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人教版中考备战总复习第三部分考点训练散文阅读三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3 课堂复习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一、(’15北海改编)记叙文阅读。
(13分)康熙字典梁晓声①午后三点多,热闹的集市渐渐散去了,卖书的少年仍蹲坐在那张刺眼的白纸旁。
②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瘦骨嶙峋的字典。
1949年以后,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这种字典。
它颜色泛黄,纸页破损,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皮上写着“康熙字典”,这四个字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的“杰作”。
③少年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现在,买肉的人就络绎不绝;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
唯独少年的地摊依旧无人驻足。
④卖书的少年今年刚刚考上了县重点高中,每天上学要走几十里的山路,拮据的家庭让他负担不起住校费用。
他渴望拥有一辆自行车,节省花在路上的时间,可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钱,要想拥有旧货店里那辆状态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家藏的“康熙字典”。
父亲病故了,母亲在南方打工。
他清楚母亲挣钱的辛苦,不忍向母亲开口;并且他也清楚,母亲正省吃俭用地攒钱,预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
⑤傍晚,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
其中一个戴着眼镜,看上去像是文化人,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里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⑥不料他说:“这字典其实没有什么收藏价值,是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得是……再说,好像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后一页应该是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⑦“没做手脚!”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是最后一页太破了……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那张白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了下来。
⑧“那孩子,过来,帮帮我!”少年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人的声音。
原来那人的左腿半截是假肢。
他因为躲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扶起他,帮他捡起跌落的眼镜……⑨他是县重点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
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点名册点名时,意外地见到那卖“康熙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⑩下课后,老师将学生引到无人处,对上次他帮助自己的事表示感谢,然后问:“字典卖掉了吗?”学生摇头。
2015年语文中考复习专题 散文阅读 (500字)
2015年语文中考复习专题散文阅读考点分析散文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作为更能充分体现出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的抒情文体,就成了近年来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的命题热点。
主要考察:(1)理解主旨。
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文意概括。
概括文章或段落内容,说出所描述的景物的特点。
(3)情感把握。
能够准确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情感。
(4)写法探究。
品味作品的妙处,说出文章在内容选择、结构安排、情景结合、角度转换等方面的特色。
(5)品读语言。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说出其中渗透的感情,把握作品的语言风格。
(6)个性解读。
结合自己的体验,对文章的整体或局部内容谈自己的感受、感悟。
(7)迁移模仿。
连接生活,谈相关的经历、感受或是进行片段的写作训练。
考点1:把握作者感情的波澜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心灵历程,以饱满的、诗情画意的感情波涛来激起读者心潮的浪花,因此,阅读抒情文体,首先要把握作者的感情波澜。
作者一般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展示感情波澜。
第一,借助画面吐露真情,即寓感情于物象之中,以情为经,以词为纬,织出充满激情的风景画、风俗画、人物画。
阅读时要善于把握作者这种构图的主体形象。
第二,凝结作者诗情的警句或为表达中心思想而反复出现的中心句。
读者抓住了这些语句就能抓住作者抒情的脉络。
第三,通过曲中见直、欲扬先抑、虚实相生和浓淡相衬等手法表现。
考点2:挖掘生活哲理阅读散文,要挖掘作品蕴含的深刻的生活哲理,要以把握作品的意境为基点,以发掘作品的哲理为目的。
阅读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探寻作品所蕴含的哲理。
(1)警句剖析。
(2)从篇末结语中探寻升华主题的语句。
(3)从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象征作用中探索深化的哲理。
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①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③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④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⑤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⑥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衷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寂寞梁实秋①寂寞是一种清福。
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
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
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
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
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
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
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场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
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
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②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
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窗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
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证。
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③我的朋友肖丽先生卜居在广济寺里,据他告诉我,在最近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天空如洗,他独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宝殿的石阶上,翘首四望,月色是那样的晶明,蓊郁的树是那样的静止,寺院是那样的肃穆,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
我相信一个人常有这样的经验,他的胸襟自然豁达寥廓。
④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
它只是一瞬间的存在。
世界有太多的东西不时的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一件煞风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上的呀!一只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去,一声“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个瞎子吧”,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躁的漩涡里去。
至于“催租吏”一类的东西打上门来,或是“石壕吏”之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生气,就更不待言了。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三 叙事散文_《儿子的一幅画》
【理情节】本文选取生活中的两件小事,表现了“我”对儿子深深的愧疚,表达了“一定努力把爹做好”的决心。
【明线索】以“我பைடு நூலகம்对儿子的歉疚之情为线索。
歉疚时又一如既往地忙。实在心虚得自己都挺不过去了,就想为儿子做点事,( )一下,也安慰一下自己。 儿子上幼儿园时,还不懂他爸写作时尽量不打扰,想找我玩了,一推书房门就进来了。我写得正投入,总敷衍孩子也不是个事儿,就说儿子乖点,爸爸给你写童话呢。儿子果然不闹了,但诺就算许下了。没事他就问,爸爸,给我的童话什么时候写好?我只好再敷衍,快了快了,写着呢。后来儿子聪明了,不再漫无目的地追问,设了底线:他幼儿园毕业时写出来就行。
②儿子的画上只写了妈妈,思绪万千,妻子宽慰,让“我”决心当好父亲。
还没这心眼儿。但正因为是无意,更让我伤心。怨不得别人,完全咎由自取。但还是伤心,眼泪汪汪地到了机场,坐上飞机去了另一个城市。 落地已是半夜,打开手机,收到太太发来的视频,录的是她跟儿子的对话。先从那幅画的构思说起。为什么把自己画成一个胖子?想让自己吃得壮壮的,好打篮球。为什么把衣服都涂成黄色?喜欢黄颜色啊。为什么把“妈妈,我爱您”写在肚子上?不是肚子上,是肚子里,装在心里呢。为什么写的是妈妈?要
【悟主题】孩子的成长是短暂的,不能因为忙碌而在家庭教育中缺位,否则,可能会导致在孩子心中的缺位。
我的眼泪又出来了。说实话,有种失足后被挽救的感动,心中稍感安慰。镜头里儿子的表情和说话都很自然,肯定不是娘儿俩一起演双簧宽慰我。但我也知道,这感动只是( ),不过是犯了错误这一次逃掉了惩罚而已。 在异乡的后半夜,我回了一条:“一定努力把爹做好。”(选自《202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注]①见天:每天。
2015届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精讲精练
一、散文中如何了解文章思路,概括段意和中心 要理清文章思路,首先要对文章进行细致的阅读,了解各段内容大意,然后大致归纳一下看看哪几段是
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的,最后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1.分析线索。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它能串起文章海阔天空的材料。阅读散文,如能抓住其线索, 就有利于迅速地披文入情。散文的线索:
(2)理解段中的关键语句。这类语句主要是段的起始句或终结句,或展开部 分中的结论性语句。
(3)理解内涵丰富的语句。
3.散文阅读题中品析关键句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重点词语入手
②联系文章时代背景分析 ③联系上下文分析
④结合艺术手法分析
第11页,共23页。
三、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散文的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二是从侧
2.重点句子的特点。
把和握作文者章的的感中情心。 这之写写一是人景。中类类叙考 : :事试 侧 侧达类卷 重 重的:中 分 分思侧频 析 析想重繁 人 作感分出 物 者情析现 的 透。事的 思 过件重 想 景的要 品 物意考 质 所义点 ; 表; 2.用3.自对己文1.的题拟情语含写感言义标。表的题述理。作解者。的
■ 第32~33课 散文释
常见考法
散文的分类。
抒情散文: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侧 重于生动具体地抒发作者的情怀。叙 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常常带
有较强的抒情成分。
1.选材自由,不受时空限制;结构成篇
灵活;表达方式不拘一格;中心明确
散文的特点。
而集中。2.常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 1.作者这样选材的作用。 一事物,挖掘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和象 2.围绕中心补写材料。
面暗示。所以散文阅读题中,要注意这些艺术手法,在细心领会作者情感、态度、 观点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主观看法和感受。做好这一类试题,首先要准确理解文 章内容,明确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然后依据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写出自己的看 法。这类题本来应该是不难完成的,只要能自圆其说,有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就 行。
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强化训练《散文阅读》试题精选汇编(附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强化训练《散文阅读》试题精选汇编(附答案)两种命运墙外有一棵槐树,合抱那么粗。
操场扩建时,施工队把它锯掉了。
第二年,我和邻居家的院子里各拱出一堆槐树的嫩芽,肥肥的、壮壮的,没等盛夏到来,它们就已是一丛茂密的小灌木。
一天,见邻居把灌木砍得还剩一枝。
我也拿了把菜刀来到我家的那丛灌木前,想去掉它们中的一些。
就在要动刀时,我犹豫起来,因为十几根嫩绿的枝条生得都很有力,大小也差不多,去掉谁呢?斟酌再三,我又把刀送了回去。
冬去春来:寒暑往返。
我家的小灌木不断地长粗长高,俨然一片小森林,就在我期望它们都长大成材的时候,一棵小槐树在隔壁邻居家的院子里拔地而起,它浓黑的树冠隔墙可见。
没等我家的小灌木高过墙头,它的枝叶就已罩了过来。
一年,两年,三年,随着邻居家的树愈来愈大,我家的这丛小灌木显得愈来愈力不从心,等邻居家的槐树碗口粗的时候,我家的小灌木再没了生机勃勃的景象,由于它们上面的天空全部被大槐树遮盖。
它们不再长高、长粗、长大,而是今年发芽明年枯萎,后年再发芽接着再枯萎。
直到我们从那儿搬走,它们都在重复着这样的命运。
前些日子,我重返那座小院,见新主人已把它们彻底地铲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张石桌和四只小石凳,夏日的阳光烤着大地,桌子和小凳上却是一片浓密的树荫,隔壁的那棵大槐树亭亭如车盖,在微风中摇曳着墨黑的树叶。
回家的路上,我对丈夫说,钢琴、书法、绘画,只能让儿子学一样,不能再这样下去。
丈夫不明白什么意思。
这也难怪,因为他没住过那个小院,没见过我家的那丛小灌木生长在大树下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那张石桌下曾拱出过一堆嫩芽。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斟酌2、“两种命运”在文中具体是指两种什么命运?3、找出文中着力描写邻居家槐树的词语(3个),说说这样多次描写的目的?4、造成灌木丛“两种命运”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中内容作简要分析。
5、文章结尾由树木的成材议及莘莘学子的成才,请思考“我”为什么说“钢琴、书法、绘画只能让儿子学一样”?6、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你有怎样的“成才观”?参考答案:《两种命运》2.一种是邻居家的小槐树的“愈来愈大";一种是我家的灌木丛愈来愈力不从心。
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知识讲解(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散文阅读责编:薛燕考点透视散文是一种自由、灵巧的抒写见闻感觉的文体,它独到的美质就在于:能够让我们经过一个十分精髓、和蔼的形式,读到作者关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阅读和赏识散文,既要仔细领悟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又要仔细剖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在考试中屡次露脸。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够划分写实作品与虚假作品,认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款式。
”“赏识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初步意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利启迪。
对作品中动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尝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 从《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能够看出,散文的阅读主要考察考生对散文基本特点及主要表现手法的掌握状况,借此考察考生对散文的理解能力、剖析综合能力和鉴赏研究评论的能力。
散文的考点往常有六个:1.掌握文章线索,理清写作层次。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特别作者的感情变化要注意领会。
3.重点词句的理解及含义的领会。
4.领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5.品尝作品的语言特点、表达技巧。
6.开放性试题:写出从文中获取的感悟、启迪。
知识解说阅读散文的知识贮备一、散文的定义及特点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发掘此中的内涵、真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其主要特点:形散神聚。
形散: 1. 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 表现手法灵巧多样:象征、衬托、对照 3. 表达方式不名一格:常常以抒怀为主,把表达、描绘、谈论、抒怀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亮。
二、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庸,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极罕有单调、完好、波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琐碎、零碎之事来反应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表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假,因此更为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想之精妙,构造之谨慎,感情之细微,特别回味无穷。
(word完整版)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分析与练习全套,推荐文档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分析与练习全套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一)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
例如朱德同志的《母亲的回忆》。
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
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二)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
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
这类散文是对具体的“物”的描述而表达一定的思想意义,抒发一定的感情的。
(三)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第三部分考点攻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课件
好像在享受甘霖。春风细雨,浇灌着干渴的大地,浇灌着村庄的根 系。根系滋润,才会枝繁叶茂,蓬勃生长出一个丰盈的村庄。
⑪傍晚的村庄安详静谧。春风向晚,袭来暖暖春意。远处西山 落日,霞光万道,近处炊烟袅袅,白云悠悠。小街整洁一新,小院 氤氲着浓郁的烟火气息。晚饭后,乡邻们打开微信,聊会儿天,再 看 一看天南海北的信息。鸟归巢,鸡上宿,牛羊归圈。
4. 细读全文,分析本文所运用的写作手法。(4分) _运__用__了__借__景__抒__情__的__写__作__手__法__。__本__文__描__写__了__春__风__来__到__时__的__鸟__儿__、____ _植__物__、__小__河__等__景__物__和__孩__子__们__吹__柳__笛__、__放__风__筝__,__大__人__们__割__韭__菜__、____ _用__香__椿__做__菜__的__活__动__情__景__以__及__乡__村__雨__后__、__傍__晚__的__生__活__场__景__,__表__达____ _了__对__春__天__、__春__风__、__乡__村__的__爱__好__和__赞__美__之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柳笛一声天下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折柳、做柳哨,然后吹着柳 笛、喇叭比赛。笛声嘹亮,或细腻婉转,或粗犷高亢,春天就这样被吹 得绿意盎然。
⑧草长莺飞三月天,正是纸鸢翩飞的好时候。找一片空旷的场院, 逐渐放开牵线,“蝴蝶”“蜈蚣”迎风展翅,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天上的 风筝飞着,地上的大人和孩子们站在春天里,纵情地享受着十里春风、 万里春光。
201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一)
⑨这当然并不仅仅事关“灵活”。如果睡觉不再 是必需品,而只是一种消遣,那么试想,这群人中会 有多少人放弃睡眠,宁愿夜以继日地奔忙?在那些古 怪的睡姿和奇异的卧榻背后,是为改变命运和追求美 好生活的全部辛劳。
⑩在照片中,建筑工人的卧榻——砖块、水泥、 钢筋,也许马上就要撑起高楼大厦,但其建造者却往 往只能是仰望者,而非分享者。用自己的奋斗努力活 着,这充满尊严。然而象征工人身份的安全帽,只能 为他们遮挡阳光,却难以为他们带来足够的体面和尊 严。
11 一觉醒来,现实照进梦想,他们看到的只有远 ○
去的冒着滚滚浓烟的列车。
12 这些疲惫的身躯仅仅需要在这趟列车上拥有一 ○
张安静的卧榻——让启程者不必胆怯,让跋涉者得以 休憩,让漂泊者梦见未来。 (选自《新华文摘》2012 年第 2 期,有删改)
(1)文章开头写道:“他们或许是这个城市最先感 到天气转冷的一群人。”从“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 转冷”来看,本文所写的“这群人”的共同特点是什 么? 因为工作极度疲劳而露天睡觉。
2.(2013· 潍坊)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秋 韵 宗 璞 ①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 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 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嘚嘚” 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后来驴没有
专题二Biblioteka 散文阅读散文阅读(一)
1.(2014· 武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一张安稳的睡床 秦珍子 ①他们或许是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的一群 人。霜降过后的某天中午,在北京城铁知春路站附近, 一对年轻男女对坐于小路两侧。 他们把头深埋进膝盖。 乍一看,仿佛是刚结束了一场争吵的情侣。
⑥事实上,早在 2002 年到 2009 年,德国人贝尔 恩德· 哈格曼就曾拍过“睡觉的中国人”。在华工作的 七年间,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速度”。他把镜头 对准保安、 司机、 建筑工人等普通劳动者, 为他们“每 周 7 天、一天 24 小时”的干劲而激动。
完整版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
黄蜂筑巢到了霜降的时候,黄蜂陆续坠落阳台了。
一只又一只,总是不断地出现,却又不会大批地同时死亡,有时候扫地,扫帚前面就蠕动着一两只。
秋日的阳光温厚无力地照耀着,像摊开四肢时缓缓输送的血脉。
秋的日子将尽,前面似有一堵无力逾越的无形的墙,在秋风的驿马来往传送急件的时候,挡住了那些没有办好移民文件的小生命。
黄蜂的家族里,大部分没有办好移往冬天的手续。
在阳台上,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我听见了这声音,不忍把这只蜂扫进尘土和枯叶里,便用扫帚挑起它,轻轻放到窗台上,它像一个打秋千的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扫帚尖,然后落在一片宁静的秋天里。
A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
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B那样的金黄上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套色版画,那金黄应该是晚熟的金皇后玉米颗粒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夜的浓黑。
这两者套印在它0的身上,就是夜与昼,生命与死亡,温柔和峻厉,无限与短暂。
它蠕动,欲飞,颤抖,然后停住。
仿佛它已经明了生命的期限似的,开始整顿自己。
用毛茸茸的两只小手收拾整理自己的触须,像吕布拨弄两根长长的花翎那样,认真而又骄傲。
那是两根多么漂亮的触翎啊,它捋着它,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清洁的爱美的人儿。
小家伙!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可是我们原来是怎么认识你的呢我原来还以为你是个四处寻衅的亡命之徒呢!你的屁股后面总是挂着一支毒箭,随时准备刺向仇敌,我以为你是好斗的。
黄蜂尾上针么,我至今记得童年捅马蜂窝时,几只毛茸茸的小爪子紧紧抠住鼻子上的毛孔,然后狠狠一刺……至今鼻子还大着。
黄蜂就是马蜂,春天时竟在阳台的墙缝里筑了巢,嗡嗡营营,不时地有起飞和返航,小小的阳台一下成了热闹的空军基地,给一家人造成威胁。
如果要想毁掉这个基地和里面的众多“歼击机”也很容易,晚上用一团泥巴糊住墙缝,就全数“闷”死在里面了。
2015届中考语文人教版复习教案新部编本:散文阅读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
课题本学期总
第课时
本单元第
课时
日期
课型复习主备人朱华厉复备人审核
人
朱华厉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散文概念,散文特点及散文分类;
2、掌握散文中考考点及能出现的各种题型;
3、掌握并运用各种答题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了解散文阅读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三、教学过程
明确复习目标
一、散文概念: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一)内容: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写景、记人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二)形式: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三、散文分类:
抒情性散文、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时
间
复备10。
15现代文阅读(散文)-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原卷版)
15现代文文阅读(散文)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种子秘语祁云枝整个秋天,种子们星罗棋布,在不同的高度和维度上梳妆打扮。
它们涂脂抹粉,描眉画眼,一切就绪后,开始唤风、唤雨、唤水流,唤身穿皮毛的动物,唤小鸟的肠胃、人类的嘴巴……一旦邂逅,便从高空跃下,从地面起飞,在半空里弹射,于水面上漂浮,或者,干脆搭乘动物和人类这一辆辆目标航班,去远方开疆拓土。
秋歌,种子唱得最带劲儿。
这甘甜的旅程,让动物愉悦,也完成了种子的心愿:把优秀的孩子送到自己无法抵达的远方。
诗与远方,其实也是所有草木的梦想。
此刻,我正在一棵高大的红枫树下拍摄小视频。
鲜红的枫叶,在秋风里荡秋千,荡出唰啦啦的声响。
眼前的枫树,宛若一条流向天际的河流,翻卷出红色的浪花。
小鱼般欢快的种子,从朵朵浪花里迸溅出来,进入我的镜头。
秋意渐浓。
树木多穿起金黄橙红的衣裳,这是成熟的颜色,也是富足的颜色。
天空里密布独属秋天的忙碌,看得见看不见的种子,在我的头顶上飞翔,奔赴下一年的生之约。
我仿佛看见,又一个春天来临,姹紫嫣红和万千生命的迭代,纷纷从种子里萌动。
大地,又一次演绎万种风情。
一旁的女贞树上,两只灰椋嬉闹着在枝丫间啄食。
蓝天、紫果、绿叶,组合成一幅画,鸟儿,是这幅画面上动态的笔触。
灰椋吃饱喝足后抹着嘴巴飞远了,在鸟儿新陈代谢时,女贞种子穿越鸟儿的肠胃,被播种到远方。
鸟儿播种的同时,还顺带施了肥。
我追着一粒种子拍摄。
镜头里,红枫种子旋转出令我痴迷的轻盈,它晃晃悠悠,漫无目的而又充满了希望。
我知道,种子飞行的方向和距离,取决于那一刻经过它身旁的风,这种不确定的飞行,像极了我们称之为命运的东西。
我用手接住一枚旋转着落下的翅果,一枚翅果含两粒种子,像两条吻在一起的小鱼身体呈倒八字张开。
橙黄的鱼头是种子,鲜红透亮的鱼尾是翅膀,这枚翅果不像是现实的种子,更像是仙境里的精灵。
在这架小小“螺旋桨”的带领下,红枫种子轻舞飞扬。
红枫种子成熟后脱离母体,因重力下坠的刹那,这对小鱼翅膀即刻开启了螺旋桨的功能,在空中飞快地旋转起来。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散文阅读》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
中考散文阅读专题复习一、知识清点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散文的主要考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
二、典型剖析(一)叙事散文为我唱首歌吧……〔英〕安德里安⑴柔和的阳光暖洋洋地洒进小小的病室,绿色的藤蔓爬上窗合,探头探脑地打量着病室里的7个孩子。
⑵在伦敦儿童医院,这7个小病人,除伊丽莎白外,全都患了不治之症。
⑶伊丽莎白热爱音乐,热爱唱歌,她的歌声圆润舒缓,婉转动听。
但她耳朵后面做了一个复杂的手术,一个月后听力就会完全消失,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了,这将使酷爱音乐的她前景更加悲惨。
不过,在伙伴们面前,她从不唉声叹气,只是当她以为没有人看见她时,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注】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
⑷伙伴们为伊丽莎白的境况焦急不安,他们决定做一些事情使她快活。
一天傍晚.孩子们带著一个秘密去见他们喜欢的朋友——护士柯尔比。
⑸“你们想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还有3周的时间,来得及吗?”⑹这时候,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⑺柯尔比找到了全市最著名的音乐辅导老师玛丽,玛丽老师感动地说:“我去,我去!”⑻在玛丽老师娴熟的指导下,孩子们每天练习唱歌,当然是在伊丽莎白接受治疗的时候。
真是不可思议,仅仅3周的时间,柯尔比和玛丽老师就把6个快要死去的孩子组成了一支优秀的合唱队,尽管他们中没有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天赋。
⑼同样出色的是,这个秘密的保守十分成功,在伊丽莎白生日的这天下午,当她坐在一辆手摇车里,被推进医院的礼堂时,她的惊奇显而易见,激动使她苍白、漂亮的面庞涨得绯红。
她身体前倾,一动不动,聚精会种地听着。
⑽尽管我们都坐在离舞台仅3米远的地方,却仍然难以清楚地看见每一个孩子的面孔,因为泪水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但是,我们能够毫不费力地听见他们的歌唱。
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巩固练习(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散文阅读稳固练习一、 (内蒙古呼和浩特)忆念书冰心谈到念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念书。
倒不是 4 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第一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舅杨子敬先生每日晚餐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乐道,什么“宴桃园好汉三结义,斩黄巾英豪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可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务了。
我只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穷悬念,在母亲的敦促下,含泪上床。
今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孔之见地读了下去,竟然越看越懂,固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方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由于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掉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掉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能够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
时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由于看《三国演义》,惹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陈述“铤而走险”的《水浒传》大加赏识。
那部书里着力描绘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生气填胸! 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固然由于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牵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量,我感觉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开初我对它的兴趣其实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讨厌,还是到了中年此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诞言,一把酸楚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三)(时间:45分钟分值:30分)一、(2014·北京)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14分)又到麦浪翻滚时周霞①蜗居小城,终日上班下班,做饭吃饭,庸庸常常,忙忙碌碌。
傍晚,出去散步,信步走远了些,不知不觉就远离了车马人喧,走上了一条土路。
走着走着,田野里就有一阵阵植物的气息飘荡过来,那是【甲】麦子的味道。
暮色里,一片金黄的暖色蓦然吸引了我。
只不过是一小片麦地,却在一瞬间让我的记忆弥漫开来,一直弥漫到老家那翻滚着的无边麦浪里。
②我的老家在鲁西北平原。
每到这个时节,一望无垠的金色麦浪随风起伏,煞是壮观,乡亲们的脸上也荡漾起富足的笑意。
然而,我小时候,抢收麦子却是很辛苦的活儿,早了不好,晚了麦粒就容易掉进地里。
那时收割没有机械化,完全要用镰刀一把一把割下来,再一捆捆系紧,运回场院,翻晒碾压,或用脱粒机脱出麦粒,再晒干贮藏。
不管天多热,不管人多累,都要马不停蹄地劳作,就担心会遇到雷雨天气。
③小时候,麦子成熟前,我们总爱搓麦粒吃。
我会先找几颗大麦粒,揉碎在手心,两手相对,搓来搓去,于是一种幸福和喜悦的味道就从手里慢慢弥散开来。
搓好了,就张开两手,轻轻一吹,那些皮儿就四散开去,往嘴里一捂,清淡的麦香就从舌尖传递到全身,于是,满心就都是【乙】麦子的味道。
等麦收结束了,我们小孩子就挎上小篮子,到麦地里拾麦穗。
拾得多了,父亲会夸我,母亲会把麦穗晒起来,搓成粒,然后用麦子换挂面。
母亲做的挂面汤,只是滴几滴香油,倒点香醋,就很好喝。
④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
我们全家收割麦子,虽然天色暗了些,也有露水,但不用受曝晒之苦。
那时的我还不懂稼穑的辛苦,休息时,还有闲情望望皓月,和家人不停地说笑着,觉得是一种乐事。
割麦子时,要是谁被落下了太远,前面的人就会接趟子。
这样,有人帮忙,割得慢的人也就有了信心,等到都割完长长的一垄,全家人再齐头并进。
累了,就直起腰,抹抹汗,甩甩手,再埋头继续干,天气再热也要穿长袖衣裳,不然,尖尖的麦芒会扎得生疼,脚上穿着母亲在灯下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倒是不再怕麦茬刺破脚。
⑤麦收时节是一年里很累人的时候,又没有工夫去集市买东西,父母总是提前把鸡蛋腌制好,偶尔也会拿出春天里储存的香椿芽。
当疲惫地回到家,大家就齐动手,烧火,擀面条,切菜。
天热,面条煮好后,要放进刚挑来的井水里浸泡一下,再捞出,这样吃起来才过瘾。
这个时节的菜,只有黄瓜、西红柿和菜豆,反正地里长什么就吃什么,吃饱了,好好睡个午觉,再切开一个大西瓜,美美地吃一顿,舒坦极了。
太阳稍稍收威,就又起身下地了,麦收不等人呢。
⑥麦收时节,大人们总是让自家的娃们去帮老师割麦子。
于是,我和伙伴们就组织起来,在麦田里穿梭。
师生你追我赶,割得快的同学会善意地取笑一下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老师。
不到半天时间,几亩地就割完了。
今年春节,和儿时的伙伴通电话,说起当年每到开镰时麦地里弥漫着的【丙】麦子的味道,觉得是那样美好。
是呀,那时真好,那时的麦子好,那时的空气也好,那时的师生关系也和谐自然。
偶尔的田间劳作,给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⑦那时的感情是那么淳朴,那么温馨,亲切而悠远,令我至今难忘。
于是,我拨通了老家的电话,想从乡音里捕捉【丁】麦子的味道。
(有删改)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我”早年在麦收时节的一些生活情景。
这些情景包括:“我”搓麦粒、和小孩子们拾麦穗、和家人一起割麦子、和家人在割麦间歇一起做饭吃饭、和伙伴们帮老师一起割麦子。
(3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行文思路的梳理和概括。
解答时,首先要理清文章的思路并概括内容,可带着提示去文中找关键语句,如“到麦地里拾麦穗”“当疲惫地回到家,大家就齐动手,烧火,擀面条,切菜”“去帮老师割麦子”;最后将语言简化。
2.“麦子的味道”在文中出现了4次,其中,有的指麦子本身的味道,有的指麦子味道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请结合内容作出判断。
(只填序号)(4分) 指麦子本身味道的是:甲、丙指麦子味道中蕴含作者情感的是:乙、丁解析:此题考查文章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此题以填空的形式出现,短语在文中一共出现了4次,其中位于开头和倒数第二段的比较难判断,如果单纯看句子是表层意思,但如果结合段落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判断又可能含有深层意思。
此题需要非常细致的分析,比以简答的形式考查难度要大。
3.这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请你以第④段或第⑤段为例,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不超过140字)(7分) 第④段“累了,就直起腰,抹抹汗,甩甩手,再埋头继续干”等语句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了劳作的辛苦。
第⑤段运用衬托的手法,用麦收时的劳累突出了午休时一家人一起做饭吃饭的惬意。
作者就是用这样朴实的语言将家人间的亲密与麦子相联系,写出了一家人淳朴、温馨的情感,寄托了对那段亲切而久远的日子的怀念。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的赏析能力。
这是一道阅读延伸题。
历年中考侧重对人物形象或景物描写的赏析,多以描写、修辞等角度切入,今年在此基础上稍有变化。
切入的角度不是常见的修辞等,而是从“朴实的语言”和写作手法入手。
所以,鉴赏语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从修辞手法入手;②从重点词语入手;③从作者的情感入手;④从写作方法入手(如衬托、象征、托物言志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16分)壶口的黄河肖铁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
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望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
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
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
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
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
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
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
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
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
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
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睢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
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
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
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
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
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⑧这才是中国的河。
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
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⑨路德维希【注】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选自《散文选刊》有改动) 【注】埃米尔·路德维希(1881—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1.第①段写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有什么用意?(3分)①用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来衬托黄河的水。
②中国水的颜色就应该是黄河的颜色,黄河水才能真正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段落内容作用的分析和概括。
文中第①段写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其用意在于以九寨沟的水“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的特点,来衬托黄河水“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的特点,从而凸显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黄河水才能真正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
2.第④段描写了壶口黄河的景色,语言特点是什么?作简要分析。
(4分)①用词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②句式整齐,写出了黄河的气势。
③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面对黄河的主观感受。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的品味。
第④段中描写壶口所在地的语句中的“陷、高、山谷形似壶嘴”用词形象,富有感染力;“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望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句式整齐,从侧面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如“耳朵渐渐聋了” “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山谷形似壶嘴……心跳得能蹦出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面对黄河的主观感受。
3.第⑦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顺序:由远及近,由现实到历史。
好处:营造了一个宽广的时空,增加了内容的厚度。
解析:此题考查写作顺序及作用。
第⑦段中“极目四望……水和天连在一起……;下游……一个壶口”等可知该段使用了“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等可知该段使用了由现实到历史的写作顺序。
两者结合,由今思古,营造了一个宽广的时空,增加了内容的厚度。
4.第⑧段“这才是中国的河”有什么含义?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①壶口的黄河弥漫着黄色的漩涡,带有中国人的肤色。
②壶口的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这”指代的是“壶口的黄河”,结合“壶口的黄河”的特点“黄”,结合文意,不难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