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 第三章

合集下载

高分子化学chapter 3 自由基聚合

高分子化学chapter 3 自由基聚合

§3.3.2 自由基聚合的基元反应
链增长反应是形成长链自由基的过程
RM1· M RM2· M RM3· M RM4· RMn·
是多步加成反应,每步反应活化能及速率相当
kp1= kp2= kp3 = kp4= …= … kpn
§3.3.2 自由基聚合的基元反应
放热反应,活化能低,Ep=20~34kJ/mol 反应速率极快,kp=102~104l/mol· s 链增长反应是形成大分子的主要反应,该反应取 决于增长活性链末端自由基的性质
简写: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R- CH2-CH- CH2-CH-CH2-CH- CH2-CH• + CH2=CH → → …
~ CH2-CH• + CH2=CH → ~CH2-CH- CH2-CH• Cl Cl Cl Cl
3.2 连 锁 聚 合 的 单 体
§3.2.1 适于连锁聚合的单体 有三类: 1.含
Na
Cl
O
SO4
_
O
CH3 CH2 C + CH3
产生条件:热解、氧化还原反应、光解、辐射
2. 自由基的活性
通常自由基性质活泼,寿命很短,有很强的获得/失去电子而 变稳定的倾向,这就是自由基的活性所在。但是不同的自由基 活性差别很大。 影响因素:共轭效应、空间位阻、极性效应 e.g : 一般规律 位阻大的稳定

3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课堂复习

3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课堂复习

例 5:在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的苯乙烯悬浮聚合中,如果采用以下两种不同的聚合条
件:(1)体系迅速升温至 80℃,并保持在该温度下聚合,
(2)体系迅速升温至 75℃,然后每小时 4.5℃的升温速度升至 95℃。
在这两种情况下,随转化率的增大,产物平均分子量变化如下:
转化率 分子量(×104)(反应条件(1)) 分子量(×104)(反应条件(2))
选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乳液聚合,可以在较低聚合温度下得到分子量高的聚合 物。 例 2:悬浮聚合法生产聚氯乙烯时,为什么采用高活性和中活性引发剂并用的引发体系?
解:氯乙烯悬浮聚合时所得聚氯乙烯的分子量与引发剂浓度关系不大。分子量主要由 单体链转移来决定,所以聚氯乙烯的分子量主要由温度控制。
氯乙烯悬浮聚合是非均相本体聚合,在转化率较低时易出现反应自动加速。如选用高 活性引发剂,引发剂浓度随反应的进行显著下降。这样正常聚合速率的衰减与自动加速所 造成的速率上升互相补偿使反应可匀速进行。但聚合的后期,高活性引发剂浓度降得很低, 正常聚合速率得衰减不能由自动加速部分来补偿,通过加入中活性引发剂提高引发剂浓度, 使反应温度得控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反应都有了保证。
自动加速与热量的扩散
例 3: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许多单体在瞬间就能生成分子量达数万甚至数十万的聚合物, 为什么在聚合物的工业生产中,一些单体的聚合周期要长达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高分子化学课件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合

高分子化学课件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合
二元共聚合的理论研究较系统深入,而三元及三元以上共 聚合复杂,理论研究很少,但实际应用的例子颇多。ABS, SBS
三元以上聚合,一般以两种单体确定主要性质,另外单体 改性。
二元共聚物根据两单体单元在分子链上的排列方式可分四 类:
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合
(1)无规共聚物(random copolymer) 两种单体单元的排列没有一定顺序,A单体单元相邻的单

k12[M1*][M2] = k21[M2*][M1]
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合
四种竞争链增长反应:
k11 M1* + M1
k12 M1* + M2
k21 M2* + M1
k22 M2* + M2
M1* R11 = k11[M1*][M1]
M2* R12 = k12[M1*][M2]
M1*
R21 = k21[M2*][M1]
M2* R22 = k22[M2*][M2]
-d[M1] / dt = k11[M1*][M1] + k21[M2*][M1] M2仅消耗于反应(II)和(IV):
-d[M2] / dt = k12[M1*][M2] + k22[M2*][M2]
第三章 自由基wk.baidu.com聚合
由于单体的消耗全部用于共聚物的组成,因此共聚物分子中两 单体单元的摩尔比等于两种单体的消耗速率之比:

高分子化学导论第3章_自由基聚合机理及分子量链转移

高分子化学导论第3章_自由基聚合机理及分子量链转移

X
反应速率快。
RCH 2CH X
2. 链增长(chain propagation):迅速形成大 分子链自由基
RCH 2CH +CH 2=CH
RCH 2CHCH 2CH ......
X
X
XX
特点:
RCH 2CH CH 2CH nCH 2CH
X
X
X
放热反应,聚合热约为85KJ/mol;(热量 大,散热)
供电子取代基:如烷基、苯基、乙烯基 供电子基团使-C=C-电子云 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进攻 供电子基团使碳阳离子增长 种电子云分散而稳定
带供电子取代基的单体有利于阳离子聚合
取代基为烷基时: 烷基供电性较弱,丙烯、丁烯等通过 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异丁烯:一个碳原子上双甲基取代,供 电性相对较强,是α-烯烃中唯一能阳离 子聚合成高分子的单体
歧化终止的结果:
Xn与链自由基中的单体单元数相同。
每个大分子只有一端为引发剂残基,
另一端为饱和或不饱和(两者各半)。
终止方式与单体种类、聚合条件有关 St:偶合终止为主 MMA:>60℃歧化终止为主
< 60℃两种终止方式均有
链终止的特点: Et(终止活化能)很低,8-21KJ/mol Rt(终止速率)极高 双基终止受扩散控制
活性中心(活性种):能打开单体的π键, 使链引发和增长的物质。如烯类单体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热分解 Ea=140 kJ/mol + S2O32
¯
¯
SO4 ¯• + S2O3 ¯• + SO42 Ea=50 kJ/mol
¯
53
二、引发剂的分解速率常数、半衰 期和引发效率
• 1.分解速率常数
(1) I
Kd
2R· (吸热,慢反应)
RM·(放热,快反应)
(2) R· + M
d[I] = Kd[I] dt
O PhC—OPh+CO2
=
2Ph•
=
Ph–Ph
61
四、引发剂选择的原则
• 1.首先根据聚合方法选择引发剂类型
• 2.根据聚合温度选择活性能或半衰期适 当的引发剂
• 3.应与聚合体系的其它组分无副反应
• 4.考虑引发剂的价格、稳定性、毒性等
62
其它引发方式
• 热引发
• 光引发
• 高能辐射引发
• 等离子体引发 • 微波引发
CH3 2 CH3 –C• + N2 CN
49
• 特点:
(1)无诱导分解 (2)比较稳定 (3)价格便宜 (4)与过氧化物相比,氧化能力小 (5)其在产物中残留会有一定毒性
50
• 3.无机过氧化类(油溶性)
O O = = KO –S –O –O –S –OK = = O O O = 2KO –S –O • = O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第三章参考答案

2.下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或阴离子聚

合?并说明理由。

解:

①.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Cl

-是吸电子基团,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

②.偏二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但也可进行阴离子聚合。两个Cl

-原子的共同作用使其可进行两种聚合。

③.丙稀腈,适于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CN

-基是强吸电子基团,并有共轭效应。

④. 2-腈基丙稀腈,适于阴离子聚合。两个CN -基的吸电子基团倾向过强,只能阴离子聚合。

⑤. 丙稀,由于烯丙基效应,使其易向单体转移,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一般采取配位聚合的方式合成聚合物。

⑥. 异丁烯,适于阳离子聚合。3CH -是供电子基团,且与双键有超共轭效应,而且两个3CH -的共同作用,使其可以阳离子聚合。

⑦. 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阳离子和阴离子聚合。因为共轭体系π电子容易极化并易流动。

⑧. 四氟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F -原子体积小,结构对称。

⑨. 2-腈基丙烯酸酯,适于阴离子聚合和自由基聚合。CN -基和COOR -两个吸电子基团使其易于阴离子聚合,同时又具有共轭效应,可进行自由基聚合。

⑩. 异戊二烯,适于自由基聚合,阳离子和阴离子聚合。因为共轭体系π电子容易极化并易流动。

3.

判断下列烯类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理由。

解:

①. C H 2=C(C 6H 5)2 偏二苯乙烯,不能。因为二苯基的空间位阻过大,只

能形成二聚体。

②. C lHC=CHCl 1,2-二氯乙烯,不能。因为单体结构对称,1,2-二取代又

具有较大的空间位阻。

③. CH 2=C(CH 3)C 2H 5 2-甲基丁烯,不能。由于双键上的电荷密度过大,不利于自由基的进攻,且易转移生成稳定的烯丙基自由基。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Radical Polymerization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Radical Polymerization

(2)链增长(chain propagation)
链增长反应:在链引发阶段形成的单体自由基不断地和单 体分子结合生成链自由基的过程,实际上是加成反应。
RCH2 CH + CH2 X CH X RCH2CHCH2CH X X RCH2CH [ CH2 CH ]n CH2CH X X X
反应特征: 1.放热反应,聚合热约55-95kJ/mol; 2. 增长活化能低,约20-34kJ/mol,增长速率极高,增长 速率常数约102-104 L/(mol· ,在0.01-几秒钟内,就可以 S) 使聚合度达到数千万,难以控制。 因此,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体系内,往往只存在单体和聚合 物两部分,不存在聚合度递增的一系列中间产物。
均裂 异裂 (2)
活性中心 ( Reactive Center) 自由基、阴离子和阳离子均有可能作为连锁聚合的活
性中心。
自由基(Free Radical)-自由基聚合反应( Radical
Polymerization)
阳离子(Cation) -阳离子聚合反应(Cationic Polymerization) 阴离子(Anion) -阴离子聚合反应 (Anionic Polymerization) 配位(阴离子)聚合(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
乙烯基单体取代基的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能改变双键的电子云密 度,对所形成的活性种的稳定性有影响,从而决定着对自由基、 阳离子或阴离子聚合的选择性。

高分子化学-潘祖仁-习题答案-自由基聚合

高分子化学-潘祖仁-习题答案-自由基聚合

高分子化学-潘祖仁-习题答案-自

由基聚合(总9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习题

1.举例说明自由基聚合时取代基的位阻效应、共轭效应、电负性、氢键和溶剂化对单体聚合热的影响。

2.什么是聚合上限温度、平衡单体浓度?根据表3-3数据计算丁二烯、苯乙烯40、80O C自由基聚合时的平衡单体浓度。

3.什么是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4.下列单体适合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或阴离子聚合?并说明理由。

CH

2=CHCl, CH

2

=CCl

2

,CH

2

=CHCN,CH

2

=C(CN)

2

, CH

2

=CHCH

3

CH

2=C(CH

3

)

2

, CH

2

=CHC

6

H

5

, CF

2

=CF

2

, CH

2

=C(CN)COOR,

CH

2=C(CH

3

)-CH=CH

2

5.判断下列烯类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理由。

CH

2=C(C

6

H

5

)

2

, ClCH=CHCl, CH

2

=C(CH

3

)C

2

H

5

, CH

3

CH=CHCH

3

CH

2=C(CH

3

)COOCH

3

,CH

2

=CHOCOCH

3

,CH

3

CH=CHCOOCH

3

6.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讨论:

(1)乙烯、乙烯的一元取代物、乙烯的1,1-二元取代物一般都能聚合,但乙烯的1,2-取代物除个别外一般不能聚合。

(2)大部分烯类单体能按自由基机理聚合,只有少部分单体能按离子型机理聚合。

(3)带有π-π共轭体系的单体可以按自由基、阳离子和阴离子机理进行聚合。

7.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写出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自由基聚合历程中各基元反应。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影响因素
取代基的共轭效应 电负性 位阻效用
1.1 取代基的空间效应影响单体的聚合能力
取代基的数目、位置、大小决定烯烃 能否进行聚合
1) 一取代烯烃原则上都能够进行聚合
只要X为不大于三个环 的基团,一取代烯烃都 能够聚合。
例如,乙烯基咔唑 能够聚合
2) 1,1-二取代烯烃原则上都能进行聚合
两个取代基不同时为苯基(或 其它体积较大的芳基)的二取 代烯烃都可以聚合。
b、单体转变成聚合物,体系的混乱
程度减小,所以 S 0
如乙烯聚合中,一个双键变成两个单键。C—C单键的键能约 为350 kJ/mol,双键的键能约610 kJ /mol。因此无取代基时, 烯类单体的聚合热约为-90 kJ/mol。
2.2 聚合热(焓)
聚合热:指聚合反应前后,体系中 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的变化,或聚合反 应前后生成热的变化。
单体自由基 R M 的形成
a. 初级自由基的生成
I
2R
吸热反应,活化能高,分解速度慢。 E = 105~150 kJ/mol kd = 10-4~10-6 s-1
b. 单体自由基的生成
R + CH2 CH
RCH2 CH
X
X
放热反应, 活化能低,反应速度快。 E = 20 ~ 34 kJ/mol
链引发包含第二步,因为这一步反应与后 继的链增长反应相似,有一些副反应可以 使某些初级自由基不参与单体自由基的形 成,也就无法进行链增长反应。

《材化高分子化学》第3章 自由基聚合

《材化高分子化学》第3章 自由基聚合

RCH2 CH + CH2 CH
X
X
RCH2CHCH2CH XX
RCH2CH [ CH2CH ]n CH2CH
X
X
X
22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两个基本特征:
(1)放热反应,聚合热约55 ~ 95kJ/mol。 (2)链增长反应活化能低,约为20 ~ 34 kJ/mol, 反应速率极高,在0.1 ~10秒钟内聚合度就可达几千 至几万,速度难以控制,随机终止。 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体系内,往往只存在单体和聚 合物两部分,不存在聚合度递增的一系列中间产物。
4)链转移反应
链自由基从单体、溶剂、引发剂、大分子上夺 取原子而终止,而失去原子的分子成为自由基,继续 新的增长,使聚合反应继续进行的过程,称为“链 转移反应”。
CH2 CH + YS X
CH2 CHY + S X
27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链自由基可从已形成的大分子上夺取原子而转 移,结果是形成支链型大分子。
9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分子中含有吸电子基团,如腈基、羰基(醛、 酮、酸、酯)等,碳=碳双键上电子云密度降低, 并使形成的阴离子活性种具有共轭稳定作用,因此 有利于阴离子聚合进行。
δ
CH2 CH Y
10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例如丙烯腈中的腈基能使负电荷在碳—氮两个原 子上离域共振而稳定。

高分子化学第3章自由基共聚

高分子化学第3章自由基共聚

3.2.2.3 r1→0,r2→0,r1·r2=0交替共聚 (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
① r1=r2=0 k11=0 只能共聚,
r1→0,r2→0, r1r2=0 k11→0 易共聚
② 组成方程
d M d M
1 2
1
F1 0.5
③ 组成曲线: 水平线或近似水平曲线(图2)
M
1
0
M
2
0
M 1
④ 特点:共聚物组成1:1,组成均一
图2 交替共聚曲线,曲线上数值为r1/r2
3.2.2.4 r1<1,r2<1 恒比点共聚
① r1<1,k11<k12,r2<1,k22.<k21,易共聚
② 组成方程:

d M 1 dM 2
M 1 M 2

F1
f1
1 r2 2 r1 r2
M 1 M 2
英文命名中,常在共聚单体间插入co(无规)、alt(交替)、 b(嵌段)、g(接枝)来说明共聚物类型。
3.1.3 共聚反应的意义
(1)理论上 1) 测定单体、自由基的活性 2)了解单体活性与结构的关系
(2 ) 实际应用上 1) 扩大单体应用范围 2) 增加品种 3) 改性
3.2 共聚物组成( Copolymer Composition)

高分子化学科学出版社答案

高分子化学科学出版社答案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1.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作引发剂,在60℃进行苯乙烯聚合动力学研究,数据如下: (1)60℃苯乙烯的密度为0.887g/mL (2)引发剂用量为单体重的% (3)R p =×10-4 mol/ L·s (4)聚合度=2460 (5)f =

(6)自由基寿命τ=

试求k d 、k p 、k t ,建立三个常数的数量级概念,比较[M]和[M·]的大小,比较R i 、R p 、R t 的大小。全部为偶合终止,a =

解:设1L 苯乙烯中:

苯乙烯单体的浓度[M]=×103/104=L (104为苯乙烯分子量) 引发剂浓度[I]= ×103×242=×10-3mol/L (242为BPO 分子量)

代入数据 ⎪⎪⎩

⎪⎪⎨⎧⨯=⨯⨯⨯=⨯⨯=⨯----)10255.0/53.8)(2/(0.8210255.0/53.8246053.8)104()/80.0(10255.04422

2/132/14t p t p t d p k k k k k k k

解得:

k d =×10-6 s -1 10-4~10-6 k p =×102 L/mol·s 102~104 k t =×107 L/mol·s 106~108

R p =k p (

f k d k t

)1/2[I]1/2

[M]5.02

2][)(22

=+=

=

D C

a R aK M K p

t p k n χp

t p R M k k ][2⋅=

τ

[M·]=R p / k p [M]=×10-4/×102×=×10-8mol/L 而[M]=L 可见,[M]>>[M·]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知识要点结构示意图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知识要点结构示意图

第三章自由基知识要点结构示意图

自由基

聚合反

连锁聚合反应自由基

聚合机

自由基

聚合动

力学

连锁聚合反应分类连锁聚

合的单

影响烯烃

聚合能力

的因素

自由基聚合

阳离子聚合

阴离子聚合

碳碳双

键的单

烯类

共轭双

烯类单

羰基化

合物

杂环化

合物

电子效

空间位

阻效应

链引发

链增长

链终止

链转移

反应

聚合过

诱导期

(零速

期)

初期(匀

速期)

中期(加

速期)

后期(减

速期)

高分子化学课件-自由基连锁聚合反应

高分子化学课件-自由基连锁聚合反应

其中加入的能产生聚合反应活性中心的化合物常称为引发 剂。引发剂(或其一部分)在反应后成为所得聚合物分子 的组成部分。
6
连锁聚合反应的基元反应
(以乙烯基单体聚合为例) 链引发:
分解 或离解 引发剂 R* + I 引发活性种 R* 链增长活性中心 H2C CH X R CH2 CH* X
7
链增长:
R CH2 CH* + H2C CH X X
22
3. 多取代烯烃
一般不能聚合,除对于半径很小的取代基(如:F), 不管几取代,均能聚合。
F
C
F
C
F
C
F
C
C-C d=1.5 F r = 0.64
Baidu Nhomakorabea
F
F
F
F
23
24
3.5 聚合热力学

3.5.1 热力学一般概念 3.5.2 聚合热(焓变) 3.5.3 聚合上限温度


3.5 聚合热力学

单体能否聚合,需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考虑。

(1)链引发反应
引发剂 初级自由基
吸热
放热
单体分子 单体自由基
初级自由基
初级自由基



引发剂分解为吸热反应 反应的活化能较高,约为100~170kJ/mol 反应速率较慢 分解速率常数一般为 10-4~10-6/s 引发剂分解反应-----控制总的链引发反应速率

高分子化学-3

高分子化学-3

− − − M 1M 1M 2 M 1M 2 M 2 M 2 M 1M 2 M 1M 1 − − −
命名:将两单体名称以短划相连,在前面加“聚”,主单体在前。 例如:聚丁二烯-苯乙烯 高分子化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1
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合
2、交替共聚物
− −M 1M 2 M 1M 2 M 1M 2 M 1M 2 M 1M 2 − −
根据假设4,用于引发的单体很少,单体的消失速率仅取决于链 增长速率。 高分子化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Leabharlann Baidu技术学院
6
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合
d [M 1 ] • − = R11 + R21 = k11 M 1• [M 1 ] + k 21 M 2 [M 1 ] dt d [M 2 ] • − = R12 + R22 = k12 M 1• [M 2 ] + k 22 M 2 [M 2 ] dt 单体的消失速率等于进入共聚物的速率比:
高分子化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8
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合
其中r1、 r2是均聚和共聚时的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竟聚率 若采用摩尔分率代替摩尔比或浓度比来表示共聚物组成方程: 令f1为某瞬间单体M1占单体混合物的摩尔分率,
令F1为某瞬间单元M1占共聚物的摩尔分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参考答案

2.下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或阴离子聚

合?并说明理由。

解:

①.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Cl

-就是吸电子基团,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

②.偏二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但也可进行阴离子聚合。两个Cl

-原子的共同作用使其可进行两种聚合。

③.丙稀腈,适于自由基聚合与阴离子聚合。CN

-基就是强吸电子基团,并有共轭效应。

④.2-腈基丙稀腈,适于阴离子聚合。两个CN

-基的吸电子基团倾向过强,只能阴离子聚合。

⑤. 丙稀,由于烯丙基效应,使其易向单体转移,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一般

采取配位聚合的方式合成聚合物。

⑥. 异丁烯,适于阳离子聚合。3CH -就是供电子基团,且与双键有超共轭效

应,而且两个3CH -的共同作用,使其可以阳离子聚合。

⑦. 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阳离子与阴离子聚合。因为共轭体系π电子容

易极化并易流动。

⑧. 四氟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F -原子体积小,结构对称。

⑨. 2-腈基丙烯酸酯,适于阴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CN -基与COOR -两

个吸电子基团使其易于阴离子聚合,同时又具有共轭效应,可进行自由基聚合。

⑩. 异戊二烯,适于自由基聚合,阳离子与阴离子聚合。因为共轭体系π电子

容易极化并易流动。

3. 判断下列烯类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理由。

解:

①. CH 2=C(C 6H 5)2 偏二苯乙烯,不能。因为二苯基的空间位阻过大,只能

形成二聚体。

②. ClHC=CHCl 1,2-二氯乙烯,不能。因为单体结构对称,1,2-二取代又

具有较大的空间位阻。

③. CH 2=C(CH 3)C 2H 5 2-甲基丁烯,不能。由于双键上的电荷密度过大,不

利于自由基的进攻,且易转移生成稳定的烯丙基自由基。

④. CH 3CH=CHCH 3 2-丁烯,不能。因为单体结构对称,空间位阻较大,且

易生成烯丙基自由基。

⑤. CH 2=CHOCOCH 3 丙烯酸甲酯,能。酯基有弱的吸电子效应及共轭效

应。

⑥. CH 2=C(CH 3)COOCH 3 甲基丙烯酸甲酯,能。1,1-二取代空间位阻小,

且酯基有共轭效应。

⑦. CH 3CH==CHCOOCH 3 2-丁烯酸甲酯,不能。由于 1,2-二取代具有较

大的空间位阻。

⑧.

CF 2=CFCl 三氟氯乙烯,能。由于氟的原子半径小,位阻效应可以忽略。 5. 就是否所有的自由基都可以用来引发烯类单体聚合?试举活性不等自由

基3~4例,说明应用结果。(P 、67)

不就是。过于活波与过于稳定的自由基都不能引发烯类单体聚合。只有活性适中的自由基才能引发单体聚合。例如:⋅⋅3 CH H 和过于活波,易引起爆聚,很少在自由基聚合中应用;⋅⋅256 RCH H C 和自由基都可以用来引发烯类单体聚合;而()⋅C H C 356有三个苯环与P 独电子共轭,非常稳定,无引

发能力,而成为阻聚剂。

14. 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时,都存在自动加速现象,三者有

何异同?这三种单体聚合的链终止方式有何不同?氯乙烯聚合时,选择半衰期约2h 的引发剂,可望接近匀速反应,解释其原因。

当转化率达一定值时,随转化率的增加,反应速率会突然增加,这种现象称自动加速。这就是由于凝胶效应所致,体系的粘度增大,使链终止过程中链的重排受阻,链自由基双基终止速率降低,同时链增长速率变化不大,导致自动加速。

单体的种类不同,聚合物在单体中的溶解情况不同,凝胶效应也不同,三种单体出现自动加速的转化率不同,即自动加速的程度不同。以本体聚合为例,苯乙烯就是其聚合物的良溶剂,其出现自动加速的转化率较高,约为50%,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就是其聚合物的不良溶剂,其自动加速的转化率较低,在约大于10%时出现,而氯乙烯单体在聚合时由于聚氯乙稀-氯乙烯就是部分互溶体系,氯乙烯溶胀体中单体的含量约为30%,类似于沉淀聚合,凝胶效应严重,因此,其自动加速将更早到来。

链终止方式与单体的种类与聚合温度有关,一般偶合终止的活化能低,低温有利于偶合终止,升高温度,歧化终止增多。

⑴ 氯乙烯:其链转移常数较高,约310-,其转移速率超过了链终止速率,所

以其终止方式主要就是向单体转移。氯乙烯聚合时,选择半衰期约2h 的引发剂,可使其接近匀速反应,就是由于正常聚合使速率减少的部分与自动加速部分互补,从而达到匀速。

⑵ 苯乙烯:其链转移常数较小,为5410~10--,其终止方式主要就是正常终

止为主,D C X n +=2ν

。如:60℃时苯乙烯以偶合终止为主,占77%,而歧

化终止占23%。

⑶ 甲基丙烯酸甲酯:其链转移常数较小,为5410~10--,其终止方式主要就

是正常终止为主,D 2C X n +=ν

。如:60℃时甲基丙烯酸甲酯以歧化终止

为主,占79%,而歧化终止占21%。

17. 动力学链长的定义就是什么?与平均聚合度的关系?链转移反应对动力

学链长与聚合度有何影响?

动力学链长就是指一个活性种从引发到终止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p t 2

2

p R k 2M k =ν

数均聚合度就是指平均每个聚合物分子所包含的重复单元数。

稳态条件下:∑∑++=+=tr

td tc p tr t p

n R R R R R R R X 2 ⑴.无链转移时 td

tc p

n R R R X +=2, 如果活性链均为偶合终止:ν2X n =,歧化终止:ν=n X ,

两种终止方式:D 2C X n +=ν

(C 、D 就是偶合、歧化终止分率)

⑵.对容易发生向单体、引发剂、或溶剂转移的体系:

歧化终止:[][][][][][][][][]M S C M I C C M k R k M S C M I C C X S I M p p

t S I M n +++=++++=22211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