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的关系之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与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与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成为全球的共识。

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方式,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框架。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以及实践,旨在加深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人类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这一概念最早在1987年的联合国《勃兰特兰特报告》中被提出,并由此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相互连接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融入了这种观点,将人类与自然视为一个整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这一概念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统一。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 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公正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只有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自然辩证法认为,经济、社会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只有平衡地发展这三个领域,才能构建一个稳定和可持续的社会系统。

2. 循环利用与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

通过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维持环境的稳定性。

自然辩证法强调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资源节约就是在整体利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和损失。

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全球合作与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需要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全球问题需要全球解决方案,各国应该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自然辩证法认为,所有事物都处于相互连接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

只有实现国际间的合作与共同发展,才能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进步。

三、可持续发展的实践1. 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可持续发展鼓励使用绿色能源,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概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概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概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指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马克思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如肥沃的土地、鱼产丰富的江河湖海等,而且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

自然物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中国的古人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其实就是讲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

孔子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

荀子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这些都是讲要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

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和自然相处,相互依存,但这种关系并不总是和谐的。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在保护自然资源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必须重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

第一部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史前时期开始就已经形成。

野外生存的人类,依靠自然中的各种资源生存,与自然处于一种良性互动的状态。

然而,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成为了不稳定、不可持续的状态。

饱经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的地球,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许多国家开始强调可持续发展,推崇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第二部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价值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全面协调的发展。

这种发展模式对于维护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第三部分:重塑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重塑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具体来说,要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需要以下三点:1. 资源共享与保护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但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我们需要厉行节约,推广环保理念,共建生态文明。

2. 意识提升与教育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需要滋养和培养。

我们需要加强自然环保与生态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公民环保素质。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将环保理念渗透到各行各业,将环保观念融入日常生活中。

3. 政策与法制政策和法制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政府部门需要制定促进环保、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政策、规划和法律法规,落实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责任。

同时,应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环保治理的效率和水平,深化政府与社会组织、公民之间的环保合作和参与。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发展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它不仅提供物质、能源、空气等资源,还提供了心灵的慰藉。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演变和调整。

如何保持人与自然的良好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几万年前,那时人们还是狩猎采集的社会。

在那个时代,人类对自然的依赖远大于对自然的改变。

然而,随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越来越多,对自然的依赖逐渐减少,甚至逆转。

近几百年来,以工业革命为标志的人类社会发展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破坏也不断加剧。

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一直处于主动地位,而自然处于被动地位。

人类往往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无视自然的平衡和生态,从而导致人与自然的矛盾持续升级。

例如,为了满足人类的消费需求,大规模开垦和利用土地、开采自然资源、疯狂开发房地产等,给自然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这不仅对人类自身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威胁,也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二、平衡人与自然的发展在追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人类也需要思考如何平衡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优化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和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接触等。

首先,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减少环境污染和对自然的破坏。

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去除低效、高污染的产业,培育高福利、低环境影响的现代化产业。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限制化学工业和矿业等高污染行业的扩张,采用更加环保的替代方案。

其次,要控制人口增长,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的生产和消费规模也在不断膨胀。

然而,有限的自然资源无法承载无限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需加强对儿童教育和健康保障等工作的支持,推动人口结构向高素质化、高收入化、城镇化方向转变。

论可持续发展观视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共3篇

论可持续发展观视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共3篇

论可持续发展观视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共3篇论可持续发展观视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1论可持续发展观视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早在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人与自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比如,中国古代哲学家关于“天人合一”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与自然合作共生的思想。

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破坏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紧张和矛盾。

这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其核心观点是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同时还要保证未来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发展需要。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可持续的人与自然关系必须尊重自然、维护生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统一。

因此,在可持续发展观的视野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是协调、互惠、合作的。

首先,可持续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性。

人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然具有一定的生态系统,而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需要掌握生态系统的规律。

这就要求我们在消费自然资源的同时保证不破坏生态平衡,从而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性。

比如,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许多国家开展了大量的环境保护工作。

比如,中国开展的“绿色发展”战略,即在保护生态的同时推进经济发展,保证了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次,可持续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互惠性。

自然赋予人类众多的资源,人类需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以便获得更多的自然资源。

然而,人类对自然的过度消耗会伤害生态平衡,削弱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

因此,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惠互利的,而不是单向、独占的。

比如,中国开展的天保工程就是依据人与自然的互惠性的理念,为了保护天然资源,同时也为当地的民众提供了生态旅游和就业机会。

第三,可持续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合作性。

在可持续发展观的视野下,人与自然之间必须建立合作关系,推动生态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比如,中国已经启动了固碳减排的生态保护计划,通过种植树木来吸收碳排放量。

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演讲稿

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演讲稿

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我们知道,自
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
过度开采和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我们的生存环境。

因此,可持续
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
限的,而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却在不断地对这些资源进行消耗。

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将来我们的后代
可能会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

因此,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我们要在满
足当代需求的基础上,不影响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情况下,合理利
用自然资源。

其次,我们需要意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自然资源不仅是我
们生存的基础,也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动力。

水、土地、森林、矿产
等资源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条件。

因此,保护自然资源就是在
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采取行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需要政府、企
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自然资源,企业需要采取环保措施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而个人也
需要从日常生活做起,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只要我们
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和
谐共处,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更加宜居。

谢谢大家!。

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人类和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保护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做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员,是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存在。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资源的供给,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对自然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建立在和谐相处的基础上。

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尊重自然: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不破坏自然的平衡和生态环境。

我们应该明白,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会破坏生态系统,对人类自身造成危害。

2. 循环利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推行循环经济模式。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作为有机肥料,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 生态保护: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是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方面。

例如,保护森林资源、湿地等生态环境,不仅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也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二、保护环境环境保护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方面。

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以下是几个环境保护的重点方面:1. 减少污染:污染是破坏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减少工业污染、车辆尾气排放等污染源,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同时,也要加强废弃物处理和垃圾分类等工作,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2. 节约能源:能源是支撑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节约能源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还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通过改进工艺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3. 保护水资源:水资源是维持生命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

保护水资源,包括水源地的保护、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水污染的防治等方面。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三、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为了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

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

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自古以来,人与自然一直紧密相连,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演变。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文明社会,这种关系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迁。

本文将详细探讨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

首先,原始社会阶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早期。

在这个时期,人类处于生存的本能驱使下,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人们通过狩猎、采集等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和资源。

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促使人类开始认识和尊重自然。

原始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预测天气和季节变化,探索自然规律,并将这些知识传承下来。

其次,农耕社会阶段是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第二个阶段。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掌握了种植与养殖的技术,有了更多的粮食和资源。

在这个阶段,人类开始改变自然环境以适应自身的需求。

人们开始进行农田的开垦、灌溉的建设,控制水流和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

这种对自然的主动干预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物质财富。

然而,工业社会阶段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掌握了更多的科学技术,实现了生产和生活的大规模变革。

工业化的兴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繁荣,但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引发了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在这个阶段,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环境保护行动。

最后,可持续发展阶段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最新阶段。

面对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人们开始推动转型,寻求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既满足当前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的利益。

人们开始采取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降低碳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通过可持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持久繁荣。

总结起来,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原始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社会。

从依赖自然、改变自然到保护自然,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自然辨证法课件_清华大学_肖广岭_第2讲_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

自然辨证法课件_清华大学_肖广岭_第2讲_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

2、着重于从社会属性的定义: 着重于从社会属性的定义:
“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函容能力的 情况下, 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情况下 , 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 ( 世界自 然保护同盟、 然保护同盟 、 联合国环境规划薯和世界野 生生物基金会
3、着重于从经济属性的定义: 着重于从经济属性的定义:
3 、 自然界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 的对象: 的对象:
在人与自然的对象关系中, 在人与自然的对象关系中 , 自然界不再是 纯粹的自然界, 而是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纯粹的自然界 , 而是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 是打上人类烙印的自然界; 于是 , 便出现 是打上人类烙印的自然界 ; 于是, 了“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 人化自然” 人工自然”
2 、 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可能性 : 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可能性:
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以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 作为调节器的。 作为调节器的 。 具有对象性关系的人和自 然是一个有机整体。 然是一个有机整体 。 人类改造自然的每一 次胜利,都会引起自然界的报复。 次胜利,都会引起自然界的报复。 这说明: 人类的能动性受到受动性的制约 。 这说明 : 人类的能动性受到受动性的制约。 而人工自然是调节人和自然关系的直接手 段。
二、盖亚假说的科学内涵及其争 论
1785年 1785 年 James Hutton 提出地球是一个超级 Hutton提出地球是一个超级 有机体, 有机体,要用生理学方法研究 1945 年 Vladimir Vernadsky 提出生命与物 质环境共同进化论 盖亚假说被称为地球生理学 盖亚假说的研究、 盖亚假说的研究、预测和证实
二、可持续发展定义所体现的基 本原则
1、 公平性原则: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 公平性原则:本代人的公平、 的公平及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 的公平及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 2、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 持续性原则: 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3、共同性原则: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赖 共同性原则: 性,全球要联合行动。 全球要联合行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种追求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实现平衡和协调的理念。

它强调人类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发展应该是相互促进、可持续的,并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命多样性。

以下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核心要点:
1.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人类活动应与自然环境保
持平衡。

我们需要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确保资源的可再
生性,防止环境破坏,以实现整体生态平衡。

2.社会公正:可持续发展理念认为经济发展应该具有社会公
正性和包容性。

它促进人们享有平等的机会、资源和权益,尊重和满足各个社会群体的需求,并且不损害任何人的权
益。

3.经济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理念追求经济的可持续性,即
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以一种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
需求的方式发展。

这涉及到合理利用资源、推动循环经济、减少排放和废物等。

4.文化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理念认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
多样性,尊重和保护各种文化传统和知识。

它鼓励包容性
的决策制定过程,与不同利益相关者合作,以确保人类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

5.教育和意识提升: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教育和公众意识的
重要性。

它鼓励推广环境保护、可持续消费和生活方式,并提倡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责任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旨在实现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使社会、经济和环境能够相互促进和持续发展。

这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协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目标。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一直是人类社会探讨的热门话题。

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掠夺,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威胁,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

而可持续发展则是一种人类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平衡的发展模式。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指的是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一种协调一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和谐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要求人类将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注重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平衡。

人与自然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导致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匮乏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实现人类和自然的互利共赢。

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协调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的发展模式,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的重要途径。

可持续发展旨在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经济长期稳定、社会和谐与可持续生态环境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可以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首先,可持续发展可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其次,可持续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平衡发展,避免了经济发展对环境带来过大的损害和负面影响。

此外,可持续发展更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促进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三、实现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实现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需要满足多种条件。

下面列举了实现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关键因素:1. 科学技术的推广。

科学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只有不断推进科技进步,加强节能减排,才能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持续有效的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以下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相关观点:1.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人类需要依赖自然资源来维持生存和发展,但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消耗会导致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以合理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

2.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类活动产生的排放物、化学物质和废弃物对环境产生破坏。

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并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3.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

可持续发展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低碳和气候适应性发展。

4. 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保护自然栖息地,保护濒危物种,并提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5. 社会与自然的协同: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应该与自然环境保持协同。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构建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社会,考虑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相互关系。

6. 教育与意识提高:教育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提高公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行动能力。

可持续发展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和平衡,以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求。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石,需要政府、企继续应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促进绿色经济: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同时,鼓励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 保护自然环境: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和栖息地。

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确保环境质量的监控和改善。

3. 提倡循环经济:通过循环利用和资源回收,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并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然辩证法第一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第一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

不同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 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 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可以通过自 我调节,恢复到稳定状态。当外界干扰超过生 态系统调节能力的限度,就会导致生态平衡破 坏,或整个系统瓦解。
从1949年起,位于日本熊本县水俣镇的日本 氮肥公司开始制造氯乙烯和醋酸乙烯。由于 制造过程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大量 的汞便随着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被排放到了 水俣湾。
1954年,水俣湾开始出现一种病因不明的怪 病,叫"水俣病",患病的是猫和人,症状是 步态不稳、抽搐、手足变形、神经失常、身 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自然界的全面人化 三、对生态危机根源的理论探讨
3.1 科学技术进步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吗?
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迫使人类深重地反 思科技进步与生态危机的关系。曾一度为 人们高歌礼赞的技术,受到了质疑:
技术是天使,还是魔鬼?
将把人类引进天堂,还是地狱?
带给人类的是幸福,还是苦难?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 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料的结果,但是 以后和再以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 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他强调指出: 要“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 恩格斯还指出:美索不达比亚、希腊、小亚细 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毁灭了 森林,但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今天这些地方竟因此 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 ,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储藏库。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自然界的全面人化
自然界的全面人化——人工自然的扩大 2.4 人工自然的扩大的消极意义

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关系之我见

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关系之我见

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关系之我见一、引言在当今社会,生态自然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生态自然观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倡导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观强调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能够保障未来世代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那么,生态自然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在我看来,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关系1. 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生态自然观强调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认为自然界的生物、环境和自然规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而可持续发展观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满足当前需求的要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未来世代能够继续获得资源和环境。

生态自然观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础和前提,二者相辅相成。

2. 地球村共同体意识生态自然观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张地球村共同体的理念,强调全球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和共同性。

而可持续发展观也强调全球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提倡共同责任和利益。

生态自然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在全球层面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3.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观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上。

生态自然观认为,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注重环境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观则提出了在经济发展中要注重环境的因素,要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并提出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方式。

生态自然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在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有着内在的联系。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生态自然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

生态自然观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引领我们正确对待自然、尊重自然;而可持续发展观则是生态自然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践,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实现生态自然观的价值和理念。

我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将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第一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第一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第一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第一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极其密切。

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对自然产生着深远影响。

因此,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代社会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首先,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可以通过自然辩证法的视角来理解。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哲学方法,它看待自然和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按照自然辩证法的观点,人类必须与自然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过去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对自然的掠夺性开发使得环境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系统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全球范围内都正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人类需求的同时,保持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供未来世代继续使用和发展的发展模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推行循环经济和生态城市建设等。

同时,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大力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人类应该意识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妥善管理和利用这些资源,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每个人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减少塑料浪费等。

此外,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人们关注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

社会公正确保人类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机会和福利。

而经济发展则需要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的增长,促进就业和减少贫困。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增强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因此,教育机构应当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社会活动。

总之,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中的热门议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这是因为人类生活的环境和资源都来自于自然界。

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破坏资源和生态环境,保证子孙后代有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剥削式的。

无论是进行农业、工业或是城市建设,都是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的。

这种剥削式的利用方式长期以来导致了环境的破坏,生物物种的灭绝,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发生改变。

当前,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短期需要,更加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以生态为中心,以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为导向,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发展。

人类必须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们开始采取了许多行动。

首先,人们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断加强环保意识。

通过减少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推行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等行动,以降低对于环境的影响。

其次,人们也开始尊重自然和生物多样性,致力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保护野生动植物,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减少非法捕捞和滥伐等行为,以维持生态平衡。

此外,人们还努力推动绿色经济,以环保的方式进行经济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是培养人们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到自然界的伟大和脆弱,学会尊重自然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

教育也需要传授技能,让人们能够在可持续的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创造更好的未来。

总结起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我们必须认识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树立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系统,推动绿色经济,加强教育,这些都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步骤。

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

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

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人和自然是紧密相连的,自然给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而人类也对自然进行改造和利用。

在人类与自然的长期交流中,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必须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特殊性,从而对自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护。

在这个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的认识尤为重要。

第一阶段:人与自然的原始阶段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初形态。

人类在这一阶段是地球上的最初居民,与自然界相互依存,共同生存。

在这个阶段中,自然对人的生存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人们通过发现和利用自然资源,获取食物、水、衣服和住所等最基本的需要,从而使自己在自然界中生存下来。

在这一阶段中,人们多数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在自然资源充足的环境中,依靠人类智慧的自然法则避免陷入饥荒和灾难。

第二阶段:人与自然的文明阶段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这个阶段,人们不再是在自然界中追求简单的生存,而是开始用自己的智慧探索自然并利用自然资源,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文明。

在这个阶段,人类不再是依赖自然规律的动物,而是通过研究和探索自然,逐渐认识到自然的规律和本质。

人们从狩猎和采集过渡到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并开始建设和使用房屋和道路等。

第三阶段:人与自然的工业阶段工业革命的到来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这个时代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要就更加巨大了。

在这个阶段,人类通过运用机械和现代科技,掌握了由煤、石油等化石能源驱动的大型生产模式,并在这个模式下,建设了一系列工业和都市化的建筑。

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加速发展,在未经过认真评估和控制的情况下,工厂的排放、废弃物的增加,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人与自然关系也开始出现了严重的冲突和对立。

第四阶段: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阶段人类的文明史是一个与自然的不断交互发展的过程,历史上的经验表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依赖于环境的,只有通过合理的、可持续的发展,才能保证未来的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探寻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之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被热议的话题。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依赖和利用自然资源来维持生计,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却越来越大。

如何在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平衡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互相制约限制,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循环系统。

在生态平衡中,人类作为种类之一,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并保护自然环境,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过度的破坏和干扰。

然而,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中,过度的开发和挥霍,造成了生态平衡的破坏。

森林被砍伐,湖泊被污染,物种消失,全球气候变化等等问题层出不穷。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认识到:保护生态平衡,是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可持续发展:寻找人与自然的新平衡点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不破坏自然环境,保障未来世代能够继续发展的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相对长远的目标,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

首先,在经济上,可持续发展需要寻找一种平衡点,既能够满足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又能够保护自然环境。

这需要在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低碳发展等方面下功夫,推进合理的经济调整。

其次,在社会层面,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需要对人的社会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

保护环境、爱护自然成为人类的共同责任,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倡导节约、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进一步推动好生态文明建设。

最后,在环境层面,可持续发展需要高度关注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要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发挥好生态系统的功能。

要深入开展生态修复,加强环境监管,推动环境治理,打造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

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各国都在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需要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思想,推动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演讲稿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演讲稿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人
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主题。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自古以来,人类
就在不断地探索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
境的破坏,已经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危机。

我们所面临的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
巨大挑战。

在这个时刻,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是息息相关、
紧密相连的。

我们不能再无视自然的警示,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类
与自然的关系,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路径。

可持续发展,已经
成为了当今世界的共识。

只有通过可持续发展,我们才能够实现经
济的持续增长,社会的和谐稳定,环境的持续改善。

那么,如何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呢?首先,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我们要推动绿色发展,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循环经济,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浪费,保护环境。

最后,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推动全球环境治理。

亲爱的同学们,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人与自然的关系之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之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之可持续发展摘要:人与自然的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

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带来了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也给自然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接受自然的惩罚。

人们深刻反省自身的行为,重新科学理性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探索和寻求更好的发展途径。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日渐深入,它是对“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认识的综合,它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建构现代生产力范畴提供了观念导向,适应当前人类发展需要,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千古不朽的课题。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

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

回顾人类和自然的发展史,很容易就能看到这种关系存在和发展[1]。

自从有了人类,人就与自然发生关系。

人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获得能使自己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自然界作为人类生命的支持系统而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与自然之可持续发展摘要:人与自然的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

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带来了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也给自然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接受自然的惩罚。

人们深刻反省自身的行为,重新科学理性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探索和寻求更好的发展途径。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日渐深入,它是对“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认识的综合,它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建构现代生产力范畴提供了观念导向,适应当前人类发展需要,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千古不朽的课题。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

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

回顾人类和自然的发展史,很容易就能看到这种关系存在和发展[1]。

自从有了人类,人就与自然发生关系。

人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获得能使自己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自然界作为人类生命的支持系统而存在。

自从机器大工业出现后,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人们向自然界索取物质资源的数量急剧扩大,大片土地开垦和森林砍伐,引起了大量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工业“三废”的无控制排放,严重地污染了空气,一些物种灭绝,而另一些物种又泛滥成灾,造成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这种因生存需要和生产发展而导致的非自愿失衡对人类生存的危害已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人的广泛关注。

尽管人们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由于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加上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失衡加剧,环保问题异常严峻。

从全球范围来看,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普遍化、深化和尖锐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成为迫切的需要,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尤为重要。

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因此,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源于生态学,单一因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

1713年德国的卡洛维茨(Carfowitz)提出了森林永续利用理论,1867年哈根(Hartig)提出了森林多效永续经营理论。

这两个理论认为木材采伐量不能超过生长量,实际上就是木材采伐单一指标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此后,人们为寻求一种建立在环境和自然资源可承受基础上的长期发展模式,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先后提出过“有机增长”、“全面发展,“同步发展,和“协调发展”等各种构想。

20世纪70年代以来形成当代可持续发展观:1)经济发展观,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强调这种发展应保持在自然与生态的承载力范围之内。

2)回归自然观,人类只能放弃对自然界的改造和控制,“回归自然”,成为“自然界的普通一员”,才能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包括自然、经济、社会在内的系统整体的全面、协调、持续性发展为宗旨的新的发展观”。

4)社会发展观,他们认为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的持续发展,包括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改善。

5)协调发展观,不少人认为,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坚持“五个统筹”之本,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

对我们充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把我国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国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可持续发展观是对“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认识的综合,它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建构现代生产力范畴提供了观念导向。

生产力不仅是开发、利用自然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能力,而且是保护、修复自然,协调向自然索取与馈赠平衡的实践能力。

可持续发展原则下的新生产力观,是对以“征服自然”为特征的传统生产力观的消解[4]。

传统产业已经耗费了自然界大量的资源与能源;急剧膨胀的人口压力迫使整个大陆被开垦、围湖造田、毁林开荒,造成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生态失衡;可持续发展观继承和发扬了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成果,以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为中心,把自然界放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地位,强调人类与生存环境的共同进化,倡导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应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科学、全面理解现代生产力内涵的要旨在于:生产力不仅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人们协调自然、保护自然、适应自然的能力,以及人们自觉遵循自然规律的能力。

这就是从可持续发展观的角度对现代生产力内涵的创新性理解。

当今社会己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使用基础上的新经济形态。

知识生产的劳动对象是数据、信息、知识和智力资源。

对知识再认识,进行编码、软件开发、创造出知识产品是“知识生产力”的主要特点,这是人类由“实物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新生产力,是对劳动对象只是自然,生产力只是物质生产力观点的突破[5]。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

但是,这种状态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实现。

从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要求看,人与自然从来就不是和谐的,早期是自然奴役人类,后来是人凌驾于自然之上。

人与自然的和谐既应理解为人适应自然,亦应理解为自然适应并满足于人,是这两者的统一[6]。

从一定意义上说,自然适应于人内在地包含着人也应适应自然的要求,因为人只有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自然的发展,才能使自然满足其自身的需要。

生产力内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一味地改造征服,不是单纯地顺应自然,也不应是为了保护自然而保护自然,而应以合理地改造自然为基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生产力。

尤其对于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函待提高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只有实行改造与保护相结合的积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做到保护自然与发展经济的统一,才能通过可持续发展来促进生产力的进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面对当前现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

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

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

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变革的大潮中,新出现的诸如“大科技观”、“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否定[7]。

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

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1] 赵秀娟.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l):70一72[2] 李延瑾,徐琳.人与白然协调发展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理论月刊,2001,(7):50一52[3] 罗守贵,曾尊固.可持续发展研究述评.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2002,(2):143一144[4] 孔祥利.人与自然的和谐:生产力内涵的生态诊释与双赢策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3一26[5]匡跃辉.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3):69一72[6]赵云丽.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2,(4):92一96[7]张兴国.可持续发展与人的主体地位.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7一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