能力,其组成不仅包括基本职业素质和基本职业技能,还应包括各岗位对应的知识和技能的特殊要求。高职乡村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旅游专业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有乡村旅游企业具体岗位所要求的职业技能。根据高职乡村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业务范围、职业岗位分析和专业培养目标,学生毕业时达到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具体要求详见表3。

四、课程设置原则与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设置原则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树立以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理念,以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市场、面向技术、面向应用,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出发,结合本专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培养出能主动适应地方乡村旅游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旅游人才。这一指导思想也是高职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