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地质勘查规范

合集下载

有色金属地质勘查规范

有色金属地质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工作勘查研究程度、勘察类型及其勘查控制程度、勘查工作质量、可行性评价及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勘查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也适用于验收和审批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报告,还可作为矿业权转让及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矿业权评估、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3 勘查的目的任务3.1 预查对铜、铅、锌、银、镍、钼矿有成矿远景的地区,通过综合地质研究、初步野外观察、极少量工程验证,初步预测可能的资源量,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3.2 普查对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或地段通过地质、物探、化探等有效的技术工作、数量有限的工程验证和取样测试,进行可行性概略评价,相应估算矿产资源量,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圈出详查区范围。

3.3详查采用各种勘察方法、手段及系统取样工程,对详查区内的矿体加以控制,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

3.4 勘探对勘探区内的矿体,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及采用其他技术方法手段,探求矿产资源/储量,同时为可行性评价和矿业权转让、矿山建设设计提供必须的地质资料并提交有关的地质勘查报告。

3.5 勘查工作顺序勘查工作应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写等顺序进行。

4 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程度4.1.1 预查阶段收集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了解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选定找矿远景区进行预查。

4.1.2 普查阶段在预查阶段收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了解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和成矿远景。

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范本

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范本

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范本1. 引言金属矿床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测、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金属矿床进行全面的地质勘探活动。

为了提高矿床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制定本规范总则,对金属矿床地质勘探活动进行规范。

2. 勘探目标金属矿床地质勘探的目标是确定矿床的地质储量、品位、分布规律等信息。

通过合理的勘探方法和手段,确定矿床的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

3. 勘探程序金属矿床地质勘探活动包括以下程序:3.1. 勘探前期调研在正式开展金属矿床地质勘探之前,应进行前期调研。

主要包括:•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该区域矿产资源和地质条件;•对矿区进行初步勘查,确定勘探的重点区域;•收集和整理历史勘探资料,了解前人的勘探成果。

3.2.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金属矿床地质勘探的基础工作,它主要包括:•地质剖面测量和制图,绘制矿区的地质图、剖面图;•地质钻探和岩心取样分析,获取矿床的地质构造和岩性信息;•野外地质观察和标本采集,研究矿床的成因和演化过程。

3.3. 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是金属矿床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它主要包括:•重力测量,测定矿区的重力异常;•磁力测量,测定矿区的磁场异常;•电法测量,探测矿床的电性差异;•震源勘探,测量地震波传播速度,揭示矿床的地质构造。

3.4. 地球化学分析地球化学分析是金属矿床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它主要包括:•岩石样品化学分析,测定矿区的元素含量;•地表水和地下水化学分析,探测矿床的流体特征;•土壤和沉积物化学分析,寻找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

4. 勘探数据管理金属矿床地质勘探活动产生大量的勘探数据,为了有效管理这些数据,需要:•建立科学的勘探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规范数据命名、分类和存储;•加强数据的备份和安全保护。

5. 勘探结果评价金属矿床地质勘探完成后,需要对勘探结果进行评价。

评价主要包括:•矿床地质储量和品位评估;•矿床经济价值评估;•矿床开发潜力评估。

6. 勘探报告编制金属矿床地质勘探活动完成后,应编制勘探报告。

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

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

二.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历史沿革
(二).有色金属 1.铜\铅\锌\银\镍\钼矿 铜矿: 1962年11月,冶金部、地质部联合发布了《铜 矿储量分类规范(暂行)》; 1981年5月,地质部、冶金部颁布了《铜矿地质勘探 规范》(试行); 1997年,地质矿产部发布了《铜矿地质普查规范》 (DZ/T0174—1997; 1998年,《铜矿地质勘探规范》(报批稿)即将
二.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历史沿革
(五).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1993年1月,全国储委颁发《稀土矿地质勘探 规范》(试行)。 本次修订就是在1993年版规范基础上进行的, 形成了新的行业标准DZ/T0204—2002《稀土矿产地 质勘查规范》。
三.新的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共性特点
1、具有系统性。以两个国标GB/T17766— 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13908—200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为依据,在原来分矿种单行本规范的基础上, 按照贵金属、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 属分大类修订、编写成系统性的行业规范, 便于横向理解和具体使用。
三.新的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共性特点
8、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体现了新 规范的时代特点。如对边远地区的勘查区, 当周围没有可供联测的全国坐标系统基准点 时,可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勘查资料 (图件和数据)的综合处理及资源储量估算 鼓励采用地质统计学法和SD法,以提高资源 储量估算结果的置信度等。但需要说明的是, 新的资源储量估算软件必须经矿产资源储量 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规范类别
规范名称
规范代码
GB/T17766—1999 GB/T13908—2002 DZ/T0205—2002 DZ/T0208—2002
居全国前十位 我省优势 需重点掌握 金属矿产名称 金属矿产 规范的矿种

3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3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01-2002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wolfram ,stannum ,mercury and antimony mineral exploration2002-12-17发布2003-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DZ/T 0201—2002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勘查的目的任务4 勘查研究程度4.1 预查阶段4.2 普查阶段4.3 详查阶段4.4 勘探阶段5 勘查控制程度5.1 勘查类型确定5.2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5.3 控制程度的确定6 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6.1 地形及工程测量6.2 地质填图6.3 物化探工作6.4 探矿工程6.5 化学分析样品的采取、加工和测试6.6 矿石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与分析、试验6.7 岩石、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试验6.8 原始记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6.9 新技术、新方法7 可行性评价7.1 概略研究7.2 预可行性研究7.3 可行性研究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8.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8.2 矿产资源/储量类型9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9.1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9.2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9.3 确定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9.4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结果表附录A (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B (资料性附录)钨、锡、汞、锑矿床规模划分标准附录C (规范性附录)汞的环保要求附录D (资料性附录)汞矿含矿体的圈定附录E (资料性附录)钨、锡、汞、锑矿床勘查类型确定因素参考附录F (资料性附录)钨、锡、汞、锑矿床勘查类型划分实例附录G (资源性附录)钨、锡、汞、锑矿床勘查工程间距附录H (资料性附录)钨、锡、汞、锑矿床主要工业类型附录I (资料性附录)钨、锡、汞、锑矿床一般参考工业指标I.1 钨矿床一般参考工业指标及伴生组分评价指标I.2 锡矿床一般参考工业指标及伴生组分评价指标I.3 汞矿床一般参考工业指标I.4 锑矿床一般参考工业指标及伴生组分评价指标附录J (资料性附录)钨、锡、汞、锑(矿物、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及地球化学性状J.1 钨(矿物、元素)的性质、用途及地球化学性状J.2 锡(矿物、元素)的性质、用途及地球化学性状J.3 汞(矿物、元素)的性质、用途及地球化学性状J.4 锑(矿物、元素)的性质、用途及地球化学性状附录K (资料性附录)钨、锡、汞、锑的主要矿物附录L (资料性附录)钨、锡、汞、锑矿石的选冶质量、工艺技术性能及精矿质量标L.1 钨、锡、汞、锑矿石的选冶质量、工艺与技术性能L.2 钨、锡、汞、锑精矿石质量标准前言本标准是根据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查规范总则》的要求,对原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84年颁发的《钨矿地质勘探规范》、《锡矿地质勘探规范》、《汞矿地质勘探规范》三个规范进行修订而成的。

有色金属(铜,铅,锌,银,钼,镍等)勘查规范.pdf

有色金属(铜,铅,锌,银,钼,镍等)勘查规范.pdf

以下是该文档的文本预览效果,预览是为了您快捷查看,但可能丢失了某些格式或图片。

如需查看完整效果,您可以直接下载。

有色金属(铜,铅,锌,银,钼,镍等)勘查规范.pdfDZ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copper, lead, zinc, silver,nickel and molybdenum m ineral exploration2002-12-17 发布 2003-03-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DZ/T 0214—2002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勘查的目的任务3.1 预查3.2 普查3.3 详查3.4 勘探3.5 勘查工作顺序4 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程度4.2 矿石质量研究4.3 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4.4 矿床开采技术研究4.5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5 勘查控制程度5.1 勘查类型的确定5.2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5.3 矿床控制程度的确定6 勘查工作质量要求6.1 测量工作6.2 地质调查6.3 物探、化探工作6.4 探矿工程6.5 化学分析样品的采取、加工和测试6.6 矿石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与试验6.7 岩石、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试验6.8 原始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7 可行性评价7.1 概略研究7.2 预可行性研究7.3 可行性研究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8.1 分类依据8.2 分类及类型9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9.1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9.2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9.3 确定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9.4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结果表附录A (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B (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钼矿主要矿物附录C (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钼矿床主要工业类型附录D (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钼矿床勘查类型条件及工程间距参考附录E (资料性附录)矿床勘查类型实例一览附录F (资料性附录)矿体圈定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F.1 矿体的圈定和连接F.2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附录G (资料性附录)矿床工业指标制订的一般原则及参考指标G.1 矿床工业指标制订的一般原则G.2 一般工业指标附录H (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钼精矿质量标准H.1 铜精矿质量标准H.2 铅精矿质量标准H.3 锌精矿质量标准H.4 银精矿质量标准H.5 镍精矿质量标准H.6 钼精矿质量标准DZ/T 0214—2002前言为了配合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实施,对原《铜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1 年版、《铅、锌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3 年版、《镍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3 年版、《钼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3 年版、《银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91 年版等规范中不符合GB/T 17 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国家标准的部分内容,统一进行归并修订,使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惯例接轨。

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

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

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以及金属矿床地质勘探的技术不断发展,探矿工作也越来越高效、精准和安全,但也由此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和规范。

而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作为行规、行业标准、编制规范和技术规范的统称,则为全行业提供了科学、合理、规范、统一的探矿作业指导和管理体系。

一、规范的概念和作用规范的概念是指符合某种标准或者规则的一定范畴内的事物,通常把它理解为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某一领域内比较成熟的理念、方法和技巧,是一种规矩或者规定。

规范可以作为勘探工作的指导,对勘探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利的规范化勘探,不仅可以提高勘探效率,更可以保证勘探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规范化勘探是行业的推进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是提高建设经济的核心措施之一,因此很重要的。

二、规范的目的和要求规范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勘探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勘探安全。

规范探矿工作方法,要求制定针对性、明确、易于操作、反应现状的规范,对勘探工作的实施、成果以及勘探人员的行为做出明确规定,具体要求如下:1、统一各级单位的探矿方法和技术规范体系,主要是规定探矿的交互、关系,明确取得的效果要求和该达到规范的行业标准;2、增强规范化的尊重性和责任感,减少勘探效率问题以及给勘探带来的损失和成本,具体要求是勘探人员必须具备的水平和技能、勘探者应始终关注勘探效率问题以及他们所负责地质环境的环保维护问题,还有勘探成果专项检查问题,此外,还涉及到勘探人员应该对环境保护问题责任体现在较大范围或者大型勘探项目.三、规范的分类和范围规范可分为行规、行业标准、编制规范和技术规范。

行规是对国家法律法规补充的行为规范化,适用范围广泛;行业标准是指行业自己编制的标准化产品,是实行统一的手段,具有权威性;编制规范是指特定的探矿项目或勘探特性下所适用的规范,往往结合勘探项目的特性具体制定;技术规范对勘探技术的不同方面,如勘探方法、设备设施、信息化技术和数据管理等有具体的规范化要求。

2-08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2-08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1 范围(略)2 规范性引用文件(略)3 勘查的目的任务(略)4 勘查研究程度(略)4.1 预查阶段(略)4.2 普查阶段(略)4.3 详查阶段4.3.1 地质研究程度通过(1︰5 000)~(1︰2 000)地质填图和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详细查明钨、锡赋矿层位和汞、锑含矿岩系的地层年代、岩性、岩相、层厚和层序,特别注意汞、锑含矿(体)层位和矿化屏蔽层的研究,建立详查矿床的含矿地层柱状图(地层层序表)。

详细查明主要控矿构造(断层、褶皱、裂隙、破碎带等)的分布、产状、规模和性质,以及各种构造对矿床、矿体的控制作用;研究成矿后的构造对矿体的影响程度。

侧重研究与钨、锡矿化有关的岩浆岩的种类、岩性、形态、产状、规模、侵入时代、演化特点、与围岩接触关系,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等;研究其与成矿的关系或对矿体的破坏关系。

详细查明矿床的围岩蚀变特征和分布范围,研究蚀变与矿化的关系,编制矿化-蚀变分布图;对与变质作用有关的矿床需基本查明变质作用类型、强度、相带分布及岩性特征等。

用系统取样工程基本查明钨、锡、锑矿体和汞含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数量,基本控制主矿体以及规划首期开采矿体的产状、形态、空间分布;对汞矿还需阐明含矿体内矿体的赋存状态、展布规律和确定合理计算含矿系数的原则,并论述其可靠程度;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和矿体间相互关系;估算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为是否勘探及选择勘探方法提供依据。

4.3.2 矿石质量研究基本查明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及含量,有用矿物粒度、嵌布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化学成分,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种类、含量及分布规律;初步划分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基本确定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为矿山项目建议书和预可行性研究提供矿石质量依据。

钨矿石要特别查明黑钨类和白钨类比例及空间分布。

锡矿石要特别查明锡石锡、硫化锡和胶态锡二者比例及空间分布。

锑矿石要特别查明锑氧化率,并据此划分氧化矿石(ωB>50%)、混合矿石(ωB为20%~50%)和原生矿石(ωB<20%4.3.3 矿石加工技术条件研究一般进行矿石的可选(冶)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对生产矿山附近,有类比条件的易选(冶)矿石,可以进行类比评价,不作选(冶)试验;对难选(冶)矿石或新类型矿石,可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以便对主矿种及其共伴生组分做出综合评价。

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

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

二.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历史沿革
岩金矿
1993年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 定 了 《 岩 金 矿 普 查 规 范 》 ( DZ/T0074—1993 ) ; 1995 年 制 定 了 《 岩 金 矿 地 质 详 查 规 范 》 (DZ/T0152—1995);
本次由国土资源部组织编制、颁布的最新《岩 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是在上述 1984年3月、1993年、1995年三个规范的基础上修订、 合并而成。自本规范2003年3月1月颁布实施后将代 替上述三个规范。
国标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17766—1999 GB/T13908—2002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贵金属矿 地质勘查规范
砂矿(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0205—2002 (岩金+砂金) 第三位
DZ/T0208—2002 (钛)第十位
岩金矿
砂金矿 金红石
(铅)第八位
金 属
本次修订是在上述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将 铜、铅、锌、银、镍、钼六个矿种的规范合并为一 个新的行业标准DZ/T0214—2002《铜、铅、锌、银、 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二.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历史沿革
2.钨\锡\锑\汞矿 1984年2月,全国储委制定颁发了《钨矿地质勘
探规范》; 1984年3月,全国储委制定颁布了《锡矿地质勘
铁矿地质勘探规范》; 1992年10月,由国家储委组织修订,国家技术
监 督 局 发 布 GB/T13738—92《 铁 矿 地 质 勘 探 规 范 》 。
质勘探规范》(试行)。
二.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历史沿革
银矿: 1991年1月,全国储委发布了《银矿地质勘探规

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修订版

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修订版

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修订版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试行)国家地质总局一九七七年六月一、前言金属矿床地质勘探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其任务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必需的矿产资源和地质基础资料。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建国二十多年来,地质勘探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仅探明了大量的矿产资源,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勘探工作经验,充实了地质科学理论。

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地质勘探工作应提早一个五年、一个十年为矿山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矿产资源基地。

在布局上应优先选择富、近、浅、易的矿床进行勘探。

地质勘探工作一定要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循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思想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全面贯彻执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高举“鞍钢宪法”的旗帜,广泛深入地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

以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为武器、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做好地下情况的侦察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要正确处理地质勘探工作中的手段与目的、数量与质量、局部与整体、科研与生产、理论与实践、需要与可能等关系,加强地质科学研究,做好综合勘探综合评价,搞好领导干部、工人、技术人员和地质勘探、矿山设计、基建(生产)两个“三结合”,加快勘探速度,提高勘探质量,从矿山建设的全局出发,多快好省地完成地质勘探工作的任务。

地质工作划分为地质勘探、基建地质和生产地质三个阶段,本规范总则是地质勘探阶段的工作原则和要求。

它是在总结我国二十多年来金属矿床地质勘探、矿山建设和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制定的,作为审查验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的金属矿床地质勘探报告的技术标准,原则上也适用于纳入国家计划正规设计的小型矿床。

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第三篇 地质矿产勘查规范选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可行性研究 矿产资源 % 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矿产资源 % 储量分类依据 矿产资源 % 储量类型 矿产资源 % 储量估算 矿产资源 % 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矿产资源 % 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 确定矿产资源 % 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 矿产资源 % 储量分类结果表
附录 *(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 % 储量分类 附录 +(资料性附录)钨、锡、汞、锑矿床规模划分标准 附录 ,(规范性附录)汞的环保要求 附录 -(资料性附录)汞矿含矿体的圈定 附录 .(资料性附录)钨、锡、汞、锑矿床勘查类型确定因素参考 附录 /(资料性附录)钨、锡、汞、锑矿床勘查类型划分实例 附录 0(资料性附录)钨、锡、汞、锑矿床勘查工程间距 附录 1(资料性附录)钨、锡、汞、锑矿床主要工业类型 附录 2(资料性附录)钨、锡、汞、锑矿床一般参与工业指标 2"& 2"’ 2"# 2") 3"& 3"’ 3"# 3") 钨矿床一般参考工业指标及伴生组分坪价指标 锡矿床一般参考工业指标及伴生组分评价指标 汞矿床一般参考工业指标 锑矿床一般参考工业指标及伴生组分评价指标 钨(矿物、元素)的性质、用途及地球化学性状 锡(矿物、元素)的性质、用途及地球化学性状 汞(矿物、元素)的性质、用途及地球化学性状 锑(矿物、元素)的性质、用途及地球化学性状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和铜、金多金属矿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中色地科矿产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杨建功)受中国矿联地勘协会的委托,就《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和铜、金多金属矿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与各位同仁一起学习和探讨,不当和谬误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Ⅰ.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一、规范的主要特点《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基本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一)类别划分和名词、术语的定义基本与国际惯例接轨规范按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将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 16 种类型,每一类型一个编码,便于不同类型的识别和数据的计算机处理与信息交流。名词、术语的定义严谨、词义确切,与国际惯例基本一致,便于国际交流。(二)强化了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内涵资源/储量分类的依据是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相应的可行性评价及其得出的不同经济意义。突出了可行性评价程度(特别是可研和预可研)及其得出的经济意义在分类中的重要作用。(三)取消了“各级储量比例”的要求规范对“各级储量比例”再不作硬性规定,而是由投资者根据需要确定,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业市场发展的需求。对于各类储量、基础储量或资源量的用途要求仅作了一般性规定,基本原则是探明的矿产资源应满足矿山建设还本付息期所需的矿量;控制的矿产资源应达到矿山最低服务年限的矿量;推断的矿产资源应满足矿山远景规划的矿量。(四)利用“类型系数”作为划分矿床勘查类型的依据本规范对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首次引入了“类型系数”的新概念,利用“类型系数”作为划分矿床勘查类型划分的依据,减少了人为的干扰因素,使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从定性向半定量转变。(五)规范包含四个勘查阶段的有关技术要求规范对铜、铅、锌、银、镍、钼矿的勘探、详查、普查、预查工作均提出了相关的技术要求,而不仅是对某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技术要求,以满足多层次勘查和不同业主对地勘工作的需求。所以,称为“地质勘查规范”。二、矿床勘查类型与勘查工程间距一般是先划分矿床勘查类型,然后根据矿床勘查类型确定勘查工程(或叫探矿工程、采样工程)间距。(一)矿床勘查类型划分1.类型系数:通过对 75 个矿床勘查类型实例的研究,规范首次提出了“类型系数”的新概念。划分矿床勘查类型和确定勘查工程间距时,应依据主矿体规模、形态及内部结构、矿床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5 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为了量化这 5 个因素的影响大小,给每个因素赋予一定的值,即类型系数,根据 5 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值之和就可以确定是第几勘查类型。在 5 个因素中,主矿体之规模大小比较重要,所赋予的类型系数值要大些,约占 30%;构造对矿体形状的影响与矿体规模有间接联系,所赋予的值要小些,约占10%;其它3 个因素各占20%。(1)矿体规模分为大、中、小型三类,其具体划分及类型系数见表1。表1 矿体规模划分及类型系数表(2)矿体形态复杂程度分为三类A.简单:类型系数 0.6。矿体形态为层状、似层状、大透镜状、大脉状、长柱状及筒状,内部无夹石或很少夹石,基本无分枝复合或分枝复合有规律;B.中等: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系数 0.4。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状、脉状、柱状,内部有夹石,有分枝复合;C.复杂:类型系数 0.2。矿体形态主要为不规整的脉状、复脉状、小透镜状、扁豆状、豆荚状、囊状、鞍状、钩状、小筒柱状,内部夹石多,分枝复合多且无规律。(3)构造影响程度分为三种A.小型:类型系数 0.3。矿体基本无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很小;B.中型:类型系数 0.2。有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C.大型:类型系数 0.1。有多条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对矿体错动距离大,严重影响矿体形态。(4)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大致分为稳定,较稳定和不稳定三种。各矿种不同稳定程度的厚度变化系数及类型系数见表 2。表 2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及类型系数表(5)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根据主元素品位变化系数划分为均匀、较均匀,不均匀三种。各矿种有用组分均匀程度具体划分及相应的类型系数值见表3。表3 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及类型系数表2.矿床勘查类型划分: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主要根据上述5 个地质因素及其类型系数来确定,具体划分为三种勘查类型:第Ⅰ勘查类型:为简单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 2.5~3.0。主矿体规模大到巨大,形态简单到较简单,厚度稳定到较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到较均匀,构造对矿体影响小或中等。第Ⅱ勘查类型:为中等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 1.7~2.4。主矿体规模中等到大,形态复杂到较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第Ⅲ勘查类型:为复杂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 1~1.6。主矿体规模小到中等,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到严重。本规范把原来的 4 至 5 种勘查类型调整为 3 种。本规范的Ⅰ类型相当于原来的Ⅰ、Ⅱ类型;Ⅱ类型相当于原来的Ⅲ类型;Ⅲ类型相当于原来的Ⅳ、Ⅴ类型。(二)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规范对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只提出了原则意见。勘查工程的布置,一般是以一定几何形态的网格来控制矿体,并根据工程密度估算不同类别的资源/储量;勘查工程的布置还应考虑不同勘查阶段的衔接。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能有所参考,本规范附录 D 之表 D.4 给出了 3 种勘查类型“控制的”资源/储量的参考工程间距(见表4)。这些数据仅是经验的总结,使用者必须结合矿床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工程间距。表4 铜、铅、锌、银、镍、钼矿床勘查工程间距参考表注意:1.工程间距沿倾向钻孔指实际控制矿体的距离(斜距),坑道为中段高度;2.同一勘查类型中工程间距视矿床规模及复杂程度择优选用;3.当矿体沿倾向变化较走向稳定时,工程间距沿矿体走向可密于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工作勘查研究程度、勘察类型及其勘查控制程度、勘查工作质量、可行性评价及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勘查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也适用于验收和审批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报告,还可作为矿业权转让及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矿业权评估、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3 勘查的目的任务3.1 预查对铜、铅、锌、银、镍、钼矿有成矿远景的地区,通过综合地质研究、初步野外观察、极少量工程验证,初步预测可能的资源量,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3.2 普查对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或地段通过地质、物探、化探等有效的技术工作、数量有限的工程验证和取样测试,进行可行性概略评价,相应估算矿产资源量,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圈出详查区范围。

3.3详查采用各种勘察方法、手段及系统取样工程,对详查区内的矿体加以控制,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

3.4 勘探对勘探区内的矿体,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及采用其他技术方法手段,探求矿产资源/储量,同时为可行性评价和矿业权转让、矿山建设设计提供必须的地质资料并提交有关的地质勘查报告。

3.5 勘查工作顺序勘查工作应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写等顺序进行。

4 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程度4.1.1 预查阶段收集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了解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选定找矿远景区进行预查。

4.1.2 普查阶段在预查阶段收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了解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和成矿远景。

4.1.3 详查阶段根据该区域相关地质、矿产及物探、化探资料,大致了解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4.1.4 勘探阶段4.1.4.1 区域地质:应根据该区地质、矿产和物探、化探资料,简要反映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主要成矿因素,了解区域成矿远景。

4.1.4.2 矿区地址:通过(1:5000)~(1:1000)甚至(1:5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工作查明地层层序,详细划分与成矿有关的地层,研究岩性和组合特征及其与成矿的时空关系。

4.1.4.3 矿床地质:用加密的取样工程详细查明勘探范围内矿体的数量、赋存部位、顶底板岩性,分布范围。

4.2 矿石质量研究4.2.1 预查阶段对预查中已发现的矿体,应大致了解矿石品位、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矿石结构构造,大致了解矿石自然类型。

4.2.2 普查阶段通过有限的样品分析,大致查明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种类、矿石品位、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特征、矿石自然类型等情况,初步评价矿石的经济价值。

4.2.3 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种类、含量、共生组合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基本查明矿石有用,有害组分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初步划分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

4.2.4 勘探阶段4.2.4.1 矿石组分及赋存状态:详细查明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种类及含量、共生组合,嵌布粒度特征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

4.2.4.2 矿石类型划分研究:按有用组分种类、含量、组构特征、氧化程度及脉石矿物种类等因素划分自然类型,确定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矿石界线。

4.3 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4.3.1 预查阶段对发现的矿体可以通过少量的矿石进行类比研究,做出是否可选的判断和预测。

4.3.2 普查阶段一般进行矿石选(冶)性能的对比研究。

4.3.3 详查阶段应初步查明主要矿石类型的选(冶)性能。

4.3.4 勘探阶段对易选矿石,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如矿石物质组分复杂,综合利用价值又较高,或为新类型矿石,必要时还需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

4.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4.1 预查阶段对经预查发现有工业价值前景的矿点可顺便搜集资料,了解该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

4.4.2 普查阶段对已基本确定具有工业价值前景的矿床,应初步了解该区地表水体分布、地下水类型及补给,排泄条件、矿床主要充水因素,初步了解矿体顶底板围岩和矿石稳定性,初步了解环境地质状况,为是否可以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提供依据。

4.4.3 详查阶段4.4.3.1 水文地质研究:基本查明矿区含水层、隔水层、构造破碎带、风化带、岩溶等的水文地质特征、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

4.4.3.2 工程地质研究:根据矿体围岩类型及矿石特征,初步划分矿区工程地质岩组,测定主要岩石、矿石的力学性质,研究其稳定性能。

4.4.3.3 环境地质研究:基本查明岩石、矿石和地下水中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放射性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成分、含量等情况。

4.4.4 勘探阶段4.4.4.1 水文地质研究:研究区域内水文地质条件,圈定汇水边界,查明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4.4.4.2 工程地质研究:测定矿体及顶底板岩石的力学性质参数。

4.4.4.3 环境地质研究:详细调查矿区内的有关环境地质现象、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放射性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对矿床开采前的地质环境质量做出评价。

4.5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4.5.1 预查阶段预查工作中,如发现工业矿体,应大致了解与主元素共生、伴生矿产的种类及其地质特征。

4.5.2 普查阶段普查工作中如发现具有工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共生、伴生矿产,应大致查明其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并研究其综合利用的可能性。

4.5.3 详查阶段应基本查明矿床详查地段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共生矿产和伴生有用组分的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分布特点及其与主元素的相互关系,并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其工业回收利用的可能性。

4.5.4 勘探阶段4.5.4.1 应对矿床中有工业价值的共生矿产的赋存部位、分布、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品位、厚度变化及与主元素矿产之关系等进行勘查研究,并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4.5.4.2 对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要查明种类、含量及赋存状态和分布富集规律,研究综合利用回收途径。

4.5.4.3 伴生有用组分在选(冶)过程中能回收利用者,勘探时应系统采组合样,了解含量与分布,并分别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4.5.4.4 共伴生组分资源/储量类型视其勘探研究程度而定,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共生矿产,伴生组分的样品均应作内外检查。

5 勘查控制程度5.1 勘查类型的确定5.1.1 划分矿床勘查类型和确定勘查工程间距时,应依据主要矿体规模、主要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矿床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

5.1.2 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主要根据上述五个地质因素及其类型系数来确定,具体划分为三种勘查类型:a) 第I勘查类型:为简单型。

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5—3.0。

主矿体规模大到巨大,形态简单到较简单,厚度稳定到较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到较均匀。

构造对矿体影响小或中等。

b) 第II勘查类型:为中等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7—2.4。

主矿体规模中等到大,形态复杂到较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

c) 第III勘查类型:为复杂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1.6。

主矿体规模小到中等,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道严重。

5.2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5.2.1 勘查工程的布置,一般是以一定几何形态的网格来控制矿体,并根据工程密度估算不同类别的矿产资源/储量,勘察工程的布置还应考虑不同勘查阶段的衔接。

5.2.2 预查阶段验证异常和矿化体的勘查工程极少,只能大致了解矿体情况,对工程间距不作具体要求。

5.2.3 普查阶段勘查工程是根据验证异常和初步控制矿体的需要布置的有限取样工程,一般以1条----3条剖面稀疏控制矿体。

5.2.4 详查阶段是在普查时对矿体初步查明之后,布置系统取样工程度矿体加以控制,能满足基本确定矿体连续性的需要。

5.2.5 勘探阶段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的工程间距是对详查中系统取样工程间距加密后的工程间距,能满足确定矿体连续性的需求,也是估算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的工程密度。

5.2.6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与矿床勘查类型有关,亦即与矿体五种主要地质因素有关。

5.2.7 不同矿种、不同矿床勘查类型、不同地质可靠程度的矿产资源/储量按类比法确定的工程间距。

5.2.8 对于第III勘查类型中极其复杂的小型矿床,无法探求控制的资源量/储量时,可施行边采边探,探采结合的方法。

5.3 矿床控制程度的确定5.3.1 预查对发现的矿体或异常矿化区,可根据极少量验证工程所获得的取样资料,估算预测的矿产资源量(334)?,并能为区域远景提供宏观决策的依据。

5.3.2 普查除大致查明矿体地质特征外,地表应有系统工程控制,深部由有限的取样工程控制,根据地质成矿规律等推断的矿产资源量(333)可以作为矿山远景规划的依据。

5.3.3 详查应基本查明矿床地质特征,基本控制矿体的分布范围,矿体出露地表的边界及延深应有系统工程控制。

5.3.4 勘探时矿床地质研究程度应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主要矿体应在详细控制基础上由加密工程加以圈定。

6 勘查工作质量要求6.1 测量工作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应采用全国统一坐标系统合最新的国家高程标准。

6.2地质调查6.2.1根据不同勘查阶段目的任务,进行不同比例尺地质填图,其精度要求按相应规范执行。

6.2.2 矿床大比例尺精测地形地质图,应以质量达标的相应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底图,对矿体分布地段和覆盖区的重要地质界线必须采用槽探、井探或浅钻工程揭露控制,所有地表工程和地质观测点均须用全仪器法测定位置。

6.2.3 在条件适宜地区充分利用各种遥感地质资料,提取尽可能多的矿化蚀变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图质量。

6.3 物探、化探工作6.3.1 根据勘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条件,自然地理因素和地质工作要求,开展方法试验,测定有关参数,实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综合剖面,选择有效的物探,化探方法,进行综合勘查。

6.3.2 对有找矿意义的物探、化探异常、综合运用地质、物探、化探、探矿工程进行检查评价。

6.3.3 充分利用钻孔等工程进行井中物探、化探、寻找盲矿,研究矿体形态、产状和连接关系。

6.3.4 详查、勘探中应顺便进行放射性检查。

6.3.5 物探、化探工作质量精度应符合现行专业规范和规程要求。

6.4 探矿工程6.4.1 槽探、井探:主要用于系统控制矿体在地表及近地表浅部的实际位置,揭露地表重要的地质界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