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
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及保健措施
![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及保健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834f55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2.png)
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及保健措施首先,职业防护制度对医院护理人员的衣着要求非常严格。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并定期更换,以防止交叉感染。
同时,医院应提供一次性的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确保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的安全。
此外,医院还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其次,医院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需严格遵守洗手程序。
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最基本措施之一,是减少交叉感染的重要步骤。
医院应提供洗手液或洗手消毒液,并定期进行教育培训,提醒护理人员正确洗手的重要性和方法。
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操作前后、接触体液或污染物品后都需要进行洗手,确保自身的清洁和患者的安全。
另外,医院护理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需要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
比如,穿刺、换药、搬运病人等操作需要戴手套,并遵循无菌操作规范,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医院护理人员还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理发、修剪指甲、洗澡等,避免病菌在自身身上滋生和传播。
此外,医院护理人员还应加强自身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他们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合理饮食、充足睡眠,保持体力和精神状态的良好。
护理人员还应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最后,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职业防护教育培训制度,以提升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知识水平。
医院可定期开展培训课程,包括感染预防知识、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无菌操作规范等。
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增加工作的安全性。
总之,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及保健措施的落实对于减少交叉感染、保护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感染的风险。
同时,护理人员也要积极配合,严守职业防护制度,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医务人员防护规章制度
![医务人员防护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ce7f3a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3.png)
医务人员防护规章制度一、工作范围1. 医务人员防护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医生、护士、药剂师、医技人员等从事医疗服务工作的人员。
2. 医务人员在从事与病人接触的工作时,必须遵守本规章。
二、健康防护1. 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2. 对于有传染病史或症状的病人,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3. 医务人员应接受规定的疫苗接种,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三、职业保护1.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穿着符合要求的工作服和工作鞋。
2. 医务人员在使用医疗器械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以避免受伤或感染。
3. 医务人员在处理病人时,应避免暴力行为,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四、医疗废物管理1. 医务人员应妥善处理医疗废物,分类存放并送至指定的处理单位。
2. 医务人员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应佩戴防护用具,避免受到伤害或感染。
五、突发事件应急处理1. 医务人员应参加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熟悉应急处理流程和程序。
2.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医务人员应遵循领导指挥,积极参与救援工作。
六、诚信守法1. 医务人员应遵守医德、医风,敬业爱岗,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
2. 医务人员不得滥用职权,接受贿赂或参与医疗诈骗等违法活动。
七、监督与管理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务人员防护规章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和督导。
2. 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进行纠正或处罚。
八、其他规定1. 医务人员在职业上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2. 医务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
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调整或补充,将另行通知。
希望广大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共同创建一个良好的医疗工作环境,为人民健康服务。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本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0725f02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05.png)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加强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保障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中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
二、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价1.医疗机构应对各类职业危害进行辨识与评价,确定护士所处环境中的各类职业危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危害、物理危害、生物危害等。
2.医疗机构应根据职业危害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减少和控制职业危害对护士健康的影响。
三、职业防护设施与装备1.医疗机构应配备必要的职业防护设施与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防护服、口罩、防护眼镜、手套、防护鞋等。
2.医疗机构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职业防护设施与装备,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有效性。
四、职业防护培训和教育1.医疗机构应对护士进行职业防护培训和教育,包括但不限于职业危害知识、安全操作规程、急救知识等。
2.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职业防护培训和教育制度,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和技能。
五、职业健康监护1.医疗机构应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定期对护士进行健康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早期症状。
2.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职业病报告和监测制度,及时报告并控制职业病发生和传播。
六、事故应急管理1.医疗机构应建立事故应急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明确事故责任和处置要求。
2.医疗机构应组织定期演练和培训,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的能力。
七、职业危害监测和评估1.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护士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职业危害问题及时改善和处理。
2.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护士工作过程中的各类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保障护士的职业安全。
八、违规处罚和整改措施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违规处罚制度,对护士违反职业安全防护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2.医疗机构应及时整改和改进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工作,并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九、附则1.医疗机构应制定并严格执行本制度,提高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水平,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b7bdd6b8e9951e79b892723.png)
一、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一)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二)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2、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四)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或为隔离患者治疗护理时,应当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五)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六)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七)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八)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二、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措施(一)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教育,对医疗锐器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
(二)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1、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2、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3、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5、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6、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7、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三)发生利器伤后,立即上报护理部、院感科并填写利器伤及职业暴露报告卡,并按医院相关规定处理。
三、化疗防护工作规范(一)总体要求1、护理人员到岗前进行岗前教育,并定期接受防护知识培训,增强化疗科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知识。
2、接触化疗药品及做好相关处理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防护衣,戴好口罩、帽子、眼罩、手套等,摘掉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b75cfb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4.png)
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保证他们能够有效地开展医疗工作,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管理制度。
这个制度应该包括从个人防护措施到全院感染控制和管理等多个方面,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
一、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景和风险等级进行选择和佩戴。
2. 进行正确的手卫生:医务人员需要经常进行手部消毒或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接触污染物品或从事医疗操作前后需要进行手卫生。
二、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1. 建立全院感染控制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和推行感染控制方案和措施。
2. 制定感染控制制度和程序:包括感染防控的标准操作流程、卫生医疗废物处理、患者隔离管理等。
3. 进行感染控制的培训和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三、医院环境和设备的管理1. 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对医疗设施、工作区域和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 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包装和封存,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安全处置。
四、应急响应和管理1. 建立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的处理应急预案:对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的处理进行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有效处理。
2. 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在应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以上是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确保自身健康和安全,在为患者服务的同时,也要做好自我保护。
医疗机构也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防护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共同维护医疗秩序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
护士职业防护制度护士职业防护制度内容(七篇)
![护士职业防护制度护士职业防护制度内容(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608e6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1.png)
护士职业防护制度护士职业防护制度内容(七篇)最新护士职业防护制度(推举)一一名护士的仪表、言语、眼神、动作、表情及服装、装扮都会涉及到风度的雅俗,都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产生不同的效果。
当一个护士一进入病房,首先患者看到的是护士的仪表。
可能有的人会说,护士的仪表如何关系不大,只要技术作风过硬就可以了,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我们知道患者住进医院的心情是不开心的,任何不良的刺激都会给患者的心情造成不好的影响,患者见到穿不洁的衣服或咯咯作响的高跟鞋的护士,会有可怕与厌恶之感,同时产生不信任的感觉。
所以,当进入护士角色后,必需穿着干净,使人感到和谐、优雅、大方,要具有端庄、含蓄的举止,自然的表情姿态,这可使人有悦目的美感,对患者坦率热忱、态度和气,这可使人感到稳健、亲切、可信。
护理人员的责任是给患者以人性的暖和,护士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恰当的问候,一个温顺的操作,一个适时的提示,一次倾心交谈,都能表达出护士对患者的敬重,对生命的敬重,使患者深切感受到被关注、被关心、被理解的幸福,在人文护理的良好气氛中,患者的不良心情就会化解,对疾病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个护士的素养是塑造心灵的途径,也是显示心灵的表现,一心一意为患者效劳的内在思想感情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
护士要有良好的情志和意志修养,在工作中必需保持稳定、振作和开心的心情,见到患者应热忱而严厉、亲切而稳重,工作紧急但井然有序,以良好的心情去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护士要留意自己的行为,不要把不良的行为表现在患者面前,这样一方面对患者有不良的反响,另一方面有损于护士的形象。
如护理工作经常是一个独立进展,特殊是单独值夜班的状况下,面对的是不能申述自己意见的神态不清的患者或婴幼儿,对于病情的观看和处置是否精确准时、恰当严密,往往缺乏监视,这全凭护士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人道主义信念去履行她的职责。
一个护士要更好地完成她的任务,就必需具有良好的素养及较高的技术水平,把握现代科学技术学问,是现代护理工作的需要。
护士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467717a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2.png)
护士职业防护引言概述: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承担着关键的医疗服务和照顾病人的责任。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护士们面临着一系列的职业风险,如感染疾病、工作压力等。
因此,护士职业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个人防护、环境防护、心理防护、职业培训和职业发展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护士职业防护的相关内容。
一、个人防护1.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护士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以防止感染病原体。
1.2 保持个人卫生:护士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勤换衣服等,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1.3 接种疫苗:护士应及时接种相关疫苗,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二、环境防护2.1 消毒措施:护士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环境的消毒,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和无菌。
2.2 废物处理:护士应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密封包装,避免污染环境和他人。
2.3 空气质量控制:护士应关注工作环境的空气质量,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的积聚。
三、心理防护3.1 建立支持系统:护士应与同事和家人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互相倾诉和鼓励,缓解工作压力和情绪困扰。
3.2 学会应对压力:护士应学会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如通过锻炼、休闲等方式放松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
3.3 寻求心理帮助:护士在遇到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帮助,以便得到适当的支持和疏导。
四、职业培训4.1 掌握相关知识:护士应不断学习和更新医学知识,了解最新的职业防护指南和标准,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4.2 掌握操作技能: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如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正确消毒和处理废物等,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4.3 参加培训课程:护士应积极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课程,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五、职业发展5.1 职业规划:护士应制定个人的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3ef463f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d.png)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一、标准预防的概念: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二、标准预防的原则: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三、具体措施包括:⒈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⒉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⒊一旦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⒋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⒌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⒍对病人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四、职业暴露后处置方案(一)现场处理:职业暴露一旦发生,应做好暴露部位紧急处理。
完整的或有破损的皮肤被病人的血液或血性体液溅到,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清水充分清洗;粘膜暴露用大量流水冲洗;扎伤或割伤,应及时挤出污血,同时流动水下清洗伤口后涂上消毒药水如0.5%碘伏或75%酒精。
(二)报告:对暴露部位紧急处理后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报告院感办和保健科,院感办详细了解暴露的发生过程,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等上报医务科或护理部备案。
班外时间由科室负责人报总值班,由总值班报告院感办及保健科。
(三)预防性治疗(Post—Exsposure Prophylaxis,PEP):由专家评估决定是否实行。
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越好,最好在1~2小时内开始,尽量不超过24小时。
感染危险性很高的暴露者,即使时间已达1-2周,也应考虑预防性用药。
(四)血清学监测:血清学监测统一由保健科开具化验单,血样送检验科。
根据情况开具具体监测相关内容:⒈ 暴露当时: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HIV 抗体,CD4细胞。
护士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
![护士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9460a7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a.png)
护士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护士职业防护制度和保健措施是为了保护护士在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
这些制度和措施以预防职业病、保障工作和生活环境等方面为主要目标,旨在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首先,对于护士来说,必须定期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包括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职业暴露风险评估等方面。
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比如职业病和工作压力过大等。
其次,针对特殊感染性疾病的防护措施,护士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比如在照料染有高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时,必须佩戴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装备,并正确地使用消毒剂进行手部和物体的消毒。
另外,护士还需要定期参加相关疾病的培训会议,了解最新的防治知识和技能。
此外,护士在工作中需要接触各类化学物品和药品,因此必须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使用强酸碱等易燃易爆危险品时,必须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守规定的操作程序。
同时,护士还应该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卫生和清洁,保证工作场所的整洁和卫生,预防交叉感染。
此外,在护士工作中,还要保护和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护士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时刻面对生死离别和病痛折磨,容易产生身心疲惫和情绪压力。
因此,护士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和放松,注意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在工作环境中,应该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互相支持和尊重,并及时寻求帮助,如遇到自己难以承受的压力和困难。
总之,护士职业防护制度和保健措施是为了保护护士的安全和健康而设置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
护士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和规定行事,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同时,护士也应该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的保护和维护,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以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护士的健康保健与职业疾病防护
![护士的健康保健与职业疾病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a76579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e.png)
护士的健康保健与职业疾病防护作为医护人员中的基础力量,护士们经常承担着照顾病患和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任务。
然而,长期从事护理工作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职业风险和健康问题。
因此,护士们需要加强健康保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职业疾病,以保障自身身心健康,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健康保健1. 饮食均衡:合理的营养摄入对维持健康非常重要。
护士们应尽量选择多样化的食物,包括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蛋白质和健康脂肪。
避免过多摄入加工食品和高糖高盐食物。
2. 锻炼身体: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护士的体质,改善抵抗力,并缓解身体和心理压力。
护士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跑步、瑜伽、游泳等。
3. 充足休息:护士的工作往往需要轮班和长时间的工作,因此充足的休息是必不可少的。
定期休假和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恢复身体和保持精力充沛。
4. 心理健康:护士工作压力大,面对病患的痛苦和死亡,心理负担较重。
应加强心理调适,合理分配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与亲友交流,寻求心理支持。
二、职业疾病防护1. 感染控制:医护人员面临感染的风险更高,因此护士需严格遵守感染控制的规范,如正确佩戴口罩、手套和护目镜,洗手频繁且正确。
2. 个人防护装备: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风险,护士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服、帽子等,确保自身的安全。
3. 职业暴露应急:护士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职业暴露情况包括针刺、溅入眼部等。
在发生这些情况时,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4. 设备维护:使用医疗仪器和设备时,护士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自身的安全。
5. 职业康复和咨询:护士如果遭受了职业伤害或患上职业疾病,应及时接受康复治疗,并与专业咨询师交流,以获得恢复与支持。
结语护士是医疗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护士的健康保健与职业疾病防护是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的关键。
通过采取适当的健康保健措施和职业疾病防护措施,护士可以保持健康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并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护士职业防护制度
![护士职业防护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4cdcd5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a.png)
护士职业防护制度护士职业防护制度「篇一」一、职业防护原则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f424867e009581b6bd9eb96.png)
汇报人:王真
目录
DIRECTORY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化疗防护工作规范 护士医疗保健服务相关规定
01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PART
01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二)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 帽子,洗手。 (三)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1、加强病房通风换气次数。
01
4、处理化疗患者的尿液、粪
便、呕吐物或分泌物时必须戴 04
口罩、手套。
02 03
2、对洒在桌面或地面 的药液,应及时用纱布吸 附并用清水冲洗。工作台 面、治疗车,盘等用后及 时用清水擦拭,防止残留 药物挥发到空气中。
3、加强宣教,患者呕吐物、排泄物要 置于带盖容器中,如有遗洒应及时清理, 并用清水反复擦洗。
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2、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四)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或为隔离患者治疗护理时,
(五)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六)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七)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八)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 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03 化疗防护工作规范
1 化疗药液的配置及临床应用
1、配置化疗药须穿隔离衣, 戴双层手套、口罩。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5篇)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65ccd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1.png)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1、病房护士长负责护士的职业安全监管工作,在医院现有条件下提供防护设备。
2、护士在执业活动过程中,严格遵守管理规定、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3、严格按照化疗药物使用说明书配制药物,配药时带手套。
4、严格执行接触放射线安全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
5、操作前后按“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
6、操作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气管、粘膜或破损的皮肤时带手套。
当估计操作会有血液、体液可能溅到眼睛、鼻腔、口腔或者皮肤时,采用适当的保护用具(戴口、面罩、围裙等)来防止感染。
7、一副手套只能用于一位病人或一项操作,操作完后立即丢弃用过的手套。
8、一旦手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或每次摘下手套均对手进行彻底清洗。
9、使用针具进行消毒时,带手套,用过的针具立即扔到废物桶内,严格执行普及性预防措施:回套针帽(必要时用单手法)不摆弄针头、不徒手分开针头与注射器。
10、用过的针具、刀片或其他锐器置于不易被刺破的专用容器内。
11、操作后及时料理污染场地,不留给他人料理,禁止用污染的手接触开关、清洁区和清洁物品。
12、受到(甲类传染病中非典型肺炎,乙类传染病艾滋病、乙肝、丙肝)病人用过的尖锐器械损伤后,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被刺或损害的伤口。
用清水冲洗被血液或体液溅到的鼻腔、口腔和皮肤。
用清水、生理盐水或其他特定清洗消毒液冲洗被血溅到的眼睛。
13、报告程序和时限:一旦受到乙类传染病艾滋病、乙肝、丙肝)病人用过的尖锐器械损伤后或带伤接触艾滋病病人的血液,立即逐级报告,当事人伤后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接到报告后立即向护理部、感染办汇报。
14、用过的污染物品或被传染病源污染的物品,严格按照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的关规定处理。
15、其他处理程序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16、护士受到职业暴露后有义务接受医院有关部门追踪,对当事人做好保密工作。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2)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安全培训:对新员工进行职业安全培训,包括工作岗位上的安全操作规范、职业暴露风险及防护措施、应急逃生知识等内容的培训,并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和复习。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348742a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e7.png)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是为了保护护理人员免受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和伤害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1.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护目镜、手套、防护服等,用于防止接触传染源时的飞沫和血液等液体。
2.职业健康监测:护理人员需接受定期体检,其中包括传染病筛查、肺功能测试等,以确保身体健康。
3.职业暴露预防:护理人员需接受相关培训,了解职业暴露的风险和预防措施,如正确使用针头和锐器、遵循感染控制措施等。
4.应急处置措施:针对意外暴露或传染病流行时,制定相关的应急处置措施,如紧急注射免疫接种、快速隔离等。
5.心理健康支持:护理工作压力大,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为护理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预防和应对职业疲劳和心理困扰。
6.工作时间和休息安排:合理设置护理人员的工作和休息时间,防止疲劳导致工作质量下降和错误操作的发生。
7.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提供专业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机会,保持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和提高。
8.权益保障:保障护理人员的基本权益,如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等,保证他们能够安心从事护理工作。
以上是常见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可以有效保护护理人员免受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和伤害。
同时,护理人员也应积极主动遵守和配合这些制度,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e3df83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5.png)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其职业需要接触病人、防止病人的传染病传播以及防止自身感染。
因此,在工作中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职业防护制度,并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避免患病,保护自身健康。
一、职业防护制度1. 病人防护•接待出入门诊、病房的患者和陪护人员采取体温检测、手部消毒等防疫措施;•避免跨感染,严格执行感染控制原则,采用多重隔离方式(包括房间及空气隔离、血液和分泌物、呕吐物、尿液、口腔和食物、排泄物等)开展患者护理;•对相关病房、诊室、门诊等区域进行定期消毒。
2. 护理人员防护•工作时穿戴防护用具,如手套、医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监测;•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如洗手、清洗工作服、注意营养饮食、多运动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原则上不与患者共用食具等个人用品;•对自己的接触病人的行为和情况进行分类记录和监测,如发现病人出现症状明显的传染病症状,及时就医和上报相关信息。
3. 废弃物处理•严格执行生物医疗废物分类标准,采取专门的处理措施,防止感染病原体的传播;•废弃物处理过程中,要穿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具,保障自身健康。
二、保健措施1. 心理保健•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压力,是影响他们工作效率和职业健康的的关键因素,保障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职业素质;•诊所给所有工作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护理人员应该尽量保持良好的休息,更多的有意识地培养爱好、增加运动等来降低压力,使自己更好地回到工作状态。
2. 营养保健•护理人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保持营养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足够的睡眠时间等;•对于长期工作的护理人员,需要更多地加强对身体的营养和健康管理。
3. 运动保健•加强锻炼,尤其是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和自我保护力;•护理人员可以选择健身、游泳、跑步、篮球、乒乓球和广场舞等运动形式。
结语职业防护制度和保健措施是护理人员健康和身体素质的保障。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范本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ca718b4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c.png)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范本一、总则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危害防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等。
三、安全防护责任1. 医院负责人应当将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纳入医院管理范围,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权益。
2. 各科室负责人应当组织开展医务人员安全防护培训,并定期检查、评估和改进工作。
3.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本制度规定,保护自己的安全健康,积极参与安全防护工作。
四、职业危害辨识评价1. 医院应当委托专业机构对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特点等进行职业危害辨识评价,定期更新评估报告。
2. 根据评估结果,医院应当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制定安全作业规程。
五、工作环境安全1. 医院应当配备合格的安全设施和装备,确保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符合安全标准。
2. 医务人员应当定期检查安全设施和装备,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配合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3. 医务人员应当注意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卫生,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六、个人防护措施1. 医务人员应当佩戴符合规定的工作服、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操作,防止受伤感染。
2. 医务人员应当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抵抗力。
3. 医务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七、紧急救援措施1. 医院应当建立紧急救援机制,确保医务人员在发生意外伤害时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2. 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3. 医务人员在发生伤害后,应当第一时间报警并求助,同时配合救援人员进行处理。
八、应急预案和演练1. 医院应当制定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
2. 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反应速度。
3. 医务人员应当定期参加应急演练,熟悉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九、责任追究1.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导致医务人员伤害事故的责任人员,将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医院内职业防护管理制度
![医院内职业防护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5421c3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8.png)
一、总则为保障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医技等工作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与分工1. 医院职责(1)建立健全职业防护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其职业防护意识。
(3)为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并监督其正确使用。
(4)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确保医务人员权益。
2. 预防保健科职责(1)负责制定和修订医院职业防护管理制度。
(2)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其职业防护技能。
(3)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提出改进措施。
3. 相关科室职责(1)严格执行职业防护管理制度,落实各项防护措施。
(2)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报告、调查和处理。
(3)定期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防护检查,确保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三、职业防护措施1. 人员培训(1)对新入职医务人员进行岗前职业防护培训,使其掌握职业防护知识。
(2)定期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知识更新培训。
2. 个体防护用品(1)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服、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等。
(2)根据工作性质和暴露风险,合理选用防护用品。
3. 工作场所防护(1)加强医疗废物处理,确保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
(2)合理设置隔离区域,严格控制感染源。
(3)加强空气流通,降低感染风险。
4. 职业暴露处理(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应立即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并报告预防保健科。
(2)预防保健科接到职业暴露报告后,应及时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
四、监督检查1. 医院定期对职业防护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预防保健科对职业防护工作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 对违反职业防护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预防保健科负责解释。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及医疗保健服务相关措施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及医疗保健服务相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1a88b4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d.png)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及医疗保健服务相关措施
依据《护士条例》第十三条的相关内容,特制定医院护士医疗保健服务的相关规定,保障护士执业可获得与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服务等。
一、医院为员工职业防护提供保健用品,如医用口罩、帽子、工作服、工作鞋、防渗漏工作服(围裙)、护目镜、防毒面罩、铅衣、铅屏风等职业防护器具,特殊情况下提供防护服。
二、特殊岗位的护士,如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及有感染传染病
危险的护理岗位,医院按国家规定给予特殊岗位津贴。
三、放射科护士,工作中按规定佩戴个人辐射剂量检测计,每半年定时检测并记录入档案,禁止超剂量、长时间在辐射环境下工作,个人可享受一定时间(3 周)的放射假。
定期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每 2 年一次。
四、医院保健科建立护理人员的健康档案,为所有护理人提供每 2 年一次的免费全面身体检查;为所有已婚女性护理人员,每年免费进行妇科检查 1 次。
院感科每年为特殊科室护士进行健康体检一次。
五、护理人员享有国家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婚育假、探亲假等保
健。
六、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发生职业暴露或危险时,有相应的报告制度、流程及处置方案,必要时可根据身体状况及个人意愿暂时调整或调离相应的工作岗位。
七、医院为护理人员购买医疗保险,保障护理人员在生病、住院、生
育时的医疗保健需求。
八、医院在高风险科室(如急诊科)24 小时配备保安人员,保护医护人员免于暴力或其他意外伤害。
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
![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afc6f6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3.png)
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一、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一)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二)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2、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四)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或为隔离患者治疗护理时,应当穿隔离衣、戴面罩、眼罩、穿鞋套等防护措施。
(五)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六)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七)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八)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二、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措施(一)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教育对医疗锐器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
(二)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
1、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
2、正确处理锐器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
3、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纵。
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
6、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7、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置惩罚。
(三)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三、化疗防护工作规范(一)整体要求1、护理人员到岗前进行岗前教诲,并定期接受防护知识培训,加强化疗科室护理人员的防护认识和防护知识。
2、接触化疗药品及做好相关处置惩罚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防护衣,戴好口罩、帽子、眼罩、手套等,摘掉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一、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二)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 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2、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四) 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或为隔离患者治疗护理时,应当穿隔离衣、戴面罩、眼罩、穿鞋套等防护措施。
(五) 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六) 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七) 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八) 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二、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一)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教育对医疗锐器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
(二)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
1、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
2、正确处理锐器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
3、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
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
6、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7、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三)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三、化疗防护工作规范
(一)总体要求
1、护理人员到岗前进行岗前教育,并定期接受防护知识培训,增强化疗科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知识。
2、接触化疗药品及做好相关处理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防护衣,戴好口罩、帽子、眼罩、手套等,摘掉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二)化疗药物配置及临床应用
1、配置化疗药须穿一次性防渗透防护衣,戴双层手套、口罩,在生物安全柜中配置。
2、掰安瓿时用纱布包裹防止药液外溅,融粉剂时,溶酶沿安瓿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搅动,注入药瓶中的负压不宜过高,以免拔针时药液外溅。
3、使用较大注射器抽取药液,药液不宜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防止药液外溅。
4、操作时应确保空针及输液管接头处衔接紧密,以免药液外漏。
5、不要将抽吸化疗药空针内的空气直接排到空气中。
6、在配制化疗药、输入化疗药物时,如药液接触皮肤或溅到眼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为患者更换液体时戴手套。
7、化疗药物应专人、专柜保管。
药瓶有损坏时应及时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三)废弃物处理
1、废弃化疗安瓿、小瓶。
用完后立即放入带盖密闭的桶内,并及时处理。
2、安瓿中如有剩余药液不可直接丢弃,应放入密闭容器后丢弃。
3、配制化疗药物后的垃圾应按有毒垃圾处理装入黄色垃圾袋,盛垃圾容器要加盖并及时处理,防止化疗药物蒸发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四)环境保护
1、加强病房通风换气次数。
2、对洒在桌面或地面的药液,应及时用纱布吸附并用清水冲洗。
工作台面、治疗车,盘等用后及时用清水擦拭,防止残留药物挥发到空气中。
3、加强宣教患者呕吐物、排泄物要置于带盖容器中,如有遗洒应及时清理,并用清水反复擦洗。
4、处理化疗患者的尿液、粪便、呕吐物或分泌物时必须戴口罩、手套。
四、护士医疗保健服务相关规定
1、护士享有与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服务,医院无条件为护士提供卫生防护用品,并采取有效卫生防护措施。
2、医院在防范护士职业健康危害的同时,还为护士提供医疗保健措施,以减少职业健康危害的程度。
如:在易感染传染病的工作岗位或者传染病高发期,给予必要的免疫接种或者采取提高免疫力的其他措施。
3、医院对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按照法律、法规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补助。
4、医院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每季度进行一次个人剂量监测,每年体检一次。
5、护士工作中患职业病的,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得赔偿的权利。
6、职业病患者享有的权利
(1)职业病患者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2)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患者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3)职业病患者依照有关民事法律、有权向医院提出赔偿要求;
(4)职业病的确立应按照卫生部和劳动保障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执行。
7、建立、健全各类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确保一旦发生职业危害,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用以减少职业健康危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