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教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课标:
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中的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来看,地球是普通,但地球上存在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而说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同时这些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设计了较多的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出结论。教材在介绍天体的具体形式时用了很贴切的形容词,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采取阅读的形式介绍了其中的四种天体,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对于天体系统的层次,教材是以图加材料说明的形式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来讲述,并让学生填写层次的框图来巩固。为了说明地球的普通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归纳成图表,引导学生应用数据分析探究,把地球与其他行星进行比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而对于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主要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和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分析地球上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和安全的宇宙环境等条件,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本节课后活动的目的是以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作为一个参照,培养学生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但要有理论根据。
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确定的理由:是核心知识,是说明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
2.特殊的行星的特殊之处——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的理由:是地球特殊性的具体体现,地球有了生命和人类才有可能探讨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四大圈层环境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
1.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理由:学生易于从自然常识角度认识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而难以从地球的宇宙环境探索地球为什么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一)地心说——日心说——星系说——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讲述)从古代以托勒密为代表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到16世纪哥白尼提出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实际上把宇宙看成是太阳系;再到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作为宇宙的代名词;再到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我们对宇宙认识不断深入。
二)现在人类认识的宇宙
1、宇宙是形态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
天体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建议)教师结合课本图1.1分别介绍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天体的定义以及蟹状星云、土星、狮子座流星雨、哈雷彗星的突出特征。对彗星在运行轨道上不同位置彗尾的长短、方向的变化规律及形成原因可作适当补充。
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一 书
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一书
教案标题: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一书
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为高中地理必修一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和建议。通过对《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等内容。本教案将重点关注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教案目标:
1. 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地球的构造、地理环境和地球的运动规律。
3. 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
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地球的构造、地理环境和地球的运动规律。
3.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1. 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2.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与适应。
教学准备:
1. 《地理》教材必修一册。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地理实物模型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通过展示一张地球仪图片或地球的构造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构造和地理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Step 2:概念解释
解释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地理环境、地理系统、地理区域等,并与学生共同
探讨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Step 3: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环境
3.1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表层的地理环境。
3.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构造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归纳。
3.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或概念图的绘制,帮助学生理清地球构造和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和相互关系。
Step 4:地球的运动规律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
一、教学目的
“三圈环流”始终是教学的难点。由于本节内容空间尺度大、要素多,只凭课本中的图片,学生难以理解吃透,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展现,也只能看得见,仍旧摸不着,学生也只是凭借画面去想象,难以形成空间思维的概念,最终也是晕头转向。因此我们打算让学生动手,制作三圈环流模型。以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量和规律推理力量。
二、教学思路
本次试验根据试验预备――小组分工――合作互助――模型展现――教师总结这5步完成。在试验预备阶段,由教师事先安排好试验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小组分工对材料进展加工,形成最终模型制作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小组结合课本上“三圈环流的形成”相关文字介绍,合作完成模型;最终对模型进展展现,教师对模型制作中消失的问题进展点评。
三、教学预备
(1)地球仪。每个班预备10个橡胶地球仪玩具,其大小适中,并自带经纬网,学科性强,可以在试验的同时帮忙学生加深地理
熟悉。
(2)硬纸条。以打印纸为材料,上面已经绘制了4个垂直气流、3个近地面风向和3个高空风向,只需要学生在上课时沿线剪下即可,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同时,在设计上,高空风和近地面风是不一样的,高空风成弧形,最终偏转了90°,近地面风成直线形。这是由于高空风向和近地面风的成因略有差异,在制作前需要给学生详细强化。
(3)透亮胶布、剪刀等。
(4)模型制作:①明确分工。在课堂上,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2个同学负责剪纸,2个同学负责折叠,预备出4个垂直气流、3个高空风、3个近地面风,另2个同学负责阅读课本,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②合作互助。材料预备齐后,小组同学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模型。
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一范本(通用)
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一范本(通用)
进入高中后,一切压力又增加了,你上课前会准备教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一范本(通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一范本(通用)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节配置了不少的图片和案例,是教材的组成部分,但似乎离学生们的生活太远。通过乡土地理的活例子,结合该节课程的要旨,既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活动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本册书先讲“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即农业、工业,再讲交通。因此学生对这部分会比较陌生。高一的学生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通过各种正确途径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可以增加直观的图片适当补充聚落空间形态的有关知识。本校高一新生对计算机有一定的操控能力,但是差异比较明显,建议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课本的地图等,加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和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有关的图片和资料及相关实际案例,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2、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侧重对地理学习结果的表达和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学会
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通用12篇)
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篇1
一、说教材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地理环境有气候、地貌、水、土壤、植被等要素构成。水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陆地水与水循环》这节内容通过对陆地水体类型的介绍,水体类型转化规律的分析和水循环原理的剖析,使学生能对地球淡水资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理解水资源的性质,使学生明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和海陆间循环的意义。理解人类是如何水循环规律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
能力目标
1、通过水体类型及其转化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2、利用水循环过程的学习,学会绘制地理示意图。
德育目标
通过陆地水体有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从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揭示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一起看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欢迎查阅!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2、以某农业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发展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发展方向。本章教材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从农业、工业和城市的角度做出了阐述。本节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首先从气候、地形、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向介绍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然后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农业的布局特点,着重介绍了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最后从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揭示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其中,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及发展方向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节内容应抓住: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区域发展特点→区域发展方向这一主线。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完整)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理教学设计
(完整)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理教学设计
三热力环流1.在初中物理中大家已经学习了气体的压强,引入气压。
2.气压主要是海拔的影响,海拔越高,气压越小;
3.在理想状况下等压线平行分布,展示PPT;
4.展示热力环流图,并引导学生读课文解释热力环流。
5.判读等压线的弯曲状况,并判断各点气压值的大小。
6.引导学生分析并解释生活中的热力环流表现形式。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的热力作用和全球的热量平衡两大问题。首先,我们懂得正因为地球上有大气存在,并且由于地球大气的热力作用,才使得地球表面温度的昼夜变化不像没有大气的月球那样强烈。地面和大气之间,通过一系列能量转换,维持全球的热量平衡,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认识自然规律,爱护环境课堂训练1、晴朗的天空呈现蓝色,是由于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
A、直接到达地面的蓝光比重大
B、空气分子使蓝光发生散射作用
C、高层大气分子大量吸收蓝色光
D、到达地面的蓝色光又完全被反射到高空
2、晴朗的冬夜,农民用熏烟的方法防止霜冻,是因为()
A、烟雾能将地面辐射反射回地面
B、烟雾能将地面辐射散射回地面
C、烟雾能使地面和近面大气加热增温
D、烟雾能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3、谚语说冬季“十雾九晴”的意思是冬季大雾多出现在晴天,其原因是()
教学反思
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这一次的调整主要集中在教学方式方面,由讲授式为主的教学变为引导探究式教学。学生通过教师引导,逐步运用已学的科学知识对两小儿的观点逐一进行“深”字,即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所学的原理,才能迅速抓住题目所考,并进行准确表述。准确确定教学内容及重点,是学生把握原理的基础。我认为,这一次对探究式教学的尝试有以下成功之处:第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充满了疑问,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思考。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篇一:高中地理_必修一_教案__人教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是形成科学的宇宙观的基础,为此,教材主要
讨论了3个问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和存在生命的行星等。教材中利用了6图2表加以说明,运用这些
图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
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
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
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和“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归纳九
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阅读“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和
体积比”图,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从的结构特征。从上述过程
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
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并以此推论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
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
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案
在高中的学科教学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环境意识以及世界观有着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的《高中地理必修一》为蓝本,来探讨一份高效的教案范本,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我们需明确教案设计的核心原则。一个优秀的教案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同时还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的教案范本将以“重点突出、公正客观”为指导方针,力求通过具体实施步骤,实现教学目标。
接下来,是具体的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理相关概念,理解自然现象和地理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探究,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 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2. 结合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增加直观性和互动性。
3. 小组合作学习,促进知识的共建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相关章节。
2. 地图、图表等辅助教学工具。
3. 多媒体课件,包括相关视频资料和动画演示。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提出一个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地理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系统讲解新知识,适时辅以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地图阅读、数据分析等活动,加深理解。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套教案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套教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认识过程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半径140亿光年。
天体系统的形成:天体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系
银河系中心天体(太阳):地月系: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组成地球和月球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总星系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普通性:外观位置普通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自身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成分
外部条件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安全的公转轨道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俞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与地球
太阳辐射→能源
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
概念: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太阳活动黑子→出现于光球层
类型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
太阳活动与地球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
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周期11年)
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
太阳风→极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
概况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周期恒星日,长23小时56分4秒,而1太阳日是地球自转365。59,所需的时间。
速度角速度为15度/时。地球表面除2点外都相等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
①导致昼夜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地理意义②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③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12时,经度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西经反之。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具准备
课本插图和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你不曾重视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你很多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先带你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师精讲]
师:何谓宇宙?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其实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晴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看到繁星点点,这些都是天体,你能认识哪些天体?
高中必修一地理教案
高中必修一地理教案
【篇一:高中地理必修1全套教案】
必修一
第一单元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
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
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运用资料
说出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
征。
3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
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知识窗“多样的天体”等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践、利用网络等媒
体,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强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
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利用
资料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
影响。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
生命物质的条件,逆推地球上能形
成生命的原因。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
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
程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
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
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
点。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1.1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完整版)
必修一(教案1)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 可见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 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其半径约200亿光年
(2)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天体系统的形成及层次
①形成:宇宙中的天体都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之间由于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 形成天体系统 ②层次:
总星系
⎩⎪⎪⎨⎪⎪⎧
A :银河系⎩⎪⎨⎪⎧
B :太阳系⎩⎪⎨⎪⎧
C :地月系⎩⎪⎨⎪⎧
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
(1)
组成: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包括行星、彗星和
其他小天体等。
(2)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A→H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颗大行星。
(4)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①类地行星:水星、金
星、地球、火星
②巨行星:木星、土星
(5)分类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④地内行星:水星、金星、地球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地球是银河系中普通的成员。而在太阳系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地球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因此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地球上所具备的生命存在的其他条件:(1)充足的水分;(2)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3)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四.运用拓展
1.天体的类型和分类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①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教案1)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 可见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 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其半径约200亿光年
(2)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天体系统的形成及层次
①形成:宇宙中的天体都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之间由于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 形成天体系统 ②层次:
总星系
⎩⎪⎪⎨⎪⎪⎧
A :银河系⎩⎪⎨⎪⎧
B :太阳系⎩⎪⎨⎪⎧
C :地月系⎩⎪⎨⎪⎧
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
(1)
组成: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包括行星、彗星和
其他小天体等。
(2)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A→H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颗大行星。
(4)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①类地行星:水星、金
星、地球、火星
②巨行星:木星、土星
(5)分类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④地内行星:水星、金星、地球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地球是银河系中普通的成员。而在太阳系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地球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因此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地球上所具备的生命存在的其他条件:(1)充足的水分;(2)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3)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四.运用拓展
1.天体的类型和分类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①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行星: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太阳系共有八大行星,体积、质量木星最大。
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形成流星现象。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某一区域某一时间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大多数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如狮子座流星雨。
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著名的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
②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2.天体的判断方法
判断宇宙中的物质是否属于天体,可以遵循“三看法”
①看位置:它是否位于地球及其他天体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进入大气层后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②看实质: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一些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如极光
③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迹上独自运行。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
3.在分析某行星上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看行星与恒星的距离是否适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改行星有适宜的温度(2)看行星的体积、质量是否适当。这能保证该行星周围有大气层
(3)看行星的自转。公转周期是否适中。这能保证行星表面有适宜的温度(4)结合以上分析,确定是否有液态水存在
综上所述,某行星只要具有适宜的温度、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这三个基本条件,该行星上就可能有生命物质存在。
4.从外部条件和自身原因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课后练习: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 )
A .质量在三颗行星中最小
B .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C .公转方向与其他行星不同
D .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 .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 .强烈的太阳辐射
C .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 .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3.若地球在②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有( )
A .变为寒冷的“冰球”
B .变为炎热的“火球”
C .大气层将会消失
D .公转方向将发生变化
4.下列概念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 ) A .太阳系—木星—冥王星 B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 C .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 D .太阳—地球—哈雷彗星
5.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
①陨星 ②恒星 ③正常运行的人造卫星 ④蟹状星云 ⑤哈雷慧星 ⑥狮子座流星雨 ⑦总星系
A 、①④⑥⑦
B 、④⑤⑥⑦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④⑤ 6.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说明右图含义的是 ( )
A .①太阳系②总星系③银河系④地月系
B .①地月系②银河系③河外星系④太阳系
C .①太阳系②总星系③河外星系④银河系
D .①地月系②总星系③银河系④太阳系
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据此回答1~2题。
7.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
A .平均温度过低
B .平均温度过高
C .温度变化无常
D .昼夜温差过大
8.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 A .空气太稀薄 B .宇宙辐射太强 C .陨石撞击太多 D .月球引力太小
必修一 教案(2)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概况 1.太阳辐射概述
(1)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三部分。 (2)能量分布: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 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