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童护理》课程标准
儿童护理》课程标准
1.优化《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改进实践教学、完
善考核机制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掌握医学知识的能力。
2.《儿童护理》是助产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儿童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
3.本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主要有妇产科专业医院、综合性
医院妇产科、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月子护理中心、计划生育机构等。
4.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包括前置课程和同步或后
续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和满足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
5.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动手能力和
评判性思维的能力,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对应各级医疗机构的工作岗位。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掌握儿童护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小儿生长发育、营养与喂养、新生儿护理、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等。此外,学生还将研究儿童护理的基本技能,如沐浴、抚触、包裹法、暖箱和蓝光箱使用、头皮静脉穿刺等。同时,本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病例讨论、情景模拟、实训操作、临床见、角色体验等。并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教学资源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工作任务引领、工作过程为主线指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研究和技能操作练、模拟人综合训练、临床见,工学结合,推进教、学、做一体化。
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小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了解新生儿疾病、儿科各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等内容。能力目标则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能评价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营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类型: (公共课限选课)
总学时:80 理论学时: 58 实践学时: 22
学分数:5
适用专业: 护理、护理(助产)、护理(英语)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专科护理学。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其任务是使学生对《儿科护理学》有完整的认识,并掌握必要的技能。不仅对小儿疾病进行护理,还包括开展优生优育、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的防治质量,为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构建《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发展平台。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为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打好坚实的基础。注重知识的新颖性及前卫意识,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2.设置《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合理内容。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确定以坚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拓展“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为原则。《儿科护理学》课程要重新科学地审视儿科护理“三基”的内涵,基础部分在理论与方法上都应是最基本的,在医院和社区临床护理的应用中都应是最广泛的。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知识,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由此来打造既能体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儿科护理学》课程具有的基本特点,又能适合时代进步所要求学生必备的儿科护理基本知识。成为学生获得学习专业护理课程、专业护理技能和职业就业能力的工具。拓展部分为适应学生进一步升华提供必要的准备,使学生了解《儿科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体会《儿科护理学》的文化价值,构建可供不同学生得到个性发展的有效平台。
21-《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升学学生
二、适用专业
护理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为专业核心课,在第四学期开设。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基础护理学》同步课程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后续课程为《临床护理实习、实训指导》。。
四、设计思路
《儿科护理学》设计思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护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强调打牢护理理论基础,科学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有效利用案例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确保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先进性和创新性。强化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儿科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熟悉儿科各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3)掌握儿科各系统疾病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4)能正确进行疾病的症状评估和病史采集;
(5)能制定正确、恰当的护理计划。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会分辨儿科常见疾病;
(2)学生会做临床病例分析;
(3)学生能进行科学的专科健康教育;
(4)学生会运用护理程序,执行小儿各系统疾病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进行整体护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儿科护理学理论课,充分意识到儿科疾病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2)能够自觉运用所学其它科目的基础知识分析、理解儿科护理学知识点及其作用的良好习惯;
(3)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应用具体的操作中去;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G133106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高职护理授课单位:生化工程学院
学时:60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程红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疾病护理及预防的临床医学学科,是护理专业的临床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医学院校的护理专科生,在教学中,要考虑儿科学的学科特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注重实践技能教学,通过教师示教和学生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基本技能操作能力。注意与其他临床专业学科的区别与联系,适当介绍学科新进展,以使学生提高儿科学理论知识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力求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加强本学科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上的衔接,知识的交叉渗透,将知识的传授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尤其要把增强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基本理念
《儿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的主干课程之一,是研究从胎儿至青春期小儿的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护理学课程。该课程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总论包括儿科护理学概述、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和生长发育、儿童保健、住院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基本操作技术。各论包括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童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免疫缺陷病和结缔组织病患儿的护理、遗传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专业课限选课): 课程类型(公共课
总学时:80 理论学时: 58 实践学时: 22
学分数:5
适用专业: 护理、护理(助产)、护理(英语)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专科护理学。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其任务是使学生对《儿科护理学》有完整的认识,并掌握必要的技能。不仅对小儿疾病进行护理,还包括开展优生优育、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的防治质量,为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构建《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发展平台。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为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打好坚实的基础。注重知识的新颖性及前卫意识,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2.设置《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合理内容。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确定以坚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拓展“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为原则。《儿科护理学》课程要重新科学地审视儿科护理“三基”的内涵,基础部分在理论与方法上都应是最基本的,在医院和社区临床护理的应用中都应是最广泛的。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知识,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由此来打造既能体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儿科护理学》课程具有的基本特点,又能适合时代进步所要求学生必备的儿科护理基本知识。成为学生获得学习专业护理课程、专业护理技能和职业就业能力的工具。拓展部分为适应学生进一步升华提供必要的准备,使学生了解《儿科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体会《儿科护理学》的文化价值,构建可供不同学生得到个性发展的有效平台。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课程教学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儿科护理
适用专业:护理
总学时数:54学时
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护理药理学、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传染病护理。
后续课程:顶岗实习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护理专业的职业技术课中的核心课程。以儿科医学理论和护理理论知识为向导,为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研究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应全面掌握现代儿科护理学的理论,形成科学的儿科临床护理思路,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现代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儿童提供整体护理。三、课程设计思路
坚持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及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行动导向、模拟教学、情境教学、理实一体教学、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通过护理程序编排教学内容,融合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裂痕,逐步摆脱“医疗+护理”的传统模式,并充实和增设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为学生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四、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对儿科常见病病人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并能正确处理。
(2)能够进行儿科常用护理技术的操作。
(3)能进行学习和更新儿科护理学及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知识目标:
(1)掌握小儿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健康教育。
(2)熟悉小儿各系统疾病的护理。
(3)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监测须知。
3、职业素质目标: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1.本课程在第6、7学期开设,课程总课时数为80学时,其中理论58学时、实验20学时、机 动2学时,学分5分。
2.《儿科护理学》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儿科护理学》教学时间分配
模块
内容
学时
理论
实践
合计
模块一 基础知识
一、绪论
3.5
3.5
二、生长发育
3
2
5
三、营养与喂养
3
2
5
模块二 基础护理
一、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
0.5
0.5
二、住院患儿的护理
4
4
8
模块三 新生儿及新生儿 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新生儿特点及护理
2
2
4
二、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5
5
模块四 营养性疾病患儿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构建《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发展平台。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 为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打好坚实的基础。注重知识的新颖性及前卫意识,为学生提供发展平 台。
2.设置《儿科护理学》 课程的合理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 确定以坚持 “基 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拓展 “思想性、 科学性、 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为原则。 《儿 科护理学》课程要重新科学地审视儿科护理“三基”的内涵,基础部分在理论与方法上都应是最 基本的,在医院和社区临床护理的应用中都应是最广泛的。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知识,提高对 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由此来打造既能体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儿科护理学》 课程具有的基本特点, 又能适合时代进步所要求学生必备的儿科护理基本知识。成为学生获得学习专业护理课程、专业 护理技能和职业就业能力的工具。拓展部分为适应学生进一步升华提供必要的准备,使学生了解 《儿科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体会《儿科护理学》的文化价值,构建可供不同学生得 到个性发展的有效平台。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全套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全套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PediatriCNursing
总学时:64讲授学时:40实训、见习学时:24
学分:3
先修课程:基础医学课程、健康评估
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
开课单位:护理学院
一、课程简介
《儿科护理学》是临床专科护理的组成之一,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小儿营养卫生的需求,使学生了解其服务对象是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他们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及需求。通过对各系统疾病知识的学习,掌握儿科常见疾病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思维方法、基本实践技能。培养学
生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科护理知识进行卫生保健指导、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临床护理,为小儿提供全身心的最佳护理。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1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对〃绪论〃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儿科护理学概念、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畴;明确儿科护理人员的角色与功能以及履行角色功能应具备的素质;清楚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掌握小儿年龄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正确认识儿科护理的发展趋势,对儿科护理专业充满信心。
教学要求:
识记:
(1)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对象和范围
(2)小儿年龄分期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理解:
(1)儿科护理学的概念
(2)儿科护士的角色
(3)各期小儿的主要解剖生理特点
应用:
(1)根据小儿的特点提出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儿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的主干课程之一,是研究从胎儿至青春期小儿的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护理学课程。该课程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总论包括儿科护理学绪论、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和生长发育、儿童保健、住院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基本操作技术。各论包括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免疫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和结核病患儿的护理。
本课程教学通过课堂讲授、病例讨论、临床见习,并结合多媒体教学(CAI、VCD),使学生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解决儿科临床护理问题奠定理论基础,并为以后的儿科临床工作奠定初步的实践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目标
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及临床实习两部分:绪论、生长发育、儿童保健、住院儿童的护理、儿童营养、营养不良、佝偻病、新生儿总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营养性贫血、先天性心脏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川崎病患儿的护理等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小儿生长发育、儿科护理与操作、、婴儿腹泻患儿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等临床实习内容。
1、绪论儿科护理学定义、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特点、儿科护理学的一般原则、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等。
儿科护理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儿科护理
2.课程编码:140421
3.适应对象:供护理、助产专业使用
4.总学时:56
5.学分:3
6.教学条件:
6.1.教材选用情况:
本院选取的教材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规划教材《儿科护理》第1版,主编:张玉兰,卢敏芳,该教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技能、提升素质为一体,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教材内容与工作岗位需求紧密衔接,力求满足专业需求、学教需求和社会需求。
6.2.配套教室、实训室: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护理实训基地,现有护理实训基地900多平方米,建设有专门的儿科护理实训室,拥有CPR模拟人、暖箱、远红外宝暖床、儿童体重秤、身高(身长)测量器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实训仪器、设备,供学生课余时间开放练习。目前,我校还拥有三个“三甲”和三个“三级综合”教学医院作为教学实训基地。
6.3.试题库建设:
(1)以护士资格证考试的要求建设儿科护理课程试题库,采用计算
机随机出题目,由教研室主任最后审定。
(2)儿科护理试题库应用于我院高职高专护理学生的通例考试,学校教学质量检验测定。
(3)儿科护理课程出题以护理、助产专业培养方针为基本依据,并服务于培养方针而开展教学工作。
(4)出题以课程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为基准,根据专业教学要求课程自身特点,合理确定题型、题量和难易度。
(5)出题以贯彻考核知识与考核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着重检查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出题范围以课程所选用教材为蓝本,试题掌握好深度与广度,有一定的覆盖面和侧重点。试题格式规范;答案明确、科学;评分标准简洁、合理。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类型: (公共课限选课)
总学时:80 理论学时: 58 实践学时: 22
学分数:5
适用专业: 护理、护理(助产)、护理(英语)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专科护理学。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其任务是使学生对《儿科护理学》有完整的认识,并掌握必要的技能。不仅对小儿疾病进行护理,还包括开展优生优育、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的防治质量,为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构建《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发展平台。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为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打好坚实的基础。注重知识的新颖性及前卫意识,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2.设置《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合理内容。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确定以坚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拓展“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为原则。《儿科护理学》课程要重新科学地审视儿科护理“三基”的内涵,基础部分在理论与方法上都应是最基本的,在医院和社区临床护理的应用中都应是最广泛的。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知识,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由此来打造既能体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儿科护理学》课程具有的基本特点,又能适合时代进步所要求学生必备的儿科护理基本知识。成为学生获得学习专业护理课程、专业护理技能和职业就业能力的工具。拓展部分为适应学生进一步升华提供必要的准备,使学生了解《儿科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体会《儿科护理学》的文化价值,构建可供不同学生得到个性发展的有效平台。
基于obe理念的《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于obe理念的《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于OBE理念的《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
授课时数:32学时
授课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生
授课教师:XXX、XXX、XXX等
二、课程目标
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原则;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独立进行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能够与医生、家长及患儿进行有效沟通。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1. 教学内容: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理论课主要讲授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等;实验课主要进行儿科护理技能操作训练。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终结性评价包括期末考试和实验技能考核。
2. 反馈机制: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五、课程资源与教材
1. 课程资源:学校图书馆、网络平台等提供丰富的儿科护理学相关资料和文献,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理人员在儿科护理领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水平。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具备儿科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才,为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包括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知识。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包括日常护理、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技能。
3.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儿童、尊重生命、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 儿童生长发育:介绍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强调儿童各个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培养学生关注儿童健康,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护理要点。
2. 营养与喂养:介绍儿童营养和喂养的基本知识,包括母乳、配方奶、辅食等,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喂养方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3. 预防接种与疾病预防:介绍儿童预防接种的基本知识和程序,强调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培养学生掌握疾病预防的护理技能。
4. 常见疾病护理:介绍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强调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
5. 意外伤害与急救:介绍儿童意外伤害的种类和急救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意外伤害的急救技能,提高儿童安全意识。
6. 心理行为问题:介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
课程编码:
学分:3
总学时:48(理论:36,实践:12)
授课时期:第二学期
适用对象及层次:护理专业本科层次
先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
后续课程:外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
课程性质: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从胎儿期至青少年阶段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健康保健、疾病预防和疾病临床护理的学科。
课程目标、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1)明确儿科护理学的任务目标
(2)明确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及护理要点
(3)明确儿科常见的四大疾病佝偻病、肺炎、小儿腹泻、贫血
(4)掌握泌尿系统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小儿的护理
掌握缺铁性贫血小儿铁剂的治疗和护理
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能力目标
了解小儿喂养的知识
学会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
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小儿进行整体护理
思想目标
(1)培养学生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
(3)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
(二)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研究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应全面掌握现代儿科护理学的理论,形成科学的儿科临床护理思路,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现代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儿童提供整体护理。教学重难点
以先导课程为基础,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强化学以致用。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着重阐明儿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各系统疾病护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训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类型: (公共课限选课)
总学时:80 理论学时: 58 实践学时: 22
学分数:5
适用专业: 护理、护理(助产)、护理(英语)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专科护理学。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其任务是使学生对《儿科护理学》有完整的认识,并掌握必要的技能。不仅对小儿疾病进行护理,还包括开展优生优育、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的防治质量,为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构建《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发展平台。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为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打好坚实的基础。注重知识的新颖性及前卫意识,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2.设置《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合理内容。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确定以坚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拓展“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为原则。《儿科护理学》课程要重新科学地审视儿科护理“三基”的内涵,基础部分在理论与方法上都应是最基本的,在医院和社区临床护理的应用中都应是最广泛的。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知识,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由此来打造既能体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儿科护理学》课程具有的基本特点,又能适合时代进步所要求学生必备的儿科护理基本知识。成为学生获得学习专业护理课程、专业护理技能和职业就业能力的工具。拓展部分为适应学生进一步升华提供必要的准备,使学生了解《儿科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体会《儿科护理学》的文化价值,构建可供不同学生得到个性发展的有效平台。
3.关注《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进程,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性教学原则,促进师生互动。以模块教学取代传统教学,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案例讨论、实验实践、临床见习与实习等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4.体现《儿科护理学》课程现代文化氛围,要反映当代《儿科护理学》方面的新进展、新知识、新理念。
5.注重《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进程中新科学、新技术的使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
媒体整合、网络、课件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6.实施《儿科护理学》课程有效的学习评价方法。通过提问、作业、实验报告、案例讨论、理论考试、技能考核等进行综合评价。
(三)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儿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规律及儿童护理临床实践的特点,将《儿科护理学》分解成7个侧重点不同的模块,各模块既保持相对独立性,又保持连续性,按教学规律循序渐进,使《儿科护理学》教学具有阶段性的重点,保证《儿科护理学》课程之内涵覆盖全过程,贯穿教学始终。
1.本课程在第6、7学期开设,课程总课时数为80学时,其中理论58学时、实验20学时、机
动2学时,学分5分。
2.《儿科护理学》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儿科护理学》教学时间分配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整体护理程序的方法,解决儿童及其家属的健康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培养应用型的高等护理专科人员,掌握现代护理模式,全方位地体现以病儿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2.运用儿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在对病儿实施程序护理的同时,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等能够有正确的认识,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用之才。
(二)技能教学目标
1.对于实践课的操作内容要求动手比例达85%以上。
2.对于临床实习课内容要求掌握护理程序。
(三)素质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员能强化专业理念,热爱儿科护理工作。
2.对儿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有为护理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把握儿科护士的素质及角色要求,努力塑造一名合格的职业护士。
4.运用儿科护理知识开展健康指导、卫生咨询、预防儿科常见疾病。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措施。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依据五年制护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实施模块教学,共设置7个模块:模块一,基础知识;模块二,基础护理;模块三,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模块四,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模块五,各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模块六,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模块七,危重症患儿的护理。
(一)必修内容与要求
模块一:基础知识
知识目标:了解儿科护理范畴、工作任务、学习方法,熟悉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掌握各年龄期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综合评价生长发育状况。熟悉小儿对能量、营养素的需要。掌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方法。
技能目标:能够担负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能掌握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发育规律,为小儿进行测量。能运用生长发育知识对案例进行综合评价。能讲述小儿对能量、营养素的需要;能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并指导母乳喂养;能指导人工喂养。
情感态度目标:热爱儿科护理工作,对儿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把握儿科护士的素质及角色要求。大力宣传科学喂养知识,担负儿科护士健康教育责任。
绪论
教学目标
1.了解儿科护理的任务、范围、发展与展望。
2.熟悉儿科护理的特点。
3.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各期特点
工作任务
1.能够担负儿科护士的角色要求。
2.能够适应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生长发育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儿神经心理,感知觉、运动功能、言语能力的发育。
2.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因素。
3.熟悉小儿心理发展过程和特征。
4.掌握体格生长发育规律,常用指标、计算公式。
工作任务
1.掌握体格生长常用指标、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2.能运用生长发育知识对案例进行综合评价。
实践:生长发育-小儿生长发育;小儿体格测量方法
营养与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