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其应用”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说课稿
《透镜》说课稿一、设计理念:《透镜》一节是透镜及其应用学习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成像规律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知道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增强学习兴趣。
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透镜、薄透镜,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能正确理解会聚、发散。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1、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教学难点1.完成凸、凹透镜光路作图。
2.通过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概括得出结论。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基础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是:探究合作学习法、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法学生学习方法:实验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比较法等五、教具:眼镜、凸透镜、凹透镜、课件六、教学流程:(通过课件)情景导入→认识透镜→学生探究实验→动画模拟→归纳概括得出结论→课堂检测→归纳小结。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此环节采用故事导入和复习提问相结合来引入新课。
设计理念:从身边曰常生活提问,用冰取火的奥妙蕴藏着怎样的科学道理?可以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再是在利用学生回答的问题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对光线分别起反射还是折射作用自然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透镜。
第二环节:进行新课,我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通过学生实验的方式,使学生完成对透镜的简单认识。
我将引领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及实验等方法去区分两种透镜,在此环节学生会发现透镜中间与边缘的薄厚不同,此环节学生通过体验知识,将知识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养成观察、思考、团结协作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透镜及其应用》说课稿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这一章是第四章“光的折射”知识的延伸,是“光的折射”知识的具体化、生活化的呈现。
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
整章内容的安排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学情分析:经过新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透镜的基本知识,但缺少对本章知识的整体认识,未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复习课,对基础好的学生而言,认为是在热剩饭,上课时思维不够集中,但他们对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比较欠缺;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有待于进一步的强化。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知道透镜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画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4)、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再现、作图等方法,进一步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加强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复习活动中体验物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体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想。
重点: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小组合作学习法、演示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法。
1.引导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符合新课程理念。
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的过程,积极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
2.实验探究法:为了直观有效的辅助教学,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生实验采取演示实验的方法进行再现,让学生再次经历探究过程并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天然光学仪器,从结构上看,眼球非常类似于照相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眼镜的结构,知道晶状体的形状对观察景物的影响。
通过对近视眼、远视眼成因的研究和矫正方法的讨论,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二、课标分析了解人眼的成像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知识学生是非常熟悉的,有很多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或多或少有所了解,故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在课前提前搜索、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展示才华的机会多给与他们。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2.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3.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对比发展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矫正视力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眼睛保健教育3.使学生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学习重点:人眼成像的原理。
学习难点:利用水透镜探究近(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突破措施:通过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六、教学资源准备凸透镜、凹透镜、激光笔、PPT课件等七、教学过程新课教学(25分钟)认识眼睛1.人眼的结构出示人眼结构图片,对照图片请同学们说出眼睛的主要结构?教师强调:晶状体、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2.人眼成像的原理: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一)人眼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1.提出问题:人眼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教师图片展示2.实验探究探究内容:利用水透镜体验眼睛是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
观察投影说出眼睛的主要组成部分:睫状体、晶状体、瞳孔、视网膜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小组交流展示答案小组成员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小组合作讨论及对实物感知,养成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初中物理_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透镜及其应用设计人:审核人:初三物理组教师寄语: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奋斗能够创造辉煌!考点聚焦:1、熟悉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并会作图。
2、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的应用,会用透镜知识分析有关问题。
一、基础知识回顾:请同学们快速回忆以下问题,对于遗忘的知识,可查阅课本、学习笔记,然后组内交流。
(一)完成下列基本知识网络:基本概念在下图中指出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f凸透镜成像及应用:透镜及其应用对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成下表)凸透镜照相机原理照放大像的调节方法放大镜原理放大镜使字变得更大的使用方法幻灯机原理使所成的像变小的调节方法应用显微镜:物镜成______像,目镜成_______像凸透镜望远镜:物镜成_________像,目镜成______像(二)重难点辨析:1、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形成原因;实验角度。
2、几条特殊光线(完成下列光路图)3、凸透镜成像情况: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缩小、等大、放大的像,像能呈现在上,又可以成正立放大的像,像不能呈现在上,但可以通过观察到。
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
巧计规律: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成实像时,物远像变小,成虚像时,物远像变大(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相互交流完善,教师检查完成情况。
)二、典型例题及规律总结考点一:透镜、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例1、完成下列光路图。
例2.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物距<fU=ff<U<2fU=2fu>2fA.a、c B.b、d C.c D.a、b、c、d练习、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
由图可知:(选填“甲透镜”或“乙透镜”)是凹透镜。
考点二:实验突破------凸透镜成像规律安装细节: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屛,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____,使像成在光屛的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
是一个巍峨的,海蓝色的怪角棒槌形的幻虹纯金宝石体。那是用能飘出一种极珍贵的动听鸟声并散发着浓浓异香的宝石,经过特殊工艺镶嵌而成。一条宽阔笔直,异常宁静的
大道通向巨硕怪柱,整个路面是用墨蓝色的千棱仙人球形的血云蓝晶石和水白色的银景圆柱形的月闪玉石铺成,上面还铺着一条水绿色的亮茸茸,软绒绒的豪华地毯……远远
看去,这次理论实践所用的器物很有特色。只见在巨大巨树下面摆放着闪着奇光的湖蝎翡翠桌!那上面悬浮着九个办公室!在九个办公室上面悬浮着缓慢旋转的九堆贪官,再
看巨大巨树的上空,只见那上面悬浮飘动着壮观的五个烂尸体,这五个烂尸体一边晃动、一边发出古怪声响,此时巨大巨树顶部十分奇异的计量仪器
轮胎形天光计量
仪正射出五束中灰色的奇光,把五个烂尸体装点的异常神奇华丽……与创意表演所用器物最大不同之处是,在壮观的五个烂尸体
两列高高的雪堆模样的闪着余辉的花柱在怪物丛中突兀而立,只见从闪着余辉的花柱顶部垂下缕缕簇簇焰火般的光影,看上去犹如深绿色的幻景伴随着土黄色的小草飘飘而下
……大道左侧不远处是一片淡灰色的花廊,花廊旁边银、绿、灰三色相交的林带内不时出现闪动的异影和怪异的叫声……大道右侧远处是一片天蓝色的隧道,那里似乎还萦绕
感到一种奇奇怪怪的、朦胧飘忽的明媚和温馨……前面高耸怪异、奇光闪烁的银魔宫就是表演巨校专科级的创意表演场,整个银魔宫由五座菱形的暗白色大型建筑和一座高达
五百多层的,烟橙色的三弧鼓锤形的主阁构成。在暗青色的天空和暗黑色的云朵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远远看去。幻魔宫的底部,八十根硕大的影光金门柱威猛挺拔……钢灰
叶女士刚刚说完,就见墨绿色个穿着墨绿色秋影秋影服的司仪官同时用手朝空中一指,随着五道闪光,整个大厅像菊花一样展开怒放,然后纷纷向远方退去,逐渐消失在地平
初中物理_复习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复习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4、了解眼睛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
5、会画简单的光路图二、教学过程三、板书设计透镜及其应用正立缩小的虚像 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 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近视眼(凹透镜) 眼睛和眼镜远视眼(凸透镜)学情分析:作为学习主体,知识储备方面,对于初三已经学过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睛的矫正这些知识点遗忘很多;思维能力方面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仍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
对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通过更进一步探究,学生更容易理解光源选用F和蜡烛的区别,更容易接受用手遮住透镜的一部分成像会有什么变化和近视眼镜的作用。
让学生由简到繁提出问题并解答,引导学生找出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
为此,本节课的设计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好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认识为依托,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通过动手实验,找出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以典型习题为中心的复习课,本节课的设计为了适应学生好奇好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认识为依托,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在初三刚接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也只是简单的探究了物像的规律和变化,对再引申一步的问题,比如把眼镜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像的变化,以及如何移动光屏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还有困难,为了解决类似的问题,我特地设计了这节以典型习题为中心的复习课。
本节课主要是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把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熟练的运用到习题中,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练习与讨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利应用》同步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利应用》同步教案一. 教材分析《透镜及其应用》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透镜的基本原理、不同类型的透镜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容安排上,先介绍透镜的基本原理,再介绍不同类型的透镜,最后讲解透镜的应用,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光学基础知识,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但他们对透镜的认识还较浅显,需要通过本章学习,进一步深化对透镜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生活中的透镜产品较为熟悉,但对其原理了解不多,本章内容能够帮助他们揭开透镜的神秘面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的基本原理,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学会使用透镜观察物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透镜的基本原理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3.透镜的成像规律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凸透镜、凹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2.教学课件3.相关视频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透镜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眼镜、相机等,引导学生关注透镜,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为什么能起到放大或缩小作用吗?”2.呈现(10分钟)讲解透镜的基本原理,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如焦点、焦距等。
通过展示课件和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透镜的构造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探究它们的成像规律。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提问:“你们发现哪些物体适合用凸透镜,哪些物体适合用凹透镜?”5.拓展(5分钟)介绍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太空望远镜、显微镜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课件 (71张)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交流提纲
一、关于教材 新旧教材对比、课标要求、全章概述、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课时建议。
二、各节教学建议
(一)、新旧教材对比
❖ 科学世界放在了动手动脑学物理之前 ❖ 删掉章前的“阅读指导”,改变了章后的
“我还想知道”为“学到了什么”。
“演示实验” “动手动脑”和“想想做做” 中的内容相互融合。
引入:将一条小鱼从一个方形鱼缸捞到一个圆 鱼缸,鱼变大了。小鱼真长这么快吗? 是不可能的,谁能解开这个谜?
提示:做实验不用图片 引出生活中的透镜
展示:常用放大镜,系列放大镜,老花镜, 玻璃球,瓶子底,一瓶水等等。
放大镜在形状---凸透镜
利用烧杯、水、制作水透镜
体会像的大 小以及像与 物的位置关 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 基本研究方法
继续培养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和“分析 与论证”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的 结论来自于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此培养学生 的科学素养。
3、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 要意义,建立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联系。乐 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科学 道理。
增加了“探索宇宙内容” 更换一些图片,更贴近学生实际
(二)、课标要求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凸透镜 成像规律的应用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 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 些重大活动
并非新增
(三)、全章概述
本章是上一章“光的折射”知识的延伸。对于 一束平行光入射,光线越远离透镜主光轴,出 射光偏折程度越大,由此产生了发散和会聚的 效果。
2017-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本章复习和总结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7-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本章复习和总结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光学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为深入学习光学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但部分学生对实像和虚像的概念理解不透,对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加强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光学性质。
2.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透镜的分类和光学性质。
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及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透镜成像规律。
3.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透镜模型、幻灯机、显微镜等教具。
2.收集相关的实际问题,制作成PPT。
3.准备实像和虚像的图片,进行对比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是如何工作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光学性质。
通过展示透镜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通过PPT展示实像和虚像的图片,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确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4.巩固(10分钟)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透镜成像规律。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如:放大镜的原理是什么?照相机是如何成像的?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5.拓展(10分钟)讨论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教材分析
《透镜及其应用》教材分析一、本章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本章是在光现象的基础上、讲述透镜及透镜的实际应用.主要内容有:透镜的初步知识;生活中的透镜: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编者把这些内容放在一起、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这些内容都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二、本章课程目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义务大纲》中的教学目标不同.它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前者属于知识技能目标、后者统称为体验性要求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⑴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⑵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①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②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③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的道理及其应用.2、体验性要求目标:⑴经历:观察凸透镜的成像过程、能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⑵反应:能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⑶领悟:初步形成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三、对课程目标的理解1、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原《义务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的比较: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原《义务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相比、知识目标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标、意识目标提高了.⑴原《物理大纲》中的教学目标与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①原《物理大纲》中本章的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透镜知道:利用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及这些透镜像的特点、能根据所给的条件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知道: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凹透镜知道:凹透镜的发散作用.②现《课程标准》中本章的课程目标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了解:生活中的透镜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凸透镜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眼睛和眼镜.透镜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凹透镜认识:凹透镜的发散作用.⑵两种目标的比较分析:与《物理大纲》相比、其中有三处不做要求、如: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知道利用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能根据所给的条件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还有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及这些像的特点、降为知道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由原知道降为现在了解层次、而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是指导性学生实验、现改为探究性的学生实验、能力方面比《义务大纲》中的要求高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也高了.明显的体现出"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中、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2、本章教学的重点及难点:⑴重点: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本章的中心内容、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对于探究性活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也是本章教学重点、重点应解决如何探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归纳结论、评价等.⑵难点:"平行光源"的解决是做好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关键、所以是教学中的难点.另外、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如何写探究报告、也是教学中的难点.3、对教材的灵活处理:从教科书中的五节内容来看、有些内容属于《标准》要求的内容、有些内容不属于《标准》要求.对教科书的这些内容、我们老师可按教科书讲、也可自主选教材、尽情发挥.有些内容老师不必担心学生学不会怎么办、《标准》把这些知识内容作为载体、以达到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兴趣、愿意探究、敢于创新等能力的目的.老师不可能将庞大数量的信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塞给学生.因此必须改变"只有讲过才算教过"的观念.许多内容可以精选、精讲、点到为止.更多的内容、如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补充材料(包括视听材料)、搜集各种形式的信息、除了教材介绍的内容外、老师还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准备几个相关的小课题让学生去做、调查研究.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和照相机的原理后、可让学生调查商店中各种照相机的价格和功能、并分析它们的关系.4、弄清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课程目标的分层看、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要落实好这三种目标、必须弄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弄清关系教师才能研究好每一节课、准备好每一节课、老师在备课中才能有针对性的备好提问、引导、组织性的问题. 基于这种要求、如何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呢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的学习、经历的大过程如下: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探索过程、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在物理的知识与技能的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从而不断的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研究方法;然后通过过程与方法的获得过程、使学生初步形成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教学循环.然后这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促使学生进一步再去探索新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又开始了一个新的循环.因此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说:知识与技能是实施探究过程获得方法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营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探索知识与技能的动力.显然在每一个循环中、过程与方法处于知识与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此使学生经历过程、掌握方法是施教的关键.抓住了这一点就等于抓住了教学的最终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渠道.四、本章教材有以下特点1、教材选择的内容更贴近生活:教科书贴近《标准》中的要求、它不仅贴近学生生活、还贴近科学研究.凡贴近生活的内容增加了、对原教材中的繁、难、旧的知识内容就进行删除或降低要求.例如、原教材中的幻灯机删除、换成了学生身边的学校常用的投影仪来代替、使学生看得见、容易观察、容易理解、进而理解电影院用的放映机、照相馆用的放大机的原理也就容易了;还增加了人的感官器官:眼睛和矫正用的眼镜、使学生对眼的卫生常识更容易理解和爱护;还增加了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这样使学生使用起来易操作、易理解;还增加了外出旅游常用的望远镜、观察宇宙用的天文望远镜、开拓学生的视野.尝试将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是《标准》提倡的学习方法之一.例如、从生活中的透镜——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到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然后联系到生活实际——眼睛和眼镜、又联系到社会科学——显微镜和望远镜.这种安排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2、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课程把过去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转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所有的知识内容基本上都是通过探究总结得出的、因此要引导好探究的过程、指导学生观察好现象、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的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记忆结论、同时也注意了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在物理教学中、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3、学生动手动脑机会多:教科书中差不多每节课都有"想想做做"、节后都有"动手动脑学物理".本章中共有"想想做做"三个、"动手动脑学物理"五个、"探究"一个.要尽量引导学生动手去做、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研究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终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透镜及其应用”教材分析
“透镜及其应用”教材分析这一章是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的第二部分,在光现象的基础上,讲述透镜及透镜的实际应用。
主要内容有透镜的初步知识;生活中的透镜: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观察世界的窗口:眼睛和眼镜,还有观察微观和宏观用的显微镜和望远镜。
编者把这些内容放在一起,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
这些内容都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一、课程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的教学目标不同。
它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前者属于知识技能目标,后者统称为体验性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2)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3)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的道理及其应用。
(二)体验性目标1,经历:观察凸透镜的成像过程,能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2.反应:能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
3.领悟:初步形成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二、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一)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原《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的比较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相比,知识目标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标、意识目标提高了。
1.原《大纲》中的教学目标与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
(1)原《大纲》中本章的教学目标:2.两种目标的比较分析。
与《大纲》相比,《课程标准》有三处不作要求,如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知道利用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能根据所给的条件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
透镜及其应用教材分析
透 镜
凸透镜
凹透镜 知道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现《课程标准》中本章的课程目标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
透 镜
凸透镜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应用
了解:眼睛和眼镜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
凹透镜——认识: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手研究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终生对科学 的探索兴趣。
课程 目标
一、课程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 验稿)》中的课程目标与《九年义务教育 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以下简 称《大纲》)中的教学目标不同。它不仅 有知识与技能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前者属于 知识技能目标,后者统称为体验性目标。
是人的重要器官。通过这些光学仪器知识的学 习,使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特征,让学 生感觉物理不但有趣,而且是很有用的。力求 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能实现课程标准的 要求。 教材首先讲解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 作用,然后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生活 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的情况获得感性认识, 在头脑中获得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 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 深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体验科学研究的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教材分析
徐庄子中学 王如明
全章概述
本章教材在上一章“光现象”的基础上, 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 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 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透镜 及其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课程 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 会”的一个很好的范例。照相机、投影仪、 放大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眼睛
初中物理_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3、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4、会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难点: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2、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题三、教学准备:四台电脑、凸、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图片、凸透镜成像实验视频、凸透镜成像规律动画四、教学过程:1、课前复习:(1)、根据学案要求自己独立完成知识盘点并记住。
小组长检查上报检查结果。
(2)、复习本章考点,记录疑难。
2、课内复习:3、课外复习:完成作业。
根据课上复习的情况完成课后作业,进行本章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思想较为灵活。
对有难度的问题想不清时,往往会有挫折感,没有耐心去全面细致的分析,甚至会对问题选择放弃,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取得的成绩,用多种方法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今年的复习时间短,复习任务重,学生必须每堂课都要注意力十分集中。
学生的思想情况分层次了,知识水平也有了分层。
因此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备课和复习。
效果分析本节课学生通过事先准备好的视频和动画进行本章各个考点的学习。
采用小组合作制。
对于各个考点涉及到的难理解的知识点由小组长带领组员去看视频和动画。
通过这样复习效果极好。
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因人而异,节省好同学的时间。
提高复习效率。
考点复习完后会针对考点进行巩固练习。
后小组解决疑难。
老师再跟同学一起总结做题方法。
学生的练习效果很不错。
学生掌握方法后再进行评测。
及时查缺补漏。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这一章可以说是上一章中“光的折射”知识的延伸。
光从空气进入透镜一侧以及从透镜的另一侧射出各发生一次折射。
对于一束平行入射光而言,光线越远离透镜主轴,出射光偏折程度越大,由此产生了会聚或发散的效果。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眼睛和眼镜
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是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应用部分,它不仅涉及前面三节中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体现了学科渗透。
眼镜、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节课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了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近视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产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如何矫正的。
核心素养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模拟实验,尝试运用控制变量、观察讨论、类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一些物理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
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一:导入新课让班上视力正常的同学佩戴老花镜、近视镜,并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让班上已经佩戴了近视镜的同学佩戴老花镜、远视镜和不佩戴眼镜,并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为什么有的同学佩戴眼镜,有的同学不佩戴眼镜,即使佩戴眼镜的同学佩戴不同眼镜,感觉也会不同呢?这就要从我们的眼睛的结构说起。
学生体验、思考、交流,并回答问题。
通过实际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对眼睛成像及近视和远视产生原因的思考。
环节二:眼睛1.结构由角膜、晶状体、瞳孔、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等组成。
2.工作原理我们的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其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正常眼睛的最小焦距都小于2cm,也就意味着2倍焦距小于4cm,而我们到物体的距离远大于2倍焦距,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在视网膜上会呈现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
人教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5.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6.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7.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全过程和方法.
8.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6.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7.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
8.通过照相机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照相机的使用,使学生会用照相机拍自然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9.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
10.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1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与关键
重点: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熟练应用
9.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初中物理_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了解近5年枣庄地区中考所考查透镜及其应用的知识点有关情况。
二、明确本节课的复习目标三、知识点梳理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它们对光线的作用,四个有关名词以及三条特殊的光线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3、眼睛与眼镜,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4、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特点四、中考链接、变式练习五、课堂达标检测【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章知识已经过去一年, 学生存在遗忘以及不懂现象, 一些重要的知识理解不深, 章节知识不系统。
有关三条特殊的光线的折射光线,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应用等知识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复习与回顾。
因此通过本次复习应该使学生迅速构建本章知识脉络, 重温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并且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生活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结合中考真题演练提高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熟练应用基本知识方法技巧解答相关问题的能力。
【效果分析】一、教的分析1、通过近五年枣庄地区中考中涉及的本章的知识点的考查情况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考时对本章考查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中利用实验器材重温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探究过程并通过动画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突出了重点,同时也突破难点。
3、在本节课中贯彻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理念,二、学的分析1、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章的基础知识。
特别是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更加深刻。
2、通过例题的讲解,学生能够掌握有关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通过课堂达标训练,检验了学习的效果。
同时学生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教材分析】《透镜及其应用》是在光现象之后,实际上是光的折射的应用。
在中考中的主要题型是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 常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考察相关规律进行应用。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探究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并观察该实验: 器材的放置,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情况,像的变化与物距、像距的变化规。
初二八年级物理ppt课件 透镜及其应用
2.复习目标
依据: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物理 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 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复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进一步熟悉光的折射现象
②深入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③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 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三、学法
1.学情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 的传播,对光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在整个 教改氛围比较浓厚的熏陶下,已通过“实验探究. 小组合作”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掌握, 但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所以安排本节课,进一步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学习、研究的兴趣;培养学 生的观察、归纳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希 望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大大的提 高。
(2)过程与方法 ①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学习、研究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②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与日常 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2)难点:凸透镜的成像应用
《透镜及其应用》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二、教法 三、学法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透镜及其应用》是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的内容, 也是光学的重点内容,它与日常生活.生产.军事 和航天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理解的知识。透镜 的应用是光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中考的必考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 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 力。
二、教法 1、教学理念: 多方面,多角度为学生搭建学习平 台。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结合小组合作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交流等自身的积极探索,用自己的 实践去亲自感悟。让学生体验知识产 生的过程。教学过程体现师生交往、 积极互动。
透镜及其应用ppt说课 苏科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透镜及其应用》 说课稿
物理教研组
一、教材分析 二、教法 三、学法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用
《透镜及其应用》是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的内容, 也是光学的重点内容,它与日常生活.生产.军事 和航天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理解的知识。透镜 的应用是光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中考的必考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 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 力。
三、学法
1.学情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 的传播,对光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在整个 教改氛围比较浓厚的熏陶下,已通过“实验探究. 小组合作”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掌握, 但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所以安排本节课,进一步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学习、研究的兴趣;培养学 生的观察、归纳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希 望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大大的提 高。
一、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 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威尔逊
二、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林语堂 三、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四、拥有梦想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也让人羡慕。当大多数人碌碌而为为现实奔忙的时候,坚持下去,不用害怕与众不同,你该有怎么样的人生,是该你亲自去撰写的。加油!让我们一起捍卫最初的梦想。——柳岩 五、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俞敏洪 六、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汪洙 七、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方志敏 八、当我真心在追寻著我的梦想时,每一天都是缤纷的,因为我知道每一个小时都是在实现梦想的一部分。——佚名 九、很多时候,我们富了口袋,但穷了脑袋;我们有梦想,但缺少了思想。——佚名 十、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十一、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伏尼契 十二、世之初应该立即抓住第一次的战斗机会。——司汤达 十三、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十四、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麽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雨果 十五、对一个有毅力的人来说,无事不可为。——海伍德 十六、有梦者事竟成。——沃特 十七、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十八、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林语堂 十九、要想成就伟业,除了梦想,必须行动。——佚名 二十、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德 二十一、梦境总是现实的反面。——伟格利 二十二、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二十三、“梦想”是一个多么“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词啊。在很多人的眼里,梦想只是白日做梦,可是,如果你不曾真切的拥有过梦想,你就不会理解梦想的珍贵。——柳岩 二十四、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 二十五、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杜鲁门· 卡波特 二十六、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二十七、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二十八、青少年是一个美好而又是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加里宁 二十九、梦想家命长,实干家寿短。——约· 奥赖利 三十、青年时准备好材料,想造一座通向月亮的桥,或者在地上造二所宫殿或庙宇。活到中年,终于决定搭一个棚。——佚名 三十一、在这个并非尽善尽美的世界上,勤奋会得到报偿,而游手好闲则要受到惩罚。——毛姆 三十二、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三十三、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陶行知 三十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萧绛 三十五、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想要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完成。——佚名 三十六、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佚名 三十七、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俞敏洪 三十八、如意算盘,不一定符合事实。——奥地利 三十九、志向不过是记忆的奴隶,生气勃勃地降生,但却很难成长。——莎士比亚 四十、如果失去梦想,人类将会怎样?——热豆腐 四十一、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的特点总是怀抱着各种理想和幻想。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佚名 四十二、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古龙 四十三、梦想家的缺点是害怕命运。——斯· 菲利普斯 四十四、从工作里爱了生命,就是通彻了生命最深的秘密。——纪伯伦 四十五、穷人并不是指身无分文的人,而是指没有梦想的人。——佚名 四十六、不要怀有渺小的梦想,它们无法打动人心。——歌德 四十七、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鲁迅 四十八、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列宁 四十九、意志薄弱的人不可能真诚。——拉罗什科 五十、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古龙 五十一、得其志,虽死犹生,不得其志,虽生犹死。——无名氏 五十二、所虑时光疾,常怀紧迫情,蹒跚行步慢,落后最宜鞭。——董必武 五十三、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五十四、很难说什么是办不到的事情,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还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佚名 五十五、要用你的梦想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诚助人圆梦的心态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执著无惧乐观的态度来引领你的人生。——李开复 五十六、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居里夫人 五十七、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伏尼契 五十八、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阿· 安· 普罗克特 五十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高尔基 六十、青春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但这种快乐往往完全是因为它充满着希望,而不是因为得到了什么或逃避了什么。——佚名 六十一、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毅来完成它。——歌德 六十二、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六十三、梦想,是一个目标,是让自己活下去的原动力,是让自己开心的原因。——佚名 六十四、人生太短,要干的事太多,我要争分夺秒。——爱迪生 六十五、一路上我都会发现从未想像过的东西,如果当初我没有勇气去尝试看来几乎不可能的事,如今我就还只是个牧羊人而已。——《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六十六、一个人越敢于担当大任,他的意气就是越风发。——班生 六十七、贫穷是一切艺术职业的母亲。——托里安诺 六十八、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六十九、一切活动家都是梦想家。——詹· 哈尼克 七十、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小塞涅卡 七十一、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佚名 七十二、一个人如果已经把自己完全投入于权力和仇恨中,你怎么能期望他还有梦?——古龙 七十三、一个人有钱没钱不一定,但如果这个人没有了梦想,这个人穷定了。——佚名 七十四、平凡朴实的梦想,我们用那唯一的坚持信念去支撑那梦想。——佚名 七十五、最初所拥有的只是梦想,以及毫无根据的自信而已。但是,所有的一切就从这里出发。——孙正义 七十六、看见一个年轻人丧失了美好的希望和理想,看见那块他透过它来观察人们行为和感情的粉红色轻纱在他面前撕掉,那真是伤心啊!——莱蒙托夫 七十七、努力向上吧,星星就躲藏在你的灵魂深处;做一个悠远的梦吧,每个梦想都会超越你的目标。——佚名 七十八、正如心愿能够激发梦想,梦想也能够激发心愿。——佚名 七十九、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阿· 安· 普罗克特 八十、对于学者获得的成就,是恭维还是挑战?我需要的是后者,因为前者只能使人陶醉而后者却是鞭策。——巴斯德 八十一、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八十二、一个人想要成功,想要改变命运,有梦想是重要的。……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心中有梦,有胸怀祖国的大志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镜及其应用”教材分析
这一章是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的第二部分,在光现象的基础上,讲述透镜及透镜的实际应用。
主要内容有透镜的初步知识;生活中的透镜: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观察世界的窗口:眼睛和眼镜,还有观察微观和宏观用的显微镜和望远镜。
编者把这些内容放在一起,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
这些内容都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一、课程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的教学目标不同。
它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前者属于知识技能目标,后者统称为体验性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2)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3)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的道理及其应用。
(二)体验性目标
1,经历:观察凸透镜的成像过程,能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2.反应:能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
3.领悟:初步形成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二、对课程目标的理解
(一)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原《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的比较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相比,知识目标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标、意识目标提高了。
1.原《大纲》中的教学目标与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
(1)原《大纲》中本章的教学目标:
2.两种目标的比较分析。
与《大纲》相比,《课程标准》有三处不作要求,如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知道利用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能根据所给的条件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
还有将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及这些像的特点,降为知道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由原来的“知道”降为现在“了解”层次,而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是指导性学生实验,现改为探究性的学生实验。
能力方面比《大纲》中的要求高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也高了,明显地体现出“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
(二)本章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1.重点。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本章的中心内容,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对于探究性活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也是本章教学重点,重点应解决如何探究,如何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归纳结论、评价等。
2.难点。
“平行光源”的解决是做好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关键,所以是教学中的难点。
另外,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如何写探究报告,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对教材的灵活处理
从教科书中的五节内容来看,有些内容属于《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有些内容不属于《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
对教科书的这些内容,教师可按教科书讲,也可自主选教材,尽情发挥。
有些内容教师不必担心学生学不会怎么办,《课程标准》把这些知识内容作为载体,以达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愿意探究、敢于创新等能力的目的。
教师不可能将庞大数量的信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塞给学生。
因此必须改变“只有讲过才算教过”的观念。
许多内容可以精选,精讲,点到
为止。
更多的内容,如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补充材料(包括视听材料),搜集各种形式的信息,除了教材介绍的内容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准备几个相关的小课题让学生去做调查研究。
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和照相机的原理后,可让学生调查商店中各种照相机的价格和功能,并分析它们的关系。
(四)弄清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
从课程目标的分层看,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要落实好这三种目标,必须弄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弄清关系,教师才能研究好每一节课,准备好每一节课,教师在备课中才能有针对性地备好提问、引导、组织性的问题。
基于这种要求,如何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呢?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的学习,经历的大过程如下。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探索过程,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在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从而使学生不断地掌握一些简单的研究方法;然后通过过程与方法的获得过程,使学生初步领悟和形成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教学循环。
然后这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促使学生进一步再去探索新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又开始了一个新的循环。
因此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说:知识与技
能是实施探究过程获得方法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营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探索知识与技能的动力。
显然在每一个循环中,过程与方法处于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因此使学生经历过程、掌握方法是施教的关键。
抓住了这一点就等于抓住了教学的最终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渠道。
三、教材特点
(一)教材选择的内容更贴近生活
教科书贴近《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不仅贴近学生生活,还贴近科学研究。
凡贴近生活的内容增加了,对原教材中的繁、难、旧的知识内容进行删除或降低要求。
例如,删除了原教材中的幻灯机,换成了学生现在学校常用的投影仪,使学生看得见,容易观察,容易理解,进而理解电影院用的放映机、照相馆用的放大机的原理也就容易了;还增加了人的视觉器官──眼睛和矫正视力用的眼镜,使学生对眼的卫生常识更容易理解,更爱护眼睛;增加了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这样,学生使用起来易操作,易理解;还增加了外出旅游常用的望远镜、观察宇宙用的天文望远镜,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尝试将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是《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法之一。
例如,从生活中的透镜──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到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然后联系生活实际──眼睛和眼镜,又联系社会科学──显微镜和望远镜。
这种安排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
(二)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课程把过去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转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所有的知识内容基本上都是通过探究总结得出的,因此要引导好探究的过程,指导学生观察好现象,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的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记忆结论,同时也注意了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在物理教学中,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三)学生动手动脑机会多
教科书中差不多每节课都有“想想做做”,节后都有“动手动脑学物理”。
本章中共有“想想做做”三个、“动手动脑学物理”五个、“探究”一个。
要尽量引导学生动手去做,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研究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终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2005-01-29
也许您也喜欢下面的内容:
透镜
透镜教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案例“透镜”的创新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透镜”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