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作业
电磁兼容大作业
一、课题设计要求SAR即英语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的缩写,意为电磁波吸收比值或比吸收率。
是手机或者无线产品的电磁波能量的吸收比值,其定义为:给定密度的体积中由质量所吸收能量的增量对时间的导数。
SAR代表比吸收率,这是测量人体在使用移动电话时所吸收的射频能量的数量的单位。
本题旨在利用HFSS创建,仿真一个简单的模型,它经常用于标定测试装置的吸收率(SAR)。
本题需要两个模型,一个为天线模型(结构自选),另一个为人脑模型,人脑模型利用一个球形容器模拟,球形容器内部添加液体用来模拟脑液,天线作为发射天线。
最后需导出人脑模型的SAR图表。
二、设计思路与建模概述1.设计思路电磁仿真软件HFSS能够仿真计算局部SAR和平均SAR,为了仿真测试人脑对天线的辐射过程中吸收的SAR值,我们需要利用HFSS建立一个SAR测试装置的简易微带天线校准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该模型由三部分组成:微带贴片天线、脑组织液和外壳。
根据IEEE 1528-2003标准,微带贴片天线的工作频率为835MHz,微带贴片的长度为69mm,宽度为47.9mm。
脑组织液的相对介电常数为41.5,损耗正切为0.90;外壳的相对介电常数小于5,损耗正切小于0.05.这里外壳的相对介电常数和损耗正切分别取4.6和0.001。
图1 SAR测试装置的简易微带天线校准系统模型2.建模概述图2是一个简单的微带贴片天线的结构,由辐射元、介质层和参考地组成。
与天线性能相关的参数包括辐射元的长度L、辐射元的宽度W、天线高度和介质。
图2所示的微带贴片天线采用的是微带线馈电,但我们下面所设计的微带贴片天线采用的是同轴线馈电。
盛放在外壳内的脑组织液可以看作一个半径为106.5mm 的球体模型,外壳和脑组织液上方的开口可以通过HFSS分裂操作(split)来实现。
整个建模流程可以描述为:设置单位—>创建微带天线模型—>创建大脑模型—>创建空气腔—>设置边界—>检查并保存工作图2 微带天线结构三、设计过程1.创建工程概述:本次实验采用微带贴片天线模拟辐射装置,使用球形容器模拟人脑模型,模型内填充液体模拟脑液。
电磁兼容基本知识问题及答案(原)
电磁兼容课程作业(问答58题)1.为什么要对产品做电磁兼容设计?答:满足产品功能要求、减少调试时间,使产品满足电磁兼容标准的要求,使产品不会对系统中的其它设备产生电磁干扰。
2.对产品做电磁兼容设计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答:电路设计(包括器件选择)、软件设计、线路板设计、屏蔽结构、信号线/电源线滤波、电路的接地方式设计。
3.在电磁兼容领域,为什么总是用分贝(dB)的单位描述?10V是多少dBV?答:因为要描述的幅度和频率范围都很宽,在图形上用对数坐标更容易表示,而dB就是用对数表示时的单位,10V是20dBV。
4.为什么频谱分析仪不能观测静电放电等瞬态干扰?答:因为频谱分析仪是一种窄带扫频接收机,它在某一时刻仅接收某个频率范围内的能量。
静电放电等瞬态干扰是一种脉冲干扰,其频谱范围很宽,但时间很短,这样频谱分析仪在瞬态干扰发生时观察到的仅是其总能量的一小部分,不能反映实际干扰情况。
5.在现场进行电磁干扰问题诊断时,往往需要使用近场探头和频谱分析仪,怎样用同轴电缆制作一个简易的近场探头?答:将同轴电缆的外层(屏蔽层)剥开,使芯线暴露出来,将芯线绕成一个直径1~2厘米小环(1~3匝),焊接在外层上。
6.一台设备,原来的电磁辐射发射强度是300V/m,加上屏蔽箱后,辐射发射降为3V/m,这个机箱的屏蔽效能是多少dB?答:这个机箱的屏蔽效能应为40dB。
7.设计屏蔽机箱时,根据哪些因素选择屏蔽材料?答:从电磁屏蔽的角度考虑,主要要考虑所屏蔽的电场波的种类。
对于电场波、平面波或频率较高的磁场波,一般金属都可以满足要求,对于低频磁场波,要使用导磁率较高的材料。
8.机箱的屏蔽效能除了受屏蔽材料的影响以外,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答: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机箱上的导电不连续点,例如孔洞、缝隙等;另一个是穿过屏蔽箱的导线,如信号电缆、电源线等。
9.屏蔽磁场辐射源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答:由于磁场波的波阻抗很低,因此反射损耗很小,而主要靠吸收损耗达到屏蔽的目的。
电磁兼容性工作总结
电磁兼容性工作总结
电磁兼容性(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而不会对周围的设备和系统造成干扰。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的使用已经无处不在,因此保障设备的EMC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电磁兼容性工作的重要性、挑战和解决方案。
首先,电磁兼容性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增多和电磁环境的复杂化,设备之间的干扰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如果设备的EMC工作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就会导致设备之间的干扰,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保障设备的EMC工作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
其次,电磁兼容性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电磁环境的复杂性,包括来自各种电磁源的干扰,如无线电波、电磁辐射等。
其次是设备本身的复杂性,现代电子设备往往包含大量的电子元件和线路,这些元件和线路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导致电磁兼容性问题。
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磁兼容性标准也不尽相同,这也给EMC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案来提高设备的EMC性能。
首先是在设计阶段就考虑EMC问题,采取一些有效的设计措施来减少设备的辐射和敏感度。
其次是通过合理的布线和接地,来减少电磁干扰的传播和影响范围。
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EMC滤波器和屏蔽材料来降低设备的辐射和抗干扰能力。
综上所述,电磁兼容性工作对于现代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面对电磁环境的复杂性和设备本身的复杂性,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来提高设备的EMC性能,从而确保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而不会对周围的设备和系统造成干扰。
电磁兼容工作总结报告
电磁兼容工作总结报告
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电磁干扰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保障各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电磁兼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电磁兼容工作进行总结报告,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首先,电磁兼容工作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在电子设备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电磁兼容性,采取合理的电磁屏蔽和滤波措施,以减少电磁辐射和干扰的可能性。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测试,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其次,电磁兼容工作还需要加强对环境中电磁干扰源的管理和控制。
随着无线
电设备的不断增多,电磁波的频谱资源也变得越来越紧张,各种电磁干扰问题也随之而来。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电磁环境监测和管理体系,对环境中的电磁干扰源进行监测和控制,以减少对电子设备的影响。
最后,电磁兼容工作还需要加强对电磁辐射的防护和防范。
在一些特殊环境中,如医疗设施、航空航天领域等,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健康和设备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和措施,对相关人员和设备进行有效的防护和防范。
综上所述,电磁兼容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设备设计、环境管理到
辐射防护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处理。
只有加强电磁兼容工作,才能够更好地保障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总结,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电磁兼容作业
电磁兼容作业一、对于下图所示电路,试设计最佳的连线方式与接地系统(三种方式)[1]答:对于低频、低电平系统的连线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实现(其中的接线方式可用双绞线以便达到更好的抗干扰效果):1、信号源本身浮空,放大器接地,屏蔽层应接放大器的信号地线2、信号源本身接地,放大器浮空,屏蔽层应与信号源的接地点相接3、信号源和放大器均接地,屏蔽层两端应与两者信号地端相连在第三种方式中,存在接地环流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设法破坏环流的回路,可以利用屏蔽良好的信号隔离变压器、平衡变压器、光耦合器或差动放大器、光缆通讯线路等将信号源信号地和放大器信号地隔离,而最理想的隔离就是采用光缆通讯线路隔离,因为它可以去掉场和路的干扰,更适合于长距离的信号传输。
电平、低频信号源,如传感器)差分放大器)大于30m二、录音系统接地三、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电磁兼容设计1、分析系统结构,如何更有利于电磁兼容设计2、分析干扰源或敏感部件、接地方式、电源方式(现场总线结构、布线)3、输出电源的质量控制方案答:1、从总体上来看,该系统为一AC/DC/AC变换器,其中主电路包括:直流部分包括二极管整流电路、滤波电路以及BOOST升压变换器;输出交流部分包括逆变器、输出滤波器以及输出变压器等。
系统还包括控制电路、制动电路、驱动电路、保护逻辑电路等。
考虑到EMI、EMC设计以及系统控制、安装等方面的需要,可以采用下图所示的结构:至电网2、有关的干扰源、敏感设备、接地方式、电源方式如下。
2.1干扰源:该系统是一个强弱电、模数混合系统,系统中存在如下干扰源(标注于下图中):电网上的电压波动和谐波,二极管整流电路,高频升压变换器,逆变器,电机(产生谐波和脉动),风扇控制电路,线路上的继电器(或接触器),控制系统中的晶振,高频数字电路,有直流脉动的磁放大器,大电流引线,性能不好的开关,开关电源等。
外界对系统的干扰源有:电源谐波及波动,空间电磁波,雷电干扰,现场经过的大电流引线,高压架空线等。
西电电院电磁兼容原理大作业
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大作业班级:021215学号:0212软件抗干扰技术之单片机软件抗干扰技术随着单片机应用的普及,采用单片机控制的产品与设备日益增多,而某些设备所在的工作环境往往比较恶劣,干扰严重,这些干扰会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使其不能正常运行。
因此,为了保证设备能在实际应用中可靠地工作,必须要周密考虑和解决抗干扰的问题。
本文对单片机应用中的软件抗干扰技术作详细介绍,文中所用单片机为MCS51。
一、数字量输入输出中的软件抗干扰数字量输入过程中的干扰,其作用时间较短,因此在采集数字信号时,可多次重复采集,直到若干次采样结果一致时才认为其有效。
例如通过A 价转换器测量各种模拟量时,如果有干扰作用于模拟信号上,就会使A/D 转换结果偏离真实值。
这时如果只采样一次A/D 转换结果,就无法知道其是否真实可靠,而必须进行多次采样,得到一个A/D 转换结果的数据系列,对这一系列数据再作各种数字滤波处理,最后才能得到一个可信度较高的结果值。
本书第八章将给出各种具体的数字滤波算法及程序。
如果对于同一个数据点经多次采样后得到的信号值变化不定,说明此时的干扰特别严重,已经超出允许的范围,应该立即停止采样并给出报警信号。
如果数字信号属于开关量信号,如限位开关、操作按扭等,则不能用多次采样取平均值的方法,而必须每次采样结果绝对一致才行。
这时可编写一个采样子程序,程序中设置有采样成功和采样失败标志,如果对同一开关量信号进行若干次采样,其采样结果完全一致,则成功标志置位;否则失败标志置位。
后续程序可通过判别这些标志来决定程序的流向。
单片机控制的设备对外输出的控制信号很多是以数字量的形式出现的,如各种显示器、步进电机或电磁阀的驱动信号等。
即使是以模拟量输出,也是经过D/A 转换而获得的。
单片机给出一个正确的数据后,由于外部干扰的作用有可能使输出装置得到一个被改变了的错误数据,从而使输出装置发生误动作。
对于数字量输出软件抗干扰最有效的方法是重复输出同一个数据,重复周期应尽量短。
电磁兼容作业
电磁兼容作业电磁兼容性电磁兼容性(EMC):系统或设备可以在其所在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不会对其他系统和设备造成干扰。
电磁兼容包括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
所谓电磁干扰是指机器本身在执行其应有功能的过程中产生的对其他系统不利的电磁噪声。
环境管理系统是指机器在执行其应有功能的过程中不受周围电磁环境影响的能力。
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或系统能够满足其电磁环境的要求,并且不会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不可容忍的电磁干扰因此,电磁兼容包括两个要求:一方面,它意味着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限度;另一方面,这意味着电器对其环境中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即电磁灵敏度。
各种运行动力设备相互关联,在电磁传导、电磁感应和电磁辐射三方面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会对运行设备和人员造成干扰、影响和危害。
XXXX时代出现的电磁兼容学科旨在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
主要研究和解决干扰产生、传播、接收、抑制的机理及其相应的测量技术。
在此基础上,根据最合理的技术和经济原则,对产生的干扰水平、抗干扰水平和抑制措施作出明确规定,使同一电磁环境中的设备兼容,同时不对该环境中的任何实体引入不允许的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性(包括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测试机构包括苏州电气工程学院、航天环境可靠性测试中心、环境可靠性和电磁兼容性测试中心等实验室。
内部干扰是指电子设备中各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包括:(1)工作电源通过分布电容和线路绝缘电阻泄漏造成的干扰;(与工作频率相关)(2)通过地线、电源和传输线的阻抗或线间互感的信号相互耦合引起的干扰;(3)设备或系统内部某些部件发热造成的干扰,影响部件本身或其他部件的稳定性;(4)大功率、高电压元件产生的磁场和电场通过耦合影响其他元件产生的干扰外部干扰是指电子设备或系统以外的因素对电路、设备或系统的干扰,包括:(1)外部高压和电源通过绝缘泄漏干扰电子电路、设备或系统;(2)外部大功率设备在空间产生强磁场,并通过互感耦合干扰电子电路、设备或系统;(3)电子电路或系统产生的空间电磁波对中继线的干扰;(4)不稳定的工作环境温度造成电子电路、设备或系统内部元件参数变化的干扰;(5)工业电网提供的设备和电网电压通过电力变压器的干扰电磁干扰的定义所谓的电磁干扰是指任何可能降低设备或系统性能的电磁现象所谓电磁灵敏度是指由电磁干扰引起的设备或系统的性能退化。
电磁兼容大作业
电缆之间的电磁干扰分析一.提出问题导线在电子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电磁兼容三要素之一,电磁烦扰的传输途径只要有两条,通过导线传导和通过空间辐射。
传导干扰是指电磁骚扰通过导线进入电源或者电子系统,或者通过容性耦合或者感性耦合进入控制线或者信号线,它可能在额定电压的12V或者24V的电气设备上引起高达200V的电压,而辐射发射的实质是骚扰源的电磁能量以场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由于电子电气设备使用大量连接导线,而导线即使效率很高的电磁波接收天线,又是效率很高的电磁辐射天线。
导线是导致设备或系统不能满足有电磁干扰限值要求的主要原因。
由于电子电气设备通常接到公共地,或者把大尺寸导体如大尺寸金属平板当作“地”,因此,研究接地平面上方导线的电磁干扰问题具有典型意义。
二.问题分析电缆上的差模干扰电流和共模干扰电流可以通过电缆直接传导进入电子设备的电路模块或其他设备,也可以在空间产生电磁场形成辐射干扰.通常线路上的差模分量和共模分量是同时存在的,而且由于线路的阻抗不平衡,两种分量在传输中会互相转变。
干扰在线路上经过长距离的传输后,差模分量的衰减要比共模分量大,因为线间阻抗与线地阻抗不同的缘故。
共模干扰的频率一般分布在1 MHz 以上,在传输的同时,会向临近空间辐射,耦合到信号电路中形成干扰,很难防范。
差模干扰的频率相对较低,不易形成空间辐射,可以采取处理措施降低其干扰。
在标准电磁兼容性测试实验室可得到设备的总干扰情况,但无法了解设备的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特性。
为了在测量中分辨共模或者差模干扰信号,通用的仪器是很难实现的。
使用专用的传导测试仪,可获得设备的总干扰、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
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
图1:传统测试仪获得的总干扰、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电缆线之所以会辐射电磁波,是因为电缆端口处有共模电压存在,电缆在共模电压的驱动下,产生共模电流,存在共模电流的电缆如同一根单极天线,产生电场辐射,共模电场辐射可用对地电压激励的、长度小于1/ 4波长的短单极天线来模拟。
电磁兼容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电子设备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对所在环境中的电磁场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以及设备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电磁兼容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本次电磁兼容实习。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实习单位为我国某知名电子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在实习期间,我担任电磁兼容工程师助理,负责协助工程师进行电磁兼容测试及整改工作。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1. 电磁兼容基础知识学习在实习初期,我学习了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原理、测试方法和整改措施等知识。
通过学习,我对电磁兼容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实习工作奠定了基础。
2. 电磁兼容测试在工程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电磁兼容测试工作。
测试过程中,我负责操作测试设备、记录测试数据、分析测试结果。
主要测试内容包括:辐射骚扰测试、传导骚扰测试、抗干扰能力测试等。
3. 电磁兼容整改针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协助工程师进行电磁兼容整改。
整改措施包括:优化电路设计、改进布局布线、增加滤波器、屏蔽等。
在整改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测试结果提出整改方案,并协助工程师实施整改。
4. 电磁兼容报告撰写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电磁兼容测试报告的撰写工作。
通过整理测试数据、分析测试结果,撰写了详细的电磁兼容测试报告,为产品研发和销售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实习收获1. 电磁兼容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2. 掌握了电磁兼容测试方法和整改措施。
3. 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增强了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通过本次电磁兼容实习,我对电磁兼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电磁兼容测试和整改的基本技能。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电磁兼容水平,为我国电子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磁兼容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电磁兼容(EMC)作为电子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电磁兼容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于近期参加了某电子公司的电磁兼容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测试方法。
2. 掌握电磁兼容测试设备的使用方法。
3. 学会分析电磁兼容测试数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1. 电磁兼容基础知识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测试方法。
电磁兼容是指电子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能够抵抗来自外部电磁干扰,同时不会对其他设备产生电磁干扰的能力。
电磁兼容性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电磁干扰(EMI)和电磁抗扰度(EMS)。
2. 电磁兼容测试设备的使用实习期间,我熟悉了多种电磁兼容测试设备,包括电磁干扰发射测试仪、电磁抗扰度测试仪、频谱分析仪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如如何连接测试设备、如何设置测试参数、如何进行数据采集等。
3. 电磁兼容测试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电磁兼容测试的基本方法,包括:(1)辐射干扰测试:通过测量设备在空间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评估其对其他设备的干扰程度。
(2)传导干扰测试:通过测量设备在传导路径上产生的干扰信号,评估其对其他设备的干扰程度。
(3)电磁抗扰度测试:通过模拟外部电磁干扰,评估设备在受到干扰时的抗扰能力。
4. 电磁兼容测试数据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电磁兼容测试数据。
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可以找出设备在电磁兼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实习成果1. 掌握了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测试方法。
2. 熟悉了多种电磁兼容测试设备的使用方法。
3. 学会了分析电磁兼容测试数据,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实习总结通过这次电磁兼容实习,我对电磁兼容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电磁兼容 作业
电磁兼容论述与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电磁兼容基本原理与技术,对电磁干扰分类、电磁干扰危害性及常用的消除办法等做了详细介绍,并给出了实例分析。
关键词:电磁干扰,电磁兼容1.引言随着电子技术日益向高频率、宽频带、高集成度、高可靠性和高精度方向发展,电磁干扰已成为系统和设备正常工作的突出障碍,电磁兼容性显得越发重要。
电磁兼容一般指电气、电子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既要求都能正常工作又互不干扰,达到“兼容”状态。
当电子设备或电气设备所产生的电噪声不干扰任何其它设备正常工作和不受其它设备干扰时,我们说这些设备是电磁兼容的.电磁兼容性(EMC)是一种令人满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在系统内部,还是对其所处的环境系统均能如预期的那样工作。
当不希望的电压和电流影响设备性能时,称之为电磁干扰。
这些电压和电流可以通过传导或电磁场辐射传到受害的设备。
传导干扰主要是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通过导电介质或公共电源线互相产生干扰;辐射干扰是指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通过空间耦合把干扰信号传给另一个电网络或电子设备。
2.电磁干扰2.1传导耦合干扰(1)电阻传输不是经过电抗元件的传输,就是电阻传输。
电流的通路有电源线、控制电缆和附属电缆以及各种接地回路.此外,由于绝缘降低或击穿而产生的漏电也是一种极易被人忽视的电阻传输。
一个回路中的电流I,在第二个回路中产生了电压降V,这就形成了电阻传输,如图1所示。
RsV I图1 电阻耦合(2)电感传输在两个闭合回路之间会产生电感传输。
电感耦合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变压器耦合和并行导线间的祸合。
从干扰观点看,铁芯损耗常常使得变压器的作用类似于抑制高频干扰的低通滤波器。
因此,比较重要的电感传输常常就是导线到导线之间这种形式。
如图2所示,为一对平行的导线,每根线都有接地回路,它们构成初级为一圈、次级为一圈的变压器。
由于这两根导线靠得很近,使得任一根导线上的干扰电流能在另一根导线上产生干扰。
电磁兼容工作总结报告格式
电磁兼容工作总结报告格式《电磁兼容工作总结报告》。
一、工作概况。
电磁兼容工作是为了保证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而进行的工作。
通过对电磁干扰和电磁辐射进行监测和控制,可以有效地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员的安全。
本报告将对电磁兼容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工作。
二、工作内容。
1. 电磁干扰监测,对设备周围的电磁环境进行监测,发现可能存在的电磁干扰源,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2. 电磁辐射控制,对设备本身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其在规定的辐射范围内。
3. 电磁兼容测试,对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测试,验证其在电磁环境中的工作性能,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三、工作成果。
1. 完成了对公司各类设备的电磁兼容测试,保证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相互干扰,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对公司生产车间的电磁环境进行了监测和调整,有效地降低了电磁辐射对员工健康的影响,提高了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3. 建立了电磁兼容管理制度,明确了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为未来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存在问题。
1. 对于新型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测试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引进更先进的测试设备和技术。
2. 部分员工对电磁兼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需要加强培训和宣传。
3. 电磁兼容工作的投入和支持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以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五、工作展望。
1. 加强对新型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测试工作,引进更先进的测试设备和技术,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加强员工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员工对电磁兼容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加大对电磁兼容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建立更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总之,电磁兼容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技术手段,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电磁兼容工作总结报告书
一、前言电磁兼容(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规定的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的其他设备或系统产生干扰的能力。
为提高我单位产品的电磁兼容性,降低电磁干扰,确保产品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稳定运行,我单位在电磁兼容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
现将一年来的电磁兼容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概述1. 建立电磁兼容管理体系为确保电磁兼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单位成立了电磁兼容管理小组,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制定了电磁兼容管理制度,确保了电磁兼容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
2. 开展电磁兼容培训针对新入职员工及技术人员,我单位开展了电磁兼容知识培训,提高了员工对电磁兼容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电磁兼容设计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我单位注重电磁兼容设计,从源头上降低电磁干扰。
具体措施如下:(1)优化电路设计,降低电磁干扰;(2)采用滤波、屏蔽等电磁兼容措施;(3)对关键部件进行电磁兼容测试,确保其满足电磁兼容要求。
4. 电磁兼容测试为确保产品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稳定运行,我单位对产品进行了严格的电磁兼容测试,包括辐射骚扰、辐射抗扰度、静电放电、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等测试项目。
三、工作成果1. 提高了产品电磁兼容性能,降低了电磁干扰。
2. 电磁兼容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电磁兼容工作规范化。
3. 员工对电磁兼容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得到提高。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产品电磁兼容性能仍有待提高;(2)电磁兼容测试设备不足,测试能力有待提升。
2. 改进措施(1)加强电磁兼容设计,优化电路结构,降低电磁干扰;(2)加大电磁兼容测试设备投入,提高测试能力;(3)继续开展电磁兼容培训,提高员工电磁兼容知识水平。
五、总结电磁兼容工作是我单位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年的努力,我单位在电磁兼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今后,我单位将继续加强电磁兼容工作,提高产品电磁兼容性能,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电磁兼容作业1
电磁兼容作业11.1你学习电磁兼容这门科学的目的根据专家预言,随着用电设备的发展,空间人为电磁能量每年增长7~14%,21世纪电磁环境恶化已成定局。
现在电力系统中的电力电子装置越来越多,电力电子装置的主功率开关器件在开关过程中产生非常高的电流和电压变化率,即非常高的di/dt与du/dt,它们通过电路中寄生电感和寄生电容产生强烈的瞬态噪声。
而且整流桥等许多电力电子装置会向电网注入巨大的谐波电流,这会影响连接到同一电网中的其他电气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通信设备比较,电力电子装置产生的EMI问题可能会更严重。
电磁干扰会对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形成严重威胁。
比如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换流站,是一个强电磁环境场所,二次系统复杂,曾发生过雷电造成直流侧误闭锁的事故,也有开关操作造成直流侧误闭锁的事故。
所以必须提高抗电磁干扰能力才能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
而计算机、微处理器等电子设备抗扰度更低,受到电磁干扰后很可能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永久性损坏,每年因电磁干扰造成的电子设备损坏数量巨大。
就电力系统而言,高电压强电系统与控制保护等弱电系统之间存在很严重的电磁兼容问题,电力系统操作以及雷电等通过各种途径在发变电站产生的暂态干扰会通过各种耦合方式在弱电系统内产生相应的干扰电压。
而控制保护等设备性能先进,但抗干扰能力很弱。
特别是电子和微电子装置,其耐压水平和抗干扰能力都比较弱,如不采取措施,可能会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由强电系统的开关操作在弱电系统中产生的暂态干扰引起的变电所事故在国内外都发生过。
电磁干扰也会严重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工作。
继电保护装置向微机化、数字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 其工作电压和电流越来越低, 而承受电磁干扰的能力也越来越差。
变电站是一次和二次设备最为集中的地方, 电磁环境恶劣。
继电保护和其它控制设备通过测量、控制通信等各种电缆与一次设备连接, 极易受到电磁干扰,如果受到电磁干扰发生误动,会严重威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电磁兼容性工作总结
电磁兼容性工作总结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
中正常工作而不对周围设备造成干扰,同时也不受外部电磁干扰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因此电磁兼容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电磁兼容性工作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估。
这包括对设备
的辐射和传导干扰进行测试,以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时不会对周围的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同时也需要对设备的抗干扰能力进行测试,以确保设备不会受到外部电磁干扰而导致工作异常。
其次,电磁兼容性工作还需要对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
在设备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到电磁兼容性的要求,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来减少设备的辐射和传导干扰。
在设备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材料和工艺,以确保设备能够符合电磁兼容性的要求。
此外,电磁兼容性工作还需要对电子设备的使用环境进行评估和管理。
在设备
的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设备周围的电磁环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设备的辐射和传导干扰,以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时不会对周围的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总的来说,电磁兼容性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在设备设计、制造和使
用的各个环节都进行管理和控制。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而不对周围设备造成干扰,同时也不受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
希望未来在电磁兼容性工作方面能够有更多的技术和管理手段的不断完善,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子设备使用需求。
电磁兼容工作总结报告格式
电磁兼容工作总结报告格式《电磁兼容工作总结报告》。
一、工作概况。
电磁兼容工作是保障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运行的重要工作,也是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本报告总结了本单位在过去一年中的电磁兼容工作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二、工作内容。
1. 电磁环境监测,本单位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对电磁环境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电磁辐射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障人员健康和设备正常运行。
2. 电磁兼容测试,对新研制的电子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测试,确保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不会对周围设备产生干扰。
3. 电磁兼容设计,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本单位积极参与电磁兼容设计,提前预防和解决电磁兼容问题,确保产品研发顺利进行。
4. 电磁兼容培训,定期组织电磁兼容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电磁兼容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工作成绩。
1. 电磁环境监测合格率达到100%,保障了员工的健康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2. 电磁兼容测试合格率达到98%,确保了新产品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电磁兼容设计方案成功应用于多个产品研发项目中,有效预防了电磁兼容问题的出现。
4. 电磁兼容培训覆盖率达到90%,提高了员工的电磁兼容意识和技能水平。
四、工作展望。
未来,本单位将继续加强电磁兼容工作,不断提高电磁环境监测、电磁兼容测试、电磁兼容设计和电磁兼容培训的质量和效率,为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和国防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总结。
本报告总结了本单位在电磁兼容工作方面的工作情况及取得的成绩,展望了未来的工作方向,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电磁兼容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
电磁兼容与防护技术作业指导书
电磁兼容与防护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电磁兼容基础理论 (4)1.1 电磁兼容概述 (4)1.1.1 电磁兼容概念 (4)1.1.2 电磁兼容发展历程 (5)1.1.3 基本术语 (5)1.1.4 电磁兼容性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5)1.2 电磁场理论 (5)1.2.1 电磁场基本方程 (5)1.2.2 边界条件 (5)1.2.3 波动方程 (5)1.2.4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5)1.3 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评价 (5)1.3.1 电磁干扰源识别 (5)1.3.2 电磁干扰传播途径分析 (6)1.3.3 电磁兼容功能评价 (6)1.3.4 防护措施 (6)第2章电磁干扰源及其特性 (6)2.1 自然干扰源 (6)2.1.1 静电放电: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物体间的摩擦容易产生静电,当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放电现象,产生电磁干扰。
(6)2.1.2 雷电:雷电是一种强烈的电磁干扰源,其产生的电磁场强度可达到数千伏/米,对电子设备造成严重威胁。
(6)2.1.3 地球磁场变化:地球磁场的变化会导致电磁场的变化,对电磁敏感设备产生干扰。
(6)2.1.4 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如太阳黑子、耀斑等)会产生高能粒子流,影响地球的电离层,进而影响电磁波的传播。
(6)2.2 人为干扰源 (6)2.2.1 电力系统: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变电站、开关设备等都会产生电磁干扰。
62.2.2 通信系统:无线通信、广播、雷达等设备在发射信号时,会产生电磁干扰。
(6)2.2.3 工业设备:电机、变压器、高频焊接机等工业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强的电磁场。
(6)2.2.4 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发动机、点火系统等部件也会产生电磁干扰。
(7)2.3 干扰源特性分析 (7)2.3.1 频率特性:不同干扰源具有不同的频率特性,包括连续频谱、离散频谱和宽带频谱等。
(7)2.3.2 空间特性:干扰源的空间特性表现为电磁波的传播距离、传播方向以及干扰范围的差异。
电磁兼容基本知识问题及答案(原)
电磁兼容课程作业(问答58题)1. 为什么要对产品做电磁兼容设计?答:满足产品功能要求、减少调试时间,使产品满足电磁兼容标准的要求,使产品不会对系统中的其它设备产生电磁干扰。
2. 对产品做电磁兼容设计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答:电路设计(包括器件选择)、软件设计、线路板设计、屏蔽结构、信号线/电源线滤波、电路的接地方式设计。
3. 在电磁兼容领域,为什么总是用分贝(dB)的单位描述?10V是多少dBV?答:因为要描述的幅度和频率范围都很宽,在图形上用对数坐标更容易表示,而dB就是用对数表示时的单位,10V是20dBV。
4. 为什么频谱分析仪不能观测静电放电等瞬态干扰?答:因为频谱分析仪是一种窄带扫频接收机,它在某一时刻仅接收某个频率范围内的能量。
静电放电等瞬态干扰是一种脉冲干扰,其频谱范围很宽,但时间很短,这样频谱分析仪在瞬态干扰发生时观察到的仅是其总能量的一小部分,不能反映实际干扰情况。
5. 在现场进行电磁干扰问题诊断时,往往需要使用近场探头和频谱分析仪,怎样用同轴电缆制作一个简易的近场探头?答:将同轴电缆的外层(屏蔽层)剥开,使芯线暴露出来,将芯线绕成一个直径1~2厘米小环(1~3匝),焊接在外层上。
6. 一台设备,原来的电磁辐射发射强度是300V/m,加上屏蔽箱后,辐射发射降为3V/m,这个机箱的屏蔽效能是多少dB?答:这个机箱的屏蔽效能应为40dB。
7. 设计屏蔽机箱时,根据哪些因素选择屏蔽材料?答:从电磁屏蔽的角度考虑,主要要考虑所屏蔽的电场波的种类。
对于电场波、平面波或频率较高的磁场波,一般金属都可以满足要求,对于低频磁场波,要使用导磁率较高的材料。
8. 机箱的屏蔽效能除了受屏蔽材料的影响以外,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答: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机箱上的导电不连续点,例如孔洞、缝隙等;另一个是穿过屏蔽箱的导线,如信号电缆、电源线等。
9. 屏蔽磁场辐射源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答:由于磁场波的波阻抗很低,因此反射损耗很小,而主要靠吸收损耗达到屏蔽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制电路板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一、引言
印制电路板(PCB)是电子产品中电路元件和器件的支撑件。
它提供电路元件和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
随着电于技术的飞速发展,PGB的密度越来越高。
PCB设计的好坏对抗干扰能力影响很大。
二、PCB上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
不适当的做法通常会在PCB上引起超出规范的EMI。
结合高频信号的特性,与PCB 级的EMI相关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封装措施使用不适当。
如应该用金属封装的器件却用塑料封装。
(2)PCB设计不佳,完成质量不高,电缆与接头的接地不良。
(3)不适当甚至错误的PCB布局。
包括时钟和周期信号走线设定不当;PCB的分层排列及信号布线层设置不当;对于带有高频RF能量分布成分的选择不当;共模与差模滤波考虑不足;接地环路引起RF和地弹;旁路和去耦不足等等。
三、EMC在PCB设计中的重要性
随着电子设备的灵敏度越来越高,并且接受微弱信号的能力越来越强,电子产品频带也越来越宽,尺寸越来越小,并且要求电子设备抗干扰能力越来越强。
一些电器、电子设备工作时所产生的电磁波,容易对周围的其他电气、电子设备形成电磁干扰,引发故障或者影响信号的传输。
另外,过度的电磁干扰会形成电磁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
如果在一个系统中各种用电设备能够正常工作而不致相互发生电磁干扰造成性能改变和设备的损坏,人们就称这个系统中的用电设备是相互兼容的。
但是随着设备功能的多样化、结构的复杂化、功率的加大和频率的提高,同时它们的灵敏度也越来越高,这种相互兼容的状态越来越难获得。
为了使系统达到电磁兼容,必须以系统的电磁环境为依据,要求每个用电设备不产生超过一定限度的电磁发射,同时又要求它本身要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只有对每一个设备都作出这两个方面的约束和改进,才能保证系统达到完全兼容。
四、PCB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印制电路板的电磁兼容性的设计目的是使板上各部分电路之间没有相互干扰,并使印制板对外的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尽可能降低,达到有关标准要求。
外部的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对板上的电路基本无影响,实际上在设计中采取正确的措施常常能同时直到抗干扰和抑制发射的作。
在设计印制电路板布线时,首先要选取印制板类型,然后确定元器件在板上的位置,再依次布置地线、电源线、高速信号线和低速信号线。
(1)印制电路板的选取。
印制电路板有单面、双面和多层板之分。
单面和双面板一般用于低、中密度布线的电路和集成度较低的电路。
多层板适用于高密度布线、高集成度芯片的调整数字电路。
(2)元器件布置。
首先应对板上的元器件分组,目的是对印制板上的空间进行分割,同组的放在一起,以便在空间上保证各组的元器件不致于相互干扰。
一般先按使用电源电压分组,再按数字与模拟、高速与低速以及电流大小等进一步分组。
不相容的器件要分开布置,例如发热元件远离关键集成电路,磁性元件要屏蔽,敏感器件则应远离CPU时钟发生器等。
连接器及其引脚应根据元器件在板上的位置确定。
所有连接器最好放在印制板的一侧,尽量避免从两侧引出电缆,以便减小共模电流辐射。
高速器件(频率大于10MHz或上升时间小于2ns的器件)尽可能远离连接器。
I/O驱动器则应紧靠连接器,以免I/O信号在板上长距离走线,耦合上干扰信号。
(3)地线的布置。
布置地线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多层板信号层上的高速信号轨线不能横跨地线层上的沟。
②A/D变换器芯片如只有一个地线引脚,则该芯片应安放在连接模拟地和数字地的桥上,避免数字信号回流饶沟而行。
③连接器不要跨装在地线沟上,因为沟两边的地电位可能差别较大,从而通过外接电缆产生共模辐射骚扰。
④双面板的地线通常采用井字形网状结构,即一面安排成梳形结构地线,另一面安排几条与之垂直的地线,交叉处用过孔连接。
网状结构能减小信号电流的环路面积。
地线应尽可能地粗,以减小地线上的分布电感。
(4)电源线的布置。
印制板上的电源供电线由于给板上的数字逻辑器件供电,线路中存在着瞬态变化的供电电流,因此将向空间辐射电磁骚扰。
供电线路电感又将引起共阻抗耦合干扰,同时会影响集成片的响应速度和引起供电电压的振荡。
一
般采用滤波去耦电容和减小供电线路特性阻抗的方法来抑制电源线中存在的骚扰。
双面板上采用轨线对供电。
轨线应尽可能粗,并相互靠近。
供电环路面积应减小到最低程度,不同电源的供电环路不要相互重叠。
如印刷板上布线密度较高不易达到上述要求,则可采用小型电源母线条插在板上供电。
多层板的供电有专用的电源层和地线层,面积大,间距小,特性阻抗可小于1Ω。
(5)信号线的布置。
不相容的信号线(数字与模拟、高速与低速、大电流与小电流、高电压与低电压等)应相互远离,不要平等走线。
分布在不同层上的信号线走向应相互垂直。
这样可以减少线间的电场和磁场耦合干扰。
信号线的布置最好根据信号的流向顺序安,一个电路的输出信号线不要再折回输入信号线区域。
高速信号线要尽可能地短,以免干扰其他信号线。
在双面板上,必要时可在高速信号线两边加隔离地线。
多层板上所有高速时钟线都应根据时钟线的长短,采用相应的屏蔽措。
应考虑信号线阻抗匹配问题,所谓阻抗匹配就是信号线的负载应与信号线的特性阻抗相等,特性阻抗与信号线的宽度、与地线层的距离以及板村的介电常数等物理因素有关,是信号线的固有特性,阻抗不匹配将引起传输信号的反向,使数字波形产生振荡,造成逻辑混乱。
通常信号线的负载是芯片,基本稳定。
造成不匹配的原因主要是信号线走线过程中本身的特性阻抗的变化。
五、结束语
电磁干扰已成为线路设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PCB设计中的抗干扰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技术工作。
元件间的合理布局、增大布线间距、短线连接、减少布线过程中的过孔设置、降低连线的特性阻抗、避免多频率交调影响等式减少电磁干扰的有效方法。
良好的PCB设计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从而提高系统可靠性。
抗干扰技术的PCB 板设计所涉及的原则不仅限于以上所提,实际中必须从电路系统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等多角度综合考虑,使电子设备达到设计性能的最优化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印制电路板的密度越来越高,印制电路板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应视具体电路而采取一些合理硬件抗干扰措施,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