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化教学设计《鸦片战争的烽烟》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 北师大版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鸦片战 争的烽烟教案
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和经过。
(2)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分析图表等,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解读历史资料的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开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让学生反思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鸦片战争的性质和中国失败的原因。
(2)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罂粟花的图片,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种花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有关,从而引出鸦片战争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1、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1)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讲解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表现,如限制对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等。
(2)英国的工业革命介绍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如机器大生产的普及、商品产量的大幅增加,导致英国急需寻找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2、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
3、鸦片战争的经过(1)时间和主要战役讲述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以及一些重要战役,如定海之战、虎门之战等。
(2)中国军民的抵抗列举中国军民英勇抵抗的事迹,如关天培在虎门战役中壮烈牺牲等。
4、《南京条约》的签订(1)条约的主要内容展示《南京条约》的条文,讲解割地(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 万银元)、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等内容。
《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设计方案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2.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二、过程与方法
确立重难点之后以小组展开研讨,展示成果后教师进行点拨
2.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教学活动2
1.
1)
2)
教学活动3
1.
教学活动4
1.
突破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知识与技能
1.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二是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烽烟》 Nhomakorabea学设计方案
山西省汾阳市杏花初级中学校 蔚美霞
课题名称
《鸦片战争的烽烟》
科目
初中历史
年级
八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历史教案鸦片战争的烽烟
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一课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1)了解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3)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1)收集有关虎门销烟的信息,编写虎门销烟的故事讲稿,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2)观察“鸦片战争形势图”中香港岛和五个通商口岸的位置特点,讨论导致这一位置特点(位于东南沿海)的原因;若条件许可,可组织讨论这些地区的开放与今天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3)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表格方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虎门销烟的史实的了解,认识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在禁烟中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
2)通过学习,认识英国发动战争是无耻的、非正义的;受到战败求和的刺激,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这是对闭自守传统观念的挑战。
1.导入新课阅读课前提示2.授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林则徐(1785--1850年)是福建侯官人。
为官清廉,关心百姓疾苦。
他深刻地认识到鸦片走私给中国造成的危害.1838年,他在湖广总督任上颁布六条禁烟章程,实行禁烟,取得一定效果.他上书道光帝: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他主张严禁鸦片.道光帝采纳了林则徐的主张,于1838年12月,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
当时广州人民群众的禁烟的呼声十分高昂.林则徐在人民的支持下,信心倍增.他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归纳:第一,缉拿烟贩,命令外商必须交出鸦片,井保证以后水不央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他坚决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3)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二、中英《南京条约》
三、魏源发奋编著《海国图志》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巩固
小结
看图片:(虎门销烟浮雕)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它的基座四周镶嵌着八块汉白玉的历史浮雕。这是其中的第一幅,展示的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烟”即“大烟”,就是鸦片。林则徐为什么要当众销毁鸦片?历史上为什么将英国第一次侵华战争称为鸦片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分析: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与以前相比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三、魏源发奋编著《海国图志》
1.新思想萌发原因
2.魏源编著《海国图志》
(1)结合教材小字内容,介绍魏源其人及其编著《海国图志》的经过。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组织思考:魏源对待西方与前人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先给出表中前两项内容(项目、主要内容),引导并鼓励学生就《南京条约》的内容提出疑问,通过生生、师生交流解决问题。
(3)关于影响:
先指导学生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逐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或影响。注意结合地图(见下一页地图)明确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及割占领土位置。经过归纳总结后,将结论一一呈现在表格中。
通过学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发动战争的史实,认识英国发动战争是无耻非正义
的。吸取战争中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增强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发布者:熊光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严重危机;欧美资本主国家的迅速崛起和对外扩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其严重危害;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爱国军民奋起抵抗侵略者;清政府屈服,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以英国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对鸦片这种毒品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危害,使学生树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观念。
3.通过林则徐等历史人物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鸦片战争发生的起因。
教学难点:
分析南京条约的影响。
教学方法:
探(探求学习方法),疑(设置疑问),启(教师启发),明(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娇小垂头立,丰盈出面来。
”你知道吗?如此美丽的花朵还有一个名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_17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2,:13,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了解请认真阅读教材,完成下面问题:3.鸦片战争开始于哪一年?何时结束?结果如何?4.中英《南京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是什么?条款 主 要 内 容 影 响割地赔款通商关税5.魏源的著作是什么?他在这部著作中提出了什么主张?有什么作用?完成课后习题1.课后“材料阅读”2.课后“自我测评”3.课文中“想一想”三个问题教学课题:鸦片战争的烽烟了解: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
掌握:《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通过对虎门销烟的史实的了解,认识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在禁烟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
通过学习,认识英国发动战争是无耻的,非正义的;受到战败求和的刺激,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这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通过学习,认识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通过学习,培养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虎门销烟的有关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鸦片战争》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1.林则徐 虎门销烟 背景: __国向中国倾销鸦片 时间: 年____月;地点: 意义:向全世界表明了 ,振奋了 ,维护了 。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 。
直接原因(借口):英国借口 ,发动侵华战争。
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八年级历史教案)鸦片战争的烽烟(说课稿)
鸦片战争的烽烟(说课稿)八年级历史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的第一篇课文,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开篇课。
从这节课开始,学生将开始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因此,本课在全册教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入作用。
(二)教材结构:1•导语2.正文:①林则徐虎门销烟②中英《南京条约》③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3•文后学习内容和建议:①每课一得②材料阅读③自我测评④活动建议(三)内容标准:1•能够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2•能够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指导思想:(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主线,充分动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等)和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非智力因素。
(二)以知识结构为基础,理清线索,使教材知识系统化。
如:英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后,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林则徐查禁鸦片,并在虎门销烟-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发动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以魏源为代表的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受到清朝战败求和的刺激,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通过板书,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三)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问、讨论,达到使学生多种器官协调合作,多次信息综合反馈的作用;并充分利用想一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三、教学过程分析:(一)导入新课:由于本节课是中国近代史学习的第一课,因此在导入语的设计上要体现本节课兼有全书导入课功能的特点,而且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导入语: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在封建社会中,她昂首走在世界的前列,然而,当中国历史步及近代后,中国社会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外部冲击,经受了一个多世纪的蹂躏,最后远远地落在世界的后面。
中国在步入近代的门槛时,重重的摔了一跤,之后又跌跌爬爬。
中国,这个古代巨人到底怎么了?中国人在这百年多的时间里,都在做什么?我们只有很好地去学习中国近代史,才能形成完整而准确的认识。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设计
策略方法
师友互助、探究法
课前预习
搜集整理资料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自主学习
导学提纲
1.名词解释:虎门销烟
2.名词解释:鸦片战争
3.《南京条约》:时间、内容、影响
4.名词解释《海国图志》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和导学提纲
师友交流明确学习目标
5.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6.请为中国开一剂药方。联系魏源的《海国图志》中“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落后挨打,被西方列强侵略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抵御外来侵略的抗争史,又是不断寻找救国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拨,提醒师友督促学友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就重点知识进行讲解。
师友按照导学提纲认真学习交流;简单的知识点先由学友讲给师傅听,师傅点评;较难的知识点,由师傅给学友讲解。
对疑难问题由师傅提出教师讲解。
PPT课件展示材料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理解巩固
巩固与检测
1.我们要再现林则徐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场景,最好选择()
A.虎门销烟B.黄海海战C.收复新疆D.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引导师友找出本课的重要知识点。
探究释疑
1.鸦片等毒品严重损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可是,150多年前,英国却向中国输入鸦片。这是为什么?
2.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3.鸦片走私给中国造成了严重后果。如果你是清朝的统治者,会怎么做?
4.《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填空
项目
主要内容
影响
赔款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_19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一、教材分析及处理1、课题地位、作用、意义“鸦片战争”在八年级上册中居于首章首课,是中国近代史学习内容的切入点和开端,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学习,了解我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发展、脉络,对正确认识现实生活及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2、三维目标(依据历史课标确定)认知目标:了解、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
能力运用: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史实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情感主线:培养学生奋发图强、爱我中华激情,强化爱国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
3、锁定重难点1)重点:虎门销烟的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正反两方面)。
4、“教”与“学”1)解读创设情景质疑探究课堂辩(讨)论选择性作业。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包括历史影视、图片资料)。
5、学情分析学习本课前,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爱国主义)的了解仅限于影视,有一定的认知,但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根椐这个年级段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认知水平来说,教师在课堂当中应以史为据,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引领学生神入课堂。
程序教学内容活动形式设计意图导入新课(2分钟)历史“链接”(2分钟)课件播放:精选《鸦片战争》影视片段师生共同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背景提问学生影视中反映的史实A、请1~2个学生归纳清朝时中国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教师可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等方面补充)B、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一幅浮雕选择虎门销烟”创设形象情景,引领学生走进历史1、“温故而知新”;为“讲”、“学”新知作好铺垫2、设问伏笔:旨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好奇心,由质疑走向探究,让课堂向深处舒展剖析课题(3分钟)观摩发现(2分钟)一、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
鸦片走私对中国有怎样的危害?
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简要经过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其危害是什么?
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是什么?
魏源《海国图志》的主张与其评价
介绍英国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行讲解。并介绍鸦片的特性,导入虎门销烟。
2.魏源《海国图志》的主张与评价:
(1)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使中国富强兴盛。
(2)评价:①主张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对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具有近代启蒙的进步意义。②没有认识到西方强大的内在原因,学习范围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因此,仅凭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无法使中国强大兴盛的。
(2)赔款:加剧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
(3)开埠:中国经济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4)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最能体现战争的目的)。
深远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认真听讲,结合老师的提示回顾全课内容,形成体系。
巩固
5道选择题巩固全课内容
给出选择题,帮助学生掌握本课重难点知识。
积极回答巩固练习题。
当堂
训练
检测
当堂
训练
检测
1.[2011•龙东]他铮铮铁骨、一身正气,虎门销烟显示了他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他”是( C )
A.岳飞B.关天培C.林则徐D.魏源
2.[2011•长春]历史上的今天(1840年6月28日),英国派遣舰队封锁我国珠江口,进行挑衅,发动了( A )
初中历史_《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设计鸦片战争是封建落后的清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轮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作为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它的学习一般包括原因、经过、结果、启示等四个方面,今天咱们就一同破解这个问题。
问: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看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措施有力: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允许中外正常贸易。
可以看出林则徐禁烟坚定,而且有远见-不盲目排外。
16喜欢赠金笔阅读(4173) i评论(0) I收藏(0) i转载⑶|喜欢▼ i打印i举报已投稿到:排行榜前一篇:中大后一篇:葡萄熟了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发评论]•读取失败,请刷新。
发评论更多>>分享到微博「评论并转载此博文按住左边滑块,拖动完成上方拼图发评论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前一篇中大后一篇>葡萄熟了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不良信息反馈电话:4006900000提示音后按1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欢迎批评指正新浪简介| About Sina |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 SINA English |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 - 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新浪公司版权所有《鸦片战争的烽烟》的学情分析围绕本课导言中的两个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并尝试写出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或观点;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感知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体会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学会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效果分析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知识点叙述全面,学生目标达成率达百分之八十《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的烽烟》是第一单元的第一课,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和西方两条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的交汇点。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8.1.1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设计
《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设计课程标准:2-3-8 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3-9 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鸦片战争的概况和《南京条约》的内容,理解它们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探究鸦片战争爆发和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2.难点:《南京条约》及其影响三、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1.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2.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谈话法相结合。
3.教学手段:本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4.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相关课件和设置情景、设计教学环节、制作课后拓展延伸。
学生预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四张历史图片导入。
【执教新课】环节一:解读图片1教师出示图片1,提问:图片中的人们在做什么?(学生答:吸鸦片)教师追问:什么是鸦片?(学生答:毒品的一种)教师问:这些鸦片从哪里来的?(学生答:英国)教师追问: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并出示两张图表,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学生分析原因:⑴中国长期处于贸易出超地位,英国长期处于入超地位。
⑵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教师问:大量的鸦片流入中国,对中国社会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出示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危害:⑴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⑵中国军队战斗力削弱;⑶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
环节二:解读图片2教师出示图片2,提问:图片中的人们在做什么?(学生答:销毁鸦片)教师问:图片中为首的官员可能是谁?(学生答:林则徐)追问:林则徐销烟是得到了谁的支持?(学生答:道光皇帝)教师问:林则徐在哪里主持销烟?(学生回答:虎门)出示虎门销烟的图片。
第一课第1课时《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八年级)
第一课第1课时《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八年级)2.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3.___禁烟的背景和过程是怎样的?4.《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知识点讲解过程设计1.讲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让学生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目的和影响。
2.讲解___禁烟的背景和过程,让学生了解___为什么要禁烟,禁烟的意义和影响。
3.讲解《南京条约》的签订和影响,让学生了解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和后果。
教师通过讲解知识点,让学生全面了解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案例分析过程设计1.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历史人物,评述他的功过和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2.让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爆发和失败的原因,并讨论如何避免类似的历史悲剧再次发生。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作用和历史事件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总结归纳过程设计1.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和历史事件,理清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关系。
2.让学生思考近代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探究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教师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和历史事件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历史意识。
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频繁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走私对中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导火线是___禁烟运动。
虎门销烟的经过与意义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在鸦片战争的过程中,中国战败,南京条约的签订和内容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签订和影响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落后和腐败,直接原因是鸦片走私和___禁烟运动的失败。
回顾总结鸦片战争战败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并比较研究,拓展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的烽烟
单元主题:
“鸦片战争的烽烟”选自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本课的重点是虎门销烟的有关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难点是认识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本课地位:就世界史的范围来说,鸦片战争是当时已经完成产业革命的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对一个正处于封建主义迟暮中步履蹒跚的古老国家----中所发动的侵略战争;就中国史范围来说,它引起了中国社会一系列的变化,在历史上形成了一个从来不曾出现过的局面。
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起点,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学习者特征
分析大部分学生都看过电影《鸦片战争》、《林则徐》或有关通俗读物,对鸦片战争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
八年级学生在智力方面,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已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
单元主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战争的基本史实。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培养对比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3.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1.收集有关虎门销烟的信息,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阅读教材并结合课外所学,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观察“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了解战争的过程。
3.在图中找出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商口岸、割让的香港岛的位置,并分析其位置特点及影响。
掌握识图和运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
4 通过“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简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史实的了解,认识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学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发动战争的史实,认识英国发动战争是无耻的、非正义的。
吸取鸦片战争中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增强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3.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通过学习,培养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人生态度。
框架问题
基本问题:中国、英国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鸦片战争前的国际形势是怎样的?中国又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单元问题: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内容问题: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造成
危害有哪些?虎门销烟及意义?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新思想萌发的原因?魏源和《海国图志》
教学活动;
活动1:(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英国的发展:通过向学生简单介绍英国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英国对外扩张的必然。
②中英贸易: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讲到的“中英贸易”,以及双方在贸易中所居的地位。
为了扭转贸易上的逆差,英国商人开始非法向中国输入可以牟取暴利的鸦片。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启发学生通过讨论、自由发言的形式来了解: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得危害。
问:你知道鸦片是什么吗?它有什么危害?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损害身心健康;吏治败坏,军队战斗力下降;白银大量外流;造成政府统治危机。
为什么道光皇帝采纳了林则徐的禁烟请求?
(3)林则徐虎门销烟:通过启发式引导学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
从而让学生认识林则徐,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①林则徐禁烟: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和主张?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看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虎门销烟:
引导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通过讲述激活课堂气氛,并进而指导学生对“虎门销烟”做出正确的评价。
虎门销烟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我们该如何评价领导了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活动2: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1)起因: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学生对于原因可以说出: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根本原因—保护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
(2)经过:指导学生通过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简单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能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的性质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通过看图让学生找出:鸦片战争的三个阶段。
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求和签订屈辱的《南京条约》而告结束。
讨论:你能说出鸦片战争的性质吗?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落败的原因是什么?(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等。
)
活动3;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格的形式识记《南京条约》的内容和造成的影响,
思考:《南京条约》中中国的哪些主权遭到破坏?
中国社会原有的格局被打破,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活动4:及魏源编著《海国图志》:1.分析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随着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求和以及屈辱和约的签定,中国人心目中的“天朝上国”的迷梦被打破。
面对严峻的现实,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
因此,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探求西方知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御外侮的新思潮。
2、指导学生了解魏源,他是新思潮最杰出的代表。
通过设置下列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对《海国图志》的内容和作用有一个深层认识。
问:《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什么的书?你能说出并解释其新思想的精髓是什么吗?你认为“师夷长技”能够“制夷”吗?
学习效果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学习采用多种方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
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培养对比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了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
附: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