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常用劳动工资统计指标整理(待补充2017.8.2最新)

合集下载

人力资源常用数据指标

人力资源常用数据指标

人力资源常用数据指标

人力资源常用数据指标是指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常用的用来衡量、分析和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和评估其雇员的情况、培训和发展的状况、员工满意度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等方面的情况。以下是人力资源常用数据指标的一些例子:

1.员工流动率:员工流动率是指员工离职的比例,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流动的趋势和原因。高员工流动率可能意味着员工满意度较低,需要进一步关注员工留任和发展。

2.培训投入和效果:培训投入指企业在培训上的投入金额,培训效果指培训后员工的绩效提升情况。通过比较培训投入和效果,企业可以评估培训计划的有效性和回报率。

3.人力成本率:人力成本率是指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总成本占总收入的比例,包括员工薪酬、福利、培训等方面的费用。人力成本率的变化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人力资源成本在整体成本中的占比情况。

4.平均员工绩效:平均员工绩效是指企业员工的平均绩效水平,可以通过绩效评估等方法进行评估。平均员工绩效的提升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整体绩效水平和竞争力。

5.员工满意度:员工满意度是指员工对工作和企业的满意程度,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评估。员工满意度的提升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减少员工流失率。

6.平均招聘周期:平均招聘周期是指企业招聘员工所需的平均时间,包括发布职位、筛选简历、面试等环节。通过掌握平均招聘周期,企业可以评估招聘流程的效率和质量。

7.绩效与薪酬关联度:绩效与薪酬关联度是指企业绩效评价与薪酬激

励的关系程度。草根据企业绩效评价结果来确定员工的薪酬水平可以帮助

劳动工资主要指标解释ppt课件

劳动工资主要指标解释ppt课件
39
针对平均工资过高原因: 1、计量单位单位填写错误,劳动工资统计中,工资总额
的计量单位是千元,而不是万元 2、季度工资填写年度工资 3、外籍人员、返聘人员算入其他从业人员 除此之外注意: 与同期、上期数据的比对,波动比较大的要重点核实。 很多企业填报估计数据,没有按照企业会计科目中实际发
19
5、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 员
指从事矿产勘查、开采,产品的生产 制造、工程施工和运输设备操作的人 员.
备注:一般指工业企业以及建筑业企 业中的一线工人。
备注:1、参考《职业分类和代码表》

2、千万不要漏填
20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年度、季度、月度)平均拥有的从业 人员数。
指 遣合同,因此这些人员不在实际用工 标 单位统计,而应由保安公司统计。 解 释
12
举例二:建筑业企业使用的施工人员,
多数是通过劳务外包公司雇佣的,这
些施工人员虽然在建筑企业工作,按
指 统计原则,这些施工人员由劳务外包 标 公司统计,而具体用工的建筑业企业 解 不予统计。(薪酬相关) 释
13
3、其他从业人员 指在本单位工作,不能归到在岗职工、 劳务派遣人员中的人员。此类人员是实 际参加本单位生产或工作并从本单位取 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具体包括:非全日 制人员、聘用的正式离退休人员、兼职 人员和第二职业者等,以及在本单位中 工作的外籍和港澳台方人员。

劳动工资指标解释

劳动工资指标解释

15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几个误区
实发 工资
漏填各 种福利 及奖金
搞错报 告期
计量 单位是 千元
包含单位从个人工资中为 其代扣代缴的房费、水电 费、住房公积金、社保基 金个人缴纳部分等。
机关事业单位文明机关 奖、考核奖
实发工资
16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注意事项
纳入工资总额
单位从职工个人工资中直接为职工代扣代缴养老 统筹、失业保险、大病统筹、个人所得税、住房 公积金以及其他各类扣款 单位为职工购买的商业性保险其性质为劳动报酬 ,如果保险单已发到职工手里的应计入工资总额 统计。 部分单位取消单位食堂,定点饭店,每人每月发 给一定数量的餐费,这部分餐费应统计为工资总 额。 上下班交通费交通费、住房补贴、公车改革后的 车补包含在工资统计范围内。
17
不应纳入工资总额
单位负责为职工缴纳(拨付)的养老统筹、失业 保险、大病统筹、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等
在年报和季报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1、平均工资数据为整数,例如25000等, 估算特征明显,先设定平均工资,估算平均 人数或工资总额; 2、照搬历史数据; 3、将本季度数据作为1-本季数据,例如: 4-6月份数据作为2季度报表数据; 4、有工资总额,没有平均人数; 5、有季末人数,没有平均人数; 6、填报预计数;
5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在岗职工

劳动工资主要指标解释(完整版)

劳动工资主要指标解释(完整版)

主要指标解释

1、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资源是指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

2、经济活动人口

经济活动人口是指劳动力资源中已经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各地区的经济活动人口不包括现役军人。

3、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指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

(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

4、非全日制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人员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其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从业人员,且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的人员。非全日制人员不包括:不定时工作制人员,如:老师,编辑等不坐班人员。

5、在岗职工

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在岗职工还包括:

(1)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人员(如使用的农村户籍人员);

(2)处于试用期人员;

(3)编制外招用的人员;

(4)派往外单位工作,但工资仍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如挂职锻炼、外派工作等情况)。

在岗职工不包括:

(1)本单位使用的且由本单位直接支付工资的劳务派遣人员,应统计在本单位“劳务派遣人员”指标中;

劳动工资指标解释

劳动工资指标解释
错误的填写:如果用31日时点人数22人替代, 错误的填写:如果用31日时点人数22人替代, 31日时点人数22人替代 两者相差19 19人 两者相差19人。
指 标 解 释
劳动工资专业培训
举例:1-本季平均人数计算
• 某公司从业人员各月平均人数如下:1 某公司从业人员各月平均人数如下: 40人 20人 26人 40人 月40人,2月20人,3月26人,4月40人 43人 52人 ,5月43人,6月52人。
指 标 解 释
劳动工资专业培训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的计算方法
根据报告期不同分为: 根据报告期不同分为: (1)月平均人数 (1)月平均人数
指 标 解 释
(2)1(2)1-本季平均人数 (3)年平均人数 (3)年平均人数
劳动工资专业培训
举例:月平均人数计算
• 某单位3月28日建立,每天从业人员人 某单位3 28日建立, 日建立 数如下:28日20人 29日20人 30日 数如下:28日20人,29日20人,30日 22人 31日22人 22人,31日22人。 • 3月份平均人数: 月份平均人数: 20+20+22+22) 31=2.7≈3 =2.7≈3( (20+20+22+22)/31=2.7≈3(人) 注意: 注意:计算平均人数要四舍五入
指 标 解 释
劳动工资专业培训

工资效益统计指标

工资效益统计指标

工资效益统计指标

工资效益统计指标是用于评估企业工资支付与员工绩效之间关系的指标。这些指标有助于企业了解工资支出与员工生产力、效率、质量等方面的关系,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薪酬决策。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资效益统计指标:

1. 工资总额: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员工的全部工资总额,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

2. 人均工资:指企业平均工资水平,即工资总额除以员工人数。这个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的薪酬水平和员工的平均收入水平。

3. 工资增长率:指企业工资总额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幅度,可以反映企业薪酬水平的变化趋势。

4. 工资效益比:指企业工资总额与产值、利润等指标的比值,用于评估工资支出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如果工资效益比过高,说明企业薪酬支出过多,可能会对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工资效益比过低,则可能意味着员工的薪酬水平过低,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5. 工资结构比例:指企业不同工资水平员工所占的比例,如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员工等。这个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的薪酬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薪酬差距过大的

问题。

6. 工资满意度:指员工对自己薪酬水平的满意度,可以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获取。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员工对薪酬的认可程度,对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留任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些工资效益统计指标的分析和比较,企业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的薪酬状况,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薪酬策略,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和企业的整体效益。

劳动统计指标解释

劳动统计指标解释

劳动统计指标解释

劳动统计是指对国家或地区内的劳动力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过程。劳动

统计指标则是在劳动统计过程中使用的一些衡量劳动力情况的标准和指标。下面将对几个常见的劳动统计指标进行解释。

1. 就业率:就业率是指就业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

或地区的就业状况和劳动力利用率。就业率的提高通常意味着更多的人能够找到工作或保持就业状态,这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非常重要。

2.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失业率反映了一个国家

或地区就业市场的紧张程度。高失业率通常意味着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可能导致社会问题和经济不稳定。政府通常会采取各种措施,如培训计划和创造就业机会,以减少失业率。

3. 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率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中参与劳动力市场的人口比例。

劳动参与率可以衡量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的劳动参与率通常意味着更多的人参与生产和创造价值,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然而,劳动参与率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教育水平、性别平等以及经济形势等。

4. 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每个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或产出。

劳动生产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它反映了劳动力利用效率和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高劳动生产率意味着单位劳动力创造的价值更高,能提高整体经济机构的效益。

这些劳动统计指标能够帮助决策者和研究人员了解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从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就业、减少失业、提高劳动力生产力,进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工资统计报表讲解

2017年工资统计报表讲解

2017年工资统计报表讲解

讲解人:乌鲁木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资福利处关勇

2017年1月

第一讲:目的、内容、范围

主要目的:了解、掌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及离休人员待遇情况,为制定工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主要内容:机关、事业单位年平均人数、职工工资总额、年平均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年离休费、基本离休费等情况。

工资统计的范围是机关、事业单位所涉及到的各类法人单位的在编在册所有职工。

共设计调查表32张。

第二讲:工资统计报表的主要指标

人社统RW1-32号各类指标详解:

1.单位个数:是指填报本报表的机关法人和事业法人单位的个数。

2.职工年末人数:指年末最后一天的实际人数。已经招用但到年末尚未报到的人员和尚未用完的进人指标,不得作为年末人数统计。

3.正式职工:指在机关、事业单位中,经国家有关部门分配、安排或批准招收录用的职工。正式职工是单位全部职工中的其中项。

4.职工年平均人数:是指报告年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职工年平均人数计算方法是:以12个月的平均人数(月平均人数是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被报告月的日历天数除求得)之和被12除求得,或四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被4除求得。

5.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总额包括公务员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机关技术工人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和普通工人的岗位工资,以及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其他津贴补贴和奖金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总额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等。

统计知识系列之十:劳动工资统计知识

统计知识系列之十:劳动工资统计知识

统计知识系列之十:劳动工资统计知识

统计知识系列之十:劳动工资统计知识

劳动工资统计是整个国民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工资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反映劳动力的数量、构成、分配使用及劳动报酬等情况,为党和政府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制定有关就业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政策提供依据,并监督和反映政策的执行情况,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对于各级主管部门和基层单位而言,劳动工资统计还为自身的劳动管理和人事管理服务。

1、劳动工资的统计范围是什么?

劳动工资统计的范围是辖区内城镇全部独立核算的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

2、劳动工资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劳动工资统计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员统计,包括从业人员、在岗职工、其他从业人员、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等。二是劳动报酬统计,包括上述各类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统计按单位的登记注册类型分组有国有、城镇集体、联营、股份制、外商和港、澳、台投资;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组有19个门类、95个大类和12个中类;按执行的会计制度类别分组有企业、事业、机关;按隶属关系分组有中央、省、市、县及县以下、其他。

3、什么是城镇单位在岗职工?

指在各级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4、什么是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由计时工资(含计时标准工资)、计件工资、计件超额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组成。按劳动工资统计制度规定,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根据有关规定支付的工资,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按国家规定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还是未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包括在工资总额内。工资总额还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代缴的各种税、费款及各种社会保险费用。如包括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个人缴纳部分,并且是个人所得税税前工资。工资总额计算方法并不是大家一般理解的基础工资,不只是按实际发到职工手里现金计算的。

劳动工资统计

劳动工资统计
目的
劳动工资统计的主要目的是为政府、 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劳 动力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劳动关系的和 谐稳定。
统计范围与对象
统计范围
劳动工资统计的范围包括全社会范围内的所有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涵盖国有、集体、私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形 式。
统计对象
劳动工资统计的对象是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劳动者所获得的报酬总额和构成,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 各项收入。
社会经济分析
分析劳动工资数据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评估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04
劳动工资统计与经济发展
工资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关系
工资水平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 能力,高工资水平能够提高居 民的消费意愿和购买力,促进
消费市场的繁荣。
工资水平的变化对消费市场 有显著影响,当工资水平提 高时,消费需求相应增加,
反之则减少。
工资结构
分析意义
了解不同类型员工的收入差异,为制 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提供依 据。
优化目标
建立合理的工资结构,提高员工的工 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工资水平差异
分析意义
了解不同地区、行业、企业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为政府制定合 理的劳动政策提供依据。
缩小差异
政府应采取措施,缩小不同地区、行业、企业之间的工资水平差异,促进社会公平和经 济发展。
智能化数据处理

人力资源常用数据指标

人力资源常用数据指标

人力资源分析常用指标指引

通用指标

1.员工增长率(月度)

【定义】是指新增员工人数与原有企业员工人数的比例

【公式】员工增长率=本月新增员工人数/上月期末员工人数*100%

【说明】员工增长率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增长速度。同时也可以反映出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将员工增长率与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结合起来,可以反映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均生产效率。

2.人力资源离职率(月度-企业间比较)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离职总人数与统计期平均人数的比例。其中离职人员包括辞职、公司辞退、合同到期不再续签(即终止合同)的所有人员。不包括内退和退休人员。

【公式】离职率=离职总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100%=(辞职人数+辞退人数+合同到期不再续签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月初+月末)/2×100%

【说明】离职率可用来测量人力资源的稳定程度。离职率常以月、季度为单位,如果以年度为单位,就要考虑季节与周期变动等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合理的离职率应低于8%。

3.人均人力成本(月度-月度环比)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平均每位员工的人力成本。

【公式】人均工资=报告期内人力成本总额÷报告期内员工平均人数

【说明】人均工资的统计,一般可以结合员工分类统计数据,也可以结合不同的时间跨度统计,这样就可以通过二维角度来分析实际问题。

4.人均销售收入(月度-月度环比)

【定义】是指根据报告期内的销售收入计算的平均每一个员工的销售收入。

【公式】人均销售收入=报告期内销售收入总额÷报告期内员工平均人数

【说明】人均销售收入是考核企业效率的指标,尤其用在同行业之间相比较最有可比性,人均销售收入越高,企业效率越高。普遍适用于企业处于成熟期进行同业间的比较。

衡量收入水平的指标

衡量收入水平的指标

衡量收入水平的指标

收入水平是指一个人或一户家庭的经济状况,通常通过收入和财富来衡量。这里将介

绍一些常用的衡量收入水平的指标。

1. 平均工资

平均工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人群的收入平均水平,通常指每个月或每年的收入。这个指标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反映出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但是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反映出收

入的分布情况。

2. 中位数工资

中位数工资是指按收入从低到高排序,位于中间的一个数值。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收

入的分布情况和收入的中心趋势,但对于收入分布不均匀的国家来说,这个指标的作用并

不是很大。

3. Gini系数

Gini系数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指标。Gini系数的数值在0到1之间,数值越小,表示收入分配越均匀,数值越大,则表示收入不平等越严重。因此,Gini系数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平等程度。

4. 贫困线

贫困线是指一个人或家庭必须达到的最低收入水平,以满足其基本需求,如食物、住房、医疗等。贫困线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程度,以及政府的扶贫政策效

果。

5. 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一个地区或行业规定的最低工资水平。最低工资标准是保障劳动者

的最低生活水平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同时,最低工资标准也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地

区或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

6. GDP

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总货物和服务的价值。GDP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出水平。然而,GDP并不能直接反映出人们的收入水平,

因为GDP无法说明这些货物和服务是由谁生产和享用的。

劳动工资指标解释

劳动工资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从业人员

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包括:1. 全部职工;2. 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 城镇个体劳动者;4. 农村社会劳动者;5. 其他社会劳动者。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是研究基本国情国力的重要指标。

单位从业人员

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各单位的从业人员反映了各单位实际参加生产或工作的全部劳动力。

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

城镇私营从业人员指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其经营地址设在县城关镇(含城关镇)以上的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包括私营企业投资者和雇工。城镇个体从业人员指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并持有城镇户口或在城镇长期居住,经批准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从业人员;包括个体经营者和在个体工商户劳动的家庭帮工和雇工。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率

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计算公式为: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

职工

指在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不包括返聘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在国有经济单位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人员(1998年以后的数据均为在岗职工数据,其他相关指标如职工工资总额,职工平均工资等指标也从1998年按此口径进行了相应调整)。

劳动工资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劳动工资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劳动工资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劳动工资统计是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用于衡量劳动者的工资和收入情况。以下是对劳动工资统计主要指标的解释:

1. 总工资:总工资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包括所有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总额。它是衡量一个经济体内所有劳动者工资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

2. 平均工资:平均工资是指总工资除以劳动者人数得到的平均值。平均工资能够反映一个经济体内劳动者的平均工资水平,对于了解劳动者整体收入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3. 最低工资:最低工资是指一个经济体内设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它是为了保护弱势劳动者的权益而设立的,确保劳动者至少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4. 工资指数:工资指数是指劳动者工资水平相对于某一基准时期的变化情况。通过工资指数,可以了解劳动者工资的涨幅或降幅,判断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水平。

5. 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力创造的价值或生产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或生产更多的产品,对于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总结起来,劳动工资统计主要指标包括总工资、平均工资、最低工资、工资指数和劳动生产率。这些指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情况、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制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劳动报酬统计指标解释

劳动报酬统计指标解释

劳动报酬统计指标解释

本指标解释根据国家统计局《劳动统计报表制度(2006年统计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修定。

1、职工工资总额:指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职工的劳动报酬和生活费。即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不在岗职工生活费两部分。

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指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其他工资。

(1)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2)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3)奖金:是指支付给在岗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4)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津贴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及岗位性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年功性津贴,地区津贴,其他津贴。

补贴包括: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如副食品价格补贴(含肉类等价格补贴)、粮、油、蔬菜等价格补贴、煤价补贴、房贴、水电贴、房改补贴以及提高煤炭价格后,部分地区实行的民用燃料和照明电价格补贴等。

(5)加班加点工资:是指对法定节假日和公休假日工作的职工,以及在正常工作日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职工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6)其他工资:是指其他根据国家规定支付的工资。如附加工资、保留工资以及调整工资补发的上年工资等。

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

(1)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的重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城镇非

私营单

位平均

工资

(包括

城镇非

私营单

位从业

(就

业)人

员平均

工资和

城镇非

1、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

员平均工资是指城镇地区

全部非私营法人单位的就

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平均

每人所得的劳动报酬。

计算公式

为: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

人员平均工资=报告期城

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工

资总额/报告期城镇非私

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人

数。

2、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

1、城镇非私营单位:包括

城镇地区全部非私营法人

单位,具体包括国有单位、

城镇集体单位、联营经济、

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

济、港澳台投资经济等单

位。工资统计是统计单位

的就业人员,而个体就业

人员、自由职业者等非单

位就业人员不在工资统计

范围内。

2、从业人员:在本单位工

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

1、影响女职工

一次性营养补

助标准。比如

《江苏省职工

生育保险规定》

第19条:职工

生育或者妊娠

满7个月引产

的,发给一次性

营养补助,标准

为统筹地区上

年度城镇非私

营单位在岗职

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

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

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

平均工资是两个统计

指标,在统计对象范围

上,前者包括后者。查

看各地发布的指标样

本,一般在岗职工平均

工资高于从业人员平

均工资。实践中,这两

个指标经常混用,应当

注意区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