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和教案及检测卷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实例分析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总结理解:对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句子实例。
2. 参考资料和教材。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九、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十、作业布置:1. 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分析,判断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十一、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古典诗文2012-05-21 05445d56b7b40102dx9e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教学要点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具体而言,它包括1. 名词作状语。
2. 名词作动词。
3. 名词意动用法。
4. 名词使动用法。
5. 动词作名词。
6. 动词使动用法。
7. 动词为动用法。
8. 形容词作名词。
9. 形容词作动词。
10. 形容词使动用法。
11. 形容词意动用法。
12. 数词活用。
教学内容一.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当奴隶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规律总结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主语+【名词】+谓语活用为状语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两项是()。
A.人皆得以隶使之B.沛公欲王关中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D、俊才星驰E、籍吏民,封府库二. 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王无罪岁”中的“罪”,就是“怪罪”的意思。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③晋军函陵,秦军氾南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⑤填然鼓之⑥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⑦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规律总结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新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教案
高考专题复习之词类活用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弄清楚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句子成分组成;2、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答试题;3、引导学生运用本次课的方法,能自行归纳其他文言知识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快速判断出活用词,根据活用的常见规律,明确活用类型。
教学难点: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句子成分的划分。
教学方法:知识讲授法;问题点拨法和探究讨论法等。
一、导入设计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有一定习惯,后人总结规律,便形成语法。
文言中所谓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六种形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总结。
二、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类别。
划分词类的目的:就是为了讲语言的组织规则,即讲词的语法意义和词的语法功能,讲语言的句法结构。
文言文词类的划分情况: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进行加工过的文言文的词类划分基本上与现代汉语是一致的,先秦汉语的词类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十类。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例如:倚歌而和之。
(《赤壁赋》)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
动词又可分为使动词、意动词和为动词。
例如: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狼》)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
例如:。
恐修名之不立。
(《离骚》)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例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
(《阿房宫赋》)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5.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
例如:太后之色少解。
(《触龙说赵太后》)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叫做代词。
例如:人皆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7.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
例如:师不必贤于师(《师说》)8.连词,把两个词或两个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高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文言文词类活用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分析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
3. 总结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分类和常见实例。
2. 难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规律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分类和实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
3.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新课内容:讲解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
3. 案例分析:分析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
4. 规律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规律。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实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文言文中的场景,运用词类活用进行对话,增强学生对词类活用的实际运用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和解题思路。
3. 角色扮演表现: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词类活用的准确性。
八、教学资源1. 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收集和整理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用于讲解和分析。
2.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角色扮演材料:准备相关的文言文场景和对话,供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2. 能够分析并运用词类活用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词类活用的概念及分类2. 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举例3. 词类活用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4. 词类活用的辨别方法5. 词类活用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及用法。
2. 难点:辨别词类活用,并在阅读中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分类及用法。
2. 举例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深入理解词类活用。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词类活用的概念,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讲解:讲解词类活用的分类及用法,举例说明。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分组讨论练习题中的难点,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6. 拓展:布置课后作业,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词类活用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练习:课堂上进行词类活用知识的问答或填空练习,实时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3. 阅读理解:选取一些文言文段落,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词类活用知识,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词类活用的理解。
八、课程延伸1.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讲解词类活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古代文学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古代文化遗址,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九、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关词类活用的章节。
2. 参考书:古代汉语词典、文言文阅读指南等。
3. 网络资源:相关词类活用的在线教程、练习题及阅读材料。
文言实词专题学案词类活用
2014届高考文言文复习导学案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教师版)【学习目标】:1、复习重点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2、重点掌握根据语境和语法推断活用现象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根据语境和语法推断活用现象的方法。
【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一、(20137分)4分)答案:①(4分)如果(他们)不靠(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一旦纷纷聚集做盗贼,那危害就大了。
3分)答案:②(3分)傅先生是天下(闻名)的贤士,我尚且不能和他做朋友,你是什么人,怎敢直呼其名。
【考点阐释】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词类活用是学好文言文的四大要素之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什么是实词的一词多义,什么是词类活用,如何判断,是学习文言文语言规律的关键。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本环节师生共同研究高考考查的方向、形式,归纳出判断实词多义的可行性方法。
【典例分析一】原题再现:(2010重庆卷)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
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
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
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
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
道为赎之,嫁士族。
考察选项:D、贫甚,质女婢于人质:人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高考考点中的此类活用现象。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采用语境分析法和语法分析法。
根据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
然后代入语境,根据上下文推知含义。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
一、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词类的活用现象。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活用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各种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和例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例句,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词类活用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2. 讲解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分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
3. 通过具体例句,分析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
4.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5.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案示例:一、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词类的活用现象。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活用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各种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和例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例句,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词类活用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2. 讲解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分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
3. 通过具体例句,分析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
4.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5.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阅读练习,评估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高中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学案)
高中文言文知识专题复习----词类活用(导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2、准确找出活用现象,并准确辨析活用类型。
【学习重难点】找出活用现象,并准确判断活用类型。
【知识链接】一、导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毛泽东1、你美星城我美你——长沙市公益广告2、万家乐乐万家。
3、QQ音乐,音乐你的生活4、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5、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苏芮《牵手》二、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三、常见的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具体如下:(一)活用作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为使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活用为意动词: 名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的意动用法。
(二)活用为状语1.名词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三)活用为名词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2.动词活用为名词。
(四)为动用法【学习内容】一、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词类活用知识分析、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对词类活用的复习,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回顾和巩固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2.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词类活用知识分析、解读文言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练结合、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练习题等。
四、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及分类。
2. 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举例分析。
3. 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的具体运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词类活用知识。
2. 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及分类:解释词类活用的定义,分类介绍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言文例句,讲解词类活用的运用方法。
4. 课堂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运用词类活用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5.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讲解和辅导。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将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
2. 文化解读:通过讲解词类活用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词类活用的意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与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词类活用的知识点。
2. 小组竞赛:分组进行词类活用知识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018届高三语文学案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docx
泰州第二中学 2018 届高三语文一课一案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学案 3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学案目标】找出活用字 ,并准确解 其在句中的含 。
【典型例题】解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 的意 ,并辨明活用的 型。
1. 良庖 更刀 每年,名 用作状.2. 其下平 ,有泉 出 从旁 ,名 用作状.3. 内立法度在国内,名 用作状. 4. 火足以明 也 照明,形容 用作.5. 割膏腴之地,北 收要害之郡 在 ,在北 ,名 用作状..6. 上指 向上,名 用作状. 7. 事不目 耳 眼, 耳,名 用作状. .8. 天下云集响 , 粮而景 从像云一 ,像回声一 ,像影子一 。
名 用作. ..状9. 吾得兄事之 像 待兄 一 ,名 用作状.10. 黔无 ,有好事者船 以入 用船,名 用作状 11..吾从而 之以⋯⋯ ,意 用法12. .稍稍 客 其父以⋯⋯ 客,意 用法..13. 肉百姓以⋯⋯ 肉,意 用法..14. 孟 君客 我以⋯⋯ 客,意 用法.15. 若水名 能知人 以⋯⋯出名,意 用法16. .舍相如广成 舍 安置,名 用作17. .名之曰褒禅 命名,名 用作18. .晋 函陵,名 用作19. .而友 麋鹿以⋯⋯ 伴 ,以⋯⋯ 朋友,意 20. . .徐孺下 蕃之榻使⋯⋯放下,使.21. 人之父兄食粗而衣 ,而我美妾与装扮,使⋯⋯美,使.22. 王无罪罪,名 用作 . 23. 增数目 王 使眼色,名 用作.24. 乳二世哺乳,名 用作.25. 以事秦之心礼 天下之奇才 礼待,名 用作.26. 族秦者秦也使⋯⋯ 族,使.27. 威王欲将使⋯⋯ 将,使28. .而欲以力臣 天下之主使⋯⋯称臣,使.【考点探讨】活用是指某些 在特定的 言 境中, 具有的某种新的 法功能。
种 法功能与 代 相比具有明 的不同,判断 要参照 代 的一般用法推断。
具体来 ,主要包括以下几 :名 活用、 活用、形容 活用、数 活用【思维建模】一、名 活用1.名 作状在 代 中,名 一般是不直接作状 的;在文言文中,有些名 却 常作状 ,在句中起修 作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解析。
3. 文言文词类活用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典型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实例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识别和运用。
2. 文言文词类活用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实例。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复习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词类活用知识。
二、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定义和分类(15分钟)1. 讲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定义。
2. 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分类: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数词活用等。
三、常见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解析(20分钟)1. 展示典型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
2. 分析实例中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义。
3.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词类活用的规律。
四、文言文词类活用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15分钟)1. 讲解词类活用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分析具体例句,说明词类活用对句子意义的影响。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识别和运用文言文词类活用。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六、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和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增加一些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
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及练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及练习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及练习词类活用学案太康一高语文组王悦清【学习目标】1.探究归纳各种类型词类活用现象的规律,能熟练识别词类活用。
2、掌握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能准确翻译。
【知识链接】1、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理解B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语法功能,活用作另一类词的语法现象。
3、词类活用的类型①名词的活用: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名词使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②动词的活用:动词作名词、使动用法、为动用法③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④数词的活用:数词作动词、数词作名词4、如何判别词类活用?(1)划分句子成分。
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
(2)以今律古。
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词类活用。
【学法指导】学习方法:自学预习,探究性学习,积累归纳,强化练习。
学习过程一、请为下面的各种活用情况写出几个例句1、名词活用为动词2、名词的使动用法3、名词的意动用法4、名词作状语5、动词活用为名词6、动词的使动用法7、动词的为动用法8、形容词活用为名词9、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2、数词活用为动词二、请对上面列出的活用情况分不同角度分析、归类、记忆三、探究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1、回顾现代汉语语法结构2、怎么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来判断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四、课堂练习1、判断以下成语中活用的词并解释其用法及意义。
1) 衣锦还乡2) 幕天席地3)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4) 披坚执锐5) 自圆其说6) 不耻下问7) 降龙伏虎8) 狼吞虎咽9) 风餐露宿10) 车载斗量2.指出下列句子中哪些词有词类活用现象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d、骊山北构而西折e、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龙——出现龙)f、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和教案及检测卷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和教案及检测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和教案及检测卷(共含4篇),供大家参考。
篇1: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和教案及检测卷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和教案及检测卷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和教案及检测卷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
例如,柳宗元《三戒》:“驴不胜怒,蹄之。
“蹄”字本是名词,这里临时充当动词,做谓语。
又如《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
”其中“坚”和“锐”原是形容词,这里临时充当名词做宾语。
这就叫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一.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 ㈠动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
”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课本中共有这些句子:⒈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第一册《勾践灭吴》) ⒉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第一册《勾践灭吴》)⒊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第一册《勾践灭吴》)⒋焉用亡郑以陪邻?(第一册《烛之武退师》)⒌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
(第一册《季氏将伐颛臾》)⒍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第二册《过秦论》)⒎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⒏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第三册《六国论》)⒐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第三册《石钟山记》)⒑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第三册《病梅馆记》)⒒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能够熟练辨别和运用词类活用,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二、教学内容1. 词类活用的概念: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2. 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数词活用为动词。
3. 词类活用的规律:根据句子结构和语境来判断词类活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2. 难点:辨别和运用词类活用,特别是在复杂句子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类型和规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词类活用的运用方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2. 讲解词类活用的类型:分别讲解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并举例说明。
3. 分析实例:分析具体例句,让学生观察词类活用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词类活用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类活用方面的差异。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词类活用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效果。
3. 介绍一些经典的词类活用案例,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七、教学互动1.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词类活用的实例,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2. 课堂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提高课堂互动性。
3. 角色扮演:设计一些文言文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实践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掌握各种词类活用的规则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对词类活用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高考成绩。
三、教学内容:1. 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2.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例子及用法3. 动词活用为名词的例子及用法4.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例子及用法5. 数词活用为动词的例子及用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让学生对词类活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讲解:分别讲解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其他词类的例子及用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词类活用的掌握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词类活用的疑问和困惑,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辅导。
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整理课堂上学到的词类活用知识,做好笔记。
2.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阅读文言文,注意观察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续)七、教学内容:1. 动词活用为形容词的例子及用法2.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例子及用法3. 数词活用为名词的例子及用法4. 助词的活用现象5. 特殊词类的活用例子及用法八、教学过程:1. 复习: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词类活用有一个巩固的认识。
2. 讲解:分别讲解动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其他词类的例子及用法,以及助词的特殊活用现象。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词类活用的掌握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意义和作用。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名词的活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名词在文言文中的活用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名词活用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名词活用的常见形式和用法。
分析具体例句,解释名词活用的意义。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掌握度: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名词活用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动词的活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动词在文言文中的活用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动词活用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动词活用的常见形式和用法。
分析具体例句,解释动词活用的意义。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掌握度: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动词活用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形容词的活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形容词在文言文中的活用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形容词活用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形容词活用的常见形式和用法。
分析具体例句,解释形容词活用的意义。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
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掌握度: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形容词活用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副词的活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副词在文言文中的活用方式。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案第一篇: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案一、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
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
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下面以近期做过的试题为例来说明。
例1: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八月月考《曾巩传》)译文: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
例2: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
(09六安一中第三次月考《张佶传》)译文:(张佶)又(在)靠近渭水(的地方)设置了采木场,戎人没有争抢这个地方,迁移帐篷离开了。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障达到“字字落实”基本要求的方法。
“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语汇,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意译为辅”,是说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
如:例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译文: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
这里“利足”译为“脚走得快”就是意译。
例4: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室比空,非吾一人而已。
(09全国二卷)译文: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穷,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
这里“耋齿”译为“老人”,“比室”译为“家家户户”都是意译。
秋毫不敢有所近: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秋毫:比喻细小东西。
客观地说,意译比直译有难度,需要根据词语的本意及上下文来揣摩,如同打游击战,要与敌巧为周旋,才能将其消灭。
2、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跟任何题目一样,都是按得分点给分的,而且多是每1分一个得分点。
考生要通过训练,识别出句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中的得分点有:(1)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2)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3)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4)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特别是词类活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和教案及检测卷高三2011-01-02 20:51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和教案及检测卷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
例如,柳宗元《三戒》:“驴不胜怒,蹄之。
“蹄”字本是名词,这里临时充当动词,做谓语。
又如《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
”其中“坚”和“锐”原是形容词,这里临时充当名词做宾语。
这就叫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一.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㈠动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
”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课本中共有这些句子:⒈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第一册《勾践灭吴》)⒉噽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第一册《勾践灭吴》)⒊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第一册《勾践灭吴》)⒋焉用亡郑以陪邻?(第一册《烛之武退师》)⒌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
(第一册《季氏将伐颛臾》)⒍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第二册《过秦论》)⒎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⒏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第三册《六国论》)⒐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第三册《石钟山记》)⒑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第三册《病梅馆记》)⒒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
(第四册《促织》)⒓宁许以负秦曲。
(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⒔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⒕鸣鼓而聚之,击木而招之。
(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⒖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第二册《鸿门宴》)⒗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⒘项伯杀人,臣活之。
(第二册《鸿门宴》)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第三册《伶官传序》)㈡名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⒈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第二册《鸿门宴》)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⒈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
(第一册《勾践灭吴》)⒉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第二册《过秦论》)⒊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第二册《过秦论》)⒋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亦无售者。
(第四册《促织》)⒌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⒍臣请完璧归赵。
(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⒎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⒏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第二册《谏太宗十思书》)⒐想馋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第二册《谏太宗十思书》)⒑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第一册《勾践灭吴》)⒒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第六册《报任安书》)二.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
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㈠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第二册《师说》)⒉侣鱼虾而友麋鹿。
(第四册《前赤壁赋》)⒊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第二册《师说》)⒋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第四册《滕王阁序》)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⒈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柬》)⒉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第一册《秋水》)⒊成以其小,劣之。
(第四册《促织》)⒋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第二册《师说》)⒌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第二册《师说》)⒍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第二册《师说》)⒎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第二册《廉颇蔺相如传》)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
三.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实际上也都属于名词做动词,除这两种用法外,名词在其他情况下还可以作谓语动词。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⒈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
(第一册《勾践灭吴》)⒉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
(第一册《勾践灭吴》)⒊今夫差衣水犀甲者亿有三千。
(第一册《勾践灭吴》)⒋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⒌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⒍秦伯说,与郑人盟。
(第一册《烛之武秦师》)⒎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⒏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⒐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第一册《寡人之于国也》)⒑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第一册《劝学》)11与其身也,则耻师焉。
(第二册《师说》)1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第二册《师说》)1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第三册《六国论》)14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
(第三册《游褒禅山记》)15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
(第三册《游褒禅山记》)16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第三册《游褒禅山记》)。
17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第三册《石钟山记》)18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第三册《项脊轩志》)19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第三册《登泰山记》)20.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
(第三册《病梅馆记》)24.德何如则可以王?(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王,称王。
2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22.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
(第六册《报任安书》)23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
24.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25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26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第六册《屈原列传》)27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
(第四册《促织》)28.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第三册《五人墓碑记》)29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第一册《子路曾西冉有公西华侍坐》)30甚至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31范增数目项王。
(第二册《鸿门宴》)3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第三册《伶官传序》)3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第二册《阿房宫赋》)3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第四册《前赤壁赋》)四.名词用作状语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的很少。
但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做状语。
普通名词做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㈠表示方位或处所课本中有:⒈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第一册《勾践灭吴》)⒊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
(第一册《勾践灭吴》)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第一册《劝学》)⒌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
(第二册《过秦论》)⒍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汶水东流。
(第三册《登泰山记》)⒎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⒏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
(第六册《信陵军窃符救赵》)⒐仓皇东出。
(第三册《伶官传序》)⒑骊山北构而西折。
(第二册《阿房宫赋》㈡表示工具或依据课本中有:⒈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第二册《过秦论》)⒉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第四册《促织》)⒊日将暮,取儿槁葬。
(第四册《促织》)⒋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
(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㈢表示比喻课本中有:⒈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第二册《过秦论》)⒉雄洲雾列,俊采星驰。
(第四册《滕王阁序》)⒊常以身翼蔽沛公。
(第六册《鸿门宴》)㈣表示对人的态度人皆得以隶使之。
(第三册《五人墓碑记》)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
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
五.形容词做动词形容词可做谓语,但是不能带宾语。
当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时,它活用为动词。
1方是时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第三册《游褒禅山记》)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4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终不怜公子姊也。
(第六册《信陵君窃符救赵》)5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
(第六册《屈原列传》)六.形容词做名词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第一册《烛之武退师》)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⒊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案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
例如,柳宗元《三戒》:“驴不胜怒,蹄之。
“蹄”字本是名词,这里临时充当动词,做谓语。
又如《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
”其中“坚”和“锐”原是形容词,这里临时充当名词做宾语。
这就叫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一.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㈠动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
”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课本中共有这些句子:⒈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第一册《勾践灭吴》)退,使……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