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译和意译的要求
直译、意译(释译)和灵活处理

到没有定型译文可参照的套语,口译时要注意抓住原语的中心意思,结合上下文的意思,采用直译、意译(或称释译)或者灵活处理的办法,译出它的内在含义而不拘泥于其表面文字。
1.直译。
直译套语,表达最为生动,又能符合于原语。
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最好用直译,可以保持原语的生动风格。
但是要特别注意译出来必须是不会产生歧义的,否则会适得其反,就不如意译了。
下面几个直译的例子: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Good medicine is bitter in the mouth, but good for the disease; good 一intended words offend the ear, but are good for the conduct.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If one does not exert oneself in youth, one will regret it in oldâge.远水救不了近火。
Distant water cannot put out a nearby fire.2.意译(释译)。
直译有困难的时候,可以采取意译(释译)。
意译是口译中更常用的方法。
因为当场没有很多时间对语言本身进行推敲琢磨,而且口译要求的是忠于原意,不苛求语言和句型两种语言的对等。
所以除非很有把握才用直译,不然,—般都采用意译。
其实,从广义上来说,口译(oral interprétation)本身就有“意译“的意思。
英语Imerpret译为汉语就是“说明、解释”等的意思。
意译可能会失掉一些文彩,但是为了要保持原意,意译比较稳妥。
下面举几个意译的例子:废除终身制,打破铁饭碗。
Abolish the system of lifelong officiai post and that of state -guaranteed jo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The third party benefits when two parties fight each other.千里送鹅毛,物轻情意重。
直译与意译

【8】To me, the past is black and white, but the future is always color. 对我而言,过去平淡无奇;而未来确是绚烂缤 纷. 【9】You’d think he has ants in his pants. 你会觉得他坐立不安.
【10】I never thrust my nose into other men’s porridge. It is no bread and butter of mine. Let every man for himself, and God for us all. 【译文1】 我从来不会把自己的鼻子伸到别人 的粥里。那不是我的面包和黄油。让每个 人都为自己,上帝为我们大家吧。 【译文2】 我从来不管别人的闲事,我又不 靠它活着。 让每个人都为自己活着,而让 上帝照顾我们大家吧。
2)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today extended the olive branch to the Clinton Government by pleading for cooperation in developing foreign policy. 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今天向克林 顿政府伸出了橄榄枝,要求在 发展外交政策上合作。
【例3】Do you want to be a dragon lady or a woman behind your man? A: 你想做一个龙女,还是做个男 人背后的女人? B:你想做一个女强人,还是做个男 人背后的女人?
【4】Every time I see my grandfather, he gives me a big bear hug. A: 每次见到爷爷,他都要给我一个大大的熊式 拥抱. B:每次见到爷爷,他都要紧紧拥抱我. 【5】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 A: 你从我眼里看到了绿色吗? B: 你以为我是好欺骗的吗?
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资料讲解

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一)、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异化法 foreignization )Free translation 意译(归化法 domestication)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和语义表达方面存在着雷同和差异,翻译时有时用直译,有时用意译。
(1)、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指不仅忠实于原文内容,而且忠实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直译把忠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要求在保持原文内容的前提下,力求使译文与原文在选词用字、句法结构、形象比喻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尽可能趋同(无限接近)。
直译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
(1.1)直译的应用:(1.1.1)某些习语和短语的翻译,例如cold war 冷战 hot line 热线 spicy girl 辣妹black market 黑市 paper tiger纸老虎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The heart is seen in wine. 酒后吐真言(1.1.2)含义广为流传,读者较为熟悉的短语、习语等, 直译可以丰富译语语言。
例如:A. He walked at the head of the funeral procession, and every nowand then wiped his crocodile tears with a big handkerchief.他走在送葬队伍的前头,还不时用一条大手绢抹去那鳄鱼的眼泪。
B.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today extended the olivebranch to the Clinton Government by pleading for cooperation indeveloping foreign policy.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今天向克林顿政府伸出了橄榄枝,要求在发展外交政策上合作。
四种翻译方法,十种翻译技巧

四种翻译方法1.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每一个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
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用直译法处理时,就应采用意译法。
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但可以不拘泥与原文的形式。
(张培基)应当指出,在再能确切的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译有其可取之处,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另一方面可以进新鲜的表达方法。
Litera l transl ation refers to an adequa te repres entat ion of the origin al. When the origin al coinci des or almost tallie s with the Chines e langua ge in the sequen ce of vocabu lary,in gramma tical struct ure and rhetor icaldevice, litera l transl ation must be used.Free transl ation is also called libera l transl ation, whichdoes not adhere strict ly to the form or word orderof the origin al.(郭著章)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英语文化的前提下,在英译文中完全保留汉语词语的指称意义,求得内容和形式相符的方法。
意译是指译者在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求疑问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的相似。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方法和策略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方法和策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语文高考大纲明确规定的一个重要考点。
所谓“理解”,就是准确把握词句在文段之中的正确意义;而“翻译”则是将所供的文言句子按照直译的方式翻译为规范的现代汉语,所谓“直译”就是指将原文的字字句句都在译文中得到具体的对应和落实,只有在难以直译或者直译不能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时候,才依据原文意义进行意译。
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义,是将文言文句子准确翻译为现代汉语的重要前提。
众所周知,文章是由段落构成的,段落是由句群构成的,句群是由句子构成的,而句子则是由短语和词语构成的。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是由阅读句子开始的,甚至可以说是由一个一个的词语的阅读开始的,但是,正如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义就必须从理解全文的整体意义入手一样,要准确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也就必须从理解该句上下文的段落意义入手。
所以说,“宏观把握”、“语境着手”是准确理解文言文句子意义的基础。
当我们由文章整体意义的把握而局部理解了文章中具体句子的意义以后,就可以进行文言句子的翻译了。
将文言句子翻译现代汉语,考生必须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
第一,“信、达、雅”的翻译要求:“信”就是准确,即忠实于原文意义,不添、不加、不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凡是能够直译的,就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对照翻译,能够具体落实的字词就尽可能地在译文中有所落实,并保持原句的特点;“达”就是通顺,没有语病,符合表达习惯,遇到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句式等语言现象而无法直译时,就可以灵活地或适当地采用意译的方法;“雅”就是译文语句优美,用词造句比较讲究,而且有一定的文采。
第二,“留、补、删、换、调”的翻译方法:“留”指保留,凡是年号、帝号、国号、人名、地名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均可保留,照抄即可,不必翻译;“补”指增补,就是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删”指删除,就是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换”指替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调”,指“调整”,就是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直译和意译的界定

直译和意译的界定直译和意译是语言翻译中常见的两种方式。
直译是指把原文的每一个词汇和语法结构都翻译成目标语言,而意译则是将原文的意思用目标语言表达出来。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翻译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于直译和意译的界定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在翻译过程中,直译和意译两种方式都有其优缺点。
直译可以保留原文的句法和词汇,表达出原文的文化背景和风格,尤其在翻译文学作品和诗词时,直译能够更好地传达原著的意境。
然而,直译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可能会把原文的语法结构翻译得不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用法,从而导致翻译“生硬”不自然。
直译可能会强化语言障碍,因为直接将原文的语言文字翻译成目标语言,对目标读者来说不太易懂。
相比之下,意译则更注重在语言间建立意义联系,着眼于译文的“自然流畅”,也更多以目标受众为导向。
意译追求传达原文的深层意思、文化背景和作者的态度情感。
在翻译实践中,有时候根本无法对原句进行直译,因为文化、语言、词汇等方面的差异可能使得原文通过直接翻译表达的意思在目标文化中不可行或不适宜。
在这种情况下,意译和自由翻译就显得非常必要,它能够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
意译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各个领域的翻译,尤其是在新闻报道和商务沟通方面,意译能够更好地传递信息和解释语言。
值得注意的是,直译和意译并不是两种互相排斥的翻译方式,而是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在翻译实践中,常常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灵活地运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原文和目标文的特点以及读者群体的背景和读写水平来确定选择一种最为合适的翻译方式。
对于一些需要保持原文风格和言辞的文献、修辞体和诗歌,应以直译方式进行翻译;对于一些商业合同及科技论文等应以意译方式进行翻译,并掌握科技术语和该领域的背景知识,这样才能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总之,在翻译中,直译和意译都是非常重要的方式,没有哪种方式是普适的。
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来自行选择采用哪种方式,并全面考虑原文及目标文的文化背景、风格和读者的接受能力,从而更好地传达信息和意义,实现文化交流的目标。
直译法和意译法

直译法和意译法
直译和意译的区别在于: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
文字;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而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
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
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每一个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
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
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用直译
法处理时,就应采用意译法。
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但可以不拘泥与原文
的形式。
应当指出,在再能确切的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
译有其可取之处,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另一方面可以进新鲜的表达方法。
意译就是指译者在受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抛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期
疑点与原文的内容吻合和主要语言功能的相近。
直译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它有不少优点,例如能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等。
直译指在翻译过程中按原文逐字逐句一对一的翻译。
意译法采用动态对等的方法,使译
文在表达思想和语言功能方面与原文相同的一种方法。
直译与意译相互关联、互为补充,
同时,它们又互相协调、互相渗透,不可分割通过对直译与意译二者关系的正确研究,更多
地认识了解到什么时候采用直译、什么时候采用意译,在运用直译与意译的时候所应该学
握的技巧、遵循的原则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最终达到提高翻译能力及水平的目的。
直译意译和音译完整版

.
14
由此可见,直译和意译具有以下几点区别:
(1)在语言形式上,直译保持原作的表达 形式,意译则放弃原作的表达形式;
(2)在原语和译语的关系上,直译以原语 为中心,意译则以译语为中心;
(3)在原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上,直译以原 作者为中心,意译则以译文读者为中心;
(4)在涉及文化因素的处理上,直译往往 采用“异化”,意译则往往采用“归化”;
.
23
过去一些外国传教士、汉学家、学者、外交家 有非常中国化的名字,有些是自己起的名字,有 些是他们认同的名字,也要遵循这个原则,不用 重新音译。
John Leighton Stuart 译成“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年 於中国杭州 - 1962年9月19日於美国华盛顿)是一 位美国基督教的传教士。他也是一位教育家,曾 创办并担任燕京大学的校长和校务长。他还是一 位外交官,曾担任美国驻华大使。
.
11
意译和乱译
• 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基础上,运用相应翻 译方法以调整原文结构,用规范汉语加以表 达,这才真正做到“意译”。翻译实践证明, 大量英语句子汉译都要采取“意译法”。
• 如果把“意译”理解为凭主观臆想来理解 原文,可以不分析原文结构,只看词面意义, 自己编造句子,势必造成“乱译”。如:
.
上面的直译都不是“明白易懂的中国话”,因为原 句的语内翻译本来是:She liked to be with him, which is better than with others 。
.
13
直译的局限性
东西方在文化背景和语言结构方面有许多差异。差异太 大时,用直译法翻译是不能被译入国读者所接受的。
Literal Translation,Free Translation and Transliteration
直译意译和音译完整版

连锁反应
•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一国两制
• go west
上西天
直译加注释
• 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有时即便翻译成了 地道的英语,英语国家的读者也照样似懂 非懂,这时就需要加注释说明。
意译的定义
• 意译 (free translation; paraphrase; liberal translation),是指从意义出发,只要求将 原文大意表达出来,不注意细节,译文自 然流畅即可。意译不注重原作形式,包括 句法结构、用词、比喻以及其他修辞手段。 意译主 要在原语与译语体现巨大文化差异 的情况下得以应用。
直译意译和音译完整版
•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 ):
指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作的语言形式, 包括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同时 要求语言流畅易懂。既忠实原文内容,又 符合原文结构形式。
举例:
• paper tiger
纸老虎
• crocodile tears
鳄鱼的眼泪
• chain reaction
• 【直译1】她喜欢和他在一起,并不那样喜欢和别人在一 起。
• 【直译2】她喜欢和他在一起,胜过和别人在一起。 • 【意译1】她觉得跟他比跟别人在一起更开心。 • 【意译2】她觉得跟他在一起比跟谁都开心。
上面的直译都不是“明白易懂的中国话”,因为原 句的语内翻译本来是:She liked to be with him, which is better than with others 。
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

文言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广东高州中学吴勇文言文翻译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中的重头戏,一般都是给定句子要求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呈现形式是主观题。
但从平时的复习模拟与高考阅卷的答题情况来看,不少同学还没有很好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规则和方法,译出的句子常常错误较多,甚至还常闹出笑话。
所谓文言翻译主要是“直译”,也就是能够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句子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并做准确解释落实,还要准确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相比之下意译难度大一点,因为它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意译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转述法,二是凝缩法。
文言文的许多修辞方法,如果直接按原文翻译出来,既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和要求,其意思也会发生改变,因此就要把这些修辞格的词语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合理表达,这就叫转述法。
文言文里有时为了加强文章的气势,或增强某种表达效果而使用一些繁笔,如果照原文对译出来,确实难以做到,且表达效果也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就把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简略地译出来,这就叫凝缩法。
无论哪一种翻译,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常说的译文能够到达“信、达、雅”。
所谓“信、达、雅”最早是清人严复在译完《天演论》和《原富》等西方名著后,提出的三条翻译原则。
这三条原则同样适用于古文翻译。
后来一直作为文言文翻译的一个重要原则。
所谓“信”,是要求译文忠实于原著,不歪曲原意,不得任意增删、添枝去叶;更不能随心所欲,甩开原文、凭空编造,准确性要高,到达可信、可靠、真实。
所谓“达”,是基于“信”的进一步要求,即译文要通顺流畅,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既要使句子完美无缺,保留原文的语气;又要防止语句的呆板、带文言气;如果翻译出来的句子读起来别扭艰涩,就是没有做到“达”。
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

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一)、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异化法foreignization )Free translation 意译(归化法domestication)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和语义表达方面存在着雷同和差异,翻译时有时用直译,有时用意译。
(1)、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指不仅忠实于原文内容,而且忠实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直译把忠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要求在保持原文内容的前提下,力求使译文与原文在选词用字、句法结构、形象比喻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尽可能趋同(无限接近)。
直译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
(1.1)直译的应用:(1.1.1)某些习语和短语的翻译,例如cold war 冷战hot line 热线spicy girl 辣妹black market 黑市paper tiger纸老虎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The heart is seen in wine. 酒后吐真言(1.1.2)含义广为流传,读者较为熟悉的短语、习语等, 直译可以丰富译语语言。
例如:A. He walked at the head of the funeral procession, and every nowand then wiped his crocodile tears with a big handkerchief.他走在送葬队伍的前头,还不时用一条大手绢抹去那鳄鱼的眼泪。
B.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today extended the olivebranch to the Clinton Government by pleading for cooperation indeveloping foreign policy.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今天向克林顿政府伸出了橄榄枝,要求在发展外交政策上合作。
第一讲翻译原则简介

翻译原则
直译是基础,意译是补充
直译不等于死译(dead translation): 例:街道妇女应动员起来打扫卫生。
Women in the street should be called on to do some cleaning.
“In the street” should be replaced by “in the community”. 例:她一大早起床,进城,见到了她的公爹。
2. 增译法 (amplification)
词量增加(The methods of increasing the words number) 词量增加可称为“增词法”或“补足语意法”,亦可叫作
“增补法”,说的都是由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增加一些 词。 目的: ①为了使原文的语法概念在译文中表达得明确。 ②为了使译文句子结构更加完整和合乎习惯。 ③为了使词汇概念或范畴更清楚。 ④为了使专业内容表达得更具体。 原则: ①增补语义上、修辞上需要的词。 ②增补原文中的省略成分。 ③增补原文中的内含语义。
直译和意译的区别
1. It’ s a Smoke Free Area. 直译:它是个自由吸烟区。 意译:它是个无烟区。
2. Shakespeare put his hometown on the map. 直译:莎士比亚把他的家乡放在了地图上。 意译:莎土比亚使他的家乡声名远扬。
3. John would not come out of his shell and talk to others at the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4. 归化 (domestication)
归化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target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主张恪守目的语文化的语言传统,使用地道的 目的语表达,遵从目的语的文化习惯。归化翻译有着积极 的意义,它使得译文读起来通俗易懂,不存在艰涩拗口的 现象。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译者会最大限度地力求功能 对等(equivalence),在目的语中找出源语的对等语 (equivalent)。 如果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对等语,就“用目的 语文化替代源语文化”,即把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对等语的 外语词汇改头换面,或套用目的语中与之相似的现成的表 达法,把它们变成读者熟悉的目的语文化形象。
直译与意译

直译与意译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指翻译时要尽 量保持原作的语言形式,包括用词、句 子结构、比喻手段等等,同时要求语言 流畅易懂。
意译(free translation)则从意义 出发,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达出 来,不注意细节,译文自然流畅 即可。
死译、活译、直译、意译的比较
直译:因为我父亲知道,我也知道,只要挖到一定程度,早晚总可以在这 里辟出个牧场的。 意译:因为我父亲知道,我也知道,功到自然成。
不能直译就采取意译
这时若采用直译,保存了原文手法,但效果反而不好:或译 文不易为读者所接受, 或寓意不明,甚至不知所云, 这时,只能 采用意译。另外,有的句子直译出来读者也可以看懂,因原 文寓意较深,表达的不光是字面意义,不知用意译能起到画 龙点睛的作用。
能直译就尽量直译
大凡一种语言表达一种思想,常常采用某种比喻或其他修辞 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并富于感染力。直译保存了原作手 法,因而能达到与原文近似的语言效果。意译只把大意表达 出来,原文生动形象的比喻没有了,效果不免大为逊色。如:
For my father knew and I know that if you only dig enough a pasture can be made here.
英语翻译中直译和意译

1、直译与意译直译是基础,意译是补充能直译就尽量直译,不能直译就采取意译1. Their accent couldn‘t fool a native speaker. A. 他们的口音不能愚弄本地人B.本地人是不会听不出他们是外乡人的。
C.本地人一听他们的口音便知道他们是外乡人的。
2. Smashing a mirror is no way to make an ugly person beautiful ,nor is it a way to make social problems evaporate.意译:砸镜子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直译:砸镜子并不能使丑八怪变漂亮,也不能使社会问题烟消云散。
3.He felt a rush of fear churning his stomach.直译:他感到一阵恐惧涌上胃口意译:他感到一阵恐惧涌上心头4. He bent solely upon profit. A. 他只屈身与利润之前B.只有利润才使他低头。
C.他惟利是图5. Would there be any possibility of having breakfast on the train before we are decanted in Munich ?A.当我们在慕尼黑被腾出车厢之前有任何在火车上吃早饭的可能性吗?B.我们在慕尼黑被腾出车厢之前,有可能在火车上吃早饭吗?6. He had about as much chance of getting a job as of being chosen mayor of Chicago. A.他找到工作的机会和当选芝加哥市长的机会差不多B.他找到工作的机会简直跟当选芝加哥市长同样困难。
C.他找到工作的机会简直微乎其微。
拆句单词拆译26.Incidentally ,I suggest that you have the telephone moved to the sitting-room. 顺便说一句,我建议你把电话移至起居室。
古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词类活用
⑥名词+而+动词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 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顺流而东也。《赤壁赋》
词类活用
2、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 主语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表示的人或物。 可翻译成:主语使(让)宾语成为(为) (名词)。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 荐》)
词类活用
6、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使宾语所表示 的人或事物发出动词的动作。简言之,就 是“主语使宾语动”。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 烈士事略序》)
词类活用
7、动词的为动用法 动词的为动用法,是指为宾语或对宾语施 行某一动作。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 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多情自古伤离别。(《雨霖铃》)
基本要求
2、达 所谓“达”,就是“通”。就是连贯、通 顺、流畅。就是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规范和表达习惯,同时要与上下文文气贯 通一致。如果翻译出来的文字叫人读时感 到别扭艰涩,就是没有做到“达”。 例如:如果把“其人视端容寂”译成“那 个人视线端正,容貌寂静”就不符合现代 汉语语法规范,因为“寂静”用来形容环 境可以,怎么能形容“容貌”呢?
古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原则及 方法
要求:信,达,雅。 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留,换,补,对,删,调。
基本要求
英语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

英语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英语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这里所讲翻译方法是指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特点对比,分析其异同,阐述表达原文的一般规律。
英、汉语结构有相同一面,汉译时可照译,即所谓“直译”——既忠实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结构形式。
但这两种语言之间还有许多差别,如完全照译,势必出现“英化汉语”,这时就需要“意译”,在忠实原文内容前提下,摆脱原文结构束缚,使译文符合汉语规范。
特别要注意是:“直译”不等于“死译”,“意译”也不等于“乱译”。
试比较:1、直译与死译原文结构与汉语结构是一致,照译即可。
但如果原文结构与汉语不一致,仍然采取直译方法,就成“死译”了。
如:①、In some automated plants electronic computers control the entire production line. 在某些自动化工厂,电子计算机控制整个生产线。
(直译)②、The earth acts like a big magnet.地球作用着像一块大磁铁。
(死译)③、Manganese has the same effect on the strength of steel as silicon. 锰有同样影响在强度上像硅。
(死译)例②、例③既不忠实原意,又不符合汉语表达方式。
因此,必须运用“词类转换”广成分转换”、“词(语)序调整”等手段使译文通顺。
例②、例③应分别译为:“地球作用像一块大磁铁。
”…“锰像硅一样会影响钢强度。
”2、意译和乱译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基础上,运用相应翻译方法以调整原文结构,用规范汉语加以表达,这才真正做到“意译”。
翻译实践证明,大量英语句子汉译都要采取“意译法”。
如果把“意译”理解为凭主观臆想来理解原文,可以不分析原文结构,只看词面意义,自己编造句子,势必造成“乱译”。
如:It is easy to compress a gas,it is just a matter of reducing the space between the molecules. Like a liquid a gas has no shape,but unlike a liquid it will expand and fill a ny container it is put in.气体是很容易压缩,这正是压缩分子之间距离根据。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三、中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中考文言文翻译也随之有了根本的改革,绝大多数的试卷都增加了直接翻译题型;这既能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和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又能考察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的选择题型,难度加大了许多;因此,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就必须掌握必要的方法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例1:“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五扩;就是扩展; 1、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对于一些紧缩复句或言简义丰的句子,在翻译时,要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才能使意思表达清楚;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六缩;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七直;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八意;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1、互文不可直译;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例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2、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3、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代高官厚禄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4、婉曲;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九替;就是替换,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把古词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例:“然则……”:换成“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根据什么……”;十选;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为便于同学们记忆,特将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编成一段顺口溜: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中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四、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一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三文言文翻译“四重奏”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这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3.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是不难的; 五、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高考考试范围,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译题中体现,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已成为考生们关注的焦点;1、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备考对策: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2、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备考对策:文言句式已纳入高考考查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要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而这些句式一般说来都有语言标志,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来判断它们是属于哪种句式特点;3、悟词义——从关键实词意义方面把握备考对策: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4、辨用法——从主要虚词用法方面把握备考对策: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18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而、以、于、因、用、乃、其、为、则、之”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意上下文的关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 所以,在文言文翻译中,一定要注意通过看词性、观句式、悟词义、辨用法等方法,敏锐地发现这些得分点并准确地把它们翻译好,翻译得通顺流畅;这样,才能在文言文翻译中得到高分;。
第三章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

恭 贺 中 秋
(8) to live on air 不吃东西 (9) a free wind 顺风 (10) 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 做徒劳而多余的事
2. 句子
(1)Dear me, those girls were even as nervous as brick.(砖块是永远不
恭贺 中 秋
The Mid-Autumn Festival
第三章 直译与意译 Literal Translation vs. Free Translation
一、概述
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 量让译文与原文的形式与结构(包括原文的比喻、形象 和民族、地方色彩等)保持一致。理想的直译应该做到 “神”、“形”兼备。 而意译就是在理解和消化了原文深层意蕴的基础上, 将原文的表层结构打破之后进行重组。换言之,保持原 文的内容而采用译文读者容易接受或理解的语言形式。 这是因为每一个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词汇、句法结构 和表达方式,因此翻译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要使用意译 这一策略或技巧。
The Mid-Autumn Festere is a mixture of the tiger and the ape in the character of Hitler. 试译 希特勒的性格既残暴,又狡猾。 分析 如果把the tiger and the ape直译为老虎和猿,读者就会如坠 雾里,不知译者所指,原文的比喻意义就会被破坏。
The Mid-Autumn Festival
恭 贺 中 秋
二、直译示例
1. 词组
(1) 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 浑水摸鱼 (2) a gentleman’s agreement 君子协定 (3) be armed to the teeth 武装到牙齿 (4) crocodile tears 鳄鱼的眼泪 (5) paper tiger 纸老虎 (6) soft landing 软着陆 (7) to keep promise 履行诺言 (8) to turn a blind eye to 对……熟视无睹(假装不见) (9) a green apple 青苹果(未熟的苹果) (10) to make a duck 得鸭蛋(得零分)
直译与意译

直译与意译
一、直译
是指在翻译时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形式,包括造词造句、语句结构、修辞手段等,同时也要求语音表达通顺。
(1)译文完全按照原文的形式,语句通顺、语法结构不作任何调整。
例如:○1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Now things are totally different.
○2我们可能去那儿,但他们不去。
(2)译文不完全按照原文的结构形式,根据需要对原文的词序或语序做些必要的调整。
例如:
○1报刊杂志阅读后请放回原处。
Please put the newspaper and magazine back after reading.
○2谨以此书献给王教授以表敬慕和感激之情。
二、意译
是指在翻译时,译文着重表达原文的思想,而不注意与原文词义、形式结构的对应。
○1不许他给我们集体脸上抹黑。
We won’t let him bring shame to our collective.
○2可凭栏品茗,八面来风。
三、直译与意译
直译和意译是两种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翻译方法。
有时为求充分表达原意,直译和意译结合使用,效果更佳。
○1不到黄河心不死
Until all is over ambition never dies.
在翻译实践中,可以遵循这样一条基本原则:
Translate literally, if possible, or appeal to free translation.
即:能直译就直译,不能直译就意译。
英语14-3
赵诗逸1408010324
张嫒瑜 1408010320
2017.3.6。
直译与意译

1959年,周建人为《外语教学与翻译》 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关于‘直译”’。 他认为,当时所谓直译是指真正的意 译。” 四五十年代人们认为直译也就是意译, 二者无法区分。
• 3.七八十年代的译者对直译和意译作了分析和 比较,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 1978年,许渊冲在“翻译中的几对矛盾”一文中 也谈到直译与意译的问题,最后他得出五点结论, 归纳成两点就是:一.译文和原文相同的形式能 表达和原文相同的内容时,可以直译,不能表达 时就意译;二.原文的表达形式比译文精确、有 力时,可以直译,译文的表达形式比原文精确、 有力时,可以意译。1979年,王佐良在“词 义· 文体· 翻译”一文中写道:凡能直译处坚持直 译,必须意译处则放手意译。”
4.中文的直译和意译的英文的literal translation 和liberal translation,其中 literal 和liberal分别表示什么?
• 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literal的第一 种意义是:being the basic or usual meaning of a word or phrase “字面意义的 ”。第二种意义是: that follows the original words exactly“完全按原 文的”。 • Liberal: not completely accurate or exact 不完全 准确的,不精准的,不严格的。如: a liberal translation of the text不拘泥于原文的翻译。
• Liberal translation” requests us to express the general ideas of the original naturally and fluently on the premise of grasping the marrow deeply, not to be formalisti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直译、意译各有什么要求?如何正确对待直译与意译?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
(1)直译的要求:
A.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首先要保持原文内容,其次要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是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最后要保持原文内容通顺。
既要全面准确的阐明原作的含义,又无任何失真,或随意增加删除原作的思想,同时还要保持原有的风格。
有时甚至连原来的情绪或情感,比如愤怒或窘迫,挖苦或讽刺,喜悦或幸福都不应该忽视。
B.直译不能是死译或者硬译,有时候需要在句子的某些成分上做出调整和变动。
(2) 意译的要求:
A.译文与原文内容保持一致。
B.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而不拘泥于原文形式。
意译要求从意义出发,只要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不需要过分注重细节,但要求译文自然流畅。
在翻译时,如果不能直接采用原作的结构和表达形式,必须根据表达形式和特点改变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来转达原作的内涵。
要用适当的方式来传达原作的意思和再现原作的效果,在意译过程中,要是语言清晰,有说服力,并且符合语言习惯,遵照所使用语言习俗和正确的用法。
C. 意译绝不是随意翻译,不能不顾原文本意随便翻译,不着边际。
虽然直译与意译各有其不同的要求,但是直译和意译并不是两个相互排斥的翻译方法,它们互相协调、互相渗透,不可分割。
在实践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正确对待直译与意译。
就如同上文所述,直译在译文中既保持了原文的内容,又保持了原文的形式,但很多时候必须在句子的某些成分上作出一些调整或变动,才能翻译出既“忠实”又“流畅”的“再创作作品”。
如果直译行不通或是不理想的话,就要采用意译了。
意译包括用词的选择、句子的重新调整、隐含意思的恰当表达等。
不同的语言各有其特点和形式,在词汇、语法、惯用法、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
所以,译者在翻译时,需要灵活地使用翻译的方法。
直译和意译都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运用的。
直译能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等,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译文有时冗长啰嗦,晦涩难懂,有时不能正确传达原文意义,有
时甚至事与愿违。
同样地,意译有时也会出现译者凭自己的主观臆想来理解原文,不分析原文结构,只看词面意义,自己编造句子,造成“乱译”。
直译和意译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要准确地表达原作者的本意,没有好坏之分,但两者之间存在一个辩证的关系。
最常见的翻译是直译与意译两者有机结合,做到恰如其分才是翻译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