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华文明的奠基——先秦史 课前学案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教案9(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1.(2019·肇庆三模·12)赵翼《廿二史札记》写道:“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材料的“变”最早出现于(B)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唐朝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解析:材料“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体现了贵族政治的特点;“其势不得不变”说明要变革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出现,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选择B项符合题意。
2.(2019·中山高考模拟·12)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该学者揭示了(A)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解析:依据材料“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信息可知,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故B项错误;以宗法制为核心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3.(2019·广州二模·12)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B)A.宗法制的强化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C.社会政局动荡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趋向崩溃而不是强化,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男耕女织的劳作方式逐渐取代以前的集体劳作,“家”的含义相应地发生了转变,故B项正确;社会政局动荡是经济变化带来的政治方面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百家争鸣”是经济变化和政治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华文明的奠基——先秦史 课前学案
中华文明的奠基——先秦史课前学案二轮复习说明:主题:以时间(通史)为线索,以时代特征为中心,串联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基本特征及重要事件。
目标:建立时空观和时序概念,准确理解历史阶段特征。
一、时空、重大事件、基本线索先秦史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二、思考两个重要时期阶段特征1、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奴隶制的强盛时期2、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转型时期:春秋战国(东周约公元前8C—3C)三、基础知识巩固与强化考点一先秦时期政治文明的构建1.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1)王位世袭制:指王位由一个家族世代承袭的制度,是继“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之后出现的一种政治制度。
这样,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随着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以国王为中心的国家机构体制也随之建立起来。
(2)分封制:是一种地方行政制度,服务于王权。
核心是封邦建国,广封诸侯,以藩屏周。
分封对象有王族、功臣与古代帝王的后代。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统治。
(3)宗法制:源于父系家长制,实质是以区分嫡庶之间权力分配为核心的宗统关系。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4)礼乐制:是西周典制的重要内容,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它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主要涉及社会习俗、国家关系、军队征伐、典章制度等。
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贵族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结构。
(2)地方分权:各诸侯国有相对独立性,尚未形成中央高度集权。
如商朝内外服制度(方国联盟)、西周的分封制。
(3)等级森严: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大宗、小宗之间存在严格的政治隶属关系。
(4)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
课时作业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2·兰州市一模]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的生活化特征突出,风格活泼愉快;青铜时代,以饕餮纹为代表的青铜纹饰凶猛庄严,凸显出神秘和威严。
这从侧面反映了( ) A.纹饰的用途发生根本转变B.统治权威的加强成为需求C.民众的审美观念发生变化D.古代手工业技术不断提高2.[2022·潍坊市5月高三模拟]据考古发现,中国一些古人类遗址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的陪葬品都是农具;而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男性的陪葬品依然是石锄、石镰等农具,女性的陪葬品则多为陶制的纺轮。
这种变化说明( ) A.生产发展影响劳动分工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C.文明之初性别分工形成D.集体劳作正在瓦解3.[2022·河南省六市二模]商代重视天象观测,殷墟卜辞就有不少关于天象的记录,其中常见的有雨、风、云、启(天晴)、易(多云阴天)、晦(阴沉欲雨),还有日月食,对恒星也有一定的认识。
该情况( )A.表现了人们崇拜自然的观念B.是服务于对王权的神化C.表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D.表明人们建立了天气观测系统4.[2022·梅州市二模]西周各诸侯国的统治区域有国与野之别,其居民分别称为国人、野人。
遇有“国危”“国迁”和“立君”等重大事项,国君会征询国人的意见;野人是被征服地区传统居民,其原有的社会组织得到保留但身份不同于奴隶。
材料反映出西周各诸侯国( )A.带有集体统治和部族色彩B.未真正实施宗法制分封制C.使西周政权趋于松散状态D.民本思想已成为社会主流5.[2022·南通市大联考]西周实行分封制,导致了周代普遍建立地方自治政权,各民族也逐渐融合,各诸侯国共尊一主。
这加强了人们天下共主、天下同源的观念,还把中心地带的文化扩散到了周边地区,保证了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们有着大致相同的文化。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学案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金戈铁制卷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目的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内容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依据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等级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诸侯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贵族统治阶层内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森严的等级序列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考点二农业、手工业和商业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出现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泽被后世2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商周时期的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本质是国王代表整个贵族占有土地土地私有制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私田开垦井田制遭到破坏公元前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时间春秋战国条件生产技术的进步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派别代表主要观点儒家孔子核心是仁以德治民克己复礼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孟子仁政学说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性本善说荀子仁义和王道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人之性恶道家老子道是万物的本原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辩证思想庄子万物是相对的放弃差别观念获得精神自由法家韩非子以法治国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内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地位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评价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小农经济经营规模小农民遭受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承担沉重的徭役因而十分脆弱多数农民家庭容易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4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缫丝商朝时已有织机5古代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商鞅首倡重农抑商内容农业是本业工商业为末业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发展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1)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小农经济一般指自耕农经济其特点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商品经济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经济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进取性(2)冶铁技术的发明对社会进步产生的积极作用铁器的使用增强了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使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劳动成为可能小农经济应运而生铁器的使用使大量私田得以开垦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由此可见铁器的使用有利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小农经济考点三“百家争鸣”及科技文化一、“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士阶层活跃受到统治者重用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私人讲学出现平民开始接受教育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2诸子百家3评价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思想构成了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的理论武器二、科技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战国时期发明指南仪器司南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夏朝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订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理论的基础文学成就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屈原创作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艺术成就文字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1)诸子百家的天命观老子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万物的本原凌驾于天命之上剔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孔子立足于怀疑鬼神的存在和人事优先的考虑既重视人的主观努力又不完全否定天命的存在荀子制天命而用之人要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2)诸子百家的治国思想儒家推崇人治和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信息解读史料示意图展示的是宗法制的主要内容文字材料表明宗法制下宗主作为先祖受到后代尊崇和祭拜有利于家族的和睦相处表明宗法制有利于家族长期和睦相处历史结论分封制是指在土地国有的条件下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的一种制度该制度维系了周朝的长久统治后期造成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宗法制主要是为了解决继承问题而设立的具有家国一体的特征它的出现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维持家庭和睦史料主旨史料分封制的作用及其崩溃史料宗法制的含义及其作用信息解读史料分封制下周王对诸侯具有较强的号召力起到了拱卫王室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平王东迁后分封制逐渐崩溃说明周王获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史料主旨史料陶渊明桃花源记描述的古人的理想社会史料司马光笔下真实的农民的困苦生活史料自然地理环境对古代中国的影响信息解读史料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的美好世界史料司马光的记载真实地反映了小农经济下农民生产和生存的艰难说明士农工商四民中农民的处境最艰难史料自然地理环境包括黄土气候黄河等对古代中国有重要影响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是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因素历史结论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基本的生产经营模式其基本特点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对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文艺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7主题一基于血缘的制度探索———分封制与宗法制续表史料1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 先秦、秦汉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
第一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通史概览一目了然[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整体感知]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到小农经济的演变,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3.思想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和发展起来;文学体裁多样;实用科学兴起。
考点整合一一突破[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整合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一、夏、商、西周时期1.政治(1)王位世袭制: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与宗法制: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1)农业:以石器为主。
出现青铜农具,但较少使用。
土地制度:井田制。
(2)手工业:完全官营;商周青铜铸造水平高超;商代出现原始瓷器。
(3)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业由官府统一管理。
3.文化(1)商朝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也有一些是刻在器物上的铭文。
(2)夏商产生了宫廷舞蹈,周朝制定出包括舞蹈在内的礼乐制度。
二、春秋战国时期1.政治动荡与变革:争霸与兼并战争,宗法制与分封制遭到破坏;秦灭六国。
2.经济(1)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包括国家、地主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等几种形式。
(2)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直到鸦片战争后才逐步瓦解。
(3)农业:井田制破坏,土地私有制形成;生产工具、水利和耕作方法改善;重农政策出现。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第1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_先秦学案含解析
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1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线索一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限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奴隶制瓦解,封建制起先形成;商鞅变法更侧重于破旧立新、制度重建,实质是加强中心集权。
线索二先秦农耕文明的形成由原始农业向小农经济演化,农耕经济成为古代经济的主体;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变;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线索三先秦思想文化的影响“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文学艺术具有显明的时代特色。
项目年份考向2024 2024 2024试题分布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全国卷Ⅰ,24(分封制)全国卷Ⅰ,24(商周的王位继承);全国卷Ⅲ,全国卷Ⅱ,24(商汤的仁24(宗法制) 德之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全国卷Ⅲ,24(商周、春秋战国和汉代货币的演化);新高考卷Ⅰ(山东卷),1(百家争鸣)全国卷Ⅱ,24(秦国建立大型水利工程)全国卷Ⅲ,24(战国以前的铁器)命题视角高考对本讲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西周的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小农经济的影响因素、井田制、百家争鸣等主干学问上,多以考古资料、图片、文学作品创设情境,以史料实证的方式突出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以及思想文化的传承,感悟家国情怀一、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1.政治。
(1)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2)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
(1)农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土地制度是井田制。
(2)手工业: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工商食官。
(3)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
先秦时期学案
专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程标准】1.1 早期中华文明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知道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
1.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动和经济发展,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和“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主干梳理】【重难点突破】1.中华文明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源性与统一性相结合。
相对于世界其他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
各大文化区系既相对稳定,又不是封闭的。
通过区内、外诸考古学文化的交汇、撞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通过不断地组合、重组,得到不断更新,萌发出蓬勃生机,并最终殊途同归,趋于融合。
中国文明之所以独具特色、丰富多彩、连绵不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数千年间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都与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文明的多源性有密切关系。
同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的发展模式不同,多源、一统的格局铸就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苏秉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2.宗法制传统观点认为宗法制随着秦朝的统一而退出历史舞台,但宗法制中的血缘宗法理念却一直存在于整个封建社会中。
中国自周秦以来,一直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
在这种经济关系中,血缘宗法关系浓厚,以家庭内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劳动关系,使家族制度、宗法制度、家长专制的存在成为普遍现象。
这个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必然带有浓厚的血缘宗法色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血缘宗法色彩“千年不倒”说到底是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及传统儒家伦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某一制度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制度本身,要认识到制度本身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学案
专 题 一 中 国 古 代 文 明 的 奠 基 ———先 秦考点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 带有浓厚 的 迷 信色 彩 形 成 了 一 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 最高执政集团 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实 行 严 格的 等 级 制 度 政 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考点二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 人们开始使用 铁农具 和牛耕并将其逐渐 推广 出现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 垄作法 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 都江堰泽被后世 2 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商周时期的井田制 一切土地属 于 国 家本 质 是 国 王 代 表整个贵族占有土地土地私有制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 大量私田开垦 井田 制遭到破坏公元前 年 鲁国实行 初税亩 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 有的合法性 战国时期商鞅 变 法 废 除 井 田 制 以 法 律 形 式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3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 春秋战国条件 生产技术的进步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内容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男耕女织 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地位 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 中 国 传 统 农 业 社 会 生产的基本模式评价 农民拥有一定的土 地农 具 耕 畜等 生 产 资 料 具 有生产积极性 农 民 努 力 提 高 耕 作 技 术 为 我 国 农 业 的 精 耕 细 作作出了重要贡 献 但 小 农 经 济 经 营 规 模 小 农 民 遭 受 地 主 阶 级的沉重剥削 承担沉重的徭役 因而十分脆弱 多数农民 家 庭 容易陷于贫困 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4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商周时代 青铜 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 中国 已有铁器 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距今四五千年 我国已养蚕缫丝 商朝时已有织机 5 古代商业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 官府控制商业的 局 面 被 打 破 商 人 社 会 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商鞅首倡 重农抑商 内容 农业是 本 业 工 商 业 为 末 业 鼓 励 农 业 生 产 限 制工商业发展目的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 收 巩固封建统治(1) 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小农经济 一般指 自 耕 农 经 济 其 特 点 是 以 家 庭 为 生 产 生 活的基本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 小农经济 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商品经济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 包括商品生产和 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进取性 (2) 冶铁技术的发明对社会进步产生的积极作用 铁器的使用 增强了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 促进了社会生产 的发展 使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劳动成为可能 小农经济应运而 生 铁器的使用使 大 量私 田 得 以 开 垦 加 速 了 井 田 制 的 瓦 解 和土地私有制的产 生 由 此 可 见 铁 器 的 使 用 有 利 于 春 秋 战 国 时 期的社会转型小农经济 考点三 “ 百家争鸣” 及科技文化一、“ 百家争鸣” 1 背景 春秋战国时 期 中 国 社 会 发 生 重 大 变 革 士 阶 层 活 跃 受到统治者重用 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 私人讲学出现 平民开始接受教育 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 发展学术为宗旨的 学者和思想流派2 诸子百家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了中国思 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 和道德准则 道家思想构成了 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 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政治家的理论武器 二、科技与文学艺术 (1) 诸子百家的天命观 老子 天 法 道 道 法 自 然 道 是 万物 的 本 原 凌 驾 于 天 命 之上 剔除了 天命 的绝对权威 孔子 立足于怀疑鬼神的存在和人事优先的考虑既重视人 的主观努力 又不完全否定 天命 的存在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 人要遵循 自 然 发 展 的 规 律 发 挥 主 观能动性 去改造自然(2) 诸子百家的治国思想儒家 推崇 人 治 和 德 治 即 治 国 时 偏 重 人 的 作 用 实行 仁政法家 提倡 法治 主张用法令来统一思想和行为 建立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道家 主张 无为而治 即 不 要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7主题一 基于血缘的制度探索———分封制与宗法制续表———柳宗元《 封建论》史料 2 西周宗法制示意图宗者,何谓也? 宗者,尊也。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源头多元交融,逐渐形成统一的华夏文明,在夏商周文化的基础上,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秦汉初步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八方雄起: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具有自身特点与风格,为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家国同构:夏、商是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国家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商代神权统治到西周血缘政治的演变;国家疆域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社会经济不断繁荣。
争霸变革:中国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和列国纷争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中央集权思想、儒家思想初步形成,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天下一统: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六王毕,四海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
国家治理: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官僚体制逐渐取代了贵族体制,汉承秦制并加强中央集权,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田园风情:秦汉时期走向一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发展,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农业、手工业促进了商业发展,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都体现了田园风情。
思想一统: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儒家思想取得独尊地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文化灿烂:《史记》《汉书》是两汉史学代表作。
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裁多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科学兴起,中国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
第1讲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教案
板块1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阶段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特征政治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世卿世禄制社会大变革,诸侯争霸兼并,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宗法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制逐渐形成,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发展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官僚体制取代贵族制度;汉承秦制并不断完善经济西周井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国有制、集体耕作、工商食官制度铁犁牛耕标志着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形成;私营工商业兴起实行严厉的重农抑商政策,农耕经济得到初步发展,丝绸之路出现思想文化商代,甲骨文形成,贵族垄断了文化教育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科技繁荣;《诗经》和楚辞代表早期文学成就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科技成就大量出现;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应学生用书第1~3页)一、从“天下共主”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夏商周时期“天下共主”的确立(1)王位世袭制: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
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①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②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
③内容: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
④作用:周王室和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
(3)宗法制①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
②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③内容:按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
④作用: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
(5)世官制:实行世卿世禄制,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一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形成——先秦、秦汉学案
第1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形成——先秦、秦汉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秦汉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
2.经济上:由原始农业向小农经济演变,农耕经济成为古代经济的主体: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变;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实用科学兴起。
阶段一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早期国家出现,逐步形成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
(1)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商周延续。
(2)西周:实行以王族为主体、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周王成为“天下共主”;实行以血缘为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3)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农业生产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奴隶集体劳动,人类进入“青铜时代”。
(1)农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土地制度是井田制。
(2)手工业:夏、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3)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
3.文化(1)历法:夏朝时出现《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文字:最早的原始文字是“图画文字”,至商代已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考法1 从现象角度考查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响[典例1] (2017·全国Ⅰ,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一 先秦.doc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 先秦——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策略】1. 注意掌握知识的准确性:近几年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 而选择题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是一种点对点的联系, 注重考查的是考生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
所以,考生在复习时要勤于记忆, 牢牢地掌握基础和主干知识。
2. 注意掌握知识的连贯性:历史知识具有整体性, 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不是孤立的, 往往与其他专题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联系。
所以, 考生在复习时要瞻前顾后, 前后联系, 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
【考点预测】由于高考不回避重点、热点, 所以宗法制、分封制、儒家思想的形成、“重农抑商”政策等这些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考点依然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特别是“重农抑商”政策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现实感更强, 更容易成为命题的热点。
【知识整合】考点 1、经济的发展1. 农业(1)耕作方式的变迁:①原始农业主要的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②随着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沤制绿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③春秋战国时期, 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和推广。
开始形成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2)土地制度的演变:①原始社会,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②夏、商、西周时期, 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③战国时期, 以秦国商映变法为代表的各诸侯国通过变法, 废除井田制, 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多年。
2. 手工业(1)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商周青铜铸造十分繁荣, 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最著名。
西周晚期, 中国已有铁器。
(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商朝已有织机, 能织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4)商朝时己能烧制出原始瓷器。
3. 商业(1)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篇 第1讲 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讲案
第1讲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历史知识经常时空混乱,怎么办?建·时空坐标回顾历史,想一想历史知识经常支离破碎,怎么办?构·思维导图结合教材,试一试示例如下:历史线索经常脉络阻滞,怎么办?通·阶段特征依据史实,理一理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
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政治逐渐代替了贵族政治,专制皇权逐渐形成,_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典型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经济形态。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3.文化上: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方面的《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汉代文学阶段性的较高成就表现在汉赋方面。
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科技方面形成了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发明创造。
自主学习·通史整合对接一轮固本培元温馨提示:先根据本讲涉及的时空范围自主回忆相应的必记知识点,然后依据下面的“知识梳理”检验一下,效果更好。
一、政治制度的演变1.先秦(1)王位世袭制:夏朝时确立,“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
(2)分封制:以王族为主体,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形成诸侯混战、社会变革的局面。
(3)宗法制:以血缘为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形成“家国一体”的社会等级结构。
(全国通史版)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学案
2019年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目的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内容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依据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等级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诸侯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贵族统治阶层内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森严的等级序列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考点二农业、手工业和商业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出现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泽被后世2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商周时期的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本质是国王代表整个贵族占有土地土地私有制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私田开垦井田制遭到破坏公元前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时间春秋战国条件生产技术的进步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019年派别 代表 主要观点儒家 孔子 核心是 仁 以德治民 克己复礼 首创私人讲学 主张 有教无类 孟子 仁 政 学 说 民 贵 君 轻 的 民 本 思 想性本善 说 荀子 仁义 和 王 道 君 者 舟 也 庶 人 者 水 也 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人之性恶 道家老子 道 是万物的本原 无为而治 小 国寡民 辩证思想 庄子 万物是相对的 放弃差别观念 获得精神自由 法家 韩非子 以法治国 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内容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男耕女织 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地位 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 中 国 传 统 农 业 社 会 生产的基本模式评价 农民拥有一定的土 地 农 具 耕 畜等 生 产 资 料 具 有生产积极性 农 民 努 力 提 高 耕 作 技 术 为 我 国 农 业 的 精 耕 细 作作出了重要贡 献 但 小 农 经 济 经 营 规 模 小 农 民 遭 受 地 主 阶 级的沉重剥削 承担沉重的徭役 因而十分脆弱 多数农民 家 庭 容易陷于贫困 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4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商周时代 青铜 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西周晚期 中国 已有铁器 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距今四五千年 我国已养蚕缫丝 商朝时已有织机 5 古代商业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 官府控制商业的 局 面 被 打 破 商 人 社 会 地位提高 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商鞅首倡 重农抑商 内容 农业 是 本 业 工 商 业 为 末 业 鼓 励 农 业 生 产 限 制工商业发展目的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 收 巩固封建统治(1) 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小农经济 一般指 自 耕 农 经 济 其 特 点 是以 家 庭 为 生 产 生 活的基本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 小农经济 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商品经济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 包括商品生产和 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进取性 (2) 冶铁技术的发明对社会进步产生的积极作用 铁器的使用 增强了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 促进了社会生产 的发展 使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劳动成为可能 小农经济应运而 生 铁器的使用使 大 量私 田 得 以 开 垦 加 速 了 井 田 制 的 瓦 解 和土地私有制的产 生 由 此 可 见 铁 器 的 使 用有 利 于 春 秋 战 国 时 期的社会转型小农经济 考点三 “ 百家争鸣” 及科技文化一、“ 百家争鸣” 1 背景 春秋战国时 期 中 国 社 会 发 生 重 大 变 革 士 阶 层 活 跃 受到统治者重用 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 私人讲学出现 平民开始接受教育 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 发展学术为宗旨的 学者和思想流派2 诸子百家3 评价百家争鸣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了中国思 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 和道德准则 道家思想构成了 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 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政治家的理论武器 二、科技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战国时期发明指南仪器 司南 石氏星表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夏朝历法 夏小正 商朝改进为 殷历 黄帝内经 战国问世 西汉编订奠 定 了 我 国 中医学理论的基础文学成就 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奠定了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屈原创 作 了 新 的 诗 歌 体 裁 楚辞 代 表 作 离 骚 是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艺术成就 文字 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战国帛画人物 龙 凤 图 人 物 驭 龙 图 表 明 中 国 绘 画 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1) 诸子百家的天命观 老子 天 法 道 道 法 自 然 道 是 万 物 的 本 原 凌 驾 于 天 命 之上 剔除了 天命 的绝对权威孔子 立足于怀疑鬼神的存在和人事优先的考虑既重视人 的主观努力 又不完全否定 天命 的存在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 人要遵循 自 然 发 展 的 规 律 发 挥 主 观能动性 去改造自然(2) 诸子百家的治国思想儒家 推崇 人 治 和 德 治 即 治 国 时 偏 重 人 的 作 用 实行 仁政2019年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2019年信息解读史料示意图展示的是宗法制的主要内容文字材料表明宗法制下宗主作为先祖受到后代尊崇和祭拜有利于家族的和睦相处表明宗法制有利于家族长期和睦相处历史结论分封制是指在土地国有的条件下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的一种制度该制度维系了周朝的长久统治后期造成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宗法制主要是为了解决继承问题而设立的具有家国一体的特征它的出现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维持家庭和睦史料主旨史料分封制的作用及其崩溃史料宗法制的含义及其作用信息解读史料分封制下周王对诸侯具有较强的号召力起到了拱卫王室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平王东迁后分封制逐渐崩溃说明周王获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史料主旨史料陶渊明桃花源记描述的古人的理想社会史料司马光笔下真实的农民的困苦生活史料自然地理环境对古代中国的影响信息解读史料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的美好世界史料司马光的记载真实地反映了小农经济下农民生产和生存的艰难说明士农工商四民中农民的处境最艰难史料自然地理环境包括黄土气候黄河等对古代中国有重要影响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是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因素历史结论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基本的生产经营模式其基本特点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对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文艺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7主题一基于血缘的制度探索———分封制与宗法制续表史料1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明的奠基——先秦史课前学案
二轮复习说明:
主题:以时间(通史)为线索,以时代特征为中心,串联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基本特征及重要事件。
目标:建立时空观和时序概念,准确理解历史阶段特征。
一、时空、重大事件、基本线索
先秦史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二、思考两个重要时期阶段特征
1、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奴隶制的强盛时期
2、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转型时期:春秋战国(东周约公元前8C—3C)
三、基础知识巩固与强化
考点一先秦时期政治文明的构建
1.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
(1)王位世袭制:指王位由一个家族世代承袭的制度,是继“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之后出现的一种政治制度。
这样,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随着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以国王为中心的国家机构体制也随之建立起来。
(2)分封制:是一种地方行政制度,服务于王权。
核心是封邦建国,广封诸侯,以藩屏周。
分封对象有王族、功臣与古代帝王的后代。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统治。
(3)宗法制:源于父系家长制,实质是以区分嫡庶之间权力分配为核心的宗统关系。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4)礼乐制:是西周典制的重要内容,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它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主要涉及社会习俗、国家关系、军队征伐、典章制度等。
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贵族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结构。
(2)地方分权:各诸侯国有相对独立性,尚未形成中央高度集权。
如商朝内外服制度(方国联盟)、西周的分封制。
(3)等级森严: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大宗、小宗之间存在严格的政治隶属关系。
(4)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3.周秦之际政治文明的演变趋势
(1)个人权力由分散到集中:由商周天子权力尚未集中到秦朝专制独裁的“皇帝制”。
(2)地方权力由独立到集权: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诸侯国到集权于中央的郡县。
(3)政治制度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到秦朝皇帝任免官员。
考点二早期农耕文明的形成
1.早期农耕经济的内容
(1)农业
①夏商周: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实行井田制。
②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重农政策开始出现。
(2)手工业
①夏商周:出现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被称为“青铜时代”,代表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和三星堆青铜礼器等;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②春秋战国: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以官营手工业为主导。
(3)商业
①商朝:职业商人产生。
②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
③春秋战国: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出现。
2.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世界地位:长期领先,是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
(2)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3)生产模式:不断改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实行精耕细作。
(4)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趋势
(1)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演变。
(2)土地制度:从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3)生产模式: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4)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出现并加强。
考点三先秦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
2.先秦儒学的基本特点
(1)政治思想:重视传统、注重继承。
政治和伦理相结合。
(2)伦理思想:强调仁和礼,仁是思想的内核。
(3)经济思想:重义轻利,认为人民的贫富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很大关系。
(4)教育思想: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创办私学,开创了平民能够接受教育的新时代。
3.“百家争鸣”的意义
(1)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的理论武器。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考点四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1.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宗法分封制的崩溃,社会处于转型期。
(2)春秋时期的改革针对经济基础,承认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改革针对上层建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3)秦国相对落后,秦孝公坚决支持商鞅变法。
2.内容
(1)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编制什伍组织。
(2)经济: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3)政治: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
(4)风俗:塞私门之请;推行分异令。
3.特点
(1)核心内容是“农战(奖励耕战)”和“法治”。
(2)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方式)、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4.评价
(1)积极: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动了秦国的封建化,奠定统一基础)(2)消极: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
四、深化认识:周秦之际政治文明的演变
个人权力由分散到集中:由商周天子权力的尚未集中到秦朝专制独裁的“皇帝制”。
地方权力由独立到集权: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诸侯国到集权于中央的郡县。
政治制度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到秦朝皇帝任免官员,从而形成官僚政治。
权力执掌由贵族到官僚:国家权力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把持到秦朝由皇帝任命。
五、多角度认识小农经济的影响
(1)政治:分散的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重要原因。
(2)政策: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和自给自足性是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
(3)科技:小农经济的发展既促进了农学、天文历法等与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又决定了其无法实现根本性突破。
(4)文学:很多文学作品反映了小农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5)民族心理: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既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保守的不足。
(6)家庭伦理:小农经济是“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源;同时也注重孝道、重视邻里和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