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课程编码:学分:3总学时:48(理论:36,实践:12)授课时期:第二学期适用对象及层次:护理专业本科层次先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后续课程:外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性质: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从胎儿期至青少年阶段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健康保健、疾病预防和疾病临床护理的学科。

课程目标、教学中注意的问题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1)明确儿科护理学的任务目标(2)明确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及护理要点(3)明确儿科常见的四大疾病佝偻病、肺炎、小儿腹泻、贫血(4)掌握泌尿系统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小儿的护理掌握缺铁性贫血小儿铁剂的治疗和护理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能力目标了解小儿喂养的知识学会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小儿进行整体护理思想目标(1)培养学生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热爱(2)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3)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二)教学中注意的问题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研究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应全面掌握现代儿科护理学的理论,形成科学的儿科临床护理思路,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现代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儿童提供整体护理。

教学重难点以先导课程为基础,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强化学以致用。

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着重阐明儿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各系统疾病护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训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基本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1.教学内容: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儿童年龄分期。

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教学要求:熟悉儿童年龄分期。

4.了解说明儿科特点。

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5.教学难点:儿科护理的特点。

6.教学重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生长发育1.教学内容: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类型: (公共课限选课)总学时:80 理论学时: 58 实践学时: 22学分数:5适用专业: 护理、护理(助产)、护理(英语)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其任务是使学生对《儿科护理学》有完整的认识,并掌握必要的技能。

不仅对小儿疾病进行护理,还包括开展优生优育、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的防治质量,为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

(二)课程基本理念1.构建《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发展平台。

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为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注重知识的新颖性及前卫意识,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2.设置《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合理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

确定以坚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拓展“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为原则。

《儿科护理学》课程要重新科学地审视儿科护理“三基”的内涵,基础部分在理论与方法上都应是最基本的,在医院和社区临床护理的应用中都应是最广泛的。

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知识,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由此来打造既能体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儿科护理学》课程具有的基本特点,又能适合时代进步所要求学生必备的儿科护理基本知识。

成为学生获得学习专业护理课程、专业护理技能和职业就业能力的工具。

拓展部分为适应学生进一步升华提供必要的准备,使学生了解《儿科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体会《儿科护理学》的文化价值,构建可供不同学生得到个性发展的有效平台。

3.关注《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进程,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性教学原则,促进师生互动。

以模块教学取代传统教学,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案例讨论、实验实践、临床见习与实习等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4.体现《儿科护理学》课程现代文化氛围,要反映当代《儿科护理学》方面的新进展、新知识、新理念。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儿童护理》教学大纲建桥学院护理系建桥护理护理系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儿童护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性质儿童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儿科常见病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课程任务主要任务是是学生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儿科常见病患儿实施整体护理,为护理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服务。

二、课程基本要求(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常见病的基本医学人士,包括疾病概念、病因病理、发病机制、诱发因素。

2.熟悉儿科常见病的辅助检查和健康教育。

3.掌握儿科常见病的临场表现和治疗要点及儿科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原则。

4.了解儿科常见病的护理诊断,熟练掌握儿科常见疾病患儿的护理措施。

(二)能力培养目标1.具有对儿科常见病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对儿科常见病患儿的病情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的能力,对儿科常见急危重症患儿进行初步应急处理和抢救配合的能力,以及向个体、家庭、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3.具有实施儿科常用诊疗护理操作技术的互利能力。

(三)素质教育目标1.树立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思想,以高度责任心和爱心关心、爱护、尊重患儿。

2.养成自觉按照护理程序思维方式,认真热情、积极主动地实施整体护理的工作意识。

3.培养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风气、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学习和实训中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环境适应能力、创新意识。

四、学时分配建议五、教学大纲说明(一)本大纲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1. 本课程实际学时为48节,部分内容归入集中技能训练和临床见习、部分内容,作为学生自学内容。

2.本大纲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4个层次:①了解:能记住知识的内容。

②熟悉:能领会概念的还以和理解知识的内容。

③掌握:能深刻认识、分析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④熟练掌握:能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临床护理问题。

《儿科护理》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课程标准
1. 简介
本文档旨在为儿科护理课程制定标准,以确保培养具备全面儿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2. 课程目标
- 培养学生对儿科护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 培养学生具备识别和评估儿童健康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在儿童医疗和护理中的技术操作能力。

-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与儿童及其家属建立有效的关系。

- 培养学生具备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应对复杂的儿科护理情境。

3. 课程内容
3.1 儿童健康管理
- 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
- 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儿童营养和体重管理
3.2 儿科护理技术
- 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技术
- 儿童行为管理和情绪支持
- 儿童药物管理和安全
3.3 儿科护理实践
- 儿童护理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模拟实和实际实的安排
- 儿科护理实践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4. 课程评估
- 课堂小测验和期末考试
- 实践技能考核
- 学生参与度和课堂表现评估
5. 授课方法
-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案例
- 授课讲座和小组讨论
- 模拟实和实际实
6. 研究资源
-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 学术期刊和研究文章
- 儿科护理实践指南和流程
7. 培养目标
- 学生能够独立承担儿科护理工作
- 学生具备终身研究和继续教育的意识
- 学生能够适应和应对儿科护理领域的变化和挑战
以上是《儿科护理》课程的标准,希望能通过该课程培养出优秀的儿科护理专业人才。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专业课限选课): 课程类型(公共课总学时:80 理论学时: 58 实践学时: 22学分数:5适用专业: 护理、护理(助产)、护理(英语)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其任务是使学生对《儿科护理学》有完整的认识,并掌握必要的技能。

不仅对小儿疾病进行护理,还包括开展优生优育、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的防治质量,为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

(二)课程基本理念1.构建《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发展平台。

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为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注重知识的新颖性及前卫意识,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2.设置《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合理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

确定以坚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拓展“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为原则。

《儿科护理学》课程要重新科学地审视儿科护理“三基”的内涵,基础部分在理论与方法上都应是最基本的,在医院和社区临床护理的应用中都应是最广泛的。

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知识,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由此来打造既能体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儿科护理学》课程具有的基本特点,又能适合时代进步所要求学生必备的儿科护理基本知识。

成为学生获得学习专业护理课程、专业护理技能和职业就业能力的工具。

拓展部分为适应学生进一步升华提供必要的准备,使学生了解《儿科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体会《儿科护理学》的文化价值,构建可供不同学生得到个性发展的有效平台。

3.关注《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进程,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性教学原则,促进师生互动。

以模块教学取代传统教学,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案例讨论、实验实践、临床见习与实习等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4.体现《儿科护理学》课程现代文化氛围,要反映当代《儿科护理学》方面的新进展、新知识、新理念。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儿科护理适用专业:护理总学时数:54学时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护理药理学、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传染病护理。

后续课程:顶岗实习二、课程定位:该课程是护理专业的职业技术课中的核心课程。

以儿科医学理论和护理理论知识为向导,为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研究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应全面掌握现代儿科护理学的理论,形成科学的儿科临床护理思路,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现代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儿童提供整体护理。

三、课程设计思路坚持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及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行动导向、模拟教学、情境教学、理实一体教学、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通过护理程序编排教学内容,融合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裂痕,逐步摆脱“医疗+护理”的传统模式,并充实和增设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为学生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四、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能对儿科常见病病人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并能正确处理。

(2)能够进行儿科常用护理技术的操作。

(3)能进行学习和更新儿科护理学及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知识目标:(1)掌握小儿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健康教育。

(2)熟悉小儿各系统疾病的护理。

(3)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监测须知。

3、职业素质目标:(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职业技能证书要求: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证,约占考试内容比例的20%。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1、课程概述儿科护理是护理专业职业技术课中的核心课程,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疾病护理及预防的临床医学学科。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G133106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适用专业:高职护理授课单位:生化工程学院学时:60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程红 2013.4.15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 课程性质与作用《儿科护理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疾病护理及预防的临床医学学科,是护理专业的临床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医学院校的护理专科生,在教学中,要考虑儿科学的学科特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注重实践技能教学,通过教师示教和学生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基本技能操作能力。

注意与其他临床专业学科的区别与联系,适当介绍学科新进展,以使学生提高儿科学理论知识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力求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加强本学科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上的衔接,知识的交叉渗透,将知识的传授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尤其要把增强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基本理念《儿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的主干课程之一,是研究从胎儿至青春期小儿的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护理学课程。

该课程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

总论包括儿科护理学概述、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和生长发育、儿童保健、住院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基本操作技术。

各论包括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童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免疫缺陷病和结缔组织病患儿的护理、遗传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本课程教学通过课堂讲授、病例讨论、临床见习,并结合多媒体教学(CAI、VCD),使学生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儿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的主干课程之一,是研究从胎儿至青春期小儿的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护理学课程。

该课程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

总论包括儿科护理学绪论、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和生长发育、儿童保健、住院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基本操作技术。

各论包括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免疫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和结核病患儿的护理。

本课程教学通过课堂讲授、病例讨论、临床见习,并结合多媒体教学(CAI、VCD),使学生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

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解决儿科临床护理问题奠定理论基础,并为以后的儿科临床工作奠定初步的实践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目标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及临床实习两部分:绪论、生长发育、儿童保健、住院儿童的护理、儿童营养、营养不良、佝偻病、新生儿总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营养性贫血、先天性心脏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川崎病患儿的护理等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小儿生长发育、儿科护理与操作、、婴儿腹泻患儿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等临床实习内容。

1、绪论儿科护理学定义、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特点、儿科护理学的一般原则、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等。

2、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儿童发展理论、小儿生长发育中的特殊问题及干预、儿童保健、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住院儿童的护理。

3、常见疾病,如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营养不良、小儿腹泻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营养性贫血、先天性心脏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川崎病的护理。

儿科护理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儿科护理2.课程编码:1404213.适应对象:供护理、助产专业使用4.总学时:565.学分:36.教学条件:6.1.教材选用情况:本院选取的教材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规划教材《儿科护理》第1版,主编:张玉兰,卢敏芳,该教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技能、提升素质为一体,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教材内容与工作岗位需求紧密衔接,力求满足专业需求、学教需求和社会需求。

6.2.配套教室、实训室: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护理实训基地,现有护理实训基地900多平方米,建设有专门的儿科护理实训室,拥有CPR模拟人、暖箱、远红外宝暖床、儿童体重秤、身高(身长)测量器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实训仪器、设备,供学生课余时间开放练习。

目前,我校还拥有三个“三甲”和三个“三级综合”教学医院作为教学实训基地。

6.3.试题库建设:(1)以护士资格证考试的要求建设儿科护理课程试题库,采用计算机随机出题目,由教研室主任最后审定。

(2)儿科护理试题库应用于我院高职高专护理学生的通例考试,学校教学质量检验测定。

(3)儿科护理课程出题以护理、助产专业培养方针为基本依据,并服务于培养方针而开展教学工作。

(4)出题以课程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为基准,根据专业教学要求课程自身特点,合理确定题型、题量和难易度。

(5)出题以贯彻考核知识与考核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着重检查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出题范围以课程所选用教材为蓝本,试题掌握好深度与广度,有一定的覆盖面和侧重点。

试题格式规范;答案明确、科学;评分标准简洁、合理。

6.4.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研究条件(1) 教学参考资料1)教材建设: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儿科护理》教材。

2)实训仪器设备和实训教学条件建设:实验物品较齐全,先进,放置合理。

拥有CPR模拟人、暖箱、远红外宝暖床、儿童体重秤、身高(身长)测量器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实训仪器、设备(2) 教学研究条件1)各教学人员经验丰富,深刻理解儿科护理教育教学的内容和规律;2)学校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及研究条件。

《儿科护理学》课程说课

《儿科护理学》课程说课

解决办法
1.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儿童喂养及预防保健,强调儿童动态的概念; 2.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典型临床表现、诊治要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临床护理思维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①改革教学手段 ②多种教学方式并存 ③进行个别辅导 ④开拓帮助学生记忆的方法 ⑤利用案例分析 ⑥开辟“第二课堂” ⑦建立儿科护理实验室 ⑧加强临床多,不易咳出,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5℃之间,1天前出现咳嗽加剧,气喘,烦躁不安。查体:体温38.8℃,脉搏160次/分,呼吸60次/分,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可见鼻翼煽动和三凹征,双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及细湿啰音,心音低钝,肝右肋下3.5cm,双下肢无明显浮肿。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学时
理论
实践
合计
一、绪论
2
2
二、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
4
3
7
三、住院患儿的护理
2
3
5
四、新生儿及其疾病患儿的护理
4
4
8
五、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4
4
六、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4
2
6
七、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4
2
6
八、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4
2
6
九、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3
3
十、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具有开展儿童护理研究、护理管理、儿童教育工作的最基本能力。
严谨的学习工作态度 崇高的职业道德 爱伤观念 高度的责任感
歌谣: 一哭二笑三咿呀,四月哈哈望妈妈。 五抓六坐握足玩,七翻八爬九叫爸。 十站对指十二走,看图说话在十八。 两岁能用少吃饭,喜怒分明命令发。 三岁学穿鞋和袜,长成大娃别娇她。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最新资料推荐------------------------------------------------------《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及代码中文名称:《儿科护理学》英文名称:《Pediatric Nursing》课程代码:G133106 (二)学时及适用对象课程总计 60 学时,其中理论课 45 学时,实验课 15 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三年制护理学助产专业。

(三)课程的地位及性质《儿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临床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门从整体护理概念出发,研究从胎儿至青春期小儿的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疾病护理的护理课程。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儿科临床护理从单纯疾病护理发展为以患儿及其家庭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指导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儿科护理工作从仅仅护理病童发展为包括健康儿童的生长发育、健康的维护、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综合性护理。

在教学实践中,力求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加强本学科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上的衔接,知识的交叉渗透,将知识的传授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尤其要把增强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3(四)课程的基本理念《儿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的主干课程之一,是研究从胎儿至青春期小儿的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护理学课程。

该课程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

总论包括儿科护理学概述、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和生长发育、儿童保健、住院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基本操作技术。

各论包括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童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免疫缺陷病和结缔组织病患儿的护理、遗传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类型: (公共课限选课)总学时:80 理论学时: 58 实践学时: 22学分数:5适用专业: 护理、护理(助产)、护理(英语)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其任务是使学生对《儿科护理学》有完整的认识,并掌握必要的技能。

不仅对小儿疾病进行护理,还包括开展优生优育、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的防治质量,为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

(二)课程基本理念1.构建《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发展平台。

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为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注重知识的新颖性及前卫意识,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2.设置《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合理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

确定以坚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拓展“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为原则。

《儿科护理学》课程要重新科学地审视儿科护理“三基”的内涵,基础部分在理论与方法上都应是最基本的,在医院和社区临床护理的应用中都应是最广泛的。

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知识,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由此来打造既能体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儿科护理学》课程具有的基本特点,又能适合时代进步所要求学生必备的儿科护理基本知识。

成为学生获得学习专业护理课程、专业护理技能和职业就业能力的工具。

拓展部分为适应学生进一步升华提供必要的准备,使学生了解《儿科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体会《儿科护理学》的文化价值,构建可供不同学生得到个性发展的有效平台。

3.关注《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进程,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性教学原则,促进师生互动。

以模块教学取代传统教学,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案例讨论、实验实践、临床见习与实习等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4.体现《儿科护理学》课程现代文化氛围,要反映当代《儿科护理学》方面的新进展、新知识、新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于obe理念的《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于obe理念的《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基于OBE理念的《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授课时数:32学时授课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授课教师:XXX、XXX、XXX等二、课程目标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原则;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独立进行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能够与医生、家长及患儿进行有效沟通。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

理论课主要讲授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等;实验课主要进行儿科护理技能操作训练。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终结性评价包括期末考试和实验技能考核。

2. 反馈机制: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五、课程资源与教材1. 课程资源:学校图书馆、网络平台等提供丰富的儿科护理学相关资料和文献,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2. 教材选用:《儿科护理学》(XXX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此外,教师也可根据需要推荐其他教材或参考书籍。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儿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理人员在儿科护理领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水平。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具备儿科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才,为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包括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知识。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包括日常护理、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技能。

3.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儿童、尊重生命、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儿童生长发育:介绍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强调儿童各个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培养学生关注儿童健康,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护理要点。

2. 营养与喂养:介绍儿童营养和喂养的基本知识,包括母乳、配方奶、辅食等,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喂养方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3. 预防接种与疾病预防:介绍儿童预防接种的基本知识和程序,强调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培养学生掌握疾病预防的护理技能。

4. 常见疾病护理:介绍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强调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

5. 意外伤害与急救:介绍儿童意外伤害的种类和急救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意外伤害的急救技能,提高儿童安全意识。

6. 心理行为问题:介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四、教学方法与考核1.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实验实训:加强实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实训项目包括儿童日常护理、疾病预防与治疗等。

3. 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实际能力的考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类型: (公共课限选课)总学时:80 理论学时: 58 实践学时: 22学分数:5适用专业: 护理、护理(助产)、护理(英语)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其任务是使学生对《儿科护理学》有完整的认识,并掌握必要的技能。

不仅对小儿疾病进行护理,还包括开展优生优育、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的防治质量,为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

(二)课程基本理念1.构建《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发展平台。

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为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注重知识的新颖性及前卫意识,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2.设置《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合理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

确定以坚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拓展“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为原则。

《儿科护理学》课程要重新科学地审视儿科护理“三基”的内涵,基础部分在理论与方法上都应是最基本的,在医院和社区临床护理的应用中都应是最广泛的。

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知识,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由此来打造既能体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儿科护理学》课程具有的基本特点,又能适合时代进步所要求学生必备的儿科护理基本知识。

成为学生获得学习专业护理课程、专业护理技能和职业就业能力的工具。

拓展部分为适应学生进一步升华提供必要的准备,使学生了解《儿科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体会《儿科护理学》的文化价值,构建可供不同学生得到个性发展的有效平台。

3.关注《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进程,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性教学原则,促进师生互动。

以模块教学取代传统教学,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案例讨论、实验实践、临床见习与实习等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4.体现《儿科护理学》课程现代文化氛围,要反映当代《儿科护理学》方面的新进展、新知识、新理念。

5.注重《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进程中新科学、新技术的使用。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整合、网络、课件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6.实施《儿科护理学》课程有效的学习评价方法。

通过提问、作业、实验报告、案例讨论、理论考试、技能考核等进行综合评价。

(三)课程设计思路根据《儿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规律及儿童护理临床实践的特点,将《儿科护理学》分解成7个侧重点不同的模块,各模块既保持相对独立性,又保持连续性,按教学规律循序渐进,使《儿科护理学》教学具有阶段性的重点,保证《儿科护理学》课程之内涵覆盖全过程,贯穿教学始终。

1.本课程在第6、7学期开设,课程总课时数为80学时,其中理论58学时、实验20学时、机动2学时,学分5分。

2.《儿科护理学》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儿科护理学》教学时间分配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整体护理程序的方法,解决儿童及其家属的健康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培养应用型的高等护理专科人员,掌握现代护理模式,全方位地体现以病儿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2.运用儿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在对病儿实施程序护理的同时,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等能够有正确的认识,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用之才。

(二)技能教学目标1.对于实践课的操作内容要求动手比例达85%以上。

2.对于临床实习课内容要求掌握护理程序。

(三)素质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员能强化专业理念,热爱儿科护理工作。

2.对儿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有为护理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把握儿科护士的素质及角色要求,努力塑造一名合格的职业护士。

4.运用儿科护理知识开展健康指导、卫生咨询、预防儿科常见疾病。

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措施。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依据五年制护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

实施模块教学,共设置7个模块:模块一,基础知识;模块二,基础护理;模块三,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模块四,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模块五,各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模块六,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模块七,危重症患儿的护理。

(一)必修内容与要求模块一:基础知识知识目标:了解儿科护理范畴、工作任务、学习方法,熟悉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掌握各年龄期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综合评价生长发育状况。

熟悉小儿对能量、营养素的需要。

掌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方法。

技能目标:能够担负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能掌握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发育规律,为小儿进行测量。

能运用生长发育知识对案例进行综合评价。

能讲述小儿对能量、营养素的需要;能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并指导母乳喂养;能指导人工喂养。

情感态度目标:热爱儿科护理工作,对儿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把握儿科护士的素质及角色要求。

大力宣传科学喂养知识,担负儿科护士健康教育责任。

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儿科护理的任务、范围、发展与展望。

2.熟悉儿科护理的特点。

3.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各期特点工作任务1.能够担负儿科护士的角色要求。

2.能够适应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生长发育教学目标1.了解小儿神经心理,感知觉、运动功能、言语能力的发育。

2.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因素。

3.熟悉小儿心理发展过程和特征。

4.掌握体格生长发育规律,常用指标、计算公式。

工作任务1.掌握体格生长常用指标、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2.能运用生长发育知识对案例进行综合评价。

实践:生长发育-小儿生长发育;小儿体格测量方法营养与喂养教学目标1.说出小儿对能量的需要。

2.说出小儿对营养素的需要。

3.了解儿童的膳食。

4.熟悉辅助食品的添加。

5.掌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

工作任务1.能讲述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2.能指导母乳喂养、人工喂养。

实践:营养与喂养-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母乳喂养与婴儿生长发育[说明与建议]1.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小儿年龄分期、生长发育、小儿营养喂养。

2.建议理论讲授为主辅以相关教具、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教学。

并通过实验实习、加强操作训练强化教学效果。

模块二:基础护理知识目标:熟悉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的护理特点。

了解几种主要生物制品的特点,掌握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熟悉儿科医疗机构组织特点,掌握儿科病房护理管理特点,掌握与小儿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掌握体重、身长(高)测量方法和约束法、哺喂法。

技能目标:能与小儿及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能够对各年龄期小儿给予正确的护理,能参加各年龄期小儿的预防接种、能掌握给药方法。

能熟练掌握体重、身长(高)的测量、约束法、配乳、乳瓶喂乳、滴管喂乳、鼻饲、换尿布、臀红和头皮静脉、颈静脉、股静脉穿刺的护理操作技术。

情感态度目标:对儿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要按照规范要求一丝不苟认真练习。

护理过程中要体现人文关爱,动作要轻柔、快捷。

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教学目标1.掌握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的护理。

2.熟悉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的护理。

3.了解几种主要生物制品的特点。

4.熟悉计划免疫及获得性免疫。

5.掌握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工作任务1.能掌握各年龄期儿童护理的特点开展健康指导。

2.能参加各项儿童预防接种。

[说明与建议]1.建议理论讲授为主辅以相关教具、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教学。

2.儿童保健实验(参观幼儿园或电教片)。

住院患儿的护理教学目标1.熟悉儿科医疗机构组织特点2.掌握儿科病房护理管理特点3.掌握与小儿沟通的方法与技巧4.了解各年龄期小儿用药特点。

5.熟悉药物的选用、药物剂量计算及给药方法。

6.说出体重、身长(高)的测量、约束法、配乳法、乳瓶喂乳、滴管喂乳、鼻饲喂养、换尿布及臀红护理目的、用物准备。

7.掌握体重、身长(高)的测量、约束法、配乳法、乳瓶喂乳、滴管喂乳、鼻饲喂养、换尿布及臀红护理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工作任务1.能与小儿及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2. 能完成体重、身长(高)的测量、约束法、配乳法、乳瓶喂乳、滴管喂乳、鼻饲喂养、换尿布及臀红护理的技术操作。

实践:住院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儿科医疗诊断技术操作[说明与建议]1.小儿液体疗法编排在小儿腹泻章节之后。

2.儿科医疗机构及护理管理、协助诊断的技术、协助治疗的技术与《基础护理》内容重复,或作为自学内容。

3.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应能独立完成。

模块三: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知识目标:叙述正常新生儿及早产儿生理特点及护理,熟悉新生儿哺乳方法、沐浴方法及脐部护理。

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

技能目标:学会新生儿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能熟练应用新生儿室的常用仪器。

情感态度目标:要珍视生命、爱护生命。

在护理操作中坚守慎独精神,工作严肃认真,动作轻柔谨慎,体现对新生儿关心和爱护。

新生儿的护理学习目标1.熟悉新生儿定义、新生儿分类方法,掌握根据胎龄、体重分类标准。

掌握高危儿概念。

熟悉足月新生儿、早产儿的外貌特点、生理特点及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

掌握正常足月新生儿、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熟悉母乳喂养的方法,掌握母乳喂养的优点、注意事项。

熟悉人工喂养食品种类,掌握牛乳喂养方法。

2.熟悉配乳、乳瓶喂乳、滴管喂乳、鼻饲的目的及用物准备,掌握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熟悉更换尿布、沐浴(盆浴)臀红护理的目的及用物准备,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了解换血疗法的方法、指征、准备及注意事项。

工作任务1.能够熟练进行配乳及乳瓶喂乳。

2.能进行母乳喂养指导。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对患病新生儿的家长进行健康教育。

3.能熟练进行新生儿沐浴(盆浴)臀红护理、更换尿布,抚触新生儿。

4.学会使用温箱、光照疗法、抚触新生儿。

5.能对危重患儿进行监护并配合医生进行新生儿窒息的抢救。

实践: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特点及护理;新生儿重症监护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学习目标1.了解新生儿疾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预期结果。

熟悉(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掌握(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评估要点、常用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主要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

其中重点讲解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