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合集下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与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与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原文和译文原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译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实词、句型+翻译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实词、句型+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一、原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陪着)坐。

子曰:“以(因为)吾一日长乎(相当于“于”)尔,毋(不)吾以(用)也。

居(平日、平常)则曰:‘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轻率,不加考虑的样子;尔,相当于“然”)而对曰:“千乘(一车四马为一乘)之国,摄(夹处)乎大国之间,加(侵略)之以师旅,因(接续)之以饥馑(饥荒);由也为(治理)之(代千乘之国),比及(等到)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道,是非准则)也。

”夫子哂(笑)之。

“求!尔何知?”对曰:“方(计量面积用语)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至于)其礼乐,以俟(等待)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能胜任)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诸侯相见)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端(名作动,穿着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着礼帽),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同“稀”,稀疏),铿尔,舍瑟而作(站起身),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为政的才能)。

”子曰:“何伤(何妨)乎?亦各言其志(志向)也。

”曰:“莫(同“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成年人)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洗澡)乎沂,风(名作动,吹风)乎舞雩(状语后置),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赞成)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国家政治)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做)之小,孰能为之大?”二、实词、句式(一)通假字1.鼓瑟希(通“稀”,稀疏)2.莫春者(通“暮”,暮春)3.唯求则非邦也与(通“欤”,语气词,相当于“吗”)4.唯赤则非邦也与(通“欤”,语气词,相当于“吗”)(二)一词多义1.尔:(1)子路率尔而对曰(相当于“然”,表状态)(2)如或知尔(你们)2.与:(1)吾与点也(赞同)(2)唯赤则非邦也与(通“欤”,语气词,相当于“吗”)3.方:(1)方六七十(方圆,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2)且知方也(正道,是非准则)4.如:(1)如或知尔(如果)(2)如其礼乐(至于)(3)如会同(或者)(4)如五六十(或者)(三)词类活用1.可使足民(使……富足)2.风乎舞雩(名作动,吹风)3.端(名作动,穿着礼服)章甫,愿为小相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评注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评注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评注北京延庆二中张合金北京延庆五中夏惠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他比孔子小九岁,以勇力、直爽著称。

曾皙:名点,字皙,是后世以孝著称的曾参的父亲,年岁小于子路,长于冉有。

冉有:名求,字子有,他比孔子小二十九岁,孔子称他长于政事。

公西华:复姓公西,名华,字子华。

他比孔子小四十二岁。

孔子的这几个弟子以年龄为序,先长后幼。

侍坐——侍奉老师闲坐。

“侍坐”既说明了四个子弟对老师孔子的尊敬,也点明了孔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子(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在《论语》中专指孔子)曰:“以吾一日长乎(“乎”,介词,相当于“于”)尔,毋吾以(“毋吾以”,即“毋以吾”,不因我)也。

居(居,跪坐,平时随便的姿势,引申为待着、闲着,再引申为未出仕)则曰:‘不吾知(不吾知:不知道我,不了解我。

在否定句中,代词“吾”作宾语前置)也!’如或(或,无定指代词,表示肯定,有人)知尔(尔,你,第二人称代词。

古代的第二人称代词还有“汝、若”),则何以哉?”(何以哉:“何以为治”,即使用什么办法来治理国家。

以,用;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哉,表疑问。

孔子和公西华年龄相差四十二岁,非一代人,师生之间不是“一日长乎尔”的关系。

孔子怕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以一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这样温和而自谦的话打消了学生的顾虑,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平易,温和,亲切,坦诚,启发式教学,一个真正的好老师的形象,赫然立在我们面前。

孔子循循善诱,启发学生谈自己的志向)子路率尔(率,与“帅”通,走在前面之义,如,领率、表率,引申为率先、抢先、不加思索地,再引申为轻率义,这里是抢先义,这与子路直爽的性格相符。

尔,形容词词尾)而对曰:“千乘(千乘:战车一乘坐三人,车下跟随七十二人,共七十五人。

千乘即七万五千人。

《左传》记载,当时一般国家有八百乘。

此言千乘,可见是规模中上之国)之国,摄(摄,《说文》“引持也”,即“夹”)乎(乎: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加,添上,用军队添加在千乘之国身上,即遭到侵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

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带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带翻译)
❖侧重以礼治邦
性格: 谦恭有礼, 娴于辞令。•子路:来自志向虽各有侧重强国
侧重,
•冉有:
但都愿意在
侧重富民
仕途上创一
•公西华:
番事业. 都
侧重以礼治邦 是参加政治.
曾皙(点)
志:
❖春游图
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 上春衣,和五六个20岁的成 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 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 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4、尔何如
你“然”。
(3)乎
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比
2、摄乎大国之间

3、异乎三子者之撰 和、跟
4、浴乎沂,风乎舞雩 到、在
5、何伤乎
语气词 表反问“呢”
(4)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4、加之以师旅 5、以俟君子
介词 因为
动词 认为 动词 做 、用 介词 用 连词 而
(二)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2、鼓瑟希,铿尔 弹奏
穿着礼服, 戴着礼帽。
3、三子者出,曾皙后
跟在后面
4、浴乎沂,风乎舞雩 吹风,乘凉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正道,是非标准。 译成“为人的道
2、赤也为之小,
理”。 小的事情,大的事情
孰能为之大?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 小相吹焉风,乘凉
B.浴乎沂,风乎舞雩,跟咏在后而面归
C.三子者出,曾皙后
D.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4.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 的一项是(C ) A.如(假如)或知尔,则何如哉 B.如(至于)其礼乐,或以者俟君子 C.宗庙之事,如(至于)会同 D.方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原文+翻译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原文+翻译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简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的一篇较长篇目,首先,《侍坐》章虽然属于语录体散文,但四个学生畅言理想抱负的文字并非各自独立,互不关涉,它们应该是排列有序、层进相衔的,传统的分析往往把孔子的四个学生的谈话内容割裂开来,独自理解。

其实,这四层内容,无论从学生发言顺序的安排来看,还是从发言内容高低深浅来看,都是有其内在的联系的。

其次,既然前面四个学生依次言志的四层内容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就不能把孔子总结性的感叹“吾与点也”单独剥离出来,而应联系四层内容及其整体关系来理解孔子的“喟然”长叹和“吾与点也”。

《劝学》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日;‘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shè ng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A.摄(夹)乎大国之间 比(比较)及三年 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何伤(妨害)乎 比(bì ): C.吾与(赞成)点也 到;比及: 宗庙会(诸候相见)同 等到 D.其言不让(谦让) 孰(谁)能为之大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智 ( D) A.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暮 B.莫春者,春服既成 稀 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家学派创 ,政治上主
体散文, 的言行。
参考答案:丘、仲尼、儒、仁、礼 治。语录、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 孔子及其弟子。
俟,音 哂,音 铿,音 喟,音 雩,音
sì 莫,音 mù shěn kēng kuì yú
甫,音 fǔ 相,音 xià ng 沂,音 yí
n 冠,音 guà
整体感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 (因为)吾一日长(年长)乎(于、比)尔,毋吾以 (认为)也。居(平时、闲居)则曰:“不吾知也! (不知吾)’如(表假设)或(有人)知(了解)尔, 则何以(做、用)哉?(以何)” 子路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而(修饰)对曰: “千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 之国,摄(夹)乎(于、在)大国之间,加之以(把) 师旅(军队),(以师旅加之)因(接着)之以饥馑; (以饥馑因之)由也为(治理)之,比及(比( bì ) 等到)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正道,指是非准则 也)。” 夫子哂(微笑)之。
9、辨析红色字的不同意思。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如果) (至于) (或者) (给)
如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高一必修二原文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高一必修二原文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高一必修二原文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的一篇章节,讲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个弟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一起坐在一起吟诗作对的场景。

在这个过程中,孔子不仅展现了他的诗词才华,而且也教育了他的弟子们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原文如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皆欲听之。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可使从事于礼,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可使东方之民,以服事其君,不知其仁也。


宰我问曰:“三子者之谁得于众人?”子曰:“亟追赶者皆丧之,而不豫知者是谓之追,必也坦坦荡荡,追得其本者则丧不得也。


译文如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坐在旁边,孔子说:“我的一天长得比你们多,不会比我更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都想听孔子说话。

孔子说:“由啊,千辆的国家可以使人民为之劳作,但不知道什么是仁。

求啊,可以做礼仪方面的工作,但不知道什么是仁。

赤啊,可以使东方的人民服从他们的国王,但不知道什么是仁。


宰我问道:“这三个人中谁能得到大众的支持?”孔子说:“那些
急急忙忙地追逐着别人的人会失去他们,而不预先了解的人则被称为追赶,只有坦然自若、追寻自己的根源的人才不会失去。

2021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逐字逐句翻译

2021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逐字逐句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欧阳光明(2021.03.0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因为)吾一日长乎.(比)尔,毋吾以.(因为)也。

居.(在平时)则曰:‘不吾知也!’如或.(有的人)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而对曰:“千乘.(shèng,一车四马)之国,摄.(夹)乎.(在)大国之间,加.(加于)之以师旅..(军队),因.(继续)之以饥馑;由也为.(治理)之,比及..(等到)三年,可使有勇.(勇气,形作名),且.(而且)知方.(义,道理)也。

”夫子哂.(shěn,微笑)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方圆)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求也为.(治理)之,比及三年,可使足.(使……富)民。

如其..(至于)礼乐,以俟.(等待)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之,指国家大事)。

宗庙之事,如.(或者)会.(诸侯会盟)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端.(穿着礼服,名作动)章甫..(戴着礼帽,名作动),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弹奏,名词作动词)瑟希.(同稀),铿.(kēng)尔(助词),舍瑟而作.(站起来),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陈述)。

”子曰:“何伤.(妨害)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同暮)春者,春服既.(已经)成.(稳定,这里指穿上身了),冠者..(成年男子)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在)沂.(yí,沂水),风.(吹风,乘凉,名作动)乎舞雩..(yú),咏.(唱歌)而归。

”夫子喟然..(kuì,叹息的样子)叹曰:“吾与.(赞同)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走在后面,名作动)。

曾皙曰:“夫.(那)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罢了)!”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是故哂之。

唯.(句首助词)求则非邦.(国家)也与.(同欤,语气助词)?安见..(怎么见得)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小相,形作名),孰.(谁)能为之大.(大相,形作名)?”文言现象整理:一、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二、活用现象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2、鼓瑟希,铿尔:鼓,名作动,弹奏3、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4、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大相,小相6、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逐字逐句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逐字逐句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因为)吾一日长乎(比)尔,毋吾以(因为)也。

居(在平时)则曰:‘不吾知也!’如或(有的人)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而对曰:“千乘(shèng,一车四马)之国,摄(夹)乎(在)大国之间,加(加于)之以师旅(军队),因(继续)之以饥馑;由也为(治理)之,比及(等到)三年,可使有勇(勇气,形作名),且(而且)知方(义,道理)也。

”夫子哂(shěn,微笑)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方圆)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求也为(治理)之,比及三年,可使足(使……富)民。

如其(至于)礼乐,以俟(等待)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之,指国家大事)。

宗庙之事,如(或者)会(诸侯会盟)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端(穿着礼服,名作动)(戴着礼帽,名作动),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弹奏,名词作动词)瑟希(同稀),铿(kēng)尔(助词),舍瑟而作(站起来),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陈述)。

”子曰:“何伤(妨害)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同暮)春者,春服既(已经)成(稳定,这里指穿上身了),冠者(成年男子)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在)沂(yí,沂水),风(吹风,乘凉,名作动)乎舞雩(yú),咏(唱歌)而归。

”夫子喟然(kuì,叹息的样子)叹曰:“吾与(赞同)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走在后面,名作动)。

曾皙曰:“夫(那)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罢了)!”曰:“夫子何哂由也?”曰:“,其言不让(谦让),是故哂之。

唯(句首助词)求则非邦(国家)也与(同欤,语气助词)?安见(怎么见得)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小相,形作名),孰(谁)能为之大(大相,形作名)?”文言现象整理:一、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二、活用现象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2、鼓瑟希,铿尔:鼓,名作动,弹奏3、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4、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大相,小相6、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
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
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
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 大影响。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

六 艺
六经:《诗》《书》《礼》 《易》《乐》《春秋》
六种科目:礼、乐、射、 御、书、数
容和态度,表示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文章思路

子路 冉有
如或知尔,

千乘之国,比及三年,

哂之(其言不让)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 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非诸侯而何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宗庙之事,如会同,
则何以哉? 公西华
子 路 公曾 西皙 华冉 侍有 坐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 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 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
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2600年前,孔子虽然 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甚 至有过“乘桴(fú)浮于海”
的梦想,但终其一生,他老
人家的足迹也没有走出过今

讲解课文:


以:介词,因为。 乎:相当于“于”,介词,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比”。 尔:你们。以:动词,认为。 居:在平时、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 则:作‚辄‛解,常常,总是,就。 知:了解,知道。 如:连词,假如,如果。 或:代词,在这里指人。以:用,做。何以:以何,如何。 翻译: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不要认为我年纪大一 点(你们就不说了) 。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如果 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 则何以哉: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则以何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逐字逐句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逐字逐句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因为)吾一日长乎(比)..尔,毋吾以.(因为)也。

居.(在平时)则曰:‘不吾知也!’如或.(有的人)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而对曰:“千乘(shang,一车四马)之...国,摄(夹)乎(在)大国之间,加(加于)之以师旅(军队),因(继......续)之以饥馑;由也为.(治理)之,比及..(等到)三年,可使有勇.(勇气,形作名),且.(而且)知方.(义,道理)也。

”夫子哂(ě ,微笑)之。

.sh n“求,尔何如?”对曰:“方.(方圆)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求也为.(治理)之,比及三年,可使足(使富)民。

如其(至于)礼乐,以俟(等待)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 非曰能之,愿学焉.(之,指国家大事)。

宗庙之事,如.(或者)会(诸侯会盟)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端(穿着礼服,名作动)...章甫..(戴着礼帽,名作动),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弹奏,名词作动词)瑟希(同稀),铿(kēng)尔(助词),舍..瑟而作(站起来),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à 陈述)。

”..zhu n子曰:“ 何伤(妨害)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同暮)春者,春服既(已经)成(稳定,这里指穿上身了),...冠者(成年男子)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在)沂í,沂水,风吹....(y).(风,乘凉,名作动乎舞雩(ú),咏(唱歌)而归。

”)..y.夫子喟然 (ku ì,叹息的样子 ) 叹曰:“吾与(赞同)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走在后面,名作动)。

曾皙曰:“夫(那)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罢了)!”..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是故哂之。

唯.(句首助词)求则非邦(国家)也与(同欤,语气助词)?安见(怎么见得)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小相,形作名),孰.(谁)能为之大.(大相,形作名)?”文言现象整理:一、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二、活用现象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2、鼓瑟希,铿尔:鼓,名作动,弹奏3、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4、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大相,小相6、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冉有谦虚的句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冉有谦虚的句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冉有谦虚的句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冉有比较谦虚的两句是: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标题为后人所加。

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

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人物性格:
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一一态度度谦和、亲切,批评含蓄,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既是教育家又是思想家一一因材施教,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高屋建瓴。

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自信,知难而进,有军事政治才能。

曾晳: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谦恭有礼,说话委婉,娴于辞令,娴熟礼仪。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中心:谈“志”(理想) 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写孔子问志。 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 写弟子述志。 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
整体感知:
中心:
主张: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孔子——
整体感知:
中心:谈“志”(理想)
主张:子路——乘之国,使有勇、知方 冉有——治小国,使民足 公西华——愿为小相 曾皙——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吾与点也。”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人皆以仕进为心,而道消世乱 ,所志未必能遂。曾皙乃孔门之 狂士,无意用世,孔子骤闻其言 ,有契于其平日饮水曲肱之乐, 重有感于浮海居夷之思,故不觉 慨然兴叹也。然孔子固抱行道救 世之志者,岂以忘世自乐,真欲 与许巢伍哉?然则孔子之叹,所 感深矣,诚学者所当细玩。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称为 “四书”。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 《春秋》。
孔子郁郁不得志的一生
父死 母死
3岁 17岁
20岁 30岁 51岁
生子 授徒设教 出仕 主张受阻,惹杀身之祸, 重回鲁国授徒设教
68岁
子死 颜回死 子路死 孔子死
69岁 71岁 72岁 73岁
孔子 国人 前47 字仲 创始 圣人 仁, 治。
人物性格:
子路—— 冉有、公西华—— 曾皙——
孔子——
人物性格:
子路——“率尔” 冉有、公西华——自谦 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从容洒脱又谦恭 孔子——为师之道(和蔼、开明、胸襟开阔)
关于“吾与点也”:
1、孔子有类似表达:“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孔子暮年对人生的看法: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欲居九夷……”

《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精讲

《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精讲

小小的赞礼官啊。”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 瑟而(表顺承)作, 对曰:“异乎三子者 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 各言其志也!”
孔子又问:“曾点 ,你怎么样?”
曾点将弹瑟的声音
逐渐变稀疏,接着铿 的一声,放下瑟直起 身子回答说:“我和 他们三位的才干不同 呀。”
孔子说:“那有什
么妨害呢?不过是各 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 了。”
以使国人勇敢善战, 而且懂得是非正道。”
孔子听了,微微
子哂(shěn)之。
一笑。
• “求,尔何如?”
• 对曰:“方六七 十,如五六十,求 也为之,比及三年, 可使足民。如其礼 乐,以俟君子。”
孔子又问:“冉 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
“纵横六七十里,或 者五六十里的国家, 如果让我治理,等到 三年,可以使老百姓 富足起来。至于那修 明礼乐,只好来等待 君子了。”
写作特点
1、自然而完整的结构 2、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3、简练而传神的语言
扣紧人物的性格特点记述,人物的发言 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教养, 显得深刻而生动。
《侍坐》章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一位教育 的先师和一群求知的学生,留下一场著名的对话, 其教育场景让人回味。文章通过老师和四个学生 的对话,以言志为线索,不蔓不枝,再现了学生 的志趣、性格和教养,也表达了老师的思想、情 感和态度。子路的率直、冉有的礼让、公西华的 谦虚,曾皙的洒脱、孔子的善诱,通过师生畅言, 其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
孔子的“志”是什么?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 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 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 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
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 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 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 由民主—— 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逐字逐句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逐字逐句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因为)吾一日长乎.(比)尔,毋吾以.(因为)也。

居.(在平时)则曰:‘不吾知也!’如或.(有的人)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而对曰:“千乘.(shèng,一车四马)之..(军队),因.(继国,摄.(夹)乎.(在)大国之间,加.(加于)之以师旅..续)之以饥馑;由也为.(治理)之,比及(等到)三年,可使有勇.(勇气,..形作名),且.(而且)知方.(义,道理)也。

”夫子哂.(shěn,微笑)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方圆)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求也为.(治理)之,(至于)礼乐,以俟.(等待)君比及三年,可使足.(使……富)民。

如其..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之,指国家大事)。

宗庙之事,如.(或者)会.(诸侯会盟)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端.(穿着礼服,名作动)章甫(戴着礼帽,名作动),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弹奏,名词作动词)瑟希.(同稀),铿.(kēng)尔(助词),舍瑟而作.(站起来),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陈述)。

”子曰:“何伤.(妨害)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同暮)春者,春服既.(已经)成.(稳定,这里指穿上身了),(成年男子)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在)沂.(yí,沂水),风.(吹风,冠者..(yú),咏.(唱歌)而归。

”乘凉,名作动)乎舞雩..(kuì,叹息的样子)叹曰:“吾与.(赞同)点也。

”夫子喟然..三子者出,曾皙后.(走在后面,名作动)。

曾皙曰:“夫.(那)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罢了)!”..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是故哂之。

唯.(句首助词)求(怎么见得)方六七十,则非邦.(国家)也与.(同欤,语气助词)?安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小相,形作名),孰.(谁)能为之大.(大相,形作名)?”文言现象整理:一、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二、活用现象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2、鼓瑟希,铿尔:鼓,名作动,弹奏3、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4、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大相,小相6、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
3.唯求则非邦也与: 与,通“欤”,语气词
二、一词多义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果 至于 或者 或者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纵横 道,是非标准(礼仪)
听读正音,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先听老师通读一遍课文,听的过程中用红笔将生僻字 的读音标注在课本上。
特别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曾晳(xī) 哂(shěn) 舞雩(yú) 铿(kēng)尔 小相(xiàng) 比(bǐ)及 冠(guàn)者 喟(kuì)然
2.听读完一遍之后,你认 为这篇文章大概在讲什么?
你们
2.子路率尔而对曰 ……的样子 3.鼓瑟希,铿尔 ……的样子
4.尔何如

三、词类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如会同,端章甫 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鼓瑟希,铿尔
弹奏
3.三子者出,曾皙后 后:名词作动词,落 在后面。最后出。
4.冠者五六人
戴帽子
5.浴乎沂,风乎舞雩 吹风,乘凉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曾晳 名点,字皙,即文中的“点”当时约 39岁。他的儿子曾参也是孔子的著名弟子, 后人尊称为“曾子”。平时所说的“四书 五经”中的《大学》就是曾参所著。
冉有 姓冉,名求,字子有,即文中的“求”, 当时约31岁。冉有有治国才能。鲁国的大夫 季康子问孔子:“冉有可以从政吗?”孔子 说:“冉有多才多艺,从政有什么不可以 的?” 季康子就请冉有辅佐自己。鲁哀公十 一年,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冉有力排众议, 率领鲁国军队抵抗强敌,获得了胜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下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下册)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一、原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陪着)坐。

子曰:“以(因为)吾一日长乎(相当于“于”)尔,毋(不)吾以(用)也。

居(平日、平常)则曰:‘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轻率,不加考虑的样子;尔,相当于“然”)而对曰:“千乘(一车四马为一乘)之国,摄(夹处)乎大国之间,加(侵略)之以师旅,因(接续)之以饥馑(饥荒);由也为(治理)之(代千乘之国),比及(等到)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道,是非准则)也。

”夫子哂(笑)之。

“求!尔何知?”对曰:“方(计量面积用语)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至于)其礼乐,以俟(等待)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能胜任)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诸侯相见)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端(名作动,穿着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着礼帽),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同“稀”,稀疏),铿尔,舍瑟而作(站起身),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为政的才能)。

”子曰:“何伤(何妨)乎?亦各言其志(志向)也。

”曰:“莫(同“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成年人)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洗澡)乎沂,风(名作动,吹风)乎舞雩(状语后置),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赞成)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国家政治)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做)之小,孰能为之大?”二、实词、句式(一)通假字1.鼓瑟希(通“稀”,稀疏)2.莫春者(通“暮”,暮春)3.唯求则非邦也与(通“欤”,语气词,相当于“吗”)4.唯赤则非邦也与(通“欤”,语气词,相当于“吗”)(二)一词多义1.尔:(1)子路率尔而对曰(相当于“然”,表状态)(2)如或知尔(你们)2.与:(1)吾与点也(赞同)(2)唯赤则非邦也与(通“欤”,语气词,相当于“吗”)3.方:(1)方六七十(方圆,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2)且知方也(正道,是非准则)4.如:(1)如或知尔(如果)(2)如其礼乐(至于)(3)如会同(或者)(4)如五六十(或者)(三)词类活用1.可使足民(使……富足)2.风乎舞雩(名作动,吹风)3.端(名作动,穿着礼服)章甫,愿为小相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逐字逐句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逐字逐句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欧阳家百(2021.03.0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因为)吾一日长乎(比)尔,毋吾以(因为)也。

居(在平时)则曰:‘不吾知也!’如或(有的人)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而对曰:“千乘(shèng,一车四马)之国,摄(夹)乎(在)大国之间,加(加于)之以师旅(军队),因(继续)之以饥馑;由也为(治理)之,比及(等到)三年,可使有勇(勇气,形作名),且(而且)知方(义,道理)也。

”夫子哂(shěn,微笑)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方圆)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求也为(治理)之,比及三年,可使足(使……富)民。

如其(至于)礼乐,以俟(等待)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之,指国家大事)。

宗庙之事,如(或者)会(诸侯会盟)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端(穿着礼服,名作动)章甫(戴着礼帽,名作动),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弹奏,名词作动词)瑟希(同稀),铿(kēng)尔(助词),舍瑟而作(站起来),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陈述)。

”子曰:“何伤(妨害)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同暮)春者,春服既(已经)成(稳定,这里指穿上身了),冠者(成年男子)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在)沂(yí,沂水),风(吹风,乘凉,名作动)乎舞雩(yú),咏(唱歌)而归。

”夫子喟然(kuì,叹息的样子)叹曰:“吾与(赞同)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走在后面,名作动)。

曾皙曰:“夫(那)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罢了)!”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是故哂之。

唯(句首助词)求则非邦(国家)也与(同欤,语气助词)?安见(怎么见得)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小相,形作名),孰(谁)能为之大(大相,形作名)?”文言现象整理:一、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二、活用现象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2、鼓瑟希,铿尔:鼓,名作动,弹奏3、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4、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大相,小相6、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課論語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論語與孟子註:1.篇卷命名與內容無關。

2.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3.宋朝趙普曰:「半部論語治天下。

」4.先秦諸子中,《墨子》為語錄體;漢朝揚雄仿《論語》著《法言》,為語錄體。

南宋朱熹《朱子語類》也是語錄體。

二、經書沿革註:四庫全書中,經部除了十三經之外,另有四書類以及小學類(許慎•說文解字)三、先秦諸子散文(哲理散文)文體性質演變四、孔子弟子簡表五、字義比較六、字形辨析★相同偏旁七、修辭常識—轉品定義:一個詞彙,在語文中改變了它原來的詞性。

這種修辭多半可從其語句上的位置來判斷詞性。

(一)名詞作動詞1.鼓瑟希,鏗爾。

2.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

(韓愈‧師說)3.故就酒家觴之。

(司馬光‧訓儉示康)4.昔正考父饘粥以餬口。

(司馬光‧訓儉示康)5.妾不衣帛,馬不食粟。

(司馬光‧訓儉示康)6.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王安石‧傷仲永)7.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

(論語•述而)8.市碑文,果實歸。

(李清照•金石錄後序)9.簿甲乙,置書冊。

(李清照•金石錄後序)10.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11.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

(蘇軾•赤壁賦)12.臣妾於吳者三年而不倦。

(蘇軾•留侯論)13.手長鑱,為除不潔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14.謹食之,時而獻焉。

(柳宗元•捕蛇者說)15.風則襲裘,雨則御蓋。

(蘇軾•教戰守策)16.於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

(錢公輔•義田記)17.不拊愛子其民。

(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18.三門嵯峨,鐘鼓樓翼其左右。

(林景熙•蜃說)19.不要緊,天雨,我有木屐哩!(夏丏尊•生活的藝術)20.讀書等於是尚友古人。

(梁實秋•漫談讀書)(二)名詞作形容詞1.割雞焉用牛刀。

(論語•陽貨)2.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

(司馬光‧訓儉示康)3.桂櫂兮蘭槳。

(蘇軾•赤壁賦)4.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

(韓愈‧祭十二郎文)(三)名詞作副詞1.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李斯‧諫逐客書)2.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蘇軾•赤壁賦)3.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歸有光•項脊軒志)(四)動詞作名詞1.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孟子•離婁上)2.不該向築路的人,寄予由衷的感謝嗎?(熊崑珍•路)3.我喜歡能在我心裡充滿著這樣多的喜歡。

(張曉風•我喜歡)4.盲目的,逐透明的享受,飲朦朧如幻想。

(江玲•困)(五)動詞作形容詞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陶淵明•桃花源記)2.遷客騷人,多會於此。

(范仲淹•岳陽樓記)3.有幾隻歸鳥從他們頭上飛過。

(陳醉雲•鄉下人家)4.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

(劉鶚•明湖居聽書)5.有人送給你羨慕的秋波呢!(宣建人•抒情小品)(六)動詞作副詞1.爭割地而賂秦。

(賈誼•過秦論)2.陰風怒號,濁浪排空。

(范仲淹•岳陽樓記)(七)形容詞作名詞1.你分不清他們究竟唱出了快樂,還是唱出了哀愁。

(吳延玫•火鷓鴣鳥)2.縈青繚白,外與天際。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3.難道美麗也是一種錯誤?(八)形容詞作動詞1.立身苦不早。

(古詩十九首)2.親賢臣,遠小人。

(諸葛亮•出師表)3.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4.立在半桌後面,把梨花簡丁當了幾聲。

(劉鶚•明湖居聽書)5.剷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

(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6.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蘇軾•留侯論)7.又好上高,極其力不已。

(柳宗元•蝜蝂傳)8.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

(柳宗元•蝜蝂傳)9.這時候,春光已是爛漫在人間了。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10.謹身節用,遠罪豐家。

(司馬光•訓儉示康)11.蓮只紅一個夏季。

(余光中•訣)(九)形容詞作副詞1.視吾家所寡有者。

(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2.細細欣賞山水,時時出外旅行。

(李霖燦•山水與人生)3.菱蔓弱難定,楊花輕易飛。

(王維•歸輞川作)八、課外閱讀(一)孔子弟子相關言論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語譯:孔子感嘆說:「當年與我一同在陳蔡受困絕糧的學生,如今都已經不在身邊了。

」1.冉雍○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雍也‧一)語譯:孔子說:「冉雍這個學生具有帝王之才。

」○2子謂仲弓,曰:「犂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雍也‧四)語譯:孔子談論到仲弓說:「一頭毛色駁雜的牛,所生的小牛,卻是毛色純赤,而且兩隻角很端正;人們雖然想不用牠來做祭祀的犧牲,可是山川的神明,哪裡會捨棄牠呢?」○3仲弓問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簡。

」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子曰:「雍之言然。

」(雍也‧一)語譯:仲弓問孔子,桑伯子這個人怎麼樣。

孔子說:「不錯,很簡約。

」仲弓說:「為人嚴肅而慎重,說話、辦事簡單而扼要,這樣來管理他的人民,不也可以嗎?但如果為人隨便,行為也隨便,豈不是太簡約了嗎?」孔子說:「雍也,說的對。

」2.顏回○1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雍也‧二)語譯:魯哀公問孔子曰:「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孔子回答說:「有位叫顏回的最好學,他從不把忿怒發洩到別人身上,也從不再犯同樣的過失。

可惜不幸短命死了,現在再沒有這樣的人了。

」○2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雍也‧五)語譯:孔子說:「回啊!他的心裡能長久不離仁德;其他的弟子,有的只是一天,有的只是一兩個月能達到仁德罷了!」○3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雍也‧九)語譯:孔子說:「顏回啊!是多麼的賢德。

吃一竹筐的飯,喝一瓠瓢的水,住在窮陋的小房子裡,別人都忍不了那窮苦所帶來的憂愁,顏回卻不改變他心中自有的快樂。

顏回啊!是多麼的賢德。

」○4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子罕‧十九)語譯:孔子說:「教導他後而能力行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顏回吧!」○5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子罕‧二十)語譯:孔子提到顏淵說:「可惜他死得太早,我只看到他不斷在求進步,沒有看到他中途停止過!」○6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唯我與爾有是夫!」(述而‧十)語譯:孔子對顏淵說:「任用我,我就出仕使教化大行,捨棄不用我,我就退隱修身。

只有我和你能這樣吧!」○7顏淵死,子哭之慟。

從者曰:「子慟矣。

」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先進‧九)語譯:顏淵過世,孔子哭得非常悲痛。

弟子說:「老師(別)太難過了。

」孔子問:「我真的過於悲痛嗎?然而我若不為顏淵的死悲痛,又該為誰悲痛呢?」3.子路○1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雍也‧六)語譯:季康子問:「仲由可以讓他從事政治嗎?」孔子說:「仲由為人有決,對於從政有什麼困難呢?」○2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述而‧十)語譯:子路問:「如果老師統帥三軍出征,那和誰同去呢?」孔子說:「赤手空拳打老虎,徒步涉水渡河,有勇無謀,死了也不知悔悟的人,我是不會和他一起的。

一定要臨到用兵的大事時,而能小心戒慎,善用謀略而能成功的人,我才會和他同去的。

」○3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公冶長‧十四)語譯:子路聽到一件善道,如果還沒做到,唯恐又聽到新的道理,怕來不及實行。

○4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公冶長‧七)語譯:孔子說:「我的理想既不能施行於天下,不如乘著木筏飄流到海外去,能夠跟隨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聽了大為高興,孔子於是說:「仲由啊!你好勇的精神超過我,可惜我還沒找到製造木筏的材料呢!」○5子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子罕‧二十六)語譯:孔子說:「穿著破舊的袍子,跟穿著狐貉皮裘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會感到自卑慚愧的人,大概只有仲由了吧!詩經上說的:『不忌恨加害人,也不貪求,那還有什麼不好的呢?』就是這意思。

」子路聽後便經常唸著這兩句詩,孔子說:「這只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哪裡稱得上是盡善的呢?」○6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

(顏淵‧十二)語譯:孔子說:「只憑一兩句話就可以決斷訟案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答應別人的事,一定如期履行,絕不拖延。

」4.子貢◎(季康子問)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雍也‧六)語譯:季康子問:「端木賜可以讓他從事政治嗎?」孔子說:「端木賜通達事理,對於從政有什麼困難呢?」5.冉求◎(季康子問)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雍也‧六)語譯:季康子問:「冉求可以讓他從事政治嗎?」孔子說:「冉求多才多藝,對於從政有什麼困難呢?」◎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雍也‧八)語譯:伯牛生了重病,孔子去探病,從窗戶邊握著他的手,說:「還能說什麼呢?這大概是命吧!這麼好的人怎麼得到這麼嚴重的病!這麼好的人怎麼得到這麼嚴重的病!」(二)南一版《論語選》收錄篇章1.論修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四)語譯:曾子說:「我每天都再三地自我反省:替人做家事,有沒有不盡心力?跟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實的地方?老師所教的課業,有沒有不用心溫習?」2.論孝道◎子游問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為政‧七)語譯:子游問孔子,怎樣做才算盡孝道。

孔子說:「現在的人,以為能養活父母就是孝順。

其實,狗和馬這些畜生,也都是人們所養的。

如果,對父母沒有敬意的話,那麼,養父母和養狗養馬,有什麼不同呢?」3.論人生終極價值◎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里仁‧五)語譯:孔子說:「富貴是人人希望獲得的,但苦不依循正道,就算獲得了,也不應該留戀;貧賤是人人厭惡的,雖不是理所應得,萬一遇上了,也絕不違避。

君子如果離開了仁道,又怎能稱的上君子呢?君子不會因為一頓飯的時刻而離開仁道,急遽倉促的時候一定和仁道同在,挫折窮困時也一定和仁道同在。

」4.論知識分子情操◎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七)語譯:曾子說:「一個士,不可不志向弘大而個性強毅,因他擔負重而道路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