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教案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

每组全组合唱一首诗。
每组派一人作评委给自己组外的每一组评分。
综合评出最佳小组。
④完成时间
课堂,一课时。
活动成果编辑:
将学生收集的(1)的部分的内容和(3)①②部分的内容编辑成册,以32开版式打印并根据学生自愿要求再油印。
2.《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选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第五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学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提前让学生准备背下来,小学课本中所有的古诗词,和初一初二所有学过的古诗。当然可以有课外
三:说教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标、重点、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2)了解古诗词有关知识,(3)积累古诗词,学生争取多背一些古典诗词;(4)学会诵读古诗词。
①分组定任务
一班分为八个小组,分别收集:
a、诗词常识 b、含(写)四季的诗词
c、含(写)风、雨、雪的诗词 d、含(写)花、月的诗词
e、离别情愁、相思苦的诗词 f、抒发抱负的诗词
g、写名胜古迹的诗词 h、写山水风光景色的诗词
②明确收集要求
a、 基础要求:全诗或词,作者
b、中层要求:有点评(自己的或摘录的皆可)
1.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领略多姿多彩的创造风格,了解明星璀璨的大家名人,浏览醒世鉴人的名篇佳句,体会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感知美妙绝伦的艺术特色。
综合性实践活动《古诗苑漫步》教案

综合性实践活动《古诗苑漫步》教案一、活动主题:古诗苑漫步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 通过古诗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创新的能力。
三、活动对象:五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1课时五、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组古诗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教师选取一首古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诗歌的意境。
解析诗歌的内容、主题和写作手法。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并说明理由。
4. 展示环节:每个小组选取一首古诗,通过朗诵、表演等形式展示诗歌的魅力。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古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诗。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在讨论、展示环节的表现。
3. 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审美能力。
七、教学资源:古诗图片、课件、古诗文本。
八、教学建议: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
九、课后作业:1. 选取一首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诵或表演。
2. 写一篇关于古诗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十、拓展活动:1. 组织古诗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古诗素养。
2. 开展古诗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邀请诗人或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六、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文本、图片、课件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古诗。
七、活动步骤:1. 导入:教师出示一组古诗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教师选取一首古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诗歌的意境。
解析诗歌的内容、主题和写作手法。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并说明理由。
4. 展示环节:每个小组选取一首古诗,通过朗诵、表演等形式展示诗歌的魅力。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古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诗。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

5.鼓励学生进行古诗创作,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古诗的感知、理解和鉴赏能力,提升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提高古诗学习效果;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古诗的理解仍有所欠缺。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首古诗的深度解析,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古诗的知识。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概念、艺术特色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应用古诗。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古诗苑漫步》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学生们更深入地感受古诗的魅力。回顾这次教学,我认为有几个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苑漫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被一首诗、一幅画深深打动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古诗是古代诗人通过特定的形式表达情感、描绘景象的文学作品。它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6篇

《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6篇课题:语文综合性学习《漫步古诗苑》课型:积累鉴赏课课时:一课时年级:八年级下活动目标:1、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文明,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搜集整理古诗词,加强学生的预习积累的习惯。
3、通过小组比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及交流合作能力。
4、在诵读仿写、品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重点:诵读、仿写、品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小组比赛中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及交流合作能力。
活动难点:在畅游诗词云海中,提高审美情趣及文化品味。
活动准备:1、一周前印发学案导学,学生回家预习、积累、整理。
2、班级分成若干学习合作小组教学过程:漫步之一“学诗”(打夯筑基)古诗1、体裁古体诗《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十五从军征》近体诗律诗(八句五言与七言《望月怀远》《过零丁洋》)绝句(四句,五言与七言《相思》《赤壁》)田园诗(《归园田居》《游山西村》《过故人庄》)边塞诗(《使至塞上》《凉州词》《渔家傲-秋思》)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赠汪伦》)2、内容:思乡诗(《望月怀远》《泊船瓜洲》《回乡偶书》)咏史诗(《赤壁》《泊秦淮》《题乌江亭》)爱国诗(《春望》《过零丁洋》《己亥杂诗》《示儿》)哲理诗(《望岳》《登飞来峰》《题西林壁》《观书有感》)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共计305篇。
《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
词:1、词,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
词有词牌,即曲调。
词牌如《相见欢》、《虞美人》、《浣溪沙》、《渔家傲》、《天净沙》《如梦令》《忆江南》等。
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58字以下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古诗苑漫步的学习,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通过对古诗的欣赏与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鉴赏古诗的方法和技巧。
3. 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作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古诗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古诗作品,包括古代诗歌的经典作品和现代仿古诗歌。
2. 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 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如诗歌鉴赏书籍、网络资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a. 诗歌鉴赏方法的学习与实践。
b. 欣赏古代诗歌的经典作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c.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分享学习心得。
3.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对古诗苑漫步的教学进行总结。
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深入研究和赏析,写一篇赏析文章。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 通过诗歌赏析文章的质量来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审美能力。
3. 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环节来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古诗朗诵会,让学生体验古诗的韵律美。
2. 开展古诗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自己的古诗作品。
3. 推荐学生参加相关的文学社团或古诗竞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收集更多关于古代诗歌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2.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诗歌鉴赏书籍,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学习材料。
综合性实践活动《古诗苑漫步》教案

综合性实践活动《古诗苑漫步》教案一、活动目的:1. 通过古诗苑漫步活动,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文中的美景、美德和美好情感,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二、活动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三、活动时间:2课时四、活动地点:学校图书馆、教室五、活动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阅读一些古诗文,了解作者、背景和内容,为活动做好铺垫。
2. 活动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苑漫步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活动一:赏诗文美景(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并说明理由。
(2)学生分组讨论,挑选出每组认为最美的古诗文,并简要阐述理由。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出大家认为最美的古诗文。
4. 活动二:悟诗文美德(1)教师引导学生从古诗文中感受美德,如忠诚、孝顺、友谊等。
(2)学生分组讨论,挑选出每组认为最具美德的古诗文,并简要阐述理由。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出大家认为最具美德的古诗文。
5. 活动三:品诗文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从古诗文中感受美好情感,如喜悦、悲伤、思念等。
(2)学生分组讨论,挑选出每组认为最具美好情感的古诗文,并简要阐述理由。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出大家认为最具美好情感的古诗文。
6. 活动四:绘诗文画面(1)教师引导学生从古诗文中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2)学生分组讨论,挑选出每组认为最具画面感的古诗文,并简要阐述理由。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出大家认为最具画面感的古诗文。
7. 活动五:展诗文才华(1)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古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
(2)学生分组讨论,挑选出每组认为最具才华的佳作,并简要阐述理由。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出大家认为最具才华的佳作。
8. 活动总结: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强调古诗文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多欣赏古诗文。
《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实践活动教案

一、活动主题:《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实践活动二、活动目标:1. 通过古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2. 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的情感。
三、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4课时五、活动内容:第一课时:走进古诗苑1. 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诗人画像,引导学生了解古诗人的生平事迹。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并简单介绍诗人的背景。
第二课时:品味古诗之美1. 教师选取一首古诗,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情感等。
第三课时:古诗DIY1. 教师布置任务:请学生选取一首古诗,将其内容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出来。
2.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 作品展示,学生分享创作心得,教师点评。
第四课时:古诗朗诵会1. 学生自由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诵练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鼓励。
3. 布置作业:请学生课后收集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下节课分享。
六、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教学资源,包括古诗文本、诗人介绍、古诗鉴赏资料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手工材料等创作工具。
3. 多媒体设备及相关软件。
七、活动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等途径,查找与古诗相关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古诗的主题、意象、情感等。
八、活动评价:1. 教师对学生在古诗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对古诗的理解、表达、创作等方面。
2. 学生互评,互相学习和借鉴。
九、活动延伸:1. 教师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古诗知识竞赛等相关活动,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诗歌,参加学校或社区的文学创作比赛。
3.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诗歌展览、文学作品研讨会等,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十、教学反思: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是针对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古诗鉴赏的一个综合性学习教案。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古诗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文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2. 学习古诗文的韵律和语言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在鉴赏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三个部分。
1. 古诗文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古诗文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3. 古诗文的鉴赏和写作。
三、教学方法1. 阅读和讨论法。
通过教师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古诗文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
2. 群体合作法。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体验古诗文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3. 观察和感受法。
通过学生朗读和感受,让学生在鉴赏古诗文中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古诗文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并告诉学生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诗文,认真地读几遍,掌握其韵律和语言特点,然后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古诗文朗读和演绎。
3.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朗读各自小组的古诗文。
每个小组分别为全班表演自己小组选定的古诗文,除了朗读诗文之外,还需要演绎诗意和意境。
4.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古诗文比赛。
比赛方式可以是学生自行组成小组或者个人进行。
在比赛中,学生需要通过表演朗诵的形式,展现自己的韵律和语言特点,并且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5. 教师在最后一个环节组织全班学生集体创作一首古诗文。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加深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 学科评价。
通过分组小活动、全班合作比赛和学生的作业评定,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进行评价。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公开课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古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欣赏和品味古诗词的美。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他们对古诗词的深层次理解和欣赏还不够,特别是对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提高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古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教学难点:对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对古诗词有一定的研究,能够深入理解和讲解古诗词。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古诗词,对文本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次学习的相关古诗词,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3.操练(15分钟):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背诵,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深入思考,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综合性实践活动《古诗苑漫步》教案

综合性实践活动《古诗苑漫步》教案第一章:活动缘起1.1 活动背景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的博大精深,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的提升。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领略古诗的魅力。
1.2 活动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训练学生的朗读、理解和创作能力。
第二章:古诗知识介绍2.1 古诗的分类介绍古诗的分类,如古体诗、近体诗等。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分类的特点。
2.2 诗歌的基本要素介绍诗歌的基本要素,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这些要素在诗歌中的运用。
第三章:古诗欣赏与朗读3.1 朗读技巧指导教授学生正确的朗读节奏、语气和情感表达。
通过示范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2 欣赏经典古诗选择一些经典古诗,进行朗读和欣赏。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第四章:古诗解析与讨论4.1 诗歌解析技巧教授学生解析诗歌的方法,如理解意象、分析韵律等。
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如何深入理解一首诗歌。
4.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
第五章:古诗创作实践5.1 创作指导教授学生诗歌创作的技巧,如选择意象、运用韵律等。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创作一首简单的诗歌。
5.2 学生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古诗,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给予建设性意见。
第六章:古诗与生活6.1 生活中的古诗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古诗,如节日、节气等。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古诗在生活中的运用。
6.2 实践活动:古诗与生活结合学生分组,选择一个生活场景,用古诗进行描述或创作。
分享各组的成果,讨论古诗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第七章:古诗与艺术7.1 古诗与绘画介绍古诗与绘画的关系,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将古诗转化为绘画作品。
7.2 实践活动:以古诗为题材的绘画创作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绘画创作。
分享各组的绘画作品,讨论古诗与绘画的相互关系。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古诗的朗读:让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2. 古诗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古诗的欣赏:让学生欣赏古诗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的朗读和理解,古诗的欣赏。
2. 教学难点:古诗意境的理解,古诗欣赏的深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古诗的具体内容,深入理解。
3. 采用欣赏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提升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古诗的朗读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古诗: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进行朗读、理解和欣赏的教学。
3. 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读、理解和欣赏的练习。
5.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古诗朗读的正确性、流利性和情感表达能力。
2. 评价学生对古诗意境、意象和思想感情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 开展古诗知识问答活动,增加学生对古诗的了解。
3. 邀请家长参与古诗教学活动,增进家校合作。
八、教学资源1. 收集古代诗词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2.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古诗朗诵音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3. 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九、教学计划1. 第一周:学习古诗的朗读技巧,培养正确的朗读习惯。
2. 第二周:理解古诗的意境、意象,解读诗句的含义。
3. 第三周:欣赏古诗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4. 第四周:进行古诗知识问答,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实践活动教案

一、活动主题:《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实践活动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4课时五、活动内容:第一课时:走进古诗苑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苑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兴趣。
2. 学生自由阅读古诗苑中的诗句,感受古诗的魅力。
3. 分享阅读心得,让学生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古诗苑里的风景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中的自然景观,如山水、田园等。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挑选一首描绘风景的古诗进行深入鉴赏。
3. 小组代表分享鉴赏成果,其他学生互动提问。
第三课时:古诗苑中的人情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人物情感,如友情、亲情、爱情等。
2. 学生选择一首表达人物情感的古诗进行自主学习。
3.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第四课时:古诗苑的变迁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苑的历史变迁,感受古诗文化的传承。
2. 学生分组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古诗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3. 小组代表汇报研究成果,全班讨论交流。
第五课时:古诗苑漫步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收获,巩固所学知识。
3.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全体学生继续学习。
六、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苑相关资料,如古诗文本、作者简介、历史背景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3. 课堂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活动过程:第一环节:回顾与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学生分享自己预习到的关于古诗苑的知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古诗苑中的诗句。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挑选一首描绘风景的古诗进行深入鉴赏。
第三环节:小组交流(10分钟)1. 各小组代表分享鉴赏成果,其他学生互动提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3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3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苑漫步》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综合性学习课文,通过介绍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繁荣和魅力,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课文内容丰富,涉及古代诗歌的起源、发展、分类、特点等方面,同时还选取了不同时期的代表性诗人和他们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定的古代诗歌,对一些著名诗人和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古代诗歌的分类、特点以及发展历程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系统。
此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锻炼来逐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分类和特点,认识一批著名诗人和他们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基本分类和特点。
2.难点: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以及对诗人生平和作品背景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分类。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诗人的作品特点和风格。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和作品,进行分析鉴赏。
4.实践锻炼:让学生动手创作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诗人和作品等内容。
2.资料:收集相关古代诗歌的资料,用于案例分析和拓展学习。
3.课堂活动准备:准备诗歌创作的相关材料,如纸张、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繁荣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分类和特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解答疑问。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不同朝代的古诗精品,包括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等。
2. 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深入解析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3. 通过诗歌鉴赏、品读、仿写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诗歌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诗作为例,讲解诗歌的技巧和特色。
3. 采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发言、讨论、提问等。
2. 学生作业和练习,包括诗歌鉴赏、品读、仿写等。
3. 学生对古诗的认知程度,包括诗歌知识、诗人背景、艺术特色等。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导入课程,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选读《静夜思》、《登鹳雀楼》等易懂的诗歌。
2. 第二周:学习山水田园诗,以王维、孟浩然等诗人为例,鉴赏《鹿柴》、《宿建德江》等作品。
3. 第三周:学习边塞诗,以岑参、王昌龄等诗人为例,鉴赏《逢入京使》、《出塞》等作品。
4. 第四周:学习咏物诗,以杜甫、白居易等诗人为例,鉴赏《春望》、《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作品。
5. 第五周:总结课程,进行诗歌鉴赏、品读、仿写等活动的展示和评价。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诗歌朗诵: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诵练习,增强对诗歌韵律的感知。
2. 诗歌鉴赏:组织学生对经典古诗进行鉴赏,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3. 诗歌品读: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一首诗歌,从字词、句子、段落到整体,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外延。
4. 诗歌仿写:鼓励学生尝试仿写古诗,运用古典诗歌的技巧和形式,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七、教学资源准备1. 准备相关的古诗文本,包括诗人的原诗和注释、翻译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优质课教案共3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优质课教案共3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优质课教案1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的发展史及其特点;(2)掌握苏轼、李白、杜甫、辛弃疾等诗人的的诗歌形式、作品风格及主题思想;(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2. 能力目标(1)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解古诗的意境及情感表达;(2)能通过朗读演绎古诗情感,提高朗诵表达能力;(3)能针对所学诗歌,自主撰写同题材的古诗。
3. 情感目标(1)通过赏析、朗读古诗,感受到诗歌的美与语言的妙;(2)了解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背景和处世态度,逐渐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识记苏轼、李白、杜甫、辛弃疾等诗人的的诗歌形式、作品风格及主题思想;(2)理解古诗的意境及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掌握古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2)理解古诗歌的情感内涵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在黑板上贴出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让学生猜测出这是哪位诗人的诗句,以及这首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学生肯定会猜出这是辛弃疾的名句,那么老师就会向学生介绍辛弃疾的诗歌形式和主题思想。
2. 课堂展示老师请学生们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古诗文,展示创意和表演。
表演方式可以是朗诵、音乐、小品、舞蹈等多种形式。
同学们可以选择苏轼、李白、杜甫、辛弃疾等著名诗人的诗歌作品。
3. 课堂导学接着老师将要探讨的古诗的特点进行简介。
以辛弃疾的诗歌为例,辛弃疾的诗歌大多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忧虑,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些主题贴近人们的心灵,深受读者们的喜欢。
4. 课堂讲解老师为学生们讲解苏轼、李白、杜甫等诗人的诗歌形式和作品风格,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料的呈现和诗人名句的展示进行。
5. 撰写古诗最后,老师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自主撰写一首同题材的古诗,以深化对古诗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古代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能够欣赏和理解古代中国诗歌,并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赏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古代中国诗歌的特点和欣赏;难点:古诗背诵和创作。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古代中国诗歌选集;3. 录音设备;4.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表。
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古代中国诗歌的重要性和魅力,引导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老师通过PPT介绍古代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让学生对古代中国诗歌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老师逐一讲解古代中国诗歌的各种体裁和韵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诗歌。
三、示范朗诵(10分钟)老师选择一些经典的古代中国诗歌,进行朗诵,并解读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四、学生朗诵(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朗诵比赛,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诵,评选出最佳朗诵组。
五、古诗创作(20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共同创作一首古诗,可以参照所学古诗的形式和韵律。
2. 每组派代表进行朗诵和解读创作的古诗。
六、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继续研究古代中国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代中国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但是在课堂中,有部分学生表现不活跃,需要老师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下更多功夫。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古诗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中国诗歌。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古诗苑漫步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知识和技巧,能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走进古诗苑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一些基本的古诗知识和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2. 第二课时:古诗的欣赏与解读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欣赏和解读古诗的美。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第三课时:古诗的创作与实践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克服创作中的困难和障碍,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
4. 第四课时:古诗的交流与展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第五课时:古诗苑漫步总结与反思教学重点:总结学生在古诗苑漫步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步的学习制定计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诗的学习方法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在讲解古诗知识和技巧时,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古诗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欣赏和解读古诗的美。
3. 创作实践法:在学习古诗创作方法后,让学生进行实际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在古诗交流与展示环节,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反思总结法:在学习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 作品性评价:对学生创作的古诗进行评价,从内容、形式、创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古诗苑漫步古诗苑漫步综合性活动教学设计(四篇)

古诗苑漫步古诗苑漫步综合性活动教学设计(四篇)推举古诗苑闲逛一一、颜色美。
诗人绽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颜色,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迷人的魅力。
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服?二、构造美。
这首诗奇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构造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
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其次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说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呈现了空间。
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错;远、近、时、空彼此对比,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构造美,耐人寻味。
三、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气勃勃的景象,抒发了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四周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奇而美丽的意境。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
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叉。
颜色明媚,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爽开阔的自然风光的画面,抒发了诗在教学第一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人对祖国山河无比喜爱和愉悦的情感。
看了“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的人还看了:推举古诗苑闲逛二(一)、说教材《乡村四月》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中其次十三课《古诗词三首》中第一首,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季节的景象。
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密,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云雾蒙蒙,杜鹃欢唱,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夫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刚完毕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1.声情并茂地朗诵古诗,感受中华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能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激发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培养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提高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
一、导入新课
播放背景音乐:古筝乐曲《一剪梅》。
师: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春天我们会吟诵:春眠不觉晓。
生:处处闻啼鸟。
师:夏天我们会吟诵:接天莲叶无穷碧。
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秋天我们会吟诵:晴空一鹤排云上。
生:便引诗情到碧霄。
师:冬天我们会吟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热热身,其实也是对古诗的又一次巩固与积累。
)
师:这一首首古诗就如同这一曲美妙动听的古筝乐曲,让人沉醉流连,让人乐而忘返。
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这美妙的乐曲一起到古诗苑中漫步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门别类辑古诗
1.色彩。
自然界的颜色多种多样,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色彩,才更加美丽。
现在我们就来填一填古诗词中的颜色名称。
明确: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②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植物。
下面诗句中含有植物的名称,我们来填一填古诗中的植物名。
明确:①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动物。
很多同学家里一定养过小动物吧,小动物多么可爱,在古人的诗句中那些动物更是活灵活现。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诗句中写的是哪些动物?
明确: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上青天。
②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地名。
古诗词中常出现一些地名,我们来看一看下面这些含有地名的诗词。
明确: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④(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目标导学二:诗情画意品古诗
为诗配画
1.诗:(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画:(宋)马远《梅石溪凫图》
解说词:生于悬崖的梅树倒悬而下,梅花怒放,溪水碧波中,群鸭嬉戏,处处都洋溢着春日活跃的生机。
2.词: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画:(现代)王成喜《铁骨生春》
解说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画家以铁干、春蕾隐喻性地歌颂了红梅傲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3.诗:(清)郑板桥《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画:(清)郑板桥《竹石图》
解说词:画幅上的竹子,从石缝中挺然而立,坚韧不拔,遇风不倒,郑板桥借竹抒发了自己洒脱、豁达的胸襟,表达了勇敢面对现实,绝不屈服于挫折的人品,竹子被人格化了,此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目标导学三:声情并茂诵古诗
师:诗词最突出的特点除了追求意境的图画美之外,还特别注重节奏和韵律,具有音乐的美感。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可以看出在早期,诗、歌与乐、舞其实是合为一体的。
欣赏歌曲《月满西楼》
欣赏歌曲《思君》片段
跟唱歌曲《水调歌头》
目标导学四:满腹诗书用古诗
师:前面我们提到,在早期,诗、歌与乐、舞本是合为一体的。
而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到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才独立成体。
下面我们欣赏一首现代流行歌曲,请谈谈你由这首歌的歌词想到了什么。
欣赏歌曲《烟花三月》部分歌词:
烟花三月(节选)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
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
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
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
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该歌词化用的古诗词句: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
总结:流行歌曲歌词化用古诗词,使歌曲更有意境,增添了浓厚的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