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No.3
内力调整
Floor No. 6 Tower No. 1 Xstif= 13.7619(m) Ystif= 9.0085(m) Alf =
0.0000(Degree) Xmass= 14.8581(m) Ymass= 8.0044(m) Gmass=
1134.8947(t) Eex = 0.0446 Eey = 0.0726 Ratx = 0.8617 Raty = 0.7996 Ratx1= 0.6393 Raty1= 2.0154
竖向抗侧力构件(柱 、剪力墙 、抗震支撑 ) 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梁 、桁架 )向下传递 。 3、楼层承载力突变。
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 一层的 80%。
3、框剪结构中框架部分地震剪力调整 (抗震规范
6.2.13,高规 8.1.4)
Vf≥ MIN(0.2V0 , 1.5Vf,max)
(1)EX -15.4 3.1 8.3 -6.6 -36.7 -6.6 28.6
(2)EY -1.2 -9.3 43.2 22.7 -2.7 16.7 2.5
X向地震调整 Y向地震调整
CX=1.384 -11.1*1.384=-15.4 Cy=1.673 -0.7*1.673 =-1.2
4、框支结构中框支柱地震剪力调整
9022.40 (6648.78) (kN)
Y 向剪重比
Qoy/Ge = 1.60% (1.179%)
Y 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 75.41% Y 方向地震力放大系数:1层 1.357
2层 1.216 3层 1.044
做到 36个振型 ,仍有 ∶ X 向的基底剪力 Qox =
9022.4(7831.94)(kN) X 向剪重比 Qox/Ge = 1.60%(1.39%)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2006-10-25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1988年7月1日关于发布《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通知计标〔1987〕1609号根据国家计委计标〔1984〕10号通知的要求,由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八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铁道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我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国家计划委员会一九八七年九月十六日编制说明本规范是根据我部(79)基技字6号和(79)基技字94号文的要求,由我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对1977年发布的部标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试行)进行修订,于1984年根据国家计委计标〔1984〕10号的通知要求,本规范列入国家标准制订计划中。
规范编制组在编制过程中,认真总结了原规范试行以来的经验,组织了专题的科学研究,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
本规范在广泛征求全国各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后,于1986年7月由我部主持召开了审查会议,最后经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五章和八个附录。
其主要内容有:总则、线路场地和地基、路基和挡土墙、桥梁、隧道等。
在实施本规范的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并将需要修改和补充的意见及时函告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甘肃兰州铁路新村),并抄送铁道部专业设计院(北京西交民巷),供修订时参考。
铁道部1987年7月主要符号作用和作用效应Ma——桥墩基顶截面弯矩Mi——桥墩高hi处截面弯矩Ma——拱桥拱脚截面弯矩MijE——j振型i点处的地震力矩FijE——j振型i点处的水平地震力fiwE——作用于水中桥墩i点处单位墩高的水平地震动水压力Vo——桥墩基顶截面剪力Va——拱桥拱脚截面剪力SiE——由水平地震作用在i点处产生的作用效应SijE——由地震作用j振型在i点处产生的作用效应Ra——桥梁支座的反力FihE——i质点的水平地震力计算系数ηc——综合影响系数ηi——水平地震作用沿高度的增大系数Kh——水平地震系数Kc——滑动稳定系数Ko——倾覆稳定系数j——结构物j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β——动力系数ξi——拱桥的基本周期系数βj——相应于j振型自振周期Tj的动力系数μ——滑动摩擦系数ψ——地基土容许承载力的修正系数ψl——液化土的力学指标的折减系数几何参数a——桥墩基础底面顺外力作用方向的基础长度b——挡土墙墙底面的宽度bi——挡土墙验算截面1处的宽度bo——桥墩基础侧面土抗力的计算宽度dw——地下水的埋深ds——标准贯入或静力触探试验点的深度du——液化土层上覆盖非液化土层的厚度f——拱桥矢高H——结构物的总高度h——基础置于地面或一般冲刷线以下的深度hi——验算i截面的计算高度hf——基础或承台的高度hw——桥墩处常水位至基顶面的高度Jf——基础或承合质量对其质心轴的转动惯量Jp——桥墩总质量对其质心轴的转动惯量Io——桥墩墩身底面垂直于计算方向的形心轴的惯性矩p——基础底面计算方向的核心半径W——桥墩基底截面的抵抗矩S——截面重心至最大压应力边缘的距离l——桥梁的跨度材料指标Co——相应于基底处地基土的竖向地基系数E——材料的弹性模量m——土的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Ip——粘性土的塑性指数γ——材料的重力密度Vsm——土层平均剪切波速φ——土的内摩擦角φo——土的综合内摩擦角δ——挡土墙墙背或桥台台背与填土之间的摩擦角σo——地基土的基本承载力〔σ〕——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其它N——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Ncr——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No——当ds=3m,dw和du=2m,α4=1时土层的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Tl——结构的j振型自振周期T——结构的自振周期δ11——桥墩基底单位水平力产生的水平位移δ12——桥墩基底单位弯矩产生的水平位移δ22——桥墩基底单位弯矩产生的转角xij——j振型在墩身第i段质心处的振型坐标kfj——j振型基础质心角变位的振型函数θ——地震角mp*——墩身广义质量Kp*——墩身广义刚度mi——集中在i质点的质量mb——桥墩墩顶处的计算质量md——桥墩墩顶梁体计算质量mf——桥墩基础的质量mat——拱桥拱脚以上整孔桥的全部计算质量g——重力加速度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贯彻抗震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铁路工程的抗震设计,以保障铁路运输的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特制订本规范。
砖混结构底层框架抗震设计
孔 鹏
摘 要 : 对底层框架一抗震墙砖混结构 的震 害进行 了分 析, 阐述 了其基本 要求, 并提 出了防止震 害的具 体措施 。 出底 层 指 框架~抗震墙结构是 一种切 实可行 的工程结构形 式, 值得推广 应用。
关键词 : 砖混结构 , 层框 架, 底 抗震设计
在地震作用下 , 底层容易形成薄弱楼层而产生较严重的破坏, 危 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 0 2 %, .5 并应采用 双排 及整个房屋 的安全 。根据 以往 经验和实验 结果 , 底层框 架一抗 震 布置 , 双排分 布钢 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 60砌n 直径 不应小 0 , 墙砖混结构震 害重 , 架柱 又 比梁重 , 框 过渡楼 层破 坏较 上部结 构 于 6r l lo il I
基础或桩基 。
1 底层框架一抗震墙砖混凝土结构的震害分析
底层框架一抗震墙砖混结构, 一般底层为商业建筑, 上部为
2底部的钢筋混凝 土墙应设 置为带边框 的混 凝土墙 , ) 边框梁
住宅。其底层的纵横墙数量较少且横向布置不对称 , 具有一定的 的截 面宽度不宜小于墙的 15 , . 倍 高度 不宜 小于墙板 厚度 的 2 5 .
严重 , 上部楼层破坏同砖混结构相同。因此针对这类建筑, 主要
3当钢筋混凝士墙的高宽比不大于 10时, ) . 宜设置为带边框 解决增强下部整体 刚度 ; 增强 上部 结构 的延性 及变 形耗 能能力 , 竖缝的钢筋混凝土墙 , 墙的水平钢筋应在竖缝处断开, 竖缝处放 使之 上下 部相 匹配 ; 从而增强整体建 筑的抗震 能力。 置两块预制的钢筋网砂浆板或钢筋混凝土板 , 厚度为 4 m, 0m 宽
2 底层框架一抗震墙砖混结构的基本要求
某砖混结构教学楼的抗震加固
换梁承托上部所有各 层 的荷 载 , 造成转换 梁 的截 面尺寸过 大 、 施 易产生震害。在采用转换层后 , 高层建筑底部 的若 干柱要 承受上 由于柱 间距受 建筑 功能制 约 , 柱截 面又要 满足 工过难 的情况 , 而设置多道 转换梁分 别承托 几层或 十几层 , 而 部结构荷 载重 量; 从 降低单 根转换梁上承受 的荷载 。3 转换梁 加腋 的应用 。在 结构 轴压 比和上下层剪切刚度 比的要求 , ) 因而柱一般容 易形成对抗 震 设计 时 , 转换梁 的截面尺寸通常是由它的抗剪 承载力要 求来决定 不利 的短柱 。4 转换层结构 施工 的力 学 问题 。为保证转 换层 结 ) 的, 抗弯 对截面的要求 并不是 主要 因素 。因此 , 增强转换 梁在支 构有足够 的承载力和 刚度 , 而使转 换层结 构的截 面尺寸 高而大。 座区段 的抗剪承载力 ( 在支座 区段 的剪力较 大) 梁 就可 以有 效地 转换层结构的连续施工 强度 大 , 的施工 过程 复杂 , 一定 的难 有 有
1 王翠坤 , 郝锐坤 , . 等 转换层设置 高度对框 支剪力墙 设置了转换层 , 筑物 高度方 向刚度 的均 匀性会受到很大 的破 [] 徐培福 , 沿建 结 构 抗 震 性 能 的 影 响 [] 建 筑 结构 ,0 0 1 :52 . J. 2 0 ( )2 —6 坏, 转换层结构竖 向承载力构件不连续和墙 、 柱截 面的突变 , 导致 2 高层 建筑结 构的新设 计 [ . M] 北京 : 中国环境科 学 传力路线 曲折 , 变形集 中和应力 集 中 , 因而 转换结构 的抗震 性能 [ ] 赵 西安 .
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格
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格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是指根据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将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的抗震等级,以便评估和指导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
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划分主要是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等因素来确定的。
一、抗震等级划分标准1. 地震烈度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是决定抗震等级划分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波在地表传播时的能量大小来确定的,通常用MSK和CCS两种标准进行划分。
•MSK标准分为10度,分别为I至X度,表示从无感到毁灭性地震,抗震等级也相应地划分为I至X级。
•CCS标准分为12度,分别为I至XII度,与MSK标准对应,抗震等级也相应地划分为I至XII级。
2. 使用功能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也是确定抗震等级的重要考虑因素。
一般来说,住宅、商业建筑的抗震要求低于工业、医疗建筑等重要功能建筑。
•住宅建筑一般划分为抗震等级I至IV级;•商业建筑划分为抗震等级II至V级;•工业建筑划分为抗震等级III至VII级;•医疗建筑划分为抗震等级IV至VIII级。
3. 结构形式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也对抗震等级划分有影响。
钢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相比于砖木结构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因此抗震等级会有所提高。
二、抗震等级划分内容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划分主要包括抗震等级、最大抗震烈度、地震烈度参数、地震波动系数、结构码、使用系数等。
示例:抗震等级最大抗震烈度地震烈度参数地震波动系数结构码使用系数I VII度0.15 1.0 B 1.0II VIII度0.20 1.1 C 1.2III IX度0.25 1.2 D 1.5三、抗震等级划分的意义建筑抗震等级划分的意义在于可以根据建筑物所处的地震环境、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等因素,对建筑物进行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和评估。
合理的抗震等级划分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综上所述,建筑抗震等级划分在建筑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科学的抗震等级划分,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
构筑物抗震设计
构筑物抗震设计1 总则1.0.1为贯彻预防为主的地震工作方针,减轻构筑物的地震破坏程度,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制订本规范。
1.0.2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构筑物,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一般不致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但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一度的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或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的严重破坏。
1.0.3 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9度地区的构筑物抗震设计。
设防烈度为10度地区和行业有特殊要求的构筑物抗震设计,应进行专门研究并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1.0.4 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现行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规定的地震基本烈度;对做过抗震设防区划的地区或厂矿,可按经批准的抗震设防区划确认的设防烈度或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计。
1.0.5构筑物应按其重要性分为下列四类:甲类构筑物——特别重要或有特殊要求的构筑物,遇地震破坏会导致极严重后果;乙类构筑物——重要的构筑物,遇地震破坏会导致人员大量伤亡、严重次生灾害、重要厂矿较长期中断生产等严重后果;丙类构筑物——除甲、乙、丁类以外的构筑物;丁类构筑物——次要的构筑物,遇地震破坏不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
1.0.6各类构筑物的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0.6.1甲类构筑物的地震作用,应按专门研究的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计算;其它各类构筑物的地震作用,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但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本规范另有规定者外,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1.0.6.2 甲类构筑物,应采取特殊的抗震措施;乙类构筑物可按设防烈度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但设防烈度为9度时可适当提高;丙类构筑物应按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丁类构筑物可按设防烈度降低一度采取抗震措施,但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宜降低。
注:①本规范将“设防烈度”简称为“烈度”;“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简称为“6度、7度、8度、9度”;②本规范中有关降低一度采取抗震措施的规定,当有多种有利因素时,仅降低一次。
一般建筑抗震等级分为几级
一般建筑抗震等级分为几级
抗震设计是建筑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在地震频发的地区。
建筑抗震
等级是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抗震性能来划分的,它描述了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所能承受的程度。
一般建筑抗震等级分为几级,具体如下:
1. 一级抗震设防
一级抗震设防是对建筑物基本要求的一级防护措施。
主要适用于非常规模或者
抗震设防需求较低的建筑物,较少用于高层或特殊建筑。
2. 二级抗震设防
二级抗震设防是对一般建筑物所要求的基本防护措施。
大多数常见建筑物属于
二级抗震设防范围,能够满足一般使用安全要求。
3. 三级抗震设防
三级抗震设防是对高层建筑、重要建筑、功能特殊的建筑或者在地震频发地区
的建筑所要求的高级抗震措施。
通常是大型公共建筑、医院、学校等特殊建筑。
4. 四级抗震设防
四级抗震设防是对特殊重要建筑、需要特殊防护的建筑所要求的最高抗震级别。
例如核电站、大坝等重要基础设施,需要具备最高的抗震能力。
在实际的抗震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和工程师会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地理位置、
结构形式等因素,综合考虑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
抗震等级的设定意义重大,对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比较
适用周期 。对于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 , T>6 0S , 当 . 时 就会超 出反 图分别 以峰值加 速度和 反应 谱特 征周期 为技 术 指标 对 国土按 照 应谱 的适 用范 围, 此时所 采用 的地 震影响 系数 需做专 门研究 。对 可能遭受地 震影响的危险程度进 行划分 。根据三水 准设 防 目标 , 于桥梁抗震设计规 范 , 反应谱 曲线 的最大适用周期为 5 0s . 。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采用 3 个地震烈度水 准来 考虑 。
《 路工 发生与设 计基本烈度地震相 当的地震影 响时, 于一 般地 公 在 位 程抗震 段 的高速公路 、 一级公路工程 , 经一般维修 即可正 常使用 ; 位 水平 设计规 于一 般地段 的三级公路工程 , 经短期 维修即可恢复使用 ; 设计 三、 范》 四级公路工程 和位于地 震危险地段的高速公路 、 一级公路 工 程、 保证桥梁 、 隧道及重要构造物不发生严重损坏
遭受的地震作用 。因此从 2 0世纪 6 0年代起 , 国抗震设 计规 范 各 都从 烈度区划 向地震动参数 区划 过渡 。我 国现行 《 筑抗震设 计 建 规 范》 中国地震动参数 区划 图》 以《 为依据 确定设 防标 准。该 区划
震源机制和传播路 径等 多种 因素 的影 响。2地 震设 计谱 的阻尼 ) 修正 。规范反应谱 曲线 是取 阻尼 比为 5 %时 给出 的, 当结构 阻尼 比与 5 %明显不同时 , 该进行修正 。但《 就应 公路 工程抗 震设计规
由表 1 知 , 国现行 的《 可 我 公路工 程抗震设 计规 范》 采用单 一 水准 的抗震设 防思想 , 仅进行基 本烈度 下 的抗 震验算 。在抗震设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如何确定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如何确定在建筑工程中,抗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失往往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确定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至关重要,这有助于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住规定的地震力。
抗震等级的划分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一般可以分为多个等级,通常按照地震烈度、建筑物用途和所处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划分。
一般来说,抗震等级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一般抗震设防、中等抗震设防、较大抗震设防和重要抗震设防等级。
确定抗震等级的依据确定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地震烈度:根据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参数,确定建筑物所需的抗震等级。
2.建筑物用途: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在抗震等级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住宅和办公楼的抗震要求可能会有区别。
3.建筑物高度:一般来说,高层建筑的抗震等级通常会高于低层建筑,因为高层建筑受到的地震力作用更大。
4.地质条件:地质条件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例如地基土壤的承载能力。
5.结构形式: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也会影响抗震等级的确定。
确定抗震等级的方法确定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通常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和计算。
一般来说,建筑抗震设计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通过结构形式的选择、地震荷载计算、结构抗震计算等方法,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符合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通常会进行多次抗震能力计算,以确保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符合规范要求。
结语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确定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性能。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计算,可以确保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满足规定标准,从而保障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
在实际工程中,高度重视抗震设计,合理确定建筑的抗震等级,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可靠的关键之一。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问题解答(二)
21 0 2年 6月
工 程 抗 震 与 加
固 改 避
Vo. 4, .3 13 No
Ea t q a e Re itn rh u k ssa tEngn ei g a d Rer fti g i e rn n toitn
J n. 2 2 u O1
e e u e fii l n De e b r1,201 x c t d o fcal o c m e y 0. S me qu sin r a s d i x c to fte ne c d n r n fre o te c d di r o e t s we e r ie n e e u in o h w o e a d ta se r d t h o e e t . o o
是从 基础 底面起 算 ?
地段 评价 和场地 类 别 划 分 , 取最 不 利 情 况 进 行 工 并
程 设计 :
4 1 1条 和 4 16条 : .. .. 半挖 半 填 场地 , 何 进 行 地 段 如
评价 和场 地类别 划分 ? 对于 半 挖半 填 的工 程场 地 , 按基 ; 当基础 类 型或埋 深显 著不 同时 , 考 虑 应
差异 沉 降 , 对基 础和 上部 结构 采取相 应 的构造 措施 。 4 14条 和 4 1 5条 : .. .. 划分 场 地 类 别 时 , 盖 层 厚 度 覆 和 土层等 效 剪切波 速 的 计 算是 从 自 由地 面起 算 。 还
I re orso s n oi rv h e uain ftec d nt ,asr u ou a d‘ e t n a dAn w ra o tC d r nod rt ep n ea dt mp oeterg lt so h o ei i o me ei sc lmnn me ‘ si n s e b u o ef o Qu o o
钢结构厂房抗震等级为几级
钢结构厂房抗震等级评定钢结构厂房作为一种常见的工业建筑形式,其抗震等级对于保障生产安全和人员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钢结构厂房的抗震能力一般会被划分为不同等级,以评定其在地震发生时的承载能力和保护措施。
抗震等级划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钢结构厂房的抗震等级主要包括几个等级,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地震烈度和设计要求,具体划分如下: - 一级抗震等级:适用于地震烈度较小的地区,要求结构在中小地震中不发生破坏,主要保障人员撤离和财产安全。
- 二级抗震等级:适用于地震烈度较大的地区,要求结构在中等地震中不发生倒塌,基本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建筑完整性。
- 三级抗震等级:适用于地震烈度大的地区,要求结构在强烈地震中能够保持基本稳定,人员疏散不受阻碍。
- 四级抗震等级:适用于地震烈度极大的地区,要求结构在特大地震中能够保持整体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钢结构厂房抗震设计要点钢结构厂房在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要点,以提升其抗震能力: 1. 结构间连接:合理设计和加固结构连接节点,确保整体稳定性和变形能力。
2. 抗侧移设计:采用适当的抗侧移设计方法,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
3. 基础设计:合理选择基础形式和加固措施,确保结构与地基之间的稳定连接。
4. 动力分析:进行地震动力分析,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指导合理设计和施工。
结论钢结构厂房的抗震等级评定是保障工业生产和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依据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和建筑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和加固,才能有效应对地震灾害带来的威胁。
通过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提高抗震等级,最大限度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保障建筑和人员的安全。
以上就是钢结构厂房抗震等级评定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建筑抗震等级要求最新
建筑抗震等级要求最新建筑抗震等级是评估建筑结构承受地震作用能力的重要指标,其要求一直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提供必要的保护和安全。
随着地震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抗震等级的要求也在不断调整和提高。
建筑抗震等级的背景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可能给建筑物带来严重破坏和损失。
为了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建筑抗震等级要求应运而生。
建筑抗震等级的设定主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性能、地震烈度、地表条件等因素,以确定建筑物所需的抗震能力。
建筑抗震等级的分类根据建筑物承受地震作用的能力不同,建筑抗震等级可以分为不同等级。
一般来说,建筑抗震等级可以分为几个等级,包括但不限于:1.一般抗震等级2.中等抗震等级3.高等抗震等级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可能有不同的抗震等级要求,具体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结构形式等因素来确定。
建筑抗震等级的最新要求近年来,随着地震灾害频发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抗震等级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
最新的建筑抗震等级要求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结构材料和构件的要求:要求采用高强度、抗震性能好的结构材料和构件,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结构设计和施工要求:要求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确保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整体抗震性能。
•抗震设防烈度要求: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确定相应的抗震设防烈度要求,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可能的地震力作用。
•抗震设备和防护措施要求:要求建筑物配备相应的抗震设备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总之,建筑抗震等级的最新要求旨在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对于建筑行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行业的各方应密切关注建筑抗震等级的最新要求,并积极落实到建筑设计、施工和检测等方面,确保建筑物能够安全可靠地抵御地震风险。
以上是关于建筑抗震等级要求最新的一些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钢结构抗震等级划分
钢结构抗震等级划分钢结构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在抗震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钢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根据建筑的用途、地震频率和地震烈度等因素进行分类。
正确的抗震等级划分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一、抗震等级划分标准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抗震设计等级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I、II、III、IV级。
具体各等级的要求如下:•I级:主要用于对人员造成较大伤害或影响的工业和民用建筑。
•II级:主要用于对人员和运输设备造成次要损害的工业和民用建筑。
•III级:主要用于对人员和运输设备造成轻微损坏的工业和民用建筑。
•IV级:主要用于操作简单、无设备或者无损坏影响的工业和民用建筑。
二、抗震设计要求在进行钢结构抗震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承载体系:应选择适合的结构型式,如框架结构、刚性框架结构等,以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构件抗震性能:各构件应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如节点应设计合理、连接牢固。
3.抗震设计参数: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抗震设计参数,确保结构符合相应的抗震等级要求。
4.钢材选材:应选择质量可靠、强度高、延展性好的钢材进行构件制作,确保结构整体安全性。
三、抗震设计实施在实施钢结构的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根据建筑用途和地震烈度确定抗震设计等级。
2.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计算。
3.选取合适的结构型式和构件材料,并进行抗震性能验证。
4.确保钢结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并定期进行结构安全检测和维护。
四、结语钢结构抗震等级划分是保障建筑安全性的重要一环,合理的抗震等级划分和设计可有效降低地震灾害给建筑物带来的损失。
通过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要求和实施步骤,可以提高钢结构抗震性能,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较好的安全性能。
以上是针对钢结构抗震等级划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和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建筑抗震等级要求
建筑抗震等级要求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经受地震力作用,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抗震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建筑抗震等级标准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结构形式和重要性等因素而定,下面将介绍建筑抗震等级的基本要求。
1. 抗震设计基本概念抗震设计是指为了减小地震引起的破坏,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有一定的抗震性能以保护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而进行的设计。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应该有足够的抗震性能,保证其在地震中不倒塌或受损过重。
2. 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重要性,建筑抗震等级被分为多个等级,一般包括烈度、一般要求、较重要性、重要性和特别重要性等级。
不同的等级要求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不同的抗震性能,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不发生倒塌或破坏。
3. 抗震设计要求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结构形式:建筑结构的形式和构造方式对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需要选择适合的结构形式。
- 承载力要求:建筑物需要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以抵抗地震引起的水平力。
- 地震波作用:考虑地震波对建筑物的作用,确保结构在地震中不会发生倒塌或破坏。
4. 抗震设防标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建筑物在抗震设计时需要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确保建筑物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标准中包括了对建筑物结构、材料、连接件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有足够的抗震性能。
5. 抗震等级评定建筑抗震等级评定是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结构形式、地震烈度等因素进行评定的过程,对建筑物进行等级划分,确定其抗震设计等级。
抗震等级评定是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将决定其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
综上所述,建筑抗震等级要求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并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保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建筑抗震设计的严格要求将推动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为社会建设提供更加稳固和安全的建筑环境。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设计要点3
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考虑
《抗震规范》规定 1)结构抗震计算,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地基与结构相
互作用的影响; 2)8度和9度时建造在Ⅲ,Ⅳ类场地土上,采用箱基、刚
性较好的筏基和桩箱联合基础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 当结构基本周期处于特征周期的1.2倍至5倍范围时, 若计入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对刚性地基 假定计算的水平地震剪力可按下列规定折减,其层间 变形可按折减后的楼层剪力计算。
mg(
xg max )( g
Sa ) xg max
Gk
G
为地震影响系数, 质点所受水平地震力与该质点重力之比。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分为4个部分,覆盖的房屋 自振周期从0至6S。
加速度影响曲线,无量刚化,弹性反应谱
GB 50011-2010, Fig. 5.1.5
FXji j tj X jiGi FYji j tjYjiGi Ftji j tj ri2 jiGi
单向地震作用下
SEk
mm
jk S j Sk
j 1 k 1
双向地震作用下
SEk SEk
S
2 x
(0.85S y )2
S
2 y
(0.85S x )2
时程反应法
适用情况:
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表中所列的高层建筑
2max
When:Tg Ti 5Tg
( Tg T
) 2 m ax
加速度影响曲线
When : 5Tg Ti 6.0s [2 0.2 1 (T 5T g)]max
Geq 结构等效总重量
For SDOM,
For MDOM,
Geq =G1
建筑中抗震等级划分
建筑中抗震等级划分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抗震性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建筑结构、使用功能等因素都影响着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划分。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物一般被划分为不同的抗震等级,以确保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能够有较高的抗震能力,从而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一、抗震等级的划分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功能和地震烈度等因素,抗震等级一般分为多个等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等级:1. 一类抗震等级一类抗震等级适用于对人员生命安全和公共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建筑物,如医院、紧急救援中心、重要的电力设施等。
这类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符合更为严格的抗震要求,以确保其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较大的地震力。
2. 二类抗震等级二类抗震等级适用于一般性商业建筑、居住建筑等普通建筑物。
这类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中也需要考虑抗震性能,但要求相对较低。
3. 三类抗震等级三类抗震等级适用于一些次要的建筑物,如仓库、停车场等。
这类建筑物在抗震设计中通常只需考虑基本的抗震措施。
二、抗震设计的要求无论建筑物属于哪个抗震等级,抗震设计都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结构体系选择: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高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基础设计: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基础设施,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稳固支撑建筑物。
•材料选择:选用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材料,如抗震钢筋、高强度混凝土等。
•设计计算:根据地震烈度、设计参数等因素进行抗震设计计算,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不会发生倒塌或严重损坏。
三、抗震等级的评定建筑物的抗震等级评定通常由专业的抗震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进行评估和确定。
在评定抗震等级时,会考虑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使用功能、结构形式等因素,并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划分是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抗震等级对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都有着不同的要求。
只有合理划分抗震等级,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才能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复杂高层钢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0 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高层钢结构建筑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
复杂高层钢结构,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对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研究中,王利[1]根据多层工业钢结构,提出了多道抗震防线;卜向东等[2]提出了钢结构建筑用高强度厚规格耐候抗震热轧H 型钢研制方法;张谨等[3]结合性能对钢结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及其改进。
复杂高层钢结构是指由多种类型构件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而成的结构,通常情况下具备轻质量、高强度特性。
在地震作用下,复杂高层钢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及地震响应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
本文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复杂高层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了影响抗震性能的具体因素,提出保障结构抗震性的策略。
1 工程概况以正在建设当中的某城市国际会议中心为例,针对该复杂高层建筑,对其钢结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
该项目地上总建筑面积为75 208m 2,地下总建筑面积为51 265m 2,建筑主体结构包括椭圆形裙房、地下室、球形主体等。
地下包含2层结构,为停车场、设备用房、宾馆、会议室等附属用房,二楼高12m。
球状主体建筑是一座拥有300多个房间的铂金级五星级饭店,以及配套的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高达19层,高85m。
图1图1 复杂高层钢结构建筑的剖面图从图1可以看出,该建筑为典型不规则复杂高层建筑,整体采用钢框架-支撑体系。
楼板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平面布局上,地面高程24.00~6 050m 为开放式 C 型。
13.50m 层和18.75m 层为下层加劲层,整层楼板相互连接,并通过刚性楼板来协同各个板框的工作,使弧形框架的底面不受偏心弯矩的影响。
2 建立模态有限元模型通过确定结构的自振频率和相应的振型,来描述结构在振动过程中的变形形态。
这种分析方法对于理解复杂高层钢结构在地震、风载等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ANSYS 等有限元分析软件,输入结构的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然后通过Block Lanczos 法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到每个模态的固有频率和相应的模态形状[4]。
商品楼房抗震等级标准
商品楼房抗震等级标准摘要:一、商品楼房抗震等级标准的意义二、我国商品楼房抗震等级标准的具体规定三、抗震等级标准在楼房设计中的应用四、如何提高商品楼房的抗震性能五、总结正文:一、商品楼房抗震等级标准的意义商品楼房抗震等级标准是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一种严格规定,它关乎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在地震多发地区,制定合理的抗震等级标准,确保楼房的抗震性能,对于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商品楼房抗震等级标准的具体规定根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商品楼房的抗震等级分为四级,分别为:抗震设防烈度、抗震烈度、强烈抗震设防烈度和超强抗震设防烈度。
不同地区的抗震等级依据地震基本烈度来确定。
例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对应的抗震等级为抗震设防烈度。
三、抗震等级标准在楼房设计中的应用在楼房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根据所在地区的抗震等级标准,对建筑物的结构体系、构件连接、材料选用等方面进行严格把控。
同时,还需考虑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加速度等动力响应,以确保楼房在地震过程中的安全性。
四、如何提高商品楼房的抗震性能1.选用合理的结构体系: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2.加强构件连接: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提高构件间的整体性。
3.选用高性能材料:在高烈度地区,采用高强度、高性能的混凝土和钢材。
4.采取抗震加固措施:如增设抗震墙、钢支撑等,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
5.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提高楼房的抗震性能。
五、总结商品楼房抗震等级标准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提高楼房的抗震性能,我们可以在地震发生时将损失降到最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桥梁墩台具有深基础时(如桩基): 不同深度的地震时程可能不同,要进行多点输入。
多点不同步输入与行波效应
多点地震动的选取:
l 强地震记录 l 人工加速度时程(一维模型?二维模型!)
二维场地地震反应分析
T < 0.1s ≤ Tg
Smax (T g/T ) T > Tg
式中:Tg为特征周期(s),T为结 构自振周期(s),Smax为水平设计 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
Smax = 2.25CiCsCd A
式中:Ci为抗震重要性系数,Cs
T
为场地系数,Cd为阻尼调整系数, A为水平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峰
4. 地震效应组合 我国规范规定:
永久作用:结构重力、预应力、土压力、水压力。 地震作用:地震动作用和地震土压力、水压力等。 作用效应组合:永久作用效应+地震作用效应的最不利效应。
轨道交通桥梁:考虑部分活载的作用。
五、非一致地震输入
l 桥梁长度很长:各支承点可能位于显著不同的场地土 上,应考虑地面运动的空间变化性,进行不同步输入。
值。若阻尼比为5%,则Cd=1
Cd
=1+
0.05 − ξ 0.06 +1.7ξ
≥ 0.55
地震安评报告提交 的设计反应谱参数
2、地震加速度时程 l 直接利用强震记录
(地震加速度峰值、场地条件、持续时间)
l 采用人工地震加速度时程
(根据地震安评报告选用;规范设计反应谱拟合: 三角级数法、随机脉冲法、自回归法等)
某千米级斜拉桥场地地震反应计算的有限元模型
(覆盖土层深度:260~306m,土层水平长度:5243m)
最大绝对加速度(m/s^2) 最 大绝对加速度( m/s^2)
2.4
2.2
2.0
1.8
1.6
1.4
1.2
1.0
0.8
2500-1h
0.6
2500-2h
2500-3h
0.4
0.2
0.0
0
1
2
3
4
5
6
L波
P波
S波
图1.6 地震记录示意图
地形放大效应
地形可能会对局部地面运动有很大的影响。陡峭山 脊对基岩加速度起放大和过滤作用。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危险性(Hazard):
某一场地(或某一区域、地区、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可能遭受到 的最大地震破坏影响,可以用地震烈度或地面运动参数来表示。
概率方法:
l 查明工程场地周围地震环境和地震活动性; l 判定并划分出潜在震源的位置、规模和地震活动频度,给出 可能的震源模式,确定各潜在震源的发震概率; l 根据地震动衰减规律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概率模型,计算出 场地不同地震动参数的概率曲线,给出不同概率水准下的地震动 参数峰值,得到基岩的地震反应谱,以及地震持续时间。
l 规范标准化地震加速度时程
(日本规范提供了18组人工地震时程记录)
一般要选取多组地震加速度时程以供比较分析。
美国AASHTO规范规定为5组 ;我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 则》和《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规定不少于3组,计算结 果取3组最大值,如果7组可取平均值。
3. 地震动输入模式
我国规范规定:
纵向或横向地震力验算分别进行,不考虑正交地震力的合成。
7
8
9
桥墩号
2.5
不同土层模型,不同地震输 入下各墩位加速度最大值
2.0
1.5
1.0
4#1h(均匀)
2500-1h( 一致)
0.5
2500-1h( 1500)
2500-1h( 3000)
0.0
0
1
2
3
4
5
6
7
8
9
桥墩号
5
4#1h(均匀)
4#2500-1h(一致)
4
4#2500-1h(1500)
4#2500-1h(3000)
地震动分量
地震动三要素
l 振幅 l 频谱:
振幅-频率 关系曲线
l 持续时间
频谱分析
地震加速度时程及其功率谱和反应谱
地震动加速度纪录:
加 速 度 (g)
加 速 度 (g)
加 速 度 (g)
图1.7 埃尔森特罗地震动记录(1940年美国地震)
强震动记录: 用强震加速度仪,简称强震仪记 录
不同地震的强震记录
P波(纵波,压缩波)(引起地面竖向
振动)
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 一致。可以在所有介质中传播,周期 短,振幅小,波速快,在地壳内的速 度一般为200~1400m/s
S波(横波,剪切波)(引起地面水平
振动)
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 垂直,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周期 长,振幅大,波速慢,在地壳内的波 速一般为100~800m/s
a)P 波(压缩波)
b)S 波(剪切波) 图1.4 体波运动特征示意图
(2) 面波 (L波,在地球表面传播的波)
瑞利(Rayleigth)波和乐浦( Love)波
介质质点振动方向比较复杂。与体波相比 ,面波的周期较长,振幅较大,衰减慢, 传递距离远,波速较慢(约为S 波波速的 0.9倍)。
图1.5 面波运动特征示意图
第三课
地震地面运动特性 及设计地震动
l 地震地面运动(地震动)特性 l 基岩地震动 l 桥梁场地地震动 l 桥梁设计地震动 l 非一致地震输入
一、地震地面运动的特性
地震动是地震和结构抗震之间的桥梁, 又是结构抗震设防的依据。
地震动与常用荷载的差别:
1) 常用荷载以力的形式出现,而地震动则以运动方式出现; 2) 常用荷载一般为短期内大小不变的静力,地震动则是迅速变化的随机振动; 3) 常用荷载大多是竖向的,而地震动则是水平、竖向甚至扭转同时作用的。
大跨结构、悬臂结构及拱式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反应谱法:
E=
E
2 X
+ EY2
+ EZ2
时程分析法:同时输入三个方向分量的一组地震动。
欧洲规范、美国AASHTO规范:
三个方向上的正交地震力组合,即
E X + 0.30EY + 0.30EZ 0.30E X + EY + 0.30EZ 0.30E X + 0.30EY + EZ
基岩加速度时程
地震安评报告及地震安评规范
四、桥梁设计地震动
l 地震加速度(位移)反应谱 l 地震加速度(位移)时程
1、地震加速度反应谱
记录加速度反应谱 与标准反应谱的 比较
设计反应谱
S Smax
0 0.1 Tg
10
公路抗震规范反应谱
规范反应谱
S
=
S
max
(5.5T S max
+ 0.45) 0.1s ≤ T
3
反 应谱 beta值
2
1
0
0
2
4
6
8
10
周期T(s)
不同土层模型,不同地震输入下北主塔处反应谱
用震源参数描述: 断层面的走向,倾向,倾角,断层两盘的错动方向,幅度,震 源断层长度等
断层破裂方向影响:下游比上游的峰值加速度大
典型衰减函数:
( ) a0=C1eC 2 M R e+C3 C4
峰值地 面加速 度
里氏 震级
震中距
地震波传播
按其在地壳中传播的位置: 体波和面波
(1) 体波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
地震动特性的影响因素:
震源 传播介质与途径 局部场地条件
目前已经可以对地震动进行合理的估计:
地震危险性分析-基岩地震动-场地地震动
二、基岩地震动
决定因素:
震源机制 传播介质与途径 地震重现期:
大地震,强地面运动影响范围大、持续 时间长,地震记录的长周期成份较为丰富
震源机制(地震发生的物理过程)
三、桥梁场地地震动
1、局部地质条件对地震动参数的影响
S Smax
墨西哥地震反应谱图
0 0.1 Tg
10
T
公路抗震规范反应谱
2、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
一维场地土模型:覆盖在基岩上的一系列完全理 想的已知层厚、土特性的水平成层模型。
基岩地震输入:
标准化处理
基岩地震加速度反应谱
目标反应谱
(危险性分析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